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克里奥耳语:
克里奥耳语是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永久性的混合语言。

克里奥耳语在英语中是混血儿的意思,这种语言是在洋径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例如英语、法语等同中美洲、中非洲的当地语言混合形成的混合语
2、洋径浜(皮钦语):
洋泾浜语言,是在缺乏共同语或者不懂外语的情况下,在当地民族语言和外民族语言接触中自然形成的起临时作用的简单的混合语言。

“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这种语言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

在多民族接触地区,特别是有商业往来的边境地区,都可能出现洋泾浜语言。

3、尖音和团音:
①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

②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③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4、音位:
音位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

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5、雅言:
①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

其音系为上古音系,至今已无方言可完整对应。

现在的陕西西府方言为最接近周朝雅言的语言,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古老的发音。

②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山县)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

③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但多数仍以京城语言为标准。

6、词本位:
①词本位,又称词类本位,就是指以词法为重点,以词类为基础来描写语法现象的语法体系。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是这种体系的代表。

②“词本位”中的“词”指“词类”。

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它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著作,《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

《马氏文通》洋洋十卷,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词”(字),一卷论“句”(句读)。

给人的感觉是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

不过,《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是“词类本位”,称其为“词本位”说乃是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可和评价。

7、马学: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建了中国的语法学,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建忠参照欧洲传统语法体系,用10年时间写出了这部古代汉语语法著作,并于1989年出版。

至此,汉语语法学出现,成为在借鉴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开辟的汉语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的语言学历史因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陈承泽的《国文法草创》、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是因袭《文通》的体系。

甚至后来的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也受到它的影响。

8、汉藏语系:
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

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地。

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汉藏语系”为通用的名称,有的著作中也曾用过“藏汉语系”和“印支语系”。

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南方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三个学派。

2.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内容),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5.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8.(组合关系)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关系)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9.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10.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11.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

12.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13.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4、(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15、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1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17.(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8.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9.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20.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21.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22.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三个方面。

23、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24、我国境内大部分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

A、语族语支语群
B、语族语群语支
C、语群语族语支
D、语支语族语群
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足球沙发椅
B、卡车电话哈巴狗
C、纳粹吉他吉普车
D、沙龙朝廷艾滋病
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马达咖啡
B、啤酒苜蓿哈密
C、西装篮球胡瓜
D、槟榔浪漫坦克
三、简答题
(一)、认识语言的统一和分化:结合实例论述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答:1.方言是社会分化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变体,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共同语指的是在统一的社会中被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来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2.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的。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

共同语对于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如汉民族的共同语,即普通话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成为共同语的标准音。

3.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人口因素都是影响基础方言成为共同语的的条件因素。

要使某一个方言取得某种特殊的地位而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使这一方言取代其他方言而实现语言的统一,必须有经济的基础。

汉语北方方言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历时近千年,但由于缺乏经济的力量,至今也还没有实现统一。

第三节语言的统一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

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第二节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只限于某个社会集团使用,使用于某种场合,缺乏广泛性;混合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二)、说明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好几种形式:
名词解释:
(1)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咖啡coffee、打臣dozen、巴士bus、沙发sofa。

(2)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3)洋泾浜:洋泾浜语是当地人在和外来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洋泾浜语,又称作皮钦语pidgin。

(4)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长期接触、交融,最后混合而成的第三种新的语言。

(5)国际辅助语:随着语言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为了突破自然语言的桎梏,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种超地域、超社会的可以作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1887年,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出的世界语世界语(Esperanto 爱斯不难读)是最理想、影响最大的一种人造国际辅助语。

(三)、说明语言的竞争(见ppt课件上)
语言竞争的种类:
✧(1)政治竞争力
✧(2)文化竞争力
✧(3)经济竞争力
✧(4)宗教竞争力
✧(5)人口竞争力
✧(6)文字竞争力
语言竞争的几个方面: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互相接触,有可能在四方面相互竞争:
一是语言的使用层级,即竞争用作高层语言或顶层语言的地位;
二是语言的使用领域,如课堂教学、新闻报道、公共交通;
三是借贷关系,即甲方输入乙方的成分多,或反之;
四是方言文字的使用领域和借贷关系
1 使用层级的竞争
•竞争用作高层语言或顶层语言的地位。

2 使用领域的竞争
3 借贷关系的竞争
4 方言文字的竞争
四、论述题:谈谈你对语言的理解。

(从语言的以下各方面结合谈一谈)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具有社会性。

一个社会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语言就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没有社会,也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与人类社会、人的抽象思维同时产生的。

语言的发展受社会制约,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总之,语言的一切自始至终都与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语言带来影响,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社会性可以说是语言的本质特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这是由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中的语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达,都是与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语言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存在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因素。

人类或者说一定社会集团中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需要协调,需要沟通,需要联系,就需要有相互联系的工具。

而语言就起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结成团体,无法协调行动,社会就会解体,其实没有了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了。

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产生了某个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的发展永远跟着社会的发展跑,它不可能超前,先于社会发展而发展,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一个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
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生活、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共同行动。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1)语言与文字
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之前,语言造就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2)语言与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
旗语、电报代码等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而语言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3)语言与身势等伴随动作
各种伴随动作也是交际的工具。

它们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综上所述,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身势等伴随动作时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全民族的交际工具,语言没有阶级性。

简要论述语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成果也越来越复杂、精密,这些都会不断地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不断地使自己的表达方式精确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地域方言的形成和亲属语言的形成都是社会分化产生的结果。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形成和推广就体现了随着社会统一程度的日益提高,汉语也会随之逐渐消灭方言差异而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3)民族之间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频繁起来,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这就必然引起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能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

2、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引起语言的发展
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以及每个要素的各个成分都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要素或某一成分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部有关的要素或成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新的平衡。

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一方面,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
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促使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而不平衡性也是由于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不同造成的。

语言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而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

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基本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比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

第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为大众服务,没有阶级性之分;第二,语言的结构要素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第三,语言产生在没有阶级的社会,因此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6分)
1.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

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

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臵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
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

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特点。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本质:约定俗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表现在:
(1)在不同的语言里,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

如汉语的“书”和英语的“book”。

(2)在不同的语言里,相同或相近的音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

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

(3)在同一语言里,相同的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如汉语的同音字“路”和“鹿”。

(4)在同一语言里,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

如汉语的同音词“高兴”和“开心”。

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是无法论证的,不可解释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

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

赵高曾在朝廷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名为马。

为什么?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

符号与符号的组合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

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比如“香肠”、“香瓜”等,都由两个最小的符号组合而成。

“香”“肠”“瓜”这些都是音义任意结合的符号,但它们之所以能组成“香肠”、“香瓜”却不是任意的,而是可以从它们的组成中了解结合的条件。

语言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语言的内涵;语言的性质
索绪尔:语言与言语
(1)从运用角度来说,自由(言语)/不自由→有规则(语言)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运用同一语言,言语不一定相同(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4)从哲学角度看:语言(抽象)和言语(具体、个别)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