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呃逆(案例教学法)

中医内科学呃逆(案例教学法)
●2.定义分析 古称“哕” ,又称“哕逆”。宋以前多称“哕” , 至元代始称“呃”。
●3.流行病学 呃逆发病原因大多比较明确,健康人可一过性发病。 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和地域特点。
【学术沿革】
1.病名及发病特点
●《黄帝内经》无呃逆之名,所记载的“哕”即指本病,如《素问 宣明五 气》说:“胃为气逆,为哕。”宋代以前称为“哕” ,陈言《三因极一 病证方论 哕逆论证》:“大体胃实即噫,胃虚即哕,此由胃中虚,膈上 热,故哕” ,指出呃逆与膈相关。元代朱震亨始称之为“呃” ,《格 致余论 呃逆论》:“呃,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 之名也。”明代张介宾确定呃逆病名,《景岳全书 呃逆》:“哕者,呃 逆也,非咳逆也;咳逆者,咳嗽之甚者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 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非咳嗽逆也。后人 但以此为鉴,则异说之疑可尽释矣。”并言大病时、“虚脱之呃,则诚 危之证”。
虚所致为虚。 ●(4)转化:虚实转化:病久可伤正气;正虚可合实邪,出现虚
中夹实。
【诊断依据】
●1.表现 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 症。
●2.发病 多急性起病,也可慢性起病,或见于危重疾病。
●3.病史 多有胃和食管病变及手术病史。可因受凉、饮食、情志 等诱发。
●4.体征 不同疾病及中医分型,精神、体态、面色、声音、舌脉 等体征不同。
●4)中医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代表处方为竹叶石膏汤加 减,方义: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沙参(易原方人参)、麦冬 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竹茹、柿蒂助 降逆止呃之力。
●5)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合用小承气汤通腑泻热,使腑 气通,胃气降,呃自止;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以 攻下泻热。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呃逆,俗称“打嗝”。

当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则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IH)。

发生顽固性呃逆常因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加之精神和身体的沉重压力,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

在人体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膈肌,它将胸腹腔分开。

和所有脏器一样,膈肌也有神经支配,既可接受各种刺激,也可接受“上级神经”命令而收缩。

膈肌突然收缩,继之喉头立即关闭,有时软腭及辅助呼吸肌也配合而收缩,这些都被延髓中枢所协调,于是打嗝就产生了。

“打嗝”这个通俗称呼很形象,不但描述了症状,也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症状的直接脏器——膈。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般疗法深吸气后屏气法。

采用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或以纸袋置于鼻口周围,造成局部二氧化碳增高的小环境,以达到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刺激呼吸中枢,消除病理性兴奋的目的。

指压耳轮脚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的头顶侧或面对患者,用两个大拇指腹同时按压患者两侧耳轮脚,由轻到重,持续加压直到呃逆终止。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吞食烟雾法。

用一较长的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入盒内,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紧压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如吃食物动作,把烟雾吞咽下去,但忌用抽吸的方法,1~2 分钟呃逆即可停止。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全身放松,伸出舌头,操作者用湿毛巾或消毒湿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双手握住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左右,松手使舌体复位。

干扰法。

干扰正常呼吸,如嘱患者打喷嚏、咳嗽、屏气或过度换气或用一吸痰管沿鼻腔刺激等。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氯丙嗪。

氯丙嗪是美国 FDA 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物,通过拮抗中枢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

呃逆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呃逆症的科普知识课件

呃逆症的症状 与诊断
呃逆症的症状与诊断
呃逆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无意 识的周期性呃哝声。 呃逆症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 状和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
呃逆症的症状与诊断
呃逆症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 能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 病。
呃逆症的治疗
呃逆症的治疗
呃逆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剂,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等。
呃逆症的科普 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呃逆症 呃逆症的症状与诊断 呃逆症的治疗 预防呃逆 常见的误区 呃逆症的建议 结语
什么是呃逆症
什么是呃逆症
呃逆症是一种突发性的、反复发作 的连续性呃哝。 呃逆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周期性 的无意识呃哝声,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什么是呃逆症
呃逆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 括胃食管反流、卟硝唑类药物 等。
呃逆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生物反 馈疗法等。
预防呃逆
预防呃逆
预防呃逆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 式和饮食习惯来减少发作的可 能性。
避免过度进食和快速进食,避 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
预防呃逆
注意放松身心,避免焦虑、紧 张等不良情绪。
常见的误区
常见的误区
许多人认为呃逆症只是一种小毛病 ,不需要重视。 一些人认为吃糖或者喝水可以缓解 呃逆症,但实际上效果有限。
常见的误区
病情。
呃逆症的建议
呃逆症的建议
如果呃逆症持续时间较长或频 繁发作,建议及时就诊医院进 行诊断和治疗。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心 情舒畅可以有效减少呃逆的发 生。
呃逆症的建议
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应询 问医生意见并按照医嘱进行治 疗。

呃逆的护理医学课件

呃逆的护理医学课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呃逆发生机制
研究新型治疗手段
探讨呃逆发生的神经生理机制,为寻找更为 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新型的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其他非 药物治疗手段,以便更迅速、有效地缓解呃 逆症状。
患者教育与预防
跨学科合作
开展针对呃逆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 呃逆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发病率。
患者年龄:45岁
检查:胃镜示胃炎,幽门螺杆菌 阳性。
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 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和止呕药 。
病例二:呃逆伴随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年龄:62岁
病程:呃逆发作频繁 ,昼夜不分,持续数 周。
检查:头颅CT示脑梗 塞,经MRI进一步检 查发现脑部肿瘤。
诊断:呃逆(脑部肿 瘤引起)
治疗:手术切除肿瘤 ,同时给予营养神经 药物和止呕药。
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引 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氟哌啶醇
可引起肌肉震颤、静坐不 能等副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
容易引起依赖和成瘾,应 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详细询问病史
从小剂量开始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选择合适 的药物。
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药物,逐渐增加剂量可以 提高疗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 应。
02
呃逆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1 2
保持情绪稳定
呃逆常常由于情绪波动引起,因此心理护理应 首先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和压 力。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释呃逆的原因和解决 方法,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3
转移注意力
通过与患者交流、听音乐、做深呼吸等方式,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呃逆症状。

呃逆

呃逆

【临证备要】
一、辩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故治疗以理气 和 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选用柿蒂、丁香、制半夏、 竹茹、旋覆花等。肺气宣通影响胃气和降,故宣通肺气 也是胃气得以和降的保证,遣方时可加入桔梗、枇杷叶、 杏仁之品。然临床施治,更应辨证求因,针对不同病因 病机而治。因寒邪蕴蓄者,当温中散寒;因燥热内盛 者,当清其燥热;因气郁痰阻者,当理气开郁除痰;因 脾胃虚弱者,当补其脾胃。若由饮食不当所致者,当调 其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生冷、辛辣,避 免饥饱失常;由外邪所致者,当注意起居有常,避免外 邪侵袭;由情志不遂所致者,当畅其情志,避免过喜、 暴怒等精神刺激;由久病体虚所致者,当扶正补虚,同 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机特点
呃逆 两者同属胃气上 逆的表现 气从膈间上 逆 胃气阻郁, 气逆于上
主 证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制。 沉缓的嗳气声, 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
嗳气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1、首先应分清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反应。 生理现象:一时性气逆而作呃逆,且无明 显兼证者,属暂时生理现象,可不药而愈。 病理反应:若呃逆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 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 ,可视为呃逆病证,需服药治疗才能止呃。

Hiccup

【概念】
呃逆: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 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 不能自制的病证。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 哕逆"。它可单独偶然发生,亦可见 于它病的兼证,呈连续性或间歇性发 作。
呃逆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形式,其特征是 吸气肌肉的突然收缩,随之又因声门突然关 闭而终止,从而产生特有的“呃逆”声音。

呃逆病人的护理

呃逆病人的护理
呃逆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呃逆可分为急性呃逆(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呃逆(持 续时间>48小时)和顽固性呃逆(持续时间>1个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呃逆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胃肠 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 谢性疾病、药物使用等。
发病机制
呃逆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如膈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呼吸中枢调节异常等。
深呼吸和冥想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冥想等放 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教患者学会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通过紧张和松弛肌肉群来减轻身
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
积极心理暗示
鼓励患者使用积极的语言和心理 暗示,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
力。
加强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健康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 持和实际帮助。
探讨未来在呃逆病人护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未来在呃逆病人护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病人个体 差异大、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手段有限等。此外,随 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治 疗手段和护理理念。
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 涌现,为呃逆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随 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护理模式的创新,护理人员可以 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加全面、个 性化的护理服务。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 术的应用,护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病人状况, 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果。
物理治疗
采用深呼吸、屏气、牵拉 舌头等物理方法,刺激迷 走神经,有助于缓解呃逆 。
心理治疗

呃逆

呃逆

呃逆【概述】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呃为象声词,形容气逆喉间发出的一种声音;逆为病机,指胃气上逆。

本病病情轻重程度差别极大,如系偶然发作,大多轻浅,常常可以自行消失,或刺鼻取嚏,或闭气不令其出入,或突施惊吓,皆可取得较好的止呃效果。

如果持续不断,反复出现,则须给以适当的辨证施治,始能渐平。

若在其他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呃逆,常为病势转向危重的表现之一,应予重视。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也无明显性别差异。

呃逆古称“哕”,或“哕逆”。

民间俗称“打咯忒”。

古代文献中有关本证的主要论述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胃为气逆为哕……”,哕即为逆。

《内经》认为本病发病多与胃失和降有关,乃中焦先有寒气,与新入谷气相混,凝聚不行,逆而上出所致;并记载了以草刺鼻取嚏以宣通肺气、“闭气一时”及“大惊之”以转移患者注意力,来达到止呃目的的三种简易方法。

《金匮要略》详述了呃逆的证治,如用橘皮汤通阳和胃治胃寒气闭之呃逆;用橘皮竹茹汤清热补虚和胃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对“哕而腹满”之实证,则提出“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愈”的治疗大法。

宋·陈无择又补充了“胃虚膈热”及“膈间有痰水”之病机,并将病变部位扩大到膈。

明·张景岳将本证概括为寒呃、热呃、虚脱之呃三类,“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也;热呃可降可清,火静则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

”可谓简明扼要。

清·叶天士则提出“肺气郁痹及阳虚阴浊上逆,亦能为呃。

”清·李用粹还补充了瘀血为病的病机。

西医学认为呃逆为膈肌痉挛所致。

凡由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患、尿毒症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呃逆的致病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但均因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致呃。

一、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若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或胃腑受寒,致寒气蕴蓄于胃,胃阳被遏,气失和降,胃中寒气循肺经上逆动膈,上冲喉间,可致呃逆,呃声沉缓有力;因寒邪为病,热则流通,寒则益增,故得热则减,遇寒尤甚;胃中有寒,故口和不渴,胃气受阻,和降失司,则膈间及胃脘不舒,纳呆食少;苔白润,脉迟缓亦为胃中受寒之象。

呃逆治疗

呃逆治疗

呃逆(hiccup)是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在收缩终末时,声带突然关闭而发出的声音。

呃逆的中枢在脊髓的颈段,刺激通过迷走、交感、脑神经传入再经传出神经支配肌肉而发生呃逆的动作。

在呃逆时,不仅可听到声音,而且可看到膈肌的活动,帮有书中将其归入呼吸系统症状。

但也有人认为呃逆多由胃肠道刺激所诱发,是“胃肠现象”,更接近于呕吐反射而不是咳嗽一类的反射。

胃肠粘膜接受刺激后,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到达延髓呼吸中枢,然后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到达膈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此一反射弧上的任何病变均有可能引起呃逆。

呃逆持续时间不等,数分钟到数月均有。

若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可继发呕吐、水及电解质紊乱、失眠、虚脱、持久的精神紧张。

呃逆常见原因中枢原因肿瘤:小脑、延髓、第四脑室肿瘤其它: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脑脓肿、脑炎、脑膜炎、延髓出血、脑外伤周围原因颈部疾病:毒性甲状腺肿、动脉瘤、气管囊肿、气管憩室、动静脉瘤胸部疾病:胸膜炎、纵膈压迫、纵膈炎、心包炎、肺炎、肺脓肿、肺癌、食管癌、食管炎、主动脉瘤、横膈膨出、膈疝腹内原因:食管下段癌、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出血、胃癌、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肝癌、肝脓肿、胆囊癌、结肠癌、胰腺癌、腹膜炎、膈下脓肿、肠胀气、腹水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尿毒症、肝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败血症、延髓缺氧医源性:放化疗后、腹部及纵膈术后、腹腔镜检查或术后精神原因:癔症性治疗一、简便疗法砂糖一匙干咽无副作用80%有效蜂蜜一匙咽下无副作用有效醋一匙咽下无副作用有效硬面包吞服无副作用有效碎冰块吞服无副作用有效冰水滴入鼻咽无副作用有效苦味柠檬口含无副作用1分钟见效保持2分钟牵拉舌头可有恶心、呕吐有时有效鼻导管刺激鼻咽可有恶心、呕吐90%有效刺激喷嚏动作无副作用有时有效指压天突无副作用有时有效闭气无副作用不可靠二、穴位注射用B族维生素或阿托品等穴位注射(可用药物下附)深度为1.5-2.0cm,用强刺激手法。

呃逆

呃逆

病理原因
现在最新的科学观点是:打嗝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留物。
顽固性打嗝
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 病例持续较长时间,为顽固性呃逆。这类打嗝目前西医临床上 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建议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辨 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 不足等。顽固性打嗝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可以采用中医方剂 嗝愈散进行调治。该方为中医经典方剂,对顽固性打嗝有很好 的疗效,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滥用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 害。
急救方法
一般情况下,数分钟即可平息。
如果持续不停地连续几天打嗝儿,就可能是胃、横膈、心脏、 肝脏疾病或者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细致的诊治。
自我治疗小妙方
1.干吃一匙糖 2.弯身喝水 3.憋气 4.吃饭时不说话可避免打嗝 5.憋气喝水 6.用力拉舌头 7.以棉花棒刺激上颚硬部和软部的交接处 8.咀嚼并吞咽干面包 9.双手抱膝压胸 10.吐气 11.用水嗽喉咙 12.吸吮碎冰块 13.冰敷横膈膜处 14,深吸一口气,然后做五个引体向上。 15.用两手的食指捂住耳朵,大约十秒至15秒的时间
急救方法
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 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 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编者亲自见证此 疗法,针对一般原因引起的打嗝具有神奇的功效。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 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 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

治疗呃逆

治疗呃逆

反射性呃逆常见于:膈肌或其邻近器官病变,肿瘤浸润、膈胸膜炎、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急性心梗、胆囊炎、胃肠肿瘤等。
中枢性呃逆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梗塞等。
代谢性呃逆常见于水电解质紊乱。
精神性呃逆常见于多见于青年女性癔症病人或吸毒成瘾者。
2 药物疗法
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 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
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 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
6 新斯的明与氯丙嗪
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体内的乙酰胆碱增多,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氯丙嗪能抑制呕吐中枢,具有镇吐作用,二者双重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加,减少胃肠胀气,抑制膈肌激惹,从而使呃逆终止。廉晓宇等用新斯的明、氯丙嗪鼻饲或口服治疗80例顽固性呃逆,68例用药2~3次呃逆停止,8例3~4次停止,4例6次停止。用法:取新斯的明注射液1mg、氯丙嗪注射液2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采用每次30~40ml鼻饲或口服,空腹时服用最佳,每次4~6h重复1次。

呃逆

呃逆

呃逆的针灸治法
预后
针灸对于病程短的实证疗效较好,病程长的虚证 疗效较差。
如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正气虚败,呃逆不止
,饮食不进,出现虚脱倾向者,预后不良。
推拿
治 则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胃中寒冷证者,治 以温中祛寒;胃火上逆证者,治以清胃泄 热;气郁痰阻证者,治以降气化痰;正气 亏证虚证者,治以温补脾胃。 •腹部、背部、胁肋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缺 盆、膻中、中脘、膈俞、脾俞、胃俞、气海、大 横、天枢、大肠俞、八髎、足三里、中府、云门、 章门、期门,肺俞、肝俞、内关、丰隆、关元。
呃逆
鉴别诊断
嗳气 胃气阻郁,气逆于 上,冲咽而出,发 出沉缓的嗳气声, 多伴酸腐气味,食 后多发。
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 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 而无食物吐出。 干呕
中医辩证 论治
推拿辩证 论 治
针灸辩证 论治
预防


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
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胃火上逆证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减




资阳市中医院
呃逆
西医 中医
定义 病理及发病机理 分类
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医特色治疗 预防护理
附:小儿推拿
呃 逆
1 2 3 4
古称“哕”,( yuě)又称“哕逆”。
哕 yuě 呕吐,气逆,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
俗称打嗝
西医称膈肌痉挛
呃逆定义
西医定义: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
呃逆的针灸治法
胃中寒冷
[治法] 温中祛寒,降逆止呃。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 脾俞。 [随证配穴] 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加灸。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逆是指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况,中医将之分为内逆和外逆两种情况。

内逆是指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如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足等;外逆是指人体被外界因素(如寒邪、热邪)所侵袭,如感冒、发热等。

中医认为,逆就是疾病的根源,因此中药治疗逆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逆的方法。

1.补虚扶正补虚扶正是治疗内逆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由于长期亏损引起的虚损症状。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增强气血功能;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精、天冬等中药来滋养阴液。

2.温阳散寒阳虚体质的人易感受寒邪的侵袭,导致寒证症状(如手脚冰冷、腹痛等)。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温煦肝脾等脏腑,从而增强阳气的运行。

3.凉血清热对于阴虚体质或有热邪侵袭的人,可使用能清热凉血的中药,如生地、丹皮等。

这些中药可以同时滋养阴液、清除湿热,从而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4.理气和胃内逆常伴有气机不畅,导致胃肠道症状,如胃痛、腹胀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理气和胃的中药,如枳实、香附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恢复肠胃功能。

此外,中医还有许多治疗逆的方法,如清热化湿、祛风除湿等。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情况,因此,在选择中药治疗逆的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逆通过平衡阴阳来恢复身体健康。

不同的逆症可以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如补虚扶正、温阳散寒、凉血清热、理气和胃等。

选用适当的中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内科学呃逆

中医内科学呃逆

例一 王X X,男,31岁。 呃逆连连,巳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巳
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 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
旋复花9克 代赭石9克 公丁香3克
大黄6克
芒硝9克 柿蒂5只
复诊:服药1剂,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 便三、四次,稍里急。
川朴9克 川连3克 广木香
陈皮6克 黄芩6
二剂停诊。
4、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 急救胃气。
三、证治分类
1.胃中寒冷证 主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 兼证: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 舌脉:舌苔白润,脉迟缓。 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2.胃火上逆证 主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 兼证: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症鉴别 呃逆与干呕
主证与病机
相同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
不同
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
出,发出呕吐之声。
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制。
呃逆与嗳气
相同
不同
病机特点
主证
呃逆 两者同属胃气上 逆的表现
嗳气
气从膈间上 逆
胃气阻郁, 气逆于上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制。
沉缓的嗳气声, 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
三、相关检查
1、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 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炎、胃扩张、 胃癌等。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

2. 呃逆症患 者的护理措施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安抚患者:通过轻声安抚、温柔的交流 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 减轻呃逆症症状的出现。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分多次进食,避免 进食过快或进食过多引起膈肌痉挛。同 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 辣食物、咖啡、碳酸饮料等。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呃逆症患者的 护理
目录 1. 呃逆症患者的定义和症状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Biblioteka 1. 呃逆症患 者的定义和症

1. 呃逆症患者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呃逆症是一种突发、周期性 的反复性呃哇声,由于膈肌和声带 的不协调收缩引起。 症状:呃逆症患者常常出现持续、 有规律的呃哇声出现,可能伴随恶 心、嗳气以及胸口不适等症状。
姿势调整:建议患者在进食后 保持直立位或稍微斜卧位,避 免平卧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刺 激膈肌。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缓慢 吞咽口水等呼吸训练,帮助患 者调整和控制膈肌的收缩,减 少呃逆症的发作。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休息保养:提倡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 量和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 精神紧张导致呃逆症的加重。
3. 呃逆症患 者的药物治疗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贝尔门:贝尔门属于抗胃酸药物, 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呃逆症 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严格按照医 生建议使用,避免药物滥用或过度 依赖。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瓜法酮:瓜法酮是一种抑制膈肌痉挛的 药物,可用于缓解呃逆症的发作。请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超量服用或长期 使用。

呃逆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呃逆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呃逆
目的要求
1.掌握呃逆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2.了解呃逆历代主要历史沿革。
3.掌握呃逆的主要病因时饮食不节、情志不和、 正气亏虚。病机主要是各种病因引起 胃气上逆动 膈,膈间气机不利而发。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 胃。
4.熟悉呃逆与干呕及噫(嗳气)的鉴别。
5.熟悉呃逆辨治原则。
6.掌握常见证型的辨治施治。
六、其他疗法
对于较轻的呃逆,尚可用一些简便方法 治疗。如导引法、取嚏法、指压内关法 等,较重者可针刺内关、膈俞穴,常可 取效。
七、转归预后
呃逆一证,病情轻重差别极大,一时性 呃逆,大多轻浅,只需简单处理,可不 药而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则服药 后多可平呃。若慢性虚衰病证后期出现 呃逆者,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 气欲脱的危候。
气机郁滞证
症状: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 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 薄白,脉弦。
治法:
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药物: 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 丁香、代赭石。
加减
⑴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泄 肝和胃。
⑵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汤 降逆化痰。
历史沿革
呃逆古称“哕”。《内经》首先提出病位主要 在胃并认识到与中上二焦及寒气有关。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将其分为 三证辨治:属寒、属虚热、属实,为后世寒热 虚实分类奠定了基础。
病因病机
引起呃逆的主要病因有:
– 饮食不当 – 情志不遂 – 正气亏虚
病因
1.饮食不当 进食太饱太快,过食生冷,过服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吴茱萸、丁香、柿蒂。
加减:
⑴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 麦芽。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顽固性呃逆(或称顽固性打嗝)是指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呃逆情况,常常对传统的自然方法无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
1. 身体刺激法:通过刺激口腔、鼻腔或咽喉部位来尝试打断呃逆反射。

例如,咬一块柠檬皮,吞咽冰块,或者用棉签刺激咽喉部位。

2. 呼吸控制法:采取深呼吸、屏住呼吸或缓慢呼气的方式,来调整呼吸节奏,有时可以有效打断呃逆反射。

3. 饮水治疗法:喝下一大口水,然后用指压闭住耳朵,用力咽下口中的水。

这个方法有时可以强制打断呃逆反射。

4. 咽喉张开法:将舌头伸出口腔外,用手将下颚拉向下,保持30秒钟。

这个方法有时可以通过改变颈部和喉部肌肉的张力,来打断呃逆反射。

5. 药物治疗法:如果自然方法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惊厥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抗吐药物(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6. 针灸治疗法: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能对顽固性呃逆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呃逆反射。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

顽固性呃逆可能是其他潜在问题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呃逆的发生多由寒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体虚久病等,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病。

一、病因1.寒邪犯胃外感寒凉之邪,内客脾胃,寒遏中阳,胃气失和,寒气上逆动膈,导致逆之证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寒气客胃,循经犯膈,膈间不利,胃气不降,肺失宣肃,气逆上冲咽喉而呃;过食辛热厚味,滥用温补之剂,燥热内盛,腑气不行,气逆动膈,上冲为呢。

《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

”或进食太快太饱,致气不顺行,气逆动膈,发生呃逆。

3.情志不遂逆气动膈,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蕴胃,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逆气夹痰浊上逆动膈,发为逆。

《古今医统大全·咳逆》曰:“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

”4.体虚久病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均可损伤中气,或胃阴耗伤,胃失和降,发生逆。

甚则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浊气上乘,上逆动膈,发生呕逆。

大病久病出现呃逆,多提示预后不良。

《证治汇补·呃逆》曰:“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若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危。

”二、病机1.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

凡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膈间之气不利,气逆上冲咽喉,致喉间呃呃连声,不能自止者,均可见有呃逆2.病位在膈,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且常与肺、肾、肝、脾有关。

胃居膈下,其气以降为顺,胃与膈有经脉相连属;肺处膈上,其主肃降,手太阴肺之经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之肃影响胃气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间,诸多病因影响肺胃时,使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呢逆发作。

肺之肃降与胃之和降,还有赖于肾的摄纳,若肾元亏虚,肾失摄纳,逆气上冲,夹胃气上逆动膈,亦可致呃。

胃之和降,还需肝之条达,脾之健运,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或脾失健运,痰饮食浊内停,胃气被遏,气逆动膈,均成呃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对象
中医专业班
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学期学年第学期
授课教学周
授课章节
第三章第五节呃逆
授课时数学时
教学目的

要求
1.掌握呃逆的概念及临床特征。2.了解呃逆历代主要历史沿革。3.掌握呃逆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呃逆之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病理因素不外有气郁、食滞、痰饮等。4.详细讲解呃逆的诊断论据;熟悉呃逆与干呕、嗳气的鉴别及相关检查。5.熟悉呃逆辨治原则。6.掌握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7.熟悉呃逆临证中的要点。
(二)《金匮要略》进行分类,提出治法方药。
(三)《景岳全书》确定呃逆的病名。
(四)《证治汇补》提出治疗法则。
三、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饮食不当
(二)情志不遂
(三)正气亏虚
二、病机
(一)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关。
(二)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三)病理因素不外有气郁、食滞、痰饮等。
(四)本病之初以实证为主,日久则为虚实夹杂证或纯为虚证。
(五)急危重症及年老正虚患者可致元气衰败的危候。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三、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见附表)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结合有关辨病知识及顽固性呃逆的特点介绍治疗经验收效好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提要
结合临床介绍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使用教具图表、幻灯、录像等教学设备)
1.课堂讲授,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病因病机示意图;
3.多媒体幻灯;
课外学习指导或辨证治疗?
3.呃逆和干呃、嗳气有何异同?
8.介绍呃逆的日常生活中饮食及情志调摄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呃逆的病理基础、病理因素。
2.呃逆的辨证原则和治疗大法。
3.噎膈的各证型证治。
教学难点
1.呃逆的病机、病位、病理性质及虚实之间每可夹杂并见。
2.辨证如何掌握虚实寒热,治疗如何分别使用温清补泻。
时间分配
概念3分钟;沿革5分钟;病因病机22分钟;诊查要点10分钟;辨证论治25分钟。预防及调护5分钟;临证备要5分钟;总结5分钟。共80分钟。
4.呃逆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常用降气止呃药物有那些?
检测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
1.通过课前提问回顾已学习内容。
2.通过批改作业检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情况。











【概说】
一、概念: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沿革
(一)《内经》称呃逆为“哕”,认为是中上二焦的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