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病因和症状表现是什么

合集下载

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

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

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第1篇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疾病。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二、治疗原则1. 确诊依据: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多种方法,实现病情的全面控制。

4. 长期随访: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控制病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糖、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2)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3)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的生物制剂,可用于难治性或重症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

2. 手术治疗对于局限性的嗜酸性肉芽肿,如病情进展迅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等。

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支持治疗(1)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症状,如发热、咳嗽、皮疹等,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2)营养支持:加强营养摄入,改善患者体质。

(3)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四、病情监测与评估1. 定期随访: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

2. 实验室检查: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病情及药物副作用。

3. 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胸部CT、腹部B超等检查,了解病情进展及并发症情况。

五、治疗目标1. 缓解症状:控制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症状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症状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曾被称为Churg-Straus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影响小到中等口径的血管。

该病以其特征性的嗜酸性肉芽肿和多发性血管炎为病理表现,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

-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出现疲劳、盗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 关节痛与肌肉痛:关节痛较为常见,可伴有肌肉疼痛。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或血痰。

- 呼吸困难:由于肺部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 胸痛:胸部不适或胸痛,可能由肺部病变或胸膜炎症引起。

- 声音嘶哑:由于喉部受累,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

皮肤症状- 皮疹:皮肤损害多样,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或坏死性皮疹。

- 脱发:脱发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为弥漫性或斑秃。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高血压引起。

- 神经痛:患者可能出现单神经或多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 脑卒中:可表现为突发的神经功能障碍。

心血管系统症状- 高血压:心血管受累可导致高血压,可能为急进性或难治性高血压。

- 心脏杂音:心瓣膜病变可能引起心脏杂音。

- 心力衰竭:心脏病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可能由于肠道受累引起,表现为中上腹或全腹痛。

- 腹泻:患者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

- 黄疸:若肝脏受累,可出现黄疸。

肾脏症状- 蛋白尿:肾脏受累常见,表现为蛋白尿。

- 血尿:患者可能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

- 水肿:肾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水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血管炎,主要影响皮肤和肾脏。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症,又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

它通常表现为哮喘、过敏性鼻炎、肺部病变和血管炎症。

EGPA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肺部浸润、发热、皮疹、关节痛、神经病变等。

临床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存在,对于EGP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是诊断EGPA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血清IgE水平增高、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等实验室指标也有助于诊断。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金标准。

活检标本通常来自皮肤、神经、肌肉或肺部组织。

在镜下观察下,可见到血管周围的嗜酸性肉芽肿、坏死性小血管炎等特征性改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并对EGPA 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主要的诊断手段外,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也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有所帮助。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表现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表现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表现1. 疾病概述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也称为韦格纳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小血管,如小动脉、微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该疾病的特点是血管壁的肉芽肿形成和炎症反应,可导致多器官损害。

GPA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临床表现GPA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受累器官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皮肤:皮疹、紫癜、皮肤溃疡等;- 关节:关节疼痛、肿胀等;- 肾脏: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神经系统: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神经病变等;-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

3. 嗜酸性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GPA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炎症反应:GPA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体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寄生虫感染:GPA患者可能合并寄生虫感染,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 诊断与鉴别诊断GP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以下为诊断GPA的关键要点:- 临床表现:具有上述提到的多个器官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肾脏超声、肺功能检查等;- 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壁肉芽肿形成和炎症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GPA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细菌性血管炎等;- 良性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等;- 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肺癌等。

5. 治疗与预后GPA的治疗原则为早期、积极、个体化。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和肉芽肿形成;-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 抗感染治疗:针对合并感染的患者,选用敏感抗生素;- 对症治疗:针对各个受累器官进行对症治疗。

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并完成治疗计划。
康复和预后
康复:在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后良好。然而,骨嗜酸性肉芽肿有时会复发,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PART SIX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迹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必要使用需定期检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情况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折:由于骨嗜酸性肉芽肿对骨骼的破坏,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程
轻度症状: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肿胀
中度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和肿胀加重,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重度症状:严重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病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程通常较长,可数月至数年不等,且容易复发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PART FOUR
诊断方法和步骤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胀、发热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骨骼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病理学诊断: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确定病变性质。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以辅助诊断。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ONE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概述
PART TWO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别1. 概述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曾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受累为特征。

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将重点阐述EGPA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2. 与过敏性紫癜的区别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紫红色瘀点、瘀斑。

尽管过敏性紫癜和EGPA都可能导致皮肤紫癜,但二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明显差异。

- 病因:过敏性紫癜主要与感染、药物、食物等因素有关;而EGPA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 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患者多表现为皮肤紫癜,伴有关节疼痛、腹痛、血尿等症状;EGPA患者则表现为皮肤紫癜、肺部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多系统受累。

- 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而EGPA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 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区别结节性多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是一种慢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动脉。

与EGPA相比,结节性多动脉炎有以下特点:- 病因: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而EGPA的病因与结节性多动脉炎不同。

- 临床表现: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肢体缺血、高血压、心脏症状等;EGPA患者则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如皮肤、肺部、神经系统等。

- 实验室检查: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多为阴性,而EGPA患者血清ANCA可呈阳性。

4. 与 Wegener 肉芽肿的区别Wegener肉芽肿(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与EGPA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二者在病因、病理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

嗜酸性肉芽肿诊断标准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病变,主要由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致。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肿块、骨质破坏等症状,因此对嗜酸性肉芽肿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块、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等。

疼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肿块可触及硬实,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温热等炎症表现。

受累部位的功能障碍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活动受限、骨折等。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嗜酸性肉芽肿在X线上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囊状病变、软组织肿块等特征。

但X线检查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CT检查,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密度、骨质破坏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3.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范围、侵犯周围结构的程度等。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金标准。

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CD1a、S-100等阳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对诊断嗜酸性肉芽肿的特异性不高。

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可能升高,但也缺乏特异性。

因此,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时并不是主要依据。

五、骨髓穿刺。

对于疑似全身性嗜酸性肉芽肿的患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全身性病变的可能性。

六、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嗜酸性肉芽肿需与骨肉瘤、骨髓炎、转移瘤等鉴别,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诊断标准
面部单个或多个浸润性斑块、结节,无自觉症状,结合组织病理可以确诊。需与结节病、淋巴细胞浸润症、深在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持久隆起性红斑等鉴别。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本病顽固,对治疗反应多不敏感。可试用下列方法:
1.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可选择甲泼尼松龙或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推荐为一线治疗嗜酸性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 eosinophilicu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目前认为可能是过敏性血管炎的一种。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可能与日光照射有关。也有报道γ-干扰素可诱发本病。
【病理】
真皮乳头及附属器周围无浸润带,其下方见大量炎细胞浸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男性,为单个或多个结节、斑块,柔软,红色或紫红色,中央可凹陷形成蝶形或环状皮损,表面可见扩张的毛囊口和毛细血管,不破溃或结痂,一般无自觉症状。日光照射可使皮损加重,颜色变黑。绝大多数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颧、颊、前额、鼻、下颌、耳前,但也有发生于躯干、前臂和手背的报道。本病呈慢性经过,可数月或数年不愈。
治疗技术
1.PUVA 对部分患者有效。
2.激光 可选用氩离子激光、CO2激光、585nm脉冲染料激光。
3.放疗 疗效不肯定。
2.冷冻治疗 与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常有效。
3.局部外涂糖皮质激素制剂 部分患者有效。
4.皮损内注射金制剂 有报道获得疗效。
5.其他药物 包括口服铋剂、氨苯砜、氯苯吩嗪、氯喹、异烟肼、亚砷酸钾、β-氨基苯酸、钙化醇、秋水仙碱等。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患者护理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患者护理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患者护理一、疾病概述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曾称Churg-Straus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型血管。

该病特点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肉芽肿形成和血管炎。

临床表现多样,可涉及皮肤、肺部、心脏、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

二、护理评估1. 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损害、肺部症状、心脏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

2. 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营养状态、水分平衡、睡眠质量等。

3.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4.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关注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功能。

三、护理目标1. 缓解或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预防疾病复发和加重。

3. 促进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护理措施1. 病情监测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2. 观察皮肤损害的变化,记录皮疹、溃疡或坏死等情况。

3. 监测肺部功能,及时发现呼吸困难、咳嗽加重等肺部并发症。

4. 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如头痛、意识障碍等。

2. 药物治疗管理1. 遵医嘱正确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 指导患者理解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遵守医嘱,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3. 对于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易感染、情绪波动等,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3. 皮肤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化学品或物品。

2. 对于皮疹、溃疡或坏死等情况,应给予适当的局部治疗,如抗感染、促进愈合等。

3. 指导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和加重皮肤损害。

4. 呼吸系统管理1.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操,提高肺部功能。

2. 对于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予必要的氧疗和支持。

3. 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注意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张文学;曹永珍【摘要】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是一种病因不明、对放射线敏感、切除后可复发但预后较好的良性疾病.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好发于头颈部,以腮腺为主,其次为眼睑、眼眶、颌下及上臂等部位.临床表现为对称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伴瘙痒和色素沉着.本病应与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核、唾液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瘤尤其是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治疗方法包括放疗、激素疗法和手术治疗.该病特点是属于良性疾病、预后好、不恶变、不转移.本文作者对ELG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一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1)004【总页数】4页(P881-884)【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断;治疗【作者】张文学;曹永珍【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天津300054;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天津3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ELG)也称为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1937年由天津金显宅教授最先发现,命名为“嗜伊红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瘤”[1]。

1948年日本学者木村将其命名为“不寻常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肉芽肿”,正式确定为肉芽肿性疾病[2]。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头颈部腮腺肿块,并伴有局部淋巴结增生。

因发病率低,现将其一些临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 ELG的发病机制ELG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考虑是一种自限性过敏反应或由于不明刺激物引发的自动免疫反应[3]。

可能的机制为病毒或寄生物的刺激改变了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或引发了IgE诱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营养因子的释放,最终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在病变组织中的沉积。

研究[3]发现: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 (IL-13)在ELG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过度表达,显示出这些细胞因子在ELG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说明疾病过程类似于变态反应。

木村病Kimural

木村病Kimural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Kimura’s disease)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又称谓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为一种少见的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的头颈区域皮下深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周围淋巴结和大唾液腺常受累及,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血清IgE水平的增高,淋巴结活检提示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本病由我国金显宅等[1]在1937年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1948年Kimura等[2]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unusual granulation combinedwith hyperplastic changes of lymphatic tissue)"对本病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之后多数作者遂称此病为Kimura病。

它是罕见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颈部皮下包块,部份人有肾损害、皮疹、干咳或者咳嗽、呼吸困难、浮肿。

病理检查为良性血管淋巴结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治疗的方法有激素、环磷酰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效果好,需长期随访,激素减量的过程中注意病情反复。

也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A。

激素治疗效果差及病情反复的患者,可予以化疗或放射治疗。

病变呈良性过程,预后较好。

三、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两者的区别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因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后过敏反应有病因未明,与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有关关主要病理细胞肿块组织中郎罕氏细胞增多肿块组织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临床表现骨骼和肺损害颈面部无痛性淋巴结或/和软组织包块治疗手术、放疗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较好摘自<<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2(6):717-719. 作者:刘蕊,刘湘源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名嗜酸淋巴肉芽肿,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发现而得名。

Kimura病

Kimura病

Kimura病Kimura病(木村病,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因】(一)发病原因在有皮肤病变的患者中,发现部分患者有支气管哮喘,血清中IgE升高,在肾小球病患者中,发现IgE沉淀于病灶中,有的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说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明。

【症状】发病年龄38~72岁,平均51岁。

头颈部皮肤病变呈紫蓝色,边界不清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块。

眼睑皮肤和结膜受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紫蓝色结节,说明病变内有较多血管和炎症浸润。

病变主要累及泪腺,侵犯泪腺时使泪腺肿大,泪腺附近的上睑红肿,临床症状与泪腺炎症类似;但大多数病变位于眼眶上方,形成肿块,使眼球前突,肿块可侵犯提上睑肌使上睑下垂;侵及上直肌使眼球上转受限,有时肿块与眶骨膜粘连。

眼眶病变一般不合并全身病变,脉络膜病变可伴有头颈部皮肤结节。

CT检查发现泪腺、眼外肌肿大。

眼睑皮肤、结膜有紫蓝色结节或眼球突出者,可能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可作CT检查显示泪腺,眼外肌肿大,眶内可见有边界、密度不太均质的肿块影,但与眶内其他性质的肿块不易区分。

皮肤、结膜下或眶内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可证实诊断。

全身病变者,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饮食保健】淋巴炎症状可以使用下列食疗方减轻症状。

1、蒲公英粥:蒲公英30g(鲜者加倍),大米100g,白糖适量。

将蒲公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t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

或将鲜蒲公英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纳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剂,连续3-5天。

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用于淋巴结炎肿胀疼痛,质硬易移动等。

2、鱼腥草粥:鱼腥草30g(鲜者加倍),大米lOOg,白糖适量。

将鱼腥草择净,放人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t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鱼腥草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纳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什么?一、引言骨嗜酸性肉芽肿(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腔内,以嗜酸性多核巨细胞的大量增生为特征。

该疾病常见于青壮年,多发生在长骨的骨干部位,特别是膝关节和近端肱骨。

骨嗜酸性肉芽肿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且有明显的破坏性,容易产生骨折,并可引起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本文将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临床表现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的位置和范围而异。

一般来说,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和局部肿胀。

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特别在夜间或负重活动时更明显。

肿胀则是由于肿瘤内含有大量的增生性骨组织和出血组织所致。

除了疼痛和肿胀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功能障碍,包括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行走困难等。

当肿瘤生长到骨皮质下时,还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等炎症表现。

三、病因目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其与债券生长因子(RANKL)及其受体(RANK)的过度表达有关。

该因子是由肉芽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能够促进骨吸收和多核巨细胞的增殖。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染色体异常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发生相关,例如X染色体的17号编码区的染色体异常与该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四、病理特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核巨细胞的增生:病理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多核巨细胞的增生,这些细胞核多形性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深。

2.干酪样坏死:肿瘤中心常见干酪样坏死,其周围由大量多核巨细胞和纤维组织组成。

3.骨组织破坏和出血:肿瘤生长速度快,容易使周围骨组织遭受破坏,甚至出现骨折。

肿瘤内还可有出血表现。

4.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积极的肉芽组织,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

五、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骨质吸收和骨破坏的特征。

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体温、血压 等指标,及时处理并发症。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
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
05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 认识,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如某些化 学物质、生物因子等。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以便早期 发现和治疗。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 力,降低患病风险。
控制策略
制定防治政策
规范诊疗流程
政府应制定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必要的医 疗资源和财政支持。
医疗机构应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治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开展科学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肺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的病因、防治方法等。
鼓励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肺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
公共卫生建议
建立监测系统
建立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监测系统,及 时掌握疫情动态。
全肺切除术
当病变广泛或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时,可能需要考 虑全肺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对于较小的病变或局部切除,胸腔镜手术是一种 微创、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放射治疗可以用于缩小病变或缓解症状。
化学治疗
对于恶性或复发的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化学治疗可能是 一种选择。
康复与护理
肿的首选药物。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病因分析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病因分析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病因分析1. 疾病概述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曾称Churg-Straus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

该病以小血管炎为基础,伴随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可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呼吸系统和皮肤。

2. 病因及发病机制2.1 病因尽管具体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EGPA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在EGPA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研究发现,EGPA患者中某些基因多态性较为常见,这可能增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 环境因素: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可能会触发疾病,包括过敏原、感染和某些化学物质。

例如,吸入过敏原可导致哮喘发作,而哮喘与EGP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免疫系统异常:EGPA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患者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对某些抗原产生异常反应,导致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

2.2 发病机制EGP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对某些抗原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以下病理过程:- 炎症细胞募集: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受累组织,募集其他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 血管损伤: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干扰素γ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增厚和血管腔狭窄。

- 肉芽肿形成:受累组织中的炎症细胞聚集,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肿结构,这是EGPA病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 组织破坏:持续的炎症反应和肉芽肿形成导致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从而出现临床症状。

3. 诊断与治疗由于EGP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也被称为Churg-Straus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EGPA 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诊断EGPA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的证据。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标准和方法:1. 临床表现:EGPA患者常表现为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伴随着系统性血管炎的表现,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关节痛、皮肤损害等。

2. 血液检查: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是EGPA的特征之一。

此外,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常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也可异常。

3. 免疫学检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EGPA的标志性免疫学特征。

ANCA通常呈现p-ANCA(抗髓过氧化物酶ANCA)或c-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ANCA)的阳性。

4. 组织病理学:EGPA患者的肺、皮肤、肌肉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显示出坏死性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特征。

治疗EGPA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预防器官损害和缓解症状。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糖皮质激素:患者常常需要高剂量的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2. 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无法控制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可以考虑使用。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

3. 支持治疗:针对不同器官的病变,针对性的支持治疗也很重要。

例如,对于肺部病变,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对于心脏病变,可能需要心脏药物和抗凝治疗等。

4. 随访和监测:EGPA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EGPA的诊断和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本文仅提供一般性的信息和建议。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病因
目前尚不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免疫机制、感染 或过敏反应有关。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联。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流行病学
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年轻男性。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发病率较低,具体数字尚无 确切统计。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骨嗜酸性肉芽肿护理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2. 如何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 3.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4.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什么是骨嗜酸性肉芽肿?
定义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 影响骨骼和软组织。
其特征是局部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肉芽组织的增 生。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与重视 。
早期识别与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谢谢观看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
根据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定期评估疼痛程度。
可以辅以物理治疗,帮助减轻症状。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功能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定期进行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小组,分享经验。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定期随访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骨嗜酸性肉芽肿复发?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增强免疫力。

猫咪嗜酸性肉芽肿感染-猫咪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是什么

猫咪嗜酸性肉芽肿感染-猫咪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是什么

猫咪嗜酸性肉芽肿感染-猫咪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是什么猫咪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是什么这样的病名就连兽医师念起来都有点饶舌,一般饲主听到这样的病名也不得不肃然起敬,其实如果把这样的名词一一拆解后,大家或许就比较容易懂了。

嗜酸性球是白细胞的一种,在血液中占极少的分量,它的增多与过敏、免疫反应及寄生虫感染有关;而肉芽肿则是由肉芽构成的肿块,当肉芽内存在着大量嗜酸性球时,就称为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当这样的肉芽肿有很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时,我们就会把它们集合起来统称为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

猫的嗜酸性球性肉芽肿有三种主要的呈现方式:1嗜酸性球性斑:是一种过敏反应,最常发生于对昆虫叮咬的过敏反应,如跳蚤及蚊子。

其他过敏如食物过敏、环境中的过敏原或异位性皮肤炎,则较少见。

病灶呈现界线分明的隆起脱毛区或溃疡,通常出现在腹部的腹侧及大腿内侧,病灶会非常痒,所以都会被猫咪舔得湿湿的。

2无痛性溃疡:病灶界线明显,位于上唇,有时单侧发生,有时双侧发生,病灶呈现湿湿的溃疡状,外观看起来像火山口一般。

可能与跳蚤过敏或食物性过敏及基因有关,有极少数病例会演进成鳞状上皮细胞癌。

3线状肉芽肿:典型的病灶位于大腿后侧,呈现界线明显、脱毛、细绳状的隆起,也可能发生于猫咪脚的肉垫、咽头及舌头上,有些猫咪则会呈现下唇或下巴的肿大外翻,就是俗称的肥下巴。

通常也可能会并发周边的淋巴腺病,但引发瘙痒的程度则不一致。

诊断1细胞抹片:若病灶呈现溃疡或有渗出物时,可以用玻片直接加压于病灶上并往一方向移动,就可以得到抹片,于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可以看见发炎的细胞以嗜酸性球为主。

2采样:任何怀疑的肿块应先进行生检采样,并送交病理兽医师进行切片检查,如此才能得到确诊。

3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或许可以发现血液中的嗜酸性球增多,但并非绝对,尤其是无痛性溃疡。

治疗1移除过敏原:详细的问诊及细心的分析或许可以发现某些可能的过敏原,如跳蚤、蚊子或食物,将这些可能的过敏原移除后,或许就可以得到痊愈,或者对治疗的反应上有很大的益处。

骨嗜酸性肉芽肿

骨嗜酸性肉芽肿
女性 12岁 右膝疼痛伴活动障碍10天
女性 6岁 右髂骨疼痛伴活动障碍1月余
男性 11月 右髋疼痛伴活动障碍半月
男性 2岁 右大腿疼痛伴右下肢跛行10天
概述 骨嗜酸性肉芽肿属于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
生症(LCH)的良性型,约占70%
是一种以骨质破坏、良性局限性组织细胞 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疾病
病因不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LC细胞 异常克隆增生
临床特点 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多为单骨受累,约占50%~75% 单骨病灶中发生率:颅骨(包括面颅骨)
、长骨、脊柱骨和骨盆
局部有疼痛、肿胀和肿块,可有病理性骨 折
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血沉加快 具有自限自愈和多发病变此起彼伏特点
尤文肉瘤
一般呈范围广泛、边界不清的虫蚀状和筛 孔状骨质破坏,病灶内可见反应性成骨,不 出现“小钻孔样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一般 不成熟,密度较低,肿瘤穿破骨皮质后在骨 质破损区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多为偏侧, 内可见瘤骨、钙化或放射状骨针。
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有急性炎症病史。表面红肿热痛 较明显,较容易鉴别。慢性骨髓炎有急性 发作病史,增生硬化,骨干变形明显,窦 道一般较宽,轮廓不规则,临床上皮肤有 脓液流出。而嗜酸性肉芽肿形成的“小钻 孔样骨质破坏”骨质缺损区较小而规则, 无脓液流出。
同时具有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X线、 CT表现侵袭性较强,似恶性肿瘤,而MRI表 现似炎症
谢谢!
灶范围,呈“袖套征”
G
T1W
T2W压脂
T1W
T1W C+
T1W压脂
T1W压脂C+
骨盆 发于髂骨翼、髋臼上区域
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可有反应性硬化
软组织肿胀、肿块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断1. 疾病概述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曾被称为Churg-Strauss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

该病以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特征,常伴有肉芽肿形成和多发性血管炎。

EGPA可影响皮肤、鼻子、肺、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EGPA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 皮肤损害:如皮疹、脱发、皮肤溃疡等。

- 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鼻炎、鼻出血等。

- 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吞咽困难等。

-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面部疼痛、神经痛等。

- 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疲劳等。

2.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EGPA的诊断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伴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多数患者升高,反映炎症反应。

- 血清免疫球蛋白:可有升高,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部分患者阳性,但缺乏特异性。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受累器官和病变特征。

- 胸部X线:可见肺部浸润、结节或实变影。

- 鼻内镜检查:对于鼻部症状的患者,可评估鼻黏膜病变。

- 腹部超声或CT:有助于评估消化道受累情况。

- 脑部MRI:对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评估脑部病变。

2.4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确诊EGPA的金标准。

通过皮肤活检、鼻内镜下鼻黏膜活检或器官活检,可见典型的肉芽肿病变,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

3. 诊断流程诊断EGPA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

诊断流程如下:1. 根据临床表现,考虑EGPA的可能性。

2. 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抗ANCA等实验室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病因和症状表现是什么
对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朋友光是听名字都不是很熟悉。

但是要知道,一旦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话,这样对大家的平时生活和在与人交往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认识。

下面看看,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病因和症状表现是什么?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嗜酸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类肿瘤性疾病,主要为
肉芽肿病变,淋巴组织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病变
可侵入腺体实质内.。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现已证实与结核菌、梅毒、化脓菌、真菌、病毒无关。

因病变组织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清IgE升高,且可合并肾病综合征及支气管哮喘,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表现是:多见于东方人,好发于头颈部,头颈部无痛性肿块伴皮肤瘙痒,常伴大唾液腺(又称涎腺)、泪腺肿大和区域淋巴结病变。

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皮下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浸
润,血管增生和纤维化。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腮腺区的皮下组织内.
(2)表现为腮腺一例或双侧缓慢增大,时大时小的圆形或分
叶状肿块,边界不清,柔韧似橡皮状,病变区皮肤变厚,粗糙,有色
素沉着,皮肤有抓痒伤.
(3)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增高外,无
其他明显全身损害,不侵犯面神经和颌骨.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在看完后对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的病因和症状表现有所了解。

当了解了病因和症状之后,这样的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更好的预防和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出现,这样在早期能够及时治疗,效果也会不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