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做人

合集下载

《论语》摘抄,做人方面

《论语》摘抄,做人方面

《论语》摘抄,做人方面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做人方面的摘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解释:自己不希望得到的事物,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这是孔子强调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之一,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解释: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做人的价值观的强调,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加注重道义和道德,而不是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解释:君子能够在保持和谐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而小人则往往盲目附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做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解释:君子心胸开阔,坦荡荡,不会因为私利而斤斤计较;小人则常常感到忧虑不安,患得患失。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开阔、坦荡的人,不要被私利所困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
解释:君子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定,不轻易放弃;小人则往往在困境中失去理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要轻易放弃。

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

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不过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仅仅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够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协助培养仁德。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

《论语》中的学习与做人《论语》中,主要讲了七个方面的内容:论仁德(为人的最高道德准则)、论道(对真理的追求),论修养(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论处世(待人接物)、论孝悌(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安定)、论为政(社会稳定)、论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很多内容意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一、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意在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将认识与巩固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意在告诉我们: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意在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读书与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是思考基础,思考要在读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意在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要有诚实和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德无才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既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又要辩证的看待他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意在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论语》中的立身做人

《论语》中的立身做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义之行:遵循道义和正义,不做 不义之事,以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智之明: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 知识水平,明辨是非,不盲目跟 从。
知书达礼
知书达礼是立身做人的基础,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自身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知书达礼的人应该具备谦虚、尊重、宽容等品质,能够与人和谐相处。 知书达礼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能够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水平。
仁爱之心
《论语》中强调仁爱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仁爱之心包括关爱、同情、尊重和宽容等方面,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语》中,孔子提倡以仁爱为中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义理之行
仁爱:爱人如己, 以仁慈之心对待 他人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历代名家的解读与实践
孔子:仁爱、义 理和中庸之道
孟子:性善论和 仁政思想
荀子:礼法并重 和君子的品格
朱熹:格物致知 和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立身做人的思 想传承对现代
社会的启示
《论语》中的 立身做人思想 在现代家庭教
育中的应用
立身做人的思 想传承对现代 职场发展的指
导意义
现代社会如何 借鉴《论语》 中的立身做人 思想,提升个 人修养与社会
XX
《论语》中的 立身做人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02
立身做人的内在修养
03
立身做人的外在表现Fra bibliotek04立身做人的实践应用

论语中的人伦道德

论语中的人伦道德

论语中的人伦道德《论语》是一本经典的儒家书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

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人伦道德的内容,它教导人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人,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论语》中所关注的“仁”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论语》中有很多有关“仁”的话语,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等。

这些话语都是在强调人伦关系中,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非常重视这些品质。

只有让自己具备这些品质,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其次,我们来看看《论语》所关注的“孝”和“礼”。

孝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观,也是《论语》中讲到的一个重要主题。

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职责,这个观念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及。

这个观念中蕴含着对生育自己的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的尊重。

同时,《论语》中也讲到了对于长辈的尊重,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继承这些传统的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再次,我们来谈谈《论语》所强调的“忠信”和“诚实”。

在《论语》中,强调了在人伦关系中的忠诚和信誉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品质如果能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体现,不仅可以保持人际关系的稳定,还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同时,《论语》中强调了“言必行,行必果”,也即是说,要言出必行,行出必有,这领域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一个有品质的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承诺上,也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品质和信用。

最后,我们来看看《论语》所强调的“谦虚谨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论语》中所强调的“君子谦让,小人进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正是这种谦虚谨慎和习惯劳动的传统,使中国同胞不断推陈出新,勇攀科技高峰,这也打破了传统的禁锢。

总的来说,《论语》中的人伦道德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价值。

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名句

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名句

以下是一些《论语》中的名句,它们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
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乐于学习,不断进步。

而与朋友相聚也是快乐的,我们应该珍惜友情。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
想,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做到忠诚、诚信和负责。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品德的人不应该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追求进步和学习。

5.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这句话告诉我们,选拔正直的人,
罢免邪恶的人,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自己成
功,首先要帮助别人成功。

只有让别人成功,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成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
反思过去的事情,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经验,从而成为别人的导师。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跟孔子学做人----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跟孔子学做人----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 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 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还在老图书馆时, 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 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并 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 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 会书,那该有多好啊。”经过观察,褚 树青发现,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 是《参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订了几份, 以方便他们阅读。

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 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其五,孔子的其他建议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毋惮改。 •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 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 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 奋做事少承诺,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来 要求自己,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 "
幸福之际在于简
作者 麦家
• • 我曾养过两只狗。 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 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 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的, 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 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都懒得 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 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 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 其二,做人要正直磊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 生也幸而免。
• 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 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 那只是因为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日前,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 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 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chǔ) 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 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 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 选择离开。”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
-----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名句
莘县莘州中学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 落、心胸坦荡,小人则 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 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 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 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 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 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 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 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 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 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 得这个社会不对。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 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 说身处困境了。
2、君子周而不比,小 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 往都能一视同仁,从 不拉帮结派;小人却 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 的人结成小圈子,一 起排斥异己。
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 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 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 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 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 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 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而一 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 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 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杨家套中学刘志海《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它的核心思想是讲做人。

自从我校确定以‚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一直把《论语》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校本教材。

《论语》中很多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做人道理、精神品质值得中学生认真理解、揣摩、领悟。

第一种精神,是强烈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论语》中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之处非常之多,本文试就几处做一例证:其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第三十五)其二:‚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为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十二) 其三:‚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第十三)其四: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十九)其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第二十)其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第二十二)当然,这句话不仅体现的是孔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还有他海纳百川的向别人学习的胸襟。

其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一)其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九)其九: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三十)………………上面只是择《论语》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要证明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怎样培养进取精神?我的策略是进行意志训练。

学生人生精神的培养,不是能用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就能培养起来的。

学完论语之后的收获或感想

学完论语之后的收获或感想

学完论语之后的收获或感想一、学了《论语》之后,我对“做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说实话,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它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启发。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讲古代儒家思想的书,和我的生活好像没啥关系。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竟然发现那些古老的道理,居然能在现代社会里照样适用。

比如“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它其实告诉我们,要懂得和别人相处,但不必每次都要跟别人一样。

这个道理我真的挺喜欢的,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大家总是追求“和谐”,有时候为了避免冲突,大家都尽量让步,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内心不满。

可是,真正的“和”是能够尊重彼此的不同,而不是一味地迎合。

我身边有些朋友就常常因为太在意别人看法,而放弃了自己的一些原则。

看到他们这样,我就会想起《论语》里的这句话,觉得自己的生活也该有所改变。

二、《论语》给我的另一个感触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简单说就是,学到东西了,要多练习,要反复琢磨才行。

说白了,就是不能死读书。

原本我总觉得读书就是拿着书本,背一背,记一记就好。

可当我真心去读《论语》,才发现原来书里讲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心去体验和实践。

学到了一些知识,放在脑袋里,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真正要做到内化,就得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起人生的目标。

她说她每天都在忙着工作,没时间去思考未来的事情。

然后我就想起了孔子提到的“温故而知新”,你必须经常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才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往哪里走。

很多事情并不复杂,回过头来反复琢磨,你会发现一些早就忽略的小细节。

就像我现在,偶尔会翻开《论语》,再读一遍那些让我有感触的句子,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感觉自己好像慢慢变得更聪明了,哈哈!三、说实话,《论语》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可能还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际关系”这件事。

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最初听到的时候,我并没有特别理解,直到最近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些困扰我的人和事,我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_高二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_高二作文

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论语教我做人与学习细读《论语》让我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君子;细读《论语》让我明白怎样学习。

“仁”是是孔子教学思想的核心。

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心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记得从《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生亲近仁者,这一切都做好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艺了。

"我认为爱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对父母孝顺,对长者尊敬,对手足的同情。

“百善孝为先”,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孔子曾提到人们应该要“人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鱼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说的是,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他人。

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轨,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车轨,小车没有车轨一样,他靠什么行走呢?”人没有诚信九会寸步难行。

所以,我们应该养成不说谎的习惯,诚信待人。

此外,为人还要能推己及人。

孔子曾说“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需要我们在为人处世是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不能见利益就自己上,有难处就推给别人。

应该学会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想到自己想得到的别人也可能想要,自己讨厌的别人不会喜欢。

能做到这样推己及人,就掌握了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准则。

《论语》开篇就提到了“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习了就要及时实践,不也很高兴吗?从孔子的话来看,学习是首先被提到并加以重视的事,这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头等大事。

而“学而时习之”就说明了孔子眼中的学习就要及时实践,学以致用才能达到目的,才能体现学习的效果。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论语》这部经典里面,到处都是名言警句,充满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往往越是急于求成,就越难取得成功。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远,不能贪图小利。

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就不要再抱怨和后悔,白白浪费时间了;设法处理好正在到来的事情,防患于未然,才是最要紧的事。

三、以约失之者鲜矣。

如果一个人很自律,在生活中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谨言慎行,小心低调,那他犯过错的几率就很小了。

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要为自己设立一个长远的人生志向,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不会盲目。

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就会被眼前的事情所困扰,不能自拔。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贵虽然是人人都喜欢的,但必须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得的,如果是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得来的,那这种富贵对于我们来说,就跟浮云一般,没有任何意义了。

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人做学问,是为了修为自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而现在的人做学问,往往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得,为了找工作,为了升职,为了炫耀,自己却得不到什么真实的受用。

七、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在路边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不加考证,就到处传播,这是无德的表现。

现在上网方便了,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流言蜚语更多了,就更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在没有辨别真伪之前,不要四处宣扬。

八、近者悦,远者来。

很多人对外面的人很温和,总是表现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但一回到家就变脸了,对家人态度很恶劣,甚至家暴,这种人很虚伪。

要想真正取得外人的信赖,首先要对身边的人好,能让她们开心幸福了,别人才会来找你。

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遇到问题,君子会反省自己,积极改正过错,往往最终会获得人们的称赞。

而小人则会推卸责任,找出各种客观原因,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有损自己的人品,所以古人常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du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zhi,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dao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并且反复的阅读,这样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做人道理的句子

论语做人道理的句子

论语做人道理的句子
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 子曰:“君子不器。


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结合论语谈谈做人的道理

结合论语谈谈做人的道理

结合论语谈谈做人的道理《论语》这书啊,可真是个宝,里面藏着好多做人的道理呢。

我就想起我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叫小李。

那时候啊,大家都忙着学习,竞争可激烈了。

有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个同学发现老师给多算了几分,本来他挺高兴的,因为这几分能让他名次靠前不少呢。

这时候啊,小李就站出来了,他对那个同学说:“咱得诚实啊,这分不是咱应得的,得跟老师说。

”这事儿让我一下就想到《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小李这就是在践行“信”这个字呢。

他不愿意为了一点小利益就失去了诚信,就像《论语》告诉我们的,做人得诚实,不能弄虚作假。

还有啊,在班上大家一起搞活动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意见。

有一回组织班级郊游,有人想去爬山,觉得爬山有意思,能锻炼身体。

有人想去公园野餐,觉得轻松又惬意。

大家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候班长站出来了,他没有偏向哪一方,而是耐心地听大家讲,然后综合了一下,说咱们可以上午去爬山,锻炼锻炼,中午在山下找个漂亮的草地野餐。

这班长就像《论语》里说的“君子和而不同”那样的人。

他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把大家不同的意见融合在一起,让事情变得更圆满。

要是他只听一方的,不管另一方,那肯定得有好多同学不开心,活动也就没那么好玩了。

在生活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困难。

我邻居家有个大叔,做生意失败了,赔了不少钱。

那阵子他可消沉了,天天愁眉苦脸的。

但是他有个好朋友,一直陪着他,鼓励他。

这个朋友没有在大叔落魄的时候离开,而是像《论语》里说的“君子周急不济富”那样,在大叔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他帮大叔分析生意失败的原因,还借钱给大叔重新起步。

大叔后来慢慢振作起来了,他经常说,要是没有这个朋友,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朋友之间真正的情谊,在困难时刻不离不弃,就像《论语》里倡导的那样。

《论语》里这些做人的道理啊,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一样,实实在在的。

我们在生活里多学学《论语》里的智慧,做个诚实、懂得包容、乐于助人的人,那日子肯定过得更舒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和谐呢。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文学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精学。

在书中,他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奥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短短的9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

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就肯定会有一个能当我老师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

其中,有擅长的跳舞的舞蹈天才,有喜欢绘画的画画大师,有爱好运动的体育健将,还有能言善辩的口语天才。

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许多能但我们老师的人。

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以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虚心要他人请教,而且对待他人要仁慈,要宽容。

《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贡问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需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这句话使我们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对待身边的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代表他们任何人接受或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

他们有说“不”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人权利。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确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有必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

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

论语十二章谈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

论语十二章谈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

论语十二章谈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
《论语》是儒家经典书籍之一,其十二章中涵盖了许多关于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

这些句子不仅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今天仍可从中汲取灵感、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其中,《论语》第一章中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提醒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坚定的意愿,更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我们应该不断思考,反思自身的不足,寻求改进,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停探索新的领域。

另一句警句来自《论语》第四章:“君子不器。

”虽然君子义无反顾地时刻坚持正义,但长此以往往容易形成刻板印象,使人丧失灵活应变的能力。

因此,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刻意把自己框入固定的角色之中,而是要开放心态,善于接受和处理各种状况。

还有一句名言来自《论语》第七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内容简洁明了,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行为道德准则。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强加给别人。

最后,作为一位写作者,我对《论语》第九章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句话不仅是关于饮食的,更是指我们在工作和创作中应该追求卓越,不断追求完美,细心打磨每一个细节。

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加精致优雅。

以上是我对《论语》十二章谈修身做人的名言警句的一些感悟,希望这些智慧之言能够启迪你,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不主观臆测,不行事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是《论语》记述孔子努力戒绝的四件事,也是孔子人品与处世原则的写照。

2.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司马牛曾经求教孔子,怎样才能被称为“君子”。

孔子回答说:“君子没有什么忧愁,也没有什么畏惧。

”3. 见利思义。

——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面对利益,应当去思考利益是否符合道义。

4.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春秋·鲁·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自省内心,如果没有什么感到愧疚的话,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害怕的呢?5.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春秋·鲁·孔子《论语》君子喜爱钱财,但是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

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会将说的多,但做的少视为耻辱”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用正直的行为来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用恩德报答别人曾经施予自己的恩德。

这是孔子在回答别人提出“以德报怨”观点时所阐发的见解,体现了他讲原则、爱憎分明而又正直旷达的做人风格。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君子会成就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帮助别人做坏事。

而小人恰恰相反,只会帮助坏人做坏事,而不会成就别人的好事。

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自己犯有错误,要重罚,别人犯有错误要轻责,这样就会使得自己远离他人的怨恨。

10.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话。

夫子:老师,这里是尊称孔子。

从论语学做人的道理

从论语学做人的道理

《从论语学做人的道理》《论语》这书啊,可真是个宝贝,里面藏着好多做人的道理呢。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叫阿强,这家伙可调皮了,总是喜欢捉弄人。

有一回,他把一个同学的椅子偷偷挪开,结果那个同学一屁股坐到地上,疼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大家都哈哈大笑,可那个被捉弄的同学又羞又恼。

我当时就觉得阿强做得太过分了,可阿强还不以为然,觉得就是个玩笑。

那天放学,我们几个同学一起走,路上就聊起这事儿。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美,她皱着眉头说:“阿强这样下去可不行,老捉弄人,大家都不喜欢他了。

” 另一个同学小刚也说:“是啊,他就只顾自己好玩,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 我突然就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记得《论语》里这句话不?阿强他肯定不希望别人也这样捉弄他,他这样做不对。

” 大家都点头称是。

后来,我们几个就商量着得找阿强好好说说。

第二天课间,我们把阿强拉到操场角落。

我对阿强说:“阿强,你老捉弄人可不好,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你要是被人这么捉弄,你会开心吗?” 阿强愣了一下,没说话。

小美接着说:“咱们得换位思考啊,你那样做,人家多难受。

” 小刚也说:“对呀,咱们在一个班,得互相照顾,不能老给别人找麻烦。

” 阿强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 我就是觉得好玩,没多想。

”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以后可别这样啦,咱们要做个让人喜欢的人。

”从那以后啊,阿强真的变了。

他不再捉弄人了,要是看到有同学需要帮忙,他还会主动上去。

有一次,有个同学搬重物,阿强立马跑过去帮忙,还笑着说:“我来,我力气大。

” 那个同学感激地说:“阿强,你现在可真好。

” 阿强嘿嘿一笑说:“应该的。

”这事儿让我更深切地明白了《论语》里的道理是真有用。

还有啊,我们班上有个小组作业,大家一开始都各干各的,进度特别慢。

我又想起《论语》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就跟小组的同学说:“咱们不能这么各自为政啊,每个人都有长处,咱们得互相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与做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力接近或成为一位君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是第一章“学而篇”中的语句,它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要想学会做人,有孝心和爱心是最基本的。

这就印证了现实生活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他(她)连父母都不爱,那还指望他(她)爱谁呢?”除了最基本的“孝悌”外,君子需要具备的品德还有很多,例如庄重,诚信,坦率,博爱,讲团结而不营党,求同存异,安贫乐道,有高尚的追求等等。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我们,被灯红酒绿、利欲熏心困扰。

有人沉迷于感官的享乐,轻浮不能自拔;有人唯利是图,行事不择手段;有人自私自利,毫无恻隐之心;还有人虚假伪善,表里不一……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国家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重视道德文化建设,而道德文化从哪里来?就应从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其弟子就对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即如何做君子提出了精辟论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话启发我们应庄重、诚信、坦荡,而不要受轻浮、奸邪等不良世风污染。

又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之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等等,皆可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另外,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
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

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万世传颂的经典,《论语》中的至理名言已接受了历史的考验,生活在现世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从中挖掘财富、吸取智慧。

《论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蕴涵的智慧适用于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

072092 蓝东山20091000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