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性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17、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18、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获得有报酬、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19、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
27、对某类劳动力的需求弹性
28、就业服务
29、职业介绍
30、职业指导
31、公共就业服务
32、人本服务
33、并轨
34、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
28、就业服务:是劳动力市场的载体连接劳动和用人单位满足双方的需求,直接为促进就业服务。
29、职业介绍:是指一定的主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30、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介绍机构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其进行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的活动。
31、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会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8、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的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培训。
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10、技能:是指完成给定工作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的能力。
11、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作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5、学徒培训
6、高技能人才
7、再就业培训
8、创业培训
9、职业分类
10、技能
11、国家职业标准
12、岗位
13、职业技能鉴定
14、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
16、就业
17、充分就业
18、不充分就业
19、失业
20、劳动参与率
21、就业率
22、摩擦性失业
23、结构性失业
24、周期性失业
25、隐形失业
26、经济体制
5、学徒培训:是指在生产现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青年人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法。
6、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从业人员。
7、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的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培训。
32、人本服务: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满足服务对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3、并轨;是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简称。
34、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是指港澳台人员依法应聘受雇于内地用人单位从事一定社会劳动报酬或经营性收入的行为。
1、职业
2、职业培训市场化
3、职业培训社会化
4、就业前培训
25、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
26、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的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通过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力机构、运行机构和经济行为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27、对某类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工资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劳动力雇佣量变化的百分比
20、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的人口比例。
21、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动适龄人数的比例。
2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
2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12、岗位:是指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水平活动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
14、职业资格: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市场化:是职业培训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引导培训,使培训促进就业。
3、职业培训社会化:是要着眼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前培训:是指为帮助初次求职者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17、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18、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获得有报酬、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19、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
27、对某类劳动力的需求弹性
28、就业服务
29、职业介绍
30、职业指导
31、公共就业服务
32、人本服务
33、并轨
34、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
28、就业服务:是劳动力市场的载体连接劳动和用人单位满足双方的需求,直接为促进就业服务。
29、职业介绍:是指一定的主体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中介服务的活动。
30、职业指导;是指职业介绍机构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其进行职业选择,帮助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的活动。
31、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会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
8、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业愿望和相应的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培训。
9、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
10、技能:是指完成给定工作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的能力。
11、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作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
5、学徒培训
6、高技能人才
7、再就业培训
8、创业培训
9、职业分类
10、技能
11、国家职业标准
12、岗位
13、职业技能鉴定
14、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
16、就业
17、充分就业
18、不充分就业
19、失业
20、劳动参与率
21、就业率
22、摩擦性失业
23、结构性失业
24、周期性失业
25、隐形失业
26、经济体制
5、学徒培训:是指在生产现场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青年人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方法。
6、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从业人员。
7、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的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培训。
32、人本服务: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满足服务对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3、并轨;是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简称。
34、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是指港澳台人员依法应聘受雇于内地用人单位从事一定社会劳动报酬或经营性收入的行为。
1、职业
2、职业培训市场化
3、职业培训社会化
4、就业前培训
25、隐形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人员现象。
26、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的经济制度的有机结合,通过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力机构、运行机构和经济行为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27、对某类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工资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劳动力雇佣量变化的百分比
20、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的人口比例。
21、就业率:就业人数占劳动适龄人数的比例。
2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
2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和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12、岗位:是指按照社会劳动分工协作和组织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职责任务和内容的工作位置是社会劳动组合的基本单位。
13、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水平活动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
14、职业资格:是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技能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15、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市场化:是职业培训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引导培训,使培训促进就业。
3、职业培训社会化:是要着眼与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共同开展职业培训。
4、就业前培训:是指为帮助初次求职者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