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四章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关系,包括信任、互助、合作等社会关系。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社会网络对于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社会网络又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
社会资本理论源于经济学,但其重要性逐渐被社会学家所认识和探索。
社会资本理论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科学在研究社会关系上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社会学研究在向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领域有所拓展。
社会资本理论探索的是社会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社会网络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领域,社会网络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在政治领域,社会网络可以推动政策制定和施行,提高政治参与度和公民意识;在社会领域,社会网络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互助意识,缓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社会资本理论的背景下,社会网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社会网络的概念包括了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交流和互动方式,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
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征对于社会资本的产生、维持和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在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通常是指关系密切、交流频繁、信任度较高的关系,比如朋友、家人、同事等,这些关系通常较为稳定,可以提供较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而弱关系则指关系不太密切、交流不太频繁、信任度较低的关系,比如熟人、邻居、远房亲戚等,这些关系通常比较松散,但是可以拓展个体的社会网络和资源获取渠道。
社会网络的结构也包括了核心节点、边缘节点、密度和距离等一系列概念。
核心节点通常是指在社会网络中拥有大量强关系和与其他核心节点相连的个体,这些核心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边缘节点则相反,通常是指在社会网络中拥有较少的强关系和相对孤立的个体。
密度是指社会网络中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联系频率和信任度。
距离则是指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地理距离、社会距离、心理距离等因素,对于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是社会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而社会资本则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一、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在社会网络中,个体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
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等。
社会网络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多种多样,既有亲密的关系,也有疏远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不同类型的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都有不同的影响。
2. 密度: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密度反映了个体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
密度高的社会网络意味着个体之间的联系频繁,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更加便利。
而密度低的社会网络则可能导致信息孤立和资源匮乏。
3. 强弱关系: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强关系通常是指亲属和密友之间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亲密度和信任度。
而弱关系则是指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亲密度较低,但对于信息传递和资源获取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特点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它包括了个体的社会关系、信任、互惠关系等。
社会资本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维度性: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信任关系、互惠关系等。
这些不同维度的资本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都有不同的影响。
2. 可转化性: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个体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通过社会关系和信任,个体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提升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3. 累积性:社会资本具有累积性的特点。
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建立的关系和信任可以不断积累,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资本。
经济社会学第四章 社会资本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定义
• 不同的社会资本研究视角带来不同的社会资本定义。总的来看,有两 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定义有助于我们对社会资本概念的认识:一种是将 社会资本看做封闭网络中的信任、互惠和规范网络;另一种是将社会 资本看做开放网络中的信息和影响力。前一种类型包括布迪厄、科尔 曼、普特南、波茨、特纳、奥斯特罗姆等学者的定义,后一种类型包 括伯特和林南等学者的定义。
二、中观层面(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研究
• (一)组织内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 • 1 组织社会资本的提出 • 纳哈皮特和戈尔秀(Nahapiet and Ghoshal,1998)将社 会资本概念运用于组织研究之中,他们指出,企业之间的 差别包括业绩上的差别,可能体现了它们不同的创造和利 用社会资本的能力,那些创建了特定社会资本结构的企业 更有可能成功。 • 社会资本通过影响知识创造的两个过程——结合 (combination)和交换(exchange)——得以产生的必 要条件而促进了知识资本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定义
• 科尔曼将社会资本界定为:它不是一个单一实体,而是由一系列拥有 两个共同要素的不同实体所构成,这些要素均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 构成,且促进了结构中的行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行动者)的特 定行为(Coleman,1988)。根据他对社会资本类型的具体分析,这 里的社会资本既包括社会结构中的责任、期望和信任,也包括流通于 社会关系之中的信息,还包括规范和赏罚制度,并且他还首次将社会 资本定性为一种好的东西,可以为行动者的行动提供便利(Coleman, 1988)。
第一节 社会资本研究概况
• 社会资本真正使社会资本广受关注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科 尔曼于1988年发表的《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一文,被公认是 社会资本研究的奠基之作。他从功能角度提出社会资本体现为两个不 同实体(个人或者法人)共同拥有某些社会结构要素,且这些结构要 素能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又称人际网络) ,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 3 ] 。
社会网络理论是在20 世纪50 、60 年代出现的,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
70 年代,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拓展到其他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当前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络理论观点主要有:1、以科尔曼(Coleman J . ) 和普特南(Put nan R. ) 为代表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理论,普遍公认的社会资本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组织能够从其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量,或者说是个体或组织与其他个体或组织之间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联系以及依靠这种联系来获取资源的能力总和。
2、以格兰诺维特( Granovet ter Mark) 为代表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The St rengt h of Weak Ties) :提出社会网络中的弱关系力量假设,认为:在社会网络中,个体或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一种纽带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弱关系两种类型。
3、以罗纳德·伯特(BurtR. ) 为代表的结构洞( St ructure Holes) 理论结构洞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伯特(Burt . R) 于1992 年首次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网络中的某些主体与部分主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主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不发生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7 ] 。
如图1 所示,A、B、C 都与甲联系,但是三者彼此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甲取得联系,这样甲就拥有三个结构洞,而a 、b 、c 不必经过乙就可以取得联系,乙就不具结构洞。
社会政策期末重点

一、社会政策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二、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三、发达国家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客观题)P24(一)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①内容:a. 教区负责供养教区内无依无靠的贫民;b.根据贫民的类型,分类施助(有劳动能力的送入工场劳动- 没有劳动能力的,送入救济院或提供院外救济; - 无依无靠的儿童,提供学徒训练机会。
②影响:a.政府开始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b.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c. 各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模版。
2.工业化对社会政策的促进作用:①工业化带来的风险;②传统的生活保障制度的丧失③流动加快与传统社区家庭功能的淡化④工人运动的发展㈤对贫困新的认识3.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①俾斯麦的政策:胡萝卜加大棒②社会保险法:- 1883 工人医疗保险法 -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 1889 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70岁以上)③俾斯麦模式(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①英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在1911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试图用社会保险的方法来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②同时,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们认识到政府可以并且应当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和再分配政策来刺激需求和促进就业,从而为“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持。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他们的总和。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一)社会网络在社会资本理论中社会网络特指人际关系网络。
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之一。
它是一种多线路的联系,联系中的每个人都共享着多种利益。
网络包括了多种多样的联系,如朋友或者邻居关系、社区主从关系、现代的同族认同以及地方老乡关系、同学、校友等等,既有正式的联系也有非正式的联系。
它是每个人开拓自身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的必然渠道。
布迪厄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熟识和认可关系所产生的社会资本。
首先,它是与群体的成员身份和社会网络联系起来的资源;其次,它是基于相互认识和认可的基础上的。
同样,科尔曼在他的社会资本中也强调了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社会网络指的就是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的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
(二)规范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是规范或者称之为制度,其中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规范,它们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斯特罗姆从广义上界定了规范,规范就是具体规定什么样的行动(或结果)是需要的和被禁止的,或者被允许和被授权制裁的(如果规则不被遵守的时候)。
奥斯特罗姆认为,规范就是人类致力于建立秩序和增加社会结果的可预测性的努力结果;规范能够被用来增加许多个体的福利,或者当集体选择过程受到某一以及建立的子群体控制时,被该群体用来为自己群体增加超过其他群体的更多利益。
(三)信任在社会资本理论有关信任的论述中,福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他认为,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诚实和合作关系的共同体内,基于共享规范的期望”。
他不仅将信任看成社会资本的组成部分或指标,而且还是其前提条件,“社会资本是一种从社会或者社会的一部分中的普遍信任中产生的能力”。
福山认为,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家庭这种最小最基本的群体中,还体现在国家这个最大的群体中。
其他群体也体现这种资本。
笔者认为,总体来说,社会资本理论中的信任指的是在公民参与网络中基于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一种长期普遍互惠关系。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等社会性资源。
它不仅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财富,更体现了社会内部的关系、互动和信任。
社会资本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的关联,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们的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
社会资本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们通过参与各种社会集体活动,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
这些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纽带,更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
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稳定。
其次,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需要合作和信任。
社会资本提供了一种经济资源,使得经济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通过互相信任和交换,人们能够形成紧密的经济网络,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资本的健全与否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社会资本也与社会公平紧密相关。
当社会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密、互动频繁,社会资本相对较高时,资源的分配会更加公平。
这是因为社会关系的发展使得资源更加透明和公开,人们更加容易获得信息和机会。
同时,社会资本也能够缓和社会冲突和不公平的状况,减少社会不满和矛盾的产生。
此外,社会资本还有助于创新与发展。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新思想、新理念的诞生提供土壤。
通过社会网络的扩大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创新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推广。
社会资本的发展能够提高创新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然而,社会资本也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退化。
其中之一是社会分裂和隔离的发生。
当社会分化严重和社会不公平加剧时,社会资本容易受到打击。
人们的信任和合作意愿减弱,社会关系变得自私和疏离。
另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可能对社会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人们缺乏时间和空间去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社会资本也会因此而减少。
社会资本与社会关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四章 农村社会关系

1. 农村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
2. 最高层次的社会关系是:()
A.群体关系
B.政治关系
C.个人关系
D.社会制度
3. 传统农村社会的社会网络的主要特征是:()
A.工具主义
B.普遍主义
C.集体主义
D.差序格局
4. 传统农村社会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 )
A.血亲为主
B.姻亲为主
C.血亲姻亲并重
D.地缘为主
多项选择题
1. 从社会关系联系的纽带上划分,农村社会关系可分为()
A.地缘关系
B.群体关系
C.社会制度
D.业缘关系
E.血缘关系
2. 农村家庭网络的要素包括()
A.多个家庭的集合
B.一般交往频繁
D.相互服务
E.价值的扩大
3. 同志关系的特点是:()
A.平等性.
B.公民性与普遍性
C.互相帮助
D.工具主义
E.特殊主义
4.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趋势是:()
A.农村社会结构要素的进一步改变
B.农村社会结构持续分化
C.农村社会结构的弹性进一步增加
D.农村社会结构对行动主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深远和复杂
E.农村社会结构重新组合
名词解释题
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简答题
1. 差序格局概念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2. 简述农村家庭网络的特征。
3. 简述现代农村社会资本的特征。
论述题
1. 试述农村社会网络的历史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社会网对社会经济行为和过程的研究有 很大用途。 劳动力市场、组织、宏观经济过程、雇 主与雇工之间的工资关系,或研究与"现 实世界"的交换关系、交易成本、效率等 相关的各种规范。
32
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使得不同社网的 概念不能被整合到一种理论框架中去; 社会网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概念由于缺乏 一个整合的理论,使得基本概念不能共 享。 构建社会网理论就尤为重要。 这种理论将对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有 重大意义
网络资本包含社会网的结构性要素和规 范性要素。意指个体在任意给定的时间 内所获取的支持量。 人们通过在特定类型社会组织中的结构 位置来获取这些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是
社会、经济、家庭、公司、政府等等)
25
权力被定义: 权威性权力:发布命令与指示,而知其不会遭 到反抗; 影响:一个人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以此改 变后者在缺乏这一信息的情况下会从事的行 为; 统治: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另一个人的控制,后 者能提供或限制前者利益,或者对其实施惩 罚。 权力网络分析包含了以上三种类型的权力。 网络理论认为权力存在于结构之中。
3
一 社会网络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取向 1、社会网络的涵义
2、社会网络的研究对象 3、网络结构观
4、社会网络研究的取向
4
一 1 社会网络的涵义
由个体之间特定的社会联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状态和关系模式 个体——个人、群体、国家…… 关系——人际、行业、血缘…… 三个要素:行动者,关系,结构
5
12
二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1、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2、社会网络的功能
13
二 1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A.规模——网络的大小或范围。包括点——成员规模, 线——交往关系规模 B.密度——网结构紧密程度或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程 度。 C.中心性——个人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有三种形式或 指标: 程度中心:最有社会地位或权力的人 亲近中心:以距离为概念来计算一个节点的中心程度 中介性:个人作为媒介者的能力,即占据他人快捷方 式重要位置的人
23
网络在四个方面影响移民过程与就业: 当网络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相应的支持结构 会有利于进一步的移民行动。 是移民网络分散风险的作用。 是通过移民链形成的。 许多新移民区的企业家是通过网络关系得到支 持的,形式包括互助、信用协会,以及与正式 机构(如法庭)打交道上的帮助。
24
二、权力网络与影响网络
26
组织权力研究中的三种网络分析方法 研究范例 社会交换 埃默森 库克 珀弗 伯特 明茨 斯考特 尤塞姆 舒茨 研究主题 应用于组织动 力学实验室中 的个体行为 跨组织关系, 董事互锁 董事互锁,法 人政治行为 核心概念 权力存在于网 络结构和相对 交换机会之中 资源等于权力, 缺乏资源等于 依赖 社会中的核心 精英控制着绝 大部分权力
9
社会网络研究的对象:社会网络的形成
和结构,及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及模式
10
一 3 网络结构观
观点: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 的社会结构;任何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网络结构观与地位结构观的区别: a.从关系认识个体的社会位置;按照个体属性特征规定个体 的社会位置。 b.个体社会关系分成不同网络;按个体属性进行分类。 c.分析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嵌入性”;注重身份和归属感。 d.关注人们对社会资源的摄取能力;强调人们是否占有和占 有多少某种社会资源。 e.指出了人们在其社会网络中的位置、网络资源的多寡、优 劣的重要意义;归结为人们的社会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等。
社会网研究始于 1934 年,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运用社会计量学的方法对小 群体进行了实证研究。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网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末,社会网研究已形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逐渐被制度 化,社会网研究已开始有了自己的学术刊物,拥有一批自称为网络分析的 社会学家。
从 60 年代至今,美国关于社会网的著名研究包括社会网对信息传播、发明
30
二、当代社会网研究
阮丹青等就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异质性等与 美国学者的网络研究进行对比 边燕杰从“弱关系力量假设”出发,对中国社 会首次进行实证研究--天津就业问题 张其仔利用其1998年在福建晋江市西滨镇跃进 村所得的社会关系调查资料,检验弱网力量对 于就业之外的投资领域的实用性 贺寨平考察了山西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
含义:社会网络内复杂关系形态的较稳定的基本形式
1.弱关系——强关系模式 2.中心性模式 3.小团体模式 4.闭合——开放模式 5.结构洞模式
17
第三节 社会网与经济
网络进入与机会网络 生产网络 权力网络与影响网络
18
一、网络进入与机会网络
就业研究共同的假设: 工作机会和信息流动受到社会关系结构 的限制。信息的获得是通过网络构建的, 网络对就业前景、资源调动以及观念与
14
二 1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D.关系强度——从四个维度测量:互动频率;感 情力量;亲密程度;互惠交换。 E.互惠性——相互的价值性、有益性、支持性等。
15
二 2 社会网络的功能
A.信息传递
B.资源配置 C.社会支持——个体从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金钱、 情感、友谊等资源的支持 ……
16
三 主要的社会网络关系模式
11
4 社会网络研究的取向
A 整体社会网的取向:研究有一定自然边界的人群 ,分析所有成员及其关系的构型;探讨个人在网络中的 结构位置、网络的结构特征。
B 自我中心网取向:研究以某一个体为中心的网络 构成情况;探讨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其人际网络的影响, 如何通过人际网络结合为社会团体,个体所处直接社会 环境的连带状况。
资源依赖
社会阶级
27
三、生产网络
四种类型的生产网络
研究例子 地域 萨巴尔斯考 特亨瑞格尔 萨克森尼 哈格多恩 鲍威尔 多尔 格兰诺维特 组织例子 在the Third Italy的制造 业,硅谷的 高科技 基础科学的 合作 日本的株式 会社,韩国 的商社 合资企业, 转包商 关键概念 弹性 专业化 信任基础 地缘,血缘, 互惠的规范
研发 商业集团
创新学习 仁慈权威
技术共同体 公共商业集 团认同
战略联盟和 塞奥 合作性生产 卡特尔与迈 耶斯 萨巴尔
从重复互动 可计算性, 中得来的认 互相倚赖 同感
28
第五节 社会网研究在中国
社会网研究的萌芽 当代社会网研究
29
一、社会网研究的萌芽
中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社会网研究 的萌芽 费孝通:差序格局 林耀华 以人类学方法进行的研究 只是描述,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
推广的影响,社会网与社会资源的关系,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对个人观念形 成、变化的影响。
8
经济社会学:
社会网概念最早出现在结构功能主义传统中,现在已成为社 会学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对正式组织和职业流动的研究中,罗纳德·博特使用了
“结构洞”的概念;林南在研究劳动力市场时使用了“社会
资源”的概念;艾得斯柯用“网络资本”概念解释了与东欧 剧变有关的宏观经济变化,即从国家社会主义转化成另一种 更多依赖市场机制的经济制度。 其他一些社会网方法的应用,包括"董事互锁""社会资本"、" 非正式经济"、"嵌入性"和"弱关系力量"等。
21
网络在连接供给与需求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 要通过非公共渠道的人际交流进行信息传递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工作和社会背景上的机
会,从而与其他具有影响的人形成弱关系; 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则具有更强的亲属社 会网络,往往拥有较少的机会
22
网络能提供范围广泛的进入机会 网络进入的类型也随公司规模的不同而 不同 网络在多种类型工作的就业过程中扮演 重要角色
33
2 社会网络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对象
社会网络研究的性质: 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观点; 一套社会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6
欧洲:
社会网研究始于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
巴恩斯对挪威渔村阶级体系的分析真正把社会 网隐喻转化为系统研究
英国学者鲍特的著作《家庭与社会网络》则被 美国社会学界视为英国社会网研究的典范。
7
美国:
政策的扩散有重要影响。这里,主要讨
论网络对就业问题与就业机会的分析。
19
网络对就业问题与就业机会的分析 : 正式性求职包括广告、招聘启事以及直接向公司递交
求职信;
20
非正式性求职就是运用社会网络关系寻求工作。 通过社会关系得到工作的途径有“接班”、利 用内部消息或直接为朋友所雇用。 在非正式性求职的各种理论中,人们广泛应用 社会网的结构性要素和资源性要素 "弱关系力量“:假定弱关系在获取工作信息时 非常有效,这样,结构性网络特征的关系力量 在求职中就非常重要。
第四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1
第四章
第一节:社会关系
第二节: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三节:社会网与经济 第四节:社会网研究在中国 第五节:社会资本(林南老师幻灯)
2
第二节 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取向 二、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三、主要的社会网络关系模式
四、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