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呃逆病人的护理

呃逆病人的护理
护理技巧
分享在护理过程中积累的技巧,如怎样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如何准确记录呃逆频率等。
注意事项
提醒其他护理人员在对呃逆病人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 免过度刺激,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护理目标
明确护理的主要目标,如缓解症 状,提升病人生活质量等。
护理过程和效果
护理措施
详细阐述针对呃逆病人采取的护理措 施,如调整饮食结构,进行心理调适 ,实施针灸治疗等。
护理效果
描述实施护理措施后病人的症状改善 情况,如呃逆频率降低,症状减轻等 。
护理经验总结
关键护理点
总结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如病人情绪管理,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
个体化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制定。
专业指导
穴位按摩和中药调理等方法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综合治疗
中医护理可作为呃逆治疗的辅助手段,但不应忽视其他医疗方法 ,应综合治疗。
05
呃逆病人的护理实例分享
护理实例介绍
病例概述
分享一个典型的呃逆病人案例, 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表 现、病因等。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 不良因素,以减少呃逆的诱发 因素。同时,合理安排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减 轻胃肠道负担。
04
呃逆病人的中医护理
中医对呃逆的看法
胃气上逆
中医认为呃逆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与胃的功能 失调有关。
病因多样
中医认为呃逆的病因可以是情志不遂、饮食不节 、寒邪入侵等。
状的过度关注。
03
呃逆病人的药物治疗与护 理
常用药物介绍
巴氯芬
巴氯芬是呃逆治疗的常用药物,它是一种中枢性肌肉松弛剂,通 过抑制神经元突触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从而缓解呃逆症状。

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常用术语

中医护理经常应用术语扼要说明一.面庞神色形容瘦削:体貌肌肉消减瘦削.阴虚面红:指阴虚火旺,面部升火而会晤红.唇焦口燥:唇湿润成焦色,口中湿润.目睛斜视:指眸子偏斜,视一为二的眼病.面赤潮红:面红发烧如潮流般有准时,有虚实之别.身重蜷卧:指肢体沉重,运动便利,蜷缩而卧.倦怠乏力:精力疲惫,满身无力,少气懒言.神色呆滞:神色呆板呆滞.面色惨白:面色淡而带青.掉去红活容润之感.面色明亮:面色灰暗而掉去光泽,神色为容貌憔悴.二.意识形态角弓反张:病人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曲折成角弓状.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晕厥的病人用手摸弄衣服或抚摩床缘的症状.手足躁动:指手足扰动不宁.心中懊烦:胸膈间自发有一种烧灼闹热热烈繁华的感到.焦躁不安: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神昏谵语: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妄言乱语.撮空理线:指病人意识不清,二手伸向空间,像要拿器械样的症状,称“撮空”.如二手向上,拇指和食指不竭捻动,称“撮空理线”.目睛上视:指病人在神志不清情形下二眼向上注视,目睛无神之状.意识隐约:指神志不清程度较浅唤之能醒.目合口张:指两目闭合,口唇张开的现象,罕有于晕厥脱症.牙关紧闭:指牙齿咬紧不张开的现象.嗜睡:指病人在昏昏多睡,难以克己.精力恍惚:指神志似清非清,恍恍惚惚.狂躁怒骂:指病人大言妄言,手足躁扰,动而易怒,善骂终夜不休之神志逆乱状况.晕厥不醒:指病人在昏厥状况下意识不清,呼之不该.闭目呻吟:病人在高热或剧痛情形下,闭着双眼苦楚地低声哼叫.精力萎靡:精力痿软,疲惫无力,懒于言行.喜笑不休:指癫狂病人精力掉常的一种表示.手撒尿遗:指中风脱症病人四肢撒开,小便自遗.口吐涎沫:口中吐出白色黏涎与泡沫.辗转不安:病人卧床翻来覆去,焦躁不安的一种的一种状况.谵妄:意识隐约.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情感掉常,或有高兴冲动等症状.神不守舍:指思惟疏散.留意力不分散或神志掉常及精力昏乱.表示为无神.掉眠.惊慌.不安,甚至谵妄.三.寒热发烧恶寒:发烧怕冷.恶寒:病人有严寒的感到,虽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克不及解其寒.寒热往来;发烧与发冷瓜代.形寒肢冷:畏寒,四肢举动发冷.四肢厥冷:四肢冰冷.手足心热:指手心,足心热,多为阴虚生内热.手足不温:手足扪之较凉.恶寒潮热:发烧.怕冷,如潮流般有准时.寒噤鼓傈:冷的颤抖.烦热:发烧的同时又有心烦,或焦躁而有闷热的感到.壮热:指实证消失的高热,,即病人身发高热,中断不退(体温超出39℃以上)可会晤脸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一般温病在气分的热型.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但热不寒;只发烧不怕冷.热重寒轻:发烧较发冷重.潮热:病人准时发烧或准时热甚,有必定的纪律.四.皮肤黏膜盗汗:人体睡眠时出汗,醒时即止,多为阴虚.自汗:人体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烧白天不时出汗,动则更甚,常因气虚所致.汗出如油:疾病垂危时,汗出不止,且汗的症状如油样黏腻.盗汗淋漓:汗出身冷,淋漓而下,多为亡阳.动则汗出:稍运动后汗出较多.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症.斑疹:点状成片,门之不碍手,不高于皮肤称斑;形如粟米,凌驾皮肤为疹.丘疹:色红,如米粒大小,搞出皮肤,扪之碍手.疱疹:凌驾皮肤水泡状,里有水液.紫癜:皮色紫,成片或点状,不凌驾皮肤.痈疽:痈分内痈外痈,内痈相当于西医各脏器的脓肿,如肺痈;外痈相当于西医各脏器的脓肿,如:肺痈;外痈相当于急性化脓性炎症,易向深部及周围集中;无头疽相当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疔:崛起根浅,色红而痛,出脓即愈者为.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者为疔.鼓胀:腹大腹胀如鼓,腰腹青紫吐露.一身尽肿:全身水肿.五.苦楚悲伤目赤肿痛:眼睛发红,眼睑肿胀苦楚悲伤.头项强痛:头部和颈部苦楚悲伤,呆板而不灵巧.头重如裹:头部自发重坠,并觉头如被布带捆裹的感到.头痛绵绵:痛势不剧,但中断苦楚悲伤.头昏目眩:头晕目眩.项背强硬:颈项连及背部强直不适.胸闷胸痛:胸部闷胀苦楚悲伤.胸胁胀痛:胸胁部胀满苦楚悲伤.胸脘痞闷:中上腹部胀满发闷.肉痛彻背:胸部苦楚悲伤向背部放射.腹痛喜按:腹部苦楚悲伤,用力按之,感到舒畅.腹痛拒按:腹部苦楚悲伤因按,摸而苦楚悲伤加重或不舒而拒决按之.痛无定处:苦楚悲伤无固定的地位.乍痛乍止:苦楚悲伤忽然发生发火,忽然停滞.腹部板硬:腹部坚硬如板状.绕脐而痛:围绕脐周苦楚悲伤.嗳腐泛恶:消化不良,嗳出酸臭味或有恶心.腹痛肠鸣:腹部苦楚悲伤,肠道蠕动出声.少腹急痛:下腹部苦楚悲伤较剧.腰酸背痛:腰及背脊部辛酸作痛.腰膝酸软:腰部酸软,膝软无力.屈伸晦气:关节屈伸受限,运动便利.六.咳嗽与痰痰多喘息:痰多同时消失张口抬肩,呼吸短促.咳嗽气促:咳嗽伴随呼吸急促.咳嗽痰多:咳嗽伴痰多.咳嗽晦气:痰不轻易咳出.痰气雍塞:因痰多,咳出不爽而造成呼吸艰苦.痰黄黏稠:咳出的痰色黄,质稠.厚.喉中痰鸣:喉中有痰声鸣响.痰涎雍盛:痰液唾液甚多,向外涌出.咽燥声嘶:咽喉湿润,声音嘶哑.七.呼吸动者喘甚:运动后气喘加剧.少气:即气虚缺少.表示为气味微弱,措辞时感到气不敷用.懒言.倦怠,脉弱.短气: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之意.气急发喘:呼吸急促而张口抬肩.呼吸微弱:呼吸无力而微弱.颔首呼吸:呼吸艰苦,吸气时头稍抬,呼气时头稍低,如颔首样.张口抬肩:呼吸时口张开,二肩抬起,是喘气的表示.心悸:自发心中急剧跳动.惊惶不安.不克不及自立.八.二便便溏腐臭:大便溏薄有腐臭味.里急后重:未大便前腹痛,欲大便时迫在眉睫,叫“里急”.大便时拮据,但消除不畅,肛门有重坠感到,叫“后重”.虚坐努责:便意频仍,但却排不出大便.大便难行:有便意感但解不出.泻下清稀:大便泻泄如稀水.完谷不化:大便中有不必化食物,便冷不臭.下利清谷:泻下的大便如请水,伴随不必化的食物残渣,无粪臭味.大便脓血:大便中夹有脓血.多见于痢疾.五更泄:每于凌晨天未亮之前畅鸣腹泻.多有肾阳虚.脾阳不振所致.小便清长:小便色清而量多.小便短赤:小便短少,色偏深,或色红.尿频尿急:小便次数多,并且一有尿意,既急切想解.癃闭:指排尿艰苦,甚至小便不通.遗溺:指小便不克不及随意掌握而排出.九.饮食食入即吐;进食后少焉既吐逆.胃纳呆滞: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呃逆: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克不及克己的症状.朝食暮吐:指凌晨吃的器械,傍晚时吐出.食后昏困:又称饭醉.进食后困乏,神昏欲睡.因性格衰弱不堪食气所致.消谷善饥饿,进食量多.饥不欲食:病人虽有饥饿感,但不欲食或进食不久不多.渴不欲饮:口渴却不想喝水.烦渴不止:心中烦热,口渴不止.食欲不振:胃口不好,吃食物没有味道.泛恶吞酸:恶心吞酸水.漾漾作恶:胃口经常泛泛恶心样.纳后痞闷:进食后胃中觉得胀闷.闹热热烈繁华干呕:胃脘部觉得闹热热烈繁华不适并有干呕.十.夜寐卧不入寐:睡在床上而不克不及入睡.今夜不寐:整夜睡不着.时寐时醒:一会儿睡着,一会儿醒着,形容睡的不深.少寐梦多:睡着的时光少,而睡着是作梦多.梦多易醒:睡觉时多梦并且轻易醒.躁扰不卧:焦躁不安,不克不及入睡.。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消化道疾病的手术治疗越来越成熟。

然而,在手术治疗后,一些患者仍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顽固性呃逆,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本文主要分享一些中医护理体会,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呃逆的概述呃逆是指反复且不自主地发生强制性呼吸运动,引起胃部负压增大,从而使胃内部分呕吐物逆流到口腔和喉部,出现反复打嗝的症状。

一般来说,呃逆是由于食管括约肌或横膈肌的刺激,导致呃逆中枢受到冲击而引起的。

呃逆常见于食道癌、胃癌、胃肠道手术后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手术后,患者处于一种低营养、高代谢状态,容易导致呃逆的发生。

呃逆的危害顽固性的呃逆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睡眠障碍、饥饿感、贫血等等。

这些不适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进程。

因此,对顽固性呃逆的护理十分重要。

中医护理体会食疗方面中医注重对病人的食疗治疗,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并减轻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刺激。

对于呃逆患者,建议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鸡蛋、鱼、蔬菜等。

避免暴食和饥饿,以免食物进入胃内过快或胃内过空,刺激胃壁。

同时,可以试用些中药食疗方,如枸杞粥、山楂粥等。

心理疏导顽固性呃逆对患者的心理负担较大,易引起情绪不稳定,甚至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进程。

因此,建议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例如,可以给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帮助患者正确处理疾病状态,避免内心的过于焦虑;同时也可以采用放松性训练、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中医治疗的一项特色,对于呃逆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采用艾条、薄荷等中药进行贴敷,可以起到舒肝清热、理气止呃的作用;在患者颈部、心包经等所在处进行推拿按摩,以促进气血畅通,可缓解呃逆症状。

结语在临床护理中,对于呃逆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作者:刘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中医治疗呃逆在临床上的各种应用,体现中医在治疗顽固性呃逆中的优势,以利于推广。

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收治的在院病人及门诊顽固性呃逆病人,分别应用中医食疗法、中医中药疗法、中医针灸推拿疗法进行应用,根据呃逆表现症状的轻重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动态监测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中医疗法适用人群较广,治愈率高,副反应小。

结论:通过此次的临床分析,更加有效地体现了中医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的优势,应广泛推广应用,为患者减轻病痛。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医食疗法;中药疗法;针灸推拿疗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70-01顽固性呃逆从中医上来说是由于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所引起的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俗称“打嗝”。

1.病因:[1]呃逆俗称打嗝,是横膈不由自主地间歇性收缩所致。

偶尔打歇不足为奇,但如果持续打嗝,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象。

产生呃逆的病因有很多,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

西医认为呃逆一般可以分两种,中枢性呃逆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及脑血管意外。

这些病变波及延髓,出现频繁呃逆,预示病情有恶化征兆。

此外,还有心因性和中毒性呃逆。

心因性常见于癔病患者,多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致,可出现各种不同临床症状,如感觉、运动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等,可因暗示而产生或消失。

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好情感用事的特点。

这类呃逆常在一定时间发作,声响颇大,虽连续不断但不感痛苦。

中毒性呃逆可见于尿毒症、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以及全身感染伴有显著毒血症者,如伤寒、中毒性痢疾等。

周围性呃逆主要由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所致。

胃肠道、腹膜、胸膜、膈等病变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

2 治疗方法:2.1 [2]中医食疗法:1)鲜姜、蜂蜜各30G;鲜姜取汁去渣,与蜂蜜共调匀,一次服下。

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疗效。

方法交替选用足三里和内关穴,注射胃复安10mg,每天两次。

结果25例患者治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

结论穴位注射胃复安对腹部手术后呃逆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穴位注射;腹部手术后;呃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67-02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局部、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等受刺激引起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特别声音,发作频率4-60次/分钟,一般经过数分钟至几小时可自行缓解[1]。

发作超过48h不能缓解可诊断为顽固性呃逆[2]。

腹部手术后并发呃逆较为常见,频繁呃逆不仅会加重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吻合口和手术切口的愈合。

因此,减轻或消除呃逆是术后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科近年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呃逆,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呃逆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5-76岁,平均55岁,其中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胃癌根治术5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冲洗+t管引流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肝癌根治术5例其中2例肝硬化患者术前偶发呃逆,术后发作频繁,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2天发生呃逆。

12治疗方法交替选用双侧内关或双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后取1ml 注射器,吸取胃复安注射液10mg,垂直进针,经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3],即患者感觉局部酸胀、麻重,医者的刺手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头颤动。

得气并回抽无血后注入胃复安,每侧1ml,每天两次。

13疗效判定治疗3天后,呃逆症状消失,1周内无复发为治愈;发作频率降低或持续时间减少,偶有复发为有效;呃逆症状无缓解为无效。

中医护理常见症状及辩证施护——呕吐

中医护理常见症状及辩证施护——呕吐

一、概述(一)概念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为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二)讨论范围凡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心源性呕吐,食源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肠梗阻,肝炎,胰腺炎,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及部分传染病等,当以呕吐为主症时,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

(二)病机总结1.病位: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2.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病理因素:实者外邪、食滞、痰饮、肝气,虚者气虚、阳虚、阴虚。

4.病理性质:无外乎虚实两大类。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以呕吐食物、痰涎、水液诸物,或干呕无物为主症,一日数次,持续或反复发作。

常伴有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等症。

2.体征:患者上腹部可有压痛或振水音,肠鸣音增强或减弱。

3.发病特点: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恶心欲吐之感,多由饮食、气味、情志、冷热等因素而诱发,或由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所致。

4.相关检查: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有助于脏腑病变的诊断。

必要时可行腹部透视或B超,肾功能,脑部CT或MRI,呕吐物检测,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

(二)鉴别诊断呕吐与反胃:反胃与呕吐同属胃部病变,均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反胃亦可归属呕吐范畴。

两者的不同点,见下表。

呕吐与噎膈:噎膈虽有呕吐症状,但以饮食咽下梗塞不畅,或食入即吐,甚至因噎废食;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

两者的不同点,见下表。

二者均可见干呕。

呃逆古名为“哕”,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

其病位在喉,病机为胃气上逆,膈间不利。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主要根据病因、起病、病程、呕吐的量及呕吐物特点、兼症、脉象等进行辨证。

2.辨呕吐物: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气味、性状来反映病变的寒热虚实、病变脏腑等。

(二)护治原则以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的护理
心率 、 呼 吸增快 , 立 即 停 止输 注 。本 组 1例 患儿 输
注 利妥 昔单 抗 2 h后 出 现头 痛 、 呕吐 , 血压 1 3 2 / 8 6
[ 3 ] 李选青 , 陈妙媛. 淋 巴瘤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 出现不 良反应的 预 防和护理对策口] . 实用 医学杂志 , 2 0 1 0 , 2 6 ( 3 ) : 5 O O 一5 0 2 .
文献标识 码 : B
呃逆 俗 称 “ 打嗝” , 是 由于 膈 肌 、 膈神经 、 迷 走 神经或中枢等受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 的阵 发性 痉挛 ¨ 】 ] 。 中医学 认 为 呃逆 是 由饮 食 不 节 、 情
志不 和 、 正 气 亏 损 所 致 胃气 上 逆 而 形 成 的 喉 问 呃
c y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s t e r o i d -d e p e n d e n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e [ J ] .
Pe d i a t r Ne p hr o1 . 2 O 1 0 , 25 : l 1 0 9— 11 1 5 .
教、 正确 用药 , 加 强 不 良反应 的 观 察 及 护 理 , 以 提
常见 的 不 良反 应 之 一 , 表现 为荨麻 疹 、 支 气 管 痉 挛、 呼 吸 困难 、 喉头水肿等_ 4 ] 。变 态 反 应 通 常 发 生在输 注 后 3 O mi n  ̄2 h , 因此 每 3 0 mi n观察 患 儿 呼吸 频率 、 节律 、 面色和皮肤 等情况 , 发 现 异 常 及
时报告 医生 。本组 患儿 未发 生变 态反 应 。
高 治疗效 果 。
参考文献 :

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呃逆的疗效分析

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呃逆的疗效分析

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呃逆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间笨三酚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呃逆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2-20119.2月1年内收治的68例发生呃逆并进行住院的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独实施穴位贴敷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实施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单独实施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发生呃逆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利用穴位注射间苯三酚配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疾病恢复的时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字】呃逆;穴位注射;间笨三酚;穴位贴敷;治疗效果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侯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轻者数分钟或数小时自愈,重者昼重夜轻,呃声不停或间隙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胃主纳,腐熟水谷,其气已降为顺,若胃失和,上逆动膈而发为呃逆。

而现代医学研究呃逆是一种膈肌神经反射性动作,反射弧上的任何病变均可引起呃逆[1]。

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由其它疾病引起。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合治内腑”,《难经·六十八难》中有“…·合主降气而泄”之说。

呃逆的病因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所致。

所以中医药传统治疗结合现代医药对呃逆疗效极佳。

间苯三酚为解痉止痛药,对胃肠平滑肌及膈肌有解痉止痛作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之功效。

穴位注射既能增加药物疗效,又可长时间刺激穴位,起到降逆止呃的目的。

我科运用穴位注射间苯三酚及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呃逆,现将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8年至2019年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8例,将68例患者(性别、年龄、病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呃逆

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呃逆

分证论治
3、气滞痰阻 主症:呃逆连声,胸胁胀满,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兼次症: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或恶心嗳气,头晕目眩,纳差; 或形体肥胖,平时多痰。舌象:舌苔薄腻。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逆 方药: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为主药;法夏、生姜化痰和胃;人参、 甘草、大枣扶正益胃。胃气不虚,去参、草、枣以防壅滞气机。痰 湿明显,加陈皮、获苓、浙贝。兼热象,可加黄芩、竹茹。
适宜技术
1、针灸毫针刺内关 足三里 2、拔罐:膈俞 胃俞 3、推拿:攒竹 天突任取一穴,用拇指或中指中力按压,以患者能
耐受为度,连续按揉1~3分钟。同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常能止呃。
中脘穴闪火法拔罐
膈腧穴闪火法拔罐
内关穴闪火法拔罐
膻中穴闪火法拔罐
足三里闪火法拔罐
适宜技术
4、方药: (1)柿蒂9g,水煎服,频饮。 (2)刀豆12g,水煎服,频饮。 5:穴位注射:654-2 10mg 阿托品0.5mg 或 注双足三里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一、针法类: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 射、小针刀疗法等。 二、灸法类: 三、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 、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 、点穴疗法等。 四、中医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 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 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 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 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 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呃逆病的诊断

呃逆病的诊断

2
颅内感染和其他颅内疾病
3
大量吞咽空气
4 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
呃逆 病因
中医病因
1
饮食不当
2
情志失和
3
正气亏虚
西医病机: 尚不明确
病机
中医病机:
1、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与肝、 脾、肺、肾诸脏腑有关。
2、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 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 寒凝、火郁、气滞、痰阻、血瘀, 胃失和降;虚证每由脾肾阳虚。或 胃阴耗损等正虚气逆所致。
发作

呃声沉缓有力 ,得寒则甚,
得热则减

呃声洪亮,冲 逆而出
•1、辨寒热虚实
2.分清生理病理 3.辨病深临危
西医分类
1、中枢性呃逆 2、反射性呃逆 3、精神性呃逆
西医分类
4、电解质或酸碱平 衡失调性呃逆
呃逆
中医分型
1、胃中寒冷证 2、胃火上逆证
中医分型 3、气滞痰阻证 4、脾胃阳虚证 5、胃阴不足证
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 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 自止。
呃逆
鉴别诊断
嗳气
胃气阻郁,气逆于 上,冲咽而出,发 出沉缓的嗳气声, 多伴酸腐气味,食 后多发。
干呕
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 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 而无食物吐出。
中医辩证 论治
针灸辩证 论治
推拿辩证 论治
预防
呃逆
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 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胃火上逆证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加减 脾胃阳虚证 -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加减 胃阳不足证 -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

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措施

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措施

烦躁不安、口苦、舌苔黄腻、脉弦等。施护 方法: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可选用疏肝理气类中药等。
02
呃逆的中医辨证分型
胃火上逆型
症状
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
治则
清胃泻火,降逆止呃。
护理措施
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如黄连解毒汤加减,同时注意饮食调理,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为主,如 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中医辨证施护治疗方法的信任度和依
从性。
03
针对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案,以提高疗效

05
中医辨证施护在呃逆治疗中的前景展 望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 优势 •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依从性差
如果患者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或者对中医辨证施护的治疗方法不信任,也会影响 疗效。
病情复杂多变
呃逆的病情复杂多变,有些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疾病,也会影响中医辨证施护的疗效。
优化护理措施建议
01
加强护理技术培训
提高护士的中医辨证施护技能和水平,确保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
02
提高患者依从性
。 •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提高
了护理效果。 • 自然疗法:中医护理注重自然疗法,采用饮食调理、运动保健、情志调护等非药物疗法,有利于患者的康
复和保健。 • 局限 • 缺乏标准化:中医护理技术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同地区的中医护理方案存在差异,影响了中医护理的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

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行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病因的观察,使相关疾病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方法根据呃发作时间、特点、伴随症状、患者的整体与局部情况,对12例消化道疾病术后出现呃逆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采用中医治疗、护理。

结果除有1例配合止痛药物治疗外,余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例采用中医治疗,均收到良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发生,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手术呃逆护理呃逆(hiccup;hiccough)俗称“打嗝”,中医称为“哕症”,指胃气上冲,出于喉间而发出呃呃连声,声短而频。

西医多认为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到刺激所致。

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1](intractablehiccup,IH)。

消化道疾病术后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连续发作或间断发作不能控制,轻者妨碍谈话、进食、呼吸;重者会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伤口愈合不良、出血或裂开[2],夜间发作病人难以入睡等。

行消化道术后患者发生呃逆,其原因多为手术伤及胃络,血脉瘀滞,使胃气上逆令呃逆发作;或因久病体虚,因正气亏虚,中气耗伤,损及胃阴,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动膈所致。

同时,脾胃气机不畅尚与肺失肃降,肝气郁结,肾气失于摄纳有关。

治法活血化瘀,养阴生津,和胃降逆,调畅气机,宽胸利膈为主[3]。

1 治疗方法(1)采用药物止呃、止痛:肌肉注射或口服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有特效[4],但肝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止痛药物一般不予使用,只有在患者出现严重呃逆,采用单纯中医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而引起手术伤口疼痛患者难以受时予以采用,常规遵医嘱采用山莨菪碱针10MG肌肉注射,或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来缓解疼痛。

(2)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中医针刺加西药进行穴位注射,笔者临床观察穴位注射能起药物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

呃逆的辨证施护体会

呃逆的辨证施护体会
遏( 寒滞脾 胃) 呃声沉缓 有力 , 间及 胃脘不舒 , 热则 减 , 或 膈 得 遇寒加重 , 食欲减少 , 口淡而不渴 , 舌苔 白润 , 脉象迟缓 。施 护
2 1 情 志护理 忧 愁思虑 过度或 抑郁恼 怒 , . 致情志 不和 , 气 机郁结而 胃气 上逆 致呃逆 。针对诱 因开导患者 , 调畅情 志 , 少 思 静养 , 保持 心情平 静 , 切勿 大喜 、 大怒 等 。因呃逆症 状 比较 顽固, 病程较 长 , 医护人 员要 多关心 、 导 、 诱 爱护 患者 , 与患 多
应用 中医学这一独 特理论在疾病发生 、 发展的
横逆犯 胃, 胃失和 降所致 。笔者 在临床 工作 中, 整 体观念 ” 在“ 和“ 辨证施护 ” 原则指 导下 , 该病 根据 不 同证 型实 施相 应 的 对 护理 收到 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下。
1 临床资料 本 组患者 2 , 中男 1 6例 其 8例 , 8例 ; 女 年龄 3 ~6 O 8岁。 根 据不同证型进行施护 , 呃逆症均得到改善 。 2 一般护理
[] 3杨金坤 .现代 中 医肿瘤 学 [ . 海 : 海 中 医药 大学 出版 社 , M] 上 上
2 0 7 0 4: .
2 2 饮 食护理 .
2 1 5 郁热证 ..
进 餐时取舒 适 的体位 , 放松 紧张情 绪 , 缓慢
局部灼热 疼痛 , 之加剧 , 触 身热 , 口渴 , 汗 , 多
4 体 会
餐为原则 ;3 忌生 冷瓜果 ; 4 艾 条隔姜 灸太 冲、 () () 中脘 、 阙、 神 足三里等穴 ;5 按摩臀风 、 () 中脘 、 膈俞 、 肝俞等穴 。
“ 呃逆” 中医称之 为“ , 胃失和 降 , 逆上 冲 , 冲喉 哕“ 指 气 上

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体会

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体会

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对11例胃癌术后发生呃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发生呃逆的患者症状都得到治愈和缓解。

结论:护理人员根据呃逆发生的不同原因进行有效干预,有利于呃逆缓解。

标签:胃癌术后;呃逆;护理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是膈肌的异常痉挛性收缩。

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呃逆[1]。

虽然呃逆不是非常严重的胃手术并发症,但是持续呃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正常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手术切口裂开,更严重的还可导致吻合口瘘。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胃癌手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笔者所在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胃癌手术患者189例,其中发生呃逆11例,占5.8%,男9例,女2例,年龄54~72岁。

常于术后第4~7天内发生,持续时间5~10 d,平均7 d。

本组患者中由于胃肠胀气致呃逆者3例,通过胃肠减压抽吸胃内积气、积液后呃逆缓解;低钠低氯血症3例,经静脉补充10%氯化钠后效果明显;酸中毒2例,经雾化吸入、使用祛痰药等处理后缓解;膈下感染1例,经控制感染、充分引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呃逆缓解;2例无明显原因者,通过心理护理并配合针灸、药物治疗等措施呃逆症状得到治愈。

2 护理对策2.1 心理护理反复频繁的呃逆使患者极度痛苦,甚至对手术疗效产生怀疑,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关心和支持,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分散其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指导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及护理。

对于烦躁不安、焦虑失眠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患者休息。

2.2 病情观察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尽早发现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及诱因。

术后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有效镇痛,有条件者可予自控止痛法(PCA),避免因疼痛诱发呃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术后一周左右出现持续高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伴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应高度警惕膈下脓肿的可能。

【推荐】中医护理知识点:中医内科病症概述

【推荐】中医护理知识点:中医内科病症概述

【推荐】中医护理知识点:中医内科病症概述中医内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内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病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

中医内科疾病范围很广,可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

一般来说,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

内伤病包括《金匮要略》与后世内科专著记述的脏腑经络病和气血津液疾病等,它们主要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指导辨证论治。

外感病与内伤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伤病容易感受外邪,而外感病由邪气稽留或余邪未尽,迁延日久则可进一步造成内伤。

随着学科分化与发展,中医内科学已分为热病、脑病、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胆病、肾病、老年病、肿瘤病等。

一、外感病证:是指感受外邪,正邪相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类病证。

是指在原有内科疾病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外感发热,以及伤寒、温病以外的常见外感病证,包括有:1)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2)外感发热: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3)湿阻:主要表现为脘腹闷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4)痢疾: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等;5)疟疾:主要表现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二、肺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感受外邪,首先犯肺。

所以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其常见的证候有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阻肺等。

包括:1)咳嗽: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2)哮病:主要表现是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3)喘证: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4)肺胀: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5)肺痈: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6)肺痨: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表现,有传染性;7)肺癌: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表现的恶性疾病。

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字体:大中小]【关键词】顽固性呃逆;足三里;异丙嗪;护理呃逆是一种膈肌痉挛性暴发性异常呼吸运动,频繁呃逆或持续3天以上就可以称为顽固性呃逆[1]。

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进食,导致患者失眠、疲劳、精神萎靡、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体质下降,有碍疾病的康复。

我科应用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异丙嗪穴位注射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异丙嗪肌注组20例(男14例,女6例),针刺组20例(男16例,女4例)。

其基础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及糖尿病。

所有患者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异丙嗪穴位注射组应用异丙嗪12.5 mg进行足三里注射:用1 ml注射7号针头抽吸取适量灭菌生理盐水配至1 ml,常规消毒足三里穴周围皮肤,向穴位垂直进针1~3 cm,抽吸无回血后将药液全部注入,每日1次,两侧穴位交替注射,3天为一疗程,根据呃逆及恶心、呕吐的程度适当辅以安慰,转移注意力、压眶等方法。

异丙嗪肌注组:采用单纯肌肉注射异丙嗪,用量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针刺组:单纯针刺足三里穴位。

表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1.3 疗效判断标准患者呃逆停止,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睡眠恢复为治愈;呃逆次数减少,恶心呕吐症状减轻食欲、睡眠增加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治愈与好转均视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异丙嗪穴位注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异丙嗪肌注组(P<0.05;P<0.05)和针刺组(P<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例中风后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中医护理

一例中风后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中医护理

中图分 类号 R 2 4 8 文献标 志码 B 1 3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2 . 0 4 7 文章 编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2 — 0 1 6 2 ~ 0 1
《 天津护理) ) 2 0 1 3年 4月 第 2 1卷 2期

例 中风 后 并 发 顽 固 性 呃 逆 患 者 的 中 医 护 理
华 神 马 卫 芳 刘 晓 庆
( 复旦 大学 附属上 海市 第五人 民 医院 , 上海
关键 词 顽 固性 呃逆 ; 中医护 理 ; 情 志 护 理
2 0 0 2 4 0 )
患 者 院 未 再 出 现 呃 逆 。 2中 医护 理 措 施 2 . 1情 志 护 理
有效缓解呃逆 , 而且还有整体调节作用 , 患 者 的其 他 症 状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改 善 。但无 论 采 取 何 种 护 理 措 施 , 要 获得确 切 的
胃气 上 逆 而 致 。 呃 逆持 续 4 8 h以 上 为 顽 固性 呃 逆 , 严 重 影 响 涌泉 穴 处 , 2 4 h更 换 1 次。
患者的身心健康l 1 ] 。 呃 逆 大 多并 发 于脑 出血 、 大面积脑梗 死、 2 . 3耳 穴贴 压
数为顽固性 , 病程迁延难愈 , 影 响 言语 、 进食 及 睡 眠 。
患者男性 , 7 5岁 。 3年 前 因 ‘ 家 属 发 现 患 者 行 为 异 常 两 破 皮 肤 引 起 感பைடு நூலகம்染 。每 次 3 ~5 mi n , 按 压 至 患 者 有酸 胀 感 , 耳 廓
月、 反 应 迟 钝 伴 记 忆 力 减 退 2天 ” 来 院就诊 r MR I 提 示 左 侧 颞 发 热 , 效 果 为佳 。每 天 3 ~5 次, 每 2天更 换 1 次, 双耳 交 替 。 枕叶大面积脑梗塞 , 收 治 入 神 经 内科 。给 予 积 极 治 疗 后 未 遗 2 . 4穴 位按 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致顽固性呃逆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致顽固性呃逆的护理

明显减轻 ; : 无效 呃逆症状元明显变化 。 14 结果 .
2 护 理
2 例重度颅脑 损伤顽 固性 呃逆 患者 中 ,3 4 1 例治
愈 ,O例好转 , 例无 效 。 1 1
进营养 的吸收 , 增强 体质 , 预防疾病 , 刺该穴具有 降逆 气、 针 止呃逆作用l ;内关” _ “ 2 穴所 属的经 络称心包经 , 通于任脉 , 会 于阴维 , 八脉 交会 穴 之一 。它 具有 和 胃降 逆宽胸 理气 之 是
持续时 间超过 2 , 导致 颅 内压升高 、 肌 、 间肌 痉挛 , 4h 可 膈 肋 引起 呼吸性碱 中毒 , 脑缺氧 而加重脑损 害。如不积极治疗会 引起不 良后果口 , 引起 高度 重视 。20 ]应 0 7年 9月 至 2 1 0 0年
记录 。临床上 , 呃逆 频繁 发作加 重是病 情恶变 的征兆 , 应及
时报告医生 , 时处理 。 及
24 中药鼻饲 的护理 .
给予 中药鼻 饲时 , 剂量准确 , 要求 一
1 月我科运用 中西 医结合治 疗重 度颅脑 损伤顽 固性呃逆患 2 者 2 例, 4 疗效显著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 如下 。
1 临床资料
般每次鼻饲量不超 过 10m , 5 l 温度 宜在 3  ̄3℃, 3 5 于中午餐
蛇 志
Ju a o NA o r lf n S KE (cec Sine& NAtr r yt el ) ueaeKE h a h o t
2 1 年第 2 01 3卷第 4 期
Vo. 3 . ,0 1 12 4 2 1 No
次, 预防压疮及 坠积 性肺炎 的发 生 , 翻身后 注 意将各管 道安 置妥 当, 正通畅 , 保 保持床 单位 的清 洁干燥 。( ) 2 口腔护 理。 每天 口腔护理 2次 , 注意观察患者 口腔 p 值变 化 , H 根据 p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呃逆的辩证施护
郁翠玲
(云南省易门县中医院,云南易门651100)
“呃逆”中医称之为“哕“,指胃失和降,气逆上冲,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另人不能自制的疾病。

临床分为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制、胃阴不足、脾肾阳虚五个证型。

现代医学认为膈神经受到某种刺激后兴奋性增强而导致膈肌痉挛所致。

其病理因素主要为受寒与食积可使肺胃气机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恼怒伤肝,气机不利,以至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基础理论“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辨清症候属性。

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证型实施相应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0-68岁。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施护,呃逆症均得到改善。

2.一般护理
2.1情志护理:忧愁思虑过度或抑郁恼怒,致情志不和,气机郁结而胃气上逆致呃逆。

针对诱因开导患者,调畅情志,少思静养,保持心情平静,切勿大喜、大怒等。

因呃逆症
状比较顽固,病程较长医护人员要多关心、诱导、爱护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宣教心理因素与呃逆的关系,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饮食护理:进餐时取舒适的体位,放松紧张情绪,缓慢进食,液体和固体食物交替。

饮食宜有规律,有节制,不偏食偏嗜,宜进易消化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如进食米粥、面片之类,并加姜汁适量,忌辛辣、肥甘厚味等食品。

2.3生活起居护理:过冷、过热均可导致各种疾病。

故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被,以预防感冒,多注意休息,适当活动。

2.4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配合引体向上运动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以使痉挛的膈肌得到放松,从而缓解呃逆。

2.5 中医学一贯强调“治未病”,应用中医学这一独特理论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环节进行提前干预。

预防本病应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犯胃。

注意饮食调节,忌生冷、辛热煎炸之物。

保持情志舒畅避免肝气逆乘脾胃。

若呃逆为并发于一些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辩证施护
3.1胃中寒冷型: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致使中阳
被遏,寒蕴于中,或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加重,食欲减少,口淡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施护原则:温中驱寒止呃。

施护要点:(1)室温不宜过低,忌直接吹风;(2)注意保暖,胃脘部及脐部可裹以毛巾被或加以中药湿热敷;(3)饮食宜温热,清淡易消化之品,多饮温开水,生姜、丁香、红糖水或鲫鱼汤、羊肉汤等,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禁食或在呃逆间歇进上述流质饮食:(4)中药宜温热服用;(5)隔姜灸中脘、神阙穴。

(6)闪火坐罐取膻中穴,每次15分钟,1天2次,。

3.2胃火上逆型:辛热温燥导致燥热内盛,胃火盛或进食过快过饱致食滞于胃,皆可致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呃逆。

临床表现为呃声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

施护原则:清降泄热止呃。

施护要点:(1)病室空气新鲜,寒暖适宜,光线柔和,环境安静,舒适。

(2)饮食稍凉,稀软清淡,如鲜菜藕汁,竹茹汤,丝瓜饮、柿蒂芦根瘦肉粥等,忌食生硬,辛辣香燥,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

(3)针刺天突,内关、足三里,太冲等穴,每天1-2次,每次5-15分钟。

3.3气机郁制型:患者多因忧愁思虑过度或抑郁恼怒,导致情志不和,气机郁结,而使胃气上逆扰膈,膈间之气不利而致呃逆。

临床表现为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呜矢气,苔薄白,脉弦。

施护原则:疏肝解郁,和胃降
逆。

施护要点:(1)对此类患者应多与之交谈,掌握病人的情况,讲明疾病与情志的关系,让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消除易怒、烦躁、忧虑的心理,改善心理状态。

(2)饮食宜温食,以软烂、细和少食多餐为原则。

(3)忌生冷瓜果;(4)艾条隔姜灸太冲、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

(5)按摩翳风、中脘、膈俞、肝俞穴。

3.4胃阴不足型:由于脾胃受损或脾胃亏虚致胃阴不足,胃虚失降,上逆于喉而呃逆,或久病及肾,肾失摄纳,冲气上逆,引动胃气而上逆。

临床表现为呃声短促无力而不得续,烦躁不安,脘腹不舒,不思饮食,面色咣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施护原则:缓中补虚,益气安胃。

施护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肢体感觉情况,观察呃逆发作时间、诱因,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并作好记录。

(2)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安注射液10mg,每天1次。

(3) 柿蒂5-6个煎水代茶饮一天3次;或用石斛、麦冬煎汤代茶饮。

(4) 对此类病人更应注意饮食调节,以求正固本,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多食青菜,水果,如梨汁、橘汁。

用橘皮、生姜煮水代茶饮,以温脾胃、降逆。

(5)中药汤剂宜稍凉服。

3.5脾肾阳虚型:由于阳气素虚,或劳倦伤中,饮食失宜,使脾胃阳气受损,久则伤及肾阳致虚气上逆。

临床表现为呃逆声低长,气不接续,泛吐清水,脘腹不适,喜热喜按,
面色少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调护原则:温补脾肾,和中降逆。

施护要点:(1)室温应暖和适宜,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注意保暖,可常用热水袋温敷胃脘及脐部,或用中药吴茱萸15g补骨脂30g干姜20g艾叶30g红花10g煎汤足浴30分钟,每天1次。

(3)饮食宜服用富营养易消化之品。

可适当服用温中补虚之中药黄芪、大枣、肉桂、龙眼、茴香等。

或用姜、蒜、胡椒炖鲫鱼汤、鳝鱼肉、羊肉等服用,以增强温中和胃之效。

4.体会:临床上呃逆可偶然单独发生,也可见于与中风、胃脘痛、尿毒症、肝硬化晚期等疾病同时出现。

呈连续或间隙性发作,临床上比较常见。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做好辨证施护很重要。

针对本病在实施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传统中医的治疗护理原则: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相因相宜、调整阴阳等方法进行辩证施护。

对本病实施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按摩、闪火坐罐、中药足浴及食疗等综合中医护理技术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充分体现中医整体护理观念,具体运用于临床护理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