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故事》中女性意识
《一小时的故事》的三重反讽意涵
《一小时的故事》的三重反讽意涵摘要:在凯特·肖邦的小说里,到处布满了女权主义的痕迹,布满了女性对自由的呼声。
在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里,作者正是运用反讽手法,在貌似正常的心理分析之中,表达了美国女性对婚姻和个性独立的态度。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三重反讽凯特·肖邦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是19世纪末活跃于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
肖邦于1870年嫁给了一位棉花商奥斯卡·肖邦,两人搬到一个大农场和讲法语的阿卡迪亚人住在一起。
在这里,肖邦的朋友鼓励她写作,四十岁的肖邦便写出了第一本小说《故障》(at fault ,1890),她的短篇小说也开始出现在《世纪》(century)和《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随后的长篇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1899)被称为美国女性小说的扛鼎之作。
生活在19世纪的肖邦一直试图用直白的语言去描写女性的性爱,她的大量描写性与爱的小说使美国上流社会的读者感到过于刻薄而被刺痛,她的书也曾被从书架上取下,她本人也被圣路易斯文艺社取消了会员资格。
而《一小时的故事》恰恰又是这种“过于刻薄”的容易刺痛人的作品,它是肖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该小说被评论家认为是挑战女性传统道德的小说,其内容是描述一位家庭主妇突然闻听丈夫去世的消息后,在一小时内突发的思绪变化。
在作家尽情地展现出女性内心深处的渴望、披露出她对婚姻的真实感受之后,最后又以极其戏剧化的方式收场。
《一小时的故事》是肖邦在翻译并学习莫泊桑的小说过程中,采取了莫泊桑小说的套路表现19世纪的美国女性的一个实例,肖邦坚持认为:“这是生活,不是小说。
”然而,半个多世纪后,女权主义评论家却认为其作品中存在女性对于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也有女性自身的真实性情的披露与张扬,是19世纪女性渴望自由的社会现象的合理表现。
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56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摘要:本文以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为研究对象,首先先剖析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分析了几个理解小说情节的关键点;紧接着重点论述了《一小时的故事》体现出的女性视角,分别是马勒太太和旧有女性观念之间的反抗,马勒太太对女性权益的追求;最后将从整部小说的整体出发,说明这样的描写实质上是凯特·肖邦对待女性权益的选择和追求。
希望可以对这部小说的深层次发掘和阅读提供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女性视角;女性权益引言: 《一小时的故事》这部作品是美国女权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品之一,篇幅极为短小,但是凭借出众的故事情节和表达的深刻思想历来为人所称道,整部作品并没有明确而清晰的故事情节,而是以马勒太太的心理活动和思维世界为主要描写对象,在马勒太太的内心世界中,彰显出马勒太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和爱情世界的思考,也体现出马勒太太的女性主义视角,我们将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所表现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理解小说情节的关键点《一小时的故事》并没有清晰的故事情节,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通过马勒太太的内心活动来展现出的,因此在阅读和理解上也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其表达的女性主义主题和女性视角,更是需要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展开研究。
(一)知道噩耗后的茫然与平静马勒太太的心脏不好,因此当姐姐约瑟芬将噩耗传达给她时十分的谨慎而且小心翼翼,生怕她因为遭受不了这样打击而突发心脏病,因此只能是吞吞吐吐的告诉给她真相。
但是马勒太太在知道真相以后的表现却并不是悲痛欲绝乃至伤心失常,虽然她也表现出自己的情绪的爆发,她扑倒在姐姐的怀抱中大哭,然而在此之后,她就平静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自己的丈夫去世后,马勒太太的表现让人十分的费解,她所展现出的茫然失措要远远大于她情绪上的悲痛,特别是作者对于其情绪的描写,仅仅用了“当一阵伤恸过去后,她独自回到自己的房中”这一句话一带而过。
《一小时的故事》[权威资料]
《一小时的故事》[权威资料]《一小时的故事》摘要:《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女性主义经典短篇小说。
小说用凝练的语言及辛辣的讽刺手法,戏剧性的表现了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在一小时之内心理和情感的剧烈变化,深刻揭示传统社会对女性精神束缚和压迫的现实,同时也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主义;讽刺作者简介:李青(1984-),女,硕士,陕西人,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I106 []:A[]:1002-2139(2016)-24-0-01一、引言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是学界公认的美国女性主义创作的先驱之一。
她的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笔触优美细腻、语言简约凝练,作品大多表现了19世纪美国传统男权主义社会压迫下女性压抑和贫瘠的精神状态以及女性主义的觉醒。
《一小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写于1894年,是凯特?肖邦运用讽刺手法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经典。
小说描写了患有心脏病的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在铁路事故丧生的消息之后,虽经过一阵悲痛,但之后她身心都沉浸在自由的欢呼和挣脱羁绊的感觉之中。
在她欢欣鼓舞,憧憬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并准备只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活着的时候,马兰德先生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中,马兰德夫人对新生活的期冀被突然打破,在巨大的刺激下心脏病突然发作,离开人世。
整个故事发生在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但在那一个小时之内马兰德夫人的精神和思想上获得了新生,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已经觉醒,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为她检查的医生却说她是被极度的喜悦夺去了生命。
二、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女性属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指出的女性是“第二性”。
而女性主义本身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为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并反抗举世用法律或习俗强行阻挠妇女享有自由的一切障碍。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一小时的故事》
JIAN NAN WEN XUE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一小时的故事》■吴明玉以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分析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揭示父权制对女性婚姻的束缚,体现出女性的意识觉醒及其对自由的追求。
1.引言凯特·肖邦是19世纪末美国重要的女性作家,也是女权主义文学创作先驱者之一。
她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表达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主题,是其一系列描写女性觉醒与反叛作品的序曲。
作品讲述玛拉德夫人获悉丈夫死讯,到丈夫突然返家,惊愕之下心脏病发作猝死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主题深刻,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揭示出父权制对女性婚姻的束缚。
作者描写了传统观念背后女性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变化,体现出女性的意识觉醒及其对自由的追求。
2.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批评理论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研究者开创新的领域———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将女性写作的差异纳入作家心理和性别同创造过程关系的范围,它关于心理和女子自我的理论吸收了生物学和语言学的性别差异模式,所谓女子心理或自我是由身体、语言的发展及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性别角色形成的”。
十年间,女性主义批评的焦点从强调男女平等转变成承认两性之间存在差异,强调女性心理的独特性。
基于这一观点,女性主义批评家对弗洛伊德和拉康学说中的“阳物崇拜”论进行猛烈批判,进一步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凯特·米利勒在其代表作《性政治》中反对弗洛伊德生物学基础的女性心理结构观念。
她探讨了男性气和女性气的社会化过程和角色差异的文化根源,认为弗氏理论集中体现了菲勒斯中心主义,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男权中心主义。
埃莲娜·西苏强调女性写作必须要通过“躯体写作”,“必须让人听到你的身体,只有到那时,潜意识的巨大源泉才会喷涌”,解除女性的压抑,发挥女性的潜能;“夺取讲话机会”,“打进一直以压制她为基础的历史”,创造女性自己的语言和历史,确立女人自己的地位。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一个小时的故事》是乔治·奥威尔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在具有男权制社会的背景下,女性的处境及其受到的影响。
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男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剥夺和限制,这些都对女性的人格、权利和自由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男权制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她们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路易莎的平凡家庭主妇,她的生活被丈夫完全控制和安排。
她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甚至没有权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她的一切都要受到丈夫的支配和限制,她的人格和尊严也被完全踩踏。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很难获得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她们的自由和独立性也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这种剥夺和限制对女性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她们变得软弱、被动、缺乏自信和价值感。
男权制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也对女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小说中,路易莎的丈夫是一个自私自负、自大狭隘的男人,他完全不把妻子的感受和需求放在眼里,甚至连她的存在都不重视。
他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把妻子当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工具和陪衬。
这种对女性的轻视和忽视,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她们的声音和权利也几乎没有得到保障。
这种性别歧视和偏见不仅使女性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也加深了她们对自己的不满和抵触,甚至导致了一些负面情绪和行为。
男权制社会中存在的暴力和虐待问题也使女性备受影响。
在小说中,路易莎的丈夫不仅精神上对她进行剥夺和限制,还经常对她进行言语和肢体上的暴力,使她备受痛苦和折磨。
这种暴力和虐待不仅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和绝望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和自残的行为。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背景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背景[摘要]凯特・肖邦是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关注于女性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一部肖邦关于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
描写了一位家庭主妇在听到丈夫死讯后的复杂心理活动。
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思想变化过程的挖掘,探讨其生活的社会背景中女性命运。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意识;社会背景女性意识是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指女性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劣势地位。
她们在经济上,政治上,被男权社会所歧视、所控制。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凯特・肖邦便是其中之一。
凯特・肖邦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她曾被认为是20世纪女权作家的先驱。
她运用富有创造力的写作技能传达自己对女性力量的坚定信念,诉说女性的需求。
描绘19世纪美国以物质为基础的南方社会中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为挣脱男权社会束缚的不断挣扎[1]。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她传递女权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描述了家庭妇女马兰德夫人在听到丈夫死讯后的复杂心理变化。
马兰德夫人在一小时内女性意识的觉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可以和女权主义运动的进程相呼应。
第一阶段是主人公意识觉醒的萌芽阶段。
故事的开始,马兰德夫人的心脏病为她的“悲剧”结局做铺垫。
在听到丈夫死于交通事故的消息后,马兰德夫人并没有像其他女人一样瘫软在地。
她只是哭泣着将自己置于独立的空间内,试图保持理性。
她意识到即使很痛苦,仍然要变得独立坚强起来。
从开篇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
比如,叙述者并没有用女主人公的名字露易丝来介绍她,而是用她丈夫的姓氏,称呼她为马兰德夫人。
在男权社会,女性被男性圈禁在屋内,女性唯一能做的事便是成为“家中的天使”,遵守传统的道德规范――温柔、忠心、服从[2]。
她们没有权利,没有自我价值,甚至没有名字。
很多作品都描述了这样的女性形象。
比如《黄色墙纸》中的简,她被圈禁在婴儿房中,没有写作和工作的权利。
《野草在唱歌》中的玛丽,被丈夫圈禁在热火般的房子中,没有权利管理农场,甚至被黑人摩西监视。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但 女 主 人 公 为 自己 的觉 醒 也 付 出 了惨 重 的 代价 。玛 拉 德夫人 为此 付 出 了生 命 的代 价 。文 章结尾 充满 了讽刺 。 凯特 肖邦 于 1 8 5 1 年 出生 于美 国密苏 里 I , t 的圣路 易斯 。 丈 夫的 “ 死 ”其实 只 是个假 象 ,这使得 整个 故事 成为 了一 在 凯特 肖邦五 岁时 父亲 去世 ,之 后她便 由母亲 ,外祖 母和 场 闹剧 。本 以为死 的是 丈夫 ,结 果死 的却是 妻子 ,而主 人 曾外 祖母 一起 抚养 。 肖邦后来 进入 圣路 易斯 的圣 心学 院学 公 女性 意识 的觉醒 开始 也就 是她 死亡觉 醒甚 至是 生命 的终 习 后 ,广 泛 阅 读 欧洲 经 典 的作 家 的作 品。 1 8 6 8 年 , 肖邦 结 。最后 医生 诊 断她 是死 于过于 兴奋 ,然而 ,与 此相反 ,
才 .
《 一个小时的故事》 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白丽敏 河北联合大 学 外 国语学院
摘 要 :女权 主 义的发 展是 时代 的必 然产 物 ,文 学作 品特别 是女 性 主义文 学作 品 中对 女性 主义 的阐释 尤为 突出 ,凯 特 肖邦创 作 的短 篇 小说 《 一个 小 时的故 事》 中的女 性主 义意 识 的探 究让 我们 重 新 了解 到 了美 国十九 世纪 末Z - 十世 纪 出 的美 国社会 女 性的社 会地位 和 状况 。 关 键词 :女性 主义 ; 女权 主义 ; 凯特 肖邦 1 、 女性 主 义 的发 展 1 9世 纪 前期 的 美 国文 坛 一 直处 于 男 性为 主 体地 位 的 状 态 ,而 女性 是作 为被 男性观 察 的客体 而存 在 的。写 作一 直 被视 为 男性 的特权 , 女性作 家一 直被 限定在 男性 主 义文 学标 准 中 。1 9世 纪 的 女性 一 直 被赋 予 妻 子和 母 亲 的社 会 角色 ,她们 一 直处 于从属 的社 会地 位 。女性 满足 于 自己 的 生 活现 状 。 女性注 定将 自己的一生 在家 庭这个 范 围 中度 过 。 1 9 世纪 4 O年代 的废 奴运动 激发 了女 权主 义运动 。
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一小时的故事是由英国作家凯特·肖尔编写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94年。
该故事以女主人公贝尔克为中心,以丈夫的出轨为背景,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了性别角色、婚姻制度以及女性自由等议题。
本文将对《一小时的故事》进行女性主义解读。
故事的初始部分以描写贝尔克身世为背景,她是一个受男性社会压迫的受害者。
肖尔通过描述贝尔克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暗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低,并受到丈夫的支配和限制。
这种以男性为主导的婚姻制度体现了当时的父权主义观念,女性缺乏自主性和平等的地位。
故事的高潮时刻发生在贝尔克获悉丈夫出轨的消息后。
作者刻画了贝尔克复杂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震惊和惊讶,到渐渐的愤怒和反叛。
这一过程展现了贝尔克在婚姻中发现自我和寻求自由的意识觉醒。
在故事的结局部分,贝尔克临危受命,因为丈夫的好友留宿,贝尔克利用这个机会制造了离婚的条件,表面上为了保护儿子,实际上则是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作者通过这一结局呼应了女性解放的主题,贝尔克通过勇敢的行动,成功地摆脱了男性对她的控制。
从故事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肖尔表达了女性主义的理念。
她指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受到的束缚和限制,并试图唤起女性们争取自我的意识。
贝尔克在故事中的觉醒和反抗象征着女性力量的崛起,传达了女性应该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的丈夫与其好友戴蒙对女性的态度体现了当时的性别偏见。
戴蒙对于贝尔克的愤怒和反抗感到震惊,并试图对贝尔克的决定进行干预,这反映了男性对女性权力的威胁和恐惧。
肖尔通过这一描写暗示了男性对于女性自主权力的抵触和害怕,以及女性争取平等地位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肖尔通过《一小时的故事》探讨了女性主义的议题,呼吁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
贝尔克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代表着众多受压迫的女性,通过她的觉醒和反抗,肖尔向读者传达了女性应该勇敢追求自我的价值观。
这一主题对于当代的女性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凯特.肖邦作品《一个小时故事》中女性主义的呈现
P a r a .4:n e w s p r i n gl i f e
d e l i c i o u s b r e a t h o f a i r
a p e d d l e r c r y i n g h i s wa r e s
f a i n t d i s t a n t s o n g
t wi u e in f g s p a r r o ws
P ae s k y
a s u s p e n s i o n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h o u g h t P a r a 7:r e a c h i n g t o wa rd h e r t h r o u g h t h e s o u n d s ,t h e s c e n t s,t h e c o l o r
、
一
Mr s .Ma l l a r d被告知她的丈夫在交通 事故 中死亡
2. El a b o r a t i o n:P a r a 3—7
Mr s .Ma l l a r d很 悲 伤 ,趴 在 她 的 姐 姐 的 肩 头 哭 泣 ,然 后 独 自 回到 自己的房 间,坐在椅子 上,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 。
1 . Ex p o s i t i o n:P a r a 1—2
凯特 .肖邦及 其 《 一个小时故事》 内容梗概 凯特. 肖邦生于 1 8 5 0年 ,死于 1 9 0 4年 ,享年 5 4岁。凯 特. 肖邦 生都致力于女性平等以及 唤起 女性 的觉醒被誉 为女性 的时代先 锋。 1 8 7 0年在她 2 0岁时和其年长 5岁 的丈夫奥斯 卡. 肖邦结 婚 ,家境 富 裕。婚后 ,她育有 5个儿子和 2 个女儿 。1 8 8 2年,她 的丈夫不 幸染 病 去世 。在其丈夫死后 ,她感到极度的痛苦 与抑郁 ,开始拿笔写作 。她 作品的 内容集 中于通过巧妙的叙 述表现 女性 的内心世 界 ,为女性 的 自 由、平等和独立而呼号。《 一个小时故事》 这篇小说写于 1 8 9 4年,作 者用近乎天才 的叙事手法写 出了一个 普通女性 的 内心 ,被 称为杰 作。 凯特. 肖邦既是一位非常著 名的女性作 家也是 一名 画家 ,终其一 生 , 她 出版 了 1 0 0多部 短 篇小 说 。 《 一个小时故事》 主要 讲述 了主人 公 M a l l a r d ’s w i f e , L o u i s e在 Ma l l a r d由于交通事故死亡后的内心世 界。在一 听到 Ma l l a r d死亡以后 , 她感到非常 的悲痛 ,因为在 当时的社会 里 ,丈夫的死 亡意味着 整个 家 庭 的责任都落在 了 L o u i s e的肩 上,这种责任压得 L o u i s e几乎 窒息。但 是在 L o u i s e 上楼 以后 ,在悲痛之 中,一种莫名的轻松涌上心 头,因为 从此她 自由了。这种 内心 的冲动甚至让她有种 “ 喜悦 ” 的感觉 。正当 她 决 定 要 坦 然 的面 对 这 一 切 之 时 ,她 的 丈 夫 的 突 然 回来 ,让 她 感 到 无 比 的震 惊 ,继 而 死 去 。 二、 《 一个小时故事》 中女性主义表现手法 ( 一 )女性 主义的内涵 女性主义指一系列 的旨在推动 、建立和维护女性在政治 上、经济 上和社会上 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行动。其主要关注点 为女性 在教 育和就业 的平等权 。女性 主义 的核心是追求女性 的 自由 ,在男权 统 治 社 会 中 的性 别 平 等 以及 性 开 放 。
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肖邦所处的时代 , 西方物质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然而妇女的社会地位还远未提高许多。 肖 以独特的 邦
女性视角 , 将世界划分为神秘的两极 , 使女性的敏感有 了一种神圣的禀质。《 一个小时的故事》 重心在于描写人 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 展示给读者一连 串 日 常生活的细小片段 , 中充满 了各种意象 、 其 意念 、 幻觉和潜意识 活动不具有完整的情节 , 连贯的叙述或传统的发展模式 。女性视角贯穿于《 一个小时的故事》 全文 , 其中女主人
某个 阶级 或 阶层 , 还仅 仅 因为身 为女性 而受 压迫 , 即女性 主义 思想 家 Sm n eB avi所 说 的“ 二性 ” ioed euo r 第 。女
性的第二性地位 ,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 、 跨文化的社会结构 当中, 女性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 、 思想 、 认知 、 观念 、 伦理 等各 个领域 都处 于与男 性不 平等 的地位 , 即使 在家庭 这样 的私人 领域 中 , 性也 处于 与男性 不平 等的地位 。女 女 性主义者认为 ,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 , 也不是永不改变的, 因为它并不是 “ 自然形成 ” , 的 而 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 的[ z l 。女性主义致力于消除两性的差别 , 实现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 , 即两性 的平等。与之相应 , 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 , 针对性别研究 、 陛主义的学术研究也随之兴起 。 女
结局往往 出人意料 。其短篇小说《 一个小时的故事》 亦属此例 , 小说语言细腻隽永 , 视角变换 自然 , 主题深刻鲜
明, 意象丰富内敛 , 了维多利亚时代故事加说教 的创作模式。同时, 摆脱 通过淡化故事情节 , 重彩描述人物内心 世界 , 小说突破 了维多利亚时代客厅小说的沉闷框架 , 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倾 向, 主要表现为女性视角的独 特使用, 以及场景的快速移植变幻 。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现 了一大批优秀 的女性 主义文学作 品和作 家 ,而十九 世纪的著名作 家凯特 ・ 萧邦 < 一个小时 的故事>则是其
优 秀代表 。在 这部 小说中作者通 过描写 马兰德夫人 ( 叛的性格 来体现该小说
浓郁 的 女 性 主 义 气 息 以 及作 者 对 传 统 男权 社 会 的反 叛 和 对 女 性 解 放 的信 心。 研 究 该 小 说 对 于 研 究 世 界 女 性 主 义运 动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 关键 词】 女 性 意 识 ; 自由 ;反 叛 ;坚 强
随着 二十世 纪女性主 义运动 的蓬 勃发 展 ,越来越 多 的女性 主义文 学研 究者 开始把 目光投 向十 九世纪带有 女 性主 义意识启 蒙的文学 作品 ,在 这其 中凯特 ・ 萧邦 的 《 一个小时 的故事》颇 受关注 。( 金1 1 )朱虹认 为它的主题与 《 觉 醒》 接近 ,“ 表现 了一个女性 的 自 我意 识的突然 发现 ,比 《 觉醒》 更集 中,更富有戏 剧性 。 ”( 朱 1 6 )这 部小 说 的作者 以其 女性 的视 角和体会 在文 中融 入 了大量 的女性主 义的思维和 暗 示 ,反映 了十 九世纪 时女性的 自我觉 醒和 发现 ,具 有深刻 的内涵和 自我探 索价值 。 故 事情节 这部小说讲述 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女主 人公马兰 德夫人有 心脏病 当她 的丈 夫在事故 中丧生后 ,她的姐 姐约 瑟芬 ( J o s e p h i n e ) 和她丈 夫的朋 友理查 兹 ( R i c h a r d s )考 虑到她 的身体 ,遮遮 掩掩 地告诉 了她这个消 息 。她一 开始 沉浸 在悲痛之 中,痛哭 流涕 ,并 且把 自己锁 了起来 。但随后 她却感到 一种
一
、
自由 和 解 脱 , 并 且 开 始 向 往 自 己 的 未 来 ,但 当马兰 德先生安然 无恙地 回到 家 中时 ,马兰 德夫人却 因心脏病 突然 发作 ,离开了人世。 二 、马兰德夫人的衰弱和坚强 在 这部小 说中 ,马 兰德夫人 无疑 是最 重要 的角 色。作者 的叙述 正是 以 她为 中心展 开的 ,而她 的反叛性 格和 女性 主 义 意 识 无 疑 是 作 者 自身 女 性 主 义精神 的真 实写照 。 在 文章 的开头 ,作者 写到 马兰德 夫人 的心脏很 衰弱 。这 无疑是在 暗示 读者她 是一 个脆弱的人 。( 范2 3 )同时 作者 在对她 的生活环境 和亲朋 的简单 描述 中表 明马兰德夫人 是一个 中产阶 级 妇女 ,使读 者认为她 无疑是具 有中 产 阶级妇女脆 弱的通病 。但是 马兰德 夫人 的性格 则远非这 么简单 。通 过对
《一小时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班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缺点,因此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盖掩地示意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旁。
②假如其他妇女碰到这类状况,必定是惊慌失措,没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马上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狂风雨般的伤心渐渐减弱时,她就单独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随着她。
③正对着翻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坦、宽大的安乐椅。
浑身的精疲力竭,仿佛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所上洋溢着早春活力的轻轻摇摆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边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轻微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遇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边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边,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抽泣一两声。
她还年青,漂亮,沉稳的面貌出现的线条,说了然一种相当的克制能力。
但是,这会儿她两眼不过呆板地凝望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深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虑什么问题。
却又还没有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候着,又有点惧怕。
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但是能感感觉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迫近、就要据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信心把它打回去——但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净纤弱的双手同样脆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轻微的嘴唇间溜出了静静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眼光光亮而尖利,她的脉搏加速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浑身感觉暖和、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直含情脉脉地望着她、现在已经是僵直、昏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仍是会哭的、可是她透过那难过的时辰看到,改日方长的光阴可就完整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光阴的到来。
《一小时的故事》中女性主义研究
意志的强烈追求 。其实窗外的景色并没大的不同 , 只是路易丝将 自己的 无 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研究 ,都未能涵盖女性主义意识 的全部 发展过程。 情 感移 睛到景物上 , 它们才变得有意义,激发起路易丝对 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从女主人公路易丝的女性 主义意识 发展的 三个 阶段 ,即被压抑 ・反讽 。短篇 小说 经 常使 用 反讽 手法 来 增 强 作 品 的 艺 术 性 ,
被 压抑 阶段 ,觉醒 阶段 ,以及 获得 永生 阶段 。 1 被压 抑 阶段 着那 种感 觉而 来 的 茫然 的 目光 和恐 惧 的神 色从 她 的 眼里 消失 了。
现在 ,她 的 目光 透 着 机敏 ,炯 炯 有 神 。她 的 心 跳 加 快 ,热 血 温 暖 1 .1 表 现 。作 为受 害者家属 的马兰德夫人 ( M r s .M a l l a r d )在 了身 体 的每一个 部位 ,使她 感到 身心放 松 。 ” 文章第三段 的时候才 出场 。前 面两段通过 描写她姐 姐、她丈夫 的朋 友 这一 系列 的描述 都 表 明路 易 丝 已经 完 全 置 身 于另 外 一 个 自由 想要保护她而采取的措施来 间接 说明大家认 为丈夫 对她极其重 要。在 大家 眼中,没有 了丈夫就好像 没有 了头顶 的一片 天,他 们担一 t L , 马兰德 夫人会因丈夫离世而崩溃致死 。这反映 出在男权为 主导 的社会 里 。人 们的脑海中 已经有 了 统 一的女性形象 :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弱者形象 。 马 兰德夫 人 的 自由意 识 被 压 抑 了很 久 ,她 与丈 夫是 不 平等 的。 马兰德夫人在客厅 里听到丈夫身亡后 ,她不像其它女人一样绝望 麻木 。 而是立刻扑倒在姐 姐的怀里 嚎啕大哭 。“ 立刻 ”一词说明 了马德 兰夫 人 反应的不 自然 , 她并不 为丈夫 的死亡而真正 感到伤 心难 过。而 当这暴 风雨般的悲伤过 去后 ,马兰德夫人 独 自一人 回到 了 自己的房 间,不让 任何 人跟着 , 这是 因为她 在客厅里没 有表现 自己 内心 的权利 ,只有 回 到房间里 ,才有机会释放被压抑 的情绪 ,展现真实的情绪 。 1 .2 修 辞 手法 。作 者 通 过象 征 手 法 描 写 了 马 兰德 夫 人 女 性 意 识被 压抑 的情 况 。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作家凯特·肖普利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小时内主人公露易丝在心灵的探索和自由中的挣扎。
在该小说中,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以及露易丝在小说中的反抗与探索。
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角色和家庭关系方面。
在小说中,露易丝是一个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妻子,她被要求扮演好家庭主妇的角色,侍奉丈夫和孩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这种家庭关系的压抑和束缚使得露易丝感到窒息和无助,她渴望摆脱这种束缚,追求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还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
传统的男权观念使得女性成为家庭的默默无闻者,完全被动受制于男性的支配和安排。
在这种桎梏之下,女性失去了追求自己理想和幸福的机会,陷入了生活的困顿和无尽的焦虑之中。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露易丝通过一小时的独处,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开始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尽管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小说中也展现了女性的反抗和探索。
在小说的结尾,露易丝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是无法逃避和拒绝的,她选择了自杀,对抗了传统的束缚,寻求了自己的解脱和自由。
这种反抗和探索,表现了女性对于男权制的不满和愤懑,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解脱和拯救。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体现在家庭关系、社会角色、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小说也展现了女性的反抗和探索,表现了女性对于传统束缚的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能够摆脱男权制的影响,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2000字】。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背景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背景【摘要】《一个小时的故事》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女性主人公在故事中面临自我认知的挑战,同时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女性自由意识的崛起和独立意识的呈现,女性开始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抗。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给当代女性带来了启示。
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表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也让我们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思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束缚。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女性意识、女性主人公、自我认知、家庭地位、社会地位、自由意识、独立意识、传统观念、反抗、社会背景、当代女性、启示、文学表现。
1. 引言1.1 介绍《一个小时的故事》《一个小时的故事》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凯特·张伯伦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路易莎一小时内的内心变化。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路易莎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路易莎从对婚姻和自己的囚禁感到厌恶,到最终体验到一种解放和自由的感觉。
故事中渲染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被束缚和贫困的状况,以及她们对自我认知和尊严的追求。
小说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所受到的各种限制和压迫。
通过路易莎的经历,读者能够体会到女性自由意识的崛起、独立意识的呈现,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反抗。
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内心挣扎,也给当代女性带来了启示,引发了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探讨。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声音。
《一个小时的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2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于女性角色的深度塑造和生动刻画,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普在189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小说主要通过主人公路易莎·马洛尔一小时的思想变化,揭示了19世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男权制是指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权力及其分配方式,由男性控制。
在小说中,路易莎·马洛尔是一名富有的女性,但在婚姻中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限制。
她的丈夫本着男权制的思想,认为女性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丈夫服务,不能自由行动。
他禁止路易莎出门、接见客人、阅读书报和进行任何形式的活动。
为了逃离这种束缚,路易莎独自待在卧室里,沉思和幻想,希望能够获得自由和幸福。
在路易莎的思想变化中,可以看出男权制对女性的影响。
首先,男权制剥夺女性的自由。
女性不像男性一样可以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是被限制在家庭的范围内,不能外出工作或接受教育。
其次,男权制贬低女性的地位。
女性在家庭中被视为丈夫的附属品,无法参与到社会中的活动,这使得女性无法获得承认和尊重。
最后,男权制限制了女性的思想。
女性在男权制的压迫下,不得不遵守丈夫的意志和规定,不能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
通过路易莎的故事,凯特·肖普揭示了男权制对女性的不公和不平等。
虽然19世纪的英国已经逐渐走出了严格的守旧思想,但男权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
在当今的社会中,虽然女性已经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但男权制仍然存在一些影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改善。
女性意识的觉醒_凯特_肖邦_一小时的故事_解....kdh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探讨了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并揭示出小说的主题:男权制度下的婚姻对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女性意识;觉醒作为美国19世纪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凯特·肖邦(1851-1904)的作品描写了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克里奥人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以前人们常把她归为乡土文学作家布列特·哈特,爱德华·埃格斯顿之列,实际上,她的许多作品都张扬了女性意识,展现出妇女对精神自由、情感独立的追求,如《一双长丝袜》中追求自我的萨默斯太太,《智胜神明》中追求经济和精神独立的波拉小姐,《暴风雨》中的历经性意识觉醒的克里克斯塔。
由于1899年出版的《觉醒》大胆地描写了女性性意识,受到当时评论界的“疯狂的敌视”,她的作品因此被打入冷宫。
20世纪初的肖邦带着世人的非议和不解,伤心离开人世。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后,评论界对她的作品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她在刻画女性人物、描写女性意识等方面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被誉为“美国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作品也重现光芒。
一、《一小时的故事》梗概及其创作背景肖邦曾戏称自己的作品是在厨房完成的,这位30多岁才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家庭主妇,1851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5岁时,父亲在外出旅行时意外丧生于火车事故,从此凯特和寡居的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一起生活。
三位长辈都很聪慧,个性独立。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凯特成为一位多才多艺,颇具文学素养的女孩。
15岁那年,凯特进入圣心学院学习,在那里她饱读世界名著,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岁时,她嫁给了同是克里奥人的奥斯卡·肖邦。
婚后,她还向以前一样,打扮入时,社交频繁,也不管清规戒律和其他男士交往密切,但是温和宽容的奥斯卡对妻子的生活方式备受推崇,给了她极大的自由,两人的婚姻美满幸福。
然而,好景不常,两年后,奥斯卡生意失败,1883年身患疟疾去世。
戏剧性的死亡——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语言文学研究戏剧性的死亡----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朱传莲(文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663000)摘要:《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被公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
小说主要描写了 马拉德夫人这一女性形象在听到丈夫死亡后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冲突,最终丈夫却活着出现她的面前,而她突然死亡 了。
由于长期受到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马拉德夫人的潜意识/本我无法得到适当的发展,丈夫突然死亡的消息让她完 全爆发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获得身体和 的自由。
但是强大的父权制力量把这一 压回去,马拉德夫人死亡 于她的 由。
关键词:马拉德夫人 女性主义父权制死亡凯特•肖邦(Kate Chopin)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正值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 变化,特别是女性对自我身份和地位的认识。
女性开始向代 表权威的男权制意识形态发起挑战,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 位。
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面第一章 提出的:“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一定要,还要有一间自己的 。
,’[1]2,位导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主要角色是 、生 +夫夫。
妇女 男权社会的 和压制。
凯特•肖邦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大胆详细地描写 夫人在 夫 我的发 和 夫活着的。
夫人 位妇女身 和 的自 ,想 夫的 ,想自己的生活,自己活着。
是这一 ,出了生的代价。
女性主义 主义,出现于20世纪90 。
起 7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心认,主 主流文化——权制文化,在 权制 化的 ,主 主义的究传统,忽 化值因素,将女性验无形化、边缘 化及病态化,反映 究男性中心主义的偏[2]74。
女性主义批判借鉴了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论,从女性身体的真 验考察 女性无意识的表,探索女性欲 抑的处境。
《一个小的'女主人德夫人在得知丈夫不幸遇难内心深处的强大潜意识完全涌出来,失去了控制。
想要得女性身份自由却被代表权制的夫、朋友和医 生们集体打压回去,最终只能以死亡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论《一小时的故事》中露易丝·玛尔拉德的女性意识
论《一小时的故事》中露易丝玛尔拉德的女性意识
冯璐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11
【摘要】19世纪,美国对于妇女的家庭角色以及社会身份提出诸多规定,女性的大
部分权利因此饱受拘束。
彼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民众关于女性传统观念
的蒙昧思想逐步觉醒,女性文学创作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作家为同时
关注女性的传统思想和解放思想的凯特·肖邦,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小时的故事》广受关注,人们对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褒贬不一。
本文通过对作者经历以及作
品的研究,分析婚姻中以露易丝·玛尔拉德为代表的女性的被动地位,以及其对于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以期展现女性意识的变化轨迹。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冯璐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小时故事》女主人公的觉醒
2.《一小时的故事》女性
意识解读3.女性意识的觉醒——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探析4.自白、神话与女性叙述——论露易丝·格吕克的诗歌创作5.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露易丝·格丽克
诗歌自然意象与生态意蕴
——以诗集《野鸢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一小时的故事》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作者在小说中深刻剖析了女性心理、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潜能与需要,给予读者无限的联想。
本文通过对19世纪末期南方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阐释,揭示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追求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剖析了19世纪男权统治下的美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进而指出该小说其实是一曲女性主义的悲歌,乃至人类自由的悲歌。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意识自由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对于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人们往往比较熟悉她的代表作《觉醒》,感动于埃德娜能勇敢地抛弃舒适的生活,去对抗夫权统治下的社会,去主动地追求人身自由、人格完整以及本性的释放。
其实,这种女性意识的主题也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肖邦其它的一些作品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她发表于1894年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
马拉德夫人在丈夫突遇车祸身亡后一小时内的情感起伏,在这部仅仅两千多字的小说里以高度精炼的语言被完全概述出来。
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因铁路重大事故不幸身亡的噩耗之后,“一下子倒在姐姐怀里,放声大哭起来”,然后回房里,一个人呆了一个小时。
在这一个小时里,她的姐姐、朋友忧心如焚,唯恐她因哀伤过度而心脏病发作,而在这一个小时真正发生了些什么呢?也许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其实,这一个小时的意义非同寻常:正是这一个小时带给了她灵魂上的重生、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将她毫不留情地推向了死亡。
一“女性意识”作为女性文学的标志,向来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关注,然而要正确地表述究竟何为“女性意识”,也许很难用一个简单明白的定义来界定。
“女性意识”不同于女性的一种感情,但又有类似特征;不同于女性对人或世界的一种看法或观点,但又似有相似的内涵或底蕴。
王先霈先生认为,“女性意识”是一个庞杂而又变动不居的概念。
它是女性对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全部认识的总和,而且这种认识要通过多种心理过程,如思维和感觉等等进行表达。
同时应看到,女性意识将随着社会的更迭、历史的嬗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英国的西德尼·詹嶷特也曾在《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一文中写到:“女性意识”……它注重于女作家表现女性人物在自我发展中的内心生活的方法。
从不同的理论观点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女性意识”是女性的自我意识,它力求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立足于女性的本身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
虽然肖邦是19世纪的女作家,但她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却是20世纪作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她的作品在当时不被人们所接受,被视为“精神鸦片”、“庸俗不堪”、“卑鄙下流”,同时也证明了“凯特·肖邦在许多方面都走在时代的前列……但在1899年,她是个孤独的等待者”。
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她们开始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出不满,同时也产生了朦胧的反抗意识,但当时的美国仍处于一个夫权统治的时代,在美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真正女性”的社会模式。
文学评论家巴巴拉·韦尔特在其《真正女性的崇拜》一文中指出,“真正女性”应具备四种主要品质——虔诚、贞洁、服从、温顺。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把妇女围于社会为她们界定的生活圈子内,任何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表露都会遭到压抑和扼杀。
”而在肖邦的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迸发与传统道德模式的束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调和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二《一小时的故事》这篇短篇小说可以算是一篇经典之作,其结构、语言、创作技巧、主题深度等方面都令人叫绝。
特别是小说的结构、语言特色方面,看似信手拈来、偶尔为之,但事实上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我们可以从很多细节上体味出马拉德夫人在这一个小时中的变化,察觉到她女性意识慢慢苏醒的一些具体表现。
1 马拉德夫人对丈夫死亡的反应我们从文中隐约可以看出马拉德先生“温柔体贴”、“对妻子充满爱恋”,应该是个好丈夫,而他们的婚姻也应该是美满的。
所以在得知丈夫的死讯后,马拉德夫人“一下子倒在姐姐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
但当她独自一人走回房间,面对着充满生活气息的窗外世界,她突然感到有一种东西正向她走来,迅速占领了她的心灵。
“自由了,身体和灵魂全都自由了!”她不断低声念叨着。
马拉德夫人在心里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年平静舒适的生活,其实只是一场空虚。
她感到疲乏和厌倦,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而丈夫的死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机会,她要摆脱这种毫无意义的生存。
被动地为他人活着,在别人意志的支配下生活,在此之前,她完全没有意识到。
马拉德夫人知道她还会为死去的丈夫哭泣,但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自己以往的羁绊已经随着丈夫的去世而消失了,她为未来那些完全属于自己的岁月而欢呼。
这种长期被禁锢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使得爱情这个不解之迷、温暖的家庭、舒适的生活,在那种能驾驭自己命运的巨大力量面前,在人性的独立、人格完整和本性的释放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丝毫不值得留恋了。
2 对周围景物的反应当马拉德夫人独自回到房间后,她开始“感受自由”,这种对于自由的向往开始于她对窗外景物异于平常的反应。
只见“房间的窗户敞开着,正对着窗户有把舒适的扶手椅”。
马拉德夫人就坐在这把椅子上,读者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她看到“房前院子里的树,树梢在新鲜的活力中颤动。
空气中充满了春雨芬芳的气息……层层叠叠的浓云,浓云之间又透出一片一片的蓝天。
”事实上,这些景物并非在这一天才突然出现的,只是在以往的日子里,马拉德夫人一直被动地为他人活着,在别人意志的支配下生活着。
究其生命的本质,无异于这些装饰别人生命的景色,对自己却毫无意义。
而丈夫的死为她摆脱这种毫无意义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这些景物也因此凸现出来,具备了新的特别的含义。
在马拉德夫人眼里,它们成了生命和希望的向往,给她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喜悦。
我们能从马拉德夫人一下子明朗起来的心情里察觉到她已经从一个循规蹈矩、苦捱时日的普通家庭妇女蜕变成了一个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懂得生命的意义,进而以崭新的热情去热爱生命的一个独立的人。
3 矛盾的心理斗争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是主动的、积极的,而是由丈夫的死讯这个契机忽然引发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思想矛盾的过程。
对自己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对自由模糊的意识,使她只是被动地去认同人们对传统的好太太的期盼,安安稳稳地过她的“幸福生活”。
她丈夫的突然死亡使她对自由的轮廓看得清楚了,她却对突如其来的解放感觉不知所措,“有一种东西正在向她走来。
她正等待它的到来,但又充满了恐惧。
”在这时,她思想上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暗示作用还未完全消失,她微弱的意识还在不停地警告那些离经叛道的本能反应。
她本想努力控制住这“邪恶”的觉醒,但是些许自由给她带来的的快乐使她彻底放弃了觉醒,她渴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尽快得到满足。
当这种对自由的向往越来越清晰地走近马拉德夫人时,她一面欣喜地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快乐,一面仍然企图用自己“苍白纤细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的意志“把它抵挡回去”。
最终,她放弃了抵抗,任由“她的脉搏在激烈跳跃,流动的血液使她浑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感到了温暖,感到了松弛”。
在这里,她才真正意识到这些年平静、舒适的生活实际上毫无意义,只是一场空虚。
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男人认为他们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并使别人服从自己,但是“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把自己意志加于人的做法都是犯罪”。
这种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暗示了她意识到了自己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和充实以及心灵上的共鸣与满足。
三肖邦的小说人物纷繁,性格各异,但她们有一点是相通的:她们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目的似乎并非一开始就有清楚的概念,因此常常“以无意识的追求开始,到有意识的抗争结束”。
而在《一小时的故事》里,马拉德夫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抗争都是处于一种消极、无意识的状态下的。
她生活优越舒适、丈夫温柔体贴、朋友细心关照,在这种“幸福生活”中,马拉德夫人被传统的道德观模糊了自己对生活真实的想法,认为一切理所当然,使自我意识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
但她与别的女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对自由的渴望虽然模糊,虽然消极,但这种“离经叛道”的念头却真实地存在,并时刻折磨着她,令她“一想到漫长的一生就感到不寒而栗”。
这便使得她的觉醒成了可能。
丈夫的死讯成为了她觉醒的催化剂,在她无从选择、无意识反抗的人生道路上给她提供了一个黑白的机会。
然而,马拉德夫人对新生活的憧憬被丈夫的意外归来打断了,本来心脏就有病的马拉德夫人在巨大的刺激下顿时身亡。
她的死,也是一种与她以往生活的彻底决裂,但马拉德夫人并没有意识地去选择死亡来作为对抗夫权统治的社会的有效手段,她的反抗也只是觉醒后的无意识行为。
这个看似出人意料的结局,其实是作者精心营造的。
作者给她的结局的实际意义做了很好的伪装,因为女主人公梦醒时分的痛楚可以说服读者,死亡是她最好的逃脱方式,但这种方式本身也是传统道德所不能接纳的。
同时,马拉德夫人的死还暗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的觉醒和抗争是不会成功的,她的自由灵魂不可能自由,只能在男权势力强大的黑暗世界里漂泊。
在马拉德夫人经过了觉醒的洗礼之后,她已经脱胎换骨成了一个有独立意识、能支配自己生活的新人,她已经完全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精神上受到压抑的生活里去了。
丈夫的意外归来,将她无比欣喜描画的未来、真正自由真正幸福的生活理想,打得粉碎。
而不能过那种生活,她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她的死也是必然的。
即使她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的马拉德夫人也不会在当时夫权统治下的社会中有丁点儿的立足之地;螳臂挡车是不会成功的。
马拉德夫人的死还揭示了女性生存苦难和绝望的根源,探索了女性如何抵抗压迫、争取自由、减轻心灵痛苦的方式,同时也寄托了肖邦本人在束缚中执著的理想。
当下现实生存的条件,无法让女性获得自由,但是她们的快乐和新的生存取向,毕竟是由觉醒所带来的,这也启发着女性永远地追寻。
四马拉德夫人开始意识到作为人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开始意识到作为独立的个体她与周围人们、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一小时的故事》中虽然是无意识的、消极的,但仍然具有非凡的先驱意义。
而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不会被当时社会所接纳的,远远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即使在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发现蕴涵于肖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时,仍会对其超越时代的先进理念与当代脉搏的吻合而感到震惊。
这种觉醒本身就是对夫权的背叛,对夫权社会道德的背叛。
这种背叛之所以如此的震撼人心,是因为它是以背叛者的生命为代价的,但正是这种明知机会很小,仍然义无反顾地从夫权社会脱离出来,去证明自己存在、追求自己独立的精神与意识,让人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