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合集下载

牛奶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牛奶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牛奶中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样品到达检验中心的话,由微生物检测中心先领取样品,因为其他科室不能保证无菌取样,会影响微生物检验的结果。

要求生鲜乳必须在采后四小时内进行检测。

取样:量取10 mL置盛有90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配制浓度梯度:(1)用1 mL 无菌吸管或移液枪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用漩涡震荡器混合均匀,制成10﹣²的样品匀液。

(2)按上述操作程序,制备10﹣³、10-4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倒平板: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

注意,要分别吸取1 mL 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及时将 15 mL~20 mL 冷却至 46 ℃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 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温度过高可能会杀死细菌,一般以不烫手为宜)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不均的话,会使菌落连成片,无法计数)。

培养: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1 ℃培养48 h±2 h。

菌落计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1、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225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乳中菌落总数的测定(精)

乳中菌落总数的测定(精)
以稀释倍数报告结果(如表1例7)。 • (3)菌落数的报告 •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 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 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如 表1)。
• 表1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 五、菌落计数的报告
• (1)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一 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 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
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
,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全皿菌落数。平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 显界线)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 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12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士 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 培养基倾入加有lmL稀释液(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 (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士1)℃温箱内培养(48士2)h取出,计 算平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 数。 • 四、菌落计数方法 • 作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 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
• (2)稀释度的选择 • ①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结果( 如表1例1); • ②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之比如 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I若大于2.则报告其 中较小的数字(如表1例2及例3) • ③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为了保证牛奶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1.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衡量生牛奶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牛奶中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菌落总数过高会导致牛奶变质,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表明牛奶可能被粪便污染。

大肠杆菌污染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肠胃炎、腹泻等疾病。

3.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它能够促进牛奶的发酵和保鲜,对人体有益。

如果乳酸菌数量过高,就会导致牛奶酸败。

1.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平板计数法。

将生牛奶样品分别定量地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细菌、霉菌、酵母等生长形态的不同,进行计数。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菌落总数的允许值有所不同。

2.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MPN法和PCR法。

MPN法是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根据菌落的数量进行估算。

PCR法则是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大肠杆菌的DNA片段来检测其存在。

1. 规范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影响生牛奶微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在奶源管理、生产操作、设备清洁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牛奶不受外界污染。

2.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牛奶的存储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需要严格控制牛奶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及时冷藏和避光是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3. 采用适当的加工技术适当的加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牛奶中微生物的数量。

过高温短时加热和超高温灭菌能够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也可以采用膜分离、超声波杀菌等新技术来控制微生物的数量。

4. 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定期的微生物检测是保障生牛奶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指标,能够及时了解牛奶中微生物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但是,牛奶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生牛奶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其控制措施。

(一)细菌1、菌落计数方法:菌落计数是一种通过计算奶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来判断其质量状况的方法。

这个方法能够检测出微生物的总数,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2、大肠菌群计数方法:大肠菌群计数是用来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细菌是肠道中的微生物,如果过多存在于牛奶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耐热菌计数方法:耐热菌是能够在高温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一种细菌,它们的存在表明牛奶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加热处理。

(二)真菌2、霉菌计数方法:霉菌可以导致牛奶变质和产生有毒物质。

检测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帮助鉴定牛奶是否存在霉菌。

(三)病毒1、脂质包裹病毒计数方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牛奶中的乳病毒(BLV)和牛乳腺瘤病毒(BMTV)等脂质包裹病毒。

这些病毒在牛奶中的浓度非常低,需要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才能检测出来。

为了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初始阶段对牛奶进行检测:在牛奶生成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测并及时排除有害微生物,对于控制后续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2、制定卫生措施:加强动物的身体卫生,改善其环境卫生和营养结构,以减少动物身上和生产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

3、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从奶罐到机器设备,需要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比如定期清洗、消毒,增加过滤层等。

4、保证加热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既可以减少胃肠道病原菌的数量,也有助于阻断乳类嗜酸性细菌的生长。

综上所述,生牛奶中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对于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牛奶中不同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措施的选择,可以确保生产出营养均衡、卫生安全的优质牛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菌群总数测定方法: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是衡量乳制品中微生物质量的基础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有总计数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荧光素酶法。

总计数平板法是将样品分别接种在琼脂平板上,通过平板上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液体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或菌液悬浮液中的细菌数量来计数。

荧光素酶法是通过加入荧光素酶底物,菌落会释放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菌落总数,从而确定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

2.根据德国奶酪乳制品行业协会VDF指南的要求,共有500多种病原菌可以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

这些方法多是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以沙门氏菌检测为例,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培养法、酶免的葡萄糖酸盐液体培养基、黄金标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3.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的测定:乳酸菌是酸奶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酸奶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乳酸菌数量的方法有直接显微法、涂布法、测定菌落数量法等。

直接显微法是将样品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乳酸菌的数量。

涂布法是将样品涂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菌落数量法是将样品稀释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可靠地测定乳酸菌的数量,从而评估酸奶的质量。

4.冷藏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乳制品的储存条件对其微生物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储存条件检验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

温度检测可以通过温度计或温度记录器来测量乳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湿度、pH值等的检测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监控。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乳制品储存条件的问题,保证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稳定。

总结起来,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群总数测定方法、病原菌检测方法、乳酸菌数量测定方法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等。

关于乳与乳制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技术研究

关于乳与乳制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技术研究

关于乳与乳制品中细菌总数的检测技术研究作者:张娜,任丹,李玉静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3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对乳与乳制品中的细菌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优缺点。

关键词:乳;乳制品;细菌总数;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TS252.1乳与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人体的成长发育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但是其在生产、制备、加工、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会被细菌等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其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对乳与乳制品中的细菌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1 培养法1.1 标准平板计数法一般来说,细菌总数检测最广泛的方法是标准平板计数法或需氧菌计数法,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检测效果准确。

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备相应的培养基,并在培养皿中加入相应的乳与乳制品的样品,并加入适量的培养液,等待样品与培养液凝固之后再涂抹一定量的样品,保证样品量充足。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固定的温度下进行,并且对其进行45 h左右的培养,然后即可进行菌落的计数操作。

Robert 在19 世纪末期提出了琼脂平板培养法,主要是用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直到现在仍然作为细菌数量检测的标准方法,而且有很多快速的检测技术也是基于这一技术进行创新的。

标准平板计数法是我国检测细菌总数的国家标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时间较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材料,而且检测结果中的细菌并不能保证所有细菌都是活性细菌,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1]。

1.2 培养法的改进为了保证细菌总数检测的准确性,并提高其检测的效率,需要对原有的培养方法进行改进,其改进的方法和内容包括:①疏水网格滤膜法。

疏水网格滤膜法是滤膜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应用的时候需要使用到滤膜,一张滤膜会有1 600 个网格,而疏水格是对菌落进行约束,避免菌落发生扩散。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疏水物质刻印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细菌放置到培养基上培养,最后即可进行人工技术或者自动菌落技术操作。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

6ml(加24m1L灭菌水) 120 6g(加24mL灭菌水) 30g 30g 30g 150 150 150 150 150
鲜蛋、糟蛋、皮蛋 30g
注:煌绿应在临用时加入肉汤中,煌绿浓度系以检样和肉汤的总量计算。
13


(4)水产食品检验:
鱼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背肌。先用流水将鱼体体表冲净,去鳞,再用 75%酒精棉球擦净鱼背,待干后用灭菌刀在鱼背部沿脊椎切开5cm,再切 开两端使两块背肌分别向两侧翻开,然后用无菌剪子剪取肉25g,放入灭 菌乳钵内,用灭菌剪子剪碎,加灭菌海砂或玻璃砂研磨(有条件情况下 可用均质器),检样磨碎后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注:剪取肉样时,勿触破及沾上鱼皮。鱼糜制品和熟制品应放乳钵内 进一步捣碎后,再加生理盐水混匀成稀释液。 虾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腹节内的肌肉。将虾体在流水下冲净,摘去头 胸节,用灭菌剪子剪除腹节与头胸节连接处的肌肉,然后挤出腹节内的 肌肉,称取25g放入灭菌乳钵内,以后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 蟹类:采取检样的部位为胸部肌肉.将蟹体在流水下冲净,剥去壳盖和 腹脐,再去除鳃条,复臵流水下冲净。用75%酒精棉球擦拭前后外壁,臵 灭菌搪瓷盘上待干.然后用灭菌剪子剪开成左右两片,再用双手将一片 蟹体的胸部肌肉挤出(用手指从足根一端向剪开的一端挤压),称取25g, 臵灭菌乳钵内。以下操作同鱼类检样处理。 贝壳类:采样部位为贝壳内容物。先用流水刷洗贝壳,刷净后放在铺有 灭菌毛巾的清洁的搪瓷盘或工作台上,采样者将双手洗净并用75%酒精 棉球涂擦消毒后,用灭菌小钝刀从贝壳的张口处隙缝中徐徐切入,撬开 壳盖,再用灭菌镊子取出整个内容物,称取25g臵灭菌乳钵内,以下操作 同鱼类检样处理。
每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菌落计数
报告

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其品质与安全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指标是衡量乳制品卫生质量的重要参数。

然而,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不仅耗时,而且操作繁琐,难以满足现代乳制品生产快速、准确的检测需求。

因此,研究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乳制品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比较,以及新型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和实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乳制品行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微生物检测手段,以提高乳制品的品质与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用的乳制品样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多种类型,均采自市场及乳制品生产企业,确保样品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所用培养基包括营养肉汤、孟加拉红培养基等,用于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

试剂包括生理盐水、无菌水、无菌棉签等,均为实验室常用试剂。

研究所用仪器包括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菌落计数器、无菌操作台等,设备齐全,满足实验需求。

将采集的乳制品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均质化、稀释等步骤,以便后续的检测操作。

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计数菌落数,以CFU/mL表示。

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并计数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数,以CFU/mL表示。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制品中的细菌总数、酵母菌和霉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为乳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不同乳制品样品的检测,可以了解各类乳制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乳制品的安全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一、物理性状检验物理性状检验是乳与乳制品检验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来评价其外观、形态、颜色、气味、储存稳定性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性状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观察乳与乳制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味等。

2.乳脂球径检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乳脂球的大小和形态,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色泽检验:使用色差仪测量样品的色泽数值,与标准色差进行比较,判断其色泽是否正常。

4.水分检验:通过烘干法、溶胀法等方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营养成分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检验方法:1.脂肪含量检验:采用脂肪提取法和重量差法测定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2.蛋白质含量检验:采用凝固法、比色法、电泳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糖类含量检验:采用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糖类的含量。

4.维生素含量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维生素的含量。

5.矿物质含量检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

三、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卫生指标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1.总菌落数检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总数。

2.大肠菌群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测定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

3.沙门氏菌检验:采用培养基培养法和PCR法测定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

四、化学成分检验化学成分检验是评价乳与乳制品的质量指标的关键方法,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酸度、pH值、残留农药、添加剂、重金属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检验方法:1.酸度检验: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酸度计测定样品的酸度。

2.pH值检验:采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其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乳糖、无机盐等。

生牛奶可能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其中一些微生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
影响。

为了确保生牛奶的安全和质量,需要进行主要微生物的检测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乳酸菌和酵母菌等。

下面将介绍
这些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1. 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
菌落总数是指生牛奶中能够生长形成菌落的微生物数量,是评价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菌落总数检测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

检测菌落总数的控制
措施主要包括牧场卫生管理、奶牛健康管理和以低温储藏等。

2. 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
大肠杆菌群是指属于大肠杆菌科的细菌,其存在于生牛奶中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用的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包括表面计数法和MPN法。

检测大肠杆菌群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对奶源的严格筛选、牧场卫生管理和生产工艺的严格控制等。

3. 乳酸菌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
乳酸菌是生牛奶中的一类有益菌,能够产生乳酸和其他有益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多益处。

常用的乳酸菌检测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和MPN法。

控制乳酸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发酵
工艺的控制和乳酸菌的添加等。

对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检测及其控制是确保生牛奶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有通过科学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才能保障生牛奶的卫生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营养
饮品。

生鲜乳中微生物的检测

生鲜乳中微生物的检测

10样品匀液 1毫升 ,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 9毫升生
理盐水 的无菌试管中 ,振荡试管使其混合均匀 ,制成
1:100的样 品匀液 。
按上述操作程序 ,制备 10倍系列稀释样 品匀
液。每递增稀释 1次,换用 1次 1毫升无菌 吸管或吸
头。根据对样 品污染状况的估计 ,选择 2~3个适宜稀
释度的样 品匀液 ,在进行 10倍递增稀释时 ,每个稀
无 菌生理盐水的制备 。称取 8.5克氯化钠溶于 1 000毫升蒸馏水中,121 oC高压灭菌 15分钟。 3 仪器 设备
恒温培养箱有隔水式和电热式 2种 ,前者多采 用浸入式电热管隔水加热 ,后者 以电阻丝直接加热 。 隔水式培养箱箱 内各部位温度恒定 、均匀 ,断电后仍 能保持较长时间恒温。电热式培养箱箱 内上下层温 度 相差 较 大 ,指 示 用 温度计 不 能 真 实指 示 箱 内底 层 温度 。使用时需要注意,隔水式培养箱在通电前 ,需 要先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否则 电热管会烧坏。箱内 物品不宜放置过挤 ,以利于箱内空气流动 。取放培养 基时,应尽快开、关箱门,减小培养箱 内温度波动。
48±2小 时 。如果 样 品 中可 长 的菌落时,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 以
薄层琼脂培养基 (约 4毫升 ),凝 固后 翻转平板 ,按
上 述条 件进 行培 养 。
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可用 肉眼观
察 ,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 。菌落计数 以菌落
形成单位 (CFU)表示 。
选取菌落数在 30~300CFU之间 ,无蔓延菌落生
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CFU的平板记录具
体菌落数,大于 300CFU的平板记录为多可不计 。每

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测量

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测量

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测量摘要:本文旨在评估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生鲜乳样品的收集、实验室环境、检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生鲜乳;菌落总数;不确定度;测量引言生鲜乳作为食品原料,其质量和安全对乳制品的卫生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菌落总数是评价生鲜乳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评估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

1 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样品来源是影响生鲜乳中菌落总数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地区、不同品种的生鲜乳中收集样品。

通过对样品来源进行严格控制,有助于提高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样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采样工具准备:使用无菌采样工具,确保采样过程的卫生和无菌。

(3)采样地点选择: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鲜乳产地,以保证样品来源的多样性。

(4)采样时间安排:根据不同地区的生鲜乳生产周期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采样时间,确保样品的新鲜程度。

(5)样品运输和保存:在采样过程中,要保证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条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样品造成污染。

(6)样品分类:对收集到的生鲜乳样品进行分类,包括地区、品种、生产日期等信息,以便于后续分析和统计。

1.2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是影响生鲜乳中菌落总数测量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仪器和试剂的选择进行严格控制,有助于提高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乳与乳制品检验的基本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鲜乳及其制品(菌落总数检验不适于酸乳)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设备和材料3.1现场采样用品3.1.1采样箱3.1.2搅拌棒。

3.1.3勺子。

3.1.4灭菌带塞广口瓶。

3.1.5灭菌塑料袋.3.1.6温度计。

3.1.7 75%酒精棉球。

3.1.8编号用蜡笔和纸。

3.2实验室检验用品见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5、GB/T16347。

4、培养基和试荆见GB/T4789.2、GB/T4789.3、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5、GB/T16347。

5、操作步骤5.1样品的采取和送检5.1.1大型包装的鲜乳:用灭菌吸管取样,采样时应注意代表性。

采样数量按GB/丁4789.1,放人灭菌容器内,及时送检.在气温较高或路途较远的情况下样品应进行冷藏,不得使用任何防腐剂。

5.1.2定型包装的乳品:采取整件包装。

采样时注意包装的完整。

各种定型包装的乳与乳制品的每件样品量按GB/T4789.1要求。

5.2检样的处理5.2.1鲜奶、酸奶:塑料或纸盒(袋)装,用75%酒精棉球消毒盒盖或袋口;玻璃瓶装酸奶以无菌手续去掉瓶口的纸罩纸盖,瓶口经火焰消毒,用无菌手续吸取25oL检样,放人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振摇均匀(酸乳如有水分析出千表层,应先去除)。

5.2.2炼乳:将瓶或罐先用温水洗净表面,再用点燃的酒精棉球消毒瓶或罐的上部,然后用灭菌的开罐器打开罐或瓶,以无菌手续称取259(mL)检样,放人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振摇均匀。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YLNB 3.1 方法一:1. 引用依据:GB/T4789.2-20032. 术语和定义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仪器及器材3.1 恒温培养箱:36±1℃;3.2 冰箱:0~4℃;3.3 恒温水浴锅:46±1℃;3.4 天平;3.5 电炉;3.6 灭菌吸管;3.7 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3.8 玻璃珠:直径5mm;3.9 灭菌平皿:直径约90mm;3.10 灭菌试管;3.11 放大镜;3.12 菌落计数器;3.13 酒精灯;3.14 均质器或乳钵;3.15 试管架;3.16 灭菌刀或剪子;3.17 灭菌镊子。

4. 培养基和试剂4.1 营养琼脂培养基;4.2 生理盐水;4.3 75%乙醇溶液。

5. 检验程序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检样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中每个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菌落计数36±1℃ 48±2h6. 方法6.1 检样稀释及培养6.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牛乳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1(精)

牛乳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1(精)

四、检验程序
五、步骤
(一) 取样、稀释 和培养 (二) 菌落记录 方法
菌落总数 的计算 (三)
菌落计数 报告方法 (四)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 36 ±1℃培养48±2 h,能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 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 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 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所以染 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 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 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 供依据。
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越多,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 食品质量越差;菌落总数越小,则食品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 越小。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检验,才能对食品做出较 全面的评价。
三、材料
1、牛乳样品
2、培养基 平板计数培 养基,无菌 生理盐水或 磷酸盐缓冲 液
3、其它 无菌培养皿, 无菌吸管, 电炉、恒温 培养箱等。
牛乳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六、结果 一、目的 五、步骤
学习项目 设置
二、原理 四、检验程序
三、材料
一、目的
1、学习并掌握食 品中菌落总数测 定方法和原理。 2 、了解菌落总 数测定在被测样 品中进行卫生学 评价中的意义 。
二、原理
1、菌落总数 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g或1mL检样中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 CFU/g (mL)来表示。一定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培养温 度和时间、pH、是否需要氧气等。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YLNB 3.21、引用依据: GB/T4789.3-20032、术语和定义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推断食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系以100ml(g) 检样内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表示。

3、仪器及器材3.1恒温培养箱:36±1℃;3.2冰箱:0-4℃;3.3恒温水浴锅:46±1℃;3.4天平;3.5显微镜;3.6均质器或乳钵;3.7灭菌平皿:直径90mm;3.8灭菌试管:18×180和20×200;3.9灭菌吸管:1 ml和10 ml;3.10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烧瓶:容量为500ml ;3.11灭菌玻璃珠:直径约5mm;3.12载玻片;3.13酒精灯;3.14试管架;3.15灭菌刀、剪子、灭菌镊子等。

4、培养基和试剂4.1乳糖胆盐发酵管;4.2伊红美兰琼脂平板;4.3乳糖发酵管;4.4生理盐水;4.5革兰氏染色液。

5、检验程序大肠菌群检验程序: 检样稀释乳糖胆盐发酵管36± 1℃, 24± 2h不产气产气大肠菌群阴性伊红美兰琼脂平板36± 1℃, 18~24h报告革兰氏染色乳糖发酵管36± 1℃, 24± 2h 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产气不产气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阴性大肠菌群阳性6、方法6.1检样稀释6.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 g)放于装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 ,做成 1: 10 的均匀稀释液。

6.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 稀释液 1ml,注入含有 9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 100 的稀释液。

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

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

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巴氏奶菌落总数是指在巴氏杀菌后的奶制品中,每毫升奶或克奶制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总数。

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是衡量奶制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第2部分:奶及乳制品》的相关规定,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 巴氏奶菌落总数不得超过每毫升10000个。

这意味着在每毫升奶制品中,微生物总数不得超过10000个。

超过这个数量的微生物会增加奶制品的腐败风险,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 巴氏奶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789.2-2016的规定,采用适当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巴氏奶菌落总数的标准适用于各类奶制品,包括巴氏奶、巴氏奶粉、巴氏鲜奶等。

无论是工业生产的奶制品还是家庭加工的奶制品,都应严格遵守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4. 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对奶制品生产企业来说,严格遵守这一标准也是提升产品质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

在实际生产中,奶制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的监控,确保巴氏奶菌落总数处于合格范围之内。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奶制品时,也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注意查看产品标识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总之,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是奶制品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奶制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标准要求,才能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全社会能共同关注巴氏奶菌落总数标准,共同维护奶制品市场的卫生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奶制品产品。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常见的乳制品,用于饮用和制作其他乳制品。

因为它是动物来源的食品,所以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脑膜炎球菌等。

为了确保生牛奶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

1. 总菌落计数(TTC):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参数,用于评估牛奶中总菌落的数量。

在这种方法中,将生牛奶样品分别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培养在含有富营养的琼脂平板上。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将可见的菌落计数,并根据结果评估生牛奶的卫生状况。

2. 基于PCR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是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技术。

对于生牛奶中可能存在的特定致病菌,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通过PCR检测其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检测出致病菌。

3. 流式细胞术: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中通过激光的散射和荧光特性来区分和计数。

对于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区分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荧光染色来进行快速检测。

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也是确保其安全性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1. 从源头控制微生物:通过控制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和个体健康状况,可以减少微生物的输入。

保持奶牛栏舍的清洁和湿度,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水源,并定期检测奶牛的健康状况,可预防微生物的污染。

2. 采取适当的加工措施:将生牛奶进行适当的加热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高温瞬时灭菌(HTST)和超高温灭菌(UHT)等。

在加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如使用清洁的设备和容器,并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消毒。

3. 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条件:生牛奶的储存和运输应在适当的低温下进行,以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储存和运输设施应保持干净,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基于PCR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流式细胞术等。

为了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应从源头控制微生物、采取适当的加工措施和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检测
YLNB 3.1 方法一:
1. 引用依据:GB/T4789.2-2003
2. 术语和定义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的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仪器及器材
3.1 恒温培养箱:36±1℃;
3.2 冰箱:0~4℃;
3.3 恒温水浴锅:46±1℃;
3.4 天平;
3.5 电炉;
3.6 灭菌吸管;
3.7 灭菌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3.8 玻璃珠:直径5mm;
3.9 灭菌平皿:直径约90mm;
3.10 灭菌试管;
3.11 放大镜;
3.12 菌落计数器;
3.13 酒精灯;
3.14 均质器或乳钵;
3.15 试管架;
3.16 灭菌刀或剪子;
3.17 灭菌镊子。

4. 培养基和试剂
4.1 营养琼脂培养基;
4.2 生理盐水;
4.3 75%乙醇溶液。

5.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检样
做成几个适当倍数的稀释液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各以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中
每个皿内加入适量营养琼脂
菌落计数
36±1℃ 48±2h
6. 方法
6.1 检样稀释及培养
6.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 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6.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6.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6.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

6.1.5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中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 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6.1.6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培养箱内培养48±2h。

注:如果怀疑样品中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的菌落之,琼脂凝固后,可在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约4mL),并在报告上记录该操作。

6.2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6.3 菌落计数的报告
6.3.1 平板菌落数的选择
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的测定标准,一个稀释度选用两个平板,应采用两个平板平均数,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
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另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

平板内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限),若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果有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应将每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

6.3.2 稀释度的选择
6.3.2.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中例1)。

6.3.2.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两者的比值来确定。

若其比值小于或等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中例2及3)。

6.3.2.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4)。

6.3.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5)。

6.3.2.5 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6)。

6.3.2.6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时,则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见表中例7)。

6.3.3 菌落数的报告
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其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
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得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

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1)。

表 1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例次
稀释液及菌落数两稀

液之

菌落总

cfu/g
或ml
报告方式
cfu/g或ml 10-1 10-2 10-3
1 多不可
计164 20 —16400
16000或1.6
×104
2 多不可
计295 46 1.6 37750
38000或3.8
×104
3 多不可
计271 60 2.2 27100
27000或2.7
×104
4 多不可

多不可
计313 —313000
310000或3.1
×105
5 27 11 5 —270 270或2.7×
102
6 0 0 0 —<1×10 <10
7 多不可
计305 12 —30500
31000或3.1
×104
7. 注意事项
7.1 培养基温度应在46±1℃,温度过高会影响细菌生长,过低琼脂易于凝固而不能与菌液充分混合,琼脂应放在水浴锅内,温度为46±1℃。

7.2 尽量使菌细胞分散开,使每个菌细胞生成一个菌落,否则将会导致重大的技术误差。

7.3 检样稀释后,应尽快接种,倾到培养基。

一般从检样稀释开始到倾到培养基,应在15min内操作完毕。

注意抑菌现象。

由于防腐剂未被中和,往往使平板计数结果受影响,如低稀释时菌落少而高稀释度使菌落反而增大。

7.4 对照试验。

为了避免微小颗粒与细菌菌落发生混淆,可作一个检样稀释液与琼脂混合的平板,不经培养放到4℃环境中,以便计数菌落时用作对照。

7.5 培养湿度。

培养箱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琼脂平板培养48h 后,培养基失重不应超过15%。

8. 菌落计数及报告注意事项
8.1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8.2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8.3 如果稀释度大的平板上菌落数反比稀释度小的平板上菌落数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检验工作中发生差错;二是
受防腐剂影响。

这二种情况均不可用作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8.4 如果平板上出现链状菌落,菌落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是在琼脂与检样混合时,一个细胞块被分散所造成。

一条链作为一个菌落计,如有来源不同的几条链,每条链应作为一个菌落计,不要把链上生长的各个菌落分开来数。

此外,如皿内琼脂凝固后未及时进行培养而遭受昆虫侵入,在昆虫爬过的地方也会出现链状菌落,也不应分开来数。

8.5 如果所有平板上都菌落密布,不要用多不可计报告,而应在稀释最大的平板上,任意数其中两个平方厘米中的菌落数,除以2求出lcm2内平均菌落数,乘以皿底面积63.6cm2,再乘以其稀释倍数,以此结果作报告,例如:10-1~10-3稀释度的所有平板上均菌落密布,而在10-3稀释度的平板上任意数两个平方厘米内的菌落数是60个,皿底直径为9cm,则该检样每克(或ml)中“估计”菌落数为:
60÷2×63.6×1000=1.9×106。

63.6是按皿底直径为9cm 时计算而得的面积,如所用平皿底直径不是9cm,应另求面积。


8.6 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按体积取样的以cfu/ml 为单位报告,表面取样则以cfu/cm2报告。

二、方法2:3M 纸片法
请按照3M Petrifilm PCA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