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文口语英译集锦-译国译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邓慧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901班 200900848)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汉互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常和普通。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英汉双语的标语或标志都不罕见,可见其在我们生活之中是比较普及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的浓缩,是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形象鲜明、音韵优美、内涵丰富等多种特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一些习语中了解到一定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意义。
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
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表达清楚源语言的含义,做到“信、达、雅”,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对方的习语,从而了解其中蕴含着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一般要先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英汉习语形和意的差别;英汉互译的方法一般有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或两者相互结合与补充。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习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特点、形和意、直译、意译论文大纲1.英汉习语的特点1,1英语习语的特点1.2汉语习语的特点2.英汉习语的形和意2.1意义和形式相同2.2意义和形式部分或完全不同2.3意义相似,形式不同2.4形式,意义都不相同3.翻译方法3.1 直译法3.2 意译法3.3直译和意译结合4.结语理论背景在经过快两年的翻译学习中,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它们的起源、发展、成熟在我们面前一一展现。
当然,在这些之中我们学习的主要重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翻译方法,例如选词法、词类转换法、增减法、重复法、省略法、分合法、加注法、正反表达法、直译法、意译法等等。
浅议英汉习语的互译
班 门弄 斧
On c e b i t e ,t wi c e s h y
一 朝被 蛇咬 , 十 年 怕 井 绳
英汉 两种语 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习语的 出现汇聚着一个 民
族, 一 个国家的民情 、 国情 、 地理风貌 、 历 史背景 、 文学作 品、 风俗
四、 直 译 加 注
为 了保 留原文 的民族特色 和形 象比喻, 一些含有典 故的习 语也常采用直译, 但需要加注, 以免使读 者感 到难 以理解 。 当然加
注会分散 , 打断 读 者 的连 贯 理 解 , 因而 以少 用 为 好 。
司马昭之 心
ma n i n t h e s re t e t .
习惯 ,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 者数代 的智慧和心血, 承载着无数难
以言表 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 习语来源于 日常生活 、 社 会 活动和体 力劳动, 具有结构严谨 、 形式简练 、 含义精辟 、 形象鲜
f 0 r c e c o me t o t he f or e whe n d e c e p ion t w o r e t h i n.
从六个方面对英 汉习语 的互译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 。
一
A g o o d d o g d e s e r v e s g o o d b o n e .好 狗 应 得 到 好 骨
瑞雪兆丰年
A s n o w y e a r ,a r i c h y e a r .
情 人 眼 里 出西施 B e a u t y i l e s i n l o v e r ’ s e y e s .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u m o n e ’ S b o a u
L i k e i t t h e r , l i k e s o n .
译国译民
译国译民[原创经典]学习翻译的点滴体会译海碎浪??“选词用字”常与“增益”相结合无论“英译汉”或“汉译英”,我们在翻译时都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着手翻译各个具体词语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般性的解释,而是要选择精确的,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将之恰如其分地嵌入译文中。
这样才能把原文中所蕴涵的意义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出来。
经常有意识地训练选词用字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必经之路。
不要过分迷信词典,尽信书不如没书!很多词汇的精确含义会随着具体的语境发生细微的变化,这些内容往往不是词典所能包容的。
这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善于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才能译出精美的、符合原文语体风格的译文。
请看下面一个句子的英语译为汉语的不同译文: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译文:1、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长才干。
3、读书可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译文1既忠于原文,读起来也顺口。
可算是很不错了!但当我们读译文2时,相比之下,译文1逊色了。
因为译文2能给人一种全新的、富有表现力的感受,如同夏天吃了冰淇淋,清凉恬美爽到心底!这样翻译不仅符合了“信”“达”的标准,还具有“传神”的效果。
这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溶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用心血来装修了。
但这样“装修”新局面非是“画蛇添足”,而是翻译技巧中常用的手法??“增益”Amplification。
当我们读了译文3时,又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比起译文2又“更上一层楼”!因为这才是真正地体现了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
英语原文是英国著名散文家培根的名言,全文显古朴风格。
也只有译文3才算忠实地再现出这种“古雅”的风味!以上原文中的studies为何不约而同地被译为“读书”而不是“学习或研究”呢?这是受上下文制约的。
“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
英语习语的汉译浅谈
英语习语的汉译浅谈摘要: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信息。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我们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很多困难。
本文通过一些翻译实例,介绍了四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提出了翻译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方法汉语习语习语(Idiom)是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沉积形成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具有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特点。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由于东西方人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各不相同。
所以,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必须根据不同习语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在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含义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生动形象、修辞效果和民族特色。
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因此,如何恰当地翻译习语,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根据英语习语的不同特点,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有四种方法:(一)直译法;(二)套用法;(三)意译法;(四)增补法。
二.如何学习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摘要: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它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习语核心与精华共性差异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语、比喻性词组、谚语、俚语、俗语、典故、惯用语、歇后语等。
它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形式固定、形象鲜明、言简意赅却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世界上所有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习语,英语和汉语都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都拥有极丰富的习语。
英语习语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
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谈“小人物”-译国译民
我们只是小人物,经理不会听我们的。
You are a big potato! 你真了不起! 同样的,small beer 也表示“小人物,无足轻重的人/事”,例如: Don't listen to Henry; he's small beer. 不要听亨利的,他没什么 分量。
我们说过somebody 和 something 都可以表示“大人物,了不起”,他 们的反义词 nobody 和 nothinothing. 他是个小人物。(微不足道) He is nobody. 他什么也不是。 此外Jack-a-Lent 本意是“小玩偶”,也可以用来表示“小人物”。中 国摄影师壮锦曾经出过一本摄影集《Jack-a-Lent》,表现的就是草根阶 级的生活。
浅谈“小人物”-译国译民
说过了“大人物”,当然要说说“小人物”了。芸芸众生,沧海一粟, 小人物才是最庞大的群体。 “大人物”总是和big 联系在一起,“小人物”自然是和small联系的比 较多了。在美国口语中,small potato指的是“任何无用或无价值的东 西”,特别指的是无名气的“小人物”。它的反义big potato就是“大 人物,了不起”了。比如: A: Why don’t you talk to the manager yourself? 为什么你们自己不对经理说? B: We are only small potatoes. The manager won’t listen to us.
常见中文俗语谚语英译技巧
1. 人山人海:在诗词用语(po eticexpre ssion)里,老外也有使用:“a (t he) s ea of face s”,颇有咱的“人山人海”的味道。
例如:Looki ng ou t upo n the seaof fa ces,Mr. A deli vered a to uchin g spe ech.(望着一片人山人海的听众,A先生发表一篇动人的演说。
)Stan dingat hi s pod ium,Presi dentClint on sa w a s ea of face s wav ing a t him.(克林顿总统站在讲台上看到人山人海的人群挥手向他致意。
)。
可见,说话者通常要在台上或高处,才有“人海”的感觉。
因此,可以说:“I sawa sea of f acesfromthe t op of thebuild ing.”但在平地的人群中,就不说:“I saw thesea o f fac es.”也不说:“T hereis asea o f fac es.”只说:“Isaw a larg e cro wd of peop le.”2、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人译成:“Every fami ly co oking- po t has abl ack s pot.”(意思是:每个家庭的锅子都有黑色的污点。
)这样说法,老外恐怕不能充分了解。
不过老外最常的说法是:“M any f amili es ha ve sk eleto ns in theclose t.(许多家庭的衣柜里都有骨骸,骨骸就是指家丑。
)”;或者说:“Eve ry fa milyhas i ts ow n sou rce o f sha me.(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丑事)”;说白些,就是:“Ever y fam ily h as it s own prob lem.”3、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有人直译为:“Th ere a re no feas ts in theworld whic h donot b reakup at last.”老外听后,也许很难体会其中意义。
浅谈英语时政短语-译国译民
1. 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 有机 统一。 to achieve unity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spiritual,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vitality and o`rder 2. 和为贵 Harmony is most precious. Peace is to be cherished. 3. 君子和而不同 Gentlemen seek harmony but not uniformity. 4. 和则两利 Reconciliation benefits both. 5. 和则生谐 Reconciliation leads to harmony. 6. 天人合一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heaven-man oneness; Heaven and man are one.
7.“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 理 想境界。 Harmony represents a defining(core) value of China’s cultural tradition. It is an ideal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unremittingly pursued (never ceased to pursue). 8. “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 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 “Harmony is most precious”. This means that solidarity, mutual help and friendly co-existence between states, nations and people should be the ultimate pursuit (highest aspiration). 9. “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文明的存在, 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 “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 means that each state o`r nation should accommodate other civilizations while preserving its fine cultural traditions.
英汉习语的翻译-上海译国译民
英汉习语的翻译-译国译民翻译公司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
浅谈地道英语-译国译民
4. all washed up 彻底完蛋 Did you hear that Gloria's marriage is all washed up? She found her husband was seeing another woman, so she packed up, took the kids and moved out. Now she's suing for divorce. 你听说了没有,,格洛里亚的婚姻是彻底完蛋了。她发现她的丈夫有外遇, 因此她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带着孩子搬出去了。现在,她向法院申请离 婚。 5.out of thin air: 凭空,无中生有地 Unfortunately, I can't just conjure up the money out of thin air! 遗憾的是,我可不能用戏法凭空变出钱来。 6.Get a foot in the door :迈出了第一步 You know that beautiful girl who sits ahead of me in English class? She keeps turning me down for dates, but I finally got a foot in the door today: she met me for coffee after class.
浅谈地道英语-译国译民
1. lame duck:不中用的人 A lame duck manager cannot bring his business back on to the normal track. 一个无能的经理无法把他的企业重新拉回正常经营轨道上去。 2. double whammy:双重灾难,祸不单行 Yestersay I had a real whammy. My boss fired me, and my wife asked for a divorce. 我昨天真是祸不单行。老板把我炒鱿鱼,我太太又要求离婚。 3. fool's paradise: 黄粱美梦 A: Does the chairman realize that our company's business is going downhill? 董事长知道我们公司的业务在走下坡吗? B:I don't think so. I'm afraid he is still living in a fool's paradise. 我想他不知道。他恐怕还在做他的黄粱美梦呢。
浅谈英汉习语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文化差异存在于人类文明的任何阶段。
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文化呈相依相存的关系,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它反映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现象。
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文化烙印加到语言上。
中西文化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大量习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 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的习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
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 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
英汉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习语的产生过程也使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色彩,这就给习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
英汉习语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韵味隽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要准确地将原习语的各种信息都传译到译文中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翻译既是一种选择的艺术,又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
译文的优劣体现在这种选择和再创造中,这就要求译者要有灵活驾驭各种翻译方法的能力,有深厚的双语功底和强烈的审美意识;同时,译者还应考虑读者的可接受度,这样才能真正译出顺畅的佳作。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两种语码间的转换,也就是用一种语言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以达到传输信息、传达意义和促进交流的目的。
因此,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符号转换就成了翻译的主要社会功能。
然而两种语言符号不能一一对应怎么办?而事实上,这种不对应是相当普遍的。
英汉习语的基本共性有:1.结构的固定性:习语从其结构来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其中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如“pull somebody’s leg”(愚弄某人)不可变单数为复数;“by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不可按汉语习语改为“by threes and twos”.虽然前者和后者意思没有很大不同,但是相沿成习,习惯上人们说的是前者,不是后者。
浅谈租车的口语-译国译民
B: I can give you one for $24.00 a day or $158.00 a week. 租一辆一天24元,一周158元。 A: Fine. I'd like to reserve one for next Tuesday. 好。我想预定一辆,下星期二用。 B: May I see your driver's license? 我可以看一下你的驾驶执照吗? A: Yes. It's right here. 好的,就在这里。 B: OK. You'll have to use a credit card or leave a $100 deposit. 好。你必须使用信用卡,否则要付100元的押金。 PART 3 A: How much is it to rent an economy car? 租一辆经济车要多少钱? B: $19.00 a day or $129.00 a week, unlimited mileage. 一天19元,一周129元,不计车程。
浅谈租车的口语-译国译民
PART 1 A: If I wanted to rent a van, how much would it cost? 要是我租一辆搬运车,得花多少钱? B: Let me see. That would be $40.00 a day plus 38 cents a mile. 让我瞧瞧。一天40元,每英里外加3角8分。 A: That sounds OK. I'll need it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听上去挺不错。从10号到14号我需要租一辆。 B: Do you have a valid[法律上有效的;合法的]license? 你持有效驾这就是。 PART 2 A: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rent a mid-size car? 租一辆中型汽车要多少钱?
译国译民试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译国译民试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首先,译国译民试译是一个探讨翻译与文化传播的话题。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跨越和文化传递的活动,不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与特色。
本文将从译国和译民两个角度出发,探讨翻译在国家形象塑造以及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价值。
其次,译国部分将着重分析翻译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声誉,而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本部分将通过具体案例与分析,探讨翻译如何通过传递国家的语言、文化、价值观等元素,促进国家形象在国际上的宣传与传播。
然后,译民部分将聚焦于翻译对民族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本部分将从文化输出与输入两个方面,讨论翻译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地运用翻译以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共生性。
最后,本文将通过总结和展望来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果。
总结部分将回顾前文的讨论与分析,对翻译在国家形象塑造和民族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展望部分将展示对未来翻译研究和应用的思考和期许,提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与可能性。
总之,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译国和译民两个角度,深入研究翻译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与价值。
通过对翻译的思考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翻译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为了确保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而组织和安排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我们的观点和论证: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个概述,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我们还会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逻辑顺序。
2. 正文部分:2.1 译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译国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将探讨翻译在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在翻译方面的做法和策略。
英汉直译汉语对话和常用型总结
英汉直译汉语对话和常用型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汉直译是一种翻译方法,通过直接将英语句子逐字翻译成中文句子,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初学者或需要快速翻译的场合。
下面将提供一份关于英汉直译汉语对话和常用型总结的文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翻译方法。
一、英-汉直译汉语对话1. A: Hello, how are you?直译:你好,你好吗?B: I'm fine, thanks. And you?直译:我很好,谢谢。
你呢?A: I'm good, thanks for asking.直译:我很好,谢谢你问。
二、常用型总结1. 问候Hello, how are you? 你好,你好吗?I'm fine, thanks. And you? 我很好,谢谢。
你呢?2. 询问喜好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你喜欢什么颜色?My favorite color is blue. 我喜欢蓝色。
3. 询问来自Where are you from? 你来自哪里?I'm from China. 我来自中国。
4. 职业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I'm a teacher. 我是个老师。
5. 语言能力Can you speak any other languages? 你会说其他语言吗?Yes, I can speak French and Spanish. 是的,我会说法语和西班牙语。
通过以上的例句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英汉直译的特点是直接将英语句子逐字翻译成中文句子,虽然有时候不太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快地理解英语句子的意思。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
第二篇示例:英汉直译是指将英文对话逐字直译成中文,这种翻译方式可能会导致表达不够自然或者不太符合中文习惯。
汉语专有名词英译-译国译民翻译
03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 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 可种”。 《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五月节,谓 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周礼·地官·稻人》“泽 草所生,种之芒种。”郑 众注:芒种,稻麦也。
Grain:谷物(尤指小麦 或玉米)Grain is a cereal crop, especially wheat or corn, that has been harvested and is used for food or in trade.
02
sect:派别;宗派;教派;党派A sect is a group of people that has separated from a larger group and has a particular set of religious or political beliefs.
Chan Sect 和Zen Sect 都是对禅宗的音译,对于不了解佛教文 化的英美人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如果翻译成absorption sect/meditative state sect,就非常直白,完完全全把禅宗的内 涵意思表达了出来,对于英美人来说便于理解,但是显得流于世 俗。考虑到佛教神秘主义的宗义和点到即止的教义,我觉得Chan sect/Zen sect 的翻译更佳,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高大上感。
01 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
02
紫禁城为故宫旧称。它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 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 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 于正中,据传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宫)就 在紫微星垣中,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 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
汉语专有名词英译
浅谈平易的英语才是好的英语-译国译民
我儿子每天晚上五点半看CCT期间,推出一个新栏目“少儿动画饕餮周”,许多小朋友, 包括该台的小记者,都不认识“饕餮”这两个字,有人念成“号歹”, 有人念成“虎珍”。说来惭愧,我本人虽然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 (gluttonous,贪吃的),但也不会念(笑)。我猜想这个栏目当初很可能 叫做“少儿动画大放送”或者类似的名称,但导演可能觉得太通俗,所 以才使用了目前这个难懂、难念的名称。 从这件小事,我又联想到英语。根据我的观察,国内朋友在写英语 时,也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大量使用生僻、艰深的单词,有故意 买弄、故意炫耀的嫌疑,另外一种则是过于口语化,过于习语化,给人 一种不严肃的感觉。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让各位对这两种倾向有一个认 识。 比如有这样一句话:汤姆真是一个冷静的人,他从不让自己失控, 从不发怒。下面是第一种译法,由于使用了dispassionate(冷静的)和 umbrageous(易怒的)这种比较生僻、艰深的单词,初学者很可能看不懂。
Tom is really a dispassionate man, he never loses control of himself and hardly becomes umbrageous. 第二种译法正好相反,它虽然不使用生僻、艰深的单词,但大量使 用不容易理解的英语习语(idiom),比如blow one's stack(发脾气),初 学者同样很可能看不懂。 Tom is really a cool cat, he neverblows his stack and hardly flies off the handle. 这两种倾向,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我认为真正好的英语,应当是 那种平易的英语(plain English),不深不浅,不雅不俗,各种水平的人 都能看懂。按照这个标准,我认为上面这句话最好翻译为: Tom is really a calm man, he can always control himself and hardly becomes angry.
[原创]经典翻译技巧——少知音--译国译民
[原创]经典翻译技巧——少知音--译国译民[原创]经典翻译技巧——少知音高山流水少知音(二)——翻译标准的探索在网上发表了几篇翻译练习,被一些网友指责为错误百出,或者说成是一文不值的烂文章。
这当然会引起我的反思的。
有位良师益友也坦率地告诉我,我们对翻译的标准的看法不一致,再讨论下去未免有点可笑了!感谢他对我的提醒,这使我又花了不少时间浏览了十来本有关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书籍。
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作为一个学习翻译才起步的新手,我还是相信书的。
我不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天独厚,但即使是站在侏儒的肩上也胜过自己“盲人骑瞎马”吧!以下是摘自我的读书笔记中的一段话:“如果说理解需要的是认知语言的水平,那么表达则是运用语言的艺术。
在某种意义上说,翻译活动中准确和流利的表达就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冲破原文词义或句法结构的强制范畴,不断排除对原文的‘假忠实性’,把原文精髓用规范、通顺的译文语言全息再现出来的过程。
由于这样的译文不是原文的机械复制品,它往往需要创造性劳动,亦即语言艺术。
而表达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理解翻译法以及对于原文用词、句法结构、叙述顺序等问题的恰到好处的处理上。
”正是我看中了“创造性劳动”这几个字才使我对翻译感兴趣的!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是要以熟悉各种翻译技巧为前提的。
有人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来不要‘增益’技巧”!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也敢断定他的标准就是机械性地复制原文。
这或许是我们标准不同的主要原因吧?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只不过是个在翻译的海洋附近沙滩上检贝壳的小孩,偶尔感受到碎浪的冲击,美丽的浪花激起我的向往,真希望能有一天进入深海泛舟,大海里表面碧波滚滚,风平浪静,也终会遇到白浪滔天的恶劣天气,要靠坚强的意志才有可能享受到生命的真谛!以下是一些我很欣赏的译例,想谈谈几点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1. 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刺儿头 英文:nit-picker 渊源:“nit-picker”的渊源,不得不引出一种很微小但人人惧怕的生 物——“虱子”。“Nit”原指寄居在人身上(尤其是头发上)的“虱 子”。到了16世纪,在莎翁的戏剧里,“nit”用来表示“笨蛋、无足轻 重的家伙”(源于此,“nitwit”现在用来指“笨蛋”)。 随着岁月的流逝,几个世纪之后,连语言学家也很难说清为什么“nitpicker”(字面意:挑虱子的人)竟演变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刺 儿头”。 形式变换:就用法而言,“nit-picker”相应的动词形式为“nit-pick” (He nit-picked a few details. 他就一些细节挑剔了一番);“nitpicker”相应的相应的形容词形式为“nit-picking”(a nit-picking lawyer 喜欢找茬儿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