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灾害易损性及其评价指标

唐波;刘希林;尚志海

【摘要】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ities are becoming important area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disasters bring great losses to urban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dimensions and spatial-temporal properties of vulnerability, and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curren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including multi-factor composite function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data envelope analysis method, etc. ,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omplex system of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regions, a reasonable urban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in 4 aspects as population vulnerability, economical vulnerability, social vulnerability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A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of 11 indexes as population immigration rate, economic density and so on is discussed. Finally, research of urban disaster vulnerability is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 i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灾害给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分析易损性的维度和时空性,并在总结多因子复合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易损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的城市系统的内部特征,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生态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建立适合城市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框架;探讨了包括人口迁入率和经济密度等11个城市灾害易损性指标体系.最后指出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灾害学》

【年(卷),期】2012(027)004

【总页数】6页(P6-11)

【关键词】易损性;城市灾害;评价指标

【作者】唐波;刘希林;尚志海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

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城市灾害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无论是印度洋海啸还是“卡特里娜”飓风,也无论是中国南方冰雪灾害还是汶川地震,灾害不只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多的是让我们对灾害进行了新的反思和审视。在这些灾害中,城市作为一个巨大而脆弱的承灾体,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可想而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灾害对于城市这个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冲击和影响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复杂和不确定的特点[1]。因此,城市应对灾害以及灾后恢复的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如何科学和系统地从复杂的城市系统中探讨城市具有的抗灾和防灾能力,是国内外城市灾害研究的主题之一,已取得不少成果。Sherbinin研究了孟买、里约热内卢

和上海三座沿海城市的未来气象灾害,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2];Armas分析了罗马尼亚加勒斯特市地震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和风险认知[3];Hanson以西非城市为例,评价了基础设施对城市灾害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4]。在国内,城市单种灾害系统研究出现在1970年代,金磊、王绍玉、冯

百侠等学者在城市灾害学科建立、城市灾害学的构成要素、理论方法、学科研究建议和城市灾害管理方面作出了贡献[5-8]。

不管是研究城市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易损性都是构成灾害风险的重要部分。1990年以来,易损性逐渐成为灾害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国际社会发展减灾策略的一个中心议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中将“资源和环境的易损性”列入21世纪国际减灾面临的5个挑战性领域之一。全面、合理和系统的易损性评价不仅成为风险评估的核心因素,也是国际社会解决贫困、人口、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基础[9-10]。研究城市灾害易损性,能够发现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缺陷,从而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易损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广义上来理解,易损性即潜在的最大损失。在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中,易损性被定义为暴露程度、应对能力和压力后果的综合体现[11];在社会科学中,易损性被认为是决定人们(单独个人、群体和社区)应对压

力和变化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12]。所以,综合自然灾害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

对于易损性的研究,可以认为易损性是承灾体面对自然或社会环境中的压力或扰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这些压力和扰动的应对与适应能力,其中这种能力被认为是易损性的决定性因素,也在减少易损性政策中处于核心地位[13]。为了科学地

理解易损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易损性的研究维度

易损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并且在测度和分类方面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2007年,Fussel在研究中认为,易损性的研究要注意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范围和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