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社会学概论-社会学-574
【2024版】社会学概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一词最早源于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938年写成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的意图是建立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孔德将实证哲学分为五种基础学科,即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物理学,社会物理学即研究社会的学问。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就是从静止的状态去研究社会,是研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秩序、结构及其性质的学说。
简而言之,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他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体说是反对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动力学是在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
❖迪尔凯姆(1858~1917)Durkheim,mile 法国社会学家。
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及其一系列社会学理论概念,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
❖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事实论、社会方法论、社会团结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理解人类社会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社会行为、组织和制度。
社会学家研究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社会心理等。
社会学认为,人们是社会的产物。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行为都是与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的。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人们的行为和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社会学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探索问题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这使得社会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社会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它的目的是理解人类社会。
因此,社会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社会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认识到社会中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社会学可以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政治、教育、医疗、商业等等。
通过社会学家对这些领域的研究,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此外,社会学也可以为各种机构和组织提供诊断和分析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关注的是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
社会结构指的是各种社会机构、组织和群体,而社会行为包括了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
社会学的理论涵盖非常广泛,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来源: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它们是功能的产物。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社会机构和组织被看作是为了满足社会中不同个体的需求和利益而存在的。
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和难题都是源于社会中利益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社会学家可以研究各种社会对照如种族、地区、社会地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了解人们之间的隔阂和关系。
符号互动主义则称,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和语言,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分支,比如社会心理学、城市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教育学等。
社会学吸纳了莫拉特学派的思想,也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微观的个人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结构,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社会学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运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社会学引入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概念是构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考察或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实验法则是通过实验来控制和观察社会现象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系统论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冲突论则强调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意义,系统论则将社会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些理论流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五、社会学的研究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揭示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探究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研究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和挑战等。
社会学也可以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社会学概论_课件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社会学概论(完整)
2008-3-4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严复 ◆康有为 ◆《群学肄言》 ◆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 康有为:《大同书》
2008-3-4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导入
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
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同名16414)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同名16414)《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适用于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课程编码:242012030学时: 64 学分:4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逻辑学教学手段:板演、案例教学一、教学目和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社会知识,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加深对社会现象的新认识,提高学生分析与研究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熟练的社会调查分析技能,为今后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社区工作、社会规划与管理、社会评估与预测等方面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分章编写)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对象(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是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特征、发展简史和功能,认识学习社会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掌握社会学与其它相近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阅相关资料,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简史有初步而清晰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如何理解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难点是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分析其与哲学、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等方式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形成的条件与根据1.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3.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二、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1.以社会及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
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1.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2.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3.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1.“总和说”2.“综合说”3.“普遍说”4.“平等说”5.“共通说”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二、转型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中的中国社复习思考题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社会运行条件”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A.霍曼斯B.戈夫曼C.刘易斯·A.科塞D.乔治·赫伯特·米德2.创立了现象学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A.艾尔弗雷德·舒茨B.米歇尔·福柯C.尤尔根·哈贝马斯D.皮埃尔·布迪厄3.中国社会学者新视野的实地调查主要是指A.20世纪10年代中期至2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B.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D.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所作的实地调查4.认为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这种观点属于A.实证主义方法论B.新人文主义方法论C.人文主义方法论D.后现代主义方法论5.不属于观察法的特点的是A.互动性B.直接性C.广泛性D.自然性6.不属于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是A.筹划阶段B.实施阶段C.总结阶段D.研究阶段7.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A.社会B.物C.人D.自然8.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A.社会互动B.社会冲突C.社会模仿D.社会变革9.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是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规定性角色D.开放性角色10.所谓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A.文化教育B.文化创新C.文化传递D.文化反哺11.我国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学者是A.章太炎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12.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是A.拟剧论B.标签理论C.常人方法学D.符号互动论13.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称为A.社会网络B.社会支持C.社会资本D.社会合作14.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多核心家庭D.主干家庭15.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
社会学概论课件.
6.张立升主编,《社会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2007年度。
复习思考题
1.简要分析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2.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4.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5.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 6.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 7.西方古典社会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8.西方现代社会学时期的理论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文字、图象、声音) 2.解释功能(因果说明与意义理解) 3.预测功能(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案例: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学分析
描述:私营企业主的数量、分布、构成、生活方式、作用等。 解释:因果说明: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私营企业主
意义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五、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七、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一、社会学的产生
(一)社会学的起源
社会学起源问题上的三种观点。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孔德首次提出并使用“社会学”一词,标志社会学学科的产生。
1.《社会学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学界最权威的 专业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2006年2007年。
2.《社会》(双月刊),仅次于《社会学研究》的专业 期刊,上海大学主办,2006-2007年。
《社会学概论》(本科36-46学时)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31002 学时: 36 其中实验学时:0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管理社会,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目的。
“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
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即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科学。
学习社会学的任务:1、认识功能:社会的科学知识能帮助个人正确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2、导向功能: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
3、操作功能:社会学知识能为个人认识社会现象提供操作工具。
社会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法、社会统计法、社会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正确地了解社会现象,并科学地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4、预测功能:社会学知识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推论将要发生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5、控制功能:社会学帮助人们认识和协调社会的各种关系,促使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使社会稳定发展。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后继课程为《法律基础》、《经济法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社会保障学》。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具体要求包括:(1)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来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育学专业教育社会学概论
教育学专业教育社会学概论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教育社会学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力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一、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是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等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同时,社会也离不开教育的作用,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教育社会学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
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以及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教育与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如社会阶层、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等因素对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分配造成的影响。
3. 教育与社会变迁:探讨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变革等。
4. 教育与社会文化:研究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价值观念、信仰体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5.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注社会不平等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包括性别、种族、社会阶层等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差异。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式。
1. 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教育现象和社会背景的细节,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以量化的方式揭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以提供全面、深入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结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做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
3. 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它是一种依据心 理学的行为主义和经济学的功利主义理论而将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视为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的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1961年出版 的《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和彼得·布 劳1964年出版的《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 力》是社会交换理论在西方兴起的标志。
社会学是一门令人着迷而欲罢不能的学科。 ——吉登斯
第一节 社会学概述
一、社会学想象力
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 性从而看清世事。
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视角,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 活历程,以及在社会中二者间的联系。
一位社会学家就是既能够自如地跳出个人情境的即时性,又能够将 事情放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上来加以思考的人。 -----从喝咖啡你能想 到什么?
3.社会学与综合性学科的关系 ----皆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但研究角度、取向、
重点、方法及目的不同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 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 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 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
第三节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咖啡并不只是一种提神的东西。它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还具有象征价值 。
❖咖啡是当代许多关于全球化、国际贸易、人权和环境破坏 的争论的焦点,它所涉及的是一系列遍及世界的复杂社会与经 济关系。
芝加哥学派 ,开创了从经验出发、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以 研究城市为中心的独特风格,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帕克和伯 吉斯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研究的世界性拓展
四、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1.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整理一、人物与贡献1、孔德: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社会学”这一术语2、马尔萨斯:人口论两个公理:即“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两个级数: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人类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率增加两种抑制:(1)“积极的抑制”,“人口开始增加后才予以抑制的妨碍”(2)“预防的抑制”,即相当部分人“因抚养家庭困难的预见”,“不遵从早婚的自然倾向”或“自愿继续过独身生活”,从而减少人口的出生。
三个命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加,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非常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抑制,罪恶和贫困。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体系指出,人口生产受到生活资料生产的影响,抑制人口生产的社会因素也多种多样。
但从总体上来说,他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政治上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
3、斯宾塞:社会有机体4、弗洛伊德:人格、泛性论5、韦伯:权威类型、科层制、社会分层6、戈夫曼:拟剧理论7、滕尼斯:社区与社会8、陆学艺二、名词概念1、人口结构:静态:人口状况通过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数、人口密度和各种人口构成反映出来。
动态:人口状况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各个时点发生的有关人口变动的总和反映出来2、人口变动: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大方面。
自然变动:是通过新一代人口的出生代替老一代人口的死亡而形成的人口变动过程。
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他通过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来改变人口的地区分布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各种社会构成的变化3、性别比:它是以女性人口为100时所对应男性人口数来计算的。
4、老龄化: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占总人口数7%以上5、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文化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和受支配地位,居于非主导地位的文化学系统。
它与主文化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还不至于对主流文化构成伤害或威胁,它反应的是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一面。
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6、文化结构:内部结构:主要是指文化体系的构成关系。
一般而言,我们讲文化,主要是讲文化体系,即特定社会的整个文化系统。
从历史横断面上来讲,一个社会文化系统体现为三个层面:(1)文化特质:是文化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成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文化的细胞。
(2)文化丛:指紧密相关的文化特质的总和。
(3)文化模式:是所有文化丛的综合,也是所有文化因素的系统化。
它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文化结构体系,包含一个特定社会的全部文化内容。
外部结构:主要指文化进程的时空结构。
即纵向的时间结构和横向的空间结构。
(1)文化是能够积累、传承和发展的。
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文化要素或要素的不同意义组成,反映特定时期的人类生存状态。
这种文化分布的平面特征即是文化层。
(2)文化区域即指文化的空间分布,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其居民心理、交往方式、意义认同、价值观念等,都会有自己一定的特点,构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
7、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8、再社会化:指极端改变原有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去除原有个性,重塑社会角色的过程。
9、反社会化:即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10、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即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11、先赋角色:是指一个人由于出生的偶然性而自然获得的角色12、自致角色:是指个人由于自己后天的努力可以获取的角色。
13、规定性角色:某个角色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负什么责任,对谁负责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自行其是。
14、开放性角色:与之相对,对权利、义务、行为方式等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可以允许扮演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履行。
15、交换理论: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交换理论还认为,社会互动之间的交换不仅可以是物的交换,还可以是诸如赞许、荣誉等非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能即时兑现,也可能远期兑现。
16、群集行为:是在自发和无组织状态下,许多人共同发生的相对一致性的行为17、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指成员间能直接进行亲密互动,并以感情为纽带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它是社会群体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最初群体。
18、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指成员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具有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成员间互动的主要纽带是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19、社会类属:指具有共同的社会特征的人群。
20、社会群集:指临时性或偶尔聚集在一起,且不存在持续稳定的互动关系的人群集合体。
21、科层制组织内的权威有三类:传统权威、个人感召权威、法理权威,其中现代组织更多的是基于法理权威组建的科层制特征:(1)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稳定的规章制度;(4)管理者的非人格化;(5)量才取用;(6)行政效率22、中国的单位制度:单位制度是国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配实行有效的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
分类:1、机关单位2、企业单位3、事业单位特征:1、组织形势的行政性特征;2、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特征;3、制度性依附;4、社会行为的身份性特征23、非营利组织:非政府、非市场,且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组织24、区位结构:是指一个社区整体及其内部各构成系统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区位模型:1、同心圆区域理论;2、扇形理论;3、多核心理论25、城市化内容:1、人口集中;2、地域转化;3、产业转型;4、生活方式变革26、社会分层的历史发展:1、奴隶制度;2、种姓制度;3、等级制度;4、阶级制度种姓制度:是人类社会另一种分层体系,地位是由出身决定的,人们不能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种姓间的交往被严格限制。
27、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28、封闭型社会是指社会分层结构划分比较固定,社会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的社会。
开放型社会是指社会分层结构较富有弹性,社会流动性比较大的社会。
29、越轨行为:违反规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和行动。
特点:1、越轨行为的界定具有相对性2、越轨行为必须是违反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3、越轨行为是多数人所不赞成的行为4、某个行为越轨的程度以及此行为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类行为所触犯的规范的重要性,即取决于该规范在维系社会与群体上所处的地位5、越轨行为中,一种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越轨行为,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另一种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不合理的越轨行为30、差别交往理论:是以类似于中国俗语中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普通常识为基础发展而来的31、标签理论:越轨是相对的,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他人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者。
32、软控制:是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控制。
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控制手段,如政治、法律、纪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33、社会失范:指一个社会因规范丧失制约的力量,呈现出无规范或无制约力的脱序状态三、重要知识及理论1、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2、广泛性;3、综合性;4、实证性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最原始、最隐秘部分)、自我、超我(最高部分)3、家庭的起源和历史沿革:(1)血婚制阶段:原始社会人们之间的性关系不受任何限制,处于血婚杂交状态。
后来排除了上下辈不同辈分的性关系(2)伙婚制阶段:由族内群婚转向族外群婚(3)偶婚制阶段:一男一女结成配偶,把通婚的人数减少至两人;但有几对配偶一起共同生活,财产共有(4)专偶制阶段: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家庭的类型:(1)核心家庭:家庭中只有一个核心,即夫妻关系(2)直系家庭:是由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3)大家庭:由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甚至包括已婚的孙子女组成的家庭(4)其他家庭(丁克家庭,不愿生育的年轻夫妻组成)4、单位的特征:(1)组织形势的行政性特征(2)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特征(3)制度性依附(4)社会行为的身份性特征5、我国单位制的变化:(1)单位与成员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2)由全方位控制转变为职业活动控制(3)单位不再具有身份性特征6、社会和社区的区别(1)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都并不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2)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
社会强调人们活动的社会空间,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而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在地域上可以非常松散,也可以非常紧密。
而地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构建社区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区在地域上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与邻近的其他社区存在明显的区别(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与社会相比,同一社区内人们交往频率更高些,“共生”的程度的差异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
(5)社区对社会成员的控制多采用非强制手段。
在社区中既可以借助法律、纪律等强制手段,也可以使用风俗、道德、宗教等非强制控制手段。
在社区中,非强制手段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形式。
在社会范围内,成员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抽象的,需要通过法律、纪律等强制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社会成员的行为,另外,社区的社会控制目标主要是通过舆论等非强制手段监督社区成员的社会行为,而社会则强调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7、农村社区的特征(1)地域特征或地缘关系:农村社区不能脱离一定的区域,其特点是自然环境的直接支配作用较强。
农村聚落点要受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土地和人口的支配,总是限定在一定规模或空间的范围之中,不仅农作物的种植带有地域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带有地缘色彩(2)人口特征:农村人口散居在广大的地域上,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的流动率小。
(3)经济特征:农业是农村中的基本产业。
农业经济的特点是有记性,人们借以获取衣食的劳动对象是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在很长时期内依赖再生能力。
(4)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组织系统和农村社会规范系统中。
家庭是农村社区组织的中心,当农村社区各种正式组织尚不发达的时候,农村家庭不仅是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的中心,而且是社会交往、教育和娱乐的中心;由于人们凭借传统经验就可以维持社会生活,社会规范的功能就是要延续已经取得的传统经验,因此农村的社会规范是传统取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