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规划

合集下载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七章绿地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第九章建筑景观第十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筑、个人自建房除外).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实施均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三)M—工业用地;(四)W—仓储用地;(五)T—对外交通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九)D—特殊用地.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等)。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中小学用地(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寄宿制高级中学等学校用地)、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

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

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

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

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

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一)大滁城地域构成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

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

滁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 其他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

滁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 其他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

附件1滁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其他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表2:滁州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征迁安置房重置价格和综合建设成本价表3:安置房楼层差系数表(一)高层安置房楼房层差系数表(三)底层无架空层的多层安置房层差系数表表5:房屋周围树木移植补助标准备注:1、一般树木直径以距地1.3米处直径为准,果木以距地0.8米处直径为准2、盆栽花卉及地栽草本花卉不予补偿3、一般树木树高在1.3米以下或树木间距在1米以内的不予补偿4、成片树木或者难以移植树木,可由专业鉴定评估机构确定补助费用表6:房屋装潢成新综合补偿标准注:未列入本附件内的新型装潢按重置完全价格结合综合成新率进行补偿。

表7:房屋征迁附属物综合补偿标准注:未列入本附件房屋附属物补偿的项目按重置完全价格结合综合成新率进行补偿。

表9:滁州市规划区内征迁集体土地青苗补偿标准附件2滁州市城市规划区外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其他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表4:房屋新旧程度判定标准损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2、房屋完损等级是根据房屋的结构,装修,设备三个组成部分的各个项目完好,损坏程度所划分,分为五类完好房,基本完好房,一般损坏房,严重损坏房,危险房。

3、房屋的结构,装修,设备三个组成部分的各个项目为:(1)房屋结构组成部分为:地基基础,承重构件,非承重墙,屋面,楼地面。

(2)房屋装修组成部分:门窗,外抹灰,内抹灰,项琚,细木装修。

(3)房屋设备组成部分为:水卫,电器,缓气及特种设备(如:消防栓,避雷装置等)。

注:1、房屋的具体补偿金额由房地产估价机构根据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评估法确定;2、房屋的面积为建筑面积;3、建筑物的层高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外(2.8米-3.3米)外,每超出或降低10厘米,每平方米的重置价格增加或降低2%,建筑物的结构、设备状况与相应等级有较大差异时,重置价格可适当增减,但增减幅度不超过10%。

注:未列入本附件房屋附属物补偿的按重置价格结合综合成新率进行补偿。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图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2004年10月项目名称: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委托方(甲方): 滁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4年10月日前言经安徽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修编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8月,受滁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任务。

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任务由中国城市规划院与滁州市城乡规划院合作完成,滁州市规划院具体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规划。

2002年9月,滁州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组成员在滁州市规划局和滁州市城乡规划院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深入的现场勘察和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

项目组走访调查了市域所辖的四县二市二区。

在调研期间,市委市政府召开滁州市城市规划动员会,项目组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主要职能部分领导汇报了对滁州市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听取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项目组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2002年10月25日项目组向中规院领导进行了初步方案汇报。

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项目组确定了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3个初步方案。

2002年11月18~20日,项目组向滁州市政府有关领导、规划局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对规划初步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规划纲要编制。

2003年1月9~14日,规划组向中规院主管总工进行纲要汇报,对项目组前期的规划研究及规划内容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后,形成规划纲要成果。

2003年4月8~9日在滁州市召开了总体规划纲要技术审查会,认为纲要符合编制的技术要求,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滁州市琅琊区村庄规划(2018—2030)

滁州市琅琊区村庄规划(2018—2030)

滁州市琅琊区三官、新集、邓坝、秋桐村庄规划简介一、规划范围琅琊区三官社区、新集村、邓坝村、秋桐村的四个行政村管辖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为2019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为适应琅琊区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乡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要按照“20字”总要求,以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特色精品农业打造工程为着力点,落实具体举措,分类分项推进,力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围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与建设美丽滁州的要求,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充分发挥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引导村庄建设,实现琅琊区三官社区、新集村、邓坝村、秋桐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发展定位结合琅琊区三官社区、新集村、邓坝村、秋桐村所处的区位及优劣势分析,综合确定片区发展定位:现代农业基地、科技农业旅游示范区、新型宜居宜业社区五、发展目标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五个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琅琊区三官社区、新集村、邓坝村、秋桐村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城乡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六、产业发展规划1、发展策略在农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优质高效型、园林生态型、旅游观光型”城郊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集农业科技、生态养殖、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发展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园区。

第三产业中要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商贸业、信息通讯业、农村电商和物流市场建设,发挥与乡村物资交易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

2、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最终形成三官特色小镇。

居住综合服务区:主要为三官社区。

产业生产区:中小企业园。

现代农业区:三官片现代农业基地。

通力合作,做好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通力合作,做好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通力合作,做好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位同志: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即《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工作,经过国内多家单位竞标,已确定由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来承担此项工作。

为确保规划修编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召开本次规划修编动员大会和现场协调会。

下面,就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时间安排、规划编制调研和资料要求,作如下汇报。

一、关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现执行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有效地指导了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抢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依托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加快建设“三个园”,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冲刺“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但随着《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皖发〔2011〕27号)的颁布实施、京沪高铁的通车、苏滁产业园的落户等客观重大因素的改变,城市建设面临着发展、提高、创新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好制约我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城市建设提供发展蓝图和依据。

(一)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和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2011年11月10日,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皖发〔2011〕2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要求,推进城镇化提速提质,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城镇综合承载力建设,引导人口合理有序迁移,促进异地城镇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走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民生优先、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滁州市琅琊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滁州市琅琊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滁州市琅琊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一、规划目的为琅琊山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滁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琅琊山旅游功能,把滁州市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魅力后花园。

二、规划定位建设以优美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特色,集生态休闲运动、度假、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三、功能区划分根据琅琊山的周边环境,规划分四大功能区:1、西涧湖水上游览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

在西涧湖周边设置水上休闲娱乐园,主要项目包括:水上运动、渔民之家、游艇码头、水族展览馆、垂钓培训中心、高档度假区等。

在西涧湖西岸半岛上设置水上娱乐中心。

水上娱乐中心内容有:赛艇、帆船、快艇游湖、水上自行车、水上健身球、水上漂流等。

在西涧湖北侧靠近城郊乡设置渔民之家,打造具有渔家特色的小村落,含养鱼、捕鱼、垂钓、鱼产品加工等功能,让游客体验渔民生活风情。

在周边半岛上设置度假区。

水上活动项目建设待西涧湖退出城市水源后再开发。

2、红花湖生态商务度假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

结合红花湖和琅琊山景观特征,设置红花湖生态商务度假区。

主要项目如下:国际会议中心、主题文化酒店、商务会馆、度假别墅、高尔夫球场等。

在红花湖的北端设置国际会议中心和主体文化酒店,在红花湖的南岸设置高尔夫球场,东岸靠山、周边半岛设置度假别墅。

3、二郎湖康体休闲度假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

项目有:休疗养康体保健中心、定向越野运动、森林漫步、露营探险、康体花园度假区等。

利用南部山体特征,开展森林探险、自行车山地运动等,在二郎湖周边设置康体花园度假区。

4、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

项目有:农家乐餐饮服务区、生态农业种植区、果树采摘区、农耕体验区、生态度假农庄、度假村等。

结合花山乡行政服务中心设置高品位农家乐特色餐饮服务区。

南部山区适合种植生态林果茶叶、板栗、枣子、桃子、李子等,为游客提供观赏和采摘果实活动。

中部农田设置农耕体验区,提供种植作物休闲场所,引入“市民农庄”的概念,出租给城市居民,供其种植花草、蔬菜或家庭农艺。

滁州市总规修编请示 最终

滁州市总规修编请示 最终

关于《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的请示安徽省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推进工业强市、城镇化和东向发展三大战略,抢抓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依托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加快建设“三个园”,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冲刺“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的目标,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经省政府(皖政秘〔2008〕176号)文件批准实施以来,对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的打造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及《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三十九条要求,为维护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分析评估城市在规划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我市完成了《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总体肯定了08版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深远引导性、宏观调控性,是一版促进了滁州市建设上台阶,提高城市整体水平的重要规划,同时也指出,目前我市已处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现行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更高的要求,亟待进行修编的重要结论,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发展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开滁州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GDP增速保持14%以上,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连跨七、八两个亿台阶,达850.5亿元,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现了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速度滁州”大突破、“四大”收入大丰收、创先争优大提升的显著成果。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呈现出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年多时间,中心城区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42个,总投资313亿元,超过“九五”、“十五”城市建设投资总和。

其中,建设道路150公里,完成公共设施项目58个,城市绿化近40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20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41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30万增加到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2%,预计到2012年上半年,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将全面完成,滁州城镇化已全面进入高速增长期,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急需进行总规调整。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19•【字号】滁政办〔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19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需求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三章重点任务第四章组织实施和工作保障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需求1.1 发展回顾“十三五”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高质量推动五大发展”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科技创新引领加速发展,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主要科技指标稳中有进,较“十二五”末有大幅增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和产业产值、增加值总量等指标均进入全省前三。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攀升,由2015年的22.0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3.2亿元,全市科技公共性财政支出占一般性财政支出比重由2015年2.06%提升到2020年3.28%。

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291件,较2015年增长67.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较2015年增长4.6倍。

“十三五”以来,累计登记科技成果4200项,共有55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图1-1 “十三五”时期滁州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备注: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为“四经普”后调整数据图1-2 “十三五”时期滁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图1-3 “十三五”时期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滁州公园体系规划方案

滁州公园体系规划方案
滁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历 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规划和建设中。
传承地域文化
保护和传承滁州的地域文化特色,通 过公园景观、建筑、小品等方式展现 地域文化魅力。
创新文化表达
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创新文化 表达方式,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公园 景观和文化活动。
促进文化交流
功能定位
01
针对特定主题或特定人群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休闲游憩服务。
设施配置
02
根据公园主题配置相应的游憩设施和专业设备,如植物园、动
物园、体育公园等。
景观特色
03
突出公园主题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类景观。
社区公园规划
功能定位
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休闲游憩场所,满足日常活动需求。
设施配置
配备适量的游憩设施、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2023 WORK SUMMARY
滁州公园体系规划方 案
REPORTING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公园体系规划原则与策略 • 公园体系总体布局规划 • 重点公园详细规划 • 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规划 • 实施保障与政策支持
PART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滁州市概况
01
02
03
地理位置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丘 陵地带。
根据不同季节变化,打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PART 04
重点公园详细规划
综合性公园规划
功能定位
提供全面的休闲、娱乐、健身、文化活动等服务 ,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设施配置
配备完善的游憩设施、运动场地、文化展示区、 儿童游乐区等。
景观特色
打造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滁州地 域文化特色。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公示依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按照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对《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进行局部修改。

为增强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促进广大市民参与规划、监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一、规划公示时间年月日—月日二、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联系:电子:《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年修改)方案简介一、修改背景《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自年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已经实施了年时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相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理念。

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与、都市圈协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的新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背景、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需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二、修改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融城,以城乡生态网络为本底,优化用地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二)坚持局部修改、动态维护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

保持规划期限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向不改变、城市性质不改变、城市生态绿地不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修改主要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局部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规划修改重点主要是优化用地布局规划等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改.深化市域铁路交通规划依据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衔接区域性重大建设工程及相关专项规划,增补合青高铁、滁宁快轨、三洋铁路。

滁州市建筑物外立面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滁州市建筑物外立面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滁州市建筑物外立面规划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一、为严格建筑物外立面及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本细则适用于滁州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及滁、来、全城镇群范围内需报市规委会审定的建设项目。

三、在提供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时,应当依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及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建筑物外立面设计及夜景照明设计提出设计要求。

四、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阶段,报审方案必须符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的内容、深度要求。

同时建设单位应以图、文形式对建筑物外立面的风格、色彩、材质等作出详细说明。

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规划局经办人员应当依据经批准的规划、建筑单体方案及审查意见,对建筑外立面的风格、色彩、材质以及夜景照明效果等内容提出明确的书面审查意见。

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报审的建筑施工图设计外立面效果图应与批准的规划、建筑单体方案一致。

外立面效果图包括鸟瞰图、临街主要立面透视图、各方向外立面渲染图、夜景照明效果图等,图件中对色彩、材质等要求与建筑方案一致。

设计单位应确保外立面材料的可供性,不得指定产品品牌,并满足滁州市招投标管理等相关规定。

外立面色彩须按《常用建筑色(02J503—1)》或《中国建筑色卡(GSB16—1517.1—2002)》准确标明。

外立面渲染图不应表示大面积建筑阴影。

六、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审批内容(包括建筑立面外观形式、色彩、材质和夜景照明等)。

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市规划局各科室、规划分局应当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后的跟踪监督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规划、建筑单体方案认真实施。

七、建设项目实行建筑设计师签字把关制度,主持建筑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注册建筑师资格。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发展和规模城镇区划

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规模预测及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设想一、滁州市城市未来发展方向1、历版总规城市性质:1.1、《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城市性质:滁州市是皖东经济中心,以机械、电子、轻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新兴工贸及旅游城市。

1.2、《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市性质:以工业、商贸、旅游为主的皖东中心城市。

1.3、《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城市性质: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滁州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现代制造业基地、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明宋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专业性商贸基地。

二、上位规划对滁州市要求及定位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滁州大力推进与南京一体化发展,重点承接发展化工、机械、家电、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重要的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

2.2、《安徽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草案)功能定位:全省承东启西的重要先导区,沿江城市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形成全国重要的家电、盐化工和硅产业基地,加快“大滁城”建设,成为连接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三、修编中的《滁州市总体规划(2012-2030)》对滁州市的定位: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的发展腹地迅速扩大,与南京都市圈出现互融趋势,未来合芜宁地区将是长三角城镇群北翼重要的国际功能承载区域,滁州市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第一站”,是连接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皖东第一站)、良好的区域交通条件(高铁、高速、轻轨)、自然文化生态条件(明文化、琅琊山、小岗村等)以及重要的产业发展机遇(皖江示范区建设、炉桥盐化工基地建设、苏滁产业园建设),正在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产业园、与南京同城化的城市新家园、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将积极引领此区域的发展,因此本次规划将滁州定位为连接合芜宁都市圈的皖东新型中心城市。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

滁州市高铁站前区规划高铁站前区位于六个组团之一的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内,用地范围是以滁州高铁站为核心,北至恒丰路和昌辉路延伸段、西至丰乐大道、南到高速铁路、东临规划中的永乐路和儒林路,用地规模为821.5公顷,规划人口容量约为14万人。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即将建成,以及2012年滁州市京沪高铁客运站的即将运行,必然促使滁州市融入长三角城镇群及南京都市圈的步伐加快,因此滁州市高铁站前区开发时机日趋成熟。

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山水、生态、园林式城市”这一目标的前提下,将该组团功能定位为:滁州市高铁站前区,集交通、商贸、文化娱乐、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规划该区总体形成三中心、两轴线、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三中心:一个核心区,即依托高铁站形成以交通、商业、商务、宾馆酒店等为主的交通枢纽中心;两个居住区内形成的社区中心;两轴线:由水面、渠道、绿地形成的两条绿化景观轴线;三片区:由大片的绿地、水面、渠道隔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1)居住用地:居住是规划区的主要功能之一,规划居住总用地面积为427.41公顷,占总用地的52.03%;规划按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配套6所小学,3所中学,依据各类学校学生规模,小学用地面积3.2公顷左右,完全中学面积10公顷左右;(2)商业金融业用地:位于铁路客运站北侧,沿中都大道和南谯路两侧、洪武路北侧布置,总用地面积29.02公顷;(3)医疗卫生用地:位于滁阳路和中都大道西北角规划一所综合医院,医院用地西、北侧规划为公共绿地,外医院创造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规划综合医院7.32公顷。

(4)铁路用地:京沪高速铁路由西至东从地块南部通过,并设高铁客运站,规划铁路用地20.26公顷,其中客运站占地5.78公顷;高铁于2012年通车,设计时速350km/h;(5)长途汽车客运站及公交站场:位于高铁客运站北侧、站前广场东侧,用地北临洪武路,占地面积2.20公顷。

规划结合高铁客运站和长途汽车客运站布置一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2.16公顷。

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办公室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二○一○年十一月批准:朱金沂核定:沈登乐邹军审查:朱飞龙陈宏伟奚学军吕本贵任明伟编写:宋齐宝杨兵董春阳彭忠涛卫婷张广发时建祥张静尹宗虎范维涛赵旭陈传明夏汇彬李德兴杨正东李勇杨正东程帆孔凯夫闻根荣罗元成厉作人何翠敏杨自义唐起发前言滁州市位于皖东,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滁河,西接大别山东延残丘,北濒淮河。

江淮分水岭穿境而过。

全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域面积8915.8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4411.7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圩、湖并存。

滁州市已建成各类水库1059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6座,塘坝12.1万面,固定机电排灌站1006处2676台套20.1万千瓦,总蓄水能力24.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20.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13.9万亩。

滁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多年平均降雨量947-1051毫米,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全市已基本建成洪能防、蓄得住、排得出、灌得上的水利骨干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这些工程的建成为抵御洪涝旱灾、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依然存在整体防洪标准偏低,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不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

滁州市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十二五”及到2020年,是我市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争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前列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关键阶段。

水利发展问题一直是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具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根据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和滁州市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求,市水利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本规划经评审、修改、相关会议通过后现予付印,作为指导“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水利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依据。

赶紧瞅!滁州超级高大上的“明湖湿地公园”片区详细规划出炉

赶紧瞅!滁州超级高大上的“明湖湿地公园”片区详细规划出炉

充分利⽤滁州市级⽂化会展功能塑造标志性⽂化建筑与景观空间,强化明湖作为“滁州当代城市⽂化景观中⼼”地位,与琅琊⼭形成呼应。

将历史⽂化特⾊充分融⼊景观设计;结合⽂化休闲功能适当拓展,形成城市⽂化的集中展⽰区。

包括以⼤明⽂化为主题的史诗湖湾活⼒区,以醉翁⽂化为主旨的御⽔逍遥休闲区以及以⽣态⽂化为导向的花海纳⽥体验区、浮岛湿地景观区和康体休闲运动区。

未来的明湖,将和琅琊⼭、龙池街、植物园并肩,作为滁州本⼟优秀⽂化的集中展⽰地和承载者。

●城市有机⽣长,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以开阔的湿地公园为核⼼,明湖可以依托开敞的空间系统,完善特⾊空间体系,提升⽚区⽣活品质与活⼒,并向周边城市功能组团充分渗透,形成由明湖公园、明湖⽔体、贯通河道组成的绿底蓝脉;聚集⽂体核⼼与⽂创产业功能的轴⼼汇聚和⽂化产业商务组团、互联⽹科创组团、⽣态居住组团有机⽣长的⽚区结构。

在明湖西岸规划有以⽂化、运动、休闲为特⾊的锋尚艺体湾,将在此临湖建设能⼀览整个景区的滁州塔及体育中⼼。

其中体育中⼼规划于滁州⼤道与恒兴路交叉⼝东北⾓,包括体育场、体育会展馆及室外运动场地,将把体育场、体育馆和酒店、会展中⼼串联在⼀起,形成湖湾门户⼴场和⽂化博览中⼼等标志性景观,打造滁城艺体⽂化形象门户、城市内涵的⽂化体验区、周边居民与游客的乐活聚集地。

明湖区域规划图规划中的创智⽂化廊,位于锋尚艺体湾西侧,与其有⼀条滁州⼤道之隔。

⽂化廊是集有机延展环湖⽂化产业,策划融传媒艺术、⽂化创意、⽂化体验于⼀体的复合功能区,规划以会展中⼼为核⼼,设⽴⼀条绿化休闲⾛廊,承载会议展览、⽂创办公、传媒艺术、⽂化休闲和商务办公的功能。

明湖的东北⾓,将结合⽔体分别形成开敞公园式环境,为当下最热门的“互联⽹ ”⾏业规划有门户科创街,吸引互联⽹创意、研发等企业在此形成产业聚集,彰显明湖北岸的聚集、智慧的整体形象。

⽽在该⽚区规划中,明湖的西南⾓将打造以康复疗养、养⽼基地为主导,静谧野趣、融⼊⾃然的⽣态型康体养⽣空间。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滁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滁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滁州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滁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9.2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66.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56.6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847.87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4.3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314.33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要求,积极推动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跨省合作共建园区落地实施,推进定远—长丰园区合作。

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用地 (2)2.1 用地分类 (2)2.2 单一性质建设用地适建性 (8)2.3 常用用地适建比例 (9)2.4 混合用地的使用 (9)2.5 各类型建筑与设施的用途范围 (10)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13)3.1 总体要求 (13)3.2 布置原则 (13)3.3公共服务设施混合设置 (15)3.4 公共设施布局 (15)第四章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 (17)4.1 总体要求 (17)4.2 容量控制 (17)第五章建筑间距 (19)5.1 总体要求 (19)5.2 间距控制 (19)第六章建筑退让 (22)6.1 总体要求 (22)6.2 建筑退让用地边界距离 (22)6.3 建筑退让道路要求 (23)第七章城市绿地 (25)7.1 绿地分类 (25)7.2 绿地控制 (25)7.3 垂直绿化 (26)第八章地下空间利用 (27)8.1一般规定 (27)8.2地下交通空间 (27)8.3地下市政设施空间 (28)8.4地下商业空间 (28)8.5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 (28)8.6地下仓储空间 (28)8.7地下防灾防护空间 (28)8.8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29)第九章道路交通设施 (30)9.1 城市道路 (30)9.2 停车场(库) (31)9.3 公共交通 (34)9.4 交通设施 (35)9.5 公共自行车交通 (36)9.6 步行系统 (36)第十章建筑及环境景观 (37)10.1 城市景观 (37)10.2 街道控制 (37)10.3 建筑空间与环境 (38)10.4 建筑单体 (39)10.5 建筑附属物 (39)10.6 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 (39)10.7 绿色建筑 (40)第十一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42)11.1 给水工程 (42)11.2 排水工程 (43)11.3 燃气工程 (45)11.4 电力工程 (47)11.5 热力工程 (48)11.6 通信及有线电视工程 (49)11.7 环境卫生设施 (50)11.8 用地竖向 (53)11.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54)11.10 城市综合管廊 (55)第十二章综合防灾 (56)12.1 避难场地、疏散通道、生命线工程 (56)12.2 人防工程 (57)12.3 消防工程 (57)12.4防洪和排涝 (58)12.5抗震工程 (58)第十三章附则 (58)附录一名词解释 (60)附录二计算规则 (61)附录三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64)附录四建筑间距及方位示意图 (70)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开发,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与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滁州市实际,制定《滁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控规通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规划
滁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

近年来,滁州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改善了城市形象,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下面我将就滁州市的规划进行介绍。

首先,滁州市注重发展城市的功能区域。

在城市规划中,滁州市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科技区等。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规模,实现了城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的互补发展。

其次,滁州市注重发展城市的交通网络。

通过规划和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滁州市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并提高了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性。

此外,滁州市还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了公交车站、地铁站等,提高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

再次,滁州市注重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滁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了公园、绿化带等绿化景观,提高了城市的景观品质。

此外,滁州市还注重治理城市的污染问题,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滁州市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城市规划中,滁州市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修缮了古建筑、文物保护点等,提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此外,滁州市还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
文化水平。

总体来说,滁州市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工作,注重发展功能区域、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划举措,滁州市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形象,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