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合集下载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角膜塑形验配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通过荧光素评估调整试戴片,最终找到适合的镜片。

要掌握试戴片调整的要素,首先要充分了解试戴片(也称为标准片)的组成。

试戴片(标准片)的组成:当我们选购衣服时,会在一批按标码区分的成品衣服中试穿挑选。

不同的标码代表不同的参数组合,如领口尺寸、腰围、胸围、袖口尺寸等。

大多数人都可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成品衣服。

角膜塑形标准片组是根据不同的眼视光组合设计出的一套成品镜片,多数人可以在其中挑选到适合的镜片,部分人需要做调整。

标准片组镜片有3个关键参数:一、需要降低的近视幅度;二、瞳孔区的角膜曲率;三、与镜片定位弧对应的角膜中周部(约距角膜中心4mm处)的角膜曲率。

前两个参数决定近视降幅,第3个参数决定镜片定位。

但实际上如果由这样3个参数组成的标准片组,会形成数目庞大的三维矩阵组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实施。

所以,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标准片组是按E值为0.5标准设计的。

E值一旦固定,上述第二与第三个参数就成为了按E值=0.5的固定关系,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按每50度近视降幅和每0.5D曲率变化的二维标准镜片组。

但毕竟不是人人的E值都是0.5,如果E值偏离0.5较大的,就需要多次试戴调整后才能找到适合的镜片了。

(有关E值的问题见前文: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s/blog_66dd29390100kb17.html)现在来看看这个按每50度近视降幅和每0.5D曲率变化的二维标准镜片组结构:下表是二维标准镜片组表的一部分。

横行标识的是角膜平坦K值;竖列标识的是希望降低的近视幅度。

即使用此表时:横向可以根据角膜的平坦K值选择基弧;纵向可以选择近视降幅。

举例说明:某人的检查结果如下:验光结果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右眼-4.25DS/-0.75DC*644.545.5左眼-6.5DS44.7545.25首先为右眼选择镜片。

根据K值测量,其平坦K(选择较小的K值)为44.5,其近视度为-4.25D。

角膜塑形镜验配3--试戴评估

角膜塑形镜验配3--试戴评估

很快就会适应
3
戴镜后确认镜片的中心 戴镜后确认,试戴5分钟后再次确认。复位不畅
位置
或镜下有气泡不能排出,可摘镜重新清洗戴镜。
4
戴镜过程中镜片疑似被 如被眼睑挤出、镜片触及眼睑皮肤或睫毛而被
污染
污染,或不慎掉落在桌面衬巾上
5
戴镜不顺利戴不上
手指上和眼睑皮肤上水分较多或有黏液,增加
了戴镜困难。所以戴镜前可用纸巾或洁净毛巾
短时间后,因泪液循环差,表面易干燥,反而出现视物模糊的现象。
较长时间后,泪液交换不充分,新鲜泪液的氧和营养成分不 能及时补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导致角膜的缺 氧反应和毒性反应,比较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紧镜综合征。
由于镜片移动度过小在早期并无不适症状,初 次戴镜不适应时又不易被发现,故尤应引起 高度重视,尽量避免由此导致的眼表并发症。
适宜的移动度为1—1.5mm。
对泪液循环和眼表健康的影响显著。
镜片的活动
镜片松紧
对泪液循环和眼表健康的影响显著。
正常松
评估镜片经推移后移
紧度
动的量和复位的速度。
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镜 片 偏 紧
轻轻推移镜片,镜片平 滑地向上移动,撤离作 用力后缓慢下降至原位, 或偏下适量位置。
瞬目时镜片活动度过小 甚至不动,向上推移镜 片亦活动迟钝,撤离作 用力后较难下移至原位 甚至不动。
谢谢!
9 10 洗镜 片片



12 11 拍 裸地 眼形 视图 力
14
13 告 确知 定患 订者 镜试 参戴 数结


是否符合配适
良好的标准
是否需要调片


试戴注意事项

角膜塑形镜干货

角膜塑形镜干货

何贤医院塑形镜与RGP验配笔记1接待流程:接触患者的第一时间,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眼睛的视力情况,配镜史,患者的需求,尽量排除不合适的患者。

视力检查,主客观检查,角膜地形图,对称性,规则性,曲率是否正常,配适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角膜的形态,不关度数高低,视力好坏,因为塑性镜的前提是保证安全,而角膜的规则性与对称性是保证镜片居中性与良好松紧度关键。

镜片居住,松紧合适,正常的移动度,就能保证角膜的正常塑形与泪液交替,避免角膜缺氧导致的点染,然后选择试戴片,评估角膜可塑性以平K-36大于实际需要矫正的度数,所以角膜最佳曲率40-44,大于46要筛查圆锥角膜。

标准片一般都是固定度数与直径,只有曲率可以选,所以在平K的前后选择,尽量选择合适的,但是大多数的问题是标准片解决不了的,最终还是取决于患者角膜的形态,因为标准片是按照正常角膜设计的,按照可配适的角膜形态设计的,如果不配适可以证明该角膜不适合。

选择好试戴片后先清洗,先用专用的护理液清洗内外表面,在用冷开水洗干净。

手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

准备完毕就可以开始试戴,与戴隐形眼镜都一样,摘下来可以用吸棒。

休息10分钟,第一次荧光染色,用氯霉素将染色条浸湿抹于巩膜,也可以染色液滴与棉签上。

立马可以观察染色情况,不过第一次眨眼跟第二第三次眨眼都会不一样,这时应该将患者的眼睑完全拉开,这样可以观察到真实的配适,也可休息一分钟后再观察一次,一般荧光素会越来越少。

一般还会用眼睑推动一下镜片,看看松紧度。

顺便评估泪液代谢,一般10-15分钟可以代谢完毕。

试戴没问题后就可以进行视力检查,电脑验光可查看是否欠矫或者过矫,片上验光决定最终的度数。

一般戴够一个小时,大概能降75-100度,再进行一次荧光染色检查,没问题就可以取下,取镜后再做一次角膜地形图,将前后角膜做一个对比,同时观察镜片塑形的位置是否居中。

确定镜片参数,确定配镜的患者要签知情同意书,相关不良反应跟注意事项要详细告知患者,避免日后的纠纷。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角膜塑形术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分析,在百多片试戴片中找到与角膜匹配的塑形镜片得到适合的荧光素评估图,来确认镜片的参数。

我们首先来看看角膜塑形镜片的特点。

角膜塑形镜片有4个“弧”分别是基弧(BC)、反转弧(RC)、定位弧(AC)、边弧(PC)。

基弧(BC):是与要产生的光学中心角膜曲率要达到的平坦化程度(即近视降幅)一致的。

反转弧(RC):与塑形速度有关,反转弧越陡的,塑形速度越快。

但不是塑形速度越快越好,过陡的反转弧常常造成镜片配适过紧,镜片不活动,或角膜上皮大量脱落。

定位弧(AC):与中周部角膜曲率平行或匹配,是为了使镜片能稳定的戴在角膜表面。

这个如同我们验配的RGP的基弧。

边弧(PC):镜片边缘的翘起,是为了保证镜片下有一定的泪液交换。

各弧与标准镜片荧光素评估的关系如下图:下面再来看看,什么是E值。

E值=0,圆形0<E值<1,椭圆形E值=1,抛物线E值>1,双曲线人眼的角膜是椭圆形的,所以0<E值<1。

一些病态的角膜会出现E值<0或>1的情况。

角膜是中央相对陡峭,边缘相对平坦的非球面,所以角膜中央曲率比周边角膜曲率越陡,e 值越大,反之,角膜中央曲率与周边角膜曲率的差异越小,e值越小。

我们在选择角膜塑形镜片时,是参考角膜曲率的测量值的。

但角膜曲率测量的是中央区3mm 区域的角膜曲率,而定位弧的位置常常设计在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

在角膜E值越高的情况下,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处的曲率越平坦于中央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且E值越高,这种差异越大。

也就是说,同样的对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对于不同E值的角膜在周边的曲率值不同!如果以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为定位弧的选片基础就会出现定位弧不匹配的情况!举例说明:上图中在中央3mm处,通过角膜曲率测量都是46D。

但对于E等于0.3、0.5、0.7的情况时周边的角膜曲率(中周部,4~5mm处)可能就不同了。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

角膜塑形镜试戴调整方法角膜塑形验配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通过荧光素评估调整试戴片,最终找到适合的镜片。

要掌握试戴片调整的要素,首先要充分了解试戴片(也称为标准片)的组成。

试戴片(标准片)的组成:当我们选购衣服时,会在一批按标码区分的成品衣服中试穿挑选。

不同的标码代表不同的参数组合,如领口尺寸、腰围、胸围、袖口尺寸等。

大多数人都可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成品衣服。

角膜塑形标准片组是根据不同的眼视光组合设计出的一套成品镜片,多数人可以在其中挑选到适合的镜片,部分人需要做调整。

标准片组镜片有3个关键参数:一、需要降低的近视幅度;二、瞳孔区的角膜曲率;三、与镜片定位弧对应的角膜中周部(约距角膜中心4mm处)的角膜曲率。

前两个参数决定近视降幅,第3个参数决定镜片定位。

但实际上如果由这样3个参数组成的标准片组,会形成数目庞大的三维矩阵组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实施。

所以,实际上我们使用的标准片组是按E值为0.5标准设计的。

E值一旦固定,上述第二与第三个参数就成为了按E值=0.5的固定关系,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按每50度近视降幅和每0.5D曲率变化的二维标准镜片组。

但毕竟不是人人的E值都是0.5,如果E值偏离0.5较大的,就需要多次试戴调整后才能找到适合的镜片了。

(有关E值的问题见前文: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s/blog_66dd29390100kb17.html)现在来看看这个按每50度近视降幅和每0.5D曲率变化的二维标准镜片组结构:下表是二维标准镜片组表的一部分。

横行标识的是角膜平坦K值;竖列标识的是希望降低的近视幅度。

即使用此表时:横向可以根据角膜的平坦K值选择基弧;纵向可以选择近视降幅。

举例说明:某人的检查结果如下:验光结果水平角膜曲率垂直角膜曲率右眼-4.25DS/-0.75DC*644.545.5左眼-6.5DS44.7545.25首先为右眼选择镜片。

根据K值测量,其平坦K(选择较小的K值)为44.5,其近视度为-4.25D。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地形图〔topography〕这个名词起源于是地质学,利用不同颜色对一个地区天然的地理形态进行地势描绘。

角膜地形图〔corneal topography〕,就是将角膜外表作为一个局部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它的全称是电脑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ic analysis system),因其貌似地理学中地形外表高低起伏的状态,故称为角膜地形图。

它能够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前外表任意点的曲率、屈光力和高度,新型地形图还可以了解角膜后外表的状态以及角膜厚度,是研究角膜前外表形态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手段。

看懂两个图〔角膜地形图和荧光素图〕是硬镜验配的必备技巧,我们先谈谈如何正确解读角膜地形图。

一、了解你的地形图仪角膜地形图原理粗分为两大类:基于Placido盘的传统地形图系统和非Placido盘系统。

Placido盘系统代表机器有Medmont、Tomy、Zeiss等,非Placido 盘系统代表机器有Pentacam ,两类地形图的区别见表格1:表格 1 常见两类地形图的比较得曲率图检测内容角膜前外表曲率、高度不能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前外表、后外表曲率、高度及厚度检测范围9mm直径w-w 白到白整个角膜直径泪膜受干扰,瞬目后图片质量改善不受干扰曲率拟合值,角膜中央为测量盲区中央区更多测量点二、解读地形图1、读懂几个数据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至关重要的参数有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e值。

角膜曲率在不同类型地形图中的表达有所不同,Kf〔f是指flat平缓的意思〕或K1表示最小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 Ks〔s是指steep陡峭的意思〕或K2表示最大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与Kf成90度夹角;两者差值CYL即为角膜散光量。

Kf是选取第一片试戴片的基础,结合角膜散光值的大小初步判断是否为角塑适应症,选取常规片还是环曲面设计镜片更好。

尖峰眼科 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规及常见问题处理 part1 陈志

尖峰眼科  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规及常见问题处理 part1 陈志

尖峰眼科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规及常见问题处理part1 陈志周行涛:一直心里赞陈志博士,扎实的视光学理论,勤勤恳恳,敏而好学,到每个病房轮转都特别受到同仁称赞!四年前他去云南希望小学做志愿者时辛勤无私的付出打动我,去伯克利大学期间他克服很多困难....我为他每一个进步而欢喜!他今天讲授微课,为他加油!我是陈志,非常荣幸到尖峰群里讲课,和大家分享我对角膜塑形镜的理解和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

陈志:真心感谢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现代角膜塑形镜有几个重要特点:高透氧材料保证夜戴安全,反几何设计加快塑形速度并使效果稳定持续,角膜地形图仪及其软件的支持使结果更可控。

角膜塑形镜呈中央平、中周部陡的形态,和中央陡、周边平的正常角膜几何形态相反,因此称为反几何设计。

临床使用的角膜塑形镜设计大同小异,大多分为四个弧区(zone),从中间到周边分别为基弧、反转弧、定位弧和周边弧区。

其中基弧和反转弧区负责角膜塑形,定位弧区负责镜片定位,周边弧区负责泪液交换。

很多镜片弧段多于4个,比如有2个定位弧,所以说分成4个区更加合适角膜塑形镜是通过什么原理完成角膜塑形的?目前的理解是,通过泪液的流体动力学。

人在一夜睡眠中发生数千次瞬目,每次瞬目时眼睑会对镜片施加压力,这个压力由镜片基弧区传递到中央角膜,对角膜形成一个正压力;同时“隆起”的反转弧区对角膜中周部形成一个负压力,类似虹吸的作用。

镜下的泪液顺着基弧区和反转弧区之间的压力差流动,产生流体剪切力(shear force),类似两辆火车擦肩而过时产生的相互吸引力,角膜和镜片因为这个作用力越吸越紧,最终完成对角膜的塑形。

这样的反几何设计使得塑形的速度非常快,通常在第一个晚上完成70%的目标降幅,第7-10天达到稳定。

所以在配戴镜片后的第一天和第一周复查时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这两个随访时间点不要错过。

我们要感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Helen Swarbrick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她也是我的好朋友长话短说,我们快速进入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常规。

角膜塑形镜配适不良的常见问题

角膜塑形镜配适不良的常见问题

角膜塑形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每一个人的角膜形态都不同,所以出现配适不良的几率也会比较高,验配师一定要学会如何处理各种配适不良的情况。

一、如何判断镜片的松紧主要由定位弧区和角膜的接触状态来判断,如果在定位弧区与角膜接触过紧,即荧光素染色后呈黑色,(通常是呈360度的黑色),且活动度很小,则说明镜片过紧,要放松镜片。

与过松并存的另一个特征是镜片中央与角膜间紧密接触,染色后呈黑色。

如果定位弧与角膜间间隙较大、泪液厚,荧光染色后该区域呈绿色,且镜片活动度大,则镜片过松,需要收紧镜片。

与过紧并存的另一个特征是镜片中央与角膜间存有较厚的泪液,染色后呈浓绿色。

二、镜片的活动度不佳最佳的活动范围应该是向上下方活动1-2mm。

若活动范围过大,很快滑向下方并过了角巩缘,或者活动的位置不能固定,镜片在角膜上呈漂动状,常常显示镜片过松、要向右下方调换镜片。

若镜片活动范围小于0.5mm,活动的速度很慢,譬如推动镜片后它从上向下滑动1mm需要2秒钟,常常显示镜片过紧,需要向左上方调换试戴片。

但是若在试戴2小时后还有这种活动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镜片的位置不佳镜片位置不佳的原因较多,主要的有角膜散光较大、眼睑过紧等。

镜片位置不佳是在验配角膜塑性镜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事,要仔细分析镜片的配适状况并结合角膜地形图的表现找出原因调整镜片。

所有的偏位只要不是很严重(不超过1mm),镜片的活动度也很好,就无需处理。

只有当镜片活动度很小,或没有活动度,且视力恢复不佳时才需要处理。

1)镜片偏下若镜片位置偏下1mm,活动度也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调整。

闭眼和睡觉时,眼睑的力量会让其回到中央。

如果镜片偏下方较多,且固定在下方不动,则需要调整镜片。

镜片下坠的常见原因是镜片过紧。

镜片下坠后固定在下端不动,定位弧区与角膜360度接触,按L方向调整镜片。

镜片下坠也可能是镜片过松造成,这时定位弧区不会有360度接触,向T德方向调整镜片。

2)镜片偏上稍微向上偏位,活动度好也不影响矫治的效果。

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

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

摘要: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逆几何形态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

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中央表面形状来达到暂时性的减低或消除近视的目的。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同时角膜塑形镜的材料、设计不断优化,验配技术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角膜塑形镜的配戴安全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整个流程进行阐述,包括配前检查、诊断性试戴片的选择、配适评估和参数调整等。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控制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也称OK镜,问世于上世纪60年代。

近年来,通过材料、设计和工艺的不断完善,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根据个体角膜弧度和近视程度定制的逆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1~2],镜片材料具有很高的透氧性能,通过夜间配戴,在角膜与塑形镜片间形成泪液镜,泪液镜对角膜重新塑,造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光学特性,从而降低近视程度,获得清晰的视力。

近年来,角膜塑形镜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研究发现它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Cho等[3]在长达两年的研究中发现,与配戴普通单光眼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慢进展性近视玻璃体腔长度的增长速度。

配戴角膜塑形镜组的眼轴长度平均每年增长0.14mm,而对照组则每年增长0.27mm。

戴祖优等[4]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效果,认为角膜塑形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1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目前,国内应用的角膜塑形镜设计分为VST设计和CRT 设计。

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巩朝雁1 张缨2张姝贤31.1 VST镜片设计VST设计镜片由基弧(BC)、反转弧(RC)、平行弧(AC)和周边弧(PC)组成[5](图1~2)。

图1 VST镜片设计图2 各弧段对应荧光素图案1.2 CRT镜片设计CRT镜片设计由基弧(治疗弧)BC、反转区深度RZD 和着陆角LZA组成(图3)。

图3 CRT镜片设计15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2020PC 边弧AC2 定位弧2AC1 定位弧1BC 基弧RC/FC 反转弧2 验配流程2.1 病史及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病史、眼病治疗史、既往验光记录及戴镜史、家族遗传史、近视增长情况等。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E值与试戴选片的关系平常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分析,在百多片试戴片中找到与角膜匹配的镜片得到适合的荧光素评估图,来确认镜片的参数。

我们首先来看看数字化RGP的特点。

数字化RGP有4个“弧”分别是基弧(BC)、反转弧(RC)、定位弧(AC)、周边弧(PC)。

基弧(BC):是与要产生的光学中心角膜曲率要达到的平坦化程度(即近视降幅)一致的。

反转弧(RC):与塑形速度有关,反转弧越陡的,塑形速度越快。

但不是塑形速度越快越好,过陡的反转弧常常造成镜片配适过紧,镜片不活动,或角膜上皮大量脱落。

定位弧(AC):与中周部角膜曲率平行或匹配,是为了使镜片能稳定的戴在角膜表面。

这个如同我们验配的RGP的基弧。

周边弧(PC):镜片边缘的翘起,是为了保证镜片下有一定的泪液交换。

各弧与标准镜片荧光素评估的关系如下图:下面再来看看,什么是E值。

E值=0,圆形0<1,椭圆形E值=1,抛物线E值>1,双曲线人眼的角膜是椭圆形的,所以0<1。

一些病态的角膜会出现E值<0或>1的情况。

角膜是中央相对陡峭,边缘相对平坦的非球面,所以角膜中央曲率比周边角膜曲率越陡,e值越大,反之,角膜中央曲率与周边角膜曲率的差异越小,e值越小。

我们在选择镜片时,是参考角膜曲率的测量值的。

但角膜曲率测量的是中央区3mm 区域的角膜曲率,而定位弧的位置常常设计在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

在角膜E值越高的情况下,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处的曲率越平坦于中央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且E值越高,这种差异越大。

也就是说,同样的对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对于不同E值的角膜在周边的曲率值不同!如果以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为定位弧的选片基础就会出现定位弧不匹配的情况!举例说明:上图中在中央3mm处,通过角膜曲率测量都是46D。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与试戴镜处方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与试戴镜处方
验 光 与 配 镜
数据正误直接关系到镜 片加 工的准确与否 。验配者要对 镜 片的设计有所了解并熟 练掌握 试戴镜评估方法 ,才能
2试戴评估与处方
无论 检测 仪 器或 人为 因素都 可 能导致 采 集到 的参
数存在误差 ,即使采集到 的参数无误 ,人眼闭合后眼睑 对 镜片的压力 、泪液对镜 片的表 面张力等数据 也无法检 测 ,所以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试戴标 准样 片来解 决 。虽然

调节力消失的条件下进行检影验光 。 有外 斜视 而视 力下 降者 ,尽 管远 视度 数 不高 ,
1远视眼 的验 光原则
1 - 6~7 岁 以下B ? J L 童 ,若有 3 . 0 0 D左右 的远视 ,
只要加镜 片能使视 力增进 者 ,就要给予矫正 ,尽量使用 调 节 ,加强 眼的 集合 ,减 少 眼的斜 度 。对 中度 以上 远
也会影 响其他弧 区的配适状态 ,使镜 片各 弧度关系更加
复杂 。除非验配者对镜 片的设计非 常熟 悉 ,有十足的把 握 ,否则不要轻意作其他修 改 ,以免增加 成本或降低配 戴者对验配单1 ' sa g a s ' f 1 : 度。
2 . 3关于镜片的修改 表4其他可修 改的设计 基弧 反 转弧 配适弧 周边弧 总直径 增加直 放平矢 增加矢高 放松边弧 增加或 镜片厚度
视 、双 眼弱视而无斜 视者 要充分矫正 。若双 眼视 力相
差 1~ 2 行者 ,可不必进 行遮盖法 。超 出3 行者 ,要 考虑
用遮盖法 。
是属于正常的生理 学远视 。随着年龄 的增长 ,其远 视度 也逐渐减低 ,乃至发 展到正常 ,故一般不用矫正 。如远 视度较 高 ,伴有视疲 劳 、弱视 、斜视者 ,应尽早矫正 , 并经 常戴镜 。验 光~定 要应用 1 %阿托品 滴眼液 ,每 日

你所容易忽略的E值

你所容易忽略的E值

你所容易忽略的E值
我们在验配⾓膜塑形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去看地形图上的⾓膜E值,但是⾓膜地形图上的E值到底是什么含义呢?这⾥我将⽤tomey⾓膜地形图为例做以下介绍:
我们从上⾯的PPT图⽚中可以看到,E值是指中央到周边的曲率变化,如曲率变化越⼤,则E值越⼤,如曲率变化⼩,则E值越⼩。

在tomey地形图中ES/Em是什么含义呢?单从该地形图上⾯的E值来讲,他是指simk的E值及⾓膜地形图6/7/8环的位置的测出E值,相当于2.5-3mm处的E值,⽽我们验配塑形镜找的是AC弧,但是AC的位置在4mm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根据simk的E值⼤致推测出4㎜处的曲率,E值越⼤,则变化越⼤,E值越⼩,则变化越⼩。

我们镜⽚在设计过程中,⼀般都是按照0.5左右的E值设计,因此当E值⼤于0.5时,需要放松,当⼩于0.5时需要收紧,具体匹配关系看下图:
E值除了在选⽚过程中有应⽤,是否还有其它作⽤呢?
其实E值在验配过程中还有两个特殊应⽤。

第⼀镜⽚直径的选择上;
第⼆是镜⽚是否能达到完全塑形的能⼒上。

在直径问题上,我们都知道E值是从中央到周边的曲率变化,因此E值越⼤,变化越快,如直径越⼤,就越容易使镜⽚和周边⾓膜卡顿,从⽽影响泪液的交换,这个可以类推到圆锥⾓膜,圆锥⾓膜的E值都很⼤,但是圆锥试戴⽚相对镜⽚较⼩,就是更好的泪液交换,因此当E值较⼤时,需要选⽤稍⼩的镜⽚直径。

⽽对于E值较⼩的镜⽚则刚好相反,可以适当增加镜⽚直径。

在是否能达到完全塑形的能⼒上,因为E值越⼤,相对来说⾓膜中央会突出更⾼,⽽E值⼩则突出就会低,这就好⽐两座⼭峰,⼭峰越⾼,我们削平得越多,⽽⼭峰越低,则削平得越少。

因此E值越⼤能塑形的度数越多,E值越⼩能塑形镜的度数越少。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地形图(topography)这个名词起源于是地质学,利用不同颜色对一个地区天然的地理形态进行地势描绘。

角膜地形图(cornealtopography),就是将角膜表面作为一个局部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它的全称是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cornealtopographicanalysissystem),因其盘表格泪膜受干扰,瞬目后图片质量改善不受干扰曲率拟合值,角膜中央为测量盲区中央区更多测量点二、解读地形图1、读懂几个数据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至关重要的参数有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e值。

角膜曲率在不同类型地形图中的表达有所不同,Kf(f是指flat平缓的意思)或K1表示最小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Ks(s是指steep陡峭的意思)或K2表示最大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与Kf成90度夹角;两者差值CYL即为角膜散光量。

Kf是选取第一片试戴片的基础,结合角膜散光值的大小初步判断是否为角塑适应症,选取常规片还是环曲面设计镜片更好。

离散系数e值是指从角膜中央到周边屈光度的变化规律。

AC的确定是决定镜片能否时,ACe值低于0.5E 值在0.5图2红色、橙色、图错误!未指定顺序。

屈光力图及其结论栏但如果我们需要通过地形图色彩大致判断散光以及镜片定位时,还要参考色彩条下面的标尺。

常用地形图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了两种常用的标尺:(1)相对标尺(relativescale),又称正常标尺(normalizedscale),或适配色标尺(adaptativecolourscale),在每一个地形图上的标尺不同。

规定对某一具体的角膜地形图,从屈光力最强的暖色(红色)至屈光力最弱的冷色(深蓝)之间自动均匀分级,每个级差代表一定的屈光力,同一屈光力在不同个体所表达的颜色不同。

这种标尺较常用,容易发现微小的角膜地形改变,但无法对同一个体前后检查或不同个体之间进行对比。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作者: ————————————————————————————————日期: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地形图(topography)这个名词起源于是地质学,利用不同颜色对一个地区天然的地理形态进行地势描绘。

角膜地形图(cornealtopography),就是将角膜表面作为一个局部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它的全称是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corneal topographic analysis system),因其貌似地理学中地形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故称为角膜地形图。

它能够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前表面任意点的曲率、屈光力和高度,新型地形图还可以了解角膜后表面的状态以及角膜厚度,是研究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手段。

看懂两个图(角膜地形图和荧光素图)是硬镜验配的必备技巧,我们先谈谈如何正确解读角膜地形图。

一、了解你的地形图仪角膜地形图原理粗分为两大类:基于Placido盘的传统地形图系统和非Placido盘系统。

Placido盘系统代表机器有Medmont、Tomy、Zeiss等,非Placido盘系统代表机器有Pentacam ,两类地形图的区别见表格1:表格 1 常见两类地形图的比较Medmont Pentacam原理根据角膜对Placido盘反射测得曲率图旋转相机获取角膜高度图检测内容角膜前表面曲率、高度不能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后表面曲率、高度及厚度检测范围9mm直径w-w 白到白整个角膜直径泪膜受干扰,瞬目后图不受干扰片质量改善曲率 拟合值,角膜中央为测量盲区中央区更多测量点二、解读地形图 1、读懂几个数据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至关重要的参数有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e值。

角膜曲率在不同类型地形图中的表达有所不同,Kf(f是指flat 平缓的意思)或K1表示最小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 Ks (s是指st eep 陡峭的意思)或K2表示最大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与Kf 成90度夹角;两者差值CY L即为角膜散光量。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

角塑验配之角膜地形图解读地形图(topography)这个名词起源于是地质学,利用不同颜色对一个地区天然的地理形态进行地势描绘。

角膜地形图(corneal topography),就是将角膜表面作为一个局部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它的全称是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ic analysis system),因其貌似地理学中地形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故称为角膜地形图。

它能够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前表面任意点的曲率、屈光力和高度,新型地形图还可以了解角膜后表面的状态以及角膜厚度,是研究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定量分析手段。

看懂两个图(角膜地形图和荧光素图)是硬镜验配的必备技巧,我们先谈谈如何正确解读角膜地形图。

一、了解你的地形图仪角膜地形图原理粗分为两大类:基于Placido盘的传统地形图系统和非Placido盘系统。

Placido盘系统代表机器有Medmont、Tomy、Zeiss等,非Placido盘系统代表机器有Pentacam,两类地形图的区别见表格1:表格1常见两类地形图的比较得曲率图检测内容角膜前表面曲率、高度不能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后表面曲率、高度及厚度检测范围9mm直径w-w白到白整个角膜直径泪膜受干扰,瞬目后图片质量改善不受干扰曲率拟合值,角膜中央为测量盲区中央区更多测量点二、解读地形图1、读懂几个数据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至关重要的参数有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e值。

角膜曲率在不同类型地形图中的表达有所不同,Kf(f是指flat平缓的意思)或K1表示最小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Ks(s是指steep陡峭的意思)或K2表示最大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和数值,与Kf成90度夹角;两者差值CYL即为角膜散光量。

Kf是选取第一片试戴片的基础,结合角膜散光值的大小初步判断是否为角塑适应症,选取常规片还是环曲面设计镜片更好。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角膜塑形镜片试戴选片的关系

E值与试戴选片的关系平常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分析,在百多片试戴片中找到与角膜匹配的镜片得到适合的荧光素评估图,来确认镜片的参数。

我们首先来看看数字化RGP的特点。

数字化RGP有4个“弧”分别是基弧(BC)、反转弧(RC)、定位弧(AC)、周边弧(PC)。

基弧(BC):是与要产生的光学中心角膜曲率要达到的平坦化程度(即近视降幅)一致的。

反转弧(RC):与塑形速度有关,反转弧越陡的,塑形速度越快。

但不是塑形速度越快越好,过陡的反转弧常常造成镜片配适过紧,镜片不活动,或角膜上皮大量脱落。

定位弧(AC):与中周部角膜曲率平行或匹配,是为了使镜片能稳定的戴在角膜表面。

这个如同我们验配的RGP的基弧。

周边弧(PC):镜片边缘的翘起,是为了保证镜片下有一定的泪液交换。

各弧与标准镜片荧光素评估的关系如下图:下面再来看看,什么是E值。

E值=0,圆形0<1,椭圆形E值=1,抛物线E值>1,双曲线人眼的角膜是椭圆形的,所以0<1。

一些病态的角膜会出现E值<0或>1的情况。

角膜是中央相对陡峭,边缘相对平坦的非球面,所以角膜中央曲率比周边角膜曲率越陡,e值越大,反之,角膜中央曲率与周边角膜曲率的差异越小,e值越小。

我们在选择镜片时,是参考角膜曲率的测量值的。

但角膜曲率测量的是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定位弧的位置常常设计在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

在角膜E值越高的情况下,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处的曲率越平坦于中央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且E值越高,这种差异越大。

也就是说,同样的对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对于不同E值的角膜在周边的曲率值不同!如果以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为定位弧的选片基础就会出现定位弧不匹配的情况!举例说明:上图中在中央3mm处,通过角膜曲率测量都是46D。

但对于E等于、、的情况时周边的角膜曲率(中周部,4~5mm处)可能就不同了。

角膜塑形镜验配--试戴评估

角膜塑形镜验配--试戴评估

让患者戴上镜片后检查 镜片是否戴在黑眼珠上, 若不是则取下重戴。
3
4
让患者闭眼10-20分钟,泪液分泌稳定正常后,荧光染色,裂隙灯观察大 小、居中性、活动度及荧光染色状态,不符合配适良好的标准需要调换
镜片重新试戴;若符合,让患者延时试戴,最好是2小时或更多时间。
延时试戴后,再次染色评估。此时裸眼神力 应提高三行以上,插片验光近视度数降低 1.00—1.50D.若配适不佳或效果不佳,需要 调换镜片重新试戴。
a 中心 定位良好
静止镜片的 中心位置恰 好位于瞳孔
中心区
往往镜片偏位 量为1mm左右
或更多。
C 明显偏位 不可接受
b 轻度偏位 可以接受
一般偏位量在0.50mm左右。
镜片活动度
评估正常瞬目时因眼睑 力导致镜片相对位置 移动变化的程度。
令戴镜者正前方视,轻轻 拉开下眼睑,缓慢瞬目后 可见镜片受上眼睑牵拉而 向上方移动,然后恢复至 原位。观察测定镜片下缘 向上方移动的量。
小睑裂,眼睑紧,容易压迫镜片上缘使下缘翘起,容易感 觉镜片配适偏 松。
如果不撑开眼睑自然观察,上眼睑容易压迫上镜缘,使下 方镜片翘起,容易感觉镜片配适偏 松。
角膜散光量大,或散光是边到边的状态,则镜片在陡峭的 角膜曲率方向翘起,泪液交换快,容易感觉镜片配适偏 松。
理想的角膜地形变化
初次戴试戴镜的问题
3 角膜非对称、非 这是影响镜片定位的重要指标,所以验配前的
规则形态
地形图检查和分析非常重要。
4 设计不适宜
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厂家,镜片的设计是不同 的。验配师需要非常熟悉不同产品的设计特点。
1—4 共6条
定片前偏位处理
序号 偏位可能原因
处理

角膜塑形镜镜片矢深与直径、基弧的关系

角膜塑形镜镜片矢深与直径、基弧的关系

镜片矢深与直径、基弧的关系在梦戴维的验配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了解相邻镜片参数的变化规律,还要了解镜片矢深与直径、基弧的相互关系,以便定片时作出必要的修改。

所谓镜片的矢深,为镜片的内曲面几何中心到边缘弦线的垂直距离。

镜片的矢深与镜片直径及基弧的关系是:1)当直径不变时,基弧越大,矢深越小;基弧越小,矢深越大,见图(1)。

2)当基弧不变时,直径越大,矢深越大;直径越小,矢深越小,见图(2)。

矢深的设计是影响镜片配适的关键所在,当矢深大时,镜片直径增大,镜片的配适较紧,当矢深小时,直径变小,镜片配适较松。

直径不变,r1﹤r2,s1﹥s2图(1)基弧不变,D1﹤D2,S1﹤S2图(2)因此,当我们给患者试戴镜片时,遇到镜片偏上、偏下或偏鼻、颞侧时,首先滴入荧光素后在裂隙灯下将镜片推至角膜中央,仔细观察镜片的配适,根据镜片的中心定位,各弧面的宽度和对称性,镜片的活动度,正确判断镜片究竟是偏松还是偏紧。

如果是配适偏松,镜片直径偏小,可先将反转弧和定位弧均收紧,若仍不能改善,可尝试增加定位弧宽度和加大镜片直径,以提高镜片的稳定性。

如果是配适偏紧,出现镜下气泡、角膜压痕、镜片粘附,角膜中心岛等,可能是由于反转弧、定位弧太陡或直径过大。

我们可以先将反转弧变平,明显偏心时改变定位弧,或同时将反转弧和定位弧变平。

若仍无效,可以尝试减少镜片直径。

如果仅仅是高e值导致镜片配适偏紧,单纯减少镜片直径即可奏效。

定片时,只需要注明增加或减少直径,增加或减少的量由厂家决定,总的原则是镜片直径小于角膜直径。

另外,补充一下与本文内容无关的另一种调片方法:即当我们选择4450/450镜片试戴时,染色后中央接触面积适中,但定位偏紧,先按照“L”的指向重新选择4400/400的镜片试戴,即放松镜片。

但戴上4400/400之后又感到镜片偏松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两者的中间值,按照4425/425来定片,这样的话镜片就会不松不紧,正好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值与试戴选片的关系
平常操作过程中,我们通过测量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分析,在百多片试戴片中找
到与角膜匹配的镜片得到适合的荧光素评估图,来确认镜片的参数。

我们首先来看看数字化RGP的特点。

数字化RGP有4个“弧”分别是基弧(BC)、反转弧(RC)、定位弧(AC)、周边弧(PC)。

基弧(BC):是与要产生的光学中心角膜曲率要达到的平坦化程度(即近视降幅)一致的。

反转弧(RC):与塑形速度有关,反转弧越陡的,塑形速度越快。

但不是塑形速度越快越好,过陡的反转弧常常造成镜片配适过紧,镜片不活动,或角膜上皮大量脱落。

定位弧(AC):与中周部角膜曲率平行或匹配,是为了使镜片能稳定的戴在角膜表面。

这个如同我们验配的RGP的基弧。

周边弧(PC):镜片边缘的翘起,是为了保证镜片下有一定的泪液交换。

各弧与标准镜片荧光素评估的关系如下图:
下面再来看看,什么是E值。

E值=0,圆形
0<1,椭圆形
E值=1,抛物线
E值>1,双曲线
人眼的角膜是椭圆形的,所以0<1。

一些病态的角膜会出现E值<0或>1的情况。

角膜是中央相对陡峭,边缘相对平坦的非球面,所以角膜中央曲率比周边角膜曲率越陡,e值越大,反之,角膜中央曲率与周边角膜曲率的差异越小,e值越小。

我们在选择镜片时,是参考角膜曲率的测量值的。

但角膜曲率测量的是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定位弧的位置常常设计在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

在角膜E值越高的情况下,距角膜中心4mm的位置处的曲率越平坦于中央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而且E值越高,这种差异越大。

也就是说,同样的对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对于不同E值的角膜在周边的曲率值不同!如果以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为定位弧的选片基础就会出现定位弧不匹配的情况!
举例说明:
上图中在中央3mm处,通过角膜曲率测量都是46D。

但对于E等于0.3、0.5、0.7的情况时周边的角膜曲率(中周部,4~5mm处)可能就不同了。

E值越大,周边的角膜曲率较中央越平坦。

为了解决角膜中央相对陡峭,边缘相对平坦的非球面的问题,设计时,就按E值=0.5(多数人角膜E值在0.5附近)的情况设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角膜E值是0.5的人
来说,以对中央区3mm区域的角膜曲率测量结果为基础计算找到的试戴片是匹配的。

但是,从图1可以看到,当E值与0.5差别很大时,适合E值0.5的镜片的定位弧就
不再适合了。

这种情况临床上非常常见。

对于高E值的角膜,周边会变得比较平坦。

如果纯粹以角膜曲率测量的结果选择试戴片,定位弧相对变平坦的周边曲率来说就会
过于陡峭,而最终导致配适过紧的情况。

临床上表现为镜片不活动、过紧、角膜上皮
大片脱落、甚至角膜基质水肿等。

如果E值过低,常常是与上述相反的结果。

总结:
在选片时要考虑E值的影响,如果E值较高(排除圆锥角膜,大散光等情况下),选
择的定位弧参数要偏平坦些。

当然,最终的评估指标是以配戴时的荧光素染色来决定的。

我们也看到,E值在验配中的重要参考作用,可见角膜地形图是验配必不可少的设备。

E值的参考价值还在于对塑形效果和作用的预测,E值在0.5以上时,塑形速度会比较快;而在0.3以下时,塑形速度会比较慢,而且效果也会差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