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产业发展历程_我国商用车发展史回顾之二

合集下载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新转折之二——我国汽车产品实现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折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现新转折之二——我国汽车产品实现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折
单位 : ,万美 元
产 品类 型 商用 车 客 车 货 车 轿 车 乘用 车
特种 车
进 口 数 量 l3 36 48 07 75 2 64 69 6 56
136 22 52 5 55 1 112 6 34
出口 数量 63 49 l4 l 0 l5 3 15 l2 14 84

2 我国汽车产品实现从净进 口到净 出口
1 自主品牌汽 车企业 是我 国汽车产品 出口的 2 . 1整车产品实现净出1 : 3 主 力
汽车产业能够 出 口商品是汽车 产业有国际竞
汽 车及 零部 件产 品 出 口,特 别是具 有 自主知 识 争 力 的 表 现 。长 期 以来 我 国汽 车 产 业 通 过 进 口产
口车型的技术档次上,我国汽车企业和跨 国公司的
差 距 还相 当大 。 管如 此 , 尽 我们 自主 品牌 汽车 企业 ,
考》的基础上,再提 出 《 国汽车产 品实现从净进 我
口到净 出 口的转折 》 的研 究意 见 ,供 汽 车工业 企业
参考。
在产品出口上呈现逐步走强的发展趋势。

l 2
3 4 5 6
年 份 数 量
20 00 2)1 () (
2( o) 2 2o 03 20 04 20 0 5
进口 金额
1 01 7 2 8 113 72 9
30 2 22 5 57 9 25 2 5 61 41 7 5l O 71 1
—0 5 3 155 —2 9 3 153 —9 9 3 36 23 94
金 额
-9 7 9 61 —4 8 3 19 4
—90 6 27 6 - 0 0l 49 4 —7 14 4 64 —24 2 3 68

大型客车国内外发展历程

大型客车国内外发展历程

大型客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国内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对其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国内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1949-19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逐渐恢复,大型客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早期的客车以农用车辆为主,载客量较小,技术水平较低。

2. 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大型客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这个阶段,中国客车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销量逐年攀升。

3. 转型升级阶段(2000年以来):随着环保、安全要求的提高,大型客车开始向环保、安全、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客车制造企业加强了技术研发和投入,推出了更多节能、环保、安全的车型,同时也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国外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大型客车在国外也经历了起步阶段,早期的车型以货运车辆为主,载客量较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大型客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 技术升级阶段(70-80年代):在这个阶段,国外客车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技术等。

同时,客车的设计和制造也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

3. 多元化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大型客车的车型和功能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公交客车外,还出现了如校车、旅游客车、特种客车等不同类型的大型客车。

同时,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也开始在大型客车领域得到应用。

总的来说,大型客车在国内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大型客车开始向环保、安全、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在国外,大型客车的车型和功能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

未来,大型客车的发展将朝着更加环保、安全、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面临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挑战。

中国客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客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客运、客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部分客运产业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客运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60年的发展,客运业得到极大发展。

客运业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客运业艰难创业。

新中国成以前道路客运业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为迅速发展运输,交通部在1949年召开的首届全国航务公路会议上要求,各大行政区、各省1950年内尽可能建立运输公司。

1950年4月5日,交通部成立了国营汽车运输总公司,各大行政区、各省也组建了规模大小不等的直属运输公司。

十年动乱,国民经济走到崩溃边缘,道路运输发展也受到严重破坏和影响。

道路客运一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群众乘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邓小平南巡谈话,我国客运市场空前活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家针对客运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运力的增长仍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量大、车辆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出行难”成为那个时代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解决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及“出行难”问题,1979年8月,交通部召开全国汽车运输座谈会,根据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研究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和改革汽车运输管理体制等问题。

之后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客运市场的指导性文件,开放运输市场,提倡多家经营,鼓励市场竞争,以尽快把交通运输搞活、搞通、搞上去。

各地迅速掀起了个人和联户购买汽车从事运输的热潮,在大大缓解了“出行难”的问题。

正确的决策催生了运输生产力的大解放,道路运输开始走进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对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个阶段:从邓小平南巡谈话至今,客运快速发展,并规范市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我国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道路客运行业实行了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重大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交通运输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下面是较为详
细的历程:
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
由私人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和拖拉机等生产。

2. 改革开放(1978-199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
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和开展国际并购,加快了中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化改革(1992-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
鼓励汽车企业开展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大型豪华轿车和高档车型等领域扩展。

4. 泡沫破灭(2008-201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
车工业陷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许多汽车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风险。

5. 新能源汽车崛起(2012-至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
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投资和生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汽
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本文将以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以汽车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战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98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汽车工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系列汽车企业相继成立,包括长城、奇瑞、比亚迪等。

同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这些合资企业的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这一成就的取得,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随后几年,中国汽车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量进一二、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500万辆和2477万辆,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球第一。

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消费者对品质、安全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压力的挑战。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中国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成功进军海外市场。

例如,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代表之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为主,开始了汽车制造的尝试。

1956年,中国生产了第一辆名为“解放牌”(Jiefang)的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

然而,受制于技术和资源限制,产量较低。

2. 自主研发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技术。

1984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朝着自主研发方向迈进。

3. 合资合作时期(90年代至今):在9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个时期,一些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在中国投资建厂,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4. 自主品牌崛起(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中国开始重点发展自主品牌。

一些国内企业如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开始在自主品牌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市场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5. 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2010年代至今):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上。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市场。

同时,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互联网汽车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合资合作、自主品牌崛起,再到新能源和智能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汽车产业起步,主要以引进技术为主,初步形成了汽车工业的基本框架。

2. 探索阶段:这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

当时国内汽车市场上外资车和进口散件进口组装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部分企业开始试制生产广义上的国产轿车。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汽车品牌还非常少,而且绝大部分是引进技术的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基本没有。

3. 初步发展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行体制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在生产上实行了规模化经营,自主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4. 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市场需求开始爆发性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

5. 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

总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开创时期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较为有限,主要依靠进口汽车满足国内需求。

二、摸索阶段在新我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下。

但是,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逐步建立起了一定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

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对汽车工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和支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投入。

四、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壮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我国汽车工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五、面临挑战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仍将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汽车工业需要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并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在新我国成立之初,汽车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国人民只能通过进口车辆来满足交通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自主生产汽车车辆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新我国成立初期,汽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

起初,由于技术设备的不足,我国汽车工业只能在一些简单的零部件上进行组装。

但是,这一阶段的发展使得我国汽车工业有了一个起点,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摸索阶段,我国汽车工业主要经历了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企业的努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投入,力求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

客车行业的发展阶段

客车行业的发展阶段

客车行业的发展阶段一、起步阶段(年1956 -1978 年)1974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和国家建委城建局联合下文,由常州客车制造厂研制大客车底盘。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意识下,中国的客车业也从次开始了漫长的大客车产品的自主研发之路。

1975年9月,北京牌大型铰接公共汽车在北京公路上投入使用。

虽然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客技术水平很落后。

1978年以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年产量仅为40多万辆。

客车产品的年产量占汽车工业年产量的比例很小。

中国对客车产品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再加上中国总体技术水平的落后,大型客车的发展也就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二、成长阶段(1978年-2001年)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中国的客车产品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丰富和填充。

1978年之前,中国的大客产品结构很单一,即只有9-11米的公交系列客车,产品在全国的覆盖率也很小,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

在此期间,中型客车产品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并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型客车产品结构已经相当完善,产品系列也由7米逐渐过度到10米。

中客的市场面逐渐拓宽,主要用于二三级城市的公路客运和中短途客运系列。

中客产品技术的发展让中客慢慢面向旅游客车市场。

轻客发展的这20 多年里,企业不断增多,产品种类也逐渐丰富。

主要的轻客产品来自国内主流的轻客产品,即金杯海狮、南京依维柯、东南轻客、沈阳中顺和东风客车等。

随着市场的发展,轻客市场在扩大的同时趋于稳定,主要就是短途客运、城市物流等。

虽然市场面不宽,但是这一产品在国内客车市场上也是不可取代的。

通过引进技术,我国客车工业技术在这一时期有飞速进步。

1986年,北方车辆制造厂与尼奥普兰公司(德)合作,使用尼奥普兰技术、工艺许可证生产北方牌高档豪华旅游客车。

1988年,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曼豪华大客车技术,生产金龙-曼豪华大客车。

1992年,常州客车厂与福莱西宝公司(美)合资成立中国福莱西宝车辆有限公司,生产高档大客车和高档城市公共汽车。

中国客车产业发展历程_我国商用车发展史回顾之二

中国客车产业发展历程_我国商用车发展史回顾之二

““SPECIAL FEATURES 本刊特稿中国客车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商用车发展史回顾之二■本刊记者 王培祥从 1928 年第一辆国产客车诞生至 今,几十年来中国客车工业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我国 客车产业主要依靠国外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

改革开放前仍大量采用国产 卡车底盘生产客车。

改革开放后,客车 产业开始转变, 统型”设计研发的客车 专用底盘为提升客车设计水平打下了基础;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先进车 型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客车技术与质 量整体水平大为提高;而相关标准的实施也让高等级客车悬架从板簧非独立跨 越到气囊独立式,制动器从鼓式发展到 盘式并附加 ABS 、缓速器,中国客车技 术更加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 国客车工业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和全球客 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内市 场的同时,还大量走出国门。

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主要依靠 进口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 1906 年 6 月,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 线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这比 英商投资兴办的上海有轨 电车开通还早 2 年。

《中国汽车年鉴(1983)》 记载,1928 年 , 浙江省利用 美国 REO 牌 2 t 货车底盘改装了国内第一辆城市公交 车。

这也应该是我国客车 历史上第一辆国产客车。

牌”。

此外,当时数量少之又少的公交 车并不能解决多数市民的出行问题,公 交车在当时也并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 力量。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客车也有值得 称 道 的 进 步 之 处。

1950 年 4 月 9 日,北京市工业局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公交 车,被命名为“五一式煤气车”。

1951 年 6 月,北京公交车公司修理厂在“五一式 煤气车”的基础上,又生产出“控温式” 煤气炉和“双筒式”煤气炉,并在丰田及道奇 T234 车上推广使用。

同 样 是 1950 年,上 海 客 车 修 造 厂 ( 上海客车厂前身,建于 1945 年 ) 正式推 出新中国第一辆改装的公交车。

回眸新中国汽车业发展历程.

回眸新中国汽车业发展历程.
吉 利 总 裁 ; 李 书 福
吉利部分车型
• 最小巧—吉利熊猫
舰入佳境—自由舰
仿凯迪拉克—金刚
平民豪车—帝豪EC718
超跑—帝豪GT
家用之最—远景
家用的另一个选择—金鹰
英伦风情—SC715
特色—中国龙
最没好评但依然坚持着的跑车—美人豹
最概念—风隐
比亚迪
• 成就:制造了连续三个月产销冠军的比亚 迪F3,在电动车领域颇有建树,美国华尔 街股神巴菲特看好比亚迪的发展前景而于 前年入股比亚迪。
从无到有
• 从骡马拉车到有第一辆汽车
Jeep罗宾汉(缴获所得)

中国汽车的第一个品牌 — 一汽
• 毛泽东主席曾感叹中国连生产拖拉机的能 力也没有,更别说汽车了。就下定决心一 定要办一个自己的汽车企业,这就是一汽。
一汽-解放
• 新中国第一批汽车—解放,一下生产线就 被派上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运送援朝物资。
• 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趋于成熟,自主品 牌越来越多。
自 主
收 购
近期的骄傲
• 吉利,比亚迪创造新传奇
吉利
• 成就:(一)创造了我国最低价车的记录并赢得 月销量第一,其技术团队研发了世界第一款爆胎 稳定系统—BMBS。 • (二)收购了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企业。 近期又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
(九)雅阁
相比德国企业,日本汽车 企业和中国的合作开始得 较晚,不过雅阁确实赶在 中国车市大发展之前来到 之前来到了中国市场。从 与帕萨特,别克并驾齐驱 的六代雅阁到最新的八代 雅阁,这款产品始终位于 畅销榜前列,尤其是第七 代雅阁更连续数月蝉联中 高档车销量冠军。
(十)伊兰特
当人们还在以十 分新奇的目光打 量索纳塔来获取 对韩国车的更多 了解的时候,伊 兰特已经开始迅 速的在家用车市 场走红,韩系车 的高性价比得到 中国市场的肯定。

客车发展史

客车发展史

客车发展史
客车是人们出行和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当时,客车主要是由马车拖拉而来,具有一定的运输能力和舒适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汽车开始逐渐普及,这也推动了客车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初,客车开始采用液压缓冲、空气悬挂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20世纪中叶,客车开始采用铝合金、玻璃钢等轻量化材料,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同时,客车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精装修饰也逐渐得到改善。

21世纪以来,客车的发展不断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

电动客车、智能客车、无人驾驶客车等新型客车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并在城市公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客车还开始采用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纯电动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客车发展经历了从马车到汽车、从简陋到豪华、从实用到现代化的历程。

它在人们的出行和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汽车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国内人民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自主汽车产业。

以下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此阶段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起步阶段。

政府首先建立了一些汽车组装厂,利用进口零部件进行汽车组装。

其中,第一辆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轿车“红旗”在1958年诞生,象征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第二阶段(1979年-1993年):此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从国家控制转向市场经济。

198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汽车工业振兴计划》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一些国际汽车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合作伙伴合资生产汽车。

这些合资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及时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

第三阶段(1994年-200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自主设计和制造汽车。

1999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进口车。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了汽车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此时期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领先地位的阶段。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汽车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同时,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比如,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长城汽车成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

政府通过减税、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外国汽车企业来华投资,并推动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

在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一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开始组装苏联的汽车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生产。

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满足国内需求,建立起一定的汽车生产基础。

2.自主研发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注重技术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国家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第二汽车集团(简称二汽,现为东风汽车集团)等企业相继成立,并开始自主设计和生产汽车。

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中国首款自主品牌轿车——红旗轿车的推出。

3.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汽车强国”战略,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了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如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并在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阶段再到快速发展阶段的演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汽车制造和技术创新。

中国轻客发展历程

中国轻客发展历程

中国轻客发展历程中国的轻客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起步、自主开发、市场转型、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等多个阶段。

以下是对这些阶段的概述:1.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轻客市场开始起步。

这一时期的轻客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且以日系车型为主。

国内企业开始引进技术,进行轻客的组装和生产。

此时,轻客市场主要以政府采购和团体购买为主,私人购买较少。

2.自主开发阶段随着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轻客的自主开发。

这一时期,以金杯、华晨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推出自主开发的轻客产品,如金杯海狮等。

这些车型在市场上逐渐获得认可,国产轻客开始逐渐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市场转型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轻客市场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国内企业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轻客产品,如商务轻客、越野轻客、小型轻客等。

同时,私人购买也开始逐渐增多,轻客市场开始向个人消费市场转型。

4.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轻客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国内企业加快了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的步伐,轻客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轻客市场的需求也得到了快速释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5.多元化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轻客市场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国内企业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轻客产品,如新能源轻客、智能轻客等。

同时,轻客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各企业开始通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总之,中国的轻客产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到现在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轻客市场还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中国商用车发展史

中国商用车发展史

中国商用车发展史一、背景与意义商用车,主要指用于商业用途的车辆,如货车、巴士、出租车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商用车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变革。

了解中国商用车的发展历程,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行业的变迁,也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启示。

二、商用车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这个阶段,中国商用车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商用车的生产能力。

2. 自主创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这个阶段,中国商用车行业逐步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商用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 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商用车企业如解放、东风、长安等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主力军。

同时,国际商用车巨头如奔驰、沃尔沃等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三、商用车制造企业及其代表作品1. 解放汽车: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一汽集团在商用车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经典产品有解放牌卡车、解放牌货车等。

2. 东风汽车:东风汽车是中国商用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产品线涵盖了轻卡、中卡、重卡等多个领域。

东风汽车的“东风”系列卡车是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明星产品。

3. 长安汽车: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在商用车领域的代表作品有长安之星、长安轻型车等。

四、商用车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商用车行业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政府在商用车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市场需求变化与竞争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商用车的品质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大商用车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设计、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摘要: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初)
二、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1980年代中-2000年代初)
三、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2000年代初-至今)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以及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

一、初创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初)
新中国建立后,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1956年,第一辆国产轿车“井冈山”问世。

此阶段,我国汽车工业以仿制和引进技术为主,建立了若干汽车制造厂,但产量较低,产品类型单一。

二、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1980年代中-2000年代初)
1980年代中期,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汽车产量迅速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在此阶段,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轿车、卡车、客车为主导的产品结构。

三、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2000年代初-至今)
21世纪初,我国汽车工业迈入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阶段。

国内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此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自主品牌逐渐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国
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总之,中国汽车工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从初创时期的仿制和引进,到合资合作与快速成长,再到自主研发与市场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从艰难起步到服务世界交通——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从艰难起步到服务世界交通——记大金龙20年风雨历程

租车公司、北京长途汽车公司等纷
纷 向金 龙发 出订 单 ,大金 龙 因此 快
是我国客车企业与国外合作的高峰 期 , 国较大的客车企业几乎无一 我 例外地 与 国外展开 合作 ,主 要 品牌 有安徽安凯、西安沃尔沃 、桂林大
宇 、亚 星奔驰 等 。合资企 业几 乎 垄
速打进北京市场。数据显示大金龙

d r go e n v r g i. e i v r do e an n a a
寸 国 的客 车 产 业 起8年 还 不 拍, 车 场 在 沌 中 戈 8年 在 个 0 上世 纪 合 客 市 处 混 之 0 代, 整 步于 代 处

管厂房 ,由一群 以前只摸过水泥模 具的工人造车的艰辛 ,也可 以想象 辛苦几个月后装配的车无法上路的
面对如此多的合资企业的洋品 造型 及 制造技 术 ,创造 性 的设计 出 固的生存地位,同时奠定了高速发
牌 ,可 谓是高 手如林 ,大 金龙 客车 了第 一 代 中型 豪 华 旅 游 客 车 产 品 展 的基 础 。 随 后 的几 年 时 间里 , 在进 入客 车业 的时机 上和 别人打 了 X MQ6 0 。 由于该 产 品是 大金 龙 70
号 ”双层高档 商务 客车 、 “ 天
产品虽高档豪华 ,但 “ 价格昂贵” 让很多客户只能望 “ 洋”兴叹 ,期
剑 ”、 “ 英雄 ”等 系列产 品 先后成 功投 向市 场 ,造 型 时 尚新颖 、技术
待自主品牌发力。大金龙如果继续 创新前行 选择与德国奔驰合资生产大客车 ,
业 引进 “ 桑塔 纳 ” “ ” 洋
品牌 ”沃 尔沃 、凯斯鲍 尔形 成 了强 大 的竞 争 压 力 ;再 到 1 9 年 ,金 97

商用车30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商用车30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出 自 主 品牌 的 可 能 性 就 越 小 。 不 是 没 能 力 或 不 想推 出 .而 是 自 己 已经 推 出 的 洋 品 牌 太 深 入 人 心 了 。 人 欣 慰 的是 , 令 国产 载 货 车
市 场份额 已减 少到 1 0 % 重卡 增长 到 1 2 .% 微卡增长到 1 % ,而轻卡则增 27 47 至 5 5 。这意味着我国载货车产业的产 1 %
走 了 出去 . 占领 了 国 际市 场 。 中 国汽 车 工 据
目前 .中国已经成长 为全球 客车制造
中心 之一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0 7 据 2 0 年 .中国 7 以上大 中型客车接近 1 万辆 米 2 的年产销量 ,占据 世界市场三分之一 以上 的份 额 ,这足 以说 明中国已确立 了世界客
升 中 国汽 车 的 国际 形 象 做 出 了 巨大 贡 献 。
求.提高工艺 ,改进产品。 伴随着载 货车 需求量连 年增长 .市场
经 济 带 来 的竞 争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企 业 才逐 渐 认 识 到 进 行 技 术 改 进 、提 高 产 品 性 能 的
重要性。
改革开放前期 占据主导地位 . 重卡和轻 、 微 卡严重缺乏 . 从而使大吨位 的货物拉不 了 , 小吨位 的货物 又浪费运力 ,对我 国运输业 造成很大 困扰 。
C0M M ERCI AL VEHI CLE
商用车 3 年 :从pN大 ,从弱到强 0 , I ,
一 文 /司康 与经济形势 巨变一样 ,改革开放 3 年 0 来 .中国商用车行业也 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 变化。 1 5 年我国第一批卡车下线至今 , 从 6 9 算起来我 国商用车 已经有 5 多年 的发展历 0
经 过 3 年 的 发 展 . 国 缺 重 少 轻 的 难 O 我 题 已 得 到 根 本 解 决 ,至 2 0 0 7年 底 中 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 FEATURES 本刊特稿中国客车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商用车发展史回顾之二■本刊记者 王培祥从 1928 年第一辆国产客车诞生至 今,几十年来中国客车工业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我国 客车产业主要依靠国外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

改革开放前仍大量采用国产 卡车底盘生产客车。

改革开放后,客车 产业开始转变, 统型”设计研发的客车 专用底盘为提升客车设计水平打下了基础;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先进车 型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客车技术与质 量整体水平大为提高;而相关标准的实施也让高等级客车悬架从板簧非独立跨 越到气囊独立式,制动器从鼓式发展到 盘式并附加 ABS 、缓速器,中国客车技 术更加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 国客车工业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和全球客 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内市 场的同时,还大量走出国门。

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主要依靠 进口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 1906 年 6 月,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 线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这比 英商投资兴办的上海有轨 电车开通还早 2 年。

《中国汽车年鉴(1983)》 记载,1928 年 , 浙江省利用 美国 REO 牌 2 t 货车底盘改装了国内第一辆城市公交 车。

这也应该是我国客车 历史上第一辆国产客车。

牌”。

此外,当时数量少之又少的公交 车并不能解决多数市民的出行问题,公 交车在当时也并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 力量。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客车也有值得 称 道 的 进 步 之 处。

1950 年 4 月 9 日,北京市工业局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公交 车,被命名为“五一式煤气车”。

1951 年 6 月,北京公交车公司修理厂在“五一式 煤气车”的基础上,又生产出“控温式” 煤气炉和“双筒式”煤气炉,并在丰田及道奇 T234 车上推广使用。

同 样 是 1950 年,上 海 客 车 修 造 厂 ( 上海客车厂前身,建于 1945 年 ) 正式推 出新中国第一辆改装的公交车。

该车采用美国道奇卡车底盘,拖有装置煤气发 生炉的挂车,白天运营,晚上进站后出 煤渣,次日生好煤球后才上街。

1950 年初,天津市原计划从日本引 进 10 辆无轨电车,并于当年 7 月 1 日正 式通车;但由于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 1950年由天津市电车公司设计试制的新中国第一辆无 轨电车1952 年北京进口的捷克“斯柯达”( 左一 )、 布拉格”( 左 二 ) 和“柯罗沙”( 右一 ) 公交车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 我国并不具备批量生产客 车 的 能 力,仅 有 上 海、重 庆、天津等极少数汽车修理厂从事进口客车的修理 和改装工作,而这些由国 外车型 ( 道奇、布拉格等品 牌 ) 改装而来的客车多用 于各地公交运营。

由于车 型和品牌不仅陈旧而且混杂,老 百 姓 称 之 为“ 万 国 使得原方案无法实施。

为此,天津市电车公司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始自行研制无 轨 电 车。

1950 年 12 月 12 日,天 津 市 电车公司自行试制出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 车,此举确保了天津市第一条由解放桥 至新仓库的无轨电车正式通车,而这款无轨电车被定为 401 型。

直到 1956 年,随着我国自主生产的 解放牌载货汽车的问世,我国客车产业 才实现了从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到用客车专用底盘生产客车的历史性转变,35-202009.09 | COMMERCIAL VEHICLE 商用汽车本刊特稿SPECIAL FEATURES客车产业逐步走上整车生产制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的发展道路。

1957年到改革开放前:广泛采用国产卡车底盘,自主开发多种客车1956 年7 月13 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正式下线,对我国汽车工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客车产业的四厂研制成功BK560 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1959 年,广州市公交车修理厂生产出第一辆半挂式公交车。

同年8 月,上海客车厂试制出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经过测试和改进,以解放CA10B 为底盘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解放牌汽车下线为起点,客车生产企业相继使用解放底盘开发的公交车、团体客车,填补了用国产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的空白,此时也涌现出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 公交车的一种,车身属于客车,使用电力驱动,在道路上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亦即“有线电动客车”,使用的电力是通过一对架空电缆,经车顶上的集电杆取得。

无轨电车使用的橡胶轮胎是绝缘体,不像有轨电车可使用的SK660 型铰接式公交车采用在车厢内安装较多客座的办法,缓和了原车功率不足,前轴、后桥壳等基础件变形和断裂,底盘传动系的早期损坏等问题。

1960 年12 月,北京客车四厂、北京市交通局基建处客车制配厂用捷克“斯柯达”牌706R 型卡车改装成BK650 型铰接式公交车,载▲ 1970 年北京汽修公司四厂用解放CA10 载货汽车底盘改装的BK640B 型公交车▲ 1976 年,北京客车四厂研制成功BK670 型铰接式公交车路轨实现电路导通)、第一辆单机公交车、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第一辆旅游团体客车等众多极具纪念意义的客车产品,我国客车产业发展初现规模。

具体如下。

1957 年4 月,上海市公交公司客车修造厂首次采用国产解放牌CA10 型货车底盘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车身的57 型公交车,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

该车外形尺寸为8.29 m×2.50 m×2.80 m,发动机功率68.825 kW,可载客90 人。

1957 年5 月,第一辆采用解放牌货车底盘改装的全金属流线型整体结构的4000 型无轨电车在沪试制成功。

该车设座位27 个,可载客85 人,最高时速45 km,并以压缩空气作为车辆制动和开、关车门的动力。

同时,还在车辆集电杆正负引入线间装置了5 000 V级、0.5 μF的电容器用以避雷,这一装置沿用至今,避免了很多事故。

1958 年9 月,上海电车厂试制成功车身长16.5 m,宽 2.72 m,中间用铰盘连接的国内第一辆铰接式无轨电车。

在此车基础上,1959 年试生产9 辆SKD660型无轨电车投入线路运营。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生产出第一辆机关团体客车。

同年10 月,北京客车36-20商用汽车COMMERCIALVEHICLE | 2009.09客120 人。

1965 年,北京市汽修公司四厂用黄海牌JN651 型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北京牌BK651 型单机公交车和全挂式公交车。

此外,20 世纪60 年代由四平客车厂生产的四平牌公交车和由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牌公交车都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车型。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客车生产企业采用解放牌CA10 载货汽车底盘和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制的黄河牌JN651型8 t载货汽车底盘,大批量改装成大、中型单机公交车和铰接式公交车。

1970 年,北京汽修公司四厂采用解放CA10 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BK640B型公交车。

1971 年,在BK650 型公交车基础上,北京市交通局李英武等设计出BK661 型铰接式公交车,由客车四厂试制成功。

该车车身长13.5 m。

自1972 年投产到1980 年共生产686 辆。

它的投入运营,加快了公交车向大型化发展的进程。

1974 年,上海客车厂研制出SKD561 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1975 年,上海公交公司和机电一局等单位以SK651 柴油公交车型为基础,采用黄河牌JN651 型载货汽车底盘,研 制 成 功 系 列 产 品 SK670 型 铰 接 式柴油公交车。

该车设客座 44 个,可 载客 168 人。

1976 年,北 京 客 车 四 厂 瞿 汝 彪 等 在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帮助下,研制成功 BK670 型铰接式公交车。

可载客 200 人, 最多可达 300 人。

1978 年至 1993 年,共 生产 826 辆。

1978 年,上 海 市 公 交 公 司 开 发 的 SK660 型系列铰接式公交车改用浦江底 盘;SK661P 型 设 客 座 36 个,载 客 数 从 135 人提高到 146 人;SK661F 型设客座 19 个,载客数从 135 人提高到 166 人。

装 用浦江底盘的车辆在制动效果、底盘变 形和传动件损坏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在此期间,我国公交车产量由 1966 年 的 1 000 辆 左 右,提 升 至 1976 年 的 3 802 辆,而发展较早、条件较好、水平 较高的企业主要有上海客车厂、天津客 车装配厂、北京客车总厂、常州客车厂、 四平客车厂、重庆客车总厂、武汉客车 厂等。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客车产品也 开始向多品种发展,形成以解放、跃进、 黄河、东风等汽车底盘为主的大、中、轻 型客车产品系列,产品档次也开始向中 高档发展。

此外,继 1958 年之后,1969 年长途 客车又出现一次大发展,先后有 19 个省SPECIAL FEATURES 本刊特稿进 入 20 世 纪 80 年 代,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统型 设计,开发先进、适用的公 交车专用底盘和公路、团体 客车专用底盘,摆脱了我国 客车长期依靠载货汽车底 盘 改 装 客 车 的 局 面。

具 体 如下。

建设部、中国城市客车交车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辆大型公交 车,有 3 节车厢,总长 22.43 m ,设有 60 个座位,可载乘客 300 人,并采用余热 取暖、隔音发动机罩等 12 项先进装置和 技术。

1985 年 11 月,山东淄博客车厂装配 完成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辆双层客车,车内设有空调、闭路电视和电话,共有 85 个座位,最高时速可达 110 km ;同年,▲ 20 世纪 80 年代,用原交通部统型设计开发的JT663公路、团体客车专用底盘生产的公路客车▲ 1988 年,扬州客车厂制造的国内第一款卧铺客车 JT6970W 城建设备公司组织统型设 计,研 制 开 发 出 CA151D4、 CA151D7 公 交 车 专 用 底 盘( 三级踏步 ),生产企业在此 基础上生产出单机公交车和 铰接式公交车;原交通部组 织统型设计,开发出 JT663 公路、团体客车底盘,使得 公路客车、旅游、团体客车 有 了 专 用 的 客 车 底 盘; 此外,由济南汽车制造厂研 北京客车总厂制造出京华牌 BK6180 型特大型铰接式公交车。

1988 年,西安公路学院与扬州客车 厂(原扬州汽车修造厂)联合开发推出国内第一款卧铺客车,在国家铁路运力紧 张的情况下,利用公路卧铺客车满足人 们长途商务出行的需求,具有经济和舒 适方面的运营特征,既缓解铁路运力的 紧张局面,又促进城乡道路客运市场的 发展。

市自治区的 20 多家工厂开始生产长途 客车,1965—1975 年共生产长途客车 2 万 7 858 辆,缓解了公路客运的紧张状 况,减轻了铁路客运的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