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0级历史学2班吴思一、本课立意与目标自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同时,西方思想开始慢慢渗入中国。
从“开眼看世界”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维新变法,对于西学东渐,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从仅仅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资产阶级对民主渴望愈加迫切。
新文化运动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更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而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本课的立意是: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先驱率先投入到运动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体,一步步推动历史进程的过程。
他们弘扬民主与科学,对民主与科学进行了明确阐释,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期间涌现的文坛巨匠在近代中国文坛的影响深远,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又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传入中国,对中国日后革命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课目标是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以及活动阵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包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大致时间、传播人物以及重要作品。
理解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感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对封建思想的抗拒及寻求思想解放的热情和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伟大的思想。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胡适和鲁迅的肖像,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对新文化运动均有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归纳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具体贡献
创办《新青年》 倡导文学革命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孔乙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影响
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北大成为宣传新文 化运动活动基地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器物 层面
制度 层面
思想 层面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 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
由 表 及 里 、 由 浅 入 深 、 逐 渐 深 入
要点分析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共同点: 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从领导者方面来看,有些领导是相同的; 从形式上看,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 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 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3.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请思考: “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是什么意思?这
种办学方针的实质目的是
什么? 主要意思:让各种不同的
将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
医生, 放血管 与输血 管粗细 不一样 啊!
主要问 题是坏 血,先 放光它 新血自 然进来 了!
我完 了!
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 了新的希望。
2020年春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练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这作为个例可以反映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B.着重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C.使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D.打倒了传统的权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与科学思想4.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主题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篇) 36 5 30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5.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青年人。
该漫画反映出(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6.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民主与科学D [在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
]7.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8.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社会根源在于( C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C.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依旧D.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2.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B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3.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DA B C D4.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 A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这种潮流”是指( D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文化运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6.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D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B各地出现早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C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7.下列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 )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社会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④尊孔复古的逆流泛滥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8.中国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剧烈说明了( D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多种新的政治力量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术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实行救亡图存答案 D解析与上述一系列思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这些事件均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有关,故D项正确。
2.[2016·盐城期末]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人们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这是因为他曾经()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②著有《文学革命论》,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④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①正确;陈独秀著作《文学革命论》发起了文学革命,故②正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的作品,故③错误;陈独秀是中共建立的重要人物,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故④正确,选择B 项符合题意。
3.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文章作者应该是()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代表答案 D解析从“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及“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故D项正确。
A项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B、C两项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未涉及到思想领域的改造。
4.“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该材料()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 B解析材料“近代文明之特征”是“人权”“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正确选项是B项。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篇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了解和学习先辈。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音乐送别)方案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
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当时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民主共和仍与中国擦肩而过,)插入视屏由此可以得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作业54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
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选D。
A项不全面,B、C项说法错误。
答案:D2.(2016·岳阳市质检一)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
文艺其一端也。
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
”作者意在说明()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章士钊指出“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这指明新文学必须建立在国家政治制度先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带动社会的发展,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是与政论同时进行的,他主要在强调政论的重要性,故B正确。
A、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B。
答案:B3.(2016·黑龙江省大庆一中文综阶段考试)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文中指出:“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化运动答案第15课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班)教学⽬标⼀、基础知识与能⼒:新⽂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及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青年》的诞⽣:1、【探究学习】新⽂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475个⼯⼚,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1919年增加180%。
1919年⼚丝出⼝额⽐1913年增加168%。
“材料⼆;孔⼦之道,⾃古常新,与天⽆极。
……近⾃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之⼼理,缺⽽修佛……本⼤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新,⽽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本于修⾝。
袁世凯《⼤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第⼀次世界⼤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政治⽅⾯:⼀⽅⾯,⾟亥⾰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窃国⼤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独裁统治。
思想⽅⾯:⼀⽅⾯,⾟亥⾰命后,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步发展;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2、新⽂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探究学习】蔡元培认为做⼤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第33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
第33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14,2分)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作者意在( )A.振作少年精神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D.反对愚昧与专制2.(2018江苏单科)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
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3.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
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
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邓中夏认为唯物史观( )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C.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5.(2016海南单科)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综合练习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综合练习人民版必修 3考点扫描基本知识:《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新文化运动的评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胡适与李大钊之间对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及其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初期组织。
要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关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胡适2.蔡元培的突出历史贡献在于A.促使北京大学的改革创新B.促使了北大学术兴隆和思想活跃C.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主要阵地3.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4.在新文学的创作方面有着突出成就,被称为“新文学的模范”的人物是A.蔡元培B.鲁迅C.胡适D.陈独秀5.先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伟绩在于A.确定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评了财产阶级改进主义思潮C.揭开了流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深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威望6.在中国,领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孙中山7.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敬告青年》B.《庶民的成功》C.《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8.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刊物有①《民报》②《新民丛报》③《新青年》④《共产党》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9.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盛的社会思潮,是在A.新文化运动盛行后B.俄国十月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中国共产党建立后10.五四期间,各样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纷繁传入中国,此中包含①科学社会主义②基尔特社会主义③无政府主义④适用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资料分析题*11 .资料一“他们所责难本志的,不过是损坏孔教,损坏礼制,损坏国粹,损坏贞节,破坏旧伦理 ( 忠孝节 ) ,损坏旧艺术 ( 中国戏 ) ,损坏旧宗教 ( 鬼神 ) ,损坏旧文学,损坏旧政治( 特权人治 ) ,这几条罪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的自材治料的1国:民政“治抛。弃提官”倡僚—民的—主专陈,制独的反秀个对人专政制治,而易以自由
材料2:“国人提等倡欲科脱学蒙—昧,陈时反独代对秀,愚…《昧当敬、以告迷科青学信年为》重。”
材料3: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提历倡史新一道查,德歪,歪反斜对斜旧的道每页德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 都
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4: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提—倡—陈新独文秀学《,文反学对革旧命文论学》
小结
新文化运动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思
想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革
命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
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革
命
学习与探究
▪ 新文化运动所倡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是什么?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 1.背景:
➢ 史论: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为一定 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镜头一: 20世纪初中国政治
1915日本强迫中国签订旨在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漫画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 (袁)家之天下。
列强侵略,军阀专政
▪ 新文化运动时期旧道德和新道德各指什么?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 方道德思想。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 内容是三纲五常。
为什么要把反封建斗争矛头指 向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 支柱。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 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 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人教版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练习1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大体条件不包括:A、俄国十月革命的阻碍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进展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缘故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进展B、辛亥革命的阻碍C、十月革命的阻碍D、尊孔复古逆流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民权平等B、民主科学C、打倒孔家店D、民主共和4、新文化运动的要紧代表人物有①②③④⑤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五、在运动中,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进展B、鼓舞各类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进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用人材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六、以下高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完全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A、B、C、D、7、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八、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要紧含义是指:A、主张民主制度B、提倡学习西方C、反对尊孔复古D、坚持反封建九、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10、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进展,那个地址的“新”是指()A、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B、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C、开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要紧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繁重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1二、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此刻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增进科学事业的进展③增进中国的强盛④增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3、最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毛泽东B.李大钊C.陈独秀D.蔡元培14、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五、下列事件增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是A.五四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1六、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A.最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B.受到胡适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抵制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范围有限D.各地显现共产党初期组织后,开始有打算地传播17、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不利的是A.《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的推出B.《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C.《劳动节纪念专号》的出版D.《共产党》月刊的出版1八、下列人物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是A.李大钊B.蔡和森C.胡适D.瞿秋白1九、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初期组织出此刻A.上海B.北京C.广州D.长沙二、材料解析题20、阅读下列材料“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2019-2020年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题
2019-2020年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是否主张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主张翻译外国书籍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制强”的区别在于①思想体系不同②根本目的不同③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④“师夷”的内容不同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洋务派与魏源等人的最大相同点在于主张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经济技术C.学习西方军事技术D.坚持抵抗外来侵略4、洋务运动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作用是: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师夷长技以自强’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改变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观念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6、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倡导民主和科学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8.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①社会进化论②君主立宪③人民主权④民主共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10.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11、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发展社会经济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推动政治改革12、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胡适13、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14、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高中历史第单元第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
9、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练习)1、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与组织者是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吴虞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提倡新道德B。
提倡新文学C.提倡民主科学D.文化平民化3、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主要目的是A。
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B.使国民认识世界科学发展水平C。
把民众从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D.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救国4、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A.陈独秀B。
李大钊C。
鲁迅 D.吴虞5、材料题“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问题: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6、材料题我翻阅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问题: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做法?7、材料题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胡适问题:这首新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文学革命体现在什么方面?【参考答案】1—4 A C C A5、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
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精神奴役。
目的是企图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所统治。
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
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
2019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3专题13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3.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①陈独秀: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从历史进化的观点看,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②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4.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新文化运动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
”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C[《青年杂志》第一卷刊行于1915年,当时清朝君主专制独裁已经终结,故A项错误;各派军阀拥兵割据虽然是事实,但是材料强调的是非执政之私产,亦即非独裁,与军阀割据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这种情况,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9·广东惠州模拟)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A.建立民主政体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C.改造国民思想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C[材料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政体,故A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这项,故B项错误;据材料“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中两者都主张将国民改造成具有新思想的公民,批判传统伦理道德只是其途径和方法,故D项错误。
] 3.(2019·福建厦门质检)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
课时作业4: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B.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C.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D.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2.一九一八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A.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B.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C.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D.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3.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一九一三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
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一九二二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随:“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
”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5.“五四”之后,经历了现代新文化的洗礼,大陆思想界掀起了持续的反儒学运动,庄子哲学因此也受到牵连。
庄子哲学因此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障碍而受到来自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这表明当时的文化运动()A.推动了民主化进程B.批判重于反省C.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注重文化融合6.导致下图中一九一九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一九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7.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曾指出:“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
课时作业3: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民报》的创办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C.《青年杂志》的创办D.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2.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人物是()A.梁启超B.陈独秀C.蔡元培D.李大钊3.下图所示是近代某杂志第一卷的目录,对该期杂志评述正确的有()①使用白话文,文学革命由此开始②批判封建文化,反对“尊孔复古”逆流③盛赞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④提倡民主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学者柳士同在《重温“打倒孔家店”》中说:“当年的‘打倒孔家店’打倒的只是统治人们,独此一家别无它号的‘店’——这‘店’其实就是胡适要打的‘鬼’,这‘鬼’也就是鲁迅说的‘吃人’的专制与礼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道德批判得不彻底B.正确评价了“打倒孔家店”C.肯定“打倒孔家店”的思想解放作用D.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家思想5.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该材料强调的是()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6.《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7.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陷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8.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业时间:月日1.1916年,陈独秀发表文章:“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由此表明他()A.否定党派运动B.主张国共合作C.倡导国民运动D.厌恶政权更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
从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党派运动没有发动群众,所以不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故否定党派运动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1916年中共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只有民众参与到政治运动中才能使各种运动发挥其改变社会状况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陈独秀厌恶政权更迭,故D项错误。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态度,故A项错误;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文学革命推动思想革命,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切入点,并非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方向变化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题干所给信息无法体现这一点,故D项错误。
3.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这一观点()A.主张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斗争B.说明国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C.与民主革命的思想基本一致D.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不是革命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说明国人的政治觉醒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材料不能反映,故C项错误;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其思想严重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推翻了”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这表明李大钊()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李大钊的思想。
材料突出的是中国文明借鉴西方文明,而不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突出了中国文明借鉴西方文明,并没有突出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古代文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可知,其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故D 项正确。
5.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学生社会地位在1919年前后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故A项错误;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就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然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确有所增强,但究其主要原因,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结果,故D项错误。
6.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
这些做法()A.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B.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思潮主流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与材料中“从1920年开始”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中李大钊在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有利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故C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材料中“1923—1924年”不符,故D项错误。
7.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讲到实行,且慢一步罢。
”梁启超()A.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不会“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并没有反映出他“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故B项错误;在1919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是社会主义,材料表述反映了梁启超反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说明了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并没有提到他主张“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故D项错误。
8.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A.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19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及,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能说明新型民主政治进行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
9.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干主要论述了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由少到多这一现象,工人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革命,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故C项错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中国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的现象,故D项正确。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
”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
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材料二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
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
此下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
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
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
答案:(1)表现:注重人格的自由发展;注重个性的文化创造;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影响: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推动了个人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艺等领域的创新;导致了个人主义和私欲的泛滥。
(2)不同: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是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而文艺复兴时“个体精神”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体精神”是为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而新文化运动时倡导“个人自主”是为了反对专制政治。
原因:“个人自主”缺乏理性的实践;民族危机强调集体意识;没有根植于对传统文化中“自我”观念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轻个人思想的影响。
(任答三点即可)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
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
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
……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
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破和立的具体同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
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