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饰变化看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周边地区的安全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从服饰变化看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被视为中国建国以来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举的又一次历史性转折,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标志。在市场和政府这两股力量的双重启动下,中国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全球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90年代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型调整: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化等等。但是转型的结果却不仅在于经济上、物质上,还在于文化、社会心理、以及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

然而转型期的种种不平衡现象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穿衣现象异常复杂化了,相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服装行业自身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征,从199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中国服装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并进入了一个品牌化的时代,而且从外观,功能、面料、品类等方面,中国服装都进入了20世纪最为丰富的时代。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的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因为这一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从而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特殊时期”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特殊时期”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70年代的绿军装、中山装、工装变成了80年代的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今年的流行款式也许到了来年便已过时。这都是因为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于服装的变化,所以现在在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五彩斑斓的服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