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层参数
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_李亚美

第11卷 第3期2013年6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TechnologyVol.11No.3Jun.201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收稿日期:2012-11-12 修回日期:2013-04-22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8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34.TV.20130518.1016.006.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428802)作者简介:李亚美(198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主要从事地下水溶质运移方面的研究。
E-mail:lymandly@163.com通讯作者:成建梅(1971-),女,新疆博乐人,教授,博士,从事地下水水流和污染数值模拟技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E-mail:jm-cheng@cug.edu.cndoi:10.3724/SP.J.1201.2013.03132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李亚美,成建梅,崔莉红,路万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摘要:以华北平原中部咸淡水过渡带的多层含水系统(第Ⅰ含水组底部至第Ⅱ含水组顶部的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下水位-水质分层监测系统。
通过在多层含水系统开展分层分级抽水试验、微水试验以及分层示踪试验等现场综合试验,借助解析法和数值模拟识别法等多种手段确定各分层水文地质参数。
求参结果表明:Ⅰ含底部含水层渗透系数为4.320~7.550m/d,储水系数为4.53×10-4~2.19×10-3;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为2.20×10-3~7.65×10-3 m/d,纵向弥散系数为0.023~0.428m2/d,纵向弥散度为0.010~0.051m;第Ⅱ含水层顶部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142~0.929m/d,储水系数为4.53×10-4~2.19×10-3。
第12讲 地下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2.1 给水度μ与潜水蒸发系数C
离补给源较远的观测井,无降雨、开采时段
潜水蒸发为引起地下水消退的单一因子:
μΔh=CEo=Eo (1-h/ho)n
对各时段: Δh/Eo~h
绘图,拟合曲线
纵轴截距为1/μ
横轴截距为潜水蒸发 临界埋深ho
Q =πK
H
2
−
h2 0
ln(R / r0 )
Q
=πK
H2
−
h2 1
ln(R / r1 )
水面线
h2
=
Q
πK
r ln(
r0
)+
h2 0
带观测孔的单井稳定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
观测孔:至少2个,近孔距抽水井1.6倍含水层厚 度(以消除抽水井附近三维、紊流影响)
观测孔S (或Δh2) ~lgr关系为直线
渗透系数(m/d) <0.1 0.1~0.25 0.25~0.5
1~5 5~10 10~35 25~50 100~1000
作业:
某承压含水层厚度为100m,在一完整井 中以600m3/d的涌水量进行抽水试验,在 距抽水井10m的观测孔处降深变化见下表。 计算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压 力传导系数及贮水系数。(注意单位换算) 时间t(min) 50 100 150 200 300 降深S(m) 1.2 1.45 1.6 1.7 1.86
计算方法 配线法 直线解析法 恢复水位法 试算法 直线斜率法…
直线解析法:
S(r,t) = Q W (u)
4π T
u = r2 = μer2
4at 4Tt
u<0.01时Jacob近似公式:
基于水位恢复法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

基于水位恢复法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摘要: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一般要求地下水处于稳定流动状态,由于受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地下水很难保持稳定状态,所以采用传统的方法所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精确度并不高。
而水文地质勘测中的水位恢复阶段,由于没有人力和机械因素干扰,其测量数据可以画出平滑的曲线,更适用于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
因此,本文基于水位恢复原理,利用Aquifertest软件中的Theis Recovery对水位恢复数据进行拟合,充分利用停抽后短时间内的恢复水位数据,求出了含水层各种参数,对含水层的贮水性能及释水性能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水位恢复;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储水系数1绪论在水文地质勘探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1,2]。
抽水试验则是确定含水层参数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以地下水井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在井孔中抽水与观测,研究井的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及其与抽水延续时间的关系、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求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富水性的一种野外水文地质试验,是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
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水位传导系数、压力传导系数、给水度、释水系数、越流系数等,是反映含水层或透水层水文地质性能的指标,能为水源井设计或有关水文地质预测提供依据。
而参数精度直接影响井水量计算及地下水资源评价,也为预测井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开采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4-7]。
稳定流抽水试验大多采用公式法求参,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传统的配线法、直线图解法求参等[8,9],但这些传统方法人工计算同一井孔抽水试验参数时会因人为误差而得到不同结果,进而直接影响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结果。
但是利用水位恢复资料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则可以避免因抽水设备及其它边界条件的干扰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参数的计算结果一般比较可靠。
2“四含”水文地质特征祁南煤矿(隶属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祁县镇境内,水文地质单元属于南区,矿区范围内无基岩出露,均为松散层覆盖,经钻孔揭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天津地区含水层类型判别与参数分析

天津地区含水层类型判别与参数分析杨建民;孟凡宪;李梦洋【摘要】根据含水层数学模型的降深-时间双对数和半对数曲线特征,可以确定含水层类型;依据选定的含水层模型,调整其中水文地质参数以拟合抽水试验中观测井降深-时间实测数据,可以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天津地区6组工程抽水试验,获得试验含水层类型及其水文地质参数.该方法可用于其他相关工程,天津地区和工程建设有关的50 m埋深范围内含水层属性及其水文地质参数取值范围,可参考借鉴本文计算结果.【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37)0z1【总页数】8页(P74-81)【关键词】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数学模型;对数曲线;天津地区【作者】杨建民;孟凡宪;李梦洋【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天津300072;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天津300072;石家庄市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近些年,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含水层和地下水问题,如20~30 m 深度的高层建筑基坑、地铁车站基坑和区间隧道等,天津、上海等城市当工程施工深度达20 m以上时会遇到承压含水层。
当地下工程涉及到含水层时,需要界定含水层的类型,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界定含水层类型,方法之一是根据各种类型含水层定义揭示的特征做定性分析,但因存在主观因素往往导致应用中产生争议;方法二是根据各种类型含水层数学模型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做定量分析,同时可以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具有普适性。
目前常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仅能得到渗透系数K和影响半径R等有限指标,难以满足复杂计算分析的需要,方法二所得指标可以更全面描述含水层特性。
本文针对孔隙介质含水层,应用方法二对天津地区地下工程常见含水层进行界定并确定相应的水文地质参数。
地下工程施工时,从地表到施工深度范围可能遇到的含水层分为三种类型:潜水层、承压含水层和越流承压含水层。
利用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参数方法

利用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参数方法摘要: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需要对地下含水层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
本文探讨定流量(单孔或多孔)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可行性,并对定降深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水文地质参数,抽水试验,承压水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在对评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测论证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对取水水源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估算,以满足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取用水规划的需要。
浅层地下水的评价论证,可开采量估算通常采用水量均衡法、数值法和统计分析法;但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比较成熟的方法相对较少,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成果的可靠程度,进而关系到水资源论证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探讨承压含水层组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的方法问题。
1.定流量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1.1单井抽水试验推求水文地质参数方法原理: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抽水的泰斯公式为:式中:S------与抽水井距离r处得水位降深(m)Q------抽水井流量(m³/d)T-------含水层导水系数(㎡/d)A------含水层压力传导系数(㎡/d)t-------抽水历时(d)W(u)-------井函数,与α、t、r有关。
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曲线lgW(u)-lg(1/u)相似,只能纵横坐标相差一个常数,lgs-lgt是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实测曲线(t为分钟)。
据此可根据抽水试验观测数据,采用图解分析法与分析计算含水参数。
操作步骤:首先制作标准曲线lgW(u)-lg(1/u),.再依据抽水试验资料在双对数纸上点绘lgS-lgt曲线,纵横坐标平行移动,找到一个最佳配合位置,使lgS-lgt 实测点据与标准曲线lgW(u)-lg(1/u)重和度最好,然后固定两曲线图位置,任意找到一个配合点M(S,t取整数),读取其W(u)、l/u/、S、t的值,有下列公式计算含水弹性给水度e::1.3多孔抽水试验推求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确保试验所得水文地质参数能客观反映水源地含水层组透水和弹性释水特性,在客观条件允许时还应在单孔抽水试验基础上进行多孔(也称群孔)抽水试验,进一步验证单孔试验取得参数的合理性。
越流补给群孔抽水试验的含水层参数计算及应用

越流补给群孔抽水试验的含水层参数计算及应用史骥;张建华;夏岸雄;周勇【摘要】Aquifer parameters in pumping tests usually are obtained by the Theis formula or the graphical methods in-duced by formula. But all these methods didn′t tak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s of pumping wells between each other into account. 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based on leakage recharge boundary and superposition principle,calculation for-mula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pumping testof group holes with leakage recharge boundary was proposed. It was verified in pumping test in the eastern diggings of an in-situ leaching min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is aquifer was calculated as 5. 1 m/d by using the formula,which was used to propose the function relation between radium and drawdown in constant flow pumping test.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observed valu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ith the error between 0. 7% and 6%,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formul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ptimal radium varies from 0. 2 m to 0. 3 m,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e.%抽水试验求解含水层参数时一般采用Theis公式或由公式推导的各类图解法,但这些方法没有考虑特定边界条件和各抽水井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此类方法的不足,根据越流补给条件,结合势场叠加原理,提出了上层越流补给条件下群孔抽水试验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某地浸矿山东部待采矿区的抽水试验中进行了验证,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含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5.1 m/d.利用该渗透系数确定了待采矿区定流量抽水时井径与水位降深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各观测孔降深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误差在0.7%~6%,验证了该渗透系数公式的可行性,并提出最优井径在0.2~0.3 m之间,为矿山基建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141-145)【关键词】越流补给;抽水试验;渗透系数;井径;降深【作者】史骥;张建华;夏岸雄;周勇【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364200;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3渗透系数是评价地下水资源和推求井出水量的重要参数[1],现场稳定流群孔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特别是渗透系数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2]。
基于阶梯流量压水试验水位恢复的含水层参数计算

Ke r s v ra l ic a g ; tr e d rc v r ; q i r a a t r y wo d : a ib e d s h e wae a e o ey a u f r mee s r h ep
在 位 降深 资料 进 行计 算 分 析是 获取 含 水 水
Ab t a t Th e d r c v r x r s i n o u l e e r t d weli o fn d a u f ra d t e se - e d e p e - s r c : e h a e o e y e p e so fa f l p n ta e l n a c n i e q i n h t p- a x r s y e h - so fwelfo i o fn d a u f rc n s l e a u f rp r me e so i e e td s h r e at r to . t fwa e i n o l l w n ac n i e q ie a o v q ie a a t r n d f r n ic a g e a i n Bo h o t r f l
维普资讯
第3 6卷 第 3期 20 08年 6月
煤 田地 质 与勘 探
C(A ) LGB0 GY& E P r N ) Ⅸ I 0R 0
Vb1 36N O 3 . . J . 00 n a 2 8
文章编号 : 0 11 8 (0 80 —0 60 10 —9 62 0 )30 3 —3
行性。
关
键
词 : 变流量 :水位 恢 复;含 水层参 数
文 献标识 码 :A
中图分类 号 :P 4 . 61 2
H e d r c v r na y i n a ie r m e e a c a i n o l fo o a e o e y a l ssa d qu f rpa a t rc l ul to fwe l w n l
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Boulton-RAGA方法

第!"卷第#期!""$年%%月农业工程学报&’()*(+,-.)*./,0123456.78!"9.8#9.:8!""$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7,.)=>4?4方法高瑞忠%@朝伦巴根%A @朱仲元%@贾德彬%@柴建华!B %8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CD !8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E 摘要F 在对考虑迟后排水的9838;.<7,.)第二潜水井流模型解析解分析的基础上@将复合高斯求积法和具有随机搜索寻优特性的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B >4?4E 相结合对其进行优化求解@提出了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7,.)=>4?4法G 以计算实例表明@;.<7,.)=>4?4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求参效果@并且与传统方法比较@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分抽水时间HH 降深过程的前I 后段进行参数确定@大大简化了潜水含水层的参数确定过程@对于缩短抽水时间确定含水层系统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G关键词F 含水层系统参数D >4?4D 9838;.<7,.)第二潜水井流理论中图分类号F 3!J #8K文献标识码F 4文章编号F %""!=#C %L B !""$E "#=""!K ="$收稿日期F !""$="M =%J 修订日期F !""$=%"=%$基金项目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B M "%K L "$"E作者简介F 高瑞忠B %L J J NE @男@内蒙古阿拉善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F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G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C通讯作者F 朝伦巴根B %L $"NE @男@内蒙古兴安盟人@博士生导师@从事水文水资源的教学与研究工作G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C G 5O (-7F 20(.7<)P (Q 1)R +(*,8.’Q 8+)S 引言根据已知的含水层系统参数@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流的未来状况@称之为正问题D 以地下水动态资料来认识含水层条件I 确定含水层系统参数是地下水资源计算I 模拟评价I 动态预测和管理中的基本问题@称之为反问题G ;.<7,.)通过引入迟后排水概念提出了潜水含水层参数的解析解D T ’-+U 1,,系统阐述了基于;.<7,.)标准曲线利用图解法确定潜水含水层参数的过程D 91<O ()通过考虑在抽水过程中含水层的弹性释水和各向异性的特点@给出了潜水含水层水流方程的解析解及推求潜水含水层参数的91<O ()标准曲线G V <()QB %L L #E 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和有限差分牛顿法B 9W 9E确定了潜水含水层的水力特征参数D 陈喜等B %L L C E X %Y将抽水降深HH 时间过程分为前I 后段分别采用单纯形法在计算机上自动优选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D W 1)Q28V B !""K E X !Y利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器和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推求了潜水含水层系统的参数D 本文以;.<7,.)=>4?4法确定了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G ;.<7,.)=>4?4法不需要分抽水时段的前I 后期分别求参@而且通过计算机运算实现参数的自动优选@大大简化了潜水含水层的参数确定过程G抽水条件下@潜水含水层的水流运动与承压含水层的水流运动的情况不同X K YF%E 潜水井流的导水系数Z[\]随距离^和时间_而变化@而承压水井流Z[\‘@和^I _无关D !E 潜水井流当降深较大时@垂向分速度不可忽略@在井附近为三维流G 而水平含水层中的承压井流垂向分速度可忽略@一般为二维流或可近似地当二维流来处理DK E 从潜水井抽出的水量主要来自含水层的重力疏干G 重力疏干不能瞬时完成@而是逐渐被释放出来@因而出现明显地迟后于水位下降的现象G 虽然潜水面下降了@但潜水面以上的非饱和带继续向下不断地补给潜水G 因此@测出的给水度在抽水期间是以一个递减的速率逐渐增大的G 只有抽水时间足够长@给水度才实际趋于一个常数G 承压水井流则不同@按泰斯理论@抽出的水来自含水层贮存量的释放@因而接近于瞬时完成@贮水系数是常数G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同时考虑上述K 种情况完备的潜水非稳定井流公式G目前@有关计算潜水非稳定完整井流的方法主要有F%E 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承压水完整井流公式应用于潜水完整井流的近似计算G 潜水完整井在降深不大的情况下@即a b "8%c "@c "为抽水前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可以采用修正降深直接利用泰斯公式G!E 考虑井附近流速垂直分量的分析方法HH ;.<7,.)第一潜水井流模型GK E 考虑迟后排水的分析方法HH ;.<7,.)第二潜水井流模型G$E 既考虑流速的垂直分量又考虑潜水含水层弹性释水的91<O ()法Gd 理论基础d 8d ;.<7,.)第二潜水井流模型%8%8%假设条件含水层为均质I 各向同性I 隔水底板水平无限延伸D 初始自由水面为水平D 完整井@井径无限小@降深远小于潜水流初始厚度的定流量抽水D水流服从达西定律D 抽水时@水位下降@含水层中的水不能瞬时排出@存在着迟后现象G %8%8!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7,.)提出考虑迟后重力排水的潜水流模型为e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K! 万方数据!"#$"%#&’%("$)*"%+,-"$".&/(,(.1"$"2(34/5.426725’6相应的定解条件为$5%816+15#6$598.6+1.:15;6<=>%?1%"$)*"%+4@#A !.:15B 6C D E <F D G 求得的解析解为$+@B A !091#H ’434I ’J K I #&/L 5’4H #6.#I #M K I NO PQ#R 1%S T)*H 7H 5U 6式中$VV 定流量抽水8距抽水井%处.时刻的降深W T +!X/,为疏干因素WI ’+/.L 5’&H #6#W I #+/.L #5’&H #6#4B L H X ##W S +L 4’X L +,X,-&,W L +,-&,,-式中,-VV 贮水系数W,VV 给水度W’Y /VV 延迟指数8/为经验系数WH VV 积分变量W%VV 观测孔距抽水孔的距离WR 15H 6VV 第一类零阶C 3M M 3<函数Z [\]C D E <F D G ^_‘a ‘方法的理论基础因为公式5U 6的积分项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8所以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其进行简化8分为抽水前期和后期两部分井函数分别进行数值求解8并且作出不同参数的标准曲线8通过匹配标准曲线来进行参数确定8该法计算繁琐b 费时8而且参数结果也会因人而异Z 本文直接应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5_3c <J D 7=G d‘J J 3<3e c F =G da 3G 3F =J‘<d D e =F K >^_‘a ‘6和复合高斯求积法对公式5U 6进行求解8提出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C D E <F D G ^_‘a ‘法Z’\#\’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5_‘a ‘6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机理的数值优化方法8具体地说8遗传算法把随机生成的可行解作为父代群体8把适应度函数作为父代个体适应环境能力的度量8经过选择b 杂交b 变异生成子代个体8优胜劣汰8如此反复迭代8使个体适应能力不断提高8优秀个体不断向最优点逼近Z 图’加速遗传算法计算步骤流程f =d \’f <D g J K c e F D h J c <J E <c F =G di e D J 3M M D h F K 3c J J 3<3e c F =G dd 3G 3F =J c <d De =F K >文献N B O 8N U O 在简单遗传算法5j =>i <3a 3G 3F =J‘<d D e =F K >6的基础上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8提出了加速遗传算法5‘J J 3<3e c F =G da 3G 3F =J ‘<d D e =F K >68并且在水科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Z图’给出了加速遗传算法的计算流程图Z 本文采用的是编码方式为实数的加速遗传算法Z ’\#\#C D E <F D G 模型解析解的分析为了计算方便8将公式5U 6变为$+@B A !091’HP #4N53I #4I ’&345I ’&I #66&/L 5’4H #6.#I #53I #4I ’4345I ’&I #6O Q 6R 1%S T )*H 7H 5k 6’6在给定其他参数时8当H?98积分函数中的’H #43I #4I ’&345I ’&I #6&/L 5’4H #6.#I #53I #4I ’NP 4345I ’&I #66O Q始终大于1W#6采用其级数展开式N k 8l OR 15m 6+n 9o +154’6oo p ’q 5o &’6m )*##o+n 9o +154’6o5o p 6#m)*##o5l 6取R 15m 6的近似式8o 取偶数时8<=>m ?9R 15m 6?&98o 取奇数时8<=>m ?9R 15m 6?49Z 对o +B 8o 8r 进行分析8R 15m 6无论o 为偶数还是奇数8都会在m +#\B 1B r #l 处近似取得零点Z 当m 小于#\B 1B r #l 时8R 15m 6:1W 当m 大于#\B 1B r #l 且o 为偶数时8R 15m 6会出现小于1的区间8随着m 的继续增大8R 15m 6趋于正无穷W 当m 大于#\B 1B r #l 且o 为奇数时8R 15m 6始终小于18并且趋于负无穷Z;6一般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8抽水降深应是始终大于1Z 由5’6和5#6可知8为了保证计算抽水降深大于18公式5k 6的R 15%H Y S T 5中的%H Y S Ts #\B 1B r #l 8从而可以确定积分变量H 的范围为N 18#\B 1B r #l S T Y %O 8这样8C D E <F D G 模型解析解可以写为$+@B A !0#\B 1B r #lS T%1’HP #4N53I #4I ’&345I ’&I #66&/L 5’4H #6.#I #53I #4I ’4345I ’&I #6O Q 6R 1%S T )*H 7H 5r 6’\#\;复合高斯求积法本文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中的复合高斯求积法求解公式5r 68其过程如下令t 5H 6+’H #453I #4I ’&345I ’&I #66&/L 5’4H #6.#I NP #53I #4I ’4345I ’&I #66O QR 1%S T)*H 则$+@B A !0#\B 1B r #lS T%1t 5H 6u H+@B A !n vw +’0H w &’Hw t 5H 67H式中vVV 积分区间的离散数目Z令x H+#\B 1B r #l S T %(vW H w &’#+5H w &H w &’6Y #W B#农业工程学报#11B 年万方数据!"#$%&#’"()*+&,(-.!(#$%&#’"()’+&,(-/经变换得01&#’"%&/3&4+&(52%!"#/’2%!(#/6如7取得足够大8降深9可用下面复合公式近似表示94:;<=>+&(7#$"52%!"#/’2%!(#/6%@/"A(A;B C D E F C G H I J K J法确定含水层系统参数综合"A(A"L"A(A(L"A(A-8选择导水系数=L给水度M L贮水系数M N和O,P为优化变量8利用I J K J优化如下目标函数2%=8M8M N8O,P/$Q#$"R9#*9N#R%"S/式中9N#TT 抽水#时刻的实测降深8U.9#TT抽水#时刻的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降深8U.Q TT抽水时段内观测的实测降深数目VW计算实例W A X抽水试验一选择文献5"6中的抽水试验0在某地第四系含水层中进行抽水试验8含水层由含砾石的中砂组成8厚Y A Y Z U8隔水底板为砂岩V抽水井为完整井8井径S A-(U8抽水延续;S[Z S U\G8流量:$Z(A]U-,[8距抽水井"S U有一观测孔V从理论上讲选择优化变量变化范围没有限制8但好的优化变量变化范围的初选值可以减少I J K J的迭代次数8节省计算时间8根据含水层岩性描述确定各优化变量的上下限V表"给出了B C D E F C G H I J K J的运行参数和计算结果V表X文献5X6B C D E F C G H I J K J的运行参数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_‘E a"b_c_U a F a c d_G3e_E e D E_F a3c a d D E F d C f F[a g D U g\G hF a d F"f c C U B C D E F CGHIJK J_G3F[a c a f a c a G e a5"6优化变量=,U(>U\G*"M M N O,P 优化范围5S A"8"A Z65S A S S"8S A(Z65S A S S S S"8S A S"65S A"8Z A S6 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结果S A@;-S A"(Z S A S S-i S A-""文献5"6计算结果"A""Z S A S;i S A S S"@S A"i-表W文献5X6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拟合误差分析^_‘E a(j‘d a c k a3k_E D a d_G3e_E e D E_F a33c_l3C l G d a c c C c_G_E m d\d C f F[a g D U g\G hF a d F f c C U c a f a c a G e a5"6B C D E F C G H I J K J平均绝对误差,U 平均相对误差,n相对误差绝对值落在下列区间的百分比,n5S8Z65S8"Z65S8(S6文献计算拟合S A S"";A S S(i S@i A i i Y"S S 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降深拟合S A S S Y(A Z i"]S"S S"S S从表"可以看出8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的导水系数=与文献5"6计算值接近8其他参数二者相差较大8但从表(的降深拟合误差分析可知8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降深对实测降深的拟合程度要明显优于文献计算值.图(也可以看出8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降深可以更好的反映抽水试验的降深TT时间关系8所以可以认为8 B C D E F C G H I J K J法计算的参数是可靠的8而且精度较高V图(文献5"6实测降深与各计算降深拟合曲线o\h A(o\F F a3e D c k a d C f F[a C‘d a c k a33c_l3C l G d_G3 e_E e D E_F a33c_l3C l G d C f F[a b D U g\G h^a d F"W A W抽水试验二选择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研究区内进行的潜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8抽水试验场布置在水泉沟移民新村8距多伦县诺尔镇西(p U V试验场含水层为第四纪孔隙潜水8抽水井为完整井8井径S A-(U8抽水延续(]S S U\G8流量:$S A i"]U-,U\G V图-给出了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设示意图8本文给出用Z号观测孔参数确定过程V图-抽水试验二抽水孔及观测孔布置示意图o\h A-b C d\F\C GC f F[a g D U g\G hl a E E_G3C‘d a c k a3l a E E C f F[a b D U g\G h^a d F(根据含水层岩性描述确定各优化变量的上下限8利用B C D E F C G H I J K J优化确定各参数8结果列于表-V表q抽水试验二B C D E F C G H I J K J的运行参数及计算结果^_‘E a-b_c_U a F a c d_G3c a d D E F d C f F[a g D U g\G h^a d F f c C U B C D E F C G H I J K J优化变量=,U(>U\G*"M M N O,P 优化范围5S A"8"A S65S A S S"8S A(Z65S A S S S S"8S A S"65S A"8Z A S6 B C D E F C G H I J K J计算结果S A"@-S A"S S S A S S--"A Z Y@Z(第i期高瑞忠等0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B C D E F C G H I J K J方法万方数据表!抽水试验二"#$%&#’()*+*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拟合误差分析,-.%/012&&/3/44#4-’-%56/6#7&8/#.6/49/3-’3:-%:$%-&/334-;3#;’6#7&8/<$=>2’?,/6&74#="#$%&#’()*+*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A 相对误差绝对值落在下列区间的百分比@A B C D E FB C D G E F B C D H C F B C D I C F"#$%&#’()*+*计算降深拟合C J C C IH J E E KL G J 0M L L E J N 0E L E J N 0EG C C从表0的"#$%&#’()*+*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拟合误差分析以及图0实测降深与计算降深的拟合曲线可以看出D 计算的降深OO 时间关系曲线可以很好的反映实际的降深OO 时间过程D 所以可以认为参数确定是可靠的P同样D 我们利用"#$%&#’()*+*确定了研究区内其他抽水试验点的含水层系统参数P图0抽水试验二E 号观测孔实测降深与计算降深拟合曲线12?J 012&&/3:$49/6#7&8/#.6/49/334-;3#;’6-’3:-%:$%-&/334-;3#;’6#7&8/<$=>2’?,/6&Q 结论G R 在对考虑迟后排水的S J T J "#$%&#’第二潜水井流模型解析解分析的基础上D 将复合高斯求积法和具有随机搜索寻优特性的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U )*+*R 相结合进行优化求参D 提出了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法PH R 通过对V CU W R 函数的分析D 确定了S J T J "#$%&#’第二潜水井流模型的解析解中积分变量的积分范围PI R 以计算实例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拟合状况分析表明D "#$%&#’()*+*法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方便X快速X 精度高D 不必象传统方法分抽水时间OO 降深过程的前X 后段分别进行参数确定PB参考文献F B G F 陈喜J 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自动优选方法B YF J 工程勘察DG L L M D UH R Z 0C [0I JB H F \/’?]^D _/8^‘J *a $27/4>-4-=/&/423/’&272:-&2#’$62’?&8//b &/’3/3c -%=-’72%&/4B Y F J d-&/4)/6#$4)/6D H C C I D I L U I R D T "^L[G @G E J B I F 薛禹群J 地下水动力学原理B e F J 北京Z 地质出版社D G L M K JB 0F 金菊良D 丁晶J 水资源系统工程B e FJ 成都Z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 H C C C J B E F 金菊良D 丁晶J 遗传算法及其在水科学中的应用B e F J 成都Z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D H C C H J B K F 熊洪允D 曾绍标D 毛云英J 应用数学基础U 下册R B e F J 天津大学出版社D G L L 0J B N F 王竹溪D 郭敦仁J 特殊函数概论B e F J 北京大学出版社D H C C C JB M F 朝伦巴根D 高新科J 计算机数值方法B e FJ 北京Z 水利电力出版社D G L L 0J B L F 朝伦巴根D 等J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应用软件研制与开发B )F J 内蒙古农牧学院水资源研究所DG L LH J f g h i j g k l m n o np q j r g st g u v s q k j v t w v k xh k y g k t v k q sz {h v t q u |z u z p q j q u }~!"#$%&’"()GD *’!"+$(,!)-(GD .’$.’"()/$!(GD 0%!1-,%(GD *’!%0%!(’$!HU G J 23445653789:;<=4>?<@:2>A >4B @6>@55;>@6D C @@5;D3@634><E 6;>?=4F =;<4G @>A 5;H >F 9D 8=I I 3F C G C C G M D 2I >@<J H J C @H F >F =F 537C @@5;D3@634><K<F 5;L 5H 3=;?5H D 8=I I 3F C G C C H C D 2I >@<R n M }j u z y j Z "-6/3#’-’-%5N 2’?&8/6#%$&2#’#7&8/"#$%&#’=#3/%2’&4#3$:2’?&8/:#’:/>I/%-5/352/%3-’3:#=.2’2’?&8/+-$66O ’&/?4-%;2&8)/-%:#32’?*::/%/4-&2’?+/’/&2:*%?#42&8=U )*+*R D -’/;=/&8#3;-6>4/6/’&/3OO "#$%&#’()*+*7#423/’&2752’?$’:#’72’/3-a $27/4>-4-=/&/46J "5-:&$-%%5->>%52’?D &826->>4#-:8:-’./$6/3&#a $2:P %523/’&275&8/-a $27/4>-4-=/&/46D -’3&8/#.&-2’/3>-4-=/&/46;/4/>4#9/3-9/?##3-::$4-:5J Q q w R g u s }Z $’:#’72’/3-a $27/4>-4-=/&/4J )*+*J "#$%&#’&8/#45KH 农业工程学报H C C 0年万方数据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Boulton-RAGA方法作者:高瑞忠, 朝伦巴根, 朱仲元, 贾德彬, 柴建华作者单位:高瑞忠,朝伦巴根,朱仲元,贾德彬(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柴建华(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0)刊名:农业工程学报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年,卷(期):2004,20(6)被引用次数:6次1.陈喜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自动优选方法[期刊论文]-工程勘察 1998(02)2.Leng C H;Yeh H D Aquife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using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2003(03)3.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原理 19864.金菊良;丁晶水资源系统工程 20005.金菊良;丁晶遗传算法及其在水科学中的应用 20026.熊洪允;曾绍标;毛云英应用数学基础(下册) 19947.王竹溪;郭敦仁特殊函数概论 20008.朝伦巴根;高新科计算机数值方法 19949.朝伦巴根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应用软件研制与开发 19921.高瑞忠.朝伦巴根.朱仲元.贾德彬.柴建华.GAO Rui-zhong.CHAO Lun-bagen.ZHU Zhong-yuan.JIA De-bin.CHAI Jian-hua BP神经网络在BOULTON法确定潜水含水层参数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3)2.姚庆六.YAO Qing-liu奇异二阶Neumann边值问题的正解[期刊论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11,26(1)3.周巧姝.蒋达清.Zhou Qiaoshu.Jiang Daqing二阶脉冲微分方程Neumann边值问题的多重正解[期刊论文]-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25(5)4.梁盛泉.杨和.LIANG Sheng-quan.YANG He二阶变系数常微分方程Neumann边值问题的正解[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2)5.姚庆六.YAO Qing-liu一类特殊非线性Neumann边值问题的正解[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9)6.王天军.贾丽蕊.WANG Tian-Jun.JIA Li-Rui非线性热传导方程的Lagrange插值逼近[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7.李志龙.LI Zhilong超线性奇异Neumann边值问题的非平凡解[期刊论文]-系统科学与数学2010,30(7)1.王亮.朝伦巴根.刘小燕.王海玲有限元法在滦河内蒙蓝旗段中游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3)2.李凤玲.朝伦巴根.高瑞忠.于婵基于Neuman理论获取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简化方法[期刊论文]-工程勘察 2008(4)3.于婵.朝伦巴根.高瑞忠.柴建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潜水含水层系统逆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地下水 2005(5)4.赵延风.王正中.刘计良给水度测定仪设计[期刊论文]-农业机械学报 2011(9)5.李凤玲.朝伦巴根.高瑞忠滦河内蒙段闪电河子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期刊论文]-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6)6.贾德彬人工草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引用本文格式:高瑞忠.朝伦巴根.朱仲元.贾德彬.柴建华确定潜水含水层系统参数的Boulton-RAGA方法[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4(6)。
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

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描述地下岩石或土壤对水或气的渗透能力的重要参数,对于地下水储集层的评价、水文地质勘探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的定义、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 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是描述地下岩石或土壤对水的渗透能力的参数。
它反映了含水层对水的传导速率,是评价岩石或土壤透水性质的重要指标。
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的补给和补给能力,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含水层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渗流法、压实法、水位法等。
其中,水位法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方法,通过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来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
还可以利用定量渗流试验仪等专业设备进行测定。
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或土壤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渗透介质的粗细等。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因素,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全面评估。
2. 包气带渗透系数包气带渗透系数是描述地下岩石或土壤对气体的渗透能力的参数。
它反映了包气带对气体的传导速率,对于地下气体的迁移和储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包气带渗透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下气体的扩散能力和固定能力,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包气带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与含水层渗透系数类似,也包括渗流法、压实法、气体扩散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气体扩散法或气体渗透法来测定包气带渗透系数,通过监测地下气体扩散速率或渗透速率来计算包气带渗透系数。
不同于含水层渗透系数,包气带渗透系数的大小受到土壤通气性、渗透介质的孔隙度、气体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地下气体迁移和储存的评价时,需要全面考虑岩石或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气体扩散速率、气体浓度分布等因素,对包气带渗透系数进行综合评估。
潜水计算

m³/d
Q1285.12
Q22814.24
Q3
单位涌水量
q
l/s·m
q10.48
q21.53
q3
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
h
m
h1108.37
h294
h3
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计算
一、计算公式
K= R=
二、计算
1、该孔经一个落程的抽水试验,已取的的水文地质参数是:
S1=6.88mQ1=285.12m3/dS2=21.25mQ2=2814.24m3/d
编号:GK/QJ-08-12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成果第页
渗透系数
K1
K2
K3
0.288m/d
1.37m/d
m/d
平均值Kcp=0.83m/d
影响半径
R1
R2
R3
79.31m
533.68m
m
平均值Rcp=306.50m
计算说明及备注:
计算校对
H1=115.25mr=0.6m
2、求水文地质参数K、R值
3、利用以上计算公式,采用叠代渐进式最后取值;在参数计算之前,假定给出R=1000m时代入以上公式。
R1、K1计算得:
R2、K2计算得:
最终计算结果:
R1= 79.31m K1= 0.288m/d
R2=533.68m K2= 1.37m/d
计算校对
编号:GK/QJ-08-11
第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含水层性质:潜水含水层第页
含水层厚度
M、H
m
68.2
含水层地板至静止水位的厚度
M。
115.25m
滤水管长度
L
m
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

摘要 : 以华北平原 中部咸淡水过渡带 的多层含水系统( 第 工含水组底部至第 Ⅱ含水组顶部的含水 系统 ) 为研究对 象 , 建立了地下水 位一水质 分层监测 系统 。通过在多层含水系统开展 分层分级抽水试 验 、 微水试 验以及分层示 踪试验
s y s t e m t h a t i S l o c a t e d f om r t he b o t t o m o f 1 s t a q u i f e r t o t h e t o p o f 2 n d a q u i f e r , a c r o s s t h e s a l t wa t e r - f r e s h wa t e r t r a n s i t i o n a l z o n e
i n t h e No r t h Ch i n a Pl a i n . Ba s d e u p o n t h o s e b o r e h o l e s , a s e r i e s o f i n - s i t u t e s t s h a v e b e e n c a r r i e d O u t s u c h a s t h e p u mp i n g t e s t , s l u g t e s t , a s we l l a s t r a c e r t e s t i n d i f f e r e n t l a y e r s . Th e h y d r o g e o g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i n t h e a q u i f e r - a q u i t a r d s y s t e m h a v e b e e n o b — mi n e d u s i g n t h e a n a l y t i c a l me t h o d a n d n m e u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c o n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t h e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1.弱富水性:q ≤0.1 L/(s ·m);2.中等富水性:0.1 L/(s ·m)<q ≤1.0 L/(s ·m);3.强富水性:1.0 L/(s ·m)<q ≤5.0 L/(s ·m);4.极强富水性:q >5.0 L/(s ·m)。
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 mm 、抽水水位降深10 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较富水性。
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 和降深S 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S f Q =曲线,根据Q -S 曲线确定降深10 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 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 m 便是单位涌水量。
⎪⎪⎭⎫ ⎝⎛--=919191lg lg lg lg r R r R Q Q 孔孔孔式中 91Q ,91R ,91r --孔径为91 mm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孔Q ,孔R ,r 孔--孔径为r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 f=H k+H b(3-1)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H f=H L+H b(3-2)式中H 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H k--采后垮落带高度,m;H 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H b--保护层厚度,m;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
式中H k、H 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P 35.0K pKM L ≥20 m式中 L --煤柱留设的宽度,m ;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M --煤层厚度或采高,m ;p --水头压力,MPa ;K p --煤的抗拉强度,MPa 。
实例1——MODFLOW操作说明new资料

Visual MODFLOW 4.2实例操作手册引言MODFLOW是英文名称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模型)的简称。
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 State Geological Survey)于80 年代开发出的一套专门用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流动相关问题数值模拟的软件。
自问世以来,MODFLOW 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科研、生产、环境保护、城乡发展规划、水资源利用等许多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供水文地质工作者使用的一套功能强大的实用计算机软件。
同时,MODFLOW软件的源代码可以在美国内政部网站上免费下载,供水文地质工作者参考和修改,以提高数值模拟的仿真性。
Visual MODLFOW软件中不仅包括MODLFOW模块,还有SEAWAT、MT3D、MODPATH等模块。
为了让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能快速入门并精通该数值模拟软件,作者参考相关文献分别针对上述的模块自拟几个实例,并给出相应的操作步骤,供大家练习参考。
目录实例1 地下水流-污染物迁移规律数值模拟实例 (4)1、实例模型背景介绍及概念模型 (4)2、VM软件模拟该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以及资料整理格式 (5)2.1数值模拟资料 (5)2.2资料整理格式 (5)3、VM软件模拟地下水流场:F LOW F IELD (6)3.1新建工程项目 (6)3.2模块I:模型输入 (8)3.3模块II:计算(Run) (23)3.4模块III:输出的可视化 (24)3.5模型校正 (26)4、VM软件模拟地下水流迹线:MODPATH (27)4.1迹线模拟 (27)4.2迹线选项 (29)5、VM软件模拟均衡区水量变化:Z ONE B UDGET (29)5.1均衡区水量模拟 (29)5.2均衡区水量选项 (29)6、VM软件模拟污染物迁移规律:MT3DS (30)7、VM软件反求参数:PEST (32)实例2 某滨海地区海水入侵数值模拟实例 (34)1、实例模型背景介绍及概念模型 (34)实例1 地下水流-污染物迁移规律数值模拟实例本实例是MODFLOW自带的实例之一,主要让水文地质工作者练习地下水与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流场模拟(MODFLOW)、迹线数值模拟(MODPA TH)、水均衡计算(Zone Bughet)与污染迁移规律模拟(MT3D)。
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

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确定含水层参数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利用必须建立在科学、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上。
其中,确定含水层参数是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传统的含水层参数确定方法主要依赖于野外探测和试验。
其中,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监测孔并联合试验,利用各个监测孔间的水位、渗流、地温、地应力等数据,分析确定地下水文及水力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对区域内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利用。
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分为地下水泵吸试验和压水试验两种方式。
它通过在监测孔内设置多个孔位,分别安装压板、泵吸管等设备,对地下水进行抽吸或注入,并通过监测孔内的压力、水位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含水层的各项参数。
在进行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监测孔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含水层性质、钻孔条件等因素选择监测孔位置,并在孔内设置合适的钢管或钢筋水泥柱等固定装置,以确保监测孔的稳定性。
2. 设置压板、泵吸管等设备在监测孔内设置压板、泵吸管等设备时,需要根据所需要测定的参数及其测量精度来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安装在孔口或钻杆内,以便于监测和操作。
3. 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试验前需要对监测孔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观测,记录水位、温度、地应力等数据,并进行各项仪器的标定及安装,以便准确地记录试验数据。
4. 进行试验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在进行试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对试验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试验现场进行严密管理,避免外界因素干扰试验结果。
5. 合理分析试验结果进行试验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地下水文、水力数学模型,以便对含水层参数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总之,在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分层监测孔现场分级联合试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准确、合理地确定含水层参数,为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多层含水层系统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多层含水层系统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杨青松;刘文超;李春艳【摘要】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3页(P24-25,44)【关键词】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多层含水层系统【作者】杨青松;刘文超;李春艳【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江苏淮安 223005;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江苏淮安 223005;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江苏淮安223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目前有越流补给的抽水试验参数计算都采用越流模型。
但常规越流模型均假定非抽水含水层水位固定不变,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可以证明,非抽水含水层中的水头在整个抽水过程中固定不变的条件是该层的导水系数为无穷大。
或者非抽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比抽水层大100倍以上时,非抽水含水层中的降深才可忽略不计。
否则就会引起相当大的误差。
为此,需要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时多层含水层系统的非稳定流计算。
汉土什(M . S . Hantush)研究了这一问题。
多层含水层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a)表示两个承压含水层为一个弱透水层所隔开,两个承压含水层在抽水前的承压水位可能就是不相同的。
图1(b)表示一个承压含水层和一个上覆潜水含水层被一个弱透水层分隔,两者的初始水水位也可能不同。
稳定井流直线图解法确定含水层参数

稳定井流直线图解法确定含水层参数作者:李军杜芳冰丁时强王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对于潜水井流,利用Dupuit公式计算的参数往往相差很大,难以直接选用。
对Dupuit公式进行线性化,建立降深(s)与距离(r)的s-lnr直线关系,利用直线斜率、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求得唯一的渗透系数K 和影响半径R。
利用内蒙古突泉县突泉镇周边河谷地区的承压水井抽水试验资料和内蒙古锡林浩特市27个潜水抽水井及其观测孔的抽水试验资料,应用直线图解法分析计算,得到唯一的含水层参数T、K 和R。
将计算结果与直接利用Dupuit公式所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前者的求参效果较好。
关键词:直线图解法;完整井稳定流;渗透系数Abstract: For the diving well flow, using Dupuit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parameters often vary greatly, i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use. Dupuit equation is linearized, establish deep down ( s ) and distance ( r ) s-lnr linear relationship, using the slope of the line, intercept of line in the X line, can be directly calculated only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K and radius R. Using Inner Mongolia County dash forward fontal town surrounding valley region of artesian well pumping test data of Xilinhaote city and Inner Mongolia 27 submersible pumping well and observation well pumping test data, using linear graphic method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is the only aquifer parameters T, K and R.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the direct use of Dupuit formula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the former parameters effect is good.Key words: linear graphic method; complete well steady flow;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中图分类号:P641.72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引言含水层参数的计算与确定是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水层参数
含水层参数是指描述含水层特性的数值。
它包括含水层的孔隙度、渗透率、蓄水容量等参数。
孔隙度是指含水层中孔隙的体积与含水层总体积的比值。
它是衡量含水层对水的储存能力的重要参数。
渗透率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水从含水层的孔隙中流动的速率。
它是衡量含水层对水的输送能力的重要参数。
蓄水容量是指含水层所能蓄水的容量。
它是衡量含水层的蓄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都是用来描述含水层的特性,对于水文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