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4.11《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核心考点突破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盲流 北佬 打工仔、ຫໍສະໝຸດ 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给 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多的宽容 和爱心。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核心考点突破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 有能动作用
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 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是亦步亦趋)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
复习要求
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 规律。 认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的特点,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 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前进。 (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它是指社会意识有 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
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两个 高考重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0. 寻觅社 会的真谛
核心 考点 突破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续表) 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特别提醒:全面认识两对社会基本矛盾 (1)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 个别的关系。
展的动力 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可见,实践活动是社
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总之,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 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 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 程。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 意识
信息①: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不断革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 伟大成就→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信息②: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信息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 行动实施方案》→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发展 【知识精讲】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 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基本规律
性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 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高三政治总复习 选择性必修四学案2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要求] 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提示:□1基本问题□2决定□3相对独立性□4曲折□5基本矛盾□6创造者□7人民□8主体核心点一社会历史的本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2)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辩证关系、地位项目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地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项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项目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梳理高二政治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
梳理高二政治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梳理高二政治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发展有阻碍作用。
这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的'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引领社会存在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2、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社会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社会,必须自觉按规律办事。
自觉地深化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部分,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部分,也就是不断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社会发展规律对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只有深化改革,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3、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难点梳理5篇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 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小结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4
小结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要求我们 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 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确立正 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方法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关 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 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3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部编版必修4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 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 社会变革的。
典例示范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
重点突破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关系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
地位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不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点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内容 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
众中去
民群众学习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路线
[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 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
提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都 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广大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敢于创新,为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龙 兵仔和李莓等劳动者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人民吃、用等必需的生活资 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张海燕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帮助学生成长,主持的课题研究推动 教育教学发展。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些劳动模范在各 自的领域中敢于创新,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生事物和工作经验,不断推进 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提示: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源泉。 4.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提示:错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提示: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不是领导力量,领导力量 是代表当时生产力的阶级和集团。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复习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政治必修4第五课知识点梳理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③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①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②联系: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③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挥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_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课件)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 利建设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 ③ ④分别考查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的选择;虽然价值观是一种社 会意识,但价值观对社会的作用题干并没有体现。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4:(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的规律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 济基础,阻碍经济基 础
上层建筑
决 定
经济基础
制度和设施
【误区警示
3.我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评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 体制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又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而发挥它的优越性。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和发展,而不是根本否定。
4.在人类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实现的。 点评 注意题目的范围应该是“在阶级社会中”。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高考政治总复习 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5)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
.
6.简答: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 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 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 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 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8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 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提示:(1)上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也可以看成是 “原因”。 (2)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虽然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 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 度地发生变化。
21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6)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因此,有了经济的 快速发展,就立刻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提高。请评价以 上观点。 3.思考: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内容是什么? 4.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 对基本矛盾的地位是一样的吗?
19
提示: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1)内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 用的人们。 (2)外延: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范围。恩 格斯说:人民群众指居民中的大多数。 ②劳动群众始终是主体部分。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我国现阶段包括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30
二、难点突破: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总 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2022新高考复习课件
4.(2018·海南卷)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
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 )
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
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
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
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
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B )
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②④
B.①②
C.③④D.①③
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表 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 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 起推动作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 者的关系,说法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 选B项。
3.(2018·天津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
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
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 - 1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 4 -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 9 -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实践出发,才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1.劳动的作用(1)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2)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
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2.实践推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2分)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2022年9月27日,人社部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本次修订将近年来发布的新职业信息收录到大 典之中,优化调整了部分职业归类,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 发展绿色经济和依法治国等要求,专门增设或调整了相关中类、小类 和职业。此次修订,共计新增168个职业,取消10个职业,净增158个 职业。调整后,2022年版大典职业分类为8个大类,共计1639个职业。 人社部表示。新版大典充分适应和反映了近年来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 结构变化,适应和反映了社会结构特别是人口、就业结构变化,适应 和反映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需求,对于经济社 会各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
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③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
为什么我们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的重要性 ①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②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 是人的存在方式)
③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思考:为什么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
(大前提)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 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 - 1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 4 -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 9 -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实践出发,才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1.劳动的作用(1)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2)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
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2.实践推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3)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①内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意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辨析] 有人认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总是由该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内涵(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式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当下的社会存在,二是历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用于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③用于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等)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意义;②用于分析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重要性等)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1)生产力①内涵: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②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2)生产关系①内涵: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②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3)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判一判]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辨析] 有人认为,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6.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辨析] 有人认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此应如何认识?提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2)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图示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于具体的社会形态。
2.走出两个误区(1)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一定会促进社会发展。
①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②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则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状况,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2)混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①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