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患者;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感染。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从创口进入人体引起的,病人十分痛苦,危害性大。

1 临床表现

1.1 潜伏期一般为6-12天,个别病人可于伤后1-2天发病,长者可迟达数月。

1.2 前驱期无特征性表现,病人感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嘴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1.3 发作期典型的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是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嘴嚼肌,以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和隔肌。病人相继出现嘴嚼不便,张口困难,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强直,头后仰等。当背、腹肌紧张性收缩时,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此扭曲成弓形,腰部前凸,足后屈,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隔肌痉挛可致病人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或饮水等,均可诱发全身肌群强烈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时,病人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头颈频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时间长短不一。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于2010年6月6日在工作时不慎被上锈铁钉刺伤在足底部,伤后自行在家处理伤口,于6月16日,病人突然出现抽搐,全身乏力,大汗,嚼肌痉挛,张口困难。被家属急诊送入医院,入院后通过医生各种检查,诊断为破伤风。立即给予单间,暗室。重新清创伤口,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吸氧,吸痰,经过及时抢救,病人入院后第五日病情逐渐好转。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及氧气吸入装置,急救药品和物品等,仔细了解病史,给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用窗帘遮挡。设专人护理,床边加床档,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坠床或自我伤害。病人专人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止血带,治疗盘,处置包等。病人室温度18-20℃左右,湿度60%,工作人员治疗护理时要穿隔离衣。

3.2 免疫柱射是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措施,我科采用血清治疗。给予清创伤口后,局部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臀部外侧上1/4区肌肉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蛛网膜下腔注射tat15000国际单位,同时给予tat15000国际单位加入百分之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滴入。

3.3 因患者有持续性喉痉挛,为防止发生窒息,及时采取了气管切开。并每隔15-20分钟免疫球蛋白酶和庆大霉素交替滴入气管套管内,在套管口周围用两层食盐水沙布覆盖。及时吸痰,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氧流量每分钟4-5l。同时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每日行口腔护理三次,防止口腔内炎症,做好口腔护理。

3.4 密切观察病人的抽搐情况,详细记录。可用体温表以横坐标为时间,以横格代表半个小时,小抽搐用蓝笔划记号,大抽搐以红笔作记号,抽搐若系刺激后引起的可用红笔作【+】记号。每隔6小时给镇静剂安定一次,必要时给人工冬眠【氯丙嗪、异丙嗪各

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配成】。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随病情变化而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形成镇静环,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应。

3.5 为防止尿潴留或尿失禁,及时行留置导尿术,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抢救后行膀胱冲洗,有效地预防膀胱炎症。

3.6 因病人抽搐后常伴大量出汗,为预防褥疮,做好皮肤护理。每次使用镇静剂15分钟后用温水擦净汗液,更换浸湿的被褥,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

3.7 重症破伤风可引起心电图变化,因此我们床头设有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

3.8 因病人不能张口,因此我们在用镇静剂后置鼻饲管。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鼻饲温度38℃左右,每次灌入量200-300ml,并注意有无消化道反应。

3.9 定期查血生化及血气分析,发现异常及时纠正。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10 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播性,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防止

播散。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等。身体有伤口者不能参加护理。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须专用,使用后器械灭菌处理,敷料焚烧。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预防继发感染。

总之,破伤风在临床上较少见,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受伤后不及时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应予重视,做好预防宣传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