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林红;汪小清;黄丽辉;徐敏丹;马琳;赖人旭【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athogen proifle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cted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early recovery ofpatients.Methods The data of 12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fection group (38 patients) and non-infection group (82 patients) based on whether their ulcer was infected or not. The pathogens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in diabetic foot ulcer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this study, 43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38 cases of infection, of whic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ccounted for 51.2 %, gram negative bacteria 41.9 %, and fungi7.0 %.Staphylococcus aureus,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were the top three pathogens, accounting for 16.3 % each.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retinopathy, more than 2 foci of ulcer, osteomyeliti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DL-C, albumin,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number of ulcers, osteomyeliti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Conclusions HDL-C,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hite blood cell, triglyceride, albumin,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 and smoking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diabetic foot ulcer.%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3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溃疡感染的82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影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38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革兰阳性菌22株,占51.2%;革兰阴性菌18株,占41.9%;真菌3株,占7.0%.位居前3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7株,各占1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合并视网膜病变、溃疡数目>2个、合并骨髓炎以及合并肾病等与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以及溃疡数目、骨髓炎是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感染率.【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作者】林红;汪小清;黄丽辉;徐敏丹;马琳;赖人旭【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预防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保健科,广东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干部消化科,广东珠海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R528.1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种疾病是指还未被发现周围神经病变的人群,却已经出现足部感染、溃烂、化脓等症状,具有很高的罹患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 we r e s e pa r a t e d f r o m i n f e c t i o u s s ki n a n d s o t f t i s s u e i n h o s p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be t e s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Re s ul t s: Th e n umb e r o f p o s i t i v e c u l t u r e s o f 36 4.Gr a m — po s i t i v e C o c c i we r e f o r 42 . 8 6% , t h e mo s t b a c t e ia r we r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s a n d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e p i d e r mi d i s, t h e d ug r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s o f p e n i c i l l i n wa s hi g h e r .T he Gr a m — n e g a t i v e c o c c i we r e f o r 4 7. 25 % ,t h e mo s t b a c t e ia r we r e p e s u d o mo n a s a e ug r i n o s a a n d k l e b s i e l l a.t he d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e s o f a mp i c i l l i n we r e 9 5 . 5% a n d 8 7 . 5%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on c l u s i o n: Th e r e i s a hi g h r a t e o f s ki n a n d s o t f t i s s u e i n f e c t i o n i n d i a b e t e s, a n d t h e d 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pa t h o g e n s i s h i g h e r . we s h o u l d c h o o s e s e n s i t i v e d ug r s d e p e n d i n g o n d ug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e s t .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关勇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1期关勇南乐县疾控中心,河南濮阳 457400[摘要]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胰岛素类药物,导致自身免疫能力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造成了患者皮肤表面动态平衡被打破,皮肤菌群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紊乱现象。
此时患者将会伴随发生皮肤感染疾病,影响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对推动实际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感染;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防治工作[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07(b)-0023-0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吞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吞噬作用以及杀菌作用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造成患者自身身体免疫能力严重下降,相关皮肤感染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发生。
目前针对此方面研究工作已经广泛展开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果,对推动相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次研究在分析已有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临床治疗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的危害性分析1.1 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微生物菌群,从而导致患者自身容易受到外界真菌感染,造成患者糖尿病症的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不仅付出了较多的精力,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经济负担较高,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社会形象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也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效果不是很明显,影响较为深远[1]。
1.2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受到严重损害由于患者皮肤感染所导致的免疫能力下降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患者皮肤表面动态平衡被糖尿病患者自身病症所打破;另一方面也造成本就不是很高的免疫能力进一步削弱,严重降低了患者自身康复的几率,为患者临床治疗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护理糖尿病(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
DM患者由于慢性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容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
皮肤损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导致伤口感染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困难。
我科2011年至2012年采用碘伏湿敷治疗DM皮肤溃疡合并感染15例,收到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73—84岁,DM病程20—25年,皮肤溃疡时间0.5—2个月,足部溃疡13例,小腿溃疡2例。
溃疡单发,坏死组织达到肌层,创面覆盖黑色结痂,内层黄绿色分泌物,有臭味,创面组织表面暗红色,凹于正常皮肤,溃疡面积1.5—10cm。
2 方法15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皮肤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剪除坏死组织。
创面感染严重者,先用3%双氧水冲洗脓性分泌物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清创。
用红外线灯照射5—10分钟,最后用0.5%碘伏纱布湿敷,盖上无菌纱布包扎,不宜过紧,每日换药2次。
3 结果疗效评价标准:创面完全愈合,新皮生成为治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为显效;创面无扩大,渗出液减少为有效;治疗前后创面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经过3—5次换药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表面渗出减少,可见正常肉芽组织之间生长,边缘皮肤向中心蔓延,创面逐渐缩小,直至愈合。
治愈9例,显效3例,有效3例。
4 讨论DM患者皮肤破损病因是多因素的,DM患者长期代谢紊乱,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
由于DM患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和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容易引起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
肢体血管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低。
DM患者伴有多种皮肤损害[1],皮肤修复能力较差,轻微的外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发生溃疡。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时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溃疡,合并感染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通过对实际护理过程的观察和效果评估,我们将得出人性化护理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溃疡、感染、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护理策略、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特别是长期不良控制血糖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溃疡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不仅会延长愈合时间,还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中的作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
为护理人员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现状与危害;2.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3. 深入研究人性化护理的具体策略和方法;4. 观察和比较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评估其临床价值;5. 推广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皮肤溃疡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达成,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溃疡37例治疗体会

・
18 ・ 72
N . 21 o7 00
M DCL NO M 1 N E I FR A1 AI O
临床 集锦
分输液 ( 转入者在 首诊医院已处理者除外 ) 。常规 治疗 后经 家属同意对 患者 4 讨 论 等 . 进行 H +H P D治疗。使用 A l0 K0 型透析机 , 丽珠 H 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及 f ∞
【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溃疡; 聚维酮碘; 生肌玉红膏
di 036 ̄. s.o6 99 21.7 12 0: .99 in1o —15 .000.2 1 s 文章编号 : 0 15 (0O 一 7— 72— 2 1 6— 99 2l ) 0 18 0 o 22 治疗结果 : . 治愈 1 ( 14 ) 效 7例 (89 ) 有效 3例 (. 9例 5 .% , 1.% , 8
参考文献
[ ] 张晓光. 1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物 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中国血液净 J.
化,0 4 3 4 :2 2 5 20 ,( )2 4— 2 .
行 全部数据分析。
3 结果 .
[ ] 冯秀芸, 2 方雪英, 任青艳, 床边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毒物中毒疗效观察. 等. 在1 6例患者中 , 了 4次灌流联合透析的两例 , 进行 进行了 3次灌流联合透 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 , 0 . 2 1 0 析 的两例 , 2次灌流联合 透析者 1 。2例患 者在灌 流联合 透析期 间发 进行 2例 [] 苑鑫, 3 何跃忠. 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方面的应用[] 军 J. 生呼吸心跳骤停 , 但均成功复苏; 休克3例;例发生呼吸衰竭、 2 肺水肿; 最终抢 事医学科学院院刊,O52 ()33— 9. 20 , 4 :9 35 9 救有 1 例抢救无效死亡 , 其余 l 5例均 成功救治 , 随诊无反跳及后遗症。在治疗 [] 于笑 霞, 4 王立新. 血液 灌流 治疗急 性有机磷农 药 中毒 中 间综合征 的疗效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宏宇;麦婉湘【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diabetes with infections of skin and softtissue .Methods: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364 strains who were separated from infectious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etrospectivelyanalyzed .Results:The number of positive cultures of 364.Gram -positive cocci were for 42.86%,the most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penicillin was higher .The Gram -negative cocci were for 47.25%, the most bacteria were pesudomonas aeruginosa and klebsiella ,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ampicillin were 95.5%and 87.5%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re is a high rate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in diabetes , and the drug -resistanceof pathogens is higher .we should choose sensitive drugs depending on drug sensitivity test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的皮肤病变1、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皮肤感染血糖升高时,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升高,给霉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上糖尿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据了解,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皮肤感染,其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多数是念珠菌、皮肤癣菌“作怪”。
念珠菌感染常发生在男性外生殖器龟头、口腔、腹股沟、指甲等,导致鹅口疮、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外阴炎等;而细菌感染如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范围比较广,而且炎症明显,常常出现坏疽。
2、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皮肤瘙痒据了解,约1/5的糖尿病人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瘙痒比较顽固,与血糖数值的大小呈正相关。
血糖越高,瘙痒的情况越严重,特别外阴瘙痒,用抗组胺药物都没有明显效果,病人痛苦难耐。
只有在血糖得到控制后,瘙痒才慢慢缓解,所以一直坚持糖尿病治疗的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难止,最好还是查查血糖,可能要调整一下治疗方案。
3、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
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
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4、糖尿病皮肤病变有糖尿病性皮疹这种皮肤改变,发生在小腿前面。
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
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
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中医认为糖尿病瘙痒症的产生与湿、热、毒有关,采用内服法与外洗法相结合治疗。
内服药,全身皮肤瘙痒用当归10克、白芍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白鲜皮30克、苦参10克、黄柏10克、土鳖虫10克、水蛭3克;外阴瘙痒用苦参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20克、竹叶15克、车前草30克,若白带多加椿根白皮30克。
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

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1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类型与临床特点据国内外报道,一般可将糖尿病皮肤表现分为以下几类[6,9]。
1.1 糖尿病并皮肤感染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其发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
(1)真菌感染:据统计在病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4]。
糖尿病伴发的真菌感染不易治愈,即使治愈也易复发。
临床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肥胖病人皮肤的褶烂、女性外阴炎、阴道炎及口角炎等。
其他尚有手足癣、股癣与指(趾)甲癣等。
(2)化脓性感染:糖尿病并发皮肤化脓性感染约为20%[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头部乳头状皮炎等。
严重感染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1.2 糠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皮肤改变(1)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之一,可以是全身泛发性瘙痒,多见于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发病部位不定,发病程度、时间也不一致,也可以是局限性的瘙痒,主要见于外阴或肛门周围,特别是女性外阴瘙痒更为多见。
故对顽固性的皮肤瘙痒或女性外阴瘙痒均应常规查尿糖。
(2)无汗症:糖尿病也可出现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伸侧有小皱褶状表浅性干燥破裂,同时伴无汗症。
1.3 糖尿病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表现(1)糖尿病性坏疽:患者下肢可因闭塞性动脉硬化而发生溃疡或坏疽。
初起时,下肢尤其是足趾发绀,静脉瘀血,患部皮肤有麻刺感,以后逐渐或突然发生湿性坏疽。
外生殖器偶也可发生此种坏疽。
病情严重者,可达到骨骼,病人可因败血症而死亡。
(2)皮肤发红:糖尿病患者由于小血管的变化,四肢及面部长期可发生无痛性水肿性红斑。
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
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酮症酸中毒时,颜面常潮红;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可由于病情控制不良,在两颊及下颚出现持续性潮红,潮红区内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3)紫癜:多见于高龄病人的下肢,紫癜一般为1~2mm大小的点状出血,数目较多,集聚在足的外侧或内缘部,也可见于小腿其它部位,消退后即变为色素性、非萎缩性小斑点。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目的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诊治的46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本文所选的460例患者中,276株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9.0%;188株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0.2%;4株为真菌感染,占0.8%;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培养阳性率为95.22%,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18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为全部革兰阴性菌的6.52%,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均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舒巴坦以及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敏感。
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应早期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耐药类型鉴别,高度重视耐药菌株,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的出现。
标签: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临床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血管均发生变化,引起足部坏疽、溃疡,这是一种累及到肢体大中微血管,引起神经病变的常见的严重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容易出现多种感染[1]。
我院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46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对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46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318例为男性,162例为女性;年龄在26~94岁,平均为(66.31±24.35)岁;患有糖尿病的时间在4~34年;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根据Wagner进行分级,其中44例为2级,180例为3级,164例为4级,72例为5级。
1.2方法对所选患者足部溃疡分泌物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
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52例临床分析

疗 。①清 创办 法 : 溃疡表 浅 者直 接 生理 盐水 清 洗创面 ,
溃 疡 深或 伴感 染者 以 3 %双 氧 水 反 复 冲 洗 溃疡 面后 再 生 理 盐水 冲洗 , 部有 坏死 组织 者 应剪 除 , 应谨 慎 扩 局 但 创 , 量保 存 仍 存 活 组 织 , 化 之 坏 死 组 织 可 用 棉 球 尽 液 ( 消毒 脱脂 棉球 ) 试去 除 , 擦 创面 有新 鲜 肉芽 生 长后 , 若
霉素 组 与 美 宝 湿润 烧伤 膏 ( E O 组 作 用相 近 ( M B ) P>0 0 ) 结 论 . 。 5
合 的 重 要 因素 。
在 血糖 控 制 基 础 上 合 理 的创 面 处 理 是 影 响 皮 肤 渍 疡愈
【 键词】 糖 尿病 ; 关 皮肤 溃 疡 ; 合 愈 【 图 分 类 号 】 R57 1 中 8 .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5 120 )813—2 文 040 0 (0 80—050
1 2 治疗 方法 : 部患 者均 以胰 岛 素皮 下 注 射控 制血 . 全 糖 , 糖控 制 目标 为空 腹 血 糖 <8 O m lL 餐后 血 糖 血 .m o/ ,
<1 .m o/ , F患 者 辅 以 静 脉 滴 注 丹 参 、 钴 胺 治 0 O m lL D 甲
1 1 一般 资 料 : 组 病 例 为 20 . 本 0 1年 7月 ~20 0 7年 9
溃疡 分 布 : 部 3 足 0例 , 腿 9例 , 部 3例 , 尾 部 5 小 臀 骶 例 , 干 3例 , 部 2例 , 疡深 达 肌腱 、 外 露 3例 , 躯 手 溃 骨 按 《 尿病 足检 查 及诊 断标 准》 , 2 糖 … 有 8例 为 D , F 而非
糖尿病并发皮肤慢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上皮 细胞 钙离 子 内流 明显 ’ 。 而在 豚 鼠 的形 觉 剥 夺型 近视 视 网膜 超微 结构 显示 , 视 网膜 膜盘 的有 不 同 程度 的水 肿 , 脱落 ; 线 粒 体 肿 胀 变 形 以 及 空 泡 样 改 变 … 。且 有研究 显示 豚 鼠离焦 诱 导 的近 视 眼豚 鼠模 型 中发 现 了视 网膜 细胞 异 常凋 亡 。但 鲜见 对 于 离
参 考 文 献
1 Na t ha n J,Cr e wt h e r S G ,Cr e w t h e r DP,e t a 1 .Ef f e c t s o f r e t i n a l i ma g e
结 构上 的差 异体现 呢?L i a n g等 对 鸡形 觉剥夺 近 视
究 , 2 0 0 8 , 2 6 ( 2 ) : 1 3 7—1 4 0
6 崔冬梅 , 高岩 , 吴开力 , 等. 透 镜 对 豚 鼠 眼 屈 光 不 正 和 眼 轴 的 作 用 山[ J ] . 东大学学报 , 2 0 0 6, 4 4 ( 5) : 5 1 1—5 1 8
L i a n g H ,C r e wt h e r DP , Cr e wt h e r S G, e t a 1 . A r o l e f o r p h o t o r e c e p tme n t s i n t h e i n d u c t i o n o f d e p r i v a t i o n m y o p i a[ J ] .V i s i o n
R e s , 1 9 9 5 , 3 5 ( 9 ) : 1 2 1 7—1 7 2 5
糖尿病皮肤分析报告

糖尿病皮肤分析报告目录CONTENTS•引言•糖尿病与皮肤疾病的关系•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与诊断•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治疗与预防•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主题简介之一。
分析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02糖尿病与皮肤疾病的关系高血糖状态影响皮肤正常代谢,导致皮肤干燥、脱屑。
皮肤干燥瘙痒感染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发生瘙痒,可能与神经病变和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容易感染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030201糖尿病对皮肤的影响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分类神经性皮肤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感觉异常等。
血管性皮肤病变如糖尿病足、血管炎等。
感染性皮肤病变如疖、痈、真菌感染等。
高血糖状态影响神经细胞功能,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引起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血液循环。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影响皮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免疫功能异常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03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与诊断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肤溃疡皮肤色素沉着症状表现01020304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持续的瘙痒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由于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的现象。
由于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溃疡、感染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的现象,如皮肤变黑、出现色斑等。
诊断方法01020304其他皮肤病如银屑病、荨麻疹等,需要与糖尿病皮肤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瘙痒性疾病如皮肤瘙痒症、湿疹等,需要与糖尿病皮肤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等,可能引起皮肤症状,需要与糖尿病皮肤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04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治疗与预防治疗原则与方法早期诊断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早期发现和诊断是关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基础,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瘦素及其受体OB-RL的定量表达

12 组 织标本的采 集及 处理 .
糖 尿病 慢性皮上 皮化 等生理功 能 , 这些 而 功能几乎参与 了创面愈合 的全过程 “ 。本研究 在知
情同意等规范 化操作下 , 采集 糖尿病慢性 皮肤溃疡 患 者周边皮肤组织及 正常人 的皮肤 组织 , 测 Lpi 及 检 et n
年龄 (89±9 3 岁 , 5. . ) 平均 糖 尿 病 病史 ( 5 6± . ) 1. 6 3 年, 空腹血糖 ( B ) 1. 35 m o L 糖化血 红蛋 F G ( 13± . ) m l , / 白( b 1 ) 1. H A c ( 12±20 % 。溃疡 边缘皮 肤组织 分别 .)
广东医学
21 0 0年 1 2月 第 3 l卷第 2 3期 Gu n d n a g o gMei l o r M D c 0 0 o.3 , o 3 dc u n aJ e.2 1 ,V 1 1 N .2
・
3 5・ 05
糖 尿 病慢 性 皮 肤 溃疡 瘦 素及 其 受 体 O B—R L的 定 量 表 达
瘦 素 ( et ) 由肥 胖 基 因 ( B基 因 ) 码 、 肪 组 织 Lpi 是 n O 编 脂
() 3 使用糖皮质激素 ;4 单纯神经性溃疡 ;5 踝 臂指 () ()
数 ( B ) . 。剔 除标 准 : A I ≤0 7 组织取材失 败及不能进行
有 效 检测 。
单纯性与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感染细菌培养与敏感抗菌药物结果的比较分析

白城 中 医院皮 肤 科 , 吉林 自城
1 3 7 0 0 0
【 摘 要】目的 比较分 析单 纯 性 与糖 尿病 性皮 肤 溃 疡感 染 细菌 培 养与 敏感 抗 菌 药物 结果 。 方 法 收集 该 院皮 肤 科 2 0 1 4 年 以来治 疗 的单纯 性 与糖 尿病性 皮肤 溃疡感 染各 1 5 0例 患者作 为 研究 对象 , 比较 分 析两组 患 者 分泌 物 病原 学 培养 和 敏感 抗 菌药 物结 果 。 结 果 两组 患 者经 病原 学 检测 共 感染 1 1 种 病 原体 , 除表 皮 葡萄 球 菌外 , 两 组患 者 其他 病 原菌 感 染率 之 间 的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非 糖 尿病 组 患者 前 三位 抗 大肠 埃希 氏菌敏 感 抗 菌药 物 分别 为 左氧 氟 沙 星 、 头孢 哌 酮舒 巴坦 和环 丙沙 星 , 糖 尿病组 患 者分 别为 左 氧氟 沙星 、 亚 胺 培南 和头 孢 哌酮 舒 巴坦 , 两 组 之 间 的差异 无 统计
养, 标 本 收集 后 立 即送检 。分 离鉴 定培 养获 得 的纯 培 养 的可疑菌落 , 按 照《 全 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规 定 的 方 法 进行 , 接种 血 琼 脂 平板 做 细 菌 计数 。培 养基 、 细 菌 鉴 定及 药 敏测 试 板 的生 产 厂 家 和批 号 相 同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的质 控 菌 株 为 A T C C 2 5 9 2 2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为 A T C C 2 5 9 2 3 , 铜 绿假 单 胞 菌为 A T C C 2 7 8 5 3 。
・
临床研究 ・
糖尿病新世界 2 0 1 7年 4月
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分析詹添福;陈丹杰;王旭芬【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足部溃疡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相关感染病原菌培养,观察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80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出了360株细菌,其中粪肠球菌最多,66株,从药物实验中可以发现,普通的抗菌药物敏感率比较低.18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8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进行清创排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有60例,进行截趾手术的患者有30例,进行截肢手术的患者有10例.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一共有80例患者治愈,有70例患者病情好转,其中有11例患者没有治愈但是选择出院,9例患者治疗失败,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结论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多并且复杂,包括粪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厌氧菌,与抗菌药物进行试验后效果并不理想,病菌的耐药性比较高.患者如有糖尿病足溃疡症状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效果.【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3页(P339-341)【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原菌【作者】詹添福;陈丹杰;王旭芬【作者单位】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普宁515300;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普宁515300;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普宁5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是我国一种高发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增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变化.而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所产生的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发生皮损、感染、溃烂等症状,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溃疡症状.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发生了病变,导致足部发生缺血、感染[2],从而形成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足部严重缺血,会加重患者的的神经和血管病变,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足部病情加重,不得已进行了截趾截肢[3].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之后让患者的肉体上发生了缺失,形成心理上的痛苦,更会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情的恶化,导致患者死亡[4].为了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医学上针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研究分析.本研究探讨了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以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的.180例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本研究,签有知情同意书.18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龄 40~69岁,平均(54.76±4.67)岁.1.2 方法:①采样方式: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在第一次伤口换药的时候进行分泌物采样,采样时wagner2级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患者的足部伤口的分泌物,wagner3级患者钳夹坏死组织跟新鲜组织交界处的组织送检,取样后将样品放入灭菌试管内,30 min内集中送检;②细菌培育方式: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进行培育和鉴定.培养方式按照标准细菌品培养方式进行培育;③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1.3 观察指标:在细菌培养出后,记录细菌的种类和细菌的数量后进行试验,观察抗菌药物的疗效.180例患者均进行治疗,其中100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80例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出标准:治愈,好转,无效.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细菌类型:180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出了360株细菌,其中粪肠球菌最多66株,除粪肠球菌外,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详见表1.表1 细菌类型 [n(%)]细菌类型比例粪肠球菌 66(18.33)金黄色葡萄球菌 54(15.00)表皮葡萄球菌 40(11.11)其他葡萄球菌 32(8.89)大肠埃希菌 38(10.56)奇异变形杆菌 37(10.27)阴沟肠杆菌 33(9.17)肺炎克雷伯菌 31(8.61)铜绿假单胞菌 29(8.06) 2.2 抗菌药物敏感率:实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每一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敏感性都不算很好,都在60%以下.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普通的抗菌药物敏感率比较低.2.3 两组治疗效果:18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80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适量运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清创排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有60例,进行截趾手术的患者有30例,进行截肢手术的患者有10例.18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共有80例患者治愈(手术治疗50例,药物治疗30例),有70例患者病情好转(手术治疗40例,药物治疗30例),其中有11例患者(手术5例,药物治疗6例)没有治愈标准病情好转但选择出院,不再接受治疗,9例患者(手术5例,药物治疗4例)治疗失败,病情加重导致死亡.从治疗效果来看,可以发现手术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治愈患者的几率更高,但是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残疾概率,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观察组 100 50 45 5对照组 80 30 36 4 χ2值 2.091 3.256 1.672 P值 <0.05 >0.05 >0.053 讨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因为血管神经发生病变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可能会变成残疾.但是针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还是应该及时观察患者足部情况,去医院进行适当的治疗,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病情,避免因为病情过于严重致残或是致死.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感染,但是从研究中可以发现,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感染细菌类型非常丰富,并且类型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足的过程中,必须检验患者足部溃疡原因,并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此才能有效的治疗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残疾率.在医学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主要还是以这五点为主:①控制患者的血糖.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首先必须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推荐使用胰岛素治疗,我科住院患者主要采用三短一长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静脉微泵降糖治疗,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控制在正常值水平[5];②营养神经及改善患足血液循环.导致患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足部发生了严重缺血及神经损伤,导致病变部位没有足够的血运以及足够的氧气含量,同时失去神经的保护及营养作用,导致患者足部肿胀,发炎,溃烂.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同时应用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中西药皆可,组内患者主要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改善循环治疗,同时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治疗,加用甲钴胺注射液、依帕司他片营养神经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剂量,服药方式遵照医嘱[6];③抗感染.因为部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足部伴有感染,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导致溃疡蔓延扩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使用广谱、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7];④换药.及时有效的换药治疗能够快速的开放创口,清除坏死组织,打通瘘道,引流脓液,促进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8];⑤对症治疗和配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首先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式,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消除局部水肿,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白蛋白,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增强体质,迅速恢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抗病能力等.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染细菌种类非常丰富,无法有效避免患者的足部细菌感染,在治疗患者足溃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都有相对不错的效果,具体如何治疗应该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周凤英,罗田应.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21-3623.[2] 景良洪,曾艳丽,李佳,等.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图文式感染防范手册》宣教对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9):2140-2143.[3] 张洪,张文广,蔡文智,等.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及Silverloy抗菌效果[J].广东医学,2015,(16):2520-2522.[4] 戴军,刘平,柳湘洁,等.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2):1271-1273.[5] 姚兰,安民民.95例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64-468[6] 陈燕,陈卫红,何亮军,等.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6):1004-1009.[7] 赵跃斌,李玮,任艳杰,等.糖尿病足创面感染患者80例创面特点及主要菌谱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2):1804-1807.[8] 李宗祥,刘涛,张艳,等.糖尿病足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因素及基因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3):384-389.。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发表时间:2016-03-28T10:04:26.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迟海燕周玉萍苏丽清宋明强司凤霞[导读] 威海市立医院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糖尿病相关慢性皮肤溃疡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分布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患者316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38人,年龄22-78岁,平均30-58岁,糖尿病病程5.9±10.3年。
慢性皮肤溃疡感染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55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4人,平均年龄25-60岁。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标本采集在使用咽拭子取皮肤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
1.3 诊断标准 316名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105CFU/ml有诊断意义。
1.4 检验方法对培养获得的纯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血琼脂平板做细菌计数。
培养基由威海医学高分子有限公司提供,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板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X-32提供。
1.5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细菌分析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细菌分析
王曙光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9
【摘要】糖尿病足多有病原菌感染。
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糖尿病足患者,男27例,女21例,中位年龄66.7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未用抗菌药物前用灭菌棉拭子蘸取其伤口分泌物置于灭菌试管内,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德灵As_4微生物检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2结果2.1病原菌48例患者伤口培养出病原菌40例(83.3%),无菌生长8例(16.7%)。
【总页数】1页(P110-110)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细菌培养;病原菌
【作者】王曙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72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同时分离出三株细菌1例 [J], 林钦清;谢春元
2.VSD联合皮瓣移植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邬业强; 熊秉刚; 黎明华; 陈建; 欧翰杰
3.糖尿病足部溃疡相关因素的分析 [J], 邵红雨;齐秀红
4.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分析 [J], 李怀梅
5.足底胼胝体切除对糖尿病足底胼胝患者足部压力及溃疡情况的影响分析 [J], 许晨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肖琴;杨明锦;谭晴心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1(31)23
【摘要】在临床上,对于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常常会采用注射胰岛素类药物来降低和控制血糖,从而保持患者正常的生理体征。
但是,由于胰岛素的长期使用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这些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患者足部皮肤防御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而一旦发生感染,将会给生命质量状况本来就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因此,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与病原微生物菌群的相互关系对其有效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130-133)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感染;病原微生物;糖尿病足
【作者】肖琴;杨明锦;谭晴心
【作者单位】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R197
【相关文献】
1.糖尿病皮肤感染与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2.动物肠道菌群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3.皮肤微生物菌群及皮肤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4.消化道微生物菌群与食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5.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菌群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8T10:04:26.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迟海燕周玉萍苏丽清宋明强司凤霞
[导读] 威海市立医院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糖尿病相关慢性皮肤溃疡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分布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分泌物培养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患者316人,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38人,年龄22-78岁,平均30-58岁,糖尿病病程5.9±10.3年。
慢性皮肤溃疡感染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55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4人,平均年龄25-60岁。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标本采集在使用咽拭子取皮肤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
1.3 诊断标准 316名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
≥105CFU/ml有诊断意义。
1.4 检验方法对培养获得的纯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血琼脂平板做细菌计数。
培养基由威海医学高分子有限公司提供,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板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X-32提供。
1.5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构成统计两组最常见的前十位致病菌,其他少见菌因例数过少未做统计。
皮肤溃疡感染组最常见的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溃疡感染合并糖尿病组最常见的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
第三位常见致病菌的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大肠埃希氏菌敏感的抗生素
皮肤溃疡感染组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皮肤溃疡感染合并糖尿病组中大肠埃希氏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前三位分别为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舒巴坦钠,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皮肤溃疡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两个方面。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19%[1],是常人的2-3倍,因此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尽管抗菌药物发展很快,但皮肤溃疡感染的发病率却无明显下降,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慢性皮肤溃疡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细菌学特征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糖尿病皮肤慢性难愈性溃疡是糖尿病最为棘手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创面治疗的难题。
在糖尿病皮肤组织中存在着局部糖含量增高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蓄积,以及以胶原合成减少和组织修复细胞增殖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并由此造成了糖尿病皮肤菲薄的组织学或解剖学特征。
这一在未遭遇外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即已经存在组织学和细胞功能学的异常改变,被称之为糖尿病皮肤的“隐性损害”现象[2],因此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其外伤等刺激下皮肤的易损性明显增加,且容易发生自发性溃疡以及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
Leese G等的研究认为,标准常规治疗4周后皮肤溃疡的面积变化是反映糖尿病相关性足部溃疡能否最终痊愈的预测因素之一[3]。
本研究结果提示引起皮肤溃疡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与报道相一致。
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感染者与单纯皮肤溃疡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有差异,这一点可以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
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皮肤溃疡感染,首先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改善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积极控制血糖等。
其次,抗生素的使用应规范,足量,足疗程,必要时根据细菌学培养的结果更改品种。
参考文献:
[1] Collins AJ,Kasiske B,Herzog C,etal.Excerp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06 annual,data report [J].Am J Kidney Dis,2007,49(1 Suppl 1):A6。
[2]Lu SL,Qing C,Xie T,etal.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cutaneous “underlying disorder”in diabetetic rats.Chin J Trauma,2004,20:468-473.
[3]Leese G,Schufield C,McMurray B,etal.Scottish foot ulcer risk score predicts foot ulcer healing in a regional specialist foot clinic.Diabetes Care,2007,30:2064-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