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三则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陈通 2011-05-14
其一
•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 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 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 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 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 出。”
• 钟毓,字稚叔,颖川长社(今河南 长葛)人,大书法家钟繇的长子。 钟毓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 父风,魏明帝时,迁黄门侍郎。后 以军功为青州刺史,都督徐州、荆 州诸军事。死后,追赠车骑将军, 谥惠侯。据说古时候,士人得封侯 爵,不管犯罪还是去世,其妻不得 被强行改嫁,就是钟毓做廷尉时制 定的。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Hale Waihona Puke • 钟会,字士季,钟繇少子,受父 亲的影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钟会自幼 有异才,后为司马昭的心腹,前 面说过,嵇康被杀,就是钟会向 司马昭出的主意。钟会协助司马 昭灭蜀后,居功自大,谋反事败 被诛
•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 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 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 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 “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 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 非礼,所以不拜。”
其二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 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 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 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 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
与焉。
其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 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 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 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 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5《世说新语》三则(修正版)

25《世说新语》三则(修正版)

• 《咏雪》采用衬托手法,先以谢朗的回 答作铺垫,然后引出谢道韫的比喻,锦 上添花。善用比喻 • 《道旁李树》采用对比的写法,以诸小 儿不能推晓事理,竞走取之来反衬王戎 的”不动“,表现王戎的聪慧过人之处。 善用推理 • 《复裈》注重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 其思想。善用类比。
• 一词多义:故 之 而 然 • 古今异义:儿女 走 寻 • 重点实词: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差可拟 未若 欣然 尝 折枝 信然 异 国器 复裈 著襦 已足
— 《世说新语》—

寒冷的下雪天

家庭聚会 家中的子侄辈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给 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急而大高兴的样子
什么
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又急又大,谢安高兴地问:“白雪纷纷扬 扬像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 国器。
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柄就热了, 现在我已穿上短袄,下身也暖和了,所以 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对他所说的话感到非常惊异,认为他 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 • • • • • •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 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判断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咏雪》
参考译文
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又急又 大,谢安高兴地问:“大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 中大致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不如说像柳絮凭借风漫天飞舞。”谢安高 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 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三则》共25页

《世说新语三则》共25页
《世说新语三则》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5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服药
• 寒食散:即五石散,服后使人全身发热, 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
• 在养生求仙之风的影响下,许多人妄图 借此实现虚幻的神仙梦,于是当时许多人 都来服食。这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一种时髦 ,穷人是消受不起的。由于服食五石散后 发热,服食者往往要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 ,于是不吃药者也附庸风雅,跟着名人将 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许多吃不起药的人 会在路旁假装药性发作以摆阔气,一副生 怕不服食就跟不上时代的样子。
➢尚美
“傅粉何郎”
鹤立鸡群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 自拭,色转皎然。
何晏——《世说新语》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 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 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 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
嵇康
➢ 任诞放达 蔑视礼教 率性不羁
魏晋风度
中国历史上,魏晋作为一个非常特 殊的时期久久地为人所怀念。彼时 文人的风度气韵、飘逸风流让一代 又一代文人赞叹。
魏晋文人风度的表现
刘伶的一生的四件大事:
歌颂酒,找喝酒的借口,喝酒,安 排醉死后怎么处理。
• 魏晋文人嗜酒原因:
• 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 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 ,或以酒避祸,以酒(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 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 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
——宗白华
魏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1.对死亡的关照何冥思; 2.对自由的渴盼与追寻;--形体、心灵 3.对人生的参透与超脱

桓公(温)少与殷侯(浩)齐名,常有竞
•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 芒客舍》 。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 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 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 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 纵酒避世的典型。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世说新语》三则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世说新语》三则徐孺子〔徐孺子〕即徐稚(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现在江西南昌)人,家境贫苦,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多次被征召,终不为官,时称之为“南州高士”。

年九岁,尝月下戏〔尝月下戏〕曾经(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孔文举〔孔文举〕即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现在山东曲阜)人.因不满曹操的奸诈擅权,触怒曹操,后被杀害.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钟毓、钟会钟毓、钟会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二人。

钟毓,字稚叔,后官至车骑将军。

钟会,字士季,后官至司徒,成为平灭蜀国的主要将领。

少有令誉〔令誉〕美好的声誉.。

年十三,魏文帝〔魏文帝〕即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长子。

博学多闻,善于骑射。

曹操死后,嗣位为丞相、魏王,不久即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

闻之,语其父钟繇〔钟繇(yáo,151—230)〕三国时魏国的大臣,书法家。

字元常,颍川长社(现在河南长葛东)人。

曹丕称帝后,任廷尉。

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敕见〕皇帝宣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世说新语》三则①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世说新语》(三则)赏析

《世说新语》(三则)赏析

《桓公入洛 》
解题: 解题: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记叙了桓温将清谈误国的名士斥为 “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 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 一羸牸”的大牛, 一羸牸”的大牛,揭示出了清谈名士的本 质:误国。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误国。表现了他的爱国咄咄, 语言简练,机锋咄咄,极富个 性。 比喻,实现了指桑骂槐。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小说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温峤婚娶的始 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末 ,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1、生动而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展示了人物 、生动而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鲜明的个性。 鲜明的个性。 2、双线索发展,悬念叠生,使故事情节紧 、双线索发展,悬念叠生 使故事情节紧 凑集中。 凑集中。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1、触景生情,由情及人,情 触景生情,由情及人, 景交融。 景交融。 2、行为描写生动、曲折传神。 行为描写生动、曲折传神。 3、文笔简洁,充满诗意。 文笔简洁,充满诗意。
《温公娶妇》 温公娶妇》 解题: 解题: 赏析: 赏析: 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曲折表达密有婿意。 第一部分:曲折表达密有婿意。 第二部分:成婚,真相大白。 第二部分:成婚,真相大白。
招隐诗 其一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 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 聊欲投我簪。 这首诗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 这首诗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 , 表达 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三则) 三则)
刘 义 庆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庾公乘的卢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

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的卢:马名。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

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一、课文悟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及其门客所撰的一部魏晋志人小说,是记述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是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

该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课文所选的三则故事分别出自《言语》《方正》和《容止》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记叙孔融小时候的一件轶事,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层层烘托的手法,表现了孔融的聪慧机智。

李元礼声名显赫,官位极高,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内亲外戚是见不到的,但孔融“欲观其为人”,就对门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

”孔融得以被接见。

这便罢了,他还抬出老祖宗孔子和李元礼扯上关系,让元礼和宾客都倍感惊奇。

这是用他人的反应烘托孔融之聪明。

陈韪的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则又引来了孔融的反唇相讥,机敏之极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将情节推向高潮。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客人不讲信用,却当着元方的面骂陈太丘不是人,元方据理以对:“您和我父亲相约在正午,但您正午没赶到,您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

”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

《魏武将见匈奴使》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曹操阴险、狡诈、狠毒的个性特征。

曹操认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所以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威武清朗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手握钢刀站在坐榻旁,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使者:“你觉得魏王怎样?”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坐榻旁那个握刀的人,才是位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察觉了个中情形,有损形象,于是马上暗中派人杀死了使者。

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曹操的个性特征。

二、亮点探究1.结合这三则故事,谈谈你对个性化语言的理解。

探究学习:个性化语言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 狭义——魏晋名士独特的言行风范和精神特 质 • 广义——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言行风范:
• 谈玄、品题人物、嗜酒、服药
精神特质:
• 崇尚自然,讲求个性,主张适意 而行,不受拘束
崇 尚 自 然
顾长康(顾恺之)从会稽还,人 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 蔚” ——《言语》
——《任诞》
不 受 羁 勒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 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 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 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 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 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 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简傲》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 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任诞》
《世说新语》三则
【南朝】刘义庆
壹 贰 叁
过江诸人 雪夜访戴 石崇要客燕集
刘义庆:南朝刘宋宗室,封临川王,
有《世说新语》、《幽明录》 《世说新语》: ——记载东汉末年到东晋年间士族名 人的言谈逸事 ——按内容分类,共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等36门(类)
《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
《雪夜访戴》重在记行为 ——潇洒率性、任由情兴的名士风度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杜牧《润州二首》 其一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 王子猷尝赞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 :“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 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 酒之关系》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 人的美》
《世说新语》 “志人”的特点 • 简洁传神
1、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 物 (1)个性化的言行 (2)对比的手法 2、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世说新语》三则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3则模板

《世说新语》三则原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3则模板

《世说新语》三则原文及注释引言《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东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献,由刘义庆编纂。

它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介绍《世说新语》中的三则故事,并提供相应的注释。

故事一:刘备的仁德与荣名刘备称帝后,诏命左将军庞统为驸马都尉,封庞统为汉寿亭侯。

庞统固辞数次,刘备再三催促,庞统终于答应接受。

庞统问刘备:「备闻驸马都尉礼比朝廷千石,而实者不过五百石耳。

为人子者,忠孝恭俭五德全者,比及此位,乃所谓荣耀也。

以统铄于微贱,非所敢当。

」刘备欣然应允,并说道:「孟光云南有民云耳,身不随云北去,而云去亦不去。

统以身许国,国不遵命而统去亦不去,信义如一。

予以天下任之,不亦宜乎!」注释:•这个故事展示了刘备待庞统的仁德和庞统的忠诚。

刘备以高官厚禄来表彰庞统,并称他为驸马都尉,封他为亭侯。

庞统原本固辞,因为他认为这个职位的名义和实际不相符。

然而,刘备欣然同意了庞统的忠诚,将他任命为驸马都尉,并称赞他的信义和忠诚。

故事二:曹操的小儿子曹沅的赋诗曹昂即丞相后,常写字与门生大会。

一日,衣绣之暇,乃自缢于枝间,以毋扰。

曹丕子沅与德辉又在史馆,就书上曰:「菊花开日,至不惑年;一日直下三千尺,兄何为?你母须赏之。

」曹母闻之,正含糊未语也,即遣人往史馆传沅来。

母以宫人衣囊中所藏和羹赏之。

曹沅抚史馆良久,出之,泣谢其赐。

曹母欲发葬曹昂,曹芳不肯。

「你父乃害国之人,何必葬之?」注释:•这个故事记载了曹操的小儿子曹沅的赋诗和曹母的反应。

曹沅在史馆中写下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兄长曹昂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期望。

曹母听说后非常高兴,派人去史馆传唤曹沅,并给他赏赐。

曹沅离开史馆时,向曹母泣谢。

曹母想要发葬曹昂,但曹芳不同意,因为曹昂被认为是害国之人。

故事三:魏晋风度之争文帝之世,射者以胡人为上。

有司请于朝曰:「学射即须学胡人射法,非国学弓矢之法也。

」然云:「虽人道其云胡法,其实非出胡人之外,而十之七八,实中国弓矢之法也。

何以知之?古者射法,至有出纸上绳上,并差别方是方非,豪贵子弟,略皆务学;胡人用硬弓,兔堂子任涉服;从古至今,关中有射强弓;既抗强胡弓,其法茂出。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徐孺子赏月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词句注释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白话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作品鉴赏语言的精妙之处: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回答提问者。

了解其人: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人。

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

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

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词句注释内集:家里人聚会。

文义:文章的内容。

俄而:一会儿,不久。

雪骤:雪下得急且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

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谢朗,字长度,少有才名。

差可拟:勉强可以比方。

因风起:随风起荡。

无奕女:即谢道韫,东晋女诗人。

无奕,就是谢安的大哥谢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谢道韫的丈夫。

白话译文太傅谢安在一个寒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儿女们讲解谈论文章。

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三则

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三则

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三则《世说新语》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语文教材,其中包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言论。

通过学习《世说新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世说新语》中的三则故事,带你领略其中的风采。

第一则故事讲述了王敦与谢安的一段对话。

王敦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他常常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征求了谢安的意见。

谢安先是笑了笑,然后说道:“你何不教裴六死?”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有时候解决问题并不需要复杂的方法,简单直接反而更加有效。

第二则故事讲述了王导和孙权之间的一次对话。

王导是一个非常有胆识和魄力的人,他曾经帮助孙权解决了一个重大危机。

孙权深为感激,便问王导:“何以助吾?”王导答道:“人情耳目,以通塞之。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表达了深刻的人情世故。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在人际关系中,通达耳目、以情感通透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则故事讲述了曹性与钟会的一段对话。

曹性是一个非常仗义的人,他为了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见钟会。

钟会见到他后十分感动,问他救人为何如此不顾危险,曹性回答说:“救贤可忍,众不忍也!”这句话表达了曹性对仗义的坚持和对人性的理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仗义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这三则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更好的人。

愿我们都能够像《世说新语》中的英雄豪杰一样,勇敢无畏,胸怀大志,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世说新语》三则(通用15篇)

《世说新语》三则(通用15篇)

《世说新语》三则(通用15篇)《世说新语》三则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究竟有何评价?2.元方批判父友失信、无礼,最终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预备同学:预备古代聪颖机灵少年的故事,上课沟通。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及作品的资料。

老师:查阅有关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争论,多媒体帮助教学。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同学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肯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谈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进展同学的思维,多方争论,沟通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方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同学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长阅读法。

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同学阅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聪慧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同学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老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日,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同学齐读注解①,老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庾公乘的卢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

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的卢:马名。

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

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

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

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

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

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王子猷住在山阴。

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

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杨氏之子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道边苦李压得枝条快断掉,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三则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三则

《世说新语》课外阅读三则(一)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kūn)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糯,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⑶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折枝:)⑷诸儿竞走取之(走:)⑸母殷夫人自成之(自成之:)⑹寻作复裈(寻:)5、谢太傅的儿女们分别对雪作了怎样的比喻?你对雪还可以有哪些比喻?6、看到道旁的李树,诸儿竞走取之的理由是,戎不动的理由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7、韩康伯的母亲“甚异之,知为国器”,她为什么“异”?8、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⑵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⑶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第二部分:(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9、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⑴诸儿竞走取之()⑵人问之()⑶取之信然()10、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11、译句: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⑵取之信然。

12、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13、用简短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子无敢食我也。

(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逆:)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15、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⑴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⑵虎以为然()A、正确,对B、这样C、然而D、然后16、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

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

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

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

”须臾,温宋,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世说新语·方正》)[注释]①王敦:东晋权臣,居功做乱,后被诛杀。

②石头:城名。

(今南京附近)③明帝:东晋明帝司马绍。

④温太真:温峤,字太真。

为明帝所信赖,为王敦所畏忌。

⑤东宫率:太子侍从官员,守卫东宫。

⑥司马:高级武官的侍从官员。

⑦何似:怎么样。

⑧钩深致远:能探取深处的物,能招致远方的人。

语出《易·系辞》,这里形容人贤能聪明。

桓公①伏甲②设馔,广延③朝士,因此④欲诛谢安⑤、王坦之⑥。

王甚遽⑦,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日:“晋阼⑧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⑨,讽“浩浩洪流”⑩。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桓公:桓温,东晋权臣,晋明帝女婿。

后谋篡位,未果而死。

②伏甲:埋伏武士。

③延:邀请。

④因此:借此,趁机。

⑤谢安:东晋名臣,文武全才,为世所称道。

⑥王坦之:宇文度,东晋名士、大臣,年少即誉为:“江东独步”。

⑦遽(jù):慌张、惶恐。

⑧阼(zuò):皇位,国统。

⑨洛生咏:东晋南迁,中原人渡江后仍然使用以洛阳音为准北方话。

与以金陵地区为代表的吴音为当时方言的两大系统。

⑩浩浩洪流:嵇康所作《赠秀才入军》一诗的诗句。

钟士季①精有才理②,先不识嵇康③。

钟要④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⑤,向子期⑥为佐鼓排⑦。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⑧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精选】大学语文 世说新语三则 教学课件 PPT

【精选】大学语文  世说新语三则 教学课件 PPT
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

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世说新语· 汰侈第三十》)
王君夫以饴糒(bei4)澳
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君夫作紫丝巾步障碧绫裹
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 以敌之。 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 泥壁。
(《世说新语· 汰侈第三十》)
绿珠


石崇家妓,美而艳,善吹笛。 时孙秀专权,使人求之。崇勃然 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 使者出而复返,崇终不许。 秀怒,乃劝赵王伦诛崇。 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 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 死于官前。”于是,自投于楼下 而死。
清谈与魏晋风度
• 东汉末年的清议与党锢之祸。
• 一日之内,天下名士减半。
• 许多文人都是被杀的,如祢衡、杨修、丁仪、
何晏、嵇康、张华、陆机、陆云、潘岳、郭 璞、石崇等。
• 后期则有谢混、谢灵运、范晔、袁淑、鲍照、
袁粲、王融、谢朓
清谈与魏晋风度
• 汉末至魏晋,政治议论最不自由。统治者
的政权多是以权诈之术抢来的,最讨厌别 人议论他们的行为。士人为避祸而发言玄 远,在行为上也放荡不羁,终日饮酒,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未知生,焉知死
王子猷作桓车骑(桓冲)骑兵参军,桓问曰:
“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
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 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 “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语· 简傲第二十四》)
《论语》:厩焚,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融注曰:“贵人贱畜,故不问也。” 《论语》:子路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马融注曰:“死事难明,语之无益,故不答。”
(mì )

世说新语三则课堂归纳总结

世说新语三则课堂归纳总结

世说新语三则课堂归纳总结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一部以言语为主,记录了晋代至隋唐时期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言行举止的小说。

其中包含了许多有着深刻内涵和启示性意义的故事和寓言,对于我们进行思考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其中的三则故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达到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故事一:读书入仕这则故事讲述了袁生通过不断努力读书,最终成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经历。

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积累知识和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故事二:忍让优势这则故事讲述了司马德操与任昉斗智斗勇、争夺权力的过程。

最终,司马德操因为任昉的“忍让”而取胜,得到了权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有智慧和勇气,还要懂得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忍让”。

正所谓,“兵不厌诈”,智者不张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是善于冷静分析和谋划,选择适合的时候来展现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故事三:勤俭节约这则故事讲述了孙康守礼节待客、勤俭节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都应该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能够锻炼我们的自律能力,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在有限的资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对这三则故事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仍然是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追求真理和进取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该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智慧,学会忍让和妥协,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最后,我们应该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珍惜资源,遵守公共道德,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世说新语中的三则故事通过言行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名士的为人处世之道。

这些故事对我们现代人的思考和学习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三则导读:[自读导言]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领会孔融“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领悟第二则故事的思想意义;体会曹操的个性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反复诵读,继续积累文言词句。

(解说:本文的三则短文故事性均强,应指导学生充分借助注解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各则的特点。

第一则着重表现孔融小时的聪明机智,第二则含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第三则着重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

这些,均应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品析、领悟。

当然,积累文言字句,积淀文化内蕴,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根本任务,故无论哪篇课文,均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句。

)[自读程序]一、引读:1.设计导语引入新课。

2.简介《世说新语》和其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

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作注。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涎生活和风气。

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很多。

书中存在不少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

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精神面貌,意味隽永。

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二、试读:让学生对照注解先试着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指名分别朗读这三则故事,师生共同评述朗读情况。

三、疑读:学生再次朗读课文1—2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每则提出2—3个问题。

四、对读:一个试着读出译文,一个读原文,采用接力的形式读完课文。

五、悟读:要求边读边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并指名分别说出,集体订正。

六、点读:师生边朗读边评点。

方法如下:第一则:学生齐读一句,教师对内容、写法或词句的含义、作用进行评点,如:“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评点:为写孔融拜访作铺垫。

)再如:“韪大踧踖。

”(评点:写出陈韪十分尴尬、局促不安的神态。

)第二则:女生齐读一句,男生评点一句。

第三则:男生齐读一句,女生评点一句。

七、品读:边读边品析语言的精练和故事的情味。

八、创读:边读边进行创新性训练。

第一则,补充细节,如孔融拜访李元礼的心理、李元礼问话时的神态等;第二则,友人很是惭愧,想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第三则,补充细节,加强心理刻画,充分表现出曹操的个性。

九、诵读:依据一定的方法诵读全文。

(如文脉法——先理出文脉,然后诵读。

)(解说:古诗文的教学贵在一个“读”字,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创造。

抓住了“读”,便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本质。

此课的教学过程就特别突出“读”:“引读”意在激发兴趣;“试读”意在熟悉课文,掌握技巧;“疑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对读”意在熟悉内容;“悟读”意在让学生边读边自己去领悟;“点读”意在训练学生评点,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写法及语言特点;“品读”意在学会品析;“创读”意在训练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诵读”意在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以“读”为线索,贯穿整个过程。

)[自读点拨]一、内容提示这三则故事分别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方正》和《容止》。

第一则主要表现孔融的聪明机智。

李膺名望显赫,官位极高,登门拜访的要么是英才名士清誉之人,要么就是他的内亲外戚,一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他哪里会见。

但孔融自有他的策略:走到门吏那里便称是李膺的亲戚,得以人内;直待李膺问他与自己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出一番离奇机智的话,原来是打着老祖宗的旗号,李膺和他的宾客无不为他的口才和聪明称奇。

但当别人把孔融的话告诉给后到的太中大夫陈韪,陈韪却不以为意,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

”孔融便接口道:“料想您小时候,一定聪明伶俐。

”暗含机锋,弄得陈韪十分尴尬。

第二则主要表现陈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正午同行,但朋友超过了约定的时间,于是陈太丘便独自走了。

陈太丘走后不久朋友到了,正好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问他的父亲在家没有,当元方告诉朋友父亲已去,朋友便怒不可遏,当着元方大骂他的父亲。

元方不卑不亢,指出了朋友为人弱点:一是不讲信用;二是没有礼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年仅7岁的陈元方竟然明白为人要诚信,要讲礼貌,真是难能可贵!一番话说得朋友惭愧不堪,下车想和元方执手致歉,但元方入门而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写出元方对父亲朋友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貌的鄙视。

第三则表现了曹操奸诈、阴险的性格特点。

曹操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国家的使者,于是在会见匈奴使者时,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则充当侍卫,拿着刀站在坐榻旁。

会见完毕后,又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你看魏王如何?”使者答道:“魏王风度儒雅非同一般,但是床榻旁那个握刀人,才是位真英雄啊!”曹操便警觉起来,生怕使者已窥见个中情形,于是马上派人追杀了使者。

曹操奸诈阴险到何种程度!二、写法提示1.叙事简洁。

这是三则故事在叙事上的共同特点。

第一则叙述孔融到洛阳、孔融见李膺、孔融奚落陈韪,过程清晰,不旁生枝节,文笔简略;第二则叙写原因、经过、结果,都让人一目了然;第三则叙写曹操会见匈奴使节时的心理、过程及追杀匈奴使节一事,无不跃然纸上,但全文只有69个字,叙事简洁程度由此可见。

2.第一、二则主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第一则中孔融的机智聪明,就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

他很想见识一下李膺,但李膺又是非英才名士清誉之人及他的内亲外戚不予接见,连门吏都不让进,于是他灵机一动:“我是李府君亲。

”在回答李膺的问话时,他采用推理之法,从老祖宗的关系推理“仆与君奕世为通好”,真乃雄辩之才!当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众。

”孔融反唇相讥:“料想你小时一定很聪明伶俐的了。

”其言外之意是: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平庸无能呢?非孔融不能言也!第二则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也是通过他的语言表现的。

本来朋友失信,但他竟然当着儿子大骂父亲不是人,元方据理反驳:“您和我父亲相约正午一同出行,到正午您却不来,这是您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您这是没有礼貌。

”如果他自己不知诚信,不懂礼貌,哪能说了这番话呢?正是通过他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他明信懂礼。

3.第一则层层烘托突现人物;第三则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现人物性格。

第一则通过三层烘托突出孔融的聪明机智:第一层,“李元礼有盛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想见元礼不是件容易的事,烘托孔融能见机行事;第二层,“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烘托孔融推理奇特;第三层,“韪大踧踖’,烘托孔融话锋犀利。

第三则概括描述了曹操接见匈奴使节时,因自己形貌丑陋而让人代替,自己则握刀站立床榻边,然后杀死使节这一典型事件,表现曹操奸诈阴险凶残的个性特征。

三、语言揣摩简洁、朴素、凝练是这三则故事的共同特点。

三则故事都没有华词丽句,没有过多的铺叙,只一两句话、一两个词便写出一件事,如:“韪大AA”人物局促不安、狼狈不堪的神态便表现了出来。

再如:“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交待结果,表现曹操的阴狠。

(解说:如果把握住了内容、写法和语言特点,那么一篇文章就完全学懂了。

基于此,对这三方面作了一些提示,以此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

)[自读思考]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加以解释。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不足雄远国。

2.试译下列句子。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请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注标点,并概述其内容。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四世孙也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河南尹李膺有重名融欲观其为人遂造之膺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同“座”)莫不叹息佥(qiān,都,皆)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同坐以告韪曰小时了了者长大未必能奇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4.比较三则故事在写法上的异同。

5.充分调动想像,补充情节,将《魏武将见匈奴使》扩写成一篇不低于600字的小说,注意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

(解说:课后练习一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二是延伸拓展训练,在延伸拓展中训练学生读懂文言文章,训练想像创新能力。

) 参考答案1.①奇,作动词,以……为奇,感到奇怪;②语,作动词,告诉;③雄,作动词,称雄,威慎震服别人。

2.①这样,我和您便是累世的交谊了;②客人惭愧了,下车想和元方执手以示歉意;③但那位床头提刀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啊。

3.标点:……举,……人,……也。

……岁,……梨,……者。

……故,……曰:“小儿,……者。

”……岁,……师。

……名,……人,……之。

……曰:“……祖,……平?”……曰:“然。

……老君,……义,……友。

……也。

”……息,……曰:“……也!”……至,……告。

……曰:“……者,……奇。

”……曰:“……言,……时,……乎?”……笑,……曰:“……器!”内容:介绍孔融的基本情况,记述了孔融与兄吃梨及拜见李膺两件事,表现孔融尊大、机敏的特点。

4.见“写法提示”。

5.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