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合集下载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h
27
3.上面题目中的救灾资金属于财政支出的( ) A.经济建设支出 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h
28
4、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 ( )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交给国家 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稳定、最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从国外取得的
















h
34
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和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体现了
这一作用。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对加大对 “三农”、
基础设施、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和重大改革方面的
支持力度,正是为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我国为了缓解通货
紧缩的压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
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
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
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
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h
1
国家财政
【教师寄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
h
2
【课前预习一】: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财政的职能,经典的说法是三项职能,即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

这些职能已经清晰地给予了财政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中定位:基础性、稳定性、调控性和支柱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

如何理解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支柱地位?这是由财政业务的属性和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

一、财政的基础性和支柱性国家治理体系,各方面认识不一。

从纵向看,就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从横向看,可以理解为国家治理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和运行体系的综合体。

深入探究各体系构成要素中财政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更好理解财政的基础性和支柱性。

(一)国家治理体系的纵向结构看财政的基础性和支柱性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现,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主体力量和基本制度。

在这个体系中,财政资金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安全”,是保证各机构正常运转和制度履行的物质基础,无疑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经济体系是投资、生产、消费、贸易等各类经济活动主体按照一定规则规范开展经济活动的体系。

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为财政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源泉,而且受财政的影响和调控。

在经济体系中,财政的收支活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但也依赖于行业、市场、产业、金融、经济活动规范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等的重要作用,发挥着支柱性作用。

文化体系大致由文化生产、传播、利用、产品贸易等各类活动主体及其载体构成。

在这个体系中,财政发挥着支持、引领、促进、拉动等重要作用。

在这个体系中,为了文化体系得以健康运行和发展,财政发挥着重要的支柱性作用。

社会体系由国家、政府、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类社会活动主体系构成的极为复杂的系统。

针对这个体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各类主体适当参与社会治理、相对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祈福、维护社会和谐。

[原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二是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对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论断。

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了很多富有新意的重要提法和改革要求,指明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

日前,本报记者就下一步财税领域改革涉及的重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记者:《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如何看待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楼继伟:这充分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财税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

主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财政是庶政之母,国家治理需要财政作为基础和支柱,同时国家治理的所有活动也都反映到财政改革发展过程中,可以说,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是强国富民的基石和保障。

第二,财政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第三,财政政策是国家公共治理政策的组成部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家通过预算、税收、公债、补贴等手段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第四,财政的公共性与政府公共治理要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规范、透明和高效的财政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记者:《决定》中一个很有新意的提法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那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点包括哪些方面?楼继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目前我国预算审批包括收入、支出和收支平衡三方面,但核心是收支平衡,而不是支出规模与政策,这样容易造成“顺周期”问题。

也就是说,经济下行,为完成任务可能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经济过热时,又容易收不该收的,造成“热上加热”,不利于依法治税,也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

浅析新预算法的改革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预算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以及近年来财政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引领方向,在预算管理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

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预算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原预算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对于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预算活动的公开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此外,近年来在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和预算公开等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要完善立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新预算法的重大突破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

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

在预算管理上,力争做到预算完整,公开透明,科学有序,执行有效,纪律严明。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中,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定位财政,赋予了财政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特殊定位。

那么,为什么是财政而非其他别的什么范畴获得如此的定位呢?这是需要深刻领会和系统把握的。

之所以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因为,在任何经济社会和任何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的主体都是政府,财政则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

这个道理不难解释。

政府做任何事或从事任何活动,都是需要花钱的,都是要以花钱为条件的。

政府所花的钱,来自于财政支出的拨付。

政府要花钱,就要筹钱,就得有钱的来源。

政府所筹措的钱,构成了财政收入。

这一收一支之间或财政收支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履行职能的活动。

没有财政支出的拨付,没有财政收入的筹措,就不可能有政府职能的履行,也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实现。

可以说,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系绑在一起、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此其一。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政府职能,财政职能所具有的一个特殊品质或突出特点,就在于其最具“综合性”——覆盖全部、牵动大部。

由于财政收支既是所有政府活动的基础,又是连接政府和家庭企业的最直接的纽带,财政职能的履行,其范围,能够覆盖于所有政府职能、所有政府部门和所有政府活动领域。

其触角,能够延伸至所有家庭和企业、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领域。

牵住了财政职能这个牛鼻子,顺藤摸瓜,就等于抓住了政府职能履行、国家治理实现以及整个经济社会运转的全部内容。

此其二。

作为政府的收支或政府的收支活动,自然要遵从一定的制度规范来进行。

围绕政府收支所形成的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它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财政职能的履行状况,而且事关所有政府职能的履行状况,进而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国家治理的实现水平。

所以,财政制度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它们之间彼此依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只有打下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坚实基础,才可能收获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成果。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作者:杨佳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8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财政从市场、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影响国家治理结构的变迁,也决定着国家治理的成效。

善治与否,也取决于财政上的作为。

历史上,横征暴敛导致国家衰亡;而在近现代,财政整治带来国家兴盛。

正是因为财政对国家治理的这种基础性作用,无论是过去单一维度的经济改革,还是当前三维的全方位改革,财政都被选为改革的突破口和排头兵。

从财政与市场的角度看,财政是引领市场方向的先导。

从1992年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现在的深化改革前主要是经济改革,或者叫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这个基础上,社会结构及其整个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以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共同体新结构——包容开放的、共建共享的社会,实现多元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互包容。

而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军队和党建,而财政是全面改革的总抓手。

主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或财政补贴来发挥对国家与市场(企业)的牵引关系,使国家放权让利,让企业成为独立利益主体。

从财政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财政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对国家治理来说,社会剩余控制权的安排是其根本,这恰恰是财政的职责。

这是现在改革的主战场,且对当前的我国来说却是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全球都在调整,尤其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

通过财政支出改善公共环境,使国家与社会共同进步。

同时通过财政分权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巨型单一制国家来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极其重要,但又不易协调。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1.如何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

2. 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就要求财政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最大目的及“公共性”的本意和宗旨,即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愿望和最根本利益。

(2)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经过改革探索,中国放弃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

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全能型、包揽型、建设型及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僵化的体制机制必须加以改造和改革,因此,我们确定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3)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财政乃庶政之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汲取与配置、公共产品提供、资源再分配、收入分配关系协调、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以及调控能力行使等都与财政密切相关,公共财政承担着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的职责,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支柱作用——

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支柱作用——

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支柱作用——基于财政视角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解读李齐云摘 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十三五”时期,财政除了自身要继续加快改革和完善的步伐之外,仍要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继续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建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切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

关键词:财政 小康社会 作用 解读作者李齐云,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 2501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行动智慧和美好愿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支柱作用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持续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并加大改革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但与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进一步加以改进与完善的方面和空间。

全面理解和把握《建议》精神,最终实现《建议》提出的“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重要决策和要求,财税制度改革仍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

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入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入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久之 , 就树立了司法公信力 , 人们相信司法 , 讲求信 用( 诚信 ) 、 遵从契约 、 维护产权 、 公平交 易 , 这些市 场经济所不可或缺 的基础性“ 软” 要素 , 也就渐渐培
育起来并发挥治理作用。 二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国家“ 管理” 理 论及实践 ,强调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的关系 , 政 府事实上成 了唯一 的管理 主体 ,而且往往分割分 治、 行政控制 ; 治理则不 同, 强调的是多元 主体 “ 协
是 国家治理 的制度化 、 法治 化 、 规则化与规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7 [ 作者简介 ] 卢洪友 , 经济与管理学 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为政府职能与财政体制等。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 金重大项 目( 批准号 : 1 1 & Z D O g I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可使人 民形成长期稳定 的 、 良好 的心理预期 , 安居 乐业 , 学 有 所教 、 劳有 所得 、 病有 所 医 、 老 有 所养 、 住
有所居。
从发达国家 的情况看 ,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 力的现代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

整套 紧密相连 、 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正如
制度 体 系, 增 强财政 治理 能力入 手 。
关键 词 : 国家治理
治 理体 系 治理 能力 现代 财 政制度
中 图分类号 : F 8 1 2 .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5 4 4 ( 2 0 1 4 ) 0 1 — 0 0 0 6 — 0 6
制度 理所 当然地成 为现 代 国 家治理 的基础 性制 度安 排 。 中国财政 制度 脱胎 于计 划 经济体 制, 期 间, 尽 管 经过 了 1 9 9 4年税 制 与分 税 制 的 大规模 改 革 , 但 离现 代 财政 制 度 相 距甚 远 。 推 进 国 家治理 体 系与 治理 能 力现 代 化 , 需要 而且也 必 须从 深 化 财政 改 革 、 建 立 现代 财政

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的深层关系

财政制度与国家治理的深层关系
要支柱”、 “ 实现国家长洽久安的制度
代 财政制度的意义最为 哈当。
律授权在商业银行滥设财政专户随意处
保障”的论述 ,堪称精辟 深刻 、超越常
规认知 . 了战略基调 ; 《 决定 》提 出的 “ 把权力 关进制度笼子” 、 “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任何权力如果没有资源支撑均无实 置公款的行为 ,随着财政 规模 扩大而迅 质意义 。就其实质重要 } 生而言 ,没有其 速蔓延。究其主要原因 ,在于行政部门
决定 『 生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循 此线索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径和要
点大致 有二 。首先 ,税收改革应采纳中
( 五) 预见 I 生 ——财政事务 必须 以法律 和政府政策的优先 性和重点 ,而不是以
加以规范 ,法律必须清晰并统一实施 ,
时下盛行的基数法 、预算挂钩 、权力寻
系统提 升国家治理能力 ,提供了清晰的 政 治权力和其他权 力。如果财政制度不 改革 ,其立论的层次和高度超越了 “ 管 战略思路 。本文对此做些初步解读 。 能 有效 约束 国家权 力 ,那 么也很难 指 理” ,令人耳 目一新 。 “ 管理 ”与 “ 治
望别的制度安排可取而代之 。在法治和 民主政治相对健全的 国家 ,正是财政制 理 ”虽仅一字之差 ,但其 内涵和改 革取 向差异甚大 :治理以权力为焦点 ,管理 以资源 ( 有效利用 ) 为焦点。如果 不能
正在于权力滥用之故 。爱 } 艮 交织的集体 用能力瓶颈的挑战。最近2 0 年来 ,各种
情感如此深刻 ,引导一代又—代的国人
形式的财政寻租 ( 如跑部钱进 )、设租 ( 如专项过 多过滥 )、浪费 ( 如三公消
和社会精英去探 索把权力关进笼子的道
现代财 政制度为 “ 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路 。在我看来 ,在此视角下解读建立现 费过多 )、低效率 、腐败 ,以及未经法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财政基础理论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分析当前财政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政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进行阐述,明确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分析当前财政基础理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财政制度不健全、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透明度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财政基础理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包括优化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效率、增强财政透明度等。

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本文提出加强财政基础理论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和思路,推动财政理论创新与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财政基础理论的新要求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财政基础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对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财政基础理论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解释和指导财政实践。

传统的财政理论往往侧重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财政基础理论需要更加注重财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财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步提升。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财政基础理论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既要确保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动力,又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与优化。

财税体制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财政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财税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税收制度不仅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

改革财税体制,就必须做到制度创新、成本控制、增加收入、优化支出、加强监管、防止腐败等多个方面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财税体制需要推进制度创新。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的工程,需要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要求。

制度创新的核心是要推进市场化,加强法制化,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导向,用法律规范监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改革财税体制需要做好成本控制。

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

要加强预算管理,注重成本控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分配资源,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同时,要统筹考虑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多个因素,加强预算和财政监管,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第三,改革财税体制需要增加收入。

增加收入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财政收入,比如说推进税制改革,扩大税基,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力度,增加非税收入等等。

同时,要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税务征管体系,加强税收征收和监管,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

第四,改革财税体制需要优化支出。

优化支出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把财政支出用在刀刃上,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做好政府债券等债务的管理和控制。

第五,改革财税体制需要加强监管。

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监管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

要加强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管,防止政府侵吞公共财产,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

国家治理视野中的现代财政制度

国家治理视野中的现代财政制度

国家治理视野中的现代财政制度作者:马蔡琛黄凤羽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03期摘要:财政作为现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

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个方面。

其核心要义在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体系;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体系;遵循划分事权、以支定收的思路,构建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词:现代财政制度;政府预算制度;税制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3-0005-05通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可以发现,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容,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亮点。

在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表述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之一”的只有两处,分别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之一”;“司法改革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

[1]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财政被赋予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这充分体现了财政作为国家长治久安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明确了建立现代财政体系的改革方向,确定了2020年在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

一、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体系:全面规范、公开透明(一)推进预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体系,实现“依法用好百姓钱”的政府理财目标在《决定》中关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从而突显了阳光财政建设的现代政府理财观。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预算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代各国财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之一。

通俗地讲,公共财政就是“以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说完整,后面还应该有半句话——“众人之事,当由众人来议定,应让众人都知晓”。

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朱启贵
【期刊名称】《上海人大月刊》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

《决定》单辟一部分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特别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两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重要命题,这充分表明我国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朱启贵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财政如何发挥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2.韩正在财政部调研时强调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强化制度保障约束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3.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的重要论述
4.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研究
5.全面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切实优化机构职能体系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财税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与当前改革的总目标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则是当时的财税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是与当时经济改革的总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

财税改革的目标从过去的公共财政体系到当前的现代财政制度,不是简单的否定或取代,而是映射出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和财税改革维度的拓展。

过去的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的改革则是全面整体的系统性改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改革大局从重点突破转向整体突破,财税改革的维度也就相应地从一个维度—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向至少三个维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

用几何的概念来描述,过去是一个平面化的改革,而当前则是一个立体化的改革,上述三个维度构成了财税改革的坐标系。

当前财税改革,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清理税收优惠和非税优惠、规范支出行为、取消对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补贴、完善政府采购等等,促进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化改革,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挥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自组织功能,使其分担政府的部分职能,也能发挥社会对市场的规范约束作用,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扶持行业中介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等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此同时,还要推进国家治理分级分层分权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税权、产权、债权、财力、支出责任以及事权等体制要素的匹配组合,合理分权、发挥好两个积极性,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上述三个维度是财税改革的坐标系,实际上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就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构建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的关系理顺了,推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也就表明国家治理能力达到了现代水准。

当前财税改革以国家治理的基本架构为坐标,以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说明财税改革已经从过去经济改革的中心,转变为当前国家治理的基础。

财税改革坐标的三个维度,有对应的三个关键词:效率、公平与分权。

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就是要通过财政来促进三者的融合,使效率与公平不再冲突,避免顾此失彼;使集权与分权不再偏颇,消除随机变化,从而使国家治理有一个稳固而可持续的基础。

2014-12-25 08:28:46 来源:中国财经报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基石
——访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
解希民
中国财经报网 2013-12-25 09:18:2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战略的思维,将现代财政制度的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表述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指明了战略方向。

在王雍君看来,基于《决定》的有关论述,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是通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及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三大总体目标,这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根本标志。

与以往人们多从管理视角理解财税改革不同,《决定》明显采纳了治理视角的财税改革取向。

“…治理‟与…管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甚大。

”王雍君说,管理强调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要求政府拿钱和花钱的结果,应满足经济性、效率和有效性三个基本要求。

与管理视角相比,治理视角的财税改革,起点更高,要求更严,也更具挑战性。

古人讲,“授人以鱼,渡一日;授人以渔,渡终生。

”如果说管理视角着眼于“鱼”,治理视角则着眼于“渔”,即捕鱼的方法——这就是治理高于管理之所在。

王雍君认为,治理视角的财税改革,致力于将六项基本的善治原则融入现代财政制度中。

首要的是法定财政授权,要求政府拿钱和花钱必须获得代表人民的立法机关的明确授权。

二是受托责任,意指政府应向人民担负起财政合规性和绩效的双重责任。

三是财政透明度,旨在约束政府向公众免费披露相关、完整和可靠的财政信息。

四是接下来是预见性,强调政府的财政活动必须遵循清晰、明确、被统一实施和解释的法律。

五是公民参与,关注在财政过程中保障公民话语权表达渠道的畅通和政府的适当回应。

六是财政竞争,包括预算资源竞争、政府间服务竞争和税收竞争,目的在于将稀缺的公共资源引向最具社会回报的领域和用途。

“善治原则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六个模块建设意义深远。

”王雍君表示,就税收制度而言,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落实税收的法定原则,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方为改革的第一要务,就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而言,在全面清理和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合理的专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实现转移支付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应为当务之急,就预算制度改革而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应为重中之重,就公共财务管理制度而言,建立基于支出周期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预算会计,全力推进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改革,以及防控和化解日益累积的政府债务风险,可谓迫在眉睫,就财政绩效管理制度而言,扩大政府服务的社会购买和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应作为主攻方向,就财税法制而言,实现税收制度的全面法制化、修订《预算法》、研究制定《国库管理法》、《政府债务管理法》等等,宜尽快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