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第四章第2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学习难点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应用在生活中四、自主学习(预习课本87页完成以下问题)1.实像定义2.虚像定义2.物距定义用字母表示4.像距定义用字母表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
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但都(填“能”或“不能”)用眼睛看到。
五、合作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提出问题:3.提出猜想:4.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10cm)、蜡烛、光屏、打火机、光具座5.设计实验:6.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分别为40cm,30cm,25cm,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测出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测量。
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1) 是凸透镜成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像也逐渐六、实验拓展: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下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七、收获分享八、作业1、当物距较小时,你在光屏上看不到像,此时一定成虚像吗?会不会因为像距过大,像的位置超过了光具座的范围?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将怎样处理?2、如果蜡烛、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实验会怎样?3、当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实像时,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新旧衔接1.焦距(f):到的距离;物距:到的距离;像距:到的距离。
2.虚像:不是由会聚而成的,(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实像:由会聚而成的,(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3.照相机成、的实像,投影仪成、的实像,放大镜成、的虚像。
4.趣味小实验我们手拿一个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会看到、的实像,距离课本较近时会看到、的虚像,距离课本较远时又会看到、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预学新知1.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即有关。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发光物体、、光屏和光具座。
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填“虚”或“实”)像。
素养目标1.(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任务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思路: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初步判断凸透镜成像特点与有关。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因此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 可能是个应该关注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如图所示,实验中要观察并记录物距大于、等于、小于2倍焦距,物距大于、等于、小于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形光源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将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
(2)选择适当的物距进行实验,注意物距要涵盖各个范围:大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小于焦距,发光物体位置确定之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物距、像距。
(3)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完成下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导学案
我们自主,我们快乐!我们合作,我们收获!我们探究,我们提升! 我们自主,我们快乐!我们合作,我们收获!我们探究,我们提升!课题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年级 科目 班级 姓名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通过实验,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1.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 来表示。
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用来表示 2.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 ,小于焦距成3.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是成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4.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虚像都是5.实像是由 光线汇集而成的,虚像是1. (1)实验步骤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仍使u >2f ,仿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2. (2)实验步骤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f <u <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f <u <2f ,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 ,使u <f ,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2)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 =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像的性质像距目标导航 找准方向我们自学 我们快乐我们合作 我们收获我们拓展 我们提升我们自主,我们快乐!我们合作,我们收获!我们探究,我们提升! 我们自主,我们快乐!我们合作,我们收获!我们探究,我们提升!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导学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如焦点、焦距等。
2、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使用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并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学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像距与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难点(1)设计并进行实验,准确获取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4、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5、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6、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二)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动蜡烛,使物距分别为大于 2 倍焦距、等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小于 1 倍焦距,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记录每次成像时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
3、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保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得到像的原因可能有:物距小于焦距;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光屏移动范围不够等。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 2 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2、了解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3、能够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根据成像规律,学习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学习内容及方法1、学习凸透镜的构造及成像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物距、焦距与成像大小、虚实的关系;3、学习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如:当u>2f、f<u<2f、u<f 时,分别成什么样的像;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使用方法。
五、学习效果检测1、完成相关练习题;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根据实例分析,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凸透镜。
六、学习反思与总结1、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特点;2、分析自己在掌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3、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Flash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各种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款名为《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Flash课件,该课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课件概述《我的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款针对中学物理课程的Flash 课件。
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课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特点1、动画演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 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因2、学会用凸透镜观察物体,了解到物体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3、学会通过光路图进行推导,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重、难点】掌握通过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过程】预习案1、画出下图中的折射光线或适当的透镜2、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是指将光向 主光轴方向偏折。
3、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是指将光向 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4、透镜有________个焦点,________到_________的距离叫着焦距。
探究活动一: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还记得我们的第一节物理课《科学之旅》吗?其中介绍了一个实验: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是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再用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_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1、学会描述像的特点。
用凸透镜看物理课本,可能看以图中A 、B 、C 三种像,请与原图比较,说出像的特点(大小和倒正),并填写在横线上。
原图 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2、体验活动:如图a 、b 、c ,当我们拿着凸透镜边后退边通过凸透镜观察课本“物理”二字,观察到三种性质的像,在图中把三种像的性质依次填好。
物体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叫做“物距”。
请在图中,观察各次实验的物距的变化。
注意:观察“倒立”的像,它的上下颠倒了,那左右__________(是或不是)颠倒。
(1)分析图a 、b 和c ,可知:同一个凸透镜,_______________不同,凸透镜所成的像也不同。
(2)分析图a 和图b 可知:它们成的像都是______________的,分析图b 和图c 可知:它们成的像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总结:凸透镜可以成三种象,像的性质与物距和焦距有关。
探究活动二:利用光路图推导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物距大于2倍焦距(u>2ƒ)时的成像情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认识物距、像距变化及像的变化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自学领悟】1、焦距,用符号表示。
2、物距,用符号表示。
3、像距,用符号表示。
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或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8、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合作生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有关。
【设计实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 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①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②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按照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到下表中。
【分析论证】: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
【归纳总结】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像。
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课堂检测】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3、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像,(填,大小,倒正,虚实)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一、复习求新: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u表示。
二、提出问题:
思考:同样都是凸透镜为什么能成不同特点的像?
提问: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关系?
三、猜想与假设:
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
四、验证猜想,设计实验:
五、进行实验: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
离)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
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
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
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PPT课件
步骤三、课堂互动探究
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 复习 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步骤四、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 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 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微小的物体放大, 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滑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
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 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我们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生1: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到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 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学
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目
标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 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⑤当蜡烛移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不能成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 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填入表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要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操作的目的
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学生们认真做实验,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 生1: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研究目标:1.熟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一)知识预备:1.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看到。
2.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3.焦距:凸透镜的焦点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成一点的位置。
用f表示,则2倍焦距表示为2f。
4.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5.像距:像离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特点:在透镜两侧放置物体和屏幕,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或虚像。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二)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操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光屏。
3.实验步骤: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2)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高度。
3)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倒正。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3)进行观察与测量。
5)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处,进行观察和测量。
6)将蜡烛向凸透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 之间,进行观察测量。
7)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步骤(6),进行观察与测量。
8)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4.实验结论:当物距u和像距v变化时,实像或虚像的大小和正倒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当物距u等于2f时,像距v等于2f;当物距u小于2f时,像距v大于2f;当物距u等于f时,像距v等于f;当物距u小于f时,像距v为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2.弄懂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前置性学习,自主尝试】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同侧/异侧成像的性质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u<2fu=fu<f【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检查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合作探究,互动互助】活动一: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例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放大的(理由:)B.无论物体放哪儿都会成像(理由:)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理由:)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理由:)例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理由:例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7cmC.10 cmD.20 cm理由:活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变化,观察像距、像大小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哪些规律?2.例题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A. 像距增大,像增大B. 像距减小,像增大C. 像距减小,像减小D. 像距增大,像减小理由:3.例题5:某老人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报纸与眼睛位置不动,让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位置不动,让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位置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位置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远一些【当堂训练,质疑释疑】1、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二次备课 (调整)
研学部分
一、意外的发现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课本 88 页图 4—21 所示之“意外的发现” ,移动放大镜位 置,会在报纸上看到不同的像. 二、阅读课本 P88——89 页内容,看看你能否说出下列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和小 组同学相互讨论后来回答。 1.自主探究:用桌上的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 2.什么叫做物距?什么叫做像距?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3.什么叫做实像?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两个关键点是 和 . 【知识建构】——你最棒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组内交流:小组讨论怎样测量凸透镜焦距. 2.合作探究:利用桌面器材,以及阅读课本第 88 页内容,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来探究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3.小组展示: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展示.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u=2f 2f>u>f 物距 u/cm 虚 实 像 的 性 质 大 小 正 倒 像距 v/cm
练学部分
1.某同学用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5cm 处的主光 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如果小明使物体 远离凸透镜,则应使光屏应 (填“远离” 、 “靠近”或“不变” )凸透镜, 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他按如图装配仪器 (图中F点 是焦点,H 点是 2 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 高.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学法指导:探究法一、自主学习:1、凸透镜有作用;凸透镜能将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有个焦点。
2、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3、能够在上得到的像叫实象,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象。
4、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1、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探究P97)注意:应该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过程:详看课本思考:(1)如上述实验中,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得到实象吗?为什么?(2)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探究过程,你能分析出凸透镜成像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与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自我检测: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cmB.2cm<f<4cmC.4cm<f<5cmD.5cm<f<8cm3.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4.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小于9 cm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7、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2《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一.实验准备1、小孔成像成的是 像,平面镜成 像。
2、凸透镜的焦距f 是 到 的距离。
3.物距是指: 到凸透镜的距离,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4.像距是指: 到凸透镜的距离,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5. 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6.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分虚实; 分大小。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增大,像距将 ,像将变 。
三、课堂练习1.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若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8cm,① 物体放在距透镜20cm 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可看到一个 、 、的 像。
②若物体放在距透镜12cm 处,调整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 、的 像。
③ 若物体放在距透镜6cm 处,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 、 、的 像 四、达标检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1) 仪器摆放时,在实验桌上由左到右依次是 、 、光屏,点燃蜡烛后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蜡烛火焰中心大致在 。
(2) 实验中,如果测得物距u=25cm,像距v=15cm,则该像一定是 、 、 、像,该凸透镜焦距在 到 之间。
(3) 经调节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在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向 移动蜡烛,并向 移动光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 点,测得A 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2)若烛焰放在距上述凸透镜8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3)若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前12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4)若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前25厘米处,经凸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
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宿小的,跟物体和像相对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无论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而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设计实验】1. 实验方案:①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②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2.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3. 数据记录表格【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
2.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样的设计思路,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白板、直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凸透镜,以及一些蜡烛和火柴。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凸透镜点燃蜡烛。
孩子们看到凸透镜能聚焦光线,点燃蜡烛,都感到非常神奇。
2. 自主探究:然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凸透镜观察蜡烛的成像。
他们发现,当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变化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也在变化。
4. 分享成果:每个小组都向全班分享了他们的发现。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用专业的物理术语来描述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还不到位,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观察物体的成像。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它们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二、观察凸透镜成像学生体验1: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学生体验2:让凸透镜正对顶灯,在桌面附近上下移动,观察桌面上有没有顶灯的像?让凸透镜正对窗户,使他它在墙壁附近前后移动,观察墙面1.探究问题:2.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4.数据分析,总结规律1.什么时候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像?2.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大时,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四、归纳总结,能力提升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下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大致在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①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④把蜡烛由a点移动到d点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像逐渐变。
五、巩固练习1.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眼睛不能看到虚像B.眼睛不能看到实像C.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D.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3、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4.(1)当物距为18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
创设反思情景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感悟。
板书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学反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认识了光信、焦点、焦距,会画简单的光路图,能利用有关工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吗?想了解什么?(板书课题:凸透镜成像规律)
1、学生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上节课相关知识;2、独立思考后,回答本节课想要弄懂的的问题。3、学生表现出比较高涨的学习兴趣。
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问题导读---评价单》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学术助理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复习情景,引入主题。
1-2分钟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并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充满好奇,只要能从学生的直接体验出发,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的形式,学生的各项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
小组展评,合作探究。
8分
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
深入小组,聆听讨论。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学科长汇报本组通过预习未能解决的问题。
归纳生成共性问题。
1-3分
生成问题
给予指导。
学术助理带领大家对问题归纳整理,生成共性问题。
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12分
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2、学生们在认真实验,并记录员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结构化预习
3分
阅读教材
个别指导。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12分
独立完成问题导读单上的问题后,合作交流,发现问题。
教师小组内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发现的问题。
1、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2、发挥学科长的作用,关注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展开讨论,记录员认真作好记录工作。4、学生独立完成导读单上的习题,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课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
任课教师
贾军利
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教育组
邮编
721000
邮箱
jiajunli1981@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第1课时
பைடு நூலகம்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凸透镜成像的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最后得出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