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之第一节:社会网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卡尔· 波兰尼与嵌入性 • ①在初民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往往是社会、 文化、习俗的结果,经济是被嵌入于社会中 • ②在市场经济以前的社会中,已经存在着三种行 为准则 • 互惠/对称性,再分配/集中性,家计/自足性 • 4、20世纪60年代,数学工具与数学技术不断引入, 且与美国的结构功能主义相结合,使得网络社会 学考试得到美国社会学界的认可
• (三源自文库针对了亚洲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的崛起 “关系 资本主义”
• 一、人类学家对社会网络的研究 • (一)布朗对社会网的研究 • 拉德克利夫· 布朗(英 1881-1955)《南非人 的母舅》率先提出并使用“社会网”这一概念。 1、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结成社会关系, 形成社会网络,进而形成社会结构 • 2、解释了微观社会结构下的社会关系网络 • 原始南非人的社会行动主要在亲属关系网络基 础上进行规范 • 整个社会关系:夫妻关系、交换关系、朋友关 系以及亲属关系 • 3、个体之间所结成的社会网络关系是由文化、 习俗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制度支配的
• 三、 社会网络内涵 • 最初对社会网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强调 社会网的个体性特征,一是强调社会网的 整体性特征;后出现了两者的融合的趋势 • (一)社会网络的三层含义 • 1、社会网络可以表示某种“社会结构”, 代表人物博特 • 个体之间形成的整体社会结构 • 博特“结构洞”:处于间接联系的社会网 即“结构洞”
第一节 社会网络
• 社会关系网络或社会网络:社会关系是人 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以个人为核心展 开的社会关系总称。 • 齐美尔把社会设想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
• 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 个整体结构,它并不是一张平面的网,而 是立体交错的空间网。这样,社会网研究 的基本概念就是: • 社会网的结构 • 社会网的连接 • 社会网的功能。
• • • • • •
社会关系网络至少具有五方面的功能: 第一,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第二,是一种信任和承诺的机制; 第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提供信息、充当信息桥; 第五,是一种“弱者的武器”,能为社会 弱者提供日常权威
• 米切尔将社会关系网络界定为“某一群体中个人 之间特定的联系关系,其整体的结构,可以称之 为该群体中个人的社会行动”。 • 按照林南的解释,社会关系网是可被行动者用于 增加其目的性活动的成功可能性的诸种资源。资 源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个人资源是个 体所拥有的资源,包括物质和符号物品(如文凭 和学位)的所有权。社会资源指的是个人通过社 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林南认为,那些嵌入于个 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声 望,并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 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取。因此,林南对社会 关系网络的理解,突出了其社会功能。
• 2、社会网络表示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资 源”, 代表人物林南 • 强调在社会行动中要注意寻找双方在知识、财富、 种族、权利等方面的、可以影响自身社会行动的 资源和条件,同时积极寻找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资 源,并为此而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 “拉关系” • 3、表示某种有利条件,可以影响事件的成败,即 社会资本,代表人物布迪厄、科尔曼
四、 社会网络的要素(1997年,米切尔· 达 弗尔) • 1、结构要素:行动者之间联系的形式与强 度,是网络分析的基石 • 2、资源要素:行动者所具有的各种特质, 能力、知识、财产等 • 3、规范要素:影响行动者进行行动的各种 文化与规则,即“惯习” • 4、动态要素:社会网络的基本保证,指网 络形成与变化的各种机会与限制(时间与 空间)
• (4)网络结构观关心人们对社会资源的摄取 能力,而地位结构观则强调人们是否占有 和占有多少某种社会资源; • (5)网络结构观反映了人们在其社会网络中 是否处于中心位置,其网络资源多寡、优 劣的重要意义,而地位结构观则将一切都 归结为人们的社会地位,如阶级阶层地位、 教育地位和职业地位等。
• (二)市场网络观 • 怀特: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 • 生产经营者们从一开始就处在同一社会网络 之中,生产经营者的社会网为他们提供了必 要的经营信息。 • 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生产经营者们相互传递 信息并相互暗示,从而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 • 市场秩序事实上产生于同处一个网络圈子中 的生产经营者,他们并不是按照纯粹的市场 规律行事。 • 有效解释中国的一些经济现象与逻辑
第四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 第一节 社会网络 • 第二节 社会资本
• 过去经济理论总以为金融资本是一国经济 得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三十年前经济学家 发现人力资本比起金融资本更为重要,晚 近的研究又发现一个充满互信、合作的社 会资本,较前两者更为重要。因为在一个 相互信任的社会里,可以减少许多社会摩 擦及外部成本,非仅让政府的管理事半功 倍,也可以让民间企业的生产、消费、投 资等活动,可以更有效率地进行。
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背景
• (一)针对了以往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 在商品经济中出现了与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 象 • Eg工业品市场与采购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仅 是买方,卖方也在积极利用社会关系寻找买家 • (二)针对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 • 美国网络理路研究的两个分支: • 1、小群体研究,分析小群体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 (林顿· 弗里曼、米切尔) • 2、网络结构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网络如何作用 于人们的行为(美国怀特、格兰诺维特,加拿大 韦尔曼)
• (三)莫斯对社会关系的研究 • 莫斯《礼物》:在原始或古代社会中, 为什么受礼者必须作出回报? • 礼物交换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无序 的个人如何构成一个有序的社会的命题。 • 人们通过礼物交换建立人与物的关系, 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进而构成有机体。 义务在社会中的情感性、道德性、权威 性等意义。
• 中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社会网研究的萌芽 • 费孝通:差序格局 • 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 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 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 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 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捆柴,几根成 一把,几把成一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成 团体状态;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 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 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 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 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 关系的亲疏。
• (三)韦伯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经济通式》 • 现代新型制度的出现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 法律、宗教、技术的原因 • (四)梅奥 • 1924年 霍桑实验(美国科学院全国学术委员会与 美国西部电器公司在该公司的芝加哥霍桑电话机 厂 有关车间照明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与功能 经济人——社会人
• 二、早期社会学家对社会结构的研究 • (一)迪尔凯姆 • 1、传统社会: 同质性 机械团结 集体意识(一 般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与情感的总和) • 2、现代社会: 异质性 有机团结 正式制度 • (二)齐美尔 • 《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个人 通过各种动机的社会交往结成社会 • 人类有目的的交往活动一方面创造习俗、文化、 社会结构,一方面又反过来受其制约
五 社会网理论
• (一)网络结构观 • 怀特、格兰诺维特和林南 • 网络结构观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 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纽带对行 动者的影响。 • 网络结构观认为,任何主体(人或组织)与其他 主体的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 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的不同之处在于: • (1)网络结构观依据个体与其他个体的 关系(诸如亲属、朋友或熟人等)来认识个 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地位结构观则按照个 体的属性特征来规定个体的社会位置; • (2)网络结构观将个体按其社会关系分 成不同的网络,而地位结构观则按照个体的 属性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 (3)网络结构观分析人们的社会关系面、 社会行为的"嵌入性",而地位结构观则注重 人们的身份和归属感;
六、社会网的功能
• 社会关系网络的功能与网络内部的节点相 关。关系网络中的节点,不一定仅限于个 人,它也可以是组织、群体或是整个社会 甚至是国家。社会关系网络中连接个体之 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朋友、 亲戚,也可以是交流渠道、商业交换或贸 易往来关系。对于社会中处于不同层级的 成员而言,这个立体网络的高度、密度都 有所区别,而网络中节点所掌握的物质资 源与符号资源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 个体“目的性行动”成功与否。
• • • •
(四)社会资源理论 林南 三大假设: (1)地位强度假设--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摄取 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 • (2)弱关系强度假设--一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 越大,通过弱关系摄取社会资源的几率越高; • (3)社会资源效应假设--人们的社会资源越丰富, 工具性行动的结果越理想。
• 否认了资源只有通过占有才能运用的地位 结构观。林南认为,资源不但可以被个人 占有,而且也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通过 关系网络可以摄取资源。 • 弱关系之所以比强关系更重要,是因为前 者在摄取社会资源时比后者更有效。
• (二)马林诺夫斯基对于社会结构的研究 • 1、人类有两种需要:基本需要与派生需要, 为了满足这两者就得建立某种社会关系网 络,形成一套社会规范 • 2、人类活动具有非经济性特征,如伦理价 值特征。社会交往特征等 • 3、对库拉的研究显示,库拉本书并不具有 任何经济价值,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社 会联系的加强上
• (四)其他人类学家关于社会网的研究 • 早期人类学家侧重研究在正式制度形成之前非 正式制度以及人际关系如何形成强大网络来限 制人的行动;二战后,人类学家开始关注现实 问题 • 1、1954年 巴勒斯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对挪威一 个渔村展开跨亲缘与阶层关系研究,首次将网 络理论的应用转向现实社会,发现移民与城市 和乡村都保持密切联系,解释了关系网络对于 找工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 2、1957年 英 伊丽莎白· 博特《家庭与社会网 络》,首次使用社会网络理论来分析都市中的 家庭和夫妻关系,成为典范性研究
• • • •
(三)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概念 格兰诺维特 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 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
• • • • •
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 互动的频率 感情力量 亲密程度 互惠交换
• “弱关系充当信息桥”: • 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 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 • 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 的。 • 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 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 高。 • 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 较广,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以获得信 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从而将其他群体的重要信息带 给不属于这些群体的某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