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1)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2)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写作、口语交流经验,是语文作为工具积累的经验。

(3)语文是一种符号系统,可以培养以科学性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4)语文课程既学内容也学形式。

(5)要发挥语文课程培养语文能力的工具作用。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之一。

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而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态度。

语文课程从来都知根与人文精神的价值、情感和态度之中,处处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语文课程具有思想感情色彩,包含伦理道德内容,内容方面往往比形式方面的作用还大,其和理科的明显分界就在于它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还关系到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生存,因此,我们应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3、谈谈你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意味着在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既是相互对立的吗,又是相互依存的。

它们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又有着内在一致性。

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着重看待和解决的,不是它们之间的区别,而是二者的统一、二者的联结。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会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

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4、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课程目标的丰富性,功能的多重性,内容的广泛性,构成的复杂性,实施的多元性。

4、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5、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语文课程的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功能很多,主要包括知识传递功能,能力培养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及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6、语文课程的理念:
(1)构建应用型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Z22
(2)构建民族性与国际性相融会的语文课程Z29
7、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

(《义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9、高中语文课程五方面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先综述五方面目标,又区别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目标。

五方面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五方面目标多半是阅读教学目标,只有少数语句涉及写作和口语交流目标。

10、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理解。

中学语文课程还是富有实践性的课程,它也就把实践作为本课程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在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就强调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

普通高中的语文“课标”则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和注重应用。

这无非是因为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写作能力只有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才能获得,而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获得也莫不如此。

Z46
11、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Z48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概念仅指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来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D83
12、人力性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语文教师为主,包括各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在内的人的资源。

13、发展性评价:所谓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就是: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评价的内容、体系、手段、方式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4、档案袋评价法:也称作学习档案记录,是今年广为提倡的一种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有目的地选择并收集一系列学生作品样本,向学生、教师及家长描述学生成长的过程。

通过评估反思学生的进步与不足,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激励学生向更高
水平发展。

15、语文教材
有泛指、特指与专指之分。

“泛指”的语文教材外延十分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中一切对人们的语言行为可以产生影响的口头的、书面的材料,如报纸、杂志、报告、演说等。

“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需要而编写或制作的用于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指导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各类语文练习册、语文选修教材、语文活动教材、学生的课外辅助读物以及为语文教学制作的挂图、幻灯片、音像材料、教学软件等。

“专指”的语文教材则是指语文教科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课本。

明确的给语文教材定义: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

D120
16、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凭借;是教师拓展知识的基础;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工具。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对于不同的教师,其作用是不同的。

对某位教师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另一位教师就不一定如此,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文教材观。

而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材观,就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对于任何一位与语文教材有关的人员都有着绝对的必要性。

只要使用语文教材,就得有关与语文教材的理论知识。

教者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对自身使用的语文教材做出科学的判断并运用自如,而且能够对其他教材做出鉴别。

那时教师就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就是供教师驱使的工具。

17、语文教材的类型
依教育观区分的教材,有学科中心教材和生活中心教材
按地位区分的教材,可分为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

依性质区分的教材,存在识字教材,语言教材,文学教材,文化教材,写作教材和说话教材,文言教材,语文知识教材。

依构成手段区分的教材,可分为语言教材和非语言教材
依使用地区范围区分的教材可分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18、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
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19、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20、接受学习
是指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

语文课程中,有关语言文字、文艺理论和文学史,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多数需要教师作为定论让学生接受。

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可能是完整的和深刻的。

21、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确是必要组成部分。

除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具有独立意义外,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知识等,都是为提高语文能力服务的。

他们和语文能力往往形成二位一体的关系。

就是说从理解的角度看,他们是语文知识,而从运用的角度看,他们则属能力范畴。

Z138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既有极强的人文性,又有极强的工具性,这一特点决定了作为基
础中的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代语文教育将语文知识单列出来讲授,但这些知识本身没有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因而满足于灌输这些静态知识的语文知识教学也显得苍白无力。

事实上,语文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满足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是要借助这些知识,形成语文的“基本能力”,用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始于“知”,止于“行”。

D150
22、语文
“语文”的本意是指口语和书面语,用语言学术语来指称,应为“言语”,即社会成员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及其结果。

语言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它对个体的言语行为起制约和规范作用。

Z142
23、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就是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活动、社会活动联结为一个整体,就是要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语言学习,引导学生在言语交际的大环境里学习语文。

Z151 24、如何理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理解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阅读活动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活动。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师生间真诚的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

阅读教学对话可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对话。

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

无论多么陌生的文本,学生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总能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去领悟、去接受。

让学生自己去和文本对话,去感受遣词造句的特点,永远都比教师直接教给他更富有意义。

因此,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之间的对话目的是交换思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均有良好促进作用。

师生对话是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

要在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

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

Z156
25、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文本解读?P171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文本解读十分重要,它可导致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发展,它是对只有单一真理的否定,它可引导人们从简单的思维活动走向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我国,它有冲破历史传统的重要意义。

在多角度、有创意文本解读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1)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形成多角度
(2)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
(3)转换时空形成多角度
(4)设置假定性问题形成多角度
(5)从怀疑形成多角度
(6)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
26、理解性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