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的三种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课堂的三种策略

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然而,纵观当前的课堂,严肃和紧张太多,规矩和要求时时抑制着思维的拓展和表达的灵动。

如何把笑声带入课堂,把快乐融入教学,笔者试着谈几点有效策略:

一、体验角色,让学生享受“代人物言说”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人物有角色的文章较多。这类文章,往往情感意蕴丰富,留白的空间较大,值得咀嚼品味。学生如果能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并在角色体验中披文入情——无疑,这样的阅读和对话都是快乐的。

【案例】(来源:《平平搭积木》)

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

生:(齐)“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师:(亲切地问)“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生:(齐)“一间给爷爷和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师:平平,平平,你为什么要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呢?(曾有孩子质疑。)生:因为爷爷很爱书,有很多很多的书,有一个书房才可以安静地看书,所以我搭一间房子给爷爷和书住。

师:真是乖孙女儿!(众笑,发言孩子笑得特别甜。)

师:(急切地问)“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生:(齐)“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指导读出抑扬变化。)

师:平平,平平,为什么要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啊?

生1:因为我有一间房子多啊!(笑)

生2:可是,没有房子住的人太可怜了,所以我要搭房子给他住。

生3:没有房子住的人有时要住在大街上,很冷很冷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生4:有些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非常需要房子;我们住得好,如果能够帮助他们,不是更好吗?

师:哦,多么善良的平平!平平,平平,你还要搭房子吗?

生:(齐读)“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

在诗歌一问一答的朗读中,几乎没有技巧的指导,但教师或亲切或急切的言语示范,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真实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成主人公“平平”。这不是单纯的诗歌朗读,伴随着朗读的是穿插其间的师生对话,是学生移情体验后的理解和表达——随着“话筒”的传递,学生互相启发,流淌出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流露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

教学中的角色体验,其实就是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可能是文中人物、也可能是隐含着的人物)的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这一教学策略,可以很自如地进入课文。然后进行角色品味和触摸,再读文本,便能读出声音,读出画面,读出喜欢来。

二、设置错误,让学生享受帮老师发现错误的快乐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要有效的组织和引领孩子全身心地进入学习,没有情趣、缺乏智力挑战是很难“动天君”的。

【案例】(来源:《比一比》)

师:这篇儿歌真有意思,小朋友读得很有节奏,很有味道,我也想来试试!

(教师很认真朗读,但偷换了个别量词。)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颗苹果一个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杏子一个桃。

(朗读中,有学生偷笑,笑出声,忍不住“嗷嗷”叫,拼命举手。)

师:(故作糊涂)我读得不好?

生:(摇头)你朗读很有感情,语气也很好,但读错了。你读成“一堆鸭子”,“一群杏子”了。

师:“一堆”“一群”是不是指东西多?(生点头)那么鸭子很多,杏子很多,我说“一堆鸭子”,“一群杏子”有什么错啊?

生:你说不能随便改动的,这样也不好听。

师:为什么不好听,不能改呢?(板书“一堆、鸭子、一群、杏子”。)

生:“一堆”要指不会动的东西,“一群”是指可以动的。

生:因为鸭子会走来走去,放在一起会走开的,所以不能用“堆”;杏子是不会动的,可以堆在一起。

师:哦,那可以说“一堆什么”,“一群什么”呢?

……

生:你还把“一头黄牛”说成“一只黄牛”,一只猫说成“一头猫”了。

师:(疑惑)这为什么不行?

生:这样不好听。

生:“头”要指大一点的,“只”是指小一点的。

师:哦。那我们的体育老师大不大?(生说“大”)我们班夏志鼎大不大?(生说“不大”)那好,我说“一头刘老师”,“一只夏志鼎”,行吧?(学生笑晕,连说“不行”)又为什么不行?

生:“头”和“只”都是指动物的,不能指人。

师:可以说“一头什么”、“一只什么”呢?

……

(同样学习“一颗苹果一个枣”。)

师:看来我一不小心就会糊涂,你们那么聪明,帮我纠正了,谢谢!能不能读得让我佩服呢?

(生读得很起劲,神采飞扬,还带着笑意,大多能熟练背出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之后,补充李金斗的相声《数量词》,乐晕!)

数量词的使用很难,它往往是约定俗成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堆”,什么时候用“群”呢?告诉,是一种学习,一种简单方便的学习。但是,过多的告诉和灌输,往往会让孩子懒得动脑,甚至懒得听。记得,《中国教师报》曾刊登《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的文章,文章让人触目惊心。也许不会思考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当然不仅仅是教师)压根儿就没给思考机会,抑制了思考?

案例中,欢乐的笑声感染着所有的人,你想游离课堂都很难。诚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言:“我所致力的目标,是要探索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不把知识‘填入’你们的脑袋,而是让你们自己设法向我‘夺取’知识,从与我的智力‘搏斗’中掌握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对知识不倦的渴求来获得知识。但是,为了使这一切真正地得到实现,我将在你们认识的道路上设置一道道的障碍,你们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来跨越这些障碍。”也许正是这样的障碍设置,教师成了学生的“对手”,诱发其在亲历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挑战原有认知、言语积累,让实践充满乐趣。

挑战“失误”,是一种生动活泼和妙趣横生的教学策略。教师小小的言语“失误”的偶尔闪现,反而使学生对语言更加敏感,更为警觉。此时,师生是真正平等的“对手”,孩子绞尽脑汁“辩论”,迫使教师承认:“你们是对的……我错了!”——这样的和谐交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三、创设问题,让学生享受“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快乐

语文教学,一再强调要精讲巧问多实践——浸润在优秀的语言文字中涵泳体悟,培养语感,学会思考。因此,如果能紧扣语言文字,把握学情展开思辨,那语文学习无疑会是一部“开心辞典”。

【案例】(来源:《影子》)

生:老师,“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是什么意思?(这正是教学难点!)

生:就是指只要有光线,就会有影子。

师:可是,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

生:因为影子跟着我们。

师:那为什么要说小黑狗,不说小白狗、小花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