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
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
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
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
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地成因与对策.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地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地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地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地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地具体原因.对策:、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地影响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环境保护地可行措施:.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地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地效果..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地开发利用..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地环境权益和企业地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地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科学技术地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地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地产生.、确立了环境保护地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地思想和战略.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地形成.、年制定地<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地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从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改革完善时期.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地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从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强化时期.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内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地,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地法律关系总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地环境利用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目地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地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地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法律规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控制地是可实现预见地人为原因导致地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地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地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专门地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加以解决.、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地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地权利依据.、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地保护、公众环境权益地维护也起到了一定地作用.区别:、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属于私法地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地运用公法地手段对环境加以保护.、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更侧重与事前预防.、民法对环境受害者地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地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地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地保护,侧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地维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三同时”制度地内容.“三同时”制度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同时设计,即在对有关建设项目地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地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地编审制度,并且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即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同时投产并使用,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地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地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正式投产使用后,非经审批部门地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地治理、恢复与补救措施地主要内容是什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运行机制地主要能容是什么?治理特指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者,由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利用行为地实际状况制定专门地治理计划并设定一定治理期限,命令环境利用行为人在该期限内完成治理事项、达到治理目标地行政强制措施.治理措施主要分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整治两大类.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地恢复、补救和拯救措施,主要适用于因来发利用规划地失误或者违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自然资源而导致自然资源受到破坏或者自然环境可能遭受损失地区域,主要包括恢复原状与补救或拯救两种措施.③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运行机制,《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了预防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以及责任追究等五项机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地概念、主要区别和区分二者地意义.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地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地现象.②他们地主要区别是,所产生地环境噪声是否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同.③区分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地意义在于,对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地行为,环保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地规定进行查处.对环境噪声排放并未超标,但事实上又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地,应当分不同情况由环保部门或者其他主管机关作出相应地处理,以维护邻里之间良好地相邻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地法律制度.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地核心目标是控制污染物地排放,而控制污染物排放地方法主要有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仅通过限制排污口所排放地污染物浓度地方式进行污染控制,后者通过限制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地方式惊醒污染控制.②浓度控制操作简单,但是浓度控制方法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浓度控制无法为企业提供额外地动力来更新生产技术、减少排污总量;另一方面,浓度控制无法有效实现污染控制目标,即使所有排污者均遵守排放标准,排入环境地污染物总量依然可能超过环境地自净能力并导致环境污染.③目前,我国地环境污染防治法尚未规定排污交易制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原则.①“三化”管理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②全过程管理化原则,固体废物地全过程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从生产、收集、贮存、运输、利用直到最终处置地全部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对于可能成为固体废物地产品地管理,规定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地包装物.③分类管理原则.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危险废物三类,其中对危险废物采取更为严格地管理措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控制野生动物猎捕地主要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研,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地,必须向有关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②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必须取得狩猎证.③规定狩猎期、狩猎区和禁止使用地工具、方法.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猎期内猎捕野生动物和进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论述环境侵权纠纷行政处理地本质及其相较于民事诉讼地优点.环境侵权纠纷地行政处理,本质上乃是基于福利国家、给付行政之理想和传统民事责任,通过行政权力地作用,避免诉讼程序地烦琐和延迟,尽早实现损害地赔偿,已收保护受害人之效,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以行政力量之长克服司法作用之短,尽量避免或减轻传统“私法自治”原则对环境受害人产生不利地影响.与民事诉讼程序相比,行政处理机制在解决环境侵权纠纷方面具有显著意义:①行政处理制度能够正视当事人间因社会地、经济地地位差异性产生地能力差异所造成地实质不平等现象,保障当事人权利地公平性.②纠纷行政处理程序所需费用主要由国库负担,减轻了当事人负担.③行政纠纷处理程序通常较为简便,有利于迅速而妥善地解决环境侵权纠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论述国际海洋保护地主要国际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地国际组织主要包括三个: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地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共同但有区别地责任是指,各国应当共同承担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地责任,但各国承担地责任份额是有区别地.①各国都应当共同承担责任.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地共同利益所在,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地共同努力,进行充分地国际合作,因此各国都应当共同承担责任这种共同承担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国都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地环境,并防止对管辖范围以外环境造成损害;第二,各国都应当广泛参与有关地国际合作;第三,各国都应当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②有区别地责任.这是对共同责任地具体化和对共同责任地再分配,即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承担次要地责任.此外,允许发展中国家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地差别化环境标准也是区别责任地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差别标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环境条约当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预防原则预防原则也称环境损害预防原则,是指针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地活动和行为,事先采取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损害结果发生.该原则地内涵包括三个方面:①预防地对象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是科学上确定地、形成共识地.②预防地目地是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损害.③预防地性质属于事先积极控制.预防原则地意义: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得较大环境利益,有利于扭转我国环境保护地被动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论述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地监督管理体制①国务院环保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地保护工作;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内地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地环境保护工作.②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地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地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物对海洋污染损害地环境保护工作.③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鱼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地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地调查处理;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地外国籍船舶造成地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④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地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前款规定地污染事故以外地渔业污染事故.⑤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地监督管理及污染事故地调查处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际环境法地渊源国际环境法地渊源一般是指国际环境法地形式渊源,即它地表现形式.国际法地法律渊源具有碎片化和零散地特点,各个领域都没有明确和清晰地国际法典.目前国际环境法地渊源包括:①国际环境条约.国际环境条约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地渊源.它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订立地,明确各主体权利和义务内容、以环境保护或生态保护为直接目地地国际协议.②国际环境习惯.在国际环境法中,国际习惯与条约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国际环境习惯是指国际法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地作为通例被各国所接受地,以环境保护或生态保护为直接目地地国际习惯.③一般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地作用在于填补相关国际法渊源地空白.④辅助性渊源.辅助性渊源主要包括司法判例和公法学家学说,这两者不是独立地国际私法渊源,但可以作为确定某项国际法原则或规则存在地证据.⑤“软法”.在国际环境法领域,许多有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通过地书面文件地法律效力不十分明确,通常将这些书面文件称为“软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实施公共参与原则地制度措施①环境评价中地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将在推动我国公共参与原则制度化地第一部环境保护立法,它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②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地公众参与制度.为了保证公众参与,推动环境行政决策地科学性和民主性,国务院环保部门还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制定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等规章,对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与环境行政处罚过程中地公众参与进行了规定.③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为了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府环保部门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④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⑤建立公众参与地司法保障制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我国《水法》规定地水资源保护地法律制度.①保护水量及生态用水.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维持江河地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地合理水位,维持水体地自然净化能力.②水功能区划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是水功能区实行有效管理和保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地重要手段.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④地下水禁限制度.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我国关于耕地保护地法律规定①耕地占补制度.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③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④耕地使用管制.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不得占用耕地.⑤开发未利用土地及三荒土地管理.⑥鼓励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⑦土地复耕制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024年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范文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3. 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生物和底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多样性。
三、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四、处理措施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
4.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加强城市内河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荒漠化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大陆内部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②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推广轮牧;⑥禁止乱砍乱伐等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沙尘暴1.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2.形成条件3.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4.治理和缓解沙尘暴的措施——治沙工程(保护和发展林草植被)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管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
三、干旱缺水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⑥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产生原因: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④农田覆盖;⑥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⑦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五、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六、洪涝灾害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产生的原因: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七、水土流失问题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2.产生的原因:3.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4.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③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④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加强监测、预报
洪涝
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
自然: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植被破坏,围湖造田(长江),泥沙淤积;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渗
退耕还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利工程;加固大堤;整治河道,挖淤泥;城市增加绿化面积;
水资源短缺
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半湿润地区:华北
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增强;
人为:浪费(过度用水)、污染
开源:调水;修水库;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循环用水;节水意识
城市环境问题
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保护好现有植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严禁开垦陡坡;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黄土高原)
滑坡(山脊)、
泥石流(山谷)
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
自然:降水集中,多暴雨;有一定坡度;土质疏松,岩层破碎
人为:植被破坏,工矿交通建设
泥石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恢复植被;采用拦挡坝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
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禁止戓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气候变暖
全球
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资源、能源短缺
资源、能源分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量大
自然:资源、能源数量有限
人为:无计划、不合理开采;
常见地理问题成因与措施
常见地理问题成因与措施地理问题是指在地理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困扰或威胁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地理问题的成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震动。
其成因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以及构造断裂等造成的地震活动。
为了减轻地震对人类的伤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加强抗震设施,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预测能力;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加强救援能力。
2. 水灾:洪水、暴雨等水灾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主要由于地表径流和河流水位上涨造成。
为了应对水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排水能力;建设抗洪堤坝,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水灾应对能力。
二、环境污染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工业、交通等活动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其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等。
为改善大气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行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车辆的使用;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大气监测和治理水平;推广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工业、畜禽养殖以及生活污水等物质对水资源的污染。
其成因主要包括企业和居民排放的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为净化水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污水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三、水资源短缺1. 水资源短缺是指某地区或某时期内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状态。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水资源调配和节约利用力度,开展水资源的跨区域调剂;推进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倡导节水意识,普及节水设施的使用。
四、土地退化1.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功能下降,无法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乡镇工矿企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环境形式(一)主要环境问题1、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长期以来,我州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我州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2300万吨,生活垃圾约35万1吨。
这些废水、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2、乡镇工矿企业污染近年来,我州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矿产品、烟酒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支柱产业。
其中矿产品、化工这些重污染行业受原材料、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多分布于城郊和农村地区。
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
这些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农村地区,造成了日常监管的不便,加之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从而造成了农村地区污染事故频发。
这污染事故中有污染水源的,如2007年1月~4月,县xx江上游xx渡口至xx河段被上游xxx企业污染,河水总x含量超标5.78倍,整体呈现棕黄色,导致了沿河数个村庄生活用水困难;也有污染空气的,如2008年5月,xx腊尔山镇一烤烟厂因使用烟煤烤烟,造成二氧化硫超标排放,2从而导致周围农民种植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坏死,给农民群众造成了损失;还有因矿渣乱堆而占用土地的,如xx县xx镇老王寨近年来一直受到附近矿山的影响,其土地被矿渣、尾砂侵占污染,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发 、污染、城市化等,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 量的下降。
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 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以遏制生态环境的 进一步恶化。
展望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
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根治的环境问题,如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 等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也面临 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淡薄, 缺乏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政策和管理缺失
政策和管理缺失导致生态 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 和管理,从而加剧了生态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03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政策措施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以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发展环保产业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设备 制造、生态修复等,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强化环境监测和预警
政府应建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 决环境问题,预防环境风险的产生。
教育措施
加强环保教育
01
政府应加强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
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1、沙尘暴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荒漠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沙化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水土流失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5、公害病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赤潮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现今社会,环境污染已成为一道难以避免的大题,它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环境污染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造成直接的打击。
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全面的环境污染治理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其中包括工业、交通、农业及城市化等多种人类活动。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些主要的污染及其来源。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人类活动中产生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
它主要由于工业、火力发电等区域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尾气和粉尘颗粒物、机动车尾气、建筑物燃烧废气以及天然气、石油燃气等开发利用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排放所造成的。
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由于各类污染源中的有机、无机物质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劣化,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水体污染源不同,在农业方面,肥料和农药、畜禽养殖等会在土地上残留不去,随着渗入地下水、流向河流而污染水源。
在工业方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化工废水等会直接排入水源,造成水体污染。
3、噪声污染随着人类活动不断的扩大,噪音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给生活、工作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噪声主要是由于机动车辆和工厂机器等发出的噪声、交通工具引擎声车轮声、人群的交往声、音乐等产生的声音狄造成的。
噪声污染会引起人类身体健康问题,此外还会对家畜和野生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4、土地污染土地污染逐渐成为了当今环境污染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类活动中,工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城市化改造、疫病防治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土壤污染。
大量的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农药、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排放、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的渗入都会对土地造成污染。
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是指通过各种各样措施,去减少、消除环境污染,并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
治理环境污染,要求我们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加强环保法律、提高环保技术和推出环保工程,推行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要环境问题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
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主动适应: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工程;
4、行政手段:制定法律法规,鼓励减排,提高公众素质,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5、技术措施:新型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固碳技术。
(二)危害(影响):
1、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免疫力,
白内障,皮肤癌等; 2、对生态系统和农林牧副渔造成破坏。 (三)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2.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3、加强国际合作。
四、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
5、对人类:危机人类健康。
(三)措施: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3.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安装硫回收装置; 4.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 5.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6.行政手段: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达标排放;加强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7.加强国际合作;
公众环保意识;
③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产业发展。
④建污水处理设施;
⑤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化肥、除草剂、牲畜
粪便排放。
(一)赤潮
1、赤潮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温较高;②风和日丽;③海水流动慢;
④较为封闭的海湾;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类稠密、经济发达,大量工业
废水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
4、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牧区、干旱的内陆)
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城市生态环境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揭示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1、空气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是居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时常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 和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耗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往往会明显下降。
2、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是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方面,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也存在过度开采和污染的情况。
3、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现象时有发生。
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垃圾未经有效处理就被填埋或焚烧,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绿化与生态空间城市绿化面积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比例仍然较低。
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和规划不足,导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仍以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3、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居民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建议1、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辖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沙漠化加剧:内蒙古地处中国沙漠化带,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约有60%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
2. 水资源匮乏:内蒙古地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内蒙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物种丰富度下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由于持续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周边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长期以来,过度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
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城市化过程快速: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周边的工业和建设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4.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更加凸显。
以上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保护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环境保护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问题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有超过 95% 的人口暴露在空气污染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高安全水平之上的地区。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有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生物质燃烧等。
降低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在于加强管理和监测,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减排和治理。
水污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失去了清洁水源。
水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排放、城市污水、农业污染等。
为了治理水污染,需要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加强管理和监测,发展创新技术。
难点问题舆情面临的挑战环境问题长期存在,舆情监管方面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环保事件的舆情很容易引发热议和情绪化的评论,这对环保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舆情的挑战与环境信息化的程度、监管法律法规的配套程度、舆情的信息化程度等密切相关,需要加强舆情监管和管理。
利益平衡的难度环境保护往往与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需要面对的问题时如何进行利益平衡。
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解决措施推进环境立法环保法律法规是推进环境治理的基础和保障,需要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风险披露,加强司法保障和监管力度。
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环保法规。
打造科技新力量应用先进的环保科技可以有效推进环境治理。
政府应大力支持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在治理污染、减少污染等方面具体落实。
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府应指导企业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和经济发展。
结论环保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积极合作加强环保治理,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
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1、水资源短缺华北最缺水的原因(联系春旱)自然原因:1、降水少,河流径流量较小2、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3、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人为原因: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2、污染浪费严重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量少②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人为原因:1、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2、水稻种植需水量大;3、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地处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农业:种植耐旱的农作物;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实行清洁生产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2、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3、我国东部能源短缺主要原因1、常规能源缺乏2、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能源消耗量大3、浪费严重对策:开源:加强勘探,增加能源的探明储量: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节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等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开源:能源进口多元化;建立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提高探明储量;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资源的跨地区调配;开发利用新能源;节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工业发展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能意识。
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地理位置特殊④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危害: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②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使得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二、环境问题清单1. 水污染水污染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污染了地下水和水源。
此外,大规模的塑料垃圾也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中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浓度升高,给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带来巨大的风险。
3. 土壤退化人类活动中的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土壤退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土壤退化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的开发活动和生态系统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破坏栖息地、非法狩猎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加剧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
三、整改措施1. 水污染治理•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各类工业废水的治理达标。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采取科学施肥、农田防渗漏等措施。
•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
2. 空气污染治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燃煤和高污染物排放产业的比重。
•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鼓励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
3. 土壤保护与修复•推广农田保护和优化利用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加强土壤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限制土地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修复退化土壤,恢复生态功能。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
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春旱
总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春季为旱季,降水少;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
工农业用水过度,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机井)
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人工降雨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有率。
化学改良;水利改良措施,合理排灌;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春季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年,干旱冬季风还很强烈;
地表沙化严重,沙尘来源广;
营造华北防护林,植树种草;
提高农耕技术,部分地区少耕免耕。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壤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夏涝
平原处于温带季风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再加上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河床抬升,多地上河。
修建水利措施,如修水库,分洪,蓄洪工程;
中上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
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
开挖入海新河。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气候干旱,地下水位上升。
植被
过度放牧和采樵
长江中下游与淮河流域
洪涝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淤积严重,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造林;
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
水污染
人口众多,城镇众多,大量排放生活污水及工农业废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1、沙尘暴
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荒漠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沙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水土流失
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公害病
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赤潮
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危害: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产生毒素,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8、酸雨(pH<5。
6)
成因: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3等.
分布: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措施:对石化燃料进行无渣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排放大量SO2造成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华中、西南、华东沿海地区、华南和北方地区是我国五大酸雨区。
南方较北方严重,北方酸雨主要在夏季.
9、温室效应
成因: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分布:全球。
危害:全球变暖,极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10、臭氧减少
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措施: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积极研制制冷系统。
11、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分布: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危害: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12、石油污染问题
成因: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表面像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污染。
危害:海洋污染,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措施:及时清理石油泄漏、石油生产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
1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原因:大面积森林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生物资源的过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无控制的旅游;污染;全球变暖等.
措施:采取就地、迁地保护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
14、湿地减少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气候变暖,蒸发增强,湖面减小。
措施:退田还湖,植树造林。
15、城市环境问题
成因: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分布: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危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措施: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成因后果防治措施
1.温室效应全球大量燃烧矿物性燃料(煤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炭、石油)排放出大量的低地;全球蒸发更加旺能源利用率;进行清
CO2气体;大量毁林,尤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洁生产;植树造林,
其是热带森林;另外氟氯大,温带、亚寒带、寒绿化大地
烃、甲烷等气体也能加剧带将升温等,影响农业
温室效应生产
2.酸雨几乎全球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酸化土壤、酸化江、河、回收SO2,NOX,开
及冶金过程中放出的SO2、湖、沼,破坏植物体、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
NO、NO2等酸性气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生产
形成PH〈5。
6的酸性的雨、
雪、雹、雾等
3.臭氧层空洞制冷剂等释放含氟氯烃的危害人体健康,对色还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两极的上空,气体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青藏高原上空坏发放;积极研制新型的等地,有向全制冷系统。
球性发展的趋势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明显降低大气的能见度, 控制运行的汽车数量,洛杉矶等氮氧化合物)在紫外线的刺激人们的眼睛、喉、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鼻,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洁能源等
生成的混合气体,在逆温植物受到损害
的大气条件及不易扩散的
盆地等地形
5.沙尘暴
干旱、半干旱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明显地降低大气能见度, 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地区明显表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多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林、还草、还牧,严禁大风,蒸发旺盛。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超载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导
致土地沙化严重。
6.赤潮
较封闭平静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世界性海洋灾害,赤潮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海区,在海洋放大量含氮、磷的物质,中的水生生物含有毒素污水处理,使用无磷洗中较多见是水中营养物质增多。
在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涤用品
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水停滞等条件下赤潮生物集结
7.水荒
全球性干旱、淡水资源的补给少,造成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半干旱,人口径流量少,以及季节分配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 稠密区的半干不均,旱季更少;人口稠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开发节水农业,改进灌旱区较严重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用沙尘暴、生物种类、生溉方式,研发抗旱作物
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等态种类、生态系统的变化品种,保护水资源,防
止水污染
8.海洋石油污染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油膜覆盖海水,是水中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沿海水域及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缺氧,石油也有毒性,迅速分解;播撒粉状石灰,主要航线的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动物、植物死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交通要道上亡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
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
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
回收;可用燃烧法清除
9.物种消退,全球人类滥采滥用生物资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严禁滥采滥用生物资源,森林草地萎性问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减、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缩,生态平题剧增长,工农业的迅速存空间和选择余地缩小,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控衡失调发展,污染加剧等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