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党员管理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失联党员管理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中共**县委组织部

2014年9月13日

目前,实现失联党员归队,加强失联党员管理工作,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紧迫的课题。为适应新时期对失联党员教育管理提出的新挑战,探索加强失联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失联党员管理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内容要求,我县成立失联党员管理工作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5个镇和3个县直有关单位开展了调研,走访了23个行政村(社区)和3个企业,召开座谈会13场,参加座谈人员151人,问卷调查130人。现就我县对失联党员管理工作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失联党员组织关系归属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党员流动的日益频繁,出现有部分党(总)支部存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混乱,少数党员失联失管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应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编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对在工作单位(服务场所)工作6

个月以上的失联党员,敦促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入新的工作单位(服务场所)党组织;第二,对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服务场所)的失联党员,按属地管理原则,敦促失联党员户籍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党组织做好组织关系的接收工作。目前,我县国资公司党委已组织力量对属下544名党员的情况进行了排查和登记,帮助这些党员理顺所需要转入的党组织。准备对号入座,全部转到**镇等居住地党组织;第三,如果工作单位(服务场所)、户籍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党组织有实际困难,不予接收其组织关系,暂时将这些失联党员转入镇失联党员党总支,确保失联党员有“家”。

二、关于党费补交问题

经调研,我县失联党员党费缴纳普遍不及时,大多是在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和预交数月或全年甚至几年的党费,还有的失联党员长年不知去向,长期失去联系,一些能联系上或返家者也存在不催不缴或只象征性而非足额缴纳的现象,有的甚至逃避党费,有的因生活困难不愿缴纳,出现支部书记代失联党员缴纳党费的现象。我调研组通过探讨,觉得应通过原工作单位或其家人亲友尽快与失联党员取得联系方式。原工作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正常的,敦促失联党员回原工作单位党组织参加活动,并及时补交党费。对组织关系转入新党组织的失联党员,要及时按标准补交党费。

三、关于党组织关系如何转接问题

由于“失联”党员较多,我县积极创新党组织关系转接方式。对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县内流动“失联”党员,按照就近原则,由组织关系所在的镇党委将其组织关系统一迁到流入地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在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目前,我县已建立网上党总支1个,网上党支部18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总支1个,党支部21个,有186名“失联”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通过开展“安家”行动,让这些党员“安家落户”,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使他们“远走高飞不断线,走遍天涯总归家”。

四、关于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失联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无心他顾,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视为负担,担心影响自己打工和挣钱。一些失联党员感觉“报国无门”,有的想报效家乡,但苦于渠道不畅,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一些失联党员长时间脱离组织,对自己放松要求,混同一般群众;个别失联党员,因受不良环境影响,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有的失联党员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认为自己是改革的受害者,对党心存怨恨,思想抵触,牢骚情绪大,在群众中反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我县调研组就调研情况进行讨论分析,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党组织要根据自身条件,在

时间、人员、内容、组织形式、地点等方面不拘一格,灵活安排,激发党员活力,确保充分发挥教育实效。一是“行前教育”。党员外出前,党支部指派专人谈话,引导教育, 明确要求。二是“信函教育”。以“家书+学习资料”、“家书+思想汇报”等灵活形式合并邮寄给外出党员。三是“回归教育”。抓住春节等节假日和农忙时节“失联”党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个别教育或集中培训。四是“党员互助教育”。发挥骨干“失联”党员作用,在同行“失联”党员之间建立谈心教育制度,互帮互教。五是“网络支部教育”。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党员远程教育。2、党组织从服务关爱入手,建设“失联”党员精神家园和政治归宿。要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增强“失联”党员的归属感,避免党员边缘化、激发党员活力。一是切实保障政治权利。要及时将应让党员知道、讨论、参与的事务及时通报“失联”党员或征求其意见,特别是党内选举等,要提前通知“失联”党员参加。二是实施“反哺工程”,发挥外出“失联”党员经营门路多、信息灵的优势,回报家乡。三是实施“回引工程”,鼓励外出致富“失联”党员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四是实施“培养工程”,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失联”党员进入农村“两委”班子,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五是实施温暖工程。积极开展“失联”党员就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党员交往、娱乐休闲等多层次服务;探索开展在家党员与“失联”党员的“结对互帮”

等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其家庭、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力所能及地解决其后顾之忧。

五、关于解决活动场地问题

目前,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基本没有参与组织活动。主要是由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等多种原因,使组织活动难于开展。此外,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党支部、改制企业建社区的党支部党员外出流动,这类支部半数以上党员外出,有的甚至仅有支委在家,根本无法组织活动。根据实际,我县积极探索建立“失联”党员在网络体系中教育管理,着力解决活动场地问题。实现“失联”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失,必须大胆创新组织设置理念和模式,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一是探索分类建支部模式。针对一些党支部流出党员过半的实际,将在家党员、流动党员等分类建支部,在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或农村流动党员支部专门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二是探索驻外临时党支部模式。在有3名以上流动党员的地方单独建立灵活的驻外临时党支部。此外,可以探索创造条件依托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中心、驻外办事处、驻外商会建立临时党支部,形成双重领导、双向管理的工作格局。

六、关于如何保障经费问题

加强“失联”党员的教育管理将增大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无论邮寄资料、通讯联系、流动党员登记、信息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