最新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一览

合集下载

深度分析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41亿巨亏原因

深度分析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41亿巨亏原因

深度分析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41亿巨亏原因深度分析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41亿巨亏原因自从2010年10月25突然发布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以来,网上议论纷纷。

关于沙特项目的亏损,中国铁建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该项目采用EPC+O&M 总承包模式,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主要由于业主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的增加,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合同预计总成本逐步增加。

”“2010 年下半年,项目全面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展开,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工程数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 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大量指令性变更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期出现阶段性延误。

”公告发布之后,笔者就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结合笔者长期研究海外工程的经验,对中国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的亏损原因做过分析。

随着现在更多的信息被揭示,对于该项目的亏损,我们可以做出相对更加接近事实的推测:1.报价时没有慎重分析合同及规范,并依据合同和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询价,而是参照过去国内的经验进行估价。

这是海外工程大量项目出现亏损的一个常见原因。

中东地区的工程项目,一般都是欧美一些国家的咨询公司编制合同及规范,合同中一般都会包含非常详细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对于设备、材料的参数,施工工艺等有非常细致的要求,在合同和规范中指定厂家、品牌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很多合同还会有指定分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认真分析规范,而是想当然的认为中标后能够使用国内的材料和设备,必然会带来巨大损失。

2.这是一个EPC合同,业主提供的设计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

相比于施工合同,施工方在投标前就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需要结合设计院的力量,对概念设计作出评估,较为准确的估计总体工程量。

当然,这样的工作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和人力财力,因此很多公司在投标时间紧的情况下,这一步就会做的比较粗略,但是这也会给投标带来极大的风险。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 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 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称集团一再错失时机李柯勇声称集团公司一再错失斩仓时机面对危机谈判居然没人拍板危机处理机制缘何失灵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加坡公司”)投机期货巨亏5.5亿美元一事曝光,海内外舆论哗然。

世界著名风险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发表评论说:在危机显露之初,其实新加坡公司只需5000万美元即可解围。

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如果新加坡公司及其母公司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许会出现不同的局面。

事件的核心人物———新加坡公司原总裁陈久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详情,让人们了解到新加坡公司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处理危机的几个细节:“中航油集团2004年10月3日就开始了解到事件的严重性。

当时的账面亏损为8000万美元,如果那时集团决定斩仓,整个盘位的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

然而,集团领导大部分在休假。

9日,新加坡公司正式向集团提出书面紧急请示。

如果当时斩仓,实际亏损应为1.8亿美元。

然而直到16日,集团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

”假如真相果然如此,最值得回味的是中航油集团领导的工作态度,难道真是国企领导“不花自家的钱不上心”吗?陈还说,危机发生后,“国内外多家大企业与中航油集团进行过多次接触,愿意支持新加坡公司解决期权问题,其中英国石油公司(BP)提出了两个可以把风险控制在2亿美元内的方案,并对新加坡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清盘和谈判。

11月,在谈判接近尾声时,BP召集全球董事在纽约开会,审批与中航油集团之间的合作协议,要求集团领导当晚值班,以便最终决策,中航油集团也同意了这一建议。

”“但是,当晚10点,就最后两个细节,我给在国内总部值班的一位集团领导打电话请示时,这位领导说应由集团总经理荚长斌决定。

而荚总当时在党校学习,手机关机。

集团危机处理小组成员也都不接电话。

”陈久霖说,“结果,本来可以通过谈判争取到的利益和减少损失的机会就因此丧失。

”陈的一面之词是否完全可信还有待证实,他的说法与中航油集团领导的表态有诸多矛盾之处。

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中国平安海外巨亏案例
Page 3
富通集团
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 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 后,成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最大的金 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 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年收购荷兰 银行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 之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 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Page 6
Notes - Set
3、风险操作失误分析
外部风险

政治风险: 市场风险: 更多模板下载: /moban/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集团时没有认 平安集团投资富通正值金融危机爆 关注官方微博: 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 发之初,富通股价下跌,而当时平安集 新浪:/iwps/ 而在实际过程中,不管是比、荷、卢三 团认为这是抄底发展的机遇,盲目下手 腾讯:/kingsoftwps/ 国对富通的强制国有化还是重组后的盈 ,大手笔投资,没有正确评估市场风险 模板分享平台:/index.php?mod=zhuanti&act=2010share 利与补偿,平安集团都被排除在外,这 ,而导致在经融危机不断严重之后,富 商务合作邮箱:template@ 属于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待遇 通的股价不断下跌,最后被迫破产重组 的政治风险,平安也因此遭受到巨大 ,接受政府救济。而平安集团在此过程 损失。 中也被迫巨亏。
Notes - Set
内部风险
战略风险: 平安集团一直寻求打造保险、银 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核心业务实现平安 的金融集团战略梦想。投资富通看似 与平安的战略相一致,但平安却忽视 了当时自己的实力,对富通的投资属 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激行为,而平 安也因为迫切的想去实现自己的战略 忽视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 运营风险: 平安集团在投资富通的过程中限 于公司管理人员与风险评估人员对整 个金融市场环境的认识不足,企业领 导人思维膨胀,且整个平安集团缺乏 海外投资的经验。如此庞大的投资, 前期评估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没有 意识到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导致盲目投资抄底,带来企业投资 发展的运营风险。

中海油新加坡巨亏案例分析说课材料

中海油新加坡巨亏案例分析说课材料

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新加坡巨亏一.案例介绍: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 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1997 年的16 . 8 万美元猛增至2003 年的1 .28 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700 多倍,公司于2001 年12 月6 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的成员。

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65 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公司几乎100 %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成为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 0 03 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意在希望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利用衍生工具的保值和锁定价格的功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石油交易的价格风险。

但事与愿违,在2003 至2004 期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且采用多种手段掩盖其交易事实,期间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订了期货交易场外交易合约即OTC 。

陈久霖卖出看涨期权,赌注每桶38 美元。

从2003 年下半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就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 万桶石油,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在交易中获利。

判赔300多亿!中企最大海外项目中澳铁矿专利案宣判

判赔300多亿!中企最大海外项目中澳铁矿专利案宣判

判赔300多亿!中企最大海外项目中澳铁矿专利案宣判IPR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原标题:中企最大海外项目中澳铁矿专利案宣判:中企赔偿澳企300多亿IPRdaily导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从来就不缺少荆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吸走了中信巨额资金,还让其卷入与澳大利亚富商克莱夫·帕尔默(Palmer)日趋激烈的纠纷当中。

据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西澳大利亚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SINO)的专利案做出了判决。

西澳法院称中信需向帕尔默的Mineralogy公司赔偿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此外还要在未来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特许使用费,合计下来,中信的赔偿额已经达到了300多亿人民币,可谓是损失惨重。

路透社报道截图一、专利赔偿案据微信公号“矿业汇”11月30日报道,2015年,Mineralogy公司起诉中信股份,索赔10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00亿元),声称中信正从双方在西澳大利亚合资的中澳铁矿(Sino Iron)项目出口铁矿石,却没有按约定水平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此前中信就磁铁矿开采权向Mineralogy公司支付了4.15亿美元,并就开采原矿向其支付专利费A,但Mineralogy坚持中信还应为生产的精矿粉支付专利费B。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对该诉讼进行两周的聆讯,但是没有定论。

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澳媒图近日,澳法院判处中信需赔付Mineralogy约2亿澳元,同时在未来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缴付2亿澳元的特许经营费用。

中信公告指出对法院作出该判决表示失望,因判决篇幅颇长,并覆盖一系列复杂事项,因此公司会进一步研究判决及影响。

中信8月时曾警告,若无法解决与Mineralogy的法律纠纷,可能中止中澳铁矿石项目营运。

海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海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海外集体诉讼警示录:14%的在美上市公司被诉集体诉讼漩涡海外上市(尤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面临一波集体诉讼的汹涌浪潮。

2005年春节前后,即有两家明星公司——前程无忧和新浪,被美国律师事务所告上了法庭。

在新浪一案中,美国人似乎是太吹毛求疵了。

他们对新浪主要有三点指控:1、没有主动及时的披露中国移动MMS服务条款变化和启用新的MMS服务结算平台对新浪业务的影响,或披露不完全。

2、没有披露公司为达到业绩目标,而日益对“算命”、“星象”、“情色”短信息服务产生的收入依赖。

3、没有预计到政府打击在线、短信算命服务对新浪现金流的影响。

(详见《“中国概念股”海外集体诉讼备忘录》)中国观察者一般认为,政府行为以及中国移动公司的政策调整,新浪均难以掌握。

与新浪的遭遇相似,各领一时风骚的中国明星公司,纷纷被卷入了集体诉讼的法律旋涡。

自从2001年6月29日,中华网被告上美国法庭以来,先后有网易、中国人寿、UT斯达康、中航油、新浪、前程无忧等7家公司遭遇了集体诉讼。

除了网易与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之外,其余6家尚未结案。

《新财经》发现,2004年以来,遭遇海外集体诉讼的中国公司数量,有一种迅速放大的趋势。

集体诉讼进入高峰期,同时意味着海外IPO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自1993年首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以来,海外资本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数量已经多达百家。

如果说,2004年之前,到美国上市还象征着一个财富、荣耀、梦想、国际化的故事;之后,赴美上市难度增大,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则意味着更多锤炼和考验。

坏苗头已经出现了。

迫于美国严格的监管法律压力,多家中国公司望而却步。

2004年12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在纽约上市的计划,转往伦敦证券交易所。

原本计划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的中国外运公司,最后也取消了在美上市计划。

但是,仍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跃跃欲试,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海外IPO计划。

他们必须注意的是,集体诉讼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

案例4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

案例4 中航油(新加坡) 破产案中航油(新加坡)被步步推向悬崖,既是因为主事人陈久霖与市场对赌失败,也是因为深植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无从约束乃至鼓励了与市场对赌的"豪气"。

12月5日,周日中午,湖北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宝龙村。

43岁的陈久霖跪在祖父的坟前,上了一炷香。

11年来,他还是头一次到这个离家约半小时路程的坟前拜祭。

就在五天之前,陈久霖任职CEO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 Aviation Oil,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消息公布后,已经被停职的陈久霖于次日奉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之命回国,旋即在新加坡引起巨大反响,要求其立即返新接受调查。

陈久霖在北京没有久留,于12月4日返回家乡湖北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宝龙村探望父母、祭扫祖坟,随后于7日晚乘机返新。

8日凌晨1时,飞机刚一落地,陈即被新加坡警方羁押。

次日,他获保释。

无论陈久霖还是中航油(新加坡)及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如今都处在舆论聚焦之中。

多年来新加坡市场上风头最健的"龙筹大班"陈久霖突然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同样在新加坡从事期权投机搞垮了巴林银行的英国人里森;中航油(新加坡)近一年石油期权交易亏损连连,一直未曾披露,直至11月12日仍然在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大唱利好,使海外投资者再度对中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诚信发出严重质疑;中国航油集团在10月21日明知上市公司处于高风险状态,仍然隐瞒真相,向一批基金出售旗下中航油(新加坡)15%的股份,将所得款项用于补仓,明显涉嫌内幕交易。

国内还有更为广泛的思考。

中国航油集团海外采购的"独臂"突然折断,使人担忧随之而来的补救将加大航油进口成本,也意识到航空油料供应的垄断局面本就极不合理,早该结束;中航油(新加坡)期市亏损数额巨大,让人对国有大型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深感忧虑,也对现有的监控体系发生怀疑……事发后,面对媒体滔天的指责,陈久霖曾对友人说:"我的情况与里森不一样。

财务分析报告中航油投机巨亏案例分析

财务分析报告中航油投机巨亏案例分析
4.引发后果
12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出惊人消息: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在石油期货交易中,损失5.5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目前中航油已接到7家金融机构的偿付要求,总额超过2.475亿美元。其中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和三井有限公司(Mitsui Co)等。
其后,在2004年8月18日,中国航油宣布以每股4.12新元的价格,从印尼商人手中收购了8800万股SPC股份(相当于总发行股本的20.6%)。可是,当年11月24日,中国航油母公司在股东会上投了否决票,以致该项收购计划再次失败。中国航油还为此赔偿了印尼商人3000万美元。
若上述两次收购举动有一次成功的话,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可推算出,中国航油所代表的国有资产至少可以节省19.56亿—101.24亿人民币。
财务分析报告
——中航油投机巨亏案例分析
财管0801
任孟杰
200809101119
一、事件背景
1.公司介绍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加坡公司”),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的上市公司,是“依托中国,走向世界”的石油类跨国企业。
为满足集团公司进口航油业务的需要,新加坡公司于1993年5月26日在世界第三大石油中心——新加坡应运而生。公司经营初期只是从事船务经纪业务。由于市场定位不当等原因,曾先后经历了两年亏损和两年休眠时期。然而,新加坡公司在遭受挫折之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2001年12月6日,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集团公司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首家完全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
(2)再来看内部控制因素中的风险评估。事实上中航油公司是有风险管理制度的 但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和新加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却形同虚设。 新加坡公司成立有风险委员会,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手册 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但陈久霖从来不报,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的办法。2004年6月, 陈久霖还在新加坡公开表示,新加坡公司只负责帮助客户采购。佣金收入相对稳定,风险很低,不会受到油价高低的影响。在具体期货操作上,在新加坡公 司严格的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控制下,不存在较大风险。而事实却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所从事的并非如外界所传的“石油期货交易”,而是“场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交易。期权交易本身的高风险性使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中航油暴露在市场风险极高的国际衍生交易市场中。国际上期权的卖方一般是具有很强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而中航油(新加坡)显然 不具备这种能力。场外衍生品交易与交易所内的石油期货交易相比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过程密不透风,风险要比交易所场内交易大得多。国际上场外衍生品交易,几乎是不受政府监管的。作为一家注册在境外的中资企业,此次中航油在国外从事境外衍生 品交易,相关主管部门监管的难度很大。朱国华教授说,“除了受合同法的制约,这种一对一的私下交易,几乎不受交易所成套规则体系的约束。并且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再说,中航油内部有一个由专职风险管理主任等人员组成的风险控制队伍,他们应该懂得游戏的底限在哪里。很明显,当中航油在市场上“流血”不止时,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全没有启动。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资料讲解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资料讲解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COVEC是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下称“中海外”)的英文缩写,现在波兰已声名狼藉。

从今年5月起,因中海外联合体在A2高速公路项目中拖欠费用,引发多起分包商游行示威与烧砸办公场所等暴力事件,招来波兰政府、媒体及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广泛批评,多个与中波有关的投资项目搁浅。

6月初,位于北京的中海外总公司最终决定放弃该工程,因为如果坚持做完,中海外联合体可能因此亏损3.94亿美元(约合25.45亿元人民币)。

7月20日,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法律科主任特罗森斯基向记者透露,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已向中海外以及联合体发出索赔律师函。

同时,该管理局也已向于2009年出具“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的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出律师函,并已收到这两家银行回复的收件确认函。

特罗森斯基表示,这只是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索赔的“第一步”,“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计算损失。

”此前,波兰高速公路局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的索赔估算为7.41亿兹罗提(约合17.51亿元人民币),同时禁止联合体四家公司三年内参与波兰市场的公开招标。

目前还有多家分包商和供应商向波兰法院对中海外联合体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拖欠的工程款项。

而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也于近日被撤职。

同时,国资委已于两周前,委托审计机构进驻中海外北京总公司,对其进行独立审计。

一场原本为打入欧洲市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的工程,为何如此惨淡收场?1为了欧洲市场中海外采用了标准的“中国打法”,先报低价,再通过变更将价格慢慢抬上去一开始就算错了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非常想拿下A2这个合同。

A2高速公路连接波兰华沙和德国柏林,是打通波兰和中西欧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因为波兰2012年6月和乌克兰联合举办欧洲足球杯,这条路招标时要求必须在2012年5月31日前建成通车。

中国中铁全资拥有的中海外,是中国最早实施非洲援外项目以及开展境外承包工程的公司之一,在海外承揽过1000多个项目,但主要集中在非洲,直到近年才在新加坡、圣卢西亚等亚洲和北美洲国家拿到三四个项目。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 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 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COVEC是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下称“中海外”)的英文缩写,现在波兰已声名狼藉。

从今年5月起,因中海外联合体在A2高速公路项目中拖欠费用,引发多起分包商游行示威与烧砸办公场所等暴力事件,招来波兰政府、媒体及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广泛批评,多个与中波有关的投资项目搁浅。

6月初,位于北京的中海外总公司最终决定放弃该工程,因为如果坚持做完,中海外联合体可能因此亏损3.94亿美元(约合25.45亿元人民币)。

7月20日,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法律科主任特罗森斯基向记者透露,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已向中海外以及联合体发出索赔律师函。

同时,该管理局也已向于2009年出具“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的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出律师函,并已收到这两家银行回复的收件确认函。

特罗森斯基表示,这只是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索赔的“第一步”,“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计算损失。

”此前,波兰高速公路局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的索赔估算为7.41亿兹罗提(约合17.51亿元人民币),同时禁止联合体四家公司三年内参与波兰市场的公开招标。

目前还有多家分包商和供应商向波兰法院对中海外联合体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拖欠的工程款项。

而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也于近日被撤职。

同时,国资委已于两周前,委托审计机构进驻中海外北京总公司,对其进行独立审计。

一场原本为打入欧洲市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的工程,为何如此惨淡收场?1 为了欧洲市场中海外采用了标准的“中国打法”,先报低价,再通过变更将价格慢慢抬上去一开始就算错了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非常想拿下A2这个合同。

A2高速公路连接波兰华沙和德国柏林,是打通波兰和中西欧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因为波兰2012年6月和乌克兰联合举办欧洲足球杯,这条路招标时要求必须在2012年5月31日前建成通车。

中国中铁全资拥有的中海外,是中国最早实施非洲援外项目以及开展境外承包工程的公司之一,在海外承揽过1000多个项目,但主要集中在非洲,直到近年才在新加坡、圣卢西亚等亚洲和北美洲国家拿到三四个项目。

中国企业近年来部分海外金融投资亏损案例

中国企业近年来部分海外金融投资亏损案例

中国企业近年来部分海外金融投资亏损案例1、案情——中信泰富事件(2008年)背景介绍: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案情简介: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集团为了澳洲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7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更高达147亿港元。

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全日暴跌。

截至收盘,中信泰富开盘报9.00,收盘报6.520,下跌8.00,跌幅55.10%。

而在停牌前一个交易日,中信泰富股价为14.52。

中信泰富因经营钢铁业务一直拥有澳元外汇合约,以寻求平抑澳元波动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但该公司订立的合约背离了对冲的原则,随后造成了巨额损失。

根据今年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该公司去年亏损127亿港元,其中外汇损失159亿港元。

2009年,中信泰富创始人荣智健因之辞去董事及主席之职。

——国航、东航失手燃油期货(2008年)背景介绍: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AirChina”),简称“国航”,其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

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中国航空集团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Eastern Air Holding Company,CEAH)于2002年10月11日成立,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原云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我国三大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

案情简介:2008年,东航和国航在航油套保合约上遭受了公允价值的巨亏。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

中国远洋报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中国远洋FFA合约巨亏案例事件经过中国远洋透过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散运)、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青岛远洋)、中远(香港)航运有限公司(香港航运)及深圳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远洋)经营干散货航运业务。

于2008年6月30日,中国远洋经营432艘干散货船,其中204艘属公司拥有,228艘属租入运力。

总运力达33,998,584载重吨,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船队。

从2007年开始,中国远洋旗下的干散货子公司就在陆续签订FFA协议,签订的时间和期限都不同。

而在今年三季度以前,中远从事的FFA操作都是盈利的,这从中国远洋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2007年,中国远洋所持FFA年度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10.5元;当年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11.5亿元,较2006年大幅增加9.9亿元。

但是,2008年三季度以来BDI的暴跌使得中国远洋措手不及,在2008年5月份攀上万点高峰后,至今跌幅已逾九成。

仅最近两月,BDI就从9月30日的3217点跌至12月12日的764点。

反映干散货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前几个月的暴跌,使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遭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是运费收入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此前从事套期保值的远期运费协议(FFA)也录得巨额浮亏。

12月16日,中国远洋公告称,由于近期市场的急剧变化,运价大幅下跌,FFA产生浮动亏损。

截至12月12日,所属干散货船公司持有的FFA,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合计为53.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已交割部分实现收益为14.3亿元,因此相抵后浮亏39.5亿元。

根据中国远洋公布的三季度报,公司7~9月份净利润人民币55.6亿元,这也意味着当前FFA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规模几乎相当于该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

实际操作中国远洋12月15日公告称,基于前期的市场趋势以及公司的实际状况,为锁定租入船运力成本,公司所属干散货船公司前期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远期运费协议(FFA)。

中航油案例

中航油案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中航油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 1993年在新加坡成立,当时主要从事石油贸易,并争取到了中航油集团2%的进口权。

2000年,中航油进口权增至98%。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据报道,新加坡公司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创造了“国有资产疯狂增值”的辉煌业绩。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

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像“押大押小”一样的金融赌注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

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

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陈久霖“押了小点开盘后却是大点”。

2004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

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导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量枯竭,2004年10月26日至今,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3.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由于公司的期货交易大多使用银行借款,与此同时,法国兴业银行等多家债权人上门逼债。

并被迫于2004年12月1日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消息震惊国内外市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讲述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讲述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讲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讲述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联想:并购IBM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们PK得风生水起。

北汽: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2009年12月11日,北汽以2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相关知识产权。

北汽成功收购萨博技术,一是通过收购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二是通过收购取得了完整的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为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这次收购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为基于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的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点评:也许北汽这次“走出去”不像其他企业的并购投资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抓住金融危机后跨国并购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在发达国家收购先进成套设备的快乐之旅。

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十大失败案例讲课教案

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十大失败案例讲课教案

中国海外矿业投资十大失败案例正文:一、加拿大巴芬岛Marry RIver铁矿遗憾被印度公司收购Marry RIver铁矿位于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北纬72度,是产于古生代花岗片麻岩、杂砂岩、含铁硅质岩建造中的BIF型高品位、超大型铁矿。

经预可行性研究,露天采矿范围内有证实、概略储量3.65亿吨,推定资源量2200万吨,铁矿石品位67%。

设计的露天采矿范围外,还有推测、推定、确定资源量1.57亿吨,铁矿石品位64%。

矿体沿倾向走向均未封闭,NO.1-NO.4矿体与区内航磁异常完全吻合,该异常带达60千米。

预测资源总量达60亿吨。

运输航道也已测定完毕。

Marry River铁矿是全球尚未开发的最好铁矿。

国内一家以贸易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和该铁矿所有者巴芬岛铁矿公司开始谈判。

2009年春,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巴芬岛铁矿公司在半年内,股价从3.6加元/股,骤降至0.2加元/股。

公司现金已无法维持勘查计划,且形势难以融资。

该公司当年需要3000万加元的现金。

资金量虽然不大,但大型国有企业仍然要履行一套复杂的投资决策程……而且大型国有企业,对初级勘查公司和处于勘查阶段的项目,即使拥有很大潜力也是犹豫的。

刘益康先生认为,境外矿业投资若要等矿床已经勘查结束了,基础设施没有问题了,采选技术基本过关了,价格合适了,这些世界级矿床也不属于观望犹豫者了。

后来的事实的确如此,经过几轮反复的敌意收购,2010年7月,该铁矿被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全部收购。

中国在这轮资源竞争中,由于短视再度成为看客。

二、老挝万象钾盐盆地一味求大,忽略成本估算老挝万象盆地为晚白垩世蒸发含钾盆地,盆地主体位于泰国境内,是泰国沙空那空盆地的北西沿,因此产出钾盐的稳定性较差,含光卤石的比例高。

钾盐层埋藏较浅,平均150米,厚16-100米。

云南地矿局在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老挝的钾盐矿。

2001年7月,和老挝政府了《中国赴老挝进行万象盆地钾盐勘查开发协议》,从勘查做起。

【案例】四川长虹巨额海外坏账始末

【案例】四川长虹巨额海外坏账始末
-10
-20
-30
-40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36.812001年,四川长虹开始与APEX发生业务往来,当年只有赊帐没有回款,年末形成应收账款418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7亿元。
2002年,是双方业务高峰,四川长虹销售给APEX公司6.1亿美元,但回款仅1.9亿美元,形成了4.62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折合人民币38.29亿元。这年,四川长虹跟APEX公司的交易占全年彩电销售的54%,占当年海外销售的91.41%。
然而,季龙粉却称不欠四川长虹的钱,而是“保理公司欠长虹的
钱。”2003年5月中旬,季龙粉在接受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说,APEX与长虹有个两方协议,长虹发到美国的货并不属于APEX,彩电卖了以后的钱由中间人保理公司向零售商收款。保理公司、长虹公司和APEX之间有个三方合约,由保理公司把90%的货款给长虹,把10%的货款给APEX。因此,当货物出口到美国后,全部经过保险和保理,货权仍然是长虹的,至于销售回来的钱,长虹该得的部分,由长虹直接收,APEX根本不过手,也就不存在APEX公司欠款问题,因此应收款实际上都在保理商那里。
而在此前,根据媒体报道,APEX只付给四川长虹最初几笔货款,但很快就不履行付款义务。2003年,APEX签了37张总额为7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四川长虹,四川长虹试图通过中国银行向APEX开户行Hanmi银行兑现,但被告知账上并无现金,到
2004年7月只能放弃取现的努力。
此刻,大洋彼岸,四川长虹与APEX公司由亲变仇的官司远未到终结的时候,针对最终形成的4.63亿美元的应收账款,除了可能回收1.5亿美元,“没有回收更多的可能了”,一位公司高管说。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资料讲解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资料讲解

中海外遭巨额索赔中国企业海外巨亏案例COVEC是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下称“中海外”)的英文缩写,现在波兰已声名狼藉。

从今年5月起,因中海外联合体在A2高速公路项目中拖欠费用,引发多起分包商游行示威与烧砸办公场所等暴力事件,招来波兰政府、媒体及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广泛批评,多个与中波有关的投资项目搁浅。

6月初,位于北京的中海外总公司最终决定放弃该工程,因为如果坚持做完,中海外联合体可能因此亏损3.94亿美元(约合25.45亿元人民币)。

7月20日,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法律科主任特罗森斯基向记者透露,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已向中海外以及联合体发出索赔律师函。

同时,该管理局也已向于2009年出具“无条件见索即付保函”的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出律师函,并已收到这两家银行回复的收件确认函。

特罗森斯基表示,这只是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索赔的“第一步”,“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计算损失。

”此前,波兰高速公路局向中海外及其联合体的索赔估算为7.41亿兹罗提(约合17.51亿元人民币),同时禁止联合体四家公司三年内参与波兰市场的公开招标。

目前还有多家分包商和供应商向波兰法院对中海外联合体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拖欠的工程款项。

而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也于近日被撤职。

同时,国资委已于两周前,委托审计机构进驻中海外北京总公司,对其进行独立审计。

一场原本为打入欧洲市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的工程,为何如此惨淡收场?1为了欧洲市场中海外采用了标准的“中国打法”,先报低价,再通过变更将价格慢慢抬上去一开始就算错了中海外总经理方远明非常想拿下A2这个合同。

A2高速公路连接波兰华沙和德国柏林,是打通波兰和中西欧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因为波兰2012年6月和乌克兰联合举办欧洲足球杯,这条路招标时要求必须在2012年5月31日前建成通车。

中国中铁全资拥有的中海外,是中国最早实施非洲援外项目以及开展境外承包工程的公司之一,在海外承揽过1000多个项目,但主要集中在非洲,直到近年才在新加坡、圣卢西亚等亚洲和北美洲国家拿到三四个项目。

中海油新加坡巨亏案例分析

中海油新加坡巨亏案例分析

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新加坡巨亏一.案例介绍: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 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

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

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1997 年的16 . 8 万美元猛增至2003 年的1 .28 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700 多倍,公司于2001 年12 月6 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的成员。

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65 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公司几乎100 %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成为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 0 03 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意在希望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利用衍生工具的保值和锁定价格的功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石油交易的价格风险。

但事与愿违,在2003 至2004 期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且采用多种手段掩盖其交易事实,期间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订了期货交易场外交易合约即OTC 。

陈久霖卖出看涨期权,赌注每桶38 美元。

从2003 年下半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就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 万桶石油,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在交易中获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