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长江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学内容】:歌曲《长江我的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在演唱与欣赏时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文化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赏歌曲,学生了解歌曲的速度、情绪及演唱形式,采用模唱及节奏拍击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延音线、短切分音及长切分音的唱法,从而更好地唱好歌曲。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的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掌握延音线、短切分音及长切分音的唱法,唱好歌谱。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深情而又自然的声音演唱《长江我的家》【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并演唱歌曲中重复歌词的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新授课【课型】:1课时【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引出母亲河:长江。

通过看图片了解长江二、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1、教师自弹自唱歌曲《长江我的家》,引起学生兴趣。

2、课件播放歌曲伴奏欣赏歌曲,边听歌曲边随音乐轻轻地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亲切地、饱含深情地;)3、课件播放歌曲范唱,听一听:乐曲中哪些地方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哪里又是乐曲的高潮部分?请你用合适的动作大胆的表现。

教师总结:前面部分比较优美抒情,我们称为歌曲的第一乐段,后来力度加强,旋律也上升了,情绪比较激昂,是第二乐段,也就是这首歌曲是二段体组成的。

板书:一二优美、抒情激昂 mp mf4、通过听歌曲范唱,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演唱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齐唱领唱板书:5、拿出手中的乐器,我们边听歌曲范唱边演奏你手中的乐器,好吗?学生:边听歌曲边演奏乐器6、教师弹琴,请同学们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

7、教师:根据学生演唱情况,讲解本首歌曲的难点:(课件出示延音线、短切分音、长切分音及相对应的简谱,可用拍击节奏的形式唱一唱,指导学生跟琴模唱)8、(课件出示第二部分歌谱)找出旋律的相似与不同。

随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第二部分歌谱。

长江我的家教案,刘怡君

长江我的家教案,刘怡君

《长江我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长江我的家》2、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初步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二、重点难点1、学会演唱歌曲(重点)2、能用亲切、热情的声音演唱(难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奖状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课程(师生问好)1、导入①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在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用表情或简单的肢体语言表达这首歌曲给你带来的情绪,请跟着音乐动一动。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江我的家》)②学生边听边感受③老师提问学生的感受④师:这么好听亲切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你们认为老师唱的好听呢,就请演唱结束后给我点掌声鼓励,好吗?那么,老师就开始了(电子琴自弹自唱)⑤老师提问刚才的问题⑥引出今天要学唱的歌曲——《长江我的家》2、了解长江相关知识(播放多媒体课件)①长江的简介/view/4185.htm②武汉长江大桥/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 l=2&word=武汉长江大桥③瞿塘峡/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 =-1&st=-1&fm=result&fr=&sf=1&fmq=1332068726781_R&pv=&ic=0&z =&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 F6%C4%CC%C1%CF%BF&s=0④葛洲坝/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 =-1&st=-1&fm=result&fr=&sf=1&fmq=1332068781421_R&pv=&ic=0&z =&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 B8%F0%D6%DE%B0%D3&s=0⑤/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B3%A4%BD%AD&in=3185&cl=2&lm=-1&st=-1&pn=17&rn=1&di= 52015537005&ln=2000&fr=&fm=result&fmq=1332068831046_R&ic=0& 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7 &-1&di52015537005&objURLhttp%3A%2F%%2F2008-10-23%2F2008102311840945_2.jpg&fromURLhttp%3A%2F%2Fwww.nipi %2Fshow%2F1%2F47%2Ff11f586f97fb9c3c.html&W1024&H768&T6 741&S260&TPjpg3、学唱歌曲①熟悉歌词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跟音乐读唱歌词②熟悉旋律用“la”跟着琴哼唱旋律③老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边教边指出重点难点)④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⑤小组活动:试唱歌曲第二段⑥老师范唱第二段,学生跟着小声哼唱⑦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4、小组互动——音乐小擂台规则:每个小组选出一名领唱,与其他组员一起合作完成歌曲的第一段奖项说明:奖项分为最佳表现奖、最佳合作奖5、评价颁发奖项6、小结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老师很高兴,希望大家像歌声里唱的那样,热爱我们的母亲河热爱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欣赏一首《长江之歌》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m?word=mp3,,,[%B3%A4%BD%AD%D6 %AE%B8%E8]&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3%A4%BD%A D%D6%AE%B8%E8++&si=%B3%A4%BD%AD%D6%AE%B8%E8;;%D2%F3%D0%E3%C 3%B7;;195432;;195432&lm=-1&mtid=1&d=9&size=4194304&attr=0,0 &titlekey=1661608909,3807978732&mtype=0谢谢合作!再见!。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长江我的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歌曲为二段体,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题,从儿童的视角反映了一个厚重的主题,歌词富有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朗朗上口。

教学重点:用连贯、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切分音节奏学生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是高年级阶段,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情感上更为丰富细腻。

通过欣赏《长江之歌》的导入学习歌曲,从中领悟歌曲的主题“长江我的家”,并在欣赏和演唱的音乐过程中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策略设计欣赏导入、听唱法教学信息技术运用说明钢琴,多媒体《长江我的家》教案这篇文章共1217字。

相关文章《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1、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复体验,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养成;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形成了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

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3篇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3篇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3篇《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教学过程:1、导人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

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

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江我的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以长江为题材,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不够强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感受家乡的美丽。

2.学会演唱《长江我的家》,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唱《长江我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歌词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自信心。

4.巩固(5分钟)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特色?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长江我的家》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家乡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演唱《长江我的家》,感受家乡的美。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
4.课文朗读与感悟:学习课文《长江我的家》,感悟作者对长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课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家乡河流的短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长江我的家》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对长江文化的认识,培养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长江沿岸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美的感知和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念。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全长约6300公里。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长江三峡为例,展示长江在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河流。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长江对家乡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
5.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家乡河流的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起源、流经省份、全长及地理位置,这是认识长江的基础,教师需通过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具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举例:在分析长江对家乡经济影响时,教师可通过举例长江流域的农业、渔业发展,让学生理解长江对家乡的重要性。在指导写作时,教师可提供写作框架和参考词汇,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江我的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边,见过长江的美丽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江的奥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长江我的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长江我的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长江我的家》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感受海外同胞迫切希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2.结合歌曲的学唱,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和延音线的唱法。

3.运用听唱、视唱、对比的方法,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特点。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节奏较为复杂。

2.音程跨度大,较难唱准。

3.延音线运用较多,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点,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老师是用什么语气唱的?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学生自由回答:游子思归的迫切心情……。

讨论:长江指的是……(祖国),妈妈指的是……(祖国)。

师: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分为几段呢?师: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长江我的家》,大家再来聆听一遍录音,仔细想想这首歌曲分为几段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2.欣赏长江动画。

二、《长江我的家》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长江我的家》。

2.教师范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曲谱,请学生分乐句(边唱边指谱)。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曲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跳音程,如3─6, 1─6等,结合歌词的音乐形象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唱歌词。

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教师根据学生学唱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同音连线处,歌词有好几个地方都是在十六分音符的最后一个音出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

教师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唱出正确与错误的乐句,请学生甄别后学唱,效果很好。

6.同时向学生强调要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注意旋律的起伏和强弱变化。

7.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

(提示学生结束句完全重复了最后两小节,强调了呼唤着找妈妈,奔向妈妈怀抱的坚定信念。

长江我的家

长江我的家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东胜四小纪向丽《长江我的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导入:(小声播放《长江之歌》)本单元标题是“母亲河”。

什么是“母亲河”?(学生回答)教师:是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它滋养我们,孕育了无数生命,灌溉了无数田园和牧场。

在中华大地上,最能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黄河。

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式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的每一章节,几乎都与长江黄河相关。

“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凡此种种,无不与长江黄河相关,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1)欣赏范唱录音。

歌曲情绪是怎样的?(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

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这首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2000年在《大风车》播出后,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这首歌较难唱,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6)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

(7)幻灯片介绍长江。

总结:(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绘长江的音乐,我们的母亲河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由于用水量的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母亲河发生了严重断流的现状,看看由于西南五省干旱,处于历史地水位的长江的支流金沙江,看看长江干流也比历史同期低一米水位的现状,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不再让它伤心、流泪。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教案标题:长江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性;2. 掌握长江的特点、流域资源及其保护意义;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长江的珍惜之情。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3. 长江流域的资源及其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掌握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江流域的资源及其保护意义;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长江的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2. PPT或课件展示长江的特点和流域资源;3. 长江流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Step 2:讲解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长江的重要性和特点,包括对中国经济、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特点,如长江的长度、流量等。

Step 3:探究长江流域的资源及其保护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江流域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讨论这些资源的保护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资源进行介绍,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课堂互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对长江的环保意识和对长江的珍惜之情。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Step 5:概括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强调长江的重要性、特点以及流域资源的保护意义。

鼓励学生关注长江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并了解当地的环保工作;2. 组织学生参与长江流域的环保活动,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否准确、全面;2.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和发言是否积极;3. 学生是否能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表达对长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之情。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第一篇:《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您好,您好,老师您好1.师:同学们,又到了音乐课的时间了,你们开心吗?(生答开心)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月牙船》,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吧?那么接下来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歌,在优美舒展的旋律中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吧!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唱的真不错,听了同学们的演唱啊,老师顿时觉得身心愉悦,充满了力量。

)2.从这节课开始啊,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歌曲系列。

这一单元的大标题是《母亲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学生抢答,长江,黄河。

)看来呀,同学们掌握的知识还真不少,真了不起!自古以来,最能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黄河。

它们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无数生命,滋养着华夏儿女,灌溉着田园和牧场。

这两个流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

我国历史的每一章节,也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息息相关。

例如我们熟知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等,所以呢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

3.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更真实,更全面的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媒体课件A介绍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

B------长江的外观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颂。

既有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也有词人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的母亲河,你们喜欢吗?为之自豪吗?(生答)------好,接下来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去赞美母亲河,歌唱母亲河,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板书题目,曲调,节拍,演唱速度2.首先,请同学们打开音乐教材13页,有感情的齐读两段歌词。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母亲河》第1课《长江我的家》。

【教材分析】《长江我的家》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母亲河》第1课唱歌课,《长江之歌》是一首先有曲后填词而成的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璃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是收拢性的乐段,乐句均为弱起;第二乐段是开放性的对比乐段,乐句均为强拍起,起于平稳、抒情、流淌的旋律,终止于推向高潮的激昂奔放的龙律,停留在属音上,造成继续向前推进的动力,自然地过渡到再现乐段;第三乐段基本再现第一乐段,只是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调来自首句,表现了对滚滚长江不尽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有《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旋律的优美特点。

(二)艺术表现能用真挚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唱歌曲。

(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的表现歌曲,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1,能用真挚优美的感情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长江我的家》歌曲教案设计

《长江我的家》歌曲教案设计

《长江我的家》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它向我们展示了长江的壮美,描绘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长江,更好地保护长江,开展教学活动也必须有一个科学而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教案设计。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设计《长江我的家》歌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江我的家》歌曲的基本曲调、节奏和歌词内容。

2.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物种资源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情感。

二、教学内容1.听歌和鉴赏,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中了解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物种资源及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3.了解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生态意识。

4.自主完成歌曲填空、歌词创编、画册制作等相关作业。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

2.音乐欣赏和讨论,通过听歌鉴赏、分析歌词、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好《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

3.视听帮助,通过多媒体设备、图文配合等方式,更直观生动地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态。

4.课堂互动,教师采用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分为四个课时,主要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歌曲《长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音乐。

第二课时:了解歌曲的歌词,让学生通过歌曲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态。

第三课时:重点讲解长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集中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自主完成相关作业,并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效果评价1.作业评定,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打分,评价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听歌识谱、歌词填空等作业的准确度,画册的美术功底等。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深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和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长江我的家水是生命的源泉,自古以来人类就是沿河而居,我们经常把河流比做大地的动脉,河流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我们常常把河流比作母亲,老师要问了,在我国,哪两条河流比作母亲河?长江长还是黄河长?简介长江并欣赏长江周边美景。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完整的聆听全曲,说说听后感受。

2、师范唱。

3、再听一遍,找出不会唱或唱不准的地方,小声跟录音哼唱。

4、教唱: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

歌曲中的难点是大跳音程以及复杂的切分节奏,不作详细的分析,以模仿为主,“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这两句旋律相似,节奏较难掌握,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对较复杂的节奏不做深入分析,以模仿体验为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不让学生对难的节奏望而生畏)自学第二段歌词,师生一起唱。

5、结束句是怎么处理的?歌曲在渐慢,渐弱中结束,好像我们终于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

对比之后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初步领会到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完美体验之中,通过先欣赏歌曲,让学生有了美的体验,音乐要素的认识融汇在听,唱歌曲当中,更容易领会到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温馨甜美的有激情的,有气势的女童声独唱合唱中速稍慢中速稍快mp mf6、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注意情感,力度,速度的变化。

活动3【小结】教师总结。

小学音乐 长江我的家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 长江我的家 教学设计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演唱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是学生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3重点难点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歌曲节奏较为复杂,音程跨度大,较难唱准,延音线运用较多,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长江我的家一、导入:1、本单元标题是“母亲河”。

什么是“母亲河”呢?(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缓和、长江流域的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新篇章。

每个人的家乡页都有一条母亲河,它滋养着一方水土。

)2、表现黄河和长江的音乐、文学作品。

活动2【讲授】长江我的家1、欣赏范唱录音。

“这首歌曲描写了哪条大河,出现了几种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领唱与齐唱)2、再次聆听“小声跟唱并划出旋律线,明确旋律走向,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划分?3、有感情朗读歌词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我”泛指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长江”代表祖国母亲,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无论身在何方,祖国的儿女都心系家乡、心系祖国母亲。

4、学唱领唱部分(第1-16小节)(1)“请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中唱到了什么?(小鸟、小草、小树。

)强调了什么?(我也有个我爱的家,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2)再次聆听,学生观察并找出曲谱中出现较多的音乐符号(连音线、休止符),讨论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使曲调富有叙述性和温暖亲切的感觉)(3)教师范唱第1-16小节,学生讨论应用怎样的声音演唱?(亲切、温馨、甜美的)(4)学生跟琴学唱,用对比法让学生感受前八后十六节奏与切分节奏的不同,感受切分音的节奏特点。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了解长江的起源、流域以及其对人类的作用,体验长江带来的美好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起源、流域以及其对人类的作用;2.学会唱《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3.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4.培养学生对祖国河流的热爱之心。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音频文件;2.学生准备听力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学习的内容,并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歌曲《长江我的家》的主题。

2. 学唱《长江我的家》教师播放歌曲,要求学生合上课本,聚精会神地听,体验歌曲中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之后,分行学唱中文歌词,教师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具体内容。

3. 歌曲评析与学生共同讨论歌曲传达的情感和信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朋友”是指什么?•歌词中提到了哪些长江流域的地名?这些地名代表了哪些美好的东西?•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这个宝贵的资源?4. 总结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体验了长江的美好,学会了长江的故事和它对人类的贡献。

同时也被唤醒了爱护河流、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园长江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五、课后作业1.认真学唱《长江我的家》;2.思考《长江我的家》唱到哪些美好的东西了?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这个宝贵的资源?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了解了歌曲的主题和表达意义,懂得长江所传达的信息和具体含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多次互动,条理清晰,表达清晰,有助于学生认真思考,理解和领会歌曲中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拓宽知识面,同时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

长江我的家教案长江,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2. 了解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意义;3. 能够描述长江的特点和对人们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2. 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长江的影响和对人们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投影仪、课件等教具;2. 长江流域地图和中国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2. 播放视频介绍长江(10分钟)播放有关长江的视频,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3. 学习长江的流域和特点(15分钟)呈现长江流域的地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是如何贯穿中国的。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特点,如长江流域的面积广阔、水量丰富、支流众多等。

4. 探讨长江对中国的意义(15分钟)通过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如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中国的经济带和农业带、重要的交通干线等。

5. 展示长江的魅力(10分钟)呈现长江美丽的风景照片和长江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体会长江的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6. 总结(5分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强化学生对长江的了解和记忆。

七、教学延伸1. 制作长江流域的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

2. 组织学生观看长江的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长江的了解和认识。

八、板书设计长江,我的家九、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长江的感受和对长江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地图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和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激发了他们对长江的兴趣。

但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度。

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长江。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江我的家-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掌握《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演唱这首歌曲。

4.培养学生对长江这一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准确演唱《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的录音和歌词卡片。

2.准备展示图片,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导入1.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长江的长度、流经的省份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讨论长江的重要作用,如运输、灌溉、发电等。

学习《长江我的家》1.教师播放《长江我的家》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2.教师分段唱歌,学生跟唱(B部分适当省略),逐渐熟悉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A部分:长江,悠悠长江,自西藏高峰乌鲁木齐山,流过大草原。

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3.教师逐字解释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并温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光辉历史。

演唱《长江我的家》1.整体唱练,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并纠正发音和节奏。

2.学生分组,编排出有创意的表演形式,以表达自己对长江的理解和热爱。

总结1.综合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地理和文化氛围。

2.强调学生保护长江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本地区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思考去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从中得到误以深远的启示和收获。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学中也加大了分组合作的展现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克服自己的不足,在合作中更好发挥自己的长处,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我的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长江的雄伟壮观,了解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旋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歌词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长江我的家》,并能理解歌曲的意境。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学生音准的掌握。

2.歌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歌词意境。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景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长江的图片、视频资料、歌曲简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长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长江我的家》,讲解歌词的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的音准,纠正发音错误的字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美丽景色,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长江我的家》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家长签字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好
1.师: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学习了一首赞美家乡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大家一定印象非常的深刻?那么接下来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歌,在优美舒展的旋律中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唱的非常好)
2.从这节课开始呢,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歌曲系列。

这一单元的大标题是《母亲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学生抢答,长江,黄河。

)看来呀,同学们对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古以来,最能被称为母亲河的就是长江、黄河。

它们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无数生命,滋养着华夏儿女,灌溉着田园和牧场。

这两个流域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中华大地。

我国历史的每一章节,也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息息相关。

例如我们熟知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等,所以呢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

3.下面的时间,我们就来更真实,更全面的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媒体课件A介绍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

B------长江的外观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颂。

既有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也有词人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放情怀。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这么壮观的母亲河,你们喜欢吗?为之自豪吗?(生答)------好,接下来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去赞美母亲河,歌唱母亲河,学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初听歌曲):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下这首歌曲,在听的过程当中感
受一下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演唱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题目,曲调,节拍,演唱速度)
(速度、情绪:中速亲切的;情感:表达了祖国的孩子希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那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怎样的一个背景下创作的吗?
2.(介绍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人们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中播出,立即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并获得了第四届儿童音乐电视大赛的金奖。

下面让我们再一起用心去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同时思考一下这首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领唱、齐唱)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这首歌曲学唱一遍
3.教唱歌曲(把整首歌曲教唱一遍)同学们看一下第一段的结束部分有
一个什么记号?(反复记号),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从头反复一遍)。

4.难点解决:
5.再听范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的哼唱一下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还可以,但有的地方还是不够到位)。

6.接下来呢,我们一起去分析一下歌曲的结构以及演唱情绪:歌曲的第一部分(领唱部分)旋律舒展平稳,带有叙事性。

演唱时声音要轻柔,婉转。

(师范唱)第二部分(齐唱部分)从长江我的家一直到结尾,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激昂,带有歌颂性。

在演唱的时候声音要激荡,高昂一些。

(师范唱)
7.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恰当的情绪跟随着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8.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整齐,有感情的演唱了几遍歌曲,这种演唱形式叫做齐唱,而教材上又给我们推荐了另外不一样的演唱方式,领唱后在齐唱,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第一乐段教师领唱,学生齐唱。

第二乐段找一名学生领唱,其它同学齐唱。

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去演绎它,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说啊,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

同学们,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感动生命,母亲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安逸的生活,我们要热爱生命,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