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平衡的求解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力学提升专题06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2

高中物理力学提升专题06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2

专题06 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专题概述】在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时,用公式法讨论有时很繁琐,而用作图法解决就比较直观、简单,但学生往往没有领会作图法的实质和技巧,或平时对作图法不够重视,导致解题时存在诸多问题.用图解法和相似三角形来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动态变化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典例精讲】1. 图解法解三力平衡图解法分析物体动态平衡问题时,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典例1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典例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75°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应该是( )A.90° B.45° C.15° D.0°【答案】C2 . 相似三角形解动态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方向都在发生变化,此时就适合选择相似三角形来解题了,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典例3 半径为R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的距离为h,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F 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A. F N不变,F T变小B. F N不变, F T先变大后变小C. F N变小,F T先变小后变大D. F N变大,F T变小【答案】A【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受力情况:重力G,细线的拉力F T和半球面的支持力F N,作出F N、F T的合力F,典例4 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能以O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端挂一重物,另用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端,当OP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缓慢增大时(0<α<π),OP杆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A.恒定不变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在OP杆和竖直方向夹角α缓慢增大时(0<α<π),结点P在一系列不同位置处于静态平衡,以结点P为研究对象,如图甲所示,3. 辅助圆图解法典例5 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两细绳间的夹角为θ,细绳AC呈水平状态.现将整个装置在纸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共转过90°.在转动的过程中,CA绳中的拉力F1和CB绳中的拉力F2的大小发生变化,即 ( )A.F1先变小后变大 B.F1先变大后变小C.F2逐渐减小 D.F2最后减小到零【答案】BCD【解析】从上述图中可以正确【答案】是:BCD【提升总结】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分析力的最小值问题的规律(1)若已知F合的方向、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则另一分力F2的最小值的条件为F1⊥F2;(2)若已知F合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则另一分力F2的最小值的条件为F2⊥F合。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力的平衡》常用解题方法【专题概述】1 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2.一般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2)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3)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3.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典例精讲】方法1 直角三角形法用直角三角法解答平衡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数学知识求解某一个力,若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特点进行求解.【典例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A.2 sin αmgB.2 cos αmgC.21mgtan αD.21mgcot α【答案】 A直角三角形,且∠OCD 为α,则由21mg =F N sin α可得F N =2sin αmg,故A 正确.方法2 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答案】arccos kR -G kL【解析】对小球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有△AOB ∽△CDB ,【典例3】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轻杆OP 能以O 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P 端用轻绳PB 挂一重物,而另一根轻绳通过滑轮系住P 端.在力F 的作用下,当杆OP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0<α<π)缓慢增大时,力F 的大小应( )A .恒定不变B .逐渐增大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 【解析】由三角形相似得:PQ F =OQ mg ,F =OQ PQmg ,α逐渐增大,即PQ 增大,由上式知F 逐渐增大,B 正确.方法3: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力合力为零.三个力可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由正弦定理列式求解.【典例4】一盏电灯重力为G,悬于天花板上A点,在电线O处系一细线OB,使电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30°,如图所示.现保持β角不变,缓慢调整OB方向至OB线上拉力最小为止,此时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等于多少?最小拉力是多少?G【答案】30°2【解析】对电灯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据三力平衡特点可知:OA、OB对O点的作用力T A、T B的合力T与G等大反向,即T=G①【名师点评】相似三角形法和正弦定理法都属于数学解斜三角形法,只是已知条件不同而已.若已知三角形的边关系选用相似三角形法,已知三角形的角关系,选用正弦定理法.【典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A.k mgB.2k 3mgC.3k 3mgD.k 3mg 【答案】 C物体受三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典例6】 如图所示,重为G 的均匀链条挂在等高的两钩上,链条悬挂处与水平方向成θ角,试求:(1) 链条两端的张力大小; (2) 链条最低处的张力大小. 【答案】(1)2sin θG (2)2Gcot θ【解析】(1)整个链条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由对称性可知,链条两端受力必大小相等,受力分析如图甲.由平衡条件得:2F sin θ=G F =2sin θG .(2)在求链条最低处张力时,可将链条一分为二,取一半链条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所受力为F ′=F cos θ=2sin θG cos θ=2Gcot θ. 方法5:图解法【典例7】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对小球施加的最小的力是 ( ).A .mgB .23mg C .21mg D .33mg 【答案】C【典例8】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现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总结提升】1直角三角形分析物体动态平衡问题时,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三个力的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此时就可以用直角三角形解平衡了。

三力平衡定理

三力平衡定理

三力平衡定理
三力平衡定理:当物体受到同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时,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即物体在互相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定共面共点,合力为零。

运用法则:三角形法则
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任意两力的合力,这个合力将代替原来的两个力,这样,三力平衡问题就变成了二力平衡问题,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因此,若将表示三个力的矢量平行移动,使其依次首尾相接,将构成封闭三角形。

这就是求解与分析三个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三角形法则。

运用三角形法则作出表示力矢量的三角形后,可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析与求解。

推论:
1、刚体受三个互不平行但共面的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2、作用于物体上的三个相互平衡、但又不互相平行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个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前两个力的汇交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平衡的几种典型解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平衡的几种典型解法
• 课题: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平衡的几种典型解法



一、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共点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3.力的合成的运算法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或者 三角形定则 4.其它矢量的运算也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者 三角形定则
思考: 1.生活中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大家要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在这句话中的 “合力”与我们物理语言中的“合力”意义一 样吗? 2.物理语言中的“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 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 力的分解类型:
(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 的大小.有1组解。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 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1组解。
(3)已知合力、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分力的 大小,这时则有如下的几种可能情况: ①第一种情况是F≥F2>Fsinα ,则有两组解. ②第二种情况是F2=Fsinα 时,则有一组解. ③第三种情况是F2<Fsinα 时,则无解,因为 此时按所给的条件无法组成力的三角形. ④第四种情况是F2>F时,则有一组解.
例题2(学生版32页 3.):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 θ固定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则 ( ) A.合力F一定增大 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 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
如右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小球 A、B 用两根不可伸长的 轻绳连接后悬挂于 O 点,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小球 A、B 处于 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 OA 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 θ 保持 30° 不变,则外力 F 的大小 ( )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选择: 力的合成法、力的效果分解法、正交分解法都 是常见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物体只受三个力时,采用力的合 成法、力的效果分解法解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 力的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或三角形相似求解;而 物体受三个以上力时多数采用正交分解法. 三力平衡的情况下,常采用以下3种典型解法: 解析法、图解法、相似形法。若三力中两力的大 小相等或方向垂直,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较为简 捷。

三力平衡方法汇总

三力平衡方法汇总

三力平衡一、方法示例:1.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AB杆可绕A端的轴在竖直面内转动,B端用细绳BC吊住,杆处于水平方向,BC绳与杆的夹角为30°,在杆B端挂一重100N的物体.求BC对杆的拉力F T和杆AB所受的力F的大小.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θ=60°.求两小球的质量比。

3.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4.半径为R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的距离为h,轻绳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此时球到滑轮距离为L。

求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5.如图所示,不均匀的直细杆AB长1m,将它的两端用两根细绳拴住吊在两竖直墙上,当AB在水平方向平衡时,细绳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60°,细绳B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30°.求AB杆的重心距B端的距离.二、练习1.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环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大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是k 、自然长度为L (L <2R )的轻质弹簧,其一端与小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求小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以用三角函数表示)2.如图所示,两竖直墙壁间间距为3m ,一根不可伸长的长为5m 的柔软轻绳左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一质量为20KG 的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轻绳上,达到平衡时求绳中张力。

3.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 和水平轻绳b 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 的拉力为F1。

高三物理求解平衡问题的九种方法

高三物理求解平衡问题的九种方法

求解平衡问题的九种方法一、力的合成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此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法〞是解决三力平衡问题的根本方法.例1如图1甲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AO 与BO 的A 端、B 端固定,平衡时AO 水平,B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拉力1F 和BO 拉力2F 的大小是 () A 、1F mg = B.1cot F mg θ= C.2sin F mg θ= D.2sin mgF θ=解析 根据三力平衡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作出图1所示矢量图,由三角形知识可得1cot F mg θ=,2sin mgF θ=.所以正确选项为BD二、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列平衡方程求解:0x F =合,0y F =合.为方便计算,建立坐标系时以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为原如此.例2 如图2甲所示,不计滑轮摩擦,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加一水平力F 作用在B 上使B 缓慢右移,试分析B 所受力F 的变化情况.解析 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在x 轴上有cos 0f A x F F F F θ=--=合①在y 轴上有sin 0N A B y F F F G θ=+-=合②又f N F F μ=③联立①②③得(cos sin )A B F F G θμθμ=-+. 可见,随着θ不断减小,水平力F 将不断增大. 三、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分析方法;当只涉与研究系统而不涉与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隔离法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连接体)系统中隔离出来进展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进一步对该物体进展受力分析,得出与之关联的力.为了研究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通常可采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例3有一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外表粗糙,OB 竖直向下,外表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何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下列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将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拟,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F 和细绳拉力T F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F 不变、T F 变大 B 、N F 不变、T F 变小 C 、N F 变大、T F 变大D 、N F 变大、T F 变小解析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以P 、Q 、绳为整体研究对象,受重力、AO 给的向上弹力、OB 给的水平向左弹力.由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知AO 给P 向右静摩擦力与OB 给的水平向左弹力大小相等;AO 给的竖直向上弹力与整体重力大小相等.当P 环左移一段距离后,整体重力不变,AO 给的竖直向上弹力也不变.再以Q 环为隔离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乙所示,Q 环所受重力G 、OB 给Q 弹力F 、绳的拉力T F 处于平衡,P 环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的同时T F 移至'T F 位置,仍能平衡,即T F 竖直分量与G 大小相等,T F 应变小,所以正确答案为B 选项. 四、三角形法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封闭力三角形,进而处理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叫三角形法;力三角形法在处理动态平衡问题时方便、直观,容易判断.如图4甲,细绳AO 、BO 等长且共同悬一物,A 点固定不动,在手持B 点沿圆弧向C 点缓慢移动过程中,绳BO 的张力将 () A 、不断变大 B 、不断变小 C 、先变大再变小 D 、先变小再变大解析 选0点为研究对象,受F 、A F 、B F 三力作用而平衡,此三力构成一封闭的动态三角形如图4乙.容易看出,当B F 与A F 垂直即090αβ+=时,B F 取最小值,所以D 选项正确. 五、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申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成比例,根据比值便河计算出末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例5 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半径为R ,球心0的正上方C 处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线一端拴一小球置于半球面上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图5所示,现将小球缓慢地从A 点拉向B 点,如此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 F 、细线的拉力大小T F 的变化情况是 ()A 、N F 不变、T F 不变 B.N F 不变、T F 变大 C ,N F 不变、T F 变小 D.N F 变大、T F 变小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5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知,小球所受支持力'N F 和细线拉力T F 的合力F 跟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 G =.根据几何关系知,力三角形'N FAF 与几何三角形COA 相似.设滑轮到半球顶点B 的距离为h,线长AC 为L ,如此有'N T F F G RR hL==+,由于小球从A 点移向B 点的过程中,G R h 、、均不变,L 减小,故'N F 大小不变,T F 减小.所以正确答案为C 选项.六、正弦定理法正弦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三角形的边长与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相等;在图6中有sin sin sin AB BC CAC A B ==同样,在力的三角形中也满足上述关系,即力的大小与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相等.例6 不可伸长的轻细绳AO 、BO 的结点为0,在0点悬吊电灯L ,OA 绳处于水平,电灯L 静止,如图图7甲所示,保持0点位置不变,改变OA 的长度使A 点逐渐上升至C 点,在此过程中绳OA 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解析 取0点为研究对象,0点受灯的拉力F(大小等于电灯重力G)、OA 绳的拉力1T 、OB 绳的拉力2T ,如图7乙所示.因为三力平衡,所以1T 、2T 的合力'G 与G 等大反向.由正弦定理得1sin sin T G θα=,即1sin sin G T θα=,由图知θ不变,α由小变大, α增大到090后再减小,所以据1T 式知1T 先变小后变大,当090α=时,1T 有最小值. 七,拉密原理法拉密原理:如果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各力的大小分别与另外两个力所夹角的正弦成正比.在图8所示情况下,原理表达式为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θθθ==例7 如图9甲所示装置,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保持两绳之间夹角θ不变;假设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动090,如此在转动过程中,CA 绳拉力1T 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CB 绳拉力2T 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解析 在整个装置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可以认为小球在每一位置都是平衡的.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图9乙所示,根据拉密原理有12sin sin sin T T F F G βαθ==,由于θ不变,α由090逐渐变为0180,sin α会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所以2T F 逐渐变小直到为零;由于β由钝角变为锐角,sin β先变大后变小,所以1T F 先变大后变小. 八、对称法研究对象所受力假设具有对称性,如此求解时可把较复杂的运算转化为较简单的运算,或者将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直观而简单的图形.所以在分析问题时,首先应明确物体受力是否具有对称性.例8 如图10甲所示,重为G 的均匀链条挂在等高的两钩上,链条悬挂处与水平方向成θ角,试求;(1)链条两端的张力大小. (2)链条最低处的张力大小.解析 (1)在求链条两端的张力时,可把链条当做一个质点处理.两边受力具有对称性使两端点的张力F 大小相等,受力分析如图10乙所示.取链条整体为质点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2Fsin =G θ,所以端点张力为GF=2sin θ(2)在求链条最低点张力时,可将链条一分为二,取一半研究,受力分析如图10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所受力为'cos cos cot 2sin 2G G F F θθθθ===即为所求.九、力矩平衡法力矩平衡:物体在力矩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所受力矩达到平衡·力矩平衡条件:一般规定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为正设为1M ,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为负设为2M ,如此力矩平衡条件为120M M +=.例9 如图1l,AC 为竖直墙面,AB 为均匀横梁其重力为G ,处于水平位置;BC 为支撑横梁的轻杆,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A B C 、、三处均用铰链连接,如此轻杆BC 所承受的力为多大?解析 以轻杆BC 为研究对象,由三力汇交原理可知,横梁AB 对它的作用力一定沿着轻杆BC.再以横梁A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1所示,由力矩平衡可得cos 2AB GN AB α=,所以有2cos G N α=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轻杆BC 所承受的力为'2cos G N N α==。

三力共点平衡问题的一题多解

三力共点平衡问题的一题多解

三力共点平衡问题的一题多解大新中学 袁春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在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时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拉密定理(正弦定理) 法。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三种方法的使用:例1、如图:一重力为G 的球用长为R 的不可伸长的细线挂在光滑的墙壁上,求墙的支持力和绳的拉力。

方法1:正交分解法:G T y = N T x =GtgN ==GRR 3=G33T=θcos G =G332方法2: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三角形。

∵ABO ∆∽DCO ∆∴COBO DO AO DC AB ==G N AOT BON ABG 33=⇒== G T 332=方法3:拉密定理(正弦定理):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三角形,由正弦定理:Cc Bb Aasin sin sin ==可知213sin sin sin θθθG N T ==由三角形关系可知1θ=1500,2θ=1200,3θ=900所以G T 332= G N 33=例2、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30N ,∠ACB=300,求细绳AB 和杆BC 的作用力T 、C T 。

解法一、正交分解法:G T cy = A cx T T =即:G T c =⨯030sin A c T T =⨯030cos∴T c 60= N T A 330=解法二、相似三角形法: ABC ∆∽BCT ABT ACG DBE C A ==⇒∆∴ N T c 60= N T A 330=解法三、正弦定理法:90sin 120sin 150sin C A T T G ==∴ N T c 60= N T A 330=从上面两个例题看,解决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用的方法是多种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利用力合成规律妙解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利用力合成规律妙解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利用力的合成规律妙解三力的动态平衡问题在高中力学问题中,物体受三力平衡问题最多,其中一种典型的类型是:三力中的一个力或两个力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引起力的大小改变,这类问题的分析判断是学生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应用中的难点。

这类问题用力的分解也可解决,而用力的合成法去分析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掌握。

因此,笔者从力的合成角度谈谈这类问题的巧解方法。

适应用条件:(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其中常含重力);(2)若保持物体平衡的情况下,(重力外)一个或两个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求力的大小变化。

一、只受三个力(含重力),重力外的两个力只有一个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平行四边形法例1.如图1-1所示,将物体用两根细绳ao、ob系在墙和天花板上,ao水平,现保持结点o位置不动,将悬挂点b,缓慢向左移动时,ao、bo绳中的张力f1、f2的大小变化是()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f2都减小d.f1、f2都增大分析:∵b点缓慢移动过程中结点不动,受重力、绳ao、bo的拉力而三力平衡,∴f1、f2的合力f12与g等值反向,大小不变(图1-2),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f2;在b点由b移到b′时,f1的对边ac与之平行且不变,再画平行四边形ob′ad′即得f1′与f2′,由图可知,选项c正确。

总结:当只有一个力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判断各力的变化的方法是:通过多次画平行四边形法即判断力的大小变化(一般画2~3次即可)。

分析步骤:(1)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或结点)为三力平衡。

(2)画重力的反向延长线作出另两个力的合力,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

(3)在同一图中画出其中一个力(如f2)方向改变后的位置(如f2′),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另一个力f1′。

即可判断f1、f2的大小变化。

巩固练习:如图1-3所示,一光滑球被挡板ab挡在斜面上静止,若以b为圆心,将挡板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所受的斜面弹力n,及挡板弹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f、n都变小b.f变小,n不变c.n变小,f先变小后变大d.n变大,f先变大后变小正确选项:c。

三力平衡计算

三力平衡计算
mg tan k
2mg tan k
mg tan k

2
A.
B.
C.
D.
2mg tan k

2
解析: 取A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示
因A球静止 F合=0 则
F mg tan kx 2解得: x 来自mg tan k
2
为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mg A.F= tan
mg tan
) B.F =mgtanθ
C.N=
D.N =mgtanθ
解析:小滑块受力分析如图示
因小滑块静止 F合=0 则 Nsinθ= mg
Ncosθ= F 所以 F mg tan
N mg sin
练习4、如图所示, 完全相同的A、B两球,质量均 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 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时,弹簧处于水 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 被压缩了( C )
F dR N R F dR T L R mg 解得: N dR L T mg d R
T N
mg
练习3、(2009·山东理综·16)如图所示, 光滑半球形容器 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
用下静止于P点(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设滑块所受支持力
练习1、(2009·泰安市三模)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推 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已知小球重力 为G,斜面倾角为θ,则斜面对小球弹力大小为( AB )
A.
G2 F 2
B.Gcosθ +Fsinθ D.Fsinθ
C.Gcosθ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示
因球静止,F合=0 则

三力平衡的四种解法

三力平衡的四种解法

三力平衡的四种解法处理三个力的平衡时,有四种解法。

(一)分解法:(二)合成法:(三)三角形法:(四)正交分解法: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使之平衡时,这三个力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如有直角直接解直角三角形;如已知角用正余弦定理;如已知边,用力组成的三角形与边组成的三角形进行相似比。

例如图所示,一粗细不均匀的棒长L=6m,用轻绳悬挂于两壁之间,保持水平,已知α=450,β=300,求棒的重心位置。

解:三力平衡必共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正弦定理得:由直角三角形得:(三)有的多个力的平衡转化成三力的平衡求解:先把同一直线上的力先求和,后只剩下三个力的平衡,再求解。

例一重量为G的小环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上,一个倔强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弹簧,其一端与小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

在不计摩擦时,静止的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是多大?解:由三角形相似有由正弦定理有小结:(1)由分析得出弹簧是伸长的。

(2)同时用相似与正弦定理。

如图所示,一粗细不均匀的棒,棒长AB=6m,用轻绳悬挂于两壁之间,保持水平,已知α=45°, β=30°.求棒的重心位2010-11-16 12:24提问者:丶埘绱丿|悬赏分:20 |浏览次数:441次绳与壁的夹角为a b2010-11-16 17:07最佳答案设A、B端绳子的拉力分别为F1、F2。

重心距A为L,由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得:F1sin45°=F2sin30°以A端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2cos30°*AB=G*L再以B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1cos45°*AB=G*(AB-L)联立可求出L=3(3-√3)=3.8米在很多教学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中都能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位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大圆环上.有一个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弹簧,其一端与小环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如图1所示.当小环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还是压缩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是多少?一般书中都有答案:弹簧伸长.(kL)/(2(kR-mg)).图1 图2以上答案的求解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用“穷举法”可以证明,弹簧对小环的弹力只可能是向里的,即弹簧必定伸长.根据几何知识,“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即图中弹簧拉力T在重力mg和大环弹力N所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所以计算可得N=mg,①T=2mgcosθ.②另外,根据胡克定律有T=k(2Rcosθ-L),③根据以上各式可得cosθ=(kL/2(kR-mg)).二、发现的问题到此似乎题目已经解决了,但是再仔细一想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cosθ的取值范围是-1≤cosθ≤1.而上面cosθ的表达式中,由于各个参数k、L、R、m等可以独立变化取不同的值(只要满足L<2R),因此表达式右边的值完全可能超出cosθ的值域,例如当m较大时(或L较大,或R、k较小,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完全可能大于1,此时上式cosθ无解.(当m更大时甚至还可能是负的,θ也许有解,但这意味着θ是个钝角,显然也不符合实际.)但是,我们知道,无论m多大,小环必定会有一个平衡位置,θ必定会有一个确定的解,因此上面的解答必定是一个不完整的解.那么完整的解是怎样的呢?令cosθ=1,即θ=0得kL=2(kR-mg),即mg=(1/2)k(2R-L),这是一个重要的临界值.由cosθ的表达式可知,m越大,cosθ也越大,θ角就越小.当mg<(1/2)k(2R-L)时,θ>0,小环不在大环的最低点;随着m的逐步变大,θ逐步变小,当mg=(1/2)k(2R -L)时,θ=0,小环恰好降低到大环的最低点;以后随着m的再进一步变大,小环的位置不会再变化了(哪怕m增大到使cosθ的表达式变为负的).由此可见,θ(或者cosθ)的表达式应该是“分段函数”,cosθ=(kL)/(2(kR-mg)),mg≤(1/2)k(2R-L)1,mg≥(1/2)k(2R-L)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下去.当mg≥(1/2)k(2R-L)以后,随着m的继续增大,θ≡0是不会再有变化了,但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变.其实,当mg<(1/2)k(2R -L)时,随着m的增大,弹簧拉力T和大环弹力N的大小始终满足T=2mgcosθ和N=mg,而且方向也相应改变.但一旦当mg≥(1/2)k(2R-L)后,m再增大时,T和N两个力的方向就都保持在竖直方向(与mg在同一直线)而不再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力的大小了.也就是说,T和N也是“分段函数”.T= k(2Rcosθ-L),(1/2)k(2R-L)k(2R-L),(1/2)k(2R-L)N= mg,(1/2)k(2R-L)k(2R-L)-mg,(1/2)k(2R-L)我们看其中N的第二段表达式“N=k(2R-L)-mg”,N>0,表示N的方向向下,此时(1/2)k(2R-L)≤mg<k(2R-L);当N<0,表示N的方向向上,此时mg>k(2R-L);而当mg=k(2R-L)时,N=0.也就是说,当m逐渐增大到mg=(1/2)k(2R-L)时,小环恰好降到最低点(θ=0),此时大环对小环的弹力N方向仍然是向下,大小仍等于mg(跟θ≠0时的情况相同).不过随着m的进一步增大,N先是大小渐渐减小到0,然后再方向改变为向上并逐渐增大(弹簧弹力在这期间内则始终等于k(2R-L)).并不是小环一落到最低点大环对它的支持力马上变为向上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画出T、N(的大小)还有θ随m的变化图线,都是一些“分段函数曲线”,其中都有一段水平段.度系数为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解得:联立求解得:。

三力平衡问题的求解策略——以“轻绳、轻杆模型”为例

三力平衡问题的求解策略——以“轻绳、轻杆模型”为例

ʏ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 张 宇ʏ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 夏宗平共点力平衡是指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㊂三力平衡是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一个考查热点,也是难点,求解三力平衡问题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㊁空间想象能力㊁逻辑推导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都较高㊂下面以 轻绳㊁轻杆模型 中的三力平衡问题为例,论述如何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各种题型的本质特征,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㊂一、三力静态平衡问题例1 如图1所示,水平轻杆B C 的B图1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壁上,轻绳A D 拴接在轻杆C 端,D 端所挂物体质量为m ,轻绳A C 段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30ʎ,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轻绳A C 的拉力T 的大小,以及轻杆B C 对结点C 的支持力N ㊂指点迷津:本题是平衡问题中典型的死结㊁活杆模型,以结点C 为研究对象,分析轻绳时要特别注意轻绳A C 段是拴接在C 点的,其拉力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分析轻杆时要特别注意与铰链相连的杆上的作用力一定沿杆的方向㊂解法1:力的合成法㊂对结点C 进行受力分析,以T 和N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与m 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㊂根据几何关系得T =m g s i n α=2m g ;N =m gt a n α=3m g ,方向水平向右㊂解法2:正交分解法㊂对结点C 进行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图3所示㊂根据几何关系得T x =T c o s α,T y =T s i n α㊂根据平衡条件得T x =N ,T y =m g ㊂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2m g ;N =3m g ,方向水平向右㊂图2 图3点评:已知三个力的方向且其中两个力存在垂直关系是三力静态平衡问题中最常见的题型㊂解题时既可以利用力的合成法,先构建平行四边形找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进行求解;也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先以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方向为x ㊁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不在坐标轴上的那个力分解到坐标轴上,再利用平衡关系进行求解㊂图4变式1:如图4所示,轻杆B C 的B 端用铰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轻绳A D 拴接在轻杆C 端,D 端所挂物体质量为m ,轻绳A C 段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30ʎ,轻杆B C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β=45ʎ,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轻绳A C 的拉力T 的大小,以及轻杆B C 对结点C 的支持力㊂答案:T =(3+1)m g ;N =(32+6)m g 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ʎ角斜向右上方㊂ 提示:已知的三个力不存在某两个力的方向始终垂直的关系,无法构建直角三角形,但可以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㊂对结点C 进行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图592解题篇 经典题突破方法 高考理化 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5所示㊂根据几何关系得T x=T c o s α,T y =T s i n α,N x =N c o s β,N y =N s i n β㊂根据平衡条件得T x =N x ,N y =T y +m g ㊂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3+1)m g ;N=(32+6)m g 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ʎ角斜向右上方㊂图6变式2:如图6所示,轻绳A D 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 C 右端的定滑轮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轻绳A C 段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30ʎ,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㊂求轻绳A C 段的张力T 的大小,以及横梁B C 对C 点的支持力㊂答案:T =m g ;N =m 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ʎ角斜向右上方㊂ 提示: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且两个力存在相等关系,而第三个力的方向未知,用力的合成法构建菱形可知第三个力一定在前两个力的角平分线上,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即可求出第三个力的图7大小㊂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则T =m g ,以T 和m g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与N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7所示㊂根据几何关系得N =m g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60ʎ角斜向右上方㊂二、三力动态平衡问题图8例2 如图8所示,用轻绳O A ㊁O B 悬挂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轻绳O A 与竖直方向成一夹角,轻绳O B 水平㊂当轻绳O A 的悬点A 缓慢向右移动时,轻绳O B始终保持水平㊂设此过程中轻绳O A ㊁O B 的拉力分别为F O A ㊁F O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A.F O A 一直减小B .F O A 先减小后增大C .F O B 一直减小D .F O B 先增大后减小指点迷津:在对O 点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当轻绳O A 的悬点A 向右移动时,F O C 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F O B 的方向不变,F O A 的方向发生变化,需要抓住 变化 与 平衡 间的关系㊂图9解法1:解析法㊂对初状态O 点进行受力分析,设F O A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以F O A 和F O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与m 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9所示㊂根据几何关系得F O A =m g c o s θ,F O B =m gt a n θ㊂当轻绳OA 的悬点A 缓慢向右移动时,θ减小,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得F O A 一直减小,F O B 也一直减小㊂图10解法2:图解法㊂以初状态O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m g ㊁F O A ㊁F O B 可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10所示㊂当轻绳O A的悬点A 缓慢向右移动时,F O A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减小,需要将F O A 的方向绕重力的末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新的矢量三角形,观察变化的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F O A ㊁F O B 均逐渐减小㊂答案:A C点评:本题是三力动态平衡问题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一个力的方向不变,一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类题型㊂因为三个力中F O B 和m g 始终存在垂直关系,所以既可以利用力的合成法,先构建平行四边形找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也可以利用图解法,将三力首尾相连构成矢量三角形,当F O A 方向发生变化时比较矢量三角形线段的长度变化即可判断力的变化情况㊂变式3:如图11所示,用轻绳O A ㊁O B 悬挂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开始时轻绳O B 水平㊂现保持O 点位置不变,改变轻绳O B 的长度使轻绳右端由B 点缓慢上移至B '点,此03 解题篇 经典题突破方法 高考理化 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11时轻绳O B '与O A 之间的夹角θ<90ʎ㊂设此过程中轻绳O A ㊁O B 的拉力分别为F O A ㊁F O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A.F O A 一直减小B .F O A 一直增大C .F O B 一直减小D .F O B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 提示:虽然F O B 的方向发生变化,使得三个力不存在某两个力的方向始终垂直的关系,无法构建直角三角形,但可以用图解法进行求解㊂以初状态O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m g ㊁F O A ㊁F O B 可构成矢量三角图12形,如图12所示㊂当B 点缓慢向上移动时,F O B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减小,需要将F O B的方向绕重力的末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新的矢量三角形,直至F O A 与F O B 之间的夹角小于90ʎ,观察变化的矢量三角形可以看出F O A 逐渐减小,F O B 先减小后增大㊂例3 如图13所示,轻绳与轻杆承受图13弹力的最大值一定,轻杆的C 端用铰链固定,光滑轻小滑轮在C 点正上方,B 端吊一重物,现将轻绳的一端拴在轻杆的B 端,用拉力F 将B 端缓慢上拉,在轻杆B C 达到竖直前(轻绳与轻杆均未断),关于轻绳的拉力F A B 和轻杆受到的弹力F B C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㊂A.F A B增大 B .F A B 减小C .F B C 增大D .F B C 减小指点迷津:在对B 点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将B 端缓慢上拉时,F B D (等于重物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F A B 和F B C 的方向均发生变化,需要找到图中暗含的空间几何三角形和力的矢量三角形的相似关系㊂解析:对结点B 进行受力分析,以F A B和F B 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与m 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14所示㊂根据空图14间几何三角形A B C 与力的矢量三角形相似得m g A C =F B CB C=F A BA B㊂将B 端缓慢上拉的过程中,A C ㊁B C 边的长度不变,A B 边的长度减小,所以F B C 不变,F A B 减小㊂答案:B点评:本题是三力动态平衡问题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类题型㊂需要在正确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先作出平行四边形,再找到相似的几何三角形与力的矢量三角形,由对应边成比例写出等式进行计算㊁推理即可得出答案㊂图15变式4:如图15所示,装置中两根细绳拴住一小球,保持两细绳间的夹角θ=120ʎ不变,若把整个装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90ʎ,则在转动过程中,关于两细绳的拉力F C A 和F C B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㊂A.F C A 先减小后增大B .FC A 先增大后减小C .F C B 先减小后增大D .F C B 一直减小,且最终减小为零答案:B D 提示:在装置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小球重力m g 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F C A 和F C B 的方向均发生变化但它们的夹角始终保持不变,可以利用 同圆中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建构一个辅助圆进行求解㊂以初状态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m g ㊁F C A ㊁F C B 可构成矢量三角形,画矢量三角形的外接圆,保持恒力m g 这条弦不变,在C A 由水平方向缓慢转到竖直方向的过程中,保持图16F C A 与F C B 的夹角不变,画出三个力动态平衡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6所示㊂由图可以看出,F C A 先增大后减小,F C B 一直减小,且最终减小为零㊂(责任编辑 张 巧)13解题篇 经典题突破方法 高考理化 2023年9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巧解变动中的三力平衡问题

巧解变动中的三力平衡问题

巧解变动中的三力平衡问题在中学阶段,力的平衡问题,多为三力平衡,按平衡条件,合力必为零,将三力首尾相联即围成一封闭三角形。

一般来说,只要所给条件能满足解这个三角形的条件(如已知两边夹一角或两角夹一边)就能按解三角形的方法解出这力三角形中要求的物理量。

常遇到一类变动中的三力平衡问题。

一般是其中一个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方向确定,大小可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均变化。

要依据所给条件,确定后两力的变化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们很好地理解,采用力三角形来解答,现举几例如下:[例题1]一个光滑的圆球搁在光滑的斜面和竖直的档板之间(图1),斜面和档板对圆球的弹力随斜面倾角α变化而变化的范围是:a.斜面弹力n1变化范围是(mg,+∞)b.斜面弹力n1变化范围是(0,+∞)c.档板的弹力n2变化范围是(0,+∞)d.档板的弹力n2变化范围是(mg,+∞)答:[a、c]解:圆球受三个力,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为确定的,档板对圆球的弹力n2的方向始终是水平的,亦为确定的。

而斜面对圆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在变化中,但不论α如何变动,只要α取一个确定的值,圆球就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就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如图2所示:由于0<α<90°,所以mg<n1<+∞,0<n2<+∞解出。

[例题2]如图3所示,用两根绳子系住一重物,绳oa与天花板夹角θ不变,且θ>45°,当用手拉住绳ob,使绳ob由水平慢慢转向ob′过程中,ob绳所受拉力将a.始终减少b.始终增大c.先增大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大答:[d]解:重物受三个力,其中重力大小方向确定,oa方向不变,ob绳受力的大小方向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重物所受三力平衡,可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现图示如下:从图中可很直观地得出结论。

由于θ>45°,θ+α=90°所以α<45°,此时t ob取得最小值。

[例题3]如图4所示,一重球用细线悬于o点,一光滑斜面将重球支持于a点,现将斜面沿水平面向右慢慢移动,那么细线对重球的拉力t及斜面对重球的支持力n的变化情况是:a.t逐渐增大,n逐渐减小;b.t逐渐减小,n逐渐增大;c.t先变小后变大,n逐渐减小;d.t逐渐增大,n先变大后变小。

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物体所受各力的作用线(或其反向延长线)能交于一点,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它是静力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下面主要介绍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些思维方法。

1.解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方法解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五种:(1 )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问题,一般可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成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即利用平衡条件的“等值、反向”原理解答。

例1•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纸面内来回振动,当绳OA和OB拉力相等时,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图1A.15°B. 30°C. 45°D. 60°解析: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O点受到OA 绳和OB绳的拉力F A和F B及小球通过绳子对O点的拉力F三个力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O点处于平衡状态,由“等值、反向”原理得,F A和F B的合力F合与F是等值反向的,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 合,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匠=词,故答案是A。

图2(2)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 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成必为 零,因此可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例2.图3中重物的质量为 m ,轻细线 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

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O 的拉力和BO 的拉力的大小是:()= ^gsin.6 F TJL = ?«gcot 8F T& = mg^8凉一宜血总解析:因结点O 受三力作用而平衡,且 与mg 垂直,所以三力应组成一个封闭的直角三角形,如图4所示,由直角三角形 知识得:=—.:」-.,: : “,所以选项 B 、D 正确。

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几种解法

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几种解法

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几种解法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的某一个力或某几个力发生缓慢的变化,其他的力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称这种平衡为动态平衡。

因为物体受到的力都在发生变化,是动态力,所以这类问题是力学中比较难的一类问题。

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过程中的每一瞬间物体所受到的合力都是零,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根据.下面就举例介绍几种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三角函数法例1.(2014年全国卷1)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解析:设L0为橡皮筋的原长,k为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车静止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得:F1=mg,弹簧的伸长,即小球与悬挂点的距离为,当小车的加速度稳定在一定值时,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得:,,解得:,弹簧的伸长:,则小球与悬挂点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即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到悬挂点的距离减小,所以小球一定升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两个力垂直的情形,这样才能构建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题.二,图解法例2.如图所示,半圆形支架BAD上悬着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 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的过程中,如图所示,OA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OB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解析:对O点受力分析,根据O点合力是零可知绳OA和绳OB上拉力的合力跟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这个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上。

根据图像OA绳受力变小,OB绳受力先变小后变大.点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只有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变化的情况.三,相似三角形法例3.(2014年上海卷)如图,竖直绝缘墙上固定一带电小球A,将带电小球B用轻质绝缘丝线悬挂在A的正上方C处,图中AC=h。

求解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求解平衡问题的八种方法

在竖直方向上:
FN地=Ff′sin θ+FN′cos θ+Mg=mg+Mg。
方法二:整体法
因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直角劈静止不动,即整体 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地面对直角劈竖直方向上的支持
力等于物体和直角劈整体的重力。整体在水平方向上
不受摩擦力,整体受力如图丙所示。
[答案] AC
六、临界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假设法
典例题5 . 如图,用与水平成θ角的推力F作用在物块 上,随着θ逐渐减小直到水平的过程中,物块始终沿水
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 B.推力F一直减小
C.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建立
答案:B
例题10. 如图,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
直角劈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快, 若物快在直角劈上匀速下滑,直角 劈仍保持静止,那么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直角劈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C.地面对直角劈没有摩擦力
D.地面对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
故拉力F的大小范围是
20 3 40 3 NF N 3 3
答案: 20 3 N F 40 3 N
3 3
例题12. 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
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设最大静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
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 (4)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 方程求解。

动态平衡中的三力平衡

动态平衡中的三力平衡

动态平衡中的三力平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动态平衡中的三力问题方法一:三角形图解法。

特点:三角形图象法则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通常为重力,也可能是其它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的问题。

方法:先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三个力,将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

然后将方向不变的力的矢量延长,根据物体所受三个力中二个力变化而又维持平衡关系时,这个闭合三角形总是存在,只不过形状发生改变而已,比较这些不同形状的矢量三角形,各力的大小及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例 如图1所示,一个重力G 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静止状态。

今使板与斜面的夹角β缓慢增大,问: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压力大小如何变化?解析:取球为研究对象,如图1-2所示,球受重力G 、斜面支持力F 1、挡板支持力F 2。

因为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故三个力的合力始终为零,将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F 1的方向不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

F 2的大小、方向均改变,随着挡板逆时针转动时,F 2的方向也逆时针转动,动态矢量三角形图1-3中一画出的一系列虚线表示变化的F 2。

由此可知,F 2先减小后增大,F 1随β增大而始终减小。

同种类型:例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着,斜吊着放在光滑斜面上,小球质量为m ,斜面倾角为θ,向右缓慢推动斜面,直到细线与斜面平行,在这个过程中,绳上张力、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 答案:绳上张力减小,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增大)方法二:相似三角形法。

图1-1图1-F 1GF 2 图1-3 图1-4特点:相似三角形法适用于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其它二个力的方向均发生变化,且三个力中没有二力保持垂直关系,但可以找到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的问题原理:先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出受力分析图,将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连构成闭合三角形,再寻找与力的三角形相似的几何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比例关系,把力的大小变化问题转化为几何三角形边长的大小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三力平衡的求解方法

三力平衡的求解方法

三力平衡的求解方法三力平衡是指在一个物体上受到三个力时,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使物体保持平衡的状态。

求解三力平衡的方法有三种:几何法、代数法和力矩法。

几何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常用于解决较为简单的三力平衡问题。

它以向量的方法来求解,通常通过画图来帮助分析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将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在图上,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2.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未知的力用箭头表示在图上,要注意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方法。

3.根据几何关系,通过图形的几何关系,如平行、垂直等来确定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般情况下,根据三力平衡的条件,未知力与已知力之间具有特定的几何关系。

4.最后,将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力的矢量相加,根据三力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如果合力不为零,则需要重新调整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直到满足三力平衡条件。

代数法是一种基于线性代数的数值计算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三力平衡问题。

通过代数法,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代数式来表示三力平衡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假设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用字母表示。

2.然后,根据三力平衡的条件,列出力的平衡方程。

每个力的平衡方程是根据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的,可以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推导。

3.将所有的力的平衡方程相加并化简,得到关于未知力的代数方程。

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到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矩法是一种基于力矩的方法,适用于要考虑物体的旋转平衡问题。

通过力矩法,可以考虑到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从而得到物体的平衡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将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在图上。

2.然后,确定一个参考点,通常为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点,以该点为中心,建立坐标系。

3.根据力矩的定义,计算每个力对参考点产生的力矩。

力的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的作用点到参考点的距离,并根据力的方向确定力矩的正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挡板受压力FN1′=FN1=mgtan α.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9
力的三角 形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将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 相接,构成一个闭合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定则, 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 角形相似等数学知识可求解。
题型:三力平衡问题
例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
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
的木板挡住,不计摩擦,则球N1 =mgtan α,
球对挡板的压力FN1′=FN1=mgtan α.所以B正确.
解法三:(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将重力G按效果分解图丙中所示的两分力G1和G2 解三角形可得: FN1=G1=mgtan α
球对挡板的压力FN1′=FN1=mgtan α.
解法四:(三角形法则): 所受三个力经平移首尾顺次相接,一定能 构成封闭三角形. 由三角形解得: FN1=mgtan α,
A.mgcos α
B.mgtan α
C. mg
D.mg
cosα
【思路点拨】先对小球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画出 受力示意图,然后将某些力分解或合成,最后列平衡 方程求解.
解法一:(正交分解法): 列平衡方程为FN1=FN2sin α mg=FN2cos α
可得:球对挡板的压力FN1′=FN1=mgtanα,所以B正确.
三力平衡的几种求解方法

解决三共点力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
方法 正交分解
法 合成法
分解法
内容
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正 交的两组,每一组的力都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平衡 .
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则其分力和其 它力在所分解的方向上满足平衡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