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故事类材料作文及作文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周练作文简析
命题、解说:许志勇时间:2016.9.22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老家有位远近闻名的捕鱼翁,捕鱼技术在南北二屯“无出其右”。

小时候,我经常像影子一样跟着他撒网捕鱼。

奇怪的是,别人都在河心撒网,他却在小河的转弯处撒网。

转弯处漩涡一个接一个,河水浑浊,在这里撒网,能有收获吗?可老人却是网网不空,而且打上来的全是半斤以上的大鱼。

我好奇地向老人家请教。

捕鱼翁说:“要说这秘诀嘛也没啥,你们都看到了,河道中心风平浪静,所以很多小鱼就在那里嬉戏、栖身;那里水流缓慢,氧气较少,大鱼是存不住的,它们要想生存,就必须游到河流的转弯处,那里水流湍急,浪花飞涌,氧气充足。

很多人都以为河流的转弯处漩涡大,不会有大鱼,其实恰恰相反,只有那里才有大鱼出没,大风大浪其实是它们的增氧机啊!”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此次作文,我们依然选取了高考作文选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故事类材料作文中的单则材料类作文题来进行训练。

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常规审题立意方法是因果分析法,同学们应该比较熟悉了。

为了强化这种类型作文的此种身体方法,我们在此再次带领同学们详细分析一次,希望同学们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的使用明晰化、精细化。

所谓因果分析法,就是面对故事,先找出“人(对象)——事——结果”,再思考结果产生的原因。

抓住了最重要或最根本的原因(注意:有时不止一种,且多种中缺一不可哦),也就找到了最佳立意。

要想找出“人(对象)——事——结果”,我们先得找出材料中出现的对象,若果材料中出现多个对象,还要从中选出主体对象。

此则材料就是如此。

在这则材料中,引起同学们注意的对象是“我”和捕鱼翁两个。

(先卖个关子哦!)
纵观整个材料,同学们很容易看出,“我”在整个故事中只是线索人物,故事的见证者,应该排除。

接下来,就应该是以“捕鱼翁”为切入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了。

我们很容易将“人(对象)——事——结果”概括为“捕鱼翁——捕鱼——多,大”,然后思考:Why?很多同学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原材料中“别人都在河心撒网,他却在小河的转弯处撒网”这句话,也就是他所选择的捕鱼地点与众不同!对,我们似乎找到了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很多同学也是这样浅尝辄止地得出了自己的立意:地方不同,收获不同,也有同学对此观点进行引申:所处不同,成就(价值)有别,等等,也因此与作文的最佳立意失之交臂,遗憾!
稍有思考力、敢于深入的同学都会明白,这一原因只是表象,还需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

那么,捕鱼翁为什么要到水流湍急、浪花飞涌的河流转弯处去捕鱼呢?原来是因为大鱼都喜欢在那里出没,甚至只有在那里才能生存。

由此我们发现,捕鱼翁的成功,源于他没有像一般捕鱼者那样(选择河心撒网,从捕鱼的方便与否出发),而是从鱼生活的习性、特点、需求出发,真正地了解了鱼本身!据此,
我们就找到了以捕鱼翁为切入角度的最佳立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对方入手才能想自己所想;等等。

OK.上面是绝大部分同学的思考结果。

现在是回到疑难点上的时候了!在这则材料中,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其实在捕鱼翁捕鱼成功的故事里,还套着一个“精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那些“大鱼”。

其实同学们都应该重视和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考题的教化作用问题。

简单举两个例子。

在文言文的人物传记考查中,我们见到的几乎都是历史上的清官名将,贤臣忠士;在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阅读中,清一色的对文化、科学、教育等作出不朽贡献的爱国的科学家、教育家等。

他们的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巨大贡献和为后世楷模的人格魅力的时代引领、教化作用不言而喻。

作文,在某种意义上也不甘落后,甚至更能切合实际、切合同学们的生活现状。

比如2016年高考作文中的学生(孩子)教育(分数)评价问题,2007年高考作文中的孩子成长中的爱护问题,等等。

这都是作文与现实,特别是与青少年成长话题紧密联系的典例。

因此,以“鱼”这一对象为立意分析切入点,我们就能有新的收获:
河心——水流缓慢,氧气较少——小鱼
河弯——水湍浪急,氧气充足——大鱼
据此,不难看出,材料的内涵是,只有游到“水流湍急,浪花飞涌”处,才能获得生存、成长所需的更多的氧气,才能成长为“大鱼”!不难看出,材料中的“鱼”,其实象征着生活中的一类人(一类青少年),尤其吻合已经走到高考风口浪尖的高三学子这一特定身份。

由此,我们就能得出此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到弯道击水,做时代弄潮儿;迎风破浪成大器;选择逆流,成就大我;等等。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让我们更有话可说,更愿意去说的是与我们青少年成长有关的话题,这也是出题者的倾向性,虽然比较隐蔽。

也就是说,从“鱼”(青少年)的角度切入得到的正确立意,比从“捕鱼翁”(成人)的角度切入得到的正确立意,更好。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篇作文的成功,不只是立意的准确,虽然立意是重中之重。

这一点,还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免“一叶障目”。

在此,我们简单提醒同学们,在审材料的时候,除了审出作文的最佳立意,我们完全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本次作文的材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型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捕鱼翁与一般捕鱼者的对比,大鱼与小鱼的对比。

希望到了高三的你们,在学习上更加踏实,思考更加深入,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更快更好地掌握已经复习过的专题,从中总结出更多的技巧、方法,考出更好的成绩!
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常规审题立意方法还有一种,那就是关键句法,同学们也应该是熟悉的。

在原材料中,内容上最突出,主旨性、情感倾向性最强的句子莫过于“其实恰恰相反,只有那里才有大鱼出没,大风大浪其实是它们的增氧机啊!”了。

如果同学们掌握了这种审题方法,也是很快能抓住得出最佳立意的切入点的。

由此可见,尽快从专题板块、从试题类型上熟悉高考考查方式,建立基本答题方法体系,把握相关知识体系,正是高三一轮复习的核心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