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4门公共 基础课课程标准参照教职成司函[2016]187号意见执行。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业道德、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作风: 2)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科学态度、工作作风、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3)具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4)具备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5)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职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6)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及应用能力,取得计算机水平测试合格证书; (2)能识别和检测常用机电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 (3)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机电仪器、仪表; (4)能阅读机电整机与机电电器原理图、结构图和工艺文件; ⑸能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常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与机电电器: (6)能操作、使用、维护较复杂的机电设备;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 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91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电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等行业企业,从事机电整机生产、安装、服务和管理以及机电设备装 配、调试、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 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范围见表Io 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范围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2.【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3.【学习年限】三年4.【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机电技术应用领域的企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维护维修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基本素质:6.1知识目标:1)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了解有关数控机床性能及其指令系统;3)了解本专业相关国标及行业标准;4)掌握电工工具、各种常用刀具、量具的使用方法;5)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维护和维修方面的知识;6)掌握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的工艺和方法;7)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程。
6.2能力目标:1)能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的信息并进行交流;2)能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3)能识读典型零件图,简单的装配图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简单样图;4)能按照工艺规程等工艺文件正确选用刀具、夹具和量具;5)能判断机电设备简单故障并修复;6)能根据零件图,正确的工艺文件正确操作机床进行机械加工7)能安装、调试、维修典型机电设备、自动生产线;8)能够对液压系统进行维修、维护;9)能够准确编写安装、维护、维修记录;10)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及综合实训取得车工、钳工中级证书,可选取维修电工、电焊工、制图员等证书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6.3素质目标: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守信、守时、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机电设备生产操作和维修岗位的工作;2)以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与同事共同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3)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完成每一项测量、加工、维修任务并认真记录数据;4)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机电设备生产操作及维修相关部门进行工作中的交流。
7.【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8.【专业(实训)课程】9.【教学安排表】9-1.【时间分配表】9-2.【教学环节统计表】总计3000学时10.【学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见附表11.【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学制: 三年二、培养目标关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熟悉钳工、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 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各种机电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 能正确执行各种工艺、工况的调整操作, 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并能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 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程和维护计划。
5.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 取得电工上岗证、CAD绘图证、车工、钳工、数控加工等相关中级工操作证书。
三、职业能力的分解和分析:1.职业能力的内涵。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 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 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精选全文
课程设置及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里健康等。(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6-8门)、专业(技能)方向课、职业技能证书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认识实习、校内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要求:全日制授课周学时一般为28-32学时,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选修课,包括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自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
经济政治与社会
考查
A
2
36
36
0
2
哲学与人生
考查
A
2
36
36
0
2
语文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数学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2
英语
考试
A
8
144
144
0
2
2
2
2
信息技术
考查
B
2
72
12
60
2
2
体育与健康
考查
A
9
172
考查
C
4
84
0
84
6
0/6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实训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机电技术应用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机电一体化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在机电行业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行业,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自动线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能担任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电子设备装接工、机电设备装调工、制图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目标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a.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b.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c.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d.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e.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f.具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g.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2.专业知识目标a.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b.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c.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具有识读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d.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e.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f.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g.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企业常用电机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h.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机电典型设备各单元间的通信接口技术;i.初步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结构、指令代码,能读懂简单的PLC程序;j.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k.初步掌握企业机电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l.具备了解机电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
机电技术应用3+2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 3+2 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本文旨在探讨机电技术应用 3+2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缺点,以便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机电技术应用 3+2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机电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该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将接受机电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等课程。
在后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将进入实践阶段,通过参加实际项目,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接受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且在就业市场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此外,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学研合作,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然而,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由于该方案强调实践能力,可能会忽视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后续发展中存在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此外,这种方案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过早地进入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备,影响其实践效果和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机电技术应用 3+2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优点和
缺点。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1.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量夹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一一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一一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完成维护报告。
4.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见故障诊断,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5.能对机电产品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十一、教学实施(一)教学要求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中专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8号)3.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4.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5.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专业知识1. 了解合同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2.掌握应用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3.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4.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个人养生知识;5.掌握信息检索、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6.掌握基本电工知识;7.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知识;8.掌握电子技术的常见电路基本知识;9.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10.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动化原理知识;11.12.了解自动化加工工艺知识;13.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14. 关注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动态情况。
(二)职业能力1.具备熟练完成求职简历、总结材料等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能力;2.具有基本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3.具有各种常见的工业用中小功率固体和气体自动化器装配与调试能力;4.具有操作常见工业用自动化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能力;5.具有识别常见金属材料的能力;6.具有简单自动化加工工装设计能力;7. 具有与自动化器使用客服的沟通能力;8.具有对自动化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维护能力;9.具有一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等技术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具备机械制造和设备维修能力。
4.具备解决机电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5.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电工学等基础知识课程。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课程。
(3)实验课程:机械制造实验、电气控制实验、机电系统实验等实践操作课程。
(4)实习课程: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等能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课程。
2.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实验设备先进的机械制造、电气控制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所需的条件和设备。
(2)实习基地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创新机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
导师可以是校内教师或校外业界专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职业指导。
4.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机电相关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文体活动,比如机械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科技论文发表等,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机电技术相关的毕业论文,从实践中选择一个较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
6.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实践操作能力。
(3)成绩考核:学期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成绩。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表现、毕业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是一个关于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导师制度以及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整合,可以培养出个人知识体系完整、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具备独立进行机电产品开发、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具备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具备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 培养内容和学时分配3.1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原理与设计:100学时- 电子技术基础:80学时- 自动控制技术:120学时- 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160学时3.2 实践训练- 机电产品制作实训:240学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实训:200学时3.3 专业实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实,亲身参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经验。
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确保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强调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倡导团队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考核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40%- 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能力:30%- 考试成绩:30%6. 专业素质培养学校将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7. 师资配备学校将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8. 实施计划本方案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内容。
9. 结论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培养出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能力的中职学生,满足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推动行业的发展。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施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普通中专)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普通中专)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身体健康、无色盲或色弱)(二)学制:三年全日制(2.5年在校、0.5年顶岗实习期)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机电技术应用的一线操作人员与机电产品营销人员(从事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或机电、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从事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或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及营销等工作。
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一)职业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品质;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工作学习态度认真,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电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二)职业能力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3.能识读简单的机械零部件图,机电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图;4.能识读高、底压电器相关设备的布局图、装备图、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5. 能使用常用找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6. 能分析检修排除典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7.能拆装、检修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动机;8. 能初步进行一般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用与维护;9.能进行一般机电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
(三)对应的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1-2个,最多不超过3个)1.对应的职业岗位维修电工、装配钳工2.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必考证书维修电工(2)选考证书装配钳工、CAD绘图员、机修钳工(四)升学可继续深造:高级技工直至预备技师高职——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及具备同等学历或学力者。
(二)学制三年制(三)培养层次中职二、培养目标(一)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加工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用人单位需求。
(二)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机械加工技术初等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技能。
(三)经专业理论、文化基础和德育考核,成绩优异,通过中高职大贯通模式升入高职高专学习。
(四)经专业理论、文化基础、信心技术和德育考核,成绩优异,并参加吉林省对口升学高考,升入上级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技能(一)人才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掌握满足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所需要- 1 -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初级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能力。
(二)专业技能1.车工2.钳工3.焊工4.数控编程和加工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1.具有高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2.具有职业道德、法律、公共关系及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基础文化与人文知识。
3.具有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政治方面的思想人文知识。
5.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7.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8.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9.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10.掌握常用电气材料与元件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企业常用电机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
11.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
- 2 -12.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
13.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
(二)能力结构1.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基础教学达到普通中等职业院校基本水平。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设备 的操作员 、 安装调试员 、 设 备管理维修员 、 机 电产 品
质量检验员等工作 ; 其 他 就 业 岗位 : 从事机 电产 品的营销 、 生 产 现 场 技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 身心健康 , 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 的文化水平和 良好职业道德 , 掌握本专业 的基本 知识 和 相关技能 。 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 , 具备机 电产 品、 自动 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制造 、 装配 、 运行 、 维护维修等 职业 能
江苏教 育唧 业教 育
l 【 独 家 策 划 】 I
责任编辑 许南欣
机 电技术应用专业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
、
招生对象、 学 制 与 办 学层 次
需 要 的技 能 型人 才 。或具有 同等学力者 。
学制 : 三年。 办学层次 : 中 等 职业 教育 。 二、 培 养 目标
能正 确 选 用 、 使用测量量具 。
能按 图样 加 工 出合 格 的 零件 , 并 具 备操 作 切 削 机 床 的 能 力 。
了解 气 压 传 动 和 液 压 传 动 的 原 理 、 特点及应用 。 会 正 确 使 用 常 用气 压 和 液 压 元 件 , 并 会 搭 建 简 单 常 用 回路 。
1 . 机 电 产 品 的 制 造及 机 电 一体 化 机 械零 件 的制 造 设备 的操 作 员 2 . 机 电 产 品 安 装
调 试 员
了解 机 械 零 件 几何 精 度 的 国家 标 准 。 能 够 分 析 和 处 理一 般 机 械 运 行 中发 生 的 问题 ,具 备维 护一 般 机 械 的能 力 。
掌握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 能 按 文 明生 产 要 求 工 作 , 具 有 良好 的 机 械 加工 操 作 习惯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二)专业代码660301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学历教育,三年四、职业面向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主要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企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照明线路安装技术、电动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机械装调技术、液压与气压控制技术及电子线路装调技术等知识;熟悉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各种照明线路的安装与维护及简单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技能;面向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和智能制造职业群,能够胜任机电设备装调工、维修电工、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工、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一线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养(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服务意识、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具有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8)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9)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一、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工程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际工程项目;4.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培养规划1.第一学年:进行数理基础知识和英语等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
2.第二学年: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3.第三至四学年:进行机械设计、故障诊断与维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原理与控制、PLC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
4.第五学年:进行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培养,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美育基础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故障诊断与维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原理与控制、PLC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4.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培养。
五、实践教学1.实验实训:开设机械制图、数控加工、电控技术、电气安装等实验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需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1.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项目式教学;2.采用案例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制造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中专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8号)
3.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职成[2000]1号)
4.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0号)
5.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知识
1. 了解合同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掌握应用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
4.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个人养生知识;
5.掌握信息检索、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6.掌握基本电工知识;
7.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知识;
8.掌握电子技术的常见电路基本知识;
9.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
10.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
11.了解自动化原理知识;
12.了解自动化加工工艺知识;
13.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14. 关注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动态情况。
(二)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完成求职简历、总结材料等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能力;
2.具有基本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3.具有各种常见的工业用中小功率固体和气体自动化器装配与调试能力;
4.具有操作常见工业用自动化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能力;
5.具有识别常见金属材料的能力;
6.具有简单自动化加工工装设计能力;
7. 具有与自动化器使用客服的沟通能力;
8.具有对自动化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维护能力;
9.具有一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
1.爱国爱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和完美的品格;
3.养成爱岗金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见表一
表一: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
三、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内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和自动化加工加工设备使用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岗位群及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机械加工企业、广告业等,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等工作,能担任自动化设备售后服务员、操作员、销售员、装配员等岗位群。
(一)职业岗位群
表二: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二)就业面向
1、自动化设备装配工程师;
2、自动化设备售后工程师;
3、自动化加工操作工程师;
4、自动化设备销售工程师;
五、课程体系
(一)三年制教学安排总表
教学时间分配总表见表三。
表三:教学时间分配
(二)教学进程表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表四。
表四: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教学进程表
六、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七、毕业要求
(1)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2)通过中职计算机应用合格考试;
(3)通过自动化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4)通过电工电子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八、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九、继续专业学习深造指导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智能制造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本专业向设备装调与维修方向强化或拓展到光学应用专业、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等继续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