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知识讲解
冠状动脉造影的体位PPT课件

• 前室间隔支(septal S):前降支在 前室间沟内沿途向室间隔发出5~10支 室间隔支,其中第一支较粗大。
可编辑课件
7
可编辑课件
8
• 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从左 主干发出后沿左房室沟向后走行至后室间 沟附近,若为左优势型,则回旋支延伸至 后室间沟成后降支终止在心尖部。回旋支 在左室侧壁分出钝缘支。
• 房室结支(A-V node,AVN):从后房室沟 “U”形弯曲处发出至房室结和房室束。若 为左优势型,则此分支由回旋支发出。
可编辑课件
13
可编辑课件
14
可编辑课件
15
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血流的 比例不同,取决于左回旋支或右冠状 动脉远端分支的数量和大小,即所谓 冠状动脉优势。
若后降支和左室后侧支来源于右冠 状动脉则称为右优势型,此时,左心 室后、下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回旋 支细小,房支可缺如。
• 由于每个人的心脏位置、体型以及冠状动 脉分布不同,冠状动脉造影应因人而异, 以看清楚为原则。
可编辑课件
2
二、投照角度的定义
• 以X射线行经路线命名,即按X射线发生至 接受位置命名。常以接收器相对于人体位 置命名。 如:后-前位(正位)、左侧位、 左前斜位等
• 造影机的X球管位于导管床下方,影像增强 器位于患者上方。因此造影体位的命名以 影像增强器的位置来定。
• 圆锥支(conus branch CB):右冠第一 个分支,可单独开口于右窦,发出后向上 前走行至肺动脉圆锥和右室流出道。
可编辑课件
10
• 窦房结动脉(sinus node SN):为 右冠第二个分支,向上向后走行至右心 房表面,然后分为上下两支向窦房结供 血。60%由右冠状动脉发出,40%从左 冠状动脉发出。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护理课件

03 维持内环境稳态
冠脉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
冠脉的解剖结构
01 主冠脉
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 为左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
02 侧支循环
冠脉之间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以增加心肌细胞 的供血量。
03 毛细血管
02
冠脉造影技术介绍
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
冠脉造影是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利用X线 透视技术显影冠状动脉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冠脉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狭窄程度、 病变范围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01
适应症
怀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的诊 断与治疗。
状动脉。
左斜位(Left Oblique View):从 左侧斜向观察心脏, 显示左主干、前降支
和回旋支。
右斜位(Right Oblique View):从 右侧斜向观察心脏, 显示右冠状动脉和左
室下壁。
蜘蛛位(Spider View ):从上方斜向观察 心脏,显示左主干、 前降支和回旋支。
体位对冠脉造影的影响
检查结果
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病例分析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狭窄程度、病变部位等。
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症状 、检查结果,评估病情和 诊断。
其他检查结果分析:心电 图、心脏超声等。
病例分析结论
诊断结果
冠心病、心肌缺血等。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护理建议
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体位改变可以影响心脏的形态和位置,进而影响 01 冠状动脉的显露。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体位影响诊断准确性
正确的体位选择可以提高冠脉造影的 诊断准确性。
通过不同体位的拍摄,医生可以更准 确地定位血管病变的位置。
体位解读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
体位解读有助于医生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通过观察不同体位的影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体位解读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性质
通过观察不同体位的影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如钙化斑块或非钙化斑块 。
冠脉血管壁由内皮、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其中中膜含有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对 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流量起到关键作用。
冠脉的分布与功能
01
冠脉血管广泛分布于心脏表面, 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确保心脏 各部分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02
冠脉血管的功能是输送富含氧和 营养物质的血液到心肌细胞,带 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心 肌的正常生理功能。
左斜位
从患者左侧方拍摄,可以观察 到心脏左侧和后面的冠状动脉
。
右斜位
从患者右侧方拍摄,可以观察 到心脏右侧和后面的冠状动脉
。
侧位
从患者侧面拍摄,可以观察到 心脏前面和右侧的冠状动脉。
体位对冠脉造影的影响
体位影响血管显影
不同体位下,血管的显影程度和角度 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医生对血管病 变的判断。
体位影响病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 脉造影体位解读
目 录
• 冠脉解剖简析 • 冠脉造影技术 • 冠脉造影体位解读 • 冠脉造影结果解读 • 冠脉造影的并发症及预防
01
CATALOGUE
冠脉解剖简析
冠脉的生理结构
冠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每条分支又有其特定的结 构和功能。
冠脉造影实用读图技巧,一起学习

冠脉造影实⽤读图技巧,⼀起学习2021-09-09原创:好医术⼼学院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病的“⾦标准”,也是经⽪冠状动脉介⼊治疗(PCI)的基本功,⽆论是介⼊医⽣还是临床检查需要,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本⽂将通过冠脉详细解剖、冠脉常⽤造影体位以及如何描述冠脉病变等⾓度,让你对冠脉造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冠状动脉局部解剖1.冠状动脉⾎管⽰意图:2. 冠状动脉正⾯观前降⽀及回旋⽀从左主⼲发出后很快分⽀,前降⽀⾛⾏于室间沟,回旋⽀⾛⾏于左房室沟,右冠仅有⼀个主分⽀,从右冠开⼝后⾛⾏于右房室沟。
3.冠状动脉后⾯观(膈⾯)膈⾯观主要有两个⾎管分布,⼀为回旋⽀分⽀,从左房室沟过来发出钝缘⽀⽀配左室侧壁;右冠从右房室沟过来发出后降⽀及左室后⽀到达左室侧壁。
所以左室侧壁有两个⾎管供⾎,如果病⼈发⽣下壁⼼肌梗死,则有两种可能——回旋⽀闭塞或右冠闭塞。
4.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5. 冠状动脉开⼝6. 冠状动脉切⼝8. 冠状动脉开⼝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开⼝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窦,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冠窦。
造影时,导管想要到达冠状动脉窦均需经过升主动脉,⽽想要到达升主动脉,⽆论从桡动脉还是股动脉途径⼊路,则需经过主动脉⼸。
主动脉⼸分⽀有三——头臂⼲、左颈总动脉、左锁⾻下动脉。
如为桡动脉⼊路,通过头臂⼲或左锁⾻下动脉进⼊;股动脉⼊路,则于降主动脉逆⾏到达主动脉⼸。
故病⼈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异常则影响导管到达。
9.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9.桥⾎管⽰意图:冠状动脉造影的常⽤投照体位以增强器的位置来定义位置:正位 (AP):增强器直接对着胸⾻;左、右侧位 (Later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 (LAO、RAO):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脏;头、⾜位 (Cranial、Caud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部;左前斜+⾜位(脾位、蜘蛛位,LAO+CAU):从受检者脾区观测⼼脏;右前斜+⾜位(肝位,RAO+CAU):从受检者肝区观测⼼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CRA):从受检者左肩观测⼼脏;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CRA):从受检者右肩观测⼼脏;左冠造影体位:右冠造影体位:冠脉造影读图技巧1.机头相当于眼睛,机头到哪,眼睛到哪2.如果眼睛的位置不变,可以想象把⼼脏反转3.回旋⽀跟着机头⾛4.是头是⾜看膈肌:头位膈肌在上,⾜位膈肌在下5.是左是右看脊柱:左前斜,脊柱在左侧;右前斜,脊柱在右侧6.右冠状动脉:加做右前斜,可以区分窦房结动脉及圆锥⽀如何描述病变?第⼀步:描述冠脉优势,病变位置、长度第⼆步:描述病变的狭窄程度1)狭窄分类向⼼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管腔中⼼线为中⼼均匀向中⼼缩窄,不同投照⾓度狭窄程度相同。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PPT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冠状动 脉造影的结果。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冠状动脉管腔直径 减少超过50%,或管腔狭窄程度超过 75%。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线技术, 观察冠状动脉形态和血流情况的检查 方法。
冠状动脉狭窄的分级
01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 度,可以分为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
02
轻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25%至50%之间。
03
中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在 51%至75%之间。
04
重度狭窄通常是指冠状 动脉管腔直径减少超过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 果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有一 段管腔狭窄超过90%,这属于重
度狭窄。
另一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 示,右冠状动脉中段有一段管腔 狭窄约50%,这属于中度狭窄。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要观察 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
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应告知医 生自己的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便 医生评估风险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 进行解读和分析,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冠状动脉
造影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依据。
05 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性
需要进行穿刺手术
冠状动脉造影需要通过穿刺手术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对血管有一定的创伤。
分布
冠状动脉分支遍布心肌表面,为 心肌提供血液和氧气。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文档资料

左回旋支:走行于左房室沟内, 由前向后终止于心脏的膈面;主要
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左
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 钝缘支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左房支 (分前中后三支,前支称窦房结支) Kugel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 吻合动 脉)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导管检查床
冠状动脉造影
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
1心脏位置及其与放射角度的相对关系
胸腔横断面观,心脏长轴指向左前,与矢 状面呈45-60度角 左前斜位60度时,视线从心尖穿过 右前斜位30度时,所见为心脏侧面,视线 垂直通过心脏长轴
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不同体位下走行示意图
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LAO) 45º + 足位(Cau) 45º (蜘蛛位)
冠状动脉造影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全程、钝缘支(OM) 全程
右前斜(RAO)30º +足位(Cau)30-45º (肝位)
冠状动脉造影
右前斜(RAO)30º +足位(Cau)30-45º (肝位)
冠状动脉造影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冠状动脉? 是指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内、外并将 血液转运到毛细血管床部分的血管。 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外——粗大 心肌壁内的部分——细小
冠脉造影只能显示直径大于0.5mm血管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
1主要分支
左冠状动脉(LCA, Left Coronary Artery) 左主干(LM,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 左前降支(LAD, Left Anterior Decending Branch) 左回旋支(LCX, Left Circumflex Branch ) 右冠状动脉(RCA, Right Coronary Artery )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
根据AHA制定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分段 标准
15段
精品课件
15段法
Austen WG,Edwards JE,Frye RL,et al. 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975,51 (suppl精)品: 课5件-40.
进入引导钢丝应在透视下完成,尤其是上肢或下肢 应用超滑导丝时.避免进入小分支血管而发生夹层 或穿破.
全程应轻柔的推送导丝,如果遇到阻力,可轻轻抽 回导丝,并加以方向旋转,再试进入;如果仍难以通 过可将导管送至钢丝顶端附近轻推造影剂实施动 脉走行观察;如果仍无法进入可更换导丝或将导管 送至附近进行方向辅助引导.
射血期:冠状动脉主干内的血流略有增加。 左室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大大增加。 因此:舒张压和舒张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是
决定冠脉血流的两个十分关键性因素。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与心脏供血关系
右房、右室:由右冠状动脉供血。 左室:其血液供应50%来自于左前降支,
主要供应左室前壁和室间隔,30%来自回 旋支,主要供应左室侧壁和后壁,20%来 自右冠状动脉(右优势型),供应范围包 括左室下壁(膈面) 、后壁和室间隔。但 左优势型时这些部位由左旋支供血,均 衡型时左右冠脉同时供血。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 影
精品课件
定义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 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如将其视为头部,则 位于头顶部、几乎环 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 脉恰似一顶王冠,这 就是其名称由来。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的功能
冠状动脉和静脉形成冠脉循环,供给心 脏营养。
冠脉造影(超全)

将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并注射造影剂行血管造影
6
术前准备工作
7
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径路
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切开 肘动脉穿刺/切开
8
股动脉解剖和穿刺
9
股动脉穿刺的弊端
外周血管弯曲时操作困难甚至失
败 局部并发症
制动引起的问题
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10
导管选择及导管输送
29
UC200004871EN
Lateral Left Takeoff
JL 4.0
EBU 4.0
Other Recommendations: AL
30
Superior Left Takeoff
FL 3.5
EBU 3.5
Other Recommendations: Champ 1.5; MAC
31
(蜘蛛位)
59
左冠造影体位— AP Caud30°
(正位足)
60
左冠造影体位 — Left Latetal
61
RAO 30 + CAUD 45
体位不同测量长度不同
LAO 30 + CRAN 35
17.96 mm
LAO 58 + CAUD 45
14.92 mm
62
6.16 mm + 5.04 mm
24
“ 冒烟 ” 判断导管大小
25
Coronary Ostial Takeoffs
Lateral Inferior Superior
26
导管血管同轴性
27
左冠 “ 插管 ”
1
2
1
2
冠状动脉的解剖与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的并发症
冠状动脉的严重并发症较少见,一般小于1%。
并发症 死亡 MI 对比剂反应 脑卒中 血管径路并发症
风险率 0.1%-0.14% 0.06%-0.07% 0.23% 0.07-0.14% 0.1-0.24%
左主干病变(0.55%)、射血分数小于30%(0.3%)、纽约 心功能分级Ⅳ级(0.29%)
起始部和左耳之间, 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
左主干
3~5mm后,分为前降
支和旋支。
左前降支(LAD): 由LM向前下沿前室间沟行 走于左右心室间,远抵心尖部,在78%的心脏 中折向心脏膈面的后室间沟与后降支吻合。主 要向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供血。 沿途发出对角支、前间隔支和右室前支。
左室后支(posterolateral,PL):为RCA越 过后十字交叉后的延续,沿途发出数支分支, 末端与LCX吻合。供应左室后壁的右侧部分和 后乳头肌。
房室结支(AVM):在房室后交叉处多由左室 后支发出,供应房室结和房室束。
窦房结支↘
动脉圆锥支→
锐缘支→
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
↖
后降支
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外侧部。 左房支:从LCX近侧端发出左房前支、左房中间
支、左房后支。向左房供血。40%的左房前支供 应窦房结。
旋支 旋支
钝缘支
左主干
对角支
↗
动脉圆锥支
室间隔支 →
对角支
↙
↖ 左主干
旋支 →
← 钝缘支
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 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 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和 左室后支。
冠脉造影与X线解剖对照图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全程、钝缘支(OM) 全程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01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02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后前位加头20°~30°,显示RCA远段三分叉、PD、LVP最佳
投照通过心脏长轴,室间沟形成的椭圆环呈短缩状,PD短缩
LAO45°~60°,显示RCA全貌及其全部分支
可清楚显示向后走行的右房支和向前走行的右室支
可清楚显示窦房结支、圆锥支和PD
但锐缘支和左室后支显示不佳
右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1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2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LM逐渐短缩
04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RAO显示LM、LAD及分支、LCX和OM,LAD与D部分相重叠
RAO加头20°~30°,显示LAD、D中远段,但LCX显示不佳
RAO加足20°~30°,显示LAD、LCX、D和OM,特别是中远段
01
02
03
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
LAO加头20°~30°,LM开口近段、LAD、D和LCX、OM中远段,LAD和LCX近段短缩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M开口用于支架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冠右前斜位似字母 “L”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正位(AP)+头位(Cra)30º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冠状动脉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投照体位
观察内容
单个最佳投照体位:右前斜 5~20º
左主干开口、体部
左前斜 45º+头位 30º/左前斜 45º+足位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回旋支开口 15-20º(蜘蛛位)
正位+头位 30º
左主干远段
右前斜 15º+足位 20º
左主干教短,分叉教早时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右前位(RAO)30º
观察RCA中段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LAO45°; RAO20°+CRA 20 ° ; RAO30°
左冠:右前斜位加足位(肝位)
• “拉直”LCX近段 • 清楚显示OM的起
源 • 可用于观察LAD和
D • 该体位对左冠均有
所缩短
左冠:右前斜加头位(右肩位)
右肩位可以显示LAD中远段2/3的血管
左冠:左前斜位加头位
• “拉直”LAD,虽 然LAD近段在该体 位通常缩短。
左前斜(LAO)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LAO 45º+ Cau 20º(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后前位(AP)+ 足位(Cau)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开口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降支中段
右前斜 0-10º+头位 40º
左前降支和角支分叉处
左前斜 45º+头位 25º
角支开口
右前斜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大时,
观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左前斜+头位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小时,
观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右前斜 15º+足位 25º(蜘蛛位)
回旋支及其与钝缘支开口
左前斜(LAO)45º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 是观察D的最佳体 位。
• LM常常缩短,但是 可用于观察LM远端 的狭窄。
左冠:左前斜位加足位(蜘蛛位)
•可用于观察指引导 管与左冠是否同轴。 •用于观察LM病变。 •用于观察LAD和 LCX起始部位的病变。 •是观察所有左冠近 端病变最好的体位。 •可能会缩短LM。
右冠左前斜位似字母 “C”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后侧支(postero-laterals), 供应LV后侧壁,乳头肌前侧部。 38%的正常人发出SAN。
支配心肌
供应15-25%左心室、左室优 势型(40-50%左室)
常用投照角度
RAO (右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右上方
LAO (左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左上方
冠脉解剖简析及冠脉造影体位解 读
右冠状动脉 (RCA)
右冠状动脉
起源
右冠窦(低于左冠起源)
走行
沿右AV沟绕向心十字交叉部, 发出PDA(85%); 继续前行,在左房室沟发出PL。
支配心肌
支配25%-35%的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
其他分支血管
• 圆锥动脉(Conus A):通 常其起源非常近端,经过RV 流出道向前向上行走,其方 向指向LAD。
CRANIAL(头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头部
CAUDAL(脚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足部
LATERAL(侧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侧面
冠脉造影常用体位
左冠状动脉:6个 RAO30°+CRA、Cau20 °;AP+ CRA、
CAU30 °;LAO45 ° + CRA、CAU20 ° ; 右冠状动脉:3个
• 后降支 (PDA):供应下壁, 室间隔,乳头肌后中部。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 (Left Main, LM)
起源
左主干起源于左冠窦的上 部,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走行
沿前室间沟下行,通常到达心尖部, 22%的正常人LAD未到达心尖部。
分支
间隔支(Septals)和对角支 (Diagonals),供应LV侧壁, 乳头肌前侧部,37%的正常人 有中间支(Ramus)
支配心肌
供应心室的前侧壁、心尖部和 间隔部;45%-55%的左心室
左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
走行
沿左室间沟下行。
分支
• 窦房结动脉(SAN A):斜 向后通过房间隔的上部和RA 的前壁,供应窦房结。
右冠状动脉
其他分支血管
• 右室支(Right Ventricular), 锐缘支(Acute Marginal): 起源于RCA的中段,供应RV前 壁。
• 房室结动脉(AVN A):起源 于或靠近心十字交叉部,供应 房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