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课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练习题及答案一、交流平台。
1.《夏天里的成长》表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文中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1)在棚架上看瓜藤:(2)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3)一块白石头:(4)一片黄泥土:(5)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2.课文《盼》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我”“盼”下雨穿雨衣的心情变化。
(1)“我”开始盼着。
(2)下雨了,“我”找借口想穿雨衣未实现,于是盼着。
(3)第二天,“我”终于穿上新雨衣,心里。
二、初试身手。
1.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广场舞爱好者—奶奶”这个题目选的材料。
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括号里画“√”。
(1)在家练习广场舞。
()(2)跑到公园跟大家讨论戏曲。
()(3)组织老年人进行广场舞比赛。
()(4)跟舞蹈爱好者交流心得。
()(5)风雨无阻到广场跳舞。
()(6)每天在电视上学广场舞,把菜炒糊了。
()2.根据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分别写一句包含“取得好成绩”这一内容的话。
情境:某校运动会长跑比赛场上,老师勉励运动员。
比赛开始前:别紧张,好好跑,你会取得好成绩。
(1)比赛中途处于领先位置时:(2)比赛中途处于落后位置时:(3)比赛结束取得好名次时:三、如果以《欢声笑语满校园》为题目,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简单列一个题纲写一写。
语文园地(五)答案一、1.(1)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2)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3)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
(4)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5)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2.(1)变天(2)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3)欣喜不已=、1.(1)√(3)√(4)√(5)√(6)√2.示例:(1)坚持到底,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别气馁,加把劲,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3)继续努力,争取再次取得好成绩。
三、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主题思想: (2)五.注解: (2)六.鉴赏: (3)七.课后习题: (6)第1课时同步练习 (7)第2课时同步练习 (8)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草原》首先,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一段。
阅读指导:这篇文章的阅读基调是热情开朗的。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哪句话直接写的是草原风光?它说的是什么句子?把感情融入风景有什么好处?)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了的感受。
这种写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它的优点是景物充满感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强烈。
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示例:记得读三年级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每天我们总是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今天,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什么叫最后一次见面了?他要去哪儿?我们来到湖边坐下,他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笑了一下,从袋子拿出一支精致的钢笔,“给你。
”我伸出手,接过李江给我的钢笔,“我要搬家了,要到广州上学了。
这是我给你的送别礼,希望你能喜欢。
”我愣住了,脑海里全都是我与李江的美好回忆,两行泪不知何时从我眼里流了下来,他继续说道:“我要离开这所城市了,我希望你能记住我!”我有点茫然,过了良久,才说:“你要走了,还回来吗?回来记得找我。
”我们在湖边聊了很久很久,夕阳把我们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第2课《丁香结》一、朗读课文,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答: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然后从丁香的开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3篇
【导语】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如。
为⼤家准备了《六年级上册语⽂练习题及答案3篇》,供⼤家参考阅读。
1.六年级上册语⽂练习题及答案:《跟祖⽗学诗》 ⼀、查字典 “闻”⽤⾳序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___(声调可不标);⽤部⾸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____画。
“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出名,有名望;D、⽤⿐⼦嗅⽓味。
请你给下⾯的“闻”选择合适的解释。
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 ) 2.奶奶家⽣出的⼩⽜居然只有三条腿,成了这⼀带的`奇闻。
( ) 3.处处闻啼鸟。
( ) ⼆、看拼⾳写词语 jǐnɡɡào yáo tái bái lù shuāi lǎo tí jiào ( )( )( )( )( ) 三、辨字组词 唬( ) 瑶( ) 沥( ) 衰( ) 琥( ) 摇( ) 厉( ) 衷( ) 四、课⽂内容我知道。
1.本课选⾃________的回忆体⼩说《呼兰河传》,作者以⼀个单纯幼稚的⼩姑娘之⼝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联系上下⽂,说说“房盖被你抬⾛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祖⽗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W wen 门 6 1.D 2.B 3.A ⼆、警告瑶台⽩鹭衰⽼啼叫 三、吓唬瑶台淅沥衰⽼ 琥珀摇摆厉害热衷 四、1.萧红童年跟祖⽗学诗 2.“房盖被你抬⾛了”意思是说作者念诗声⾳很⼤,似乎要掀翻屋顶,是⼀种夸张的写法。
表达了祖⽗对作者的关⼼与疼爱之情。
2.六年级上册语⽂练习题及答案:《青⼭不⽼》 ⼀、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树 ( )的波光 ( )的狂风 ( )的环境 ( )的设想 ( )的波浪 ⼆、指出破折号的不同⽤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断续 1.他⽤林业收⼊资助每户买了⼀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爬不起为⽌。
六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练习册习题含答案(4-5课)
[单元自测题一练习册· 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kāi tuò táo cí yōulǜ róng qià lí míng (开拓) (陶瓷) (忧虑) (融洽) (黎明) shuò guǒ héngxíngbàdào yǔshìchángcí (硕果) (横 行 霸 道) (与 世 长 辞)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描写祖国河山的:波澜壮阔、山清水秀、山河壮丽、锦 绣河山;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一艘艘庞大的舰船行使 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上。 2、表现爱国深情的:精忠报国、鞠躬尽瘁、赤胆忠心、舍 身为国;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周总理一心为公,为了 党和国家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以遗嘱的 口吻告诉儿子,他为没有能看见祖国统一(用 自己的话回答)而“悲”,并叮嘱儿子“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填诗句)。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 一快诗”,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忽 传”、“初闻”、“却看”、“漫卷”等词句 可以体会到,诗人因朝廷军队收复蓟北而欣喜。 3、本课两首诗虽然一“喜”一“悲”,但都能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业,身前没有实现,只能寄希望于身后,这一看似矛盾 的举动实则表现了诗人企盼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
3、联系本课两首古诗想一想,陆游为不见九州同而 “悲”,而杜甫则为收蓟北而“喜”。陆游的“悲”之 切,杜甫的“喜欲狂”,是因为他们都渴望看到祖国统 一,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发展练习]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作者喜欢背古诗的原因是古诗不但很美,而且还蕴 藏着各种各样的知识。 2、短文中一共提到6首古诗,分别是:1日照香炉生紫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毕竟 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5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游急浪中。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第一课:《草原》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第二课:《丁香结》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雨中丁香的特点是( )。
A.细雨迷蒙B.格外妩媚C.线条模糊(2)对文中引用古人词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
B.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
C.交代古人是如何发明丁香结这一说法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5课《长征·七律》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逶.(wēi wěi)________迤磅.(bàng páng)________礴乌蒙.(méng měng)________ 岷.(mín mǐn)________山2.根据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________重洋________日如年置之________外过________时期(2)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3.查字典填空。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 逶迤(yí) 铁索(suǒ)泥丸(wán)C. 长征(zhēng)磅礴(páng) 磅秤(páng)D. 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①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________③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_山海关》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5)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山海关》同步练习卷(5)一、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 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这句流露出作者________。
2. 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这句既概括出了山海关的风貌特点:________。
又说明了它为什么号称“________”。
3. 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伟大的体魄”指的是________;“忠贞的灵魂”指的是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 课内阅读。
站在这雄关之上,人的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
我真想顺着那连绵不断的山峦,大踏步地向西北走去,一路上去登临那一座座的屏藩要塞,烽台烟墩。
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雁门关,一直走到那长城的尽处嘉峪关口。
我又想返回身来,纵缰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之上,逶迤翻腾的幽燕群山之间。
我还想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转折B.声音的延长C.解释说明(2)站在雄关之上,人的精神感到________,心胸也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5. (《山海关》)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作者按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后()及()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A.歌颂山海关B.概括 C具体D.山海关的威武风貌、动人历史E.空间位置转换F.赞叹山海关6. 课外阅读。
在已经远离了战火硝烟的今天,山海关的建筑为旅游业增加了不少的绝佳美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别具一格的组合方式,情景交融的构思创意,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再加上雄伟博大的长城文化,使山海关构成了具有“山、海、关、楼、台、湖”特色风貌的旅游环境。
北部,燕山巍峨高耸,罕见的奇峰怪石,悬崖飞瀑、古洞斜阳、角山栖霞、三道关长城倒挂,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南部,万里长城入海处老龙头,昂首挺立在山巅之上,戚继光当年曾在此驻兵演练,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也曾对月抒情,留下了《登海楼》等著名诗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他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层层的梯。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 课堂练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重点知识★同步练习题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岷.山(mín mǐn) 乌蒙.(méng měng)2.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mí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wūméng děng xián jìn kāi yán(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音字组词。
nán(_______)mēng(_______)bàng(_______)jìn(_______)难蒙méng(_______)磅尽nàn(_______)měng(_______)páng(_______)jǐn(_______)4.比一比,再组词。
证(________)涯(________)岷(________)丸(________)征(________)崖(________)眠(________)执(________)5.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__________)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______)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6.默写《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5课《詹天佑》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要挟(xiéxiá)塞外(sāi sài)阻挠(ráo náo)隧道(suísuì)开凿(zuózáo)经纬(wěi wèi)干线(ɡān ɡàn)怒号(háo hào)平庸(yōnɡrōnɡ)泥浆(jiānɡjiànɡ)三、同音聚会(填写同音字组成词语)。
jiān ()决()巨()灭()视yì()立()力洋()()制四、依样画瓢(照样子写词)。
丑(纽扣)(别扭)(按钮)(傻妞)尧()()()()夋()()()()五、完整词语。
()崖()壁狂风()()()山()涧翻山()()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争执而相持不下。
()2.轻视;看不起。
()3.受攻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
()4.暗中破坏,使不顺利或不成功。
()5.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
()七、择优录取。
(选词填空)勘探勘测勘察1.经过(),这里发现了一个特大油田。
2.公路建设之前,要做好线路的()。
3.他对这儿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的()。
哄笑嘲笑讥笑1.他的一个口误,引起了大家的一片()。
2.大家都()他经常说大话。
3.黄明想为班级做些事,董亮()他说:“就你那成绩,也想挣老师的表扬啊?想得美!”八、佳句赏析。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给这句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是对詹天佑的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__。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第5课七律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tiě suǒ
ní wán hán lěnɡ mín shān
二、选择题
1.下面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lù)等闲(xián)更新(gēng)B.云崖(ái)铁锁(suǒ)逶迤(yí)C.长征(zhēng)笑颜(yán)磅礴(páng)D.蒙骗(méng)岷山(mǐn)乌蒙(méng)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比喻对偶夸张 B.对偶夸张拟人
C.夸张拟人借代 D.借代比喻对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七律长征》是一首词,“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B.《七律长征》是一首词,“长征”是词牌名,“七律”是题目。
C.《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
D.《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题目,“长征”是体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A.软绵绵红彤彤毛茸茸明晃晃B.窸窸窣窣滴滴答答哗哗啦啦淅淅沥沥C.小心翼翼安安静静瓦蓝瓦蓝变宽变窄D.尽善尽美冷言冷语敢做敢当多才多艺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一项是()A .àoB .shàn C.xīnɡ D .wā.ft坳().擅长().腥味().菜畦()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来写。
B.中心意思确立后,可以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D.要想表达一个确定的中心意思,只能选取一个事例来写。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B.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C.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D.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
二、填空题5.填空本文《夏天里的成长》,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迅速生长,告诉我们。
6.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筒(xiù)斗()(penɡ)收()(suō)()狂(fēnɡ)()蓝(wǎ)衣()(ɡuì)7.看拼音,写词语。
dàpéng tái xiăn yàn yŭfèng xìxiùtŏng()()()()()gān zhe jiàng yóu zuĭchún yīguìsuōxiăo()()()()()8.(《盼》)结合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请打上“√”。
(1)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2)“我”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
()(3)“我”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跑回家。
()(4)“我”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训练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选)A.比喻B.拟人C.夸张2.下面诗句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3.对联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选出下联。
(填序号)上联:腾跃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B.盘遐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4.对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5.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三军指()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
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
________(2)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作用的诗句是前两句。
________(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只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________ (4)诗歌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首联是对“面”的概括描写,颔联、颈联、尾联是对“点”的详细描写。
________(5)“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后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________(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一联写的是水,表现的是红军对水的征服。
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________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下列加点字造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练习题全册(课课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堂练习题全册(课课练)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堂练题第1课课堂作业1、山中的“朋友”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的古桥()的树林()的云()的瀑布()的山泉()的溪流()的悬崖()的云雀()的老柏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澈()淌()悴()辙()倘()粹()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第2课11册语文课堂练题11、照样子写词语例:水淋淋(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述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酿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盈柔嫩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________并运用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________美和_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写雨诗句集萃11册语文课堂练题2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XXX:《山中》)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练习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练习题第一单元《一夜的工作》课后练习题答案:1、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记叙了周总理工作的情况?答:课文是从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这两方面来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的。
2、朗读课文最后两段,结合上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抒发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赞颂了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劳作、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穷人》课后练习题答案:1、课文为什么不以“桑娜”为题,而以“穷人”为题?答:因为一是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在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更为宽泛。
二是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
虽然人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里,不会只有桑娜一家,所有的穷人都会诚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2、课文中多处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
答: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尤其是第二部分描写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
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家境本来就很穷,又有五个孩子,丈夫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加上两个孩子,能养活吗?所以,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
可是她又想:“嗯,揍我一顿也好!”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
是什么原因形成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呢?是罪恶的剥削制度造成的穷困。
这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一种真实的心理写照。
它不但不会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纯洁心灵的光彩,反而在思想斗争中,增添了她克己待人的光辉形象!《白桦林的低语》课后练习题答案:1、“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答: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看林人。
“我”知道有了看林人的牺牲,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
“我”怀念看林人,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
2、作者直接与看林人对话,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作者直接与看林人对话,看林人纯洁、高尚的心灵让作者更加震撼,让作者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更有力地表现出了看林人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课课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课课练(含答案)1 草原第一课时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1 草原第二课时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境()啼()差()赏()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作者用了()、()、()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镜子环境马蹄啼叫羞涩差不多衣裳欣赏二、 1. 既…又… 2. 不管…总… 3.那么…那么…三、1.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2.天空天底下辽阔碧绿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
2 丁香结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詹天佑》复习检测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要挟(xiéxiá)塞外(sāi sài)阻挠(ráo náo)隧道(suísuì)开凿(zuózáo)经纬(wěi wèi)干线(ɡānɡàn)怒号(háo hào)平庸(yōnɡrōnɡ)泥浆(jiānɡjiànɡ)三、同音聚会(填写同音字组成词语)。
jiān()决()巨()灭()视yì()立()力洋()()制四、依样画瓢(照样子写词)。
丑(纽扣)(别扭)(按钮)(傻妞)尧()()()()夋()()()()五、完整词语。
()崖()壁狂风()()()山()涧翻山()()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争执而相持不下。
()2.轻视;看不起。
()3.受攻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
()4.暗中破坏,使不顺利或不成功。
()5.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
()七、择优录取。
(选词填空)勘探勘测勘察1.经过(),这里发现了一个特大油田。
2.公路建设之前,要做好线路的()。
3.他对这儿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实地的()。
哄笑嘲笑讥笑1.他的一个口误,引起了大家的一片()。
2.大家都()他经常说大话。
3.黄明想为班级做些事,董亮()他说:“就你那成绩,也想挣老师的表扬啊?想得美!”八、佳句赏析。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给这句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是对詹天佑的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__。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在[ ]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句话是对人物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詹天佑____________。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这段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气候的恶劣,“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形的险恶,由“__________”我们知道了詹天佑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
(2)这里主要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由这些描述,我想到了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美詹天佑:(至少4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詹天佑》一课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写了他在主持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三件事,其中他的“爱国”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这件事给以突出表现的,他“杰出”的创造才能则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件事给以表现出来的。
综合能力日日新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轻蔑()出世()轻易()2.用“‖”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1)当时人们的表现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当时人们都可能说些什么话?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面对国人的轰动和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如果你是詹天佑,当时你心里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①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②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③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给这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
2.根据文段内容,填写表格比较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
3.从画线的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詹天佑怎样的思想品质?请分别用四字词语一一指出,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三)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A.疑问句B.反问句C.设问句2.文中引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特指D.表示否定3.在下面试着画出“人”字形线路火车爬坡的示意图。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对詹天佑说一句什么样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________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
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
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
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
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
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
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
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1.结合对内容的理解,给文章添加一个标题。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具体写了童第周的那两件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从动作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请按照要求从文中各摘录一个句子。
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