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公开课课件_2014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课件(25张)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课件(25张)《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收录在《韩昌黎文集》中。
本文主要讲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师者的概念,阐述了师的作用和责任,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一、教学内容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掌握《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等。
4. 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5. 掌握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提高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对《师说》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师德观念和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3. 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难点:1.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录音机、课文朗读光盘。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韩愈的简介,引入《师说》的学习。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光盘,让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
3. 课文解读: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5. 课堂讲解:对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6. 随堂练习:给出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师说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者,所以引导学长也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答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文学家韩愈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其中《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
《师说》ppt(优秀课件)
知识卡片(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对于
以……为耻
指示代词,那些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第二自然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习句读
惑不解
小学大遗未见其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在对比中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师说》ppt课件35张
解题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即陈述和解说,“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读准字音
①句读.( ) ④老聃.( ) ⑦苌.弘( ) ⑩嗟.乎( ) 答案:①dòu
②经传.( ⑤谀.( ⑧欤.( ⑪乐.师( ②zhuàn
) ③或不.焉( )
)
学习小结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 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本文是针砭时弊之作,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 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
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三句阐
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师而问焉
练习巩固
★ 积累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
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
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ppt(优秀课件)
语言简练
逻辑严密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使得整体论述更加有力和深入。
03
02
01
0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形象
学生在文章中呈现出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的形象。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和意义,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形象
03
CHAPTER
教育思想探讨与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尊师重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并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师说》中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以礼待人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
倡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难的必然性,从而凸显了教师“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师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的良师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教师的期望和追求。
《师说》ppt课件
7、第四段交待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 的观点,那些句子(词语)可以表现作
者观点?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全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 有师”,并从两个角度阐释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证一: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对比 论证二: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对比; 论证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
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
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
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
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
(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
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
指示代词,那些
对于
以……为耻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
介词,在
介词,比
承接连词
以之为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发语词
哪里知道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
(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
一:文中有哪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用 以及词类活用现象?
《师说》ppt 优秀课件
用词准确,表达严谨,确保内容的准 确性和可信度。
幽默风趣
适当运用幽默元素,使内容更加有趣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04
思想意义
教育观念
倡导尊师重道
通过《师说》的讲解,强调尊重 教师、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倡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
《师说》ppt 优秀课件
目录 CONTENT
• 《师说》简介 • 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 • 思想意义 • 实践应用
01
《师说》简介
作者介绍
01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 称“韩柳”。
02
韩愈一生致力于复兴儒学,倡导 古文运动,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 领袖。
创作背景
阅读推广
拓宽阅读视野
通过PPT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 了解《师说》的背景、作者生平 及文学地位等,拓宽学生的阅读
视野。
提高阅读质量
PPT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师说》的文本内容,提高阅
读质量,增强阅读体验。
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PPT课件的推广,引导学生 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
读素养。
文化传承
05
实践应用
教学应用
辅助教师授课
PPT课件可以清晰地呈现《师说 》的文本内容,辅助教师进行讲
解,提高教学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 媒体元素,激发学生对《师说》的 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促进课堂互动
PPT课件可以设置问题、讨论等环 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课堂氛围。
1 2
传承传统文化
《师说》公开课优秀课件 PPT
译 我是向他学习道
理啊!那管他的出 生比我早还是比我 晚呢?因此无论高 低贵贱,无论年龄 大小,道理存在的 地方,就是老师存
在的地方。
挑战自己
• 请点字词;
小组朗读PK台
• 书声满校园,读书能提升人的智慧,朗读 能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美好。
•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饱含激情大声朗 读《师说》第一段,看哪一组读的最好。
目标三
自学指导3
用10分钟时间,通过自学互 帮,解决下列问题: 1、弄清第一段重点字词含义; 2、翻译第一段文意。
10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齿:队列,不齿,不以为伍。
及:赶得上。
其:副词表反问,难道?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 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 人并不是下来就懂 得道理的,谁能没 有疑惑呢?有了疑 惑却不跟从老师 (学习),那些成 为疑难的问题,最 终也得不到解答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译 出生在我前面的人,
《师说》公开课优秀课件
互动性强:设置问答、讨论、 投票等互动环节,增强学生
参与度
针对性强: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
课件内容
03
课件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师说》的 主要内容和思想
掌握《师说》的 写作特点和艺术 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鉴赏 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
教学内容
介绍《师说》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讲解《师说》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探讨《师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引入VR/AR技术,增强课件的互 动性和沉浸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课件的自动生成和个性化推荐
采用云技术,实现课件的在线共 享和实时更新
06
课件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课件内容:是否全面、 准确、深入浅出
课件设计:是否美观、 清晰、易于理解
课件互动:是否具有 互动性,激发学生兴
趣
课件效果:是否达到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
成绩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教师反馈:教师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同行评价:同行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专家评价:专家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评价结果分析
课件内容丰富,知识点讲解清晰 课件设计美观,易于理解 课件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课件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意见与改进措施
课件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设计美观,色彩搭配和 谐,易于观看
课件内容丰富,讲解清晰, 易于理解
课件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 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课件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实用 性,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师说》ppt课件
① 对比论证:作者在论证从师的重要性时,运用了三组对比。第一组是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 第二组是某些人为孩子选择老师与自己“耻师”的对比;第三组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对比。这三组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有力地证明了“从 师”的重要性。
下⑥:名→动,低于。 而⑦:表转折。 耻⑧:意动,以……为耻。 于⑨:向。
是故圣①益圣②,愚③益愚④ 。圣人之所以⑤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⑥皆出于此乎⑦?爱其⑧子,择师而⑨教之;于其⑩身⑪也,则耻⑫师⑬ 焉⑭,惑矣。
圣①:名词,圣明的人。 圣②:形容词,圣明。 愚③:名词,愚蠢的人。 愚④:形容词,愚蠢。 所以⑤:……的原因。 其⑥:表猜测,大概。 乎⑦:语气词,吧。
作者称赞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 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耻学于 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 过称赞李蟠倡导从师。
这段点明作者写作《师说》的缘 由,树立不拘于时,“行古道”的榜 样,总结全文。
师说
第一段: 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下来作者分三层展开论 述:正面论述了老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态度、 标准。
无贵无贱
Hale Waihona Puke 师 说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VS 大夫之族,群聚而笑
圣人无常师(立)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赠李蟠
《师说》是一篇结构严谨,脉络贯通的论说
文。文中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 是为了劝诫士大夫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 道、传从师之道。表现了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 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师说》ppt课件
学习借鉴,迁移运用----化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一)
论点: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 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 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 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 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 提高。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 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 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段)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倡 议:好古文,行古道!
正面、 事例论 证
拓展延伸要壹求Fra bibliotek贰 叁
认真审读材料。 可适用角度有哪些?
展示成果。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了老师的职责。强调 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4、一词多义
其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他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指圣人
4、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大概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前指士大夫
后指“真是”
6、吾其还也
语气,还是
“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1.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1)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2)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师说》PPT课件
文章内容探究
1、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 论点。 2、此段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说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批
判 对比论证
纵比 自比 横比
今众人 古圣人 于其子 于其身 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韩愈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 号。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 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韩潮苏海
“韩潮苏海”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 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 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 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 情充沛。
士大夫之族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对比,
“从师而问” 择师而教之
“圣益圣”
以证明不重 师道、耻于
小学
从师是错误
耻师
大遗
的,尊师重
道、从师而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 学才是正确
不及巫医乐 的论证了从
曰师曰弟子……群 师百工之人 师学习的重
聚而笑之
要性。
第二自然段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 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 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从 两
从师的必要
《师说》优秀PPT课件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 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掌握文言实词 “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
韩 愈
文章《师说》题解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
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简答:1、本段对“古之圣人”“从
师”与 “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 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些
对于
以……为耻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孔子事例
证明观点
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
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研读 第四自然段
先秦及秦汉散文 时俗,社会风气
普遍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2、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能行古道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 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 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全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从两个角度阐释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
“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课件(共33张ppt)
天才固然是令人钦佩与羡慕的,但一个百 折不挠走向成功的人,方称得上真勇士!
学生活动一 齐读韩愈作品,勾画知识点, 回顾韩愈有关常识及文体知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韩愈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在后来的 《进学篇》中记录: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 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但是这些贵族学生却 夹带嘲笑说:“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 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 教人为?”
文章背景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五岁, 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 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 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 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 种责难的。
古文运动
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 兴起于东汉,盛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世称“四六文”。 到了唐朝,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 实。
古文运动
先秦两汉的散文,质朴自由,有利于反映现实生 活、表达思想。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优秀散文传统,把 当时的文体从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把散文的发展推 向新的阶段。
鲜少为人作赋的李白忍不住提笔写下流传 至今的文字:
《师说》公开课 优秀课件PPT(精品)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课文探究
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课文探究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 标准。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段落大意
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 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第2段: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 “耻于学师”。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 师生关系。
第4段:说明写作缘起。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课文分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 道,名词,风尚。 欲:动词,想要。 译文: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师说
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公开课《师说》PPT课件
❖ . 通假字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同 ()
❖ (2)或师焉,或不焉
( )同( )
7
❖ 2. 古今异义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义: ❖ 今义: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义 ❖ 今义: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古义: ❖ 今义: ❖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古义: ❖ 今义: ❖ (5)吾从而师之 ❖ 古义: ❖ 今义: ❖ (6)今之众人 ❖ 古义: ❖ 今义: ❖ (7)小学而大遗 ❖ 古义: ❖ 今义:
8
❖ 文言句式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不拘于时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师不必贤于弟子 ❖ (5)而耻学于师
9
三、虚词世界------常见文言虚词
与其之乎者也, 何若于所为? 且焉因乃则而以!
——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
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具有快速 判断用法和意义的能力,而不要求凭空历数常见文 言虚词的用法。
10
提问“而”的用法
“而”作为连词的用法经常考到,通常表示几种关系?
用作连词,表示:
1、并列 5、假设
2、递进 6、修饰
3、承接 7、因果
4、转折 8、目的
11
补充“而”用作连词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词形相同,顺序可换。如:蟹六跪而二螯,
2)表示承接关系(顺承)。有先后顺序,不能换。如: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12广东卷)
❖ 6、子曰:“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2011年
全国卷 )
《师说》(优秀课件)
《师说》优秀课件一、引言《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旨在阐述尊师重道的思想。
本文通过对《师说》的深入剖析,旨在为读者呈现一篇优秀的课件,以期提高对尊师重道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韩愈的文学成就极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三、《师说》主要内容《师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尊师重道的观念;第二部分论述师者的品质和责任;第三部分强调师道的重要性。
1.尊师重道观念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一观点打破了当时社会上的等级观念,提倡师生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2.师者的品质和责任韩愈提出,师者应具备的品质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他认为,师者应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3.师道的重要性韩愈认为,师道是国家的基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他强调,师道兴则国兴,师道废则国废。
因此,尊师重道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四、《师说》的现实意义1.弘扬尊师重道传统在当今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关爱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提高教师素质《师说》中关于师者品质和责任的论述,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3.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观念《师说》的教育观念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五、《师说》是一篇论述尊师重道观念的优秀文章,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师说》,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韩愈的文学风采,还可以从中汲取尊师重道的智慧,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教育教学理念探讨目录•师生关系构建与互动策略•德育渗透与人格塑造•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01引言《师说》背景及作者简介《师说》背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著,是一篇论述教师职责、作用及师生关系的经典之作。
韩愈简介唐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课件目标与意义课件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师说》的背景、作者及文章主旨,掌握相关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件意义本课件采用多媒体手段,将传统的文学经典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师说》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对《师说》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02文本解读与赏析论证严密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对比。
结构清晰开篇明义,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接着从师的职责、择师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多使用短句和有力的词语,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定义了老师的职责,即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同时,也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疑惑,如果不向老师请教,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决。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强调了择师的标准应该以“道”为准,而不是以地位、年龄等因素为准。
文本内涵与思想表达尊师重道文章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提倡尊师重道的观念。
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求知解惑文章指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疑惑,需要向老师请教以求解惑。
《师说》PPT课件
古人称谓有以下几种: 称居所名 称官职 称为官之地 称谥号 称家中排行
你印象中韩愈是个怎样的人?
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长大。 在25岁中进士。他先后做过四 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 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超出(一般人) 状后 以……为耻 尚且,还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的原因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约,大概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 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 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 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1、本段的论点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三个方面 对 象 从师态度
结果
论证方法
三个方面 对 象
从师态度
纵比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自比 其子
其身
巫医乐师
横比 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择师而教之 耻师
不耻相师
曰师曰弟 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证方法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 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 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①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 ②背诵课文。
师的标准。 2、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判“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3、引用历史事例,论证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4、赞扬李蟠“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二 论点及主要论据 总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1、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 2、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 则耻师焉。 3、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 笑 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据:1、孔子从师的行为。 2、孔子从师的言论。 作用 全文总纲 第一个分 论点,正 反对比论 证中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师说
韩愈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 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 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 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 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 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 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 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1、纵比: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 2、自比: 对其身,耻学于师。
3、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第三段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 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内容与结构
1、正面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小学而大遗 (古)①小的方面;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是故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今之众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古)不一定。(今)没有必要。
一词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动词,学习 意动,以……为师 动词,从师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 在、 比 介词 向 而耻学于师 介词 对于 于其身也 介词 在、从 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介词 ,表被动,被
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可怪也欤
与 “者”连用,表判 断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句末语气词,与 “欤”连用,加 强语气
读书( dú ) 不能( bù ) n )从容( có ng ) 传道( chuá
n ) 苌弘( chá ng ) 老聃( dān ) 蟠( pá 近谀( yú ) 作师说以贻( yí)之 冉( rǎn ) 潘( pān ) 长幼( zhǎng) 须臾( yú ) 怡( yí )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正面阐述道理: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 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修辞探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三
第二个分 论点。从 正面论证 中心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 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 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 都是排偶句。
社会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 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说:“今之 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 不顾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句读( dò 或不焉( fǒu ) u ) n) ng ) 经传(zhuà 从师( có
顶 真
1、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阅读思考题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 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1、从师的原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从师的标准
第二层
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 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此段分论点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韩愈提 出,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 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 相对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 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
3、唐宋八大散文家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三、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 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 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 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 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 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与“已”连用,表陈述语 如是而已
气
其
代词 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 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 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 表揣测语气 大概 其可怪也欤 语气词 加强语气
结构助词 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代词,知识、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词,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结构助词 的;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这一类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
虚词总结归纳
韩 愈 祠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 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 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 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 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 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 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 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 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 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 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 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 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而耻学于师 意动,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 方面,大的方面
意动,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 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之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 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韩 愈 像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 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 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 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 部”。死后谥“文”,故又称 “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 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 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 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 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 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 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 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