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圆》集体备课材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备课材料主备人:卢俊伟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三日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圆”备课材料主备人:卢俊伟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要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何特点?(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数学。

(2)重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学习成为愉快的生活。

(3)重视动手操作3、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圆周率的意义,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时,对圆的基本特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操作,比较容易理解。

但对圆周率的意义往往不能很好地从特殊推至一般,所以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另外, 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操作体验。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建议及教法要点1、教学本单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 “换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解决的。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圆的标准方程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4. 圆的应用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物体,如硬币、圆桌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给出圆的准确定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的连线互相垂直等。

2. 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式进行。

3.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的关系。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讲解一些典型的圆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圆的理解。

2. 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集体备课——圆

集体备课——圆

中考复习专题——圆李玲疏勒县八一中学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和有关性质,以及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2.熟练掌握圆的相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能灵活运用其进行合理推理或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章内容使他们在探索研究方面、语言表达方面、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面有所发展。

二、教学重点:圆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与圆有关的证明题四、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知识框架复习(二)例题讲解考点一:等腰(边)三角形与圆的结合1、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1)求证:AB=AC;(2)求证:DE为⊙O的切线;(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考点二:相似或三角函数与圆的结合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PA与⊙O相切于点A,线段OP与弦AC 垂直并相交于点D,OP与弧AC相交于点E,连接BC.(1)求证:∠PAC=∠B,(2)PA•BC=AB•CD;(提示:证明AD=DC,其次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PA=10,sinP=35,求PE的长.(提示:PE=PO-OE)考点三:弧长和扇形面积与圆的结合如图,在Rt△ABC中,∠C=90º,O、D分别为AB、BC上的点,经过A、D两点的⊙O分别交AB、AC于点E、F,且D为弧的中点。

(1)求证:BC与⊙O相切(提示:连接OD,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当AD=2,∠CAD=30º时,求弧AD的长。

提示:导出角AOD的度数,再连DE,导出半径。

(三)巩固练习1.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垂足为E.(1)求证:DE是⊙O的切线;(2)如果BC=8,AB=5,求CE的长.2.如图,在△ABC,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1)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2)若AB=5,,求BC和BF的长.(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十九七、板书设计圆复习考点一:等腰(边)三角形与圆的结合考点二:相似或三角函数与圆的结合考点三:弧长和扇形面积与圆的结合八、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标准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标准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形状》中第三节《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概念、特征以及生活中常见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解圆形状特征,认识圆形物品,并能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画纸、彩笔、双面胶、剪刀等。

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彩笔、双面胶、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形状。

2. 例题讲解(5分钟)介绍圆概念和特征,让幼儿解圆是一种没有角、边界光滑形状。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画出圆形,并剪下来。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

5.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利用圆形物品和画纸,创作一幅以“圆”为主题画作。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圆》2. 内容:圆概念和特征生活中常见圆形物品创作圆形画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2. 答案:例如:篮球、乒乓球、橙子、苹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解圆形状和特征,提高他们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圆形物品,并将它们画下来,与家人分享。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形状特点和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圆》集体备课发言稿

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圆》集体备课发言稿

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圆》集体备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圆》。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在之前几册的学习内容。

在前几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如直线、多边形等。

而在这一册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圆这一基本几何概念,并进一步掌握有关圆的性质、测量和运算等知识。

一、认识圆首先,我们要教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

圆是指平面上与一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我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铅笔来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画圆,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圆的概念。

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圆,如轮胎、钟表等,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圆的认识。

二、掌握圆的性质在学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本性质。

首先是圆的中心和半径,学生需要了解圆心是指圆内所有点到圆周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半径是指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其次,我们要教学生理解圆的直径和周长。

直径是指过圆心的两个相对点的距离,周长是指圆周上的长度。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切线和弦。

切线是指与圆相切的直线,当切线与半径相交时,会垂直于半径。

弦是指圆上连接两点的线段,它可以不经过圆心。

三、学习圆的测量和运算在学习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测量和运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圆规和量角器进行圆的测量,如圆心角和弧长的测量。

其次,我们要教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利用圆心角的性质求解未知角度和利用弧长的性质求解未知长度。

通过多种角度和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写一些应用题和探究题,引导学生将圆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2024年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备课发言。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圆》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第四章《图形世界》第三节《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用。

详细内容如下:1. 认识圆,了解圆的特点;2. 学习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3. 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知道圆是一种轴对称图形;2. 培养学生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对图形世界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纸片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2. 学具: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圆形物品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

2. 新课:(1)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说出圆的特点;(2)讲解圆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圆是一种轴对称图形;(3)出示圆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4)示范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讲解创作方法;(5)学生动手操作,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

3. 巩固练习:(1)出示圆形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形;(2)让学生用圆形物品拼出不同的图形;(3)让学生用画笔和画纸创作圆形作品。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2. 内容:(1)圆的基本概念;(2)圆的性质;(3)圆形物品创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圆形物品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2)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圆形作品。

2. 答案:(1)学生自由发挥,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圆形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3)学生对圆形物品的观察和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整理与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4 2 6 2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 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 人需要 0.5M 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 )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 6.28 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 5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 6 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备教师 课题 备课时间
整理和复习
2012 年 10 月 24 日
课型 使用教师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具准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 6 米,内直径是 4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 3.14×( )2=28.26(平方米) 3.14×( )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 (平方米) 6 4 ⑵ ( ) 2 - ( ) 2 = 5(平方米) 2 2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解答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备注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r=2厘 米 O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五年下册数学《圆》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下册数学《圆》集体备课记录
五、教学准备:圆规、三角尺、课件六、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建议:
李荣和:教学例1时,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充分感知圆。由于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因此在用教材中有关圆的几张图片引入圆之后,可以着重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的哪些物体上还可以看到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过的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所说的圆形就物体或图片,要让他们用手去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要准备一些较为典型的圆形物体或图片,以便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出来;第三,如果有学生将球误当作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圆形,而圆是平面图形。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初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结合这个活动相机介绍圆心、半径、直径。
校本培训内容
单位:山前中心小学培训部门:五年数学教研组
培训主题
《圆》集体备课
授课教师或主持人
杨升群
培训天数
半天
培训时间
2017.4.13
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
学时数
3课时
培训内容
主备:蒋海平
一、教学内容: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
杨升群:教学例8通过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考虑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其他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存在差异,特别是把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所涉及的极限思想,对学生来说不仅陌生而且过于抽象,为此教学时要注意借助直观呈现转化过程,另一方面则注意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变化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形成认识。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圆集体备课1.引言1.1 概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接触到了圆的基本知识,但在初中阶段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圆的性质与定理。

因此,一个好的圆集体备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圆集体备课,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定理,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备课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参考。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的解释和理解。

接着,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圆的性质与定理,例如切线与弦的关系、圆周角与弧度的转化、弧长与扇形面积等知识点。

通过归纳和总结这些性质与定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更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在结论部分,本文将对整篇备课进行总结,并分享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备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们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要求有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篇长文的准备和编写,我们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在阅读完整篇章之后,相信教师们会对圆的教学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能够对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介绍了初中数学中圆的重要性和研究圆的意义。

然后,阐述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基本概念和性质与定理两个方面。

正文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和圆的性质与定理。

在2.1节中,会深入讨论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并介绍如何通过坐标表示圆。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fan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fan

四完美的图形————圆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周长,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是“化曲为直”,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化圆为方”的思想。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四、教学建议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

通过展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画图方法的联系进行思考,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画圆的原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从不同现象中发现本质。

3、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集体备课

圆集体备课

第二十四章圆通滩中学罗新玉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二。

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三。

圆的认识 集体备课记录

圆的认识 集体备课记录

圆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以下是一份关于"圆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的示例,你可以提供更多细节,以便我更好地回答你的问题。

一、备课时间和参与人员
记录备课的具体时间和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名单。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 难点:画圆的方法,圆的特征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入课题。

2. 新授:
-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 通过折叠、测量等方法,探索圆的特征。

- 讲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 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3.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圆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讨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以上是一份关于"圆的认识"集体备课记录的示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四单元《圆》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圆》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圆》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圆是一种曲线图形,而我们前面学习的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

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另外,还加强了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知识整理内容例题分析提醒、强调圆的认识1、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

教学时我是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收集了很多圆形的图片,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

接着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主要是让孩子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

2、例2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前面已经画好的圆剪下来,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

然后把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并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发现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从而发现“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直观感受圆的本质特征。

通过小组活动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3、解释生活现象,体会圆的特征。

认识圆以后,可以用圆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例3主要是让学生在给出的两个圆内画出对称轴,从而发现圆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复习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2、应用题
(1)一种汽车的方向盘的直径是4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做完之后,小组内评价。
(4)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6)圆的半径是2分米,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7)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8)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4:1,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8:1。()
让学生说出对错的原因。
3、解决问题我最棒
(1)已知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是70厘米,它每分钟可以转200周。小明骑着这辆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
准备
投影仪、写有检测题的答题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投影出示习题:
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生:圆。
师:今天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先自由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教师随机板书: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o,r,d。C=πd S =πr
r=d÷2,d=2r。C=2πr =π(d÷2)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第二节《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认识、圆的特征、圆的运用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特点,能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学会运用圆形,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体(如球、圆盘等)、圆形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形状的吗?”(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2. 新课内容(1)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圆形。

(2)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让幼儿动手操作,用圆形物品在画纸上印出圆形。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问幼儿:“这个圆形像什么?”(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圆形物品拼出不同的图案。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一个圆形。

(2)引导幼儿用剪刀将圆形剪下来,并粘贴在另一张画纸上。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圆形的特点。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2. 内容:(1)圆形的认识(2)圆形的特点(3)圆形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圆形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圆形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同时,可拓展延伸至其他形状的学习,提高幼儿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集体备课

③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3 厘米,画出来的圆的直径是 3 厘米。 ( ) ( )
④半径是 2 厘米的圆比直径 3 厘米的圆大。
⑤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


2、请你画一个直径是 6 厘米的圆,并用 O、r、d 标明 圆心、半径和直径。 3、一些学生正在做套小熊的游戏,每个同学要求同时 参加。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小熊放在什么 位置? 4、 你能帮老师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 5 米的大圆吗? 5、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2、通过有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并通过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找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
个性备课
一、回顾导入 在认识圆的这节课中,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 圆心、半径 、直径 二、 圆的再次认识 1、完成习题 1 指名汇报规范的画圆方法:强调画圆时标注圆心、 半径、 直径。 同桌互检,订正。 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完成习题 3。 学生通过度量用彩笔画出最长的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练习十四第四题 说说什么物体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圆的直径,是怎 样测量的。 三、巩固应用 1、 辨一辨。 (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②画一个直径为 4 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 应是 4 厘米。 ( ) ③半径 2 厘米的圆比半径 1.5 厘米的圆大。 ( ) ④圆的半径是射线。 ( ) ⑤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谁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 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用彩色笔描出下面每个圆的直径和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圆》集体备课
一、本单元的基本分析:
圆是常见的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它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曾经学过几种平面直线图形有关知识。

学生从学习平面直线图形到学习平面曲线图形,不仅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空间观念,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安排的知识有: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联系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教材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本单元的知识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进行一些操作活动,比如画图,测量,折叠,剪一剪,拼一拼等等。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图形的有关概念,培养空间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直线、线段、周长、面积等几何基础知识,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初步认识了圆。

三、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图。

(2)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学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4)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做图能力。

(2)经历探索圆周长、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观察、猜想、实践操作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2)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了解有关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圆知识来解决。

感受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理解在圆中直径是最长的线段,并能根据直径或半径画圆。

2、认识圆周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教具:直尺、圆规、圆形物体、小黑板等。

学具:剪刀、基本画图工具,学校发的学具盒等
六、课时划分(课时的划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教学主要过程
(一)“圆的认识”
本节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认识圆。

教学本节前,可以和学生一起准备相应的学具,如透明胶、茶杯盖、硬币等用来画圆的物品,要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在导入新课和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应该联系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活动。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可以让学生将画好的圆反复对折,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引出圆心的概念。

然后由圆心出发,认识半径和直径,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最后通过测量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或等圆),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并且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最后,教师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以使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3、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交流画法,教师再总结: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所以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

最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几个圆,逐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完成课本的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轴对称
1、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动手。

画一画、折一折,在实际操作中联系直径的含义来体会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对称轴有无数条这一特性。

2、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圆的周长:教学新内容及完练习需要3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圆的周长,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圆的周长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即圆周率的概念)。

应联系已学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结合实际操作,联系情景图,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也可以拿别的圆形教具,边比划边启发学生说明圆周长的含义,再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领会圆的周长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引导学生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并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试验的结果,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是一个固定数值,不会因为圆变大变小而或大或小。

3.14只是一个近似值,而非绝对值。

至于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教师不必多讲。

教材还介绍了有关圆周率的史料,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师可以适当扩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文中的例题是对前面总结出来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直接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要说明两点:(1)不必写出公式,只要直接计算就行;(2)л去两位小数3.14,以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

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л倍”,而不是“3.14倍”。

2、第二、三课时:已知周长求直径、半径,半圆的周长等相关练习。

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培养其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还要及时检查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补救。

同时练习中要即时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三)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材通过实际情境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并提出如何把圆转换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

让学生又一次用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时,教师可带着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本节内容,可安排3个课时;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安排一些求一个数的平方的口算练习。

2、复习习旧知识,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在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

复习时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就是为学生下一步“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和猜想怎样把圆转
化成学过的图形做准备。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将圆分成16等分(也可以是32等份),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4、例题教学,例1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订正时,要向学生指出要先算平方,后算乘法。

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题意准备一些实物教具,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圆环的面积就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如果是分步计算,先分别算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圆环的面积。

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环面积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

四、整理和复习
复习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回顾。

在整理知识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来理解,通过有条理的方式来梳理知识,促进学生对圆的特性的整体把握,从而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能逐步融会贯通。

教材设计的很灵活,教学时间又短,因此难度较大,教师们要充分利用40分钟,大密度的设计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