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目,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词)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 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 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词)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词)内容。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 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 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 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 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 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以下几类:
1.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2.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6.数量词:经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04教考衔接突破古代诗歌鉴赏常考的九类诗歌题材

三 即事(景)抒怀诗
——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题材 指作者因某事或所见之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 内涵 发自己的感慨
(1)诗歌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 题材
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 标志
一 山水田园诗
题材 内涵
——— 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主
题材 标志 题材
常见意象“南亩”“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五柳”“明月”“渔歌” 等 山水风景的山水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
内容 诗
新高考全国Ⅱ卷 《送别》
全国甲卷 《画眉鸟》《画眉禽》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新高考全国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新高考全国Ⅱ卷 《示儿子》
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朝代 作者
宋 刘克庄
宋 叶梦得
宋 吕本中
宋 林希逸
宋
林逋
宋 晃补之
宋
陆游
体裁
题材
诗 即事抒怀诗
四 羁旅思乡诗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 内涵 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及元宵、中秋、重 题材
阳、除夕等节日名。(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 标志 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等 题材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内容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题材 (1)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一、识记诗歌体裁分类及特点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体裁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
古体诗特点:(1)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3)篇幅长短不限。
2、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特点:(1)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2)平仄、押韵有严格限制(3)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特点:(1)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如:念奴娇,蝶恋花、鹧鸪天等(2)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58字以内)。
(3)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注意: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又分为小令(如《天净沙·秋思》)和套数(如《高祖还乡》)。
二、判断一首诗歌的体裁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宋代林和靖的这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体诗。
2、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
3、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
4、《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是近体诗。
5、曹操的《观沧海》是近体诗。
三、识记诗歌题材类型及对应情感(★☆☆☆☆☆)(一)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1.爱情诗:表达情感和爱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2. 山水诗:描绘自然风景和山水之美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3. 秋诗:描写秋季景象和情感的诗歌,如杜甫《登高》。
4. 花鸟诗:描绘花鸟之美的诗歌,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思乡诗:表达离乡思乡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6. 咏史诗: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歌,如白居易《长恨歌》。
7. 咏物诗:描绘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的诗歌,如杜甫《赤壁》。
8. 闺怨诗:描写女子闺情和爱慕之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9. 骚体诗:以“骚”体为主的诗歌形式,如屈原《离骚》。
10. 赋诗: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赋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为主。
11. 祭文: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祭祀活动为主。
12. 赋颂: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颂扬名人事迹或国家政绩为主。
- 1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见风格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见风格汇总古代诗歌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必考题目之一,考生掌握诗歌常见风格,能帮助考生准确答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见风格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见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观沧海》。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教考链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 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 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 五绝、七绝。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 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 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2.古代诗歌的结构特点 (1)诗歌常见的思路结构
律诗常 见结构
绝句常 见结构
教材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酬赠送别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 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 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选项 标题 意象
情感 技法
突出特点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②时间意象: 日暮、月夜、清晨。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 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按诗歌所叙的内容,把诗歌分成以下十类。
与大家解析。
1.叙事诗: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感情。
如《木兰诗》《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
2.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题目多有“赠”“送”“别”等字眼。
如《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
3.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如《出塞》《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4.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的诗歌。
如《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山居秋暝》等。
5.怀古诗(咏史诗):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如《金陵怀古》《赤壁赋》《题乌江亭》等。
6.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如《咏柳》《石灰吟》《墨梅》等。
7.悼亡诗: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中国古诗中多以悼念亡妻为主。
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白居易《为薛台悼亡》等。
8.讽喻诗:借比兴等手法表达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诗歌。
如《放言》《卖炭翁》《江上渔者》等。
9.行旅诗(羁旅诗):以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引起的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如《宿建德江》《月夜忆舍弟》《枫桥夜泊》等。
10.闺怨诗:主要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的诗歌。
如《春闺思》《闺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诗歌十大题材

中国古诗文的十大传统题材包括:
1. 唐诗宫怨:揭露宫廷中的黑暗,表达宫女的哀怨和委屈。
2. 藏头诗:古代诗歌形式之一,每个字开头的音节组成一句。
3. 赋:较长的叙事性文章,内容为记述一个历史事件或介绍一个风景。
4. 田园诗:描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或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5. 汉赋:与辞赋相似,但以夸张、夸大词说、虚构描绘、虚构群众感想、虚构风景为特点。
6. 律诗:形式简洁安排工整,且需要遵守规则,例如诗句中字数、字的音律和韵律。
7. 古文: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包括先秦文、汉赋、唐宋文、明清文等等。
8. 词:唐宋时期的一种较短的形式,通常用来表达爱情。
9. 爱情诗:描写爱情,包括甜蜜、悲伤、欢欣和失落等情感。
10. 唐诗五言和七言: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体,其中五言为五个字一句,七言则是七个字一句。
中国古典诗歌体裁划分

体裁类别
描述
代表作品及作者
古体诗
又称古风,没有一定的格律,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四言诗:《诗经》中的作品
五言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静夜思》
七言诗:曹丕的律诗)
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
曲
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绝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律诗: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
词
兴起于隋唐,盛于宋,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后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婉约派: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 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自由换韵, 不讲平仄, 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 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 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 出现在唐朝,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 诗、词、曲。
诗: 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联两句, 第一联被称为(首联), 第二联被称为(頷联), 第三联被称为(颈联), 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根据每联的字数, 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 曲特点: (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分类(共两大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思想感情分类(一)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总结】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二)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高考语文: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高考语文: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1.送别赠别诗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挚友的祝愿与祝愿。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改变,来借古讽今。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
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③通过昔盛今衰的改变,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大都是以描写斗争为主题,唐代闻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志向。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或者揭露斗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憧憬。
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往往和斗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斗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静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喜闻乐见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一、诗歌体裁(1)诗①古体诗也称古风、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与“近体诗”相对。
②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包括绝句和律诗。
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4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只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第1、2、4句要求押韵。
律诗(8句):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第2、4、6、8句要求押韵。
排律(8句以上)。
(2)词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按字数长短,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可达240字)。
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为上阕、下阕);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柳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称,故也称“诗余”。
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标题。
(3)元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特点: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①散曲A.小令:一首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诗歌
形式。
1. 绝句:绝句是由四句构成的诗歌形式,每句五个或七个字。
绝句常常用于反映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意境。
2. 律诗:律诗是按照一定的音律和格式要求的诗歌形式,包括
五律(五言律诗)和七律(七言律诗)。
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常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3. 乐府诗:乐府诗是流行于古代社会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流
传于民间。
乐府诗多以七言或五言组成,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
4. 箴言:箴言是一种极为简洁明了的诗歌形式,用寥寥几字来
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智慧。
箴言通常有一定的押韵和节律,以引人深思。
5. 词: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通常由四行构成,每行五个或七个字。
词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心情,以及对自然和
社会的描绘。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每
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汉语诗歌的丰富
多样性。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
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这类诗表达的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诗人因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和理想。
如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写景抒情诗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
“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
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山水田园诗
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
①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
如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②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10.咏怀述志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现象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
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