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沪科版19.1感受信息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在设计这节幼儿园活动课时,我的意图是以互动和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信息。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信息的概念,并学会如何传递和接收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和接收信息。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信息的概念,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和接收信息。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包括图片、视频、故事书和玩具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以确定活动的重难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孩子们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实施,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信息,并学会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和接收信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信息的概念: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信息的概念,我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通过传递信息,帮助其他动物找到食物的故事。
通过故事的情节,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并初步理解信息的概念。
2. 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在小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通过玩具和图片来传递信息的活动。
孩子们需要使用玩具和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信息,并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方式。
3. 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将通过表演来体验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
我会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以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4. 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他们的参与情况和互动情况,我可以确定活动的重难点,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指导。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1 感受信息教案
第一节感受信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过程与方法: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信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五、教学设计: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
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
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息的概念二、代信息的传播三、信息的记录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答:方式:烽火、驿马、信鸽特点: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你知道信息的记录的发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答:信息的记录:大脑—文字(牛骨、竹简和木牍——纸、印刷术)-光记录、磁记录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答:现代信息的传播:电报、电话——电磁波、因特网回答: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讨论、交流、回答讨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四、现代信息的传播五、电报六、电话七、课堂练习八、课堂小结九、课外作业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怎样传播的?答:贝尔;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问: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答: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1感受信息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1 感受信息教案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感受信息的传递过程,并能够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
2. 能够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过程。
难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学具:笔记本,课本。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短信,让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过程的PPT,进行讲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利用电脑,进行信息的传递实验,如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活动重难点: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传递过程。
难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感受信息的传递过程,并能够运用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了解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1. 实践活动的选择:我选择了利用电脑进行信息的传递实验,如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又能够模拟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2. 实践活动的分组:我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一台电脑。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活动的指导: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信息传递的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信息的存在和传递。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传播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的信息传递现象。
3. 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难点:信息传递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手机通话,让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传递。
2. 讲解: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通过图示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光的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难点:信息传递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实验操作和原理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和应用。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通话作为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新版沪科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第十九章走近信息时代本章主要叙述了感觉信息、让信息“飞”起来和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一介绍了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信息的流传,使同学们对现代通讯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经过叙述电话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达到远方,介绍电磁波和现代通讯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章共分 3节:1.第一节感觉信息,经过对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信息的流传的介绍,让学生感觉到人类社会信息记录、储存、流传的进步,经过对电话结构和作用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电话工作的原理 .2.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经过对电磁波谱和电磁波主要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觉到电磁波和我们联络在一同,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大海里 ; 经过对波的特点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波速、频次、波长的定义,知道电磁波频次、波长和波速的关系,知道电磁波的用途及电磁污染 .3.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经过介绍光纤、现代电信网络和互联网,为学生展现了现代通讯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使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教课目的】1.在知识和技术方面 : ①认识信息的记录和储存,②认识信息的流传,③认识电话的组成和工作原理,④认识电磁波是个大家族,以及电磁波在医疗、平时生活、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⑤认识波的特点: 波速、频次、波长,⑥认识电磁波的产生,流传以及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 ; ⑦知道波长、频次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⑧认识用于通讯的电磁波的主要范围及用途;⑨知识性认识卫星通讯微波通讯、挪动通讯、光纤通讯、网络通讯; ⑩认识网络通讯的发展过程和长处,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 经过看视频、教师解说,认识人类社会信息的记录、储存、流传的发展历程,认识电话是如何传达信息的,提高学生察看、剖析和归纳的能力; 经过着手实考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流传,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经过认识电磁波的特点和用途,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和影响,学习相关现代通讯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3. 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经过叙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二位分为Greg极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认识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学生议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经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感情; 经过认识电磁波的特点和用途,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经过学习现代通讯知识,认识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课重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流传,电话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磁波谱及电磁波的主要用途、电磁波的特点,光纤通讯、挪动通讯和互联网.【教课难点】电话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波的特点,微波通讯、挪动通讯、光纤通讯、网络通讯的长处和原理 .第一节感觉信息【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信息的储存和记录2.认识信息的流传3.认识电话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看视频、老师解说,认识电话是如何传达信息的,提高学生察看、剖析和归纳的能力 .2.经过学生议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互换机的作用,展现什么是数字通讯,增强学生运用二位分为Greg物理知识的观点和能力.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叙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踊跃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认识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经过学生议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课重点】1.信息的记录、储存和流传2.电话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数字信号和数字通讯【教课难点】1. 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的.2.数字信号和数字通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 幅 .【教课课时】 1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 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师:假如我们想认识远在异乡的同学或朋友的现况,你能够如何做?(由此导出新课:第一节感觉信息)【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77 - 18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律、电话的工作原理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教案”中“课前预习”部分. 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议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讲堂导学】知识点一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一、学生小组内部议论沟通,回答以下问题,教师指导.师 1. 什么是天然的信息储存器?你知道哪些记录信息的方式?请列举说明.生:1. 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储存器,西周早期的文字,商朝牛骨刻辞都是早期记录信息的方式,现代记录信息的方式有光盘、计算机硬盘和u 盘 .师 2. 什么的出现令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根天性的改革?生: 2. 文字师 3. 什么发明加快了文明的进度,也为我们保留了历史的信息?二位分为Greg生 :3. 造纸和印刷术.师 4. 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有了什么样的记录信息的方式?你是如何利用电脑或手机来保留或传递信息的?生: 4. 有光盘、手机和照相机的内存卡、计算机硬盘和 U 盘等,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 易错警告 ] 简单把录像带、磁带错误地以为是流传信息的载体; 把电视错误地以为是记录信息的载体,错误原由是不理解录像带、磁带自己只好储存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它们自身不可以传达信息,它们所储藏的信息要借助电视机或收音机进行传达,因此电视、收音机是流传信息的载体.[ 重点归纳 ] 信息记录和储存的方式有大脑、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磁记录和光记录等.思想拓展教师指引学生达成对应课时中思想拓展题目,并进行解说.知识点 2信息的流传二、学生小组内部议论沟通,回答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 1. 在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的年月,人们采纳了哪些方式来流传信息?生: 1. 靠人与人之间当面的沟通,以及驿马、战火、信鸽等方式流传信息.师 2. 早期的信息流传有哪些缺点?生: 2. 早期的信息,流传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师 3. 是谁发明的电话?它的结构如何?话筒和听筒都有如何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生 :3. 1876 年贝尔发明的电话,由话筒、键盘和听筒构成,听筒中有能振动的膜片和随话音跳动的碳粒,原理是把声信号变为电信号,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原理是把电信号复原成声信号 .4. 谈一谈你是如何利用手机和电脑来保留和流传信息的?生 :4. 可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流传信息.[重点归纳 ]:1. 贝尔发明的电话,电话由话筒和听筒构成.话筒听筒1. 话筒的工作原理: 对着话筒发言时,话筒的膜片振动,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盒中炭二位分为Greg粒的电阻时小时大,流过炭粒的电流也发生变化,这样话筒就将声音信号变为了电信号.2.听筒的工作原理 : 当变化的电流经过听筒的线圈时,听筒内的电磁铁对膜片的作使劲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这样听筒就将电信号变为了声信号 . 话筒和对方听筒是串连在电路中的 .知识拓展3.模拟信号 : 话筒将声音变换成信号电流,这类信号电流的频次、振幅变化的状况跟声音的频次、振幅变化的状况完整同样,“模拟”着声信号的“ 一举一动” . 这类电流传达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 .4. 数字信号 : 用不一样符号的不一样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有抗扰乱能力强,无噪声累积,便于储存,办理和互换等长处,因此各国都在踊跃发展数字通讯.思想拓展教师指引学生达成对应课时中思想拓展题目,并进行解说[ 讲堂小结 ]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储存器,文字的出现令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天性的改革,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知识和思想的流传,加快了文明的进度.2.光盘、计算和硬盘和 U盘能够方便保留的传递信息3.话筒和听筒的工作原理不一样 . 话筒是利用了电磁感觉现象,将声音变换成变化的电流 ; 而听筒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将变化的电流复原为声音. 工作过程 : 话筒中有碳粒和膜片.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惹起膜片振动,压缩碳粒一紧一松,致使碳粒的电阻发生变化,惹起经过碳粒的电流变化,马上声音信号转变为强弱不一样的电信号. 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 当强弱不一样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作用随之改变,使膜片振动,马上电信号转变为声音信号,这样就听到对方发言了. 注意 : 当甲与乙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串联,甲的听筒与乙的话筒串连.【课后作业】达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二位分为Greg1. 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都比较新奇,想把它们讲透、讲精确实不简单.2.电话的结构与原理尽量表现方法与思想的设计. 如要想把声音信号变为电流信号,改变电流,该怎么办,能够利用欧姆定律想方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能够利用电磁感觉现象,由运动产生电流,即现代话筒的结构,总之解说宜从其实质上讲,学生理解起来才透辟 .3.数字信号能够让学生多练习,在讲堂上让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位分为Greg。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9.1 感受信息 (共27张PPT)
电话的结构: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 话筒内主要由膜片和碳粒组成,听筒内有薄 铁片、螺线管和永磁铁等.
话筒和听筒的工作过程: 话筒内的碳粒相当于一个变化的电阻,是为了 与振动膜配合,将声音变成电流. 听筒内有一个电磁铁,听筒的电流不断变化, 电磁铁的磁场和其内的永磁体磁场对膜片的作用也 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形成声波. 话筒:是将声音的振动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 因此是动能转化为电能. 听筒:是将强弱变化的电流转化成声音的振动, 因此是电能转化为动能.
2.下列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其中能够记录信
息最多的载体是
( C)
A. 一张A4纸
B. 一本笔记本
C.一个移动硬盘 D.一册竹简
3.甲、乙两部电话接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乙的听筒和乙的话筒 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 话筒串联
C.甲的话筒和听筒、乙的话筒和听筒串联在一 个电路中
D.甲的话筒和乙的听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 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解析:甲、乙两部电话接通时,甲的 话筒和乙的听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乙的话筒和甲的听筒串联在另一个电 路中,这样就可以互相交流了.
谢谢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受或传递 大量信息. 比如上课铃一响,同学们 就知道要上课了,要迅速回到自己的 位置坐好,并拿出纸、笔、课本准备 上课.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它在历史上起 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警戒外敌! 你知道它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
敌人出现后,点燃长城上面烽火台上预 先准备的干木材等燃烧物质,白天看烟,晚 上看火,就能迅速地把敌情传递到几十里外 的后方.
19.1感受信息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9.1 感受信息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感受信息》,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感受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信息的过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接收短信,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利用投影仪,展示信息的相关理论,如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让学生对信息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电信传播实验,光纤传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信息,理解信息的传输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生的实践活动,感受信息的过程。
2. 活动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的概念,是否理解了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创新,如设计一个信息传输的实验,感受信息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关注的。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接收短信,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19.1感受信息教案 (新版)沪科版
《感受信息》【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记载和传播,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中作出的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电报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感受周围信息的获得,并了解其感受过程。
多媒体课件:PPT实验器材: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二、新课讲授(一)、信息的概念回答: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二)、信息的记录你知道信息的记录的发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学生讨论发言)信息的记录:大脑—文字(牛骨、竹简和木牍——纸、印刷术)-光记录、磁记录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有:甲骨文、造纸术、印刷术。
(三)、代信息的传播1、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古代传递信息:驿马、烽火、信鸽;早期的信息传递特点: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
2、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1)、电报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怎样传播的?讲述:莫尔斯电码是发电报时常用的电码,用点和横组成不同的数字。
例如一点一横代表1,两点一横代表2……点读"嘀",横读"哒"。
发电报时,用按电键的方法发送,点、横占用的时间不同,横占的时间大约是点的3倍。
(2)、电话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问: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电话的原理:①、概念②、组成:话筒、听筒和键盘③、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9.1感受信息 课件
结绳记事
古人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个结,以后 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两件事就要 打两个结,如此等等。如果绳子上打得结多了,恐 怕他也就既不清楚那件事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然简 单,但仅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课堂探究
文字的的诞生 使人类对信息的记录取得重大突破。文字
是代表一定内容的符号。早期人们将文字记录
大脑就是天然的存储器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
环境,那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那些有
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自然灾害。因 为没有别的记录方式,所以这些信息只好存 储在大脑中。古人还要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 的传递下去。但是大脑会遗忘,而且大脑记 录的信息会随着躯体的消失而烟消云散。
课堂探究
19.1感受信息
本节目标
(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预习反馈
1.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 的电流。 强弱变化
声音振动 2.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 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 里的计算机芯片,芯片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 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
课堂探究
风筝
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察的工具。刘邦和项羽决战时,刘邦手下 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木鸢,根据线长来估测项羽军队驻扎地的距离,从而 确定方位,开凿地道,攻破项羽大军。唐朝时,田悦率兵包围临洛城,唐朝 将领令士兵放出一个纸鸢,可飞高百余丈,穿过围攻部队的上空,飘向城外, 传达求援信息,终于引来了救兵解围。 唐朝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展,风筝开始穿上轻而薄的纸衣,木鸢就逐渐 为纸鸢所代替了。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弦,当 纸鸢升入空中后,由于风吹竹笛发出声响,"风筝"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1感受信息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1感受信息在设计这节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1感受信息时,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信息的传递,从而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2.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手机、对讲机、电线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信息传递现象,如手机通话、无线网络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二、理论讲解: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会简要讲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如电磁波的传播等。
三、实践活动:2. 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四、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信息传递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信息传递的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传递的原理,并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如介绍一些与信息传递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对物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教室周围的信息传递现象作为实践情景,如手机通话、无线网络等。
这是因为这些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信息传递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信息传递原理的探究欲望。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
让学生了解:
现代储备介质的特点:容量大、体积小、存取速度快
信息只有记录,没有传播,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如“击鼓进军,鸣锣收兵”.海军的旗语等.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环
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Leabharlann 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
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觉敌情,便赶忙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觉电脑网络通信的隐秘,查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
4.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信息开始被人类共享。
5.光记录、磁记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 1TB=1024GB 1GB=1024MB 1MB大约能储备50万汉字
问题2: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文字的显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发生了全然性的变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方面为人类做出的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重点
对信息记录及进展,信息的传递方法及进展的了解.
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和交流合作学习,提炼出信息记录、进展,以及信息的传递方法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9.1感受信息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9.1感受信息一、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的分类,如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
2. 信息传输的原理:讲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
3. 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通信、网络、媒体等。
4. 信息的感觉和处理:探讨人类如何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以及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2.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3. 认识人类感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的定义和分类,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人类感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话,引出信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信息的含义和传输过程。
2. 讲解信息的概念:讲解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分类,如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
3. 讲解信息传输的原理:讲解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
4. 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如通信、网络、媒体等。
5. 讲解信息的感觉和处理:探讨人类如何通过感官接收和处理信息,以及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的感觉和处理方式。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9.1 感受信息信息:定义分类(模拟信息、数字信息)传输:原理(发射、传输、接收)应用:通信、网络、媒体等处理:感官接收大脑处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3.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19.1 感受信息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1节感受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过程与方法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信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
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
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自主预习案】1·信息的基本形式可能是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像等2·古代的___________、现代的___________等纸质印刷、_____________ 等电子出版物都是记录信息的载体·3、电话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___的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_____________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3、电话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___的信号传递出去,再通过听筒把_____________信号变成声音的信号,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课堂探究案】探究点1:古代信息的传递任务:阅读教材,阅读后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2.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3.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探究点2:自学课本“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知道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及作用,能说出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比比看下列问题谁找的结果更准确,小组内交流。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2.电话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①最简单的电话主要由和组成,己方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是联的,当然电路中还要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 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 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 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 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 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 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 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 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 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 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 了。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 戏诸侯"的故事。
人类经历了五次信息变革
获得语言 创造文字
应用电报.电视和电话 发明造纸和印刷 术
应用网络技术
古代信息的传递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传递—古代信息传递
烽火 信鸽 驿马 喇叭 旗语 长跑 风筝 灯塔 击鼓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传 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 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 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 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 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 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 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 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 已经相当快了。
信息的记录
录音、录 像磁带
磁 盘 和 光 盘
竹简
纸
信息的记录
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家通过VCD光盘欣赏精 采的电影;把电子老师请回家,根据自己的爱 好选择学习各种知识;把保存在光盘上的百科 全书买回家,建立家庭图书馆;用照相机、摄 像机把美好的生活、旅游过程永久记录在磁带 或光盘上;通过书报、光盘,我们可以方便地 学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使人们变得更聪明…… 保存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象胶卷、集成 电路等等。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 更好的方法来保存信息。
风筝 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察的用具。刘邦 和项羽决战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木鸢, 根据线长来估测项羽军队驻扎地的距离,从而确定方 位,开凿地道,攻破项羽大军。唐朝时,田悦率兵包 围临洛城,唐朝将领令士兵放出一个纸鸢,可飞高百 余丈,穿过围攻部队的上空,飘向城外,传达求援信 息,终于引来了救兵解围。 唐朝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风筝开始穿上轻而薄 的纸衣,木鸢就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了。五代时,有个 叫李邺的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弦,当纸鸢升入 空中后,由于风吹竹笛发出声响,"风筝"这个名字就 由此而来。
想一想
实际中在电话接通后,听筒和对方的话筒 通过电信局的有关设备串联在同一个电路 里.其原因在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听筒和对方话筒串联才能保证二者间电流 强弱变化一致,从而使听筒薄铁片和对方 话筒中膜片的振动情况一致,保障听到的 声音与对方讲话声音相同.
实际的电话机
1、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话筒外,还有电铃,拔号设备等. 2、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话等等.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感受信息
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记录 电话和电报
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天气预报是关于
天气变化的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品销售的 信息。信息很多,它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 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军事 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工 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话
电话的话筒与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 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 整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 电流.
话筒结构: 话筒里有一 个金属盒, 里面装满碳 粒,上面盖 有一个膜片.
(二)听筒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 片.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片 有些弯向磁铁.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动.
听筒结构:
听筒里有一个 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 有螺线管,磁 极前有薄铁片.
电话的原理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引起介质空气振动传播声音→ 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碳精盘 内碳粒忽松忽紧→导致电路中 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 电流忽大、忽小→从而引起膜 片内的振动而发声. 声音使介质空气振动传播→空 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听到说 话人的声音.
电报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 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 信息,经过不断改进,又发展了机械式电报 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电子式 电传机,还有能自动将电码译成汉字的中文 电报译码机。用电报传递信息具有经济、迅 速、保密、方便等特点。
练一练
1.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容量最大? 2.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时间最长? 3.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后读取信息最方便? 4.保存同样多的信息,哪种方法成本最低? 5.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种类最多? A 竹简 B 纸 E 磁盘和光盘 C 录音磁带 D 录像磁带
信鸽
为了传递信息, 古时候的人们还 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 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 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 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 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 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 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 翔。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 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 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 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 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 读,保密性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