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导体与绝缘体”是物理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它对于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位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已有知识(如电路的简单组成)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展开。
导体部分,将介绍常见的导体材料,如金属、人体、酸碱盐溶液等,并探讨导体内自由电子的作用。
在绝缘体部分,将介绍常见的绝缘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等,并分析绝缘体内电子的状态。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性。
2. 能够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3.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特性。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识别。
3. 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难点1. 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作用及影响。
2. 绝缘体内部电子状态的解释。
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我会提出“为什么金属可以导电而塑料不行?”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通过已有知识去推测答案。
(二)互动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频繁使用互动问答法,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误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三)案例教学法(四)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我会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导体与绝缘体》。
一、实验教学内容《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
本课是学习了电路出故障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课,《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的物质易导电,是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是绝缘体。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铜丝和塑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铜丝和塑料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实验重点:实验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实验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实验器材准备1、实验盒6套,每套含试验记录表一张、电路检测器1个;2、待检测物体:橡皮、铜丝、塑料、小刀、钥匙、纸板、铜条、石墨棒等待检测物体。
五、实验内容设计六、实验方法设计预测-------检测--------结论1、先预测被检测物体是否容易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亮;2、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2、把被检测物体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夹子夹住,看灯泡亮不亮;3、再次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七、说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5个部分。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导入,把同学们引入到本课的教学中:怎么才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呢?(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到台前操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质,哪些能让电流通过呢?由此激发探究欲望。
2、指导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验操作,我首先与学生一起研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导电性。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范文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1一、说教材《导体和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中的一课。
本课内容安排在学生能利用电线、电池使小灯泡发光,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电路出故障了”,设计制作了“电路检测器”之后,便于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认识和检验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我来做个小开关”等课题。
学好本课是之前学习的一个运用与延伸,又是后续研究内容的一个基础。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地位,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检测一块橡皮和多种物体的过程,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2、经历预测、检测、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在活动中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仔细斟酌后,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科学检测多种物体的活动过程;难点为:经历预测—检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
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始,创设情境,将不同的物体放入自制电路检测器装置中,猜测小灯泡是否会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领学生认识像铜丝这样的物体能使电流通过,叫做导体;像塑料这样的物体不能使电流通过,叫做绝缘体;从而揭示本课研究的主题。
(二)探究学习、自主构建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使⽤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选⾃教科版⼩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电》的第五课。
图1 图2
⼆、实验器材
原电路检测器;⾃制电路检测器; ⾦属棒、⽊⽚、橡⽪、塑料尺、⼲抹布、湿抹布、泥⼟、⾃来⽔、新鲜的树叶等⽇常⽣活中常见的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在本课中,模型设计的科学性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影响很⼤。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原实验器材存在以下不⾜:
⾸先,原实验器材功能单⼀,只能依靠⼩灯的明灭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并且⽆法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其次,原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有限,⽆法检测⼤电阻物体的导电性(如:⾃来⽔、⼈体、树叶、⼤地等),难以建⽴正确概念,不利于培养安全⽤电意识。
图1:原导体绝缘体简易检测器图2:原实验器材功能单⼀
图3:检测铁勺,⼩灯亮了!图5:检测⾃来⽔,⼩灯不亮!
⽽利⽤⾃制实验器材进⾏检测有以下优势:
(⼀)功能多样,既有灯光提⽰功能,⼜有声⾳提⽰功能;并且通过亮起⼩灯的数量或⾳频的⾼低可以快速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制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能精确检测⽣活中常见的任何物体的导电性。
新检测器能充分吸引学⽣的注意⼒,增添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
结合我校的科普特⾊,我重新设计半导体振荡电路,并尝试检测,最后,利⽤发光⼆极管、三极管、电阻、喇叭等常见的电⼦原件组装成新的检测器。
新检测器的LED 灯、喇叭会根据物体的导电性的强弱分别发出不同信息。
图1:“科普中国校园e 站” 图2:科普特⾊-电⼦百拼
图3:科普特⾊-pvc 电⼦制作图4:设计电路,测试视频。
导体和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和绝缘体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电路知识,能够自己组装电路使灯泡亮起通过来,而且还能自己设计制作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本课围绕物体的导电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区分导体与绝缘体,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1)能力目标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哪些物体能导电那些不能,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目标 (2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区分各种常见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 明确好的导体和好的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安全用电常识,并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是学会检测多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并总结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四教学设计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些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我出示一个简单电路装置,为什么把两端的铜线接起来,灯泡会亮起来,而把两端的塑料接起来灯泡不会亮,来看这根导线,那部分能让电流通过,那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设计,创设了问题情境,由上节课所学的简单电路装置导入课,抓住那部分能让电流通过直奔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探究欲望。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导体和绝缘体》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
图1 图2二、实验器材原电路检测器;自制电路检测器; 金属棒、木片、橡皮、塑料尺、干抹布、湿抹布、泥土、自来水、新鲜的树叶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在本课中,模型设计的科学性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影响很大。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原实验器材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原实验器材功能单一,只能依靠小灯的明灭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并且无法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其次,原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有限,无法检测大电阻物体的导电性(如:自来水、人体、树叶、大地等),难以建立正确概念,不利于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图1:原导体绝缘体简易检测器图2:原实验器材功能单一图3:检测铁勺,小灯亮了!图5:检测自来水,小灯不亮!而利用自制实验器材进行检测有以下优势:(一)功能多样,既有灯光提示功能,又有声音提示功能;并且通过亮起小灯的数量或音频的高低可以快速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二)自制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广,能精确检测生活中常见的任何物体的导电性。
新检测器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添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结合我校的科普特色,我重新设计半导体振荡电路,并尝试检测,最后,利用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喇叭等常见的电子原件组装成新的检测器。
新检测器的LED灯、喇叭会根据物体的导电性的强弱分别发出不同信息。
图1:“科普中国校园e站”图2:科普特色-电子百拼图3:科普特色-pvc电子制作图4:设计电路,测试视频图5:新检测器部分材料图6:新检测器五、实验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并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根据其导电性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大类;描述物体的导电性能。
2.了解导体、绝缘体的相对性。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课标的8个要素,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能检测常见物体是否导电,并记录整理信息,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说课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科学实验课。
导体与绝缘体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特性。
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2. 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3.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三、准备工作在开始实验前,我需要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所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流表3. 导线4. 铜笔5. 纸张6. 塑料棒7. 橡皮实验材料:1. 圆柱形铝块2. 圆柱形塑料块3. 金属纸夹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用铜笔导通电流。
首先,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示:一个电池连接一个灯泡。
接着,我会拿出一支铜笔,询问学生们铜笔是否能够导通电流。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得出结论:铜笔是导体。
然后,我会要求学生们自行思考为什么铜笔能够导电。
2. 实验二:观察绝缘体的特性。
接下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将一个正常工作的电灯泡包裹在一个塑料袋中,灯泡将熄灭。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将电流隔离,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
3. 实验三:用导线搭建一个简单电路。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导体与绝缘体的理解,我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来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首先,我会给学生们一根导线,让他们用铜笔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到电池上。
然后,我会让他们试验其他材料,如铝块、塑料块和金属纸夹,来验证它们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实验展示在这一部分,我将邀请学生们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将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并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差异。
六、实验应用在这一部分,我将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去。
例如,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金属的门把手会感觉冷,而塑料的门把手会感觉温暖。
《导体与绝缘体》实验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教学说课稿郓城县东关小学邵长斌一、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导体和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中的实验,该实验通过电路检测器辨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这个实验是这一课中的重点实验,在引导学生安全用电这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导体与绝缘体》实验让学生对周围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测,归纳出导体与绝缘体概念。
帮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正常运用,达到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概念: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导体,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激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检测并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认识人体、大地、水也是导体四、原实验分析实验原理:利用小灯泡、电线、电池组装成电路检测器,用被检测物体连接两检测头,观察能否使小灯泡发光。
实验缺点:1、电流检测器灵敏度不高,对于水,湿布湿木头这样的导体无法使小灯泡发光。
2、学生直接用手触碰线路和被测物体可能会导致线路接触不良,从而会影响实验结论的有效得出。
五、改进后的实验分析针对以上情况,我将原实验进行了改进。
1、实验器材除了采用铁丝、铜丝、铝丝、木筷、棉线等生活中常见物体外,还加入了水、铅笔芯、湿木头、湿布、泥土、矿物等便于实验拓展。
这些物体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把检测头的导线装上鳄鱼夹。
检测物体时直接用鳄鱼夹夹住,操作起来方便,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也更加直观安全有效。
3、用发光二极管取代小灯泡,改进检测器。
对于检测不明显的水、湿布、铅笔芯等材料,使用改进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
4、用人体验电球来验证人体也是导体。
由于人体连接到电路检测器中时,发光二极管并不能发光,这时需要使用灵敏度更高的人体验电球来检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人体也是导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说教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电路知识,能够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本课主要是利用“电路检测器”研究物体的导电性能。
并能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把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广泛应用。
本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本活动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检测一块中性笔筒的导电性,让学生经历一项有价值研究活动,使学生明确科学规范的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的重要意义。
二是通过引领学生对有结构的近20种常见材料的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二是寻找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进行安全教育。
本活动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研究,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不但强调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二、说学情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如:家用电器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工,他们还难以处理,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3~4 年级的相关学习内容。
6.4.2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6.4.3.1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6.4.3.2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根据教学内容我对本课进行简单分析: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连接了简单电路,寻找电路故障,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本课认识导体与绝缘体,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为后一课开关的认识和制作作铺垫,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中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同时也是一次安全用电教育。
通过上述教学简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科学探究:通过检测身边物品的过程,如“小刀、铅笔”等,能依据检测物品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同学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针对以上内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本课我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导入;第二步实验探究;第三步联系实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出示缺少导线的电路,要求学生换用其他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要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否能够通电。
在这一环节上,复习强调检测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对橡皮和小刀的演示,对本课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作一个前期的`铺垫,一种是容易通电的,另一种是不容易通电的。
教参和教材是都只对橡皮的操作过程作了一个演示,为了引出检测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我在这一环节中有加入了小刀的操作过程,我想这样做不仅仅是对检测器使用方法的强调,同时也是唤起了学生的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概念,为后面的猜测和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导体和绝缘体》。
一、说教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提要: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一、对教材的理解:《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二)新课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三)问题: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导体有:绝缘体有:(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水是导体吗?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人体是导体吗?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九)安全用电:P35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
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尊敬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受邀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有关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
导体与绝缘体是科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说课课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小实验。
我会将一个铜线插入一个电灯泡和一个电池,让学生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到铜线是一种导体,电能可以顺利通过它流动,从而点亮了灯泡。
知识讲解:在导入部分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到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
导体是指有助于电能传输的物质,如金属(铜、铁)等。
而绝缘体则是指对电流的传导有很高阻碍作用的物质,如塑料、橡胶等。
接下来,我会介绍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导体能够与电流接触时迅速传递电能,这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其次,导体的电子较为自由,能够自由运动,因此电流能够在导体中流通。
最后,导体通常是有光泽的,这是因为导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相反,绝缘体具备以下特点:绝缘体无法传递电流,这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
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能自由运动,因此电流无法顺利通过绝缘体。
此外,绝缘体通常是无光泽的,因为它无法吸收光能。
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一些互动任务和小组讨论。
首先,我会放映一些图片,学生需要判断这些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解释原因。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绝缘胶带等。
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我准备了一些拓展活动。
首先,我会使用一个小实验来演示导体和绝缘体在保护人体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我会将一个金属夹子插入电流较强的电池时,夹子因为导体的原因会瞬间变热,这会让学生了解到金属导体能够传导电能,需要注意安全使用。
《导体与绝缘体》实验课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实验课说课文稿固镇县东朱小学代和娜一、使用教程:本节实验课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二、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钥匙、回形针、橡皮、纸板、塑料笔,以及学生自备的实验材料。
三、实验改进要点:导入可以更接近生活,实验仪器可以更先进些,实验方法方式可以更新更吸引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原理: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五、实验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检测身边物品的过程,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且总结出实验结果。
2、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索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通过实验锻炼出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的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选取身边的材料,依据上面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
七、实验教学过程:1、实例及图片出示,引出问题。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触电图片引入导电,进而提出问题:怎样才知道物体是否导电?再次出示缺少导线的电路,要求学生换用其他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要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否能够通电。
教材中只是对橡皮的操作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为了引出检测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我在这一环节中加入了小刀的操作过程,是唤起了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步感知。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猜测哪些能让小灯泡亮,哪些是不能亮的。
将猜测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2)学生进行检测。
提出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
(其中实验单中我留了一些空白是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3)实验交流汇报根据检测结果汇报,并且对检测材料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学校科学《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情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班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同学区分导体,还要把握肯定的平安用电方法。
由于四班级同学年龄还小,对电的学问还很生疏和缺乏,对于电路的学问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熟悉,但他们同时喜爱做小试验,爱探究,喜爱在做中学,做中熟悉。
二、说重难点与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试验过程,难点是引发学问冲突,提出新的问题。
依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同学的状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同学经受对多种物体进行检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敬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仔细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平安用电意识。
力量目标:同学通过学习学会肯定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推断力量。
三、说教法与学法为了使课堂更具有效性,我特选定了以下几种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①情景教学法。
四班级同学思维正处在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详细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动画图。
让同学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同学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
让同学学习兴趣更浓,对学问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简单接受。
②试验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同学以日常阅历动身,通过让同学猜想,试验,让同学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讨论。
这个过程是一个培育同学收集事实的力量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同学从试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说学法我主要采纳应用探究试验法。
教学时遵循重视同学个体参预,敬重同学的学习意愿的原则,引导同学通过试验活动,展现相互沟通,主动探究,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针对以上学法,我在预备学具时,分开了老师和同学,同学方面:1、每组同学一份材料:给同学供应充分的试验材料。
有的试验材料让同学自己预备,这样能培育同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一、对教材的理解:
《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
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
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2.能辨别常见物体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的导电性。
教学准备
教师用:演示用的电路装置、食盐、猪肉、湿泥土、人体验电器、湿布条、铅笔芯、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每组一套,铅笔芯、木片、塑料片、陶瓷片、纸板、橡皮、湿布条、曲别针、铁钉、玻璃片、钥匙、粉笔、气球、铝片、易拉罐、文具盒、硬币、导线、盛水的烧杯、橡胶轮胎等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推测、检测物体是否导电,使学生有足够
的感性经历从“实验观察——推测——制定计划——证实——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上节课我们选择材料制作小开关,老师这里有两种材料做的开关。
(出示自制开关:一个塑料夹做的、一个用铁夹子做的)回想一下,哪种材料的开关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生:观察回答。
(塑料开关不会亮,铁开关会亮。
)
师:为什么呢?猜一猜?
生:因为塑料不能导电,铁可以导电。
师:我们把像铁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把像塑料这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关于导体、绝缘体,你想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生:自由提问。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13课《导体和绝缘体》。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简单有效。
二、熟习材料,预测分类
师:实验桌上我们共同准备了很多的实验材料,谁能够举起来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材料。
师:我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它们哪些是导体,那些是绝缘体,小组讨论商量后把桌上的实验材料分一分、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预测栏中!
生:分组活动,材料分类。
师:把我们的分类情况说一说!
师:不同分法的说一说。
生:我们认为湿布条和水也是导体。
设计意图:准备多样的材料,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初步猜想判断,学生既熟悉又充满好奇。
三、设计方法,实验探究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么知道是对是错呢?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检验、证明: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猜想回答。
师:就是要制作一个检测器来检验,是吗?
生:是!
师:(出示课件)制作一个类似的电路检测器,然后把要检测的物体比如:橡皮连接到电路中,看一看灯泡情况,为了大家科学规范的实验,请看老师的实验提示:谁愿意大声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就按照我们设计的检测方法开始检测吧!
生:分组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做得快的小组可以试一试其它材料。
)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用自己简单的方法去检测,来得到初步的认识。
师:好,实验做到这儿!现在我们汇报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使灯泡亮的一定是导体,但是,灯泡不亮的不一定
都是绝缘体,我们的这个检测器太简单了,检测能力是有限的。
看看老师的检测器。
这是铅笔芯,放在检测器上,仔细观察,怎么样?
生:我发现铅笔芯也能导电。
师: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师:前面还有很多的实验材料,让老师一一演示给大家,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这是老师从大地上取得部分土壤,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土壤的导电性。
(连接电路)
生:灯亮了,土壤是导体。
师:进而推想大地也是导体。
(拿起学生桌上的盛水烧杯),这杯水太纯净了,看好老师往里面加点东西,(加入食盐、泥土等,连接电路,小灯泡亮了起来)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不纯净的水能导电。
师:这是湿布条,放在检测器上,接通电源,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灯亮了,湿布条是导体。
师: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猪肉导电实验)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猪肉能导电。
师:好,那么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请一个组同学到前面来,手拉手。
老师请两个在一起的同学松开拉着的手,将松开的手连接在验电球的两个触点上,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生:我发现验电球发光了。
师: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人体也能导电。
设计意图:利用现有材料,简单演示人体、大地、铅笔芯、湿布条等物体也能够导电,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师:其实绝缘体并不是一点都不导电,用专用的仪器,比如万用表,可以检测出还是有微量电流通过的。
现在谁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物体是导体?什么样的物体是绝缘体?
生:能导电的是导体,不能导电的是绝缘体。
师:谁能说的更科学一些?
生: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是绝缘体。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科学的定义。
师:(出示图片:导体绝缘体的应用)找一找生活中的物品,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体材料?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生:导体可以导电,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
师: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各有各的用处。
师:并且,物体的导电性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会转变的。
(出示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体会?
生:一定要安全用电,导体要小心,绝缘体也不能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都做了,然后再概括总结,既比较全面又不用返回去修正,学生会很自然的把人体、铅笔芯、湿布条归入导体,向学生渗透导体与绝
缘体的相对性,感受科学的神奇。
师: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
课下大家办一份“科学手抄报”,向大家宣传教育“安全用电”的常识;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类物体,它们的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出示半导体图片)对于导体和绝缘体感兴趣的话,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可以继续研究,好,下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将探究进行到底。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曲别针、铁钉、
铝片、铜丝、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
……
塑料片、玻璃片、橡皮、陶瓷片、纸片、干布条、
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