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 推断理解技巧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好用
②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停止
(2011年高考山东卷)
学不可以已。《劝学》
③泽命不渝,信也。
改变 变更
(2011年高考山东卷)
矢志不渝
④籍之以为厢兵
登记
(2010年高考湖北卷)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乐
②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多余
③求全责备
推断方法
想一想 有规律吗?
①昭(人名)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缠绕 环绕
(2009年高考课标卷)
祖母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白吃饭 尸位素餐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95)符合 名副其实
④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高考课标卷)逼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方法一:联想迁移推断法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 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 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解题 能力。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 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 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是考查实词理 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平时尽可能多 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 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 考查。
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在郡多有出息” 中 “出息” 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 “有前途 ,有志气”的意思 ,而是文言文中的 “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谓语不能是名词只能判断为通假字, 通“伸”,“伸张”的意思。
(2)看搭配例如: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 “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 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 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为国奋力之时。
(202X年全国卷3)翻译: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译: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 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根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 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 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不裹粮(
),长子孙
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塌无侵削之虞
(
),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
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
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 舒舒坦服地就睡着了。 (2)2008山东省试题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译:他母亲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吗?”
2.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 实词推断理解技巧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讽:劝告。
哂:讥笑。 遇:优待。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 嘲笑。
【能力要求】
文言词汇积累的厚度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全面细致地分析文意
【读解思路】
通读全文、略读题目
“三联系”释疑、推断 串译全文、圈画难点 代入、检查、确认答案
[注]“三联系”:联系课内外、联系上下文、联系古与今。
课前预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 卫风· 氓》 乘:登上、登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C.自放驴,取樵炊爨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樵:打柴。
信:使者。
在句中作什么 成分?
“樵”作“取”的宾语, 应为名词,指柴草。
答案:C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 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 险固的地方 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 之意。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 腰佩 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 “ ”之意。
1、通过分析形旁来推测词义 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 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 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 “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 “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 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 “贝”与金钱 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阝” 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 “旨”与美味关; “隹(z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 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 (pū)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 ;“月”关 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0法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14年江
苏联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联想课文推断
(五)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②成益愕,急逐趁之 追逐
•
③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
过:责备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私”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禁止(古):禁令不颁发
如: 1.天下云集而响应(《过秦论》)
响应:回应 / 赞同,支持,追随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求学的人
3.吾从而师之
因果连词/从,跟从,追随;而,连词,且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兵力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需要/不一定
方法十:合体拆分法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辨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 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
四、实战演练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 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 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 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 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 临,处之安乎?”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字形推断法举例
需要强调的是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该字的具体含义。 运用该方法时,先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 定词的具体含义。
例解: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 东西。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易马而三后 后:落后 B 凡御之所贵 贵:看重 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御:骑马 D 今君后则欲逮臣 逮:及,赶上
参考
A.可联想到成语“争先恐后” B.可联想到“古人贵朝闻夕死”“古人贵以近知远” C.可根据下文“马体安于车”推断,不是骑马,而
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 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 明又一村”。 例1、“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治”即“长治久安”中的“治”(太平) 例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联想到成语“严惩不贷”,作“饶恕”讲。 例3、薄而观之 可与成语“日薄西山”相联系都是“靠近”“逼近”的意思。
小结:根据汉语对称结构的词句较多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迅 速推断出一些实词的词义。
练习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5.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6.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7.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小结
辨析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一)利用字形推断 (二)利用对称结构互解法推断 (三)根据语境(上下文)推断 (四)利用语法结构(词性)推断 (五)利用联想成语、课文推断法 (六)根据事理推断
巩固训练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七法” 文档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七法”高中语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七法”河南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范利萍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这里的文意不符。
二、通假字音推断法这种方法就是实词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借助通假关系,找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词的意义。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若解释为“一倍,加倍”便无法理解此句的意思;但是“倍”与“背”的读音相同,“背”的含义是“违背”,由此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倍德”就是“违背恩德”。
又如“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中的“孰”,“孰”若解释为“哪一个”“谁”便无法理解此句的意思,不过我们要是能由它的读音想到“熟”,便可以把它解释为“仔细”,“孰视”就是“仔细观察”。
三、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熟知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可以轻松推断出其词义为“招致”。
又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中的“薄”,可以借助成语“日薄西山”,推得其词义为“迫近”。
四、整齐句式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应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样的对应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和词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见”和“被”词性相同,词义相同。
又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的“以”就是“用”的意思。
再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逸豫”就是“安逸享乐”的意思。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例析
其异。比晓,又涂之。
接第二自然段
上下文推:只是用 由“大汗淋漓”推:很多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
上下文推:省“之” 语法推:告诉 上下文推:中秀才
上下文推:好文章;由“以售其奸”推:施展
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上下文推:因此 由“恒言”推:经常的,普通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 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联想推断(其二: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有些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 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 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分析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相互制 约的关系,推断出该词的含义。“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要把握一个实词的 含义,决不能离开它存在的语境,有时 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 系,这恰恰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把 钥匙。
例: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 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 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 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由“具体”推:详细 由“示范”推:拿出来 由“谛听”推:仔细
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
由“皮里春秋”推:说不出来的东西
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
上下文推:不仅不是祸患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 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 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 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 “拜见”。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 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给你方法 三、结构推断法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腰系着 选择、选拔
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 “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 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 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 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 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 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给你方法 四、联想推断法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 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①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差错 ②铨(quán)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 ③不以外夷见忽 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 “见”是第一人称“我”之意。
给你方法 六、借助语境法
语境分析推断
内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 言环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 罪有应得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 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
四、结构分析法
怎样根据结构推测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讲求对仗(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 语言现象很多,甚至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据 之进行判断,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 性、词义。
•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 “攴(pū) ”与敲击有关。 •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
退兵驻扎到江北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 只是,只不过) 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素辞善的留,侯只张是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
4.铨简秀士
(“简能而任之”选拔) 评量选拔才学俊秀的人物
5.进之布指算,不爽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差错) 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
二、字音推断法 (通假分析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 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或音同或双声 (声母相同)、或叠韵(韵母相同)。 如“蚤”通 “早”,“要”通“邀”,“裁”通“才”,“亡” 与“无”, “见”通“现”。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 “卒”通“猝”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庭 ”通“廷” (形声 字代替声旁字)
语文文言文实词的五种推断方法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本文将做具体阐述。
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
形声字分声旁和形旁两部分,其中的形旁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
对待冷僻的字不妨尝试字形推断词义法。
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其形旁为“辶”,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又如:“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句中的“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还有:①金就砺则利 (《劝学》)。
“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磨刀石”。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准确义项为“骏马”。
我们常见的形旁还有很多,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有关; “厂”,词义就和“房子”有关等。
会意字可采用拆字法。
如: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昳”,“日”加“失”,联系上下文“形貌昳丽”,联想到“昳”可能表现的是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日”失掉光彩。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精选课件
8
• 一、试猜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 1.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双目失明
•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 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 2.抚军厚赉成 赏赐
• 巡抚重赏了成名
•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是以“纟”为偏旁, 可以知道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 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 关。
﹙绡:丝织品﹚ 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缢:上吊,吊死﹚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精选课《件 烛(之缒武:退用秦师绳》子往下吊)7
• 积累: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6.“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带”字的意思是 答“案_:____治_玉__,__雕__琢__玉_石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带”,象形字,上半部精分选像课带件 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 11 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二、字音推断法 (通假分析法)
•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
• 4.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卖出米
• 二月里蚕刚刚出生,就早早的卖掉了一年的新丝,五月里
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的卖去了一年的新谷。
精选课件
9
•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 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 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 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因果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过分析“井蛙”与“海”的对比,可以推断出“井蛙”表示的是局限于狭小范围的人或事物。
2. 类比推断法:根据文言文中的类比关系,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夫人之相与俛仰一世也。
”通过类比“相与俛仰”与“夫人”的关系,可以推断出“相与俛仰”表示的是对人的尊敬与敬仰。
3.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道”表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原则。
4. 反义推断法:通过寻找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蜀将何以待之?”通过对照“蜀将”与“待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待之”表示的是应对、对待的意思。
5. 对比推断法:通过对比上下文中的其他实词,推断出实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通过对比“参差荇菜”与“左右流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左右流之”表示的是水流的方向。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并准确推断出其具体的含义。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 丝毫的用处。只有宗子相不这样。他担任考功郎时有声望,因为不能依附 权贵,不久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倭寇连续侵扰福建沿海,他安置吏民,管 理兵器粮食,制度是地方上最好的。后来又因辅佐他人升职成为读书人的 表率。等到他临死之时,家里祭祀,有人为他哭泣,宗子相在家里一直不高 兴,说:“麒麟凤凰,难道能和鸡犬共处吗?不能实现,没有圣世。我讨厌我的 鸡犬,将要离去了!”李攀龙大加称赏,写诗道:“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飨食。” 他们这些人所提出的主张都是这样的。
模拟训练
文言文挖空训练 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填在后边括号内的横线上。 戴胄忠.清.公.直.( 忠诚、清廉、公正、耿直 ),擢.( 提拔 )为大理少卿。上以 选人多诉冒.资.荫.( 假冒资历和门荫 ),敕.令.( 下令 )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 不久 ),有诈.冒.(伪造资历 )事.觉.( 事发 )者,上欲杀之。胄奏. ( 上奏 )“据法应流.( 流放 )”。上怒曰:“卿欲守.法.( 遵守法律 ),而使 朕.( 皇帝自称 )失信乎?”对.( 回答 )曰:“敕.者.( 皇上的命令 )出于一 时之喜怒,法.者.( 法律 )国家所.以.( 用来 )布.( 公布 )大信于天下也。
门径);那些批评宗子相的少年,认为宗子相想越过渡口放弃木筏。然而这 向来不是宗子相的本意。我绞尽脑汁,竭尽所能,来迎合物境。如果与物境 相合,那么我就取它全部的优点,不合那么我姑且取它的优点并承受它的缺 点。字不得在句中重复,句不得在文中重复,我时时用良马,依照次序跟天 下的中下之人相争,如果一次不胜,那么剩余二次必胜,如此罢了。现在他 的文章都在,即使他稍稍不如刘桢、左思、杜审言、王昌龄等人,却能跟随 在众贤人之后,宗子相也很乐意。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1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
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外实例: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2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7、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文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
【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
的造诣。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党:偏袒。伐:讨伐,攻击。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 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夜:晚。兴:起来。寐:睡着。早起晚睡。形
容勤奋。 【避重就轻】避:回避。就:接近、趋向。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既然不能忍受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五、邻词推断法 【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
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考:击,敲打。
【例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过:督,责备。
六、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
为”。
二、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 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 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 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 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例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
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
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 义。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
收入也尽数拿去。(殚、竭:尽)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推断理解技巧考点要求1、《考试说明》: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考试说明》含义2、教学要求:教学要求: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1)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掌握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2)掌握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3)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学习目标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的意义【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文言词汇积累的厚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全面细致地分析文意【读解思路】读解思路】通读全文、略读题目通读全文、“三联系”释疑、推断串译全文、圈画难点串译全文、代入、检查、代入、检查、确认答案三联系:联系课内外、联系上下文、联系古与今。
课前预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齐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登临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过秦论》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咸私哂.B.咸私哂.其矫饰焉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恐为身祸,太宗初即位,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讽:劝告。
劝告。
讥笑。
哂:讥笑。
遇:优待。
优待。
致力。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子路”笑, 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致力于。
答案:C《考试说明》120实词:爱、安、被、比、本、兵、病、朝、乘、诚、除、传辞、从、殆、怠、汉、道、得、度、发、方、非、复负、盖、故、顾、固、过、胡、患、或、及、疾、即既、假、间、见、就、举、绝、克、类、名、莫、内期、奇、迁、请、穷、劝、如、若、少、稍、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遂、率、说、私、素通、徒、图、亡、王、望、恶、微、闻、相、向、谢悉、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已、易、意、阴、引、右、逾、狱、再、造、知直、置、至、致、质、治、诸、族、足、卒、走、左、坐教材积累是前提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高考题中,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
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
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
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同学们把各册教材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字形推断法二、引申推断法三、字音推断法四、结构推断法五、联想推断法六、语法推断法七、语境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例1:“振长策而驭宇内。
”(贾谊《过秦论》):“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马鞭”。
例2:“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析:“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
1、通过分析形旁来推测词义凡形旁从“金、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水、火、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关;“宀”与房舍有关;“求”与毛皮关;“旨”与美味关;“隹(zhuī)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攴”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
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例1:“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例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可知“中的“刃”用其本义。
二、引申推断法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1.特殊向一般引申。
例:“左右欲引相如去。
”“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
它皆可以引申为“牵拉”。
2.具体向抽象引申。
例:“卓既杀琼,珌(bì)旋亦悔之。
”析: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
由“转”引申为时间短之义,“快”,由“快”引申为“不久”之义,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时间不长”。
3.因果引申。
例:“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乐府陌上桑》析:“好”,从女从子。
“子”表男子,女子得男子为伴表示貌美。
取的就是此本义。
当然“好”,词义由此扩大引申开来.4.联想引申。
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析:“蒙”,从“屮屮”冡(mēng)声:玉女、茑萝一类的蔓生草名。
草性贱,丛则覆地,由此引申为“覆盖”“蒙蔽”等义。
三、字音推断法例:“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总结: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例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拿”“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
四、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例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偏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惫”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的意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五、联想推断法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一般词语中的用法相互比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
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
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
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95年试题12题“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谨慎而恭敬之意。
六、语法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B.不审.于何得此绢C.自放驴,取樵.炊爨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省:探望。
审:知道。
樵:打柴。
信:使者。
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答案:答案:C 将军身披坚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解释成“坚硬的盔甲”“锐”解释称“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是主语,“察”是谓语,若将“明”若将“明”解为“明亮”则搭配不当。
七、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
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B.需要“老弱女子”巡视”城楼吗?答案:C 答案: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搭配对象为节拍,“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动作对象为“诸侯”,故“对”为“回答”之意,“应”为“应答”。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为褒义,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