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教学内容不尽人意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以绘画、雕塑、摄影等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综合需求。

2. 教学模式不够灵活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为主,实践性不足,并且无法很好地将学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素质不高,缺乏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

4.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强。

许多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技术和手工上,缺少对艺术理论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无法很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二、优化路径1.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

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推动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项目与社会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高等医学院校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的。
方 面的基础知识普遍 匮乏 , 严重影 响 了他们对艺术 的 鉴赏力和求知欲 , 他们对艺术 的感 受大多数仅 仅停 留 在情感宣泄这一层面 , 对许 多艺术作 品中所 蕴含的人 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未 能很好 地领悟 , 艺术教 育的感染
和熏陶作用也就 随之被 削弱 , 从 而导致 了医学生对艺 术 的求知欲望减弱 ,有 的甚 至丧失 了对艺术 的兴趣 。 此外 , 由于 医学 院校对 艺术 教育重 视不够 , 投入 的力 度也 不足 ,直接影 响到 医学生艺 术修养 的养 成和提 高。 虽然 , 目前各校开设 了一定 数量的艺术类选 修课 , 在课 外组织 学生艺 术社 团活动 等形式 提高 学生 的艺 术实践 能力 ,有些学 校还加强 了艺术 教育环境建设 , 提供 学生 活动场所 , 修建 训练 室 、 工作 室等 圆 , 但仍 还 存 在着课程设 置偏 窄 、 教 学方法 滞后 、 艺术 专业教 师 比较缺 乏 、 课 外艺术活动较单一 、 教学 的针对性不 强 、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 问题 , 特别是 没有建立完 整的 医学院校艺术课程体系 , 艺术 与医学 的结合还 没形成 特色 ,不 能完全 适合 医学 院校 的艺 术教学 建设 与发
2 01 5年 9 月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A T1 0N TE ACH I N G F OR U卜 1
S ep t. 2 O1 5 N0 . 3 8
第 3 8期
高 等医学院校艺 术教育 的研究 与实践
秦小云 , 尹德伟 ( 广西科 技大学 医学院 , 广西 柳州 5 4 5 0 0 5 )
摘要 : 在高等 医学教 育中, 开展 艺术教育对于提 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 用。我 院经过七年 多的 实 践, 逐步探 索构建 了提 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艺术教育模式 , 形成 了艺术教育特 色。 关键词 : 高等 医学院校 ; 艺术教 育; 研 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3 8 — 0 1 3 0 — 0 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处在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为薄弱。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高校可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还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的指导。

高校可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

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还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加强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和加强学生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希望未来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3篇)

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公共艺术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实践教学是公共艺术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本文从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公共艺术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践教学作为公共艺术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创作艺术作品,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艺术领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公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内容1. 美术类实践(1)素描: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如构图、线条、明暗等,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3)雕塑:教授学生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泥塑、木雕等,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2. 音乐类实践(1)声乐: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器乐:教授学生掌握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等。

(3)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戏剧类实践(1)表演:教授学生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台词、动作、表情等。

(2)导演:培养学生的导演能力,使其能够策划、组织戏剧表演。

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3篇)

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艺术课程教学现状,探讨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旨在提高艺术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引言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艺术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对艺术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艺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艺术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未能紧跟时代发展。

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方法单一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思维。

3. 评价体系不完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明确教学目标,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评价方式单一艺术课程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改进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关注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3篇)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公民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意义、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公民审美素养。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创作与欣赏,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创新精神。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鼓励公民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发其内在创造力。

3. 提升实践能力。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注重实践操作,使公民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有助于加强公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

2. 教学内容单一。

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多局限于美术、音乐等领域,缺乏跨学科融合。

3. 教学方法传统。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公共艺术教学评价多注重艺术技能,忽视公民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策略1. 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2. 跨学科融合。

将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科学等,丰富教学内容。

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将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公民素质。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6. 拓展实践平台。

开展公共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比赛、讲座等,为公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五、结论公共艺术教学实践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规范化研究

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

专业艺术教育通常由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实施,通过艺术专业课程训练,为社会培养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才。

而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针对非艺术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的、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为主的通识教育。

进入新时期,我国大学生需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衡发展。

教育部在2006年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此加强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提高普通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审美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总体的发展,同时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

一些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匮乏,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公共艺术教育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以及课程安排等方面,与正确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

让大学生在高校系统教育课程中了解美的真谛,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提升审美格调,最终能够“浸润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当今高等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分析通过对国内20余所综合性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笔者发现一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目标单一、目标设计有限、课程建设滞后的现象。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是高校开展美育教学的关键,当前部分高校相关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培养对象调查、分析不足,没有考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审美基础,一些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只是对专业艺术教育内容的摘录、简化,设计过于抽象,难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缺乏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识别与能力提升等综合素养的训练,也缺乏针对理工、文史等专业大学生思维特点的细致内容。

这成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旨在让更多人参与并受益于艺术的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成为当下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挑战与发展方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广大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中,往往只有少数专业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而其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艺术。

然而,艺术不仅是专业学生的专属领域,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欣赏和参与的。

因此,开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艺术的乐趣。

然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固有的观念障碍。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因此,一些人可能不重视艺术教育,认为它只是一种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无用之举。

其次,资源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艺术活动场所以及艺术作品展示等资源支持,而这些资源在一些学校可能不足。

此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和质量。

为了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改变观念,提高公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普及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热爱艺术并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

高校可以采取吸引优秀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艺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专业艺术机构合作,将艺术家、表演者等专业人士引入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此外,高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公共艺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社团、组织文艺活动等,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一、现状分析1. 艺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前瞻性。

很多学校只安排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够充分。

这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与艺术专业相比,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艺术资源,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艺术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质量,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

3. 学生参与度低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这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就业压力和个人价值观念有关。

而部分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也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路径针对现有问题,高校应当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外,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学习选择。

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增设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导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需要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

建设艺术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购置艺术作品和器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加强与社会艺术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比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组织艺术比赛和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高校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在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化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大多以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等为主,缺乏针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

这使得学生只能接触到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2. 教育资源匮乏在一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有限。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老化,都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

3.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这也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劣势较大。

4. 教学手段陈旧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社会融合度不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度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优化路径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投入,建设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设施,提高教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开设创意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艺术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化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深化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加大对其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艺术人才,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论文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论文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论文一、课程目标的系统化、独特化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到达教育标准和教育目的的保证。

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应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绽开。

我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的详细制定应当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重新定位。

1.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系统化。

一方面是指课程目标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同学在艺术学习中各方面的要求,即课程目标制定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学问、技能,更应包括方法、力量、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等方面。

另一方面是面对不同层次的艺术教育要匹配不同的课程目标,而且要有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系统性。

就目前我院在处理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设计这一方面来说,关注同学需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并不到位,多数课程以统一的培育目标同时面对许多同学进行艺术教育,导致如今消失很严峻的问题:教学效果不抱负,同学获得的学问零散、不系统,等等。

故而在公共艺术课程目标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同学需求的差异和层次。

要使同学在艺术教育中真正受益,就要设计出既能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又能确保艺术教育的连贯性且相适应的课程目标。

同时,还可避开因艺术教育的层次不同引起的混沌状态,以免造成更多的资源铺张。

2.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独特化。

我认为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兼顾各高校本身的特色,又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表达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独特化的特点。

首先,由于各高校有不同的自身特点和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总体上会反映出不同的进展规律,而公共艺术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应当表达这种差异。

其次,对于不同门类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而言,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对于优化与完善同学的学问结构、力量与人格可能起到的作用,并结合对同学层次差异的了解制定详细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

艺术教育中要关注同学独特的进展,就更要针对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详细的课程目标。

但要留意避开课程目标制定与同学需求差异的互相脱离,这需要深化调查、分析和讨论高校同学的艺术学问、背景、力量、水平、爱好及爱好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育理念滞后在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艺术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巨大隐患。

2. 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

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和体验环节,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需求。

缺乏具备艺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4. 学生审美观念偏差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部分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对古典与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投入程度,阻碍了其全面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4. 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高校应加强与艺术机构、艺术家等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体验。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作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艺术的魅力,拓展艺术视野。

5.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竞赛和展览,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创作导向。

建立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平台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对社会文化建设、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1. 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引导和培养。

这种单一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的艺术视野相对狭窄,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2. 师资力量不足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导致艺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创造性不足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和创意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艺术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难以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匹配。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多元化课程设置针对目前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应该多元化课程设置,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可以开设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动画设计等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需求。

高校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中。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针对目前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的问题,学校应该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可以与社会艺术机构、企业等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c o ns t r u c io t n.
Ke y wor d s : o pt i mi z a io t n; p u bl i c a r t " c ur r i c ul u m; e s e a r c h a nd p r a c ic t e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中国医科大学
【 摘要 】 公共艺术课程在 高等 医学院校 实 施 以来 ,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 还存在 着课程地位不 高, 效果不明显等 问 题。 为改进 目前状况. 对课程的优化进行 了研 究与实践 . 目的在 于进一步促进艺术课程的科 学发展 , 在 医学院校课程建设 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1 . 学生 满意度
经过一学期 的教 学改革实践后 , 对选修《 音乐鉴赏》 等六门课 程的 6 2 0名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 对教 学内容的非常满意率由原 来的 2 9 . 2 %上升到 8 3 . 3 %: 对教 学方法的满意率由原来的 2 2 . 6 % 上 升到 8 9 . 3 %, 结果表 明, 学生对鉴 赏课程的满意度有 大幅度 的提 高, 不 满意程 度 下 降幅度 较 大 。 3 . 教 学 内容 的 改革 2 . 学生出勤情况 教 学内容的选择决定 了教学 目标的实现与否 . 因而我们对原 针 对教 学改进 前后 的 两个 学期 学 生 出勤率 进行 了统计 , 课 改 有的教学内容进行 了梳理, 提 出以下几点观点: 首先 , 充 实教 学内 后的学生出勤率均高于课 改前的出勤率 , 各门课程 学生出勤率提 0 . 2 2 %- - 2 5 %. 数据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教学改革后课程的肯 容, 增强教 学内容审美性和教育性, 选择 具有崇高道德风范的典 高了2 型形象, 让学生在 艺术氛 围中不仅得到审美还要感受到 中华民族 定 。 自强不 息 的时代 精神 。其 次 , 以情感 陶冶作 为切 入 口选择 作 品 内 3 . 教 学效果 情 况 容, 将 社会 主叉核 心 价值 观 寓于 艺术教 育之 中。 经典 的 、 优 秀的各 作为人文素质教 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课教 学, 不仅培养 了 类 艺 术作 品 。 所 发挥 出的 广 泛 的 审 美教 育作 用 , 并 不 完 全是 通 过 学生 的审 美能 力 , 也 促进 了校 园文化 的 发展 。 通 过 艺术 课教 学 , 学 理性说教得到的, 而更 多的是通过情感审美得 出的, 通过 高尚的 生对艺术有 了更深的认识 , 社 团的组建名 目繁 多, 学生参加社 团 审美, 来启动学生的心灵. 净化、 塑造学生 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情 活动的人数大幅度增多并争先参加校 园举办的《 唱响青春》 、 《 舞 操。 另外, 重视批判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 批判” 具 林大会》 等活动。 在教学和活动之余, 学生在校报和期q - , 】 上发表有 有批评、 评论、 鉴 赏之义。 在鉴赏课 中对 学生进行 审美判 断力的培 关文章 , 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好评。 养, 促使其具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 , 敢 于在作 品鉴 赏中提 出 自己 四、 建 议 的看法, 在“ 怀疑” 中建构和夯 实自己的艺术基础 , 促进原有的思 1 . 转变观念 , 树立正确的教学 目标 维, 有新 的认 识 和提 高。 公共 艺术课程的开展是以社会对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人才需 4 . 教 学方 法的 改进 求为基础的。 因而对未来担 当医护工作的医学生开设的艺术类课 教 学方法是实现教 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 因而我们在原有的教 程更要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 , 在教 学内容和教 学过程的设计 中 学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 了改进 。 其一、 将 比较教学方法贯穿教 学的 突出文化含量 . 使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 加深艺术对社会作 用的 全过程。 以往的教学对经典的艺术作品缺乏横向的艺术比较及深 认识 :使 学生在提 高艺术 文化素质和 艺术实践能力的 同时在情 入 的 阐释 , 以至 于 学生 对艺 术作 品 的认 识及 规律 的 掌握 缺 少足 够 感 、 道德情操 、 意志、 创造精神 、 责任心以及促进 医学专业发展等 的 方法 , 所 以教 师在 教 学 中应根 据 艺术 作品 类型 的 划分 横 向或 纵 方面发 挥 有效作 用。 向的进 行题材、 内容、 形式的分类比较 , 通过比较方法激活艺术作 2 娃 重 艺术课 程 与各 学科 的融 合 品本身 内外链接 , 加深对某一艺术范畴的认知。 其二 、 运 用学生参 学校教学的各学科之 间是一个有机联 系的整体。艺术类课 与法。为充分发挥�

医卫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医卫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年第04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刘心畅(1985.11-),男,广东梅州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音乐学研究。

收稿日期:2020年3月10日。

笔者所在的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护理、康复专业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2017年以前本校艺术教育还存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教材选编和机制保障多方面的问题,许多艺术课程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基本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及效果均不佳。

校领导发现此问题后,引起了高度重视艺术,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厅文件文件指示精神,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教学改革。

经过师生们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终于有了质的变化。

下面将我校艺术课程改革前的问题及改革后的成果进行一一论述。

1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等”,结合大多数医卫类高职院校师资及硬件设备情况,全方位开设这些课程不太实际,很多学校选择开设两到三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样设置虽然解决了艺术选修课程的有无问题,但也导致很多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艺术课程。

我校根据2019年3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再经过教研室教师集体讨论研究,妥善的解决了此问题。

采用的方法是把所有鉴赏类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艺术鉴赏》,让学生在32学时里学完所有艺术鉴赏内容。

由于内容多,时间跨度大。

课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由音乐、舞蹈老师负责上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方面内容;第二阶段由美术、传媒专业老师负责上美术、书法、摄影、影视方面内容。

A 专业上第一阶段课程,同一时间B 专业上第二阶段课程。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全面学习各类艺术知识,同时也能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做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学院校的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对艺术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意和触觉,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艺术体验。

然而,由于课程设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医学院校的艺术课教学存在诸多不足,艺术素养提高的速度很慢,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首先要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拓展类艺术课程,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活动,以培养艺术水平和素养。

其次,要加强对师资建设和质量管理的重视,重视教师的能力培养,确保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再次,要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采用前沿的网络课堂教学形式或大型多媒体课程形式,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

另外,在艺术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最大程度地挖掘艺术课教学的功能。

此外,要充分利用艺术场所丰富的艺术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公众的艺术文化教育。

同时,为促进艺术生的艺术素养的发展,各医学院校要创新艺术教学,实施艺术课程改革,加强艺术课程管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艺术课上收获更多经验,进而拥有更强烈的艺术素养。

基于此,为了解决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要积极研究和实践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模式,发展针对性的艺术课程和教学方法,并加强对艺术课程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论文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论文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论文一、提高新疆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1.完善艺术教育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的核心首先是课程的设置,加强新疆医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以发展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构建以必修课为基础,以选修课为发展导向,以第二课堂为必要补充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此外,对艺术教育的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基础设施进行长远规划,使艺术教育成为新疆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挖掘艺术教育资源,通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提高医学生医学技术的艺术化过程,使医学生在临床治疗手段等方面更具人性化。

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医学生掌握艺术诊断、艺术治疗、艺术康复等技能,达到开发医学艺术技术技能的目的。

2.全面实施医学生的艺术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良好艺术环境。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医学生技能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控制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将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感悟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医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逐步提高医学生的艺术治疗手段。

建立起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健康文化氛围是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利于积极提升医科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疆医科大学应充分发挥团委、艺术教研室、大学生社团的职能,鼓励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医院、高校与社会的交流,并有计划地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荐医科院校优秀文艺节目参加自治区级艺术展演,不断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节、艺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3.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医学院校艺术教育水平,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医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

在医学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高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及一专多能的教育能力;必须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敬业水平好,理论能力强和医学知识全的专业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公共艺术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实施以来,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课程地位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改进目前状况,对课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艺术课程的科学发展,在医学院校课程建设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优化公共艺术课程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8-02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后,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进入了规范性的普及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增强,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看,艺术类课程开设相对独立,课程内容松散,教学目标不明确,还没能与医学本题课程及其它人文课程形成有机协调,致使艺术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地位不突出,效果不明显。

为改进目前艺术教学现状,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使艺术教学产生良好的功效,我们对医学院校的艺术类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目的是促进艺术课程的科学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统一认识,认真执行课程目标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了课程目标。

艺术教育是一种美育也是一种德育,是
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

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要以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和精神内容,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与精神感召,则是能够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政治合格,使艺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

2.组织研讨,确定计划
组织全体艺术课教师针对课程改革进行研讨,选择具有审美性和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然后各位教师针对自己所教科目制定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并在教学中实施。

3.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因而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以下几点观点:首先,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审美性和教育性,选择具有崇高道德风范的典型形象,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不仅得到审美还要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其次,以情感陶冶作为切入口选择作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艺术教育之中。

经典的、优秀的各类艺术作品,所发挥出的广泛的审美教育作用,并不完全是通过理性说教得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情感审美得出的,通过高尚的审美,来启动学生的心灵,净化、塑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情操。

另外,重视批判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批判”具有批评、评论、鉴赏之义。

在鉴赏课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判断力的培养,促使其具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敢于在作品鉴赏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怀
疑”中建构和夯实自己的艺术基础,促进原有的思维,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4.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而我们在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其一、将比较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以往的教学对经典的艺术作品缺乏横向的艺术比较及深入的阐释,以至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及规律的掌握缺少足够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艺术作品类型的划分横向或纵向的进行
题材、内容、形式的分类比较,通过比较方法激活艺术作品本身内外链接,加深对某一艺术范畴的认知。

其二、运用学生参与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课上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时间的学生表演、演讲或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机会,此方法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学习探索的兴趣。

其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中采用“提问、讨论、交流、学生表演”等方法与教师产生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来启动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5.艺术课程与人文课程、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的尝试
为充分体现医学院校艺术课程特点,改善医学本体课程、相关人文学科和艺术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有效利用了人文学院的文、史、心理、艺术教师的资源,尝试开设了《音乐治疗基础》、《健康舞蹈》等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医学院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6.将艺术课程在校园文化中扩展
医学院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艺术类课程容易与其它教学任务及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发生冲突,但医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审美期待,所以打破原来的课程模式即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脱节的状态,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模式,延伸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效果评价
1.学生满意度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后,对选修《音乐鉴赏》等六门课程的6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教学内容的非常满意率由原来的29.2%上升到83.3%;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由原来的22.6%上升到89.3%,结果表明,学生对鉴赏课程的满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不满意程度下降幅度较大。

2.学生出勤情况
针对教学改进前后的两个学期学生出勤率进行了统计,课改后的学生出勤率均高于课改前的出勤率,各门课程学生出勤率提高了20.22%—25%,数据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教学改革后课程的肯定。

3.教学效果情况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通过艺术课教学,学生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社团的组建名目繁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
人数大幅度增多并争先参加校园举办的《唱响青春》、《舞林大会》等活动。

在教学和活动之余,学生在校报和期刊上发表有关文章,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好评。

四、建议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是以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为基础的,因而对未来担当医护工作的医学生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更要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突出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加深艺术对社会作用的认识;使学生在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在情感、道德情操、意志、创造精神、责任心以及促进医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2.注重艺术课程与各学科的融合
学校教学的各学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应融入各学科当中,不仅将文化、历史、审美、艺术批评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知识进行相互渗透,使艺术课程是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补充,促使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发挥艺术的功能。

3.加强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所受艺术教学的背景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特别是艺术是用生动、形象的作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审美评价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切身体
会艺术的感觉。

教学中不能只欣赏,介绍,应利用一定时间进行简单的技能练习,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
如今网络教学比较普及,艺术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有利资源,选择精美的经典视频在微博或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艺术课程的认知和学习的自觉性,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提高欣赏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仇春霖.大学美育[m].人民出版社 2006.4
[2]贺志朴.艺术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3]胡伟.比较视野中的舞蹈鉴赏课程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1.2,82-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