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四上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语文要素,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单元,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吗?(出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调动多种感官想象过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也想象过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我”和阿妈的所见所想。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刘大白和徐志摩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请大家齐读课题——《现代诗二首》。
2.课题中有个米字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在学习时就要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
让学生明确,学习中要迁移运用前面学到的“调动多种感官展开想象"这一学习方法。
)二、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特点1.自由朗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教师出示“剪秋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
虽然都是写自然中的美,但这篇课文与前两篇课文有很大不同,你发现了吗?(体裁不同)读一读,诗歌的语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朗上口、有节奏。
)4.读一读,读出节奏美。
指名读。
(设计意图: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有节奏、充满韵律这一特点。
)三、介绍作者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
“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四、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1.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点名了季节、时间、地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设计+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设计+课后练
习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现代诗二首》中的诗意思及背后的情感,能够通过导读和讨论了解诗的内容并带着情感朗读。
2. 教学重点
•看图赏诗,理解诗的意境;
•学会领会诗的情感,朗读诗歌。
3. 教学难点
•通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引言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
•学习诗歌:带领学生阅读第一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讨论: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讨论;
•朗读演练:让学生学习诗歌韵律,进行朗读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习诗歌:进入第二首诗歌,重点讲解诗歌意境;
•分组演练:分组学生朗读诗歌,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总结复习:对两首诗歌进行综合性总结。
二、课后练习
1. 阅读理解
《现代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XXX》,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你认为在什么情境下能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2. 创作练习
请根据生活中任意一幅画面或场景,编写一首短诗。
要求包含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并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你的写作情感。
3. 诗歌鉴赏
找出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歌(可以在课外阅读或查找),进行鉴赏。
请写下你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并分享给同学们。
通过本文档的教案设计和课后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诗意境,培养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导语,通过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以供参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关键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3、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教学难点: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1、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1)2、跨越障碍:(幻灯片2)(三)、进入文本1、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师点评。
2、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
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或自告奋勇。
3、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幻灯片2)4、再读诗歌,尝试圈点每小节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能说说其中的依据。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5、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生回答)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所以读的时候要轻快,活泼一些,要符合少年的这种性格。
6、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我们说成是小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明确: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
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幻灯片)7、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明确: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
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
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的内容包含了两个现代诗歌,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现代诗歌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准备诗歌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两首现代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歌,让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之后,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诗歌背诵,要求学生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
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板书:生活)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
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2、人读生词并理解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微笑着走向生活)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现代诗二首》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晨读:胡适《湖上》晨读课上,我们朗读《湖上》。
从景物及景物组成的画面这个视角,初步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湖上胡适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请同学朗读这首现代诗。
师:喜欢这首诗吗?读了有什么感觉?生:喜欢。
这首诗的内容虽然少,但文字很有趣。
前两行“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读起来就像文字的倒影一样,只有一个字不同。
生:平排着。
因为萤火很轻,很小,飘在水上。
师:这里有一个景物:萤火。
也可以说是两个景物,水上的萤火和水里的萤火,他们平排着,轻轻地,一起移动。
诗中还有什么景物呢?生:还有船。
师:谁的船?生:诗人和朋友的船。
师:一个夏日的傍晚,诗人和友人泛舟于北大未名湖,这是他们在船上看到的景物。
这景物,还在变化着。
谁来读一读?生:“他们俩越飞越近,渐渐并作了一个。
”水上的萤火在飞,水下的萤火也在飞,慢慢融为一体了。
师:萤火对于湖而言,生命微小,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又如此美丽。
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画面?生:傍晚,湖面上,两点萤火在闪烁,诗人也许是害怕小小的萤火很快灭了,找不到了,于是就目不转睛地看。
师:看他们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
生:光亮有时是清楚的,有时又模糊了。
诗人心里想,唉,不知道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所以特别关注他们。
师:诗人心中有一丝怜爱和叹息。
对微小生命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描写,真是一首好的诗。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诗)二、学习第3课《现代诗二首》1.读两首诗,发现与古诗的不同。
早读课上,我们初学了一首现代诗,同学们读得非常好。
现在再来学习两首,自己读一读,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现代诗长长短短,很自由,常见的古诗(五言、七言绝句)特别整齐;有的说,现代诗一读就明白了,古诗有时会读不懂;还有的说,现代诗的节奏和古诗不一样,感觉很有趣、好听。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等奖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等奖以下是一篇关于现代诗二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再别康桥》——徐志摩2.《雨巷》——戴望舒三、教学重点:1.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讲解法:通过讲解诗歌背景、诗人经历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诗歌。
4.创作法:通过模仿创作,引导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现代诗歌的世界。
2.朗诵:《再别康桥》和《雨巷》各一遍,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诗的韵律和美感。
3.背景介绍:介绍徐志摩和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讲解:详细解读两首诗的主题、意象、象征意义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创作:让学生模仿这两首诗的风格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对于诗歌的理解程度。
2.朗诵表现:评估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3.创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模仿现代诗歌的风格创作一首诗歌,以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现代诗与古诗词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现代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现代诗的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相关现代诗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首现代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现代诗有什么认识?现代诗与古诗词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
5.拓展(10分钟)展示相关现代诗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现代诗,进行分享和交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诗二首》,通过学习这两首现代诗歌,帮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语感。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 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现代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现代诗的抽象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课堂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阅读准备教材内容,做好思考和讨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现代诗歌的主题,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现代诗有什么了解?觉得诗歌对你们的意义是什么?2. 学习现代诗《XXXX》•分段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学习现代诗《XXXX》•类似地逐句解读第二首现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带动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现代诗歌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现代诗歌的世界。
•带领学生写下对现代诗歌的感想和体会,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理解。
五、组织方式•本课以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做准备。
《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设计①引导学生抓住“鸟儿”想象其“驮着斜阳”“归巢”的动态场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双翅一翻”“掉在江上”想象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画面。
③引导学生抓住“头白的芦苇”“妆成红颜”想象江岸边芦苇的画面。
(2)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
①引导学生抓住“坐”“压扁”想象其坐在草地里的情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眠”“霸占了半个天”想象其睡觉的样子。
③引导学生抓住“走”“甩得滴溜溜”想象其行走时的可爱姿态。
④引导学生抓住“梦”“太阳偷渡”想象太阳下山的画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1)交流谈《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2)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穗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
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
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
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如,“夕阳映照下的归鸟是怎样的?”“飞鸟是怎样归巢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江面是怎样的?”“晚霞映照下的芦苇又是怎样的?”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通顺连贯的话,提高语言能力。
3.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要不断地鼓励和肯定,强化学生交流的自信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形式。
2. 研究两首现代诗的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两首现代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两首现代诗的文字和图片。
2. 录音设备和音频文件。
3.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声韵和押韵方式。
2. 教学内容:呈现第一首现代诗的文字和图片,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3. 操练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创作一首简单的现代诗,并在小组里互相朗读。
4. 总结:教师主持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现代诗的特点和形式。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研究成果。
2. 教学内容:呈现第二首现代诗的文字和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讨论: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两首现代诗的共同特点和差异,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现代诗来提升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与创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现代诗,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解读和分享。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诗歌表演能力。
以上是《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5 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并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形式。
《现代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共3篇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共3篇《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1《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诗两首》,其中包括两首诗歌:现代诗《带着风的音调》和《阳光下的舞蹈》,并且涵盖了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学会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和精神。
2. 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3. 在诗歌的阅读和作品练习中,锻炼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是组合式的,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诗歌阅读、作品写作、小组讨论、朗诵等几个部分,以实现目标的达成。
2.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a. 教师介绍两首诗歌,并解释现代诗和传统诗歌的不同之处。
b.讨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区别及他们的共性。
步骤2:诗歌欣赏a. 学生们开始阅读两首诗歌,理解其中的意义,节奏和语言。
b. 梳理两首诗歌的结构、韵律、语言特色、想象力等c. 教师解释需要重点理解的部分,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3:小组讨论a. 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用词、语言、意象、美感、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
b. 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介绍组员的讨论结果。
c. 全班学生可以提问代表,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讨。
步骤4:写作练习a. 让学生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现代诗,可以参考两首诗歌的诗形和主题。
b. 老师带领学生梳理诗歌写作中的技巧和方法。
c. 诵读自己的诗作,提高自信和展示能力。
步骤5:诵读与评价a. 学生按照小组,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b. 全班学生进行评审,看看演讲的诗歌朗诵是否优美通畅,语言是否清晰明了,有没有吸引人的意象和意思。
c. 老师进行点评,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步骤6: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现代诗歌的创作,阅读和鉴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本课包含了《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诗歌。
其中,《再别康桥》描绘了作者对康桥的留恋和别离的哀愁;而《乡愁》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两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意境,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会如何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诗歌并理解其大意。
他们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并不陌生,但可能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故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现代诗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诗歌卡片:准备诗歌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感受现代诗的韵味,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本节课的诗篇具有以下特点:1.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意境,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2.诗歌主题丰富,既有离别之情,也有对家乡的思念,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诗歌的形式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现代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培养他们的语感。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作者介绍、意象解析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作品,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音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美丽的康桥,引出课文《再别康桥》。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将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通过诗歌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文字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情感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朗读录音、相关文章等。
3.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现代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边读边想象中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准备】教学PPT,音频资料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第一单元的学习,本单元围绕“自然之美"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感受了月光下的静谧温馨。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3课《现代诗二首》,继续到字里行间寻找大自然的美。
齐读课题:3《现代诗二首》(板书:3现代诗二首)师: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它们是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3.简介作者,引发兴趣。
刘大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秋晚的江上》是诗人1923年的作品。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作字句清新,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学生自学诗歌1.初读诗句,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认读字词。
提示:“巢”是翘舌音;“眠"的读音是mian.不能读成min。
(3)识记生字。
出示:“巢的小篆字形,引导:你怎么记住它点拨:“巢”是象形字,下边是树木,上边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是鸟筑巢于树上。
看图理解词语。
出示:“芦苇"和“剪秋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生自由读诗歌,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个人自读一同伴互读一指名朗读)2.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
如:双翅/一翻,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把斜阳/掉在江上;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想象画面法、诗歌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歌,思考: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
3.精读课文
1.学习《秋晚的江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习《花牛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美感和情感。
4.总结拓展
1.总结两首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及原
因。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与同学分享。
5.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仿照其中一首诗歌,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设计①引导学生抓住“鸟儿”想象其“驮着斜阳”“归巢”的动态场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双翅一翻”“掉在江上”想象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画面。
③引导学生抓住“头白的芦苇”“妆成红颜”想象江岸边芦苇的画面。
(2)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
①引导学生抓住“坐”“压扁”想象其坐在草地里的情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眠”“霸占了半个天”想象其睡觉的样子。
③引导学生抓住“走”“甩得滴溜溜”想象其行走时的可爱姿态。
④引导学生抓住“梦”“太阳偷渡”想象太阳下山的画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1)交流谈《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2)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穗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
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
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
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如,“夕阳映照下的归鸟是怎样的?”“飞鸟是怎样归巢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江面是怎样的?”“晚霞映照下的芦苇又是怎样的?”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通顺连贯的话,提高语言能力。
3.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要不断地鼓励和肯定,强化学生交流的自信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布置作业,拓展积累(用时:2分钟)1.诗配画: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给它配一幅画。
2.选择其他的现代诗歌读一读。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展示自己给诗歌配的画。
2.搜集现代诗,如,金波的《林中小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可以进行诗配画的展览,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2课时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
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全班展示朗读、赛读。
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秋晚的江上⎩⎪⎨⎪⎧鸟儿斜阳头白芦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 .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 .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花牛歌 ⎩⎪⎨⎪⎧坐 ——压扁眠 ——霸占走 ——甩得做梦——偷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
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
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 现代诗二首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首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
《秋晚的江上》锁定秋天黄昏时的江面这一特定地点,描写了归巢的鸟儿在斜阳的烘托下行动的情景,同时附带展现了江边的芦苇在斜阳的映照下颜色的变化。
从诗人的描绘中,我们欣赏到了秋天黄昏江上的美丽画面,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小诗语言简洁,句式活泼,注重了情与景的契合,真正达到了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的境界。
《花牛歌》则以花牛的活动为中心,精心选取了四个场景,写出了花牛不同的行动、态势。
通过作者生动、活泼的描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用词虽简单却不失韵味,形式上一唱三叹,非常适合朗诵。
现代诗的教学,在小学阶段,首先要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准节奏、停顿,把握好轻重缓急,从而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揣摩形象,感知意味丰厚、韵味独特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