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请简要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这场革命的最重要影响之一是打破了封建帝制的传统框架,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逐渐兴起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抗议情绪。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列强的侵略,并主张中国独立、自由和民主。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情绪,为中国革命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历史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历史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历史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教案主题:历史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导言: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教案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中国走向现代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能力。

一、中国近代史综述1. 宋代到清代: 中国封建体制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变革2.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时期: 中国面临的外来压迫与侵略3. 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推翻封建帝制二、中国现代化的起步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与新思潮的兴起2. 土地革命与边区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农村革命3. 抗日战争胜利与新中国成立: 中国走向独立与自主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尝试与挫折1.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新中国的发展和经济建设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农村集体化运动的影响与教训3. 文化大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政治运动对国家建设的影响与反思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1. 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崛起: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沟通3. 科技创新与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1. 资源与环境问题: 工业化进程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2. 社会问题与民生改善: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的解决3. 文化多样性与国家认同: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中国特色与民族自信六、中国现代化经验的启示与反思1. 发展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与模式选择2. 治理体系: 政治体制与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 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结语:通过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学生将对中国的发展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培养对未来的思考能力。

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与比较,提升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 开卷考试必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 开卷考试必备!)》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 开卷考试必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1-15章全 开卷考试必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义?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中国现代化历程读后感800字

中国现代化历程读后感800字

中国现代化历程读后感800字闲暇之余,终于将虞和平先生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读完了,同时感触良多。

此书内容似乎很多,然知以一人之力写就一本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书实在是困难,如果虞和平先生能够像当年许纪霖先生那样集结一部分顶尖级的青年学者,分工合作,或许此书能够更臻上乘,毕竟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

当然此书也代表了虞先生的研究成果,读来仍有颇多感受。

先从本书的题目说起,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我觉得“现代化”应该更多点笔墨。

我个人认为,尽管现在有些早期的现代化国家出现了某些问题,但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潮流已经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似乎并没有完全的解放。

因此,我对现代化的理解是非常谨慎的。

现代化的潮流使人们过分的依赖了这一路径,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发展似乎付出了过多的环境代价;当前的政治改革中权力阶层似乎与平民阶层站在了各自的利益对立面。

当人们把现代化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发展规律”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证明自己所建立的这一路径依赖是有问题的时候,还能否全身而退。

我的观点是,既然作为一种历史的发展潮流无法避免,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明白,在从传统社会想现代社会转型的时候,可以采取不同的进路达至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

其实,各种现代化理论从各自的学科范畴出发,有不尽相同的解释。

在社会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的变革过程,也就是欠发达社会获得较发达社会共有特征的过程;在经济学家看来,现代化就是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社会消费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过程;在政治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转变过程、政权的合理集中化和科层化(制度化)的过程;在历史学家看来,现代化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在人类文化学家看来,现代化是促使社会、文化和个人各自获得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过程……。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摘要】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经历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以及成功经验的积累。

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展望在于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表明要深刻认识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在于不断创新和改革,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发展路径、起点、困境、挑战、探索、实践、成功经验、未来展望、意义、历史启示、必由之路1. 引言1.1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展望等阶段。

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到现代化的腾飞,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近代以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中国人民觉醒了,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如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经济落后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包括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未来,中国现代化仍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文明进步,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2017修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2017修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2017年修定)上编综述1.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条、第四条指。

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力,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第一、第二、三章1.试述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代史课后答案~安娜与七七倾力奉献~比较精简的版本,资料来源以老师PPT为主,书本、百度文库为辅,亲们答题时还要自己编一些哦~打印时把这段话删了正好六张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革命性质、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之,则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者相互交织,贯穿始终,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起决定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成为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黑暗衰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③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但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发展,但是力量薄弱;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第1-13页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商志晓梁举摘要:全景式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既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

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以来承续衔接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源出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和曲折历程,肇始于新中国的诞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向“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前进,崛起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路径遵循与世界影响得以充分彰显。

从回顾和展望的长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正历经两个依次联通的“一百年”,已呈现出从盲从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后发到引领、从跟进到创新、从自救到利他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由来;发展进程;规律性特征DOI: 10.19836/ki.37-1100/c.2023.05.001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孕育、累积与生长,既深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波及与影响,更因于自身从萌芽到成长、从孱弱到强盛的奋争与追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①这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走过了依序衔接的若干时间节点,经历了一脉相承的不同发展阶段,直至今天,已然创造崭新道路、取得丰硕成就、形成鲜明特色、标注历史高度。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惟其如此,才能够全景式、全链条地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与演进,厘清并深入探究由“中国现代化”②(亦称中国近代化)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必然与发展路径。

三、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三、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作者简介:罗兹曼(Gilbert Roz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

他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节》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东亚地区:儒家遗产及其现代调适》、《日本对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回应》等。

名著拾萃:多年来,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一直在大起大落,从现代纪元发轫之初的情形来看,似乎除去欧洲诸国及其繁衍地之外,倘使哪个国家将走向现代化的话那无疑是中国。

这里所谓的现代化,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和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这样一种巨大转变。

……然而,当现代化的各种模式在世界上展现时,中国不但未能跨入先行者的行列,而且一百多以来,甚至直至今日,它也未曾展现出任何堪称为本书所谓“成功的后来者”的迹象。

人们早先对中国的期望已成泡影。

确实,19世纪初,当欧洲现代化尚处在第一阶段时,18世纪那些中华帝国仰慕者们的乐观情绪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为任何一个国家之所以未能有效地实现现代化是由于某些方面存在的特殊缺陷造成的,乃是一种糊涂观念。

相反,现代化的进程从总体上来说是如此之困难,以致需要解释的只是为什么某些民族能够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的模式。

……19世纪中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乃是由于中国政治结构的固有脆弱性及后来其所遭到的腐蚀。

中国政治体制不仅仅因其本身的性质日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的变化不协调,无法应付与外部政治挑战俱来的冲击力所强加给它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可悲记录表明,旧的政治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内伤。

中国人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记取了这一教训,但外国的影响终于唤起他们的共识,必须迅速地实现现代化。

在改革风潮中下决心大干一番之后,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其后却未能实行中央集权。

这使得后来政治结构上发生的变化无从明确而迅速地走向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在这一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落后局面,中国开始寻求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洋务运动鼓励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兴办工业和军事机构,并建立了一系列近代教育机构。

由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中国社会的封闭性,洋务运动的成果并没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由于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各种阻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阻碍。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化进程再次受到了阻碍。

在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并且还面临着大规模的贫困和饥荒。

抗战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

经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国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随后,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现代化:通过建立民主法制和奉行科学决策,实现政府的法治化和现代化管理。

2.经济现代化: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工业化: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城市化: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近代史思考题

近代史思考题

近代史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门历史课,⼜是⼀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两者并不⽭盾,⽽是⼀致的,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

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更是向来就⾼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政育⼈的功能。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这⼀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通过哪⼏条主要线索⽽得到展开?“鸦⽚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对着两⼤历史任务:⼀个是求得民族独⽴和⼈民解放;⼀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共同富裕。

前⼀任务是为后⼀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完成这两⼤历史任务,归结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通过下述四条基本历史线索得到展开:(⼀)近代以来中国⼈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与民族解放及扩⼤国际参与,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产⼒,⾛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民争取和实现⼈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民向西⽅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怎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科学体系看,是⼀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则是⼀门以对青年学⽣进⾏国史、国情教育为核⼼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对⼴⼤青年学⽣进⾏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加强⼤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第⼀,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的艰苦卓绝的⽃争历史,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尊、⾃信和⾃强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上编综述:(2-4)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7-18)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18-21)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23)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3-25)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5-27)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

大学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的阐述与思考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它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各种事件、变革和思想。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历史课程提供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2.掌握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4.增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与思考。

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背景与原因;2.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不平等条约、开埠运动等;3.思考题:鸦片战争如何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1.洋务运动的提出与实施;2.自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思考题: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有何不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影响?第三章:战争与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推动力量;2.五四运动及其意义;3.国共合作及第一次国共内战;4.思考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如何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政治格局?第四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卢沟桥事变和全面抗战;2.解放区的崛起与八年抗战;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4.思考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间存在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第五章:新中国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背景;2.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3.思考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去经历了怎样的转型过程?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影响?教学方法与评估1.授课:采用有趣而生动的讲解方式,辅以多媒体资料和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完成相关课题的论文或报告;4.期末考试:将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和思考能力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编:某某教授,出版社:xxxx)•《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略》(主编:某某教授,出版社:xxxx)•其他相关教材及历史专著通过本教案,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潮,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现代化的起源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后。

这场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内外的深刻思考,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的薄弱与不足,并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 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2. 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1978年的农村改革与1980年代的城市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

3. 文化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在中国政治与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下逐渐展开的。

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思想解放与文化观念的改革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19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大发展,学术繁荣,社会文化氛围逐渐开放。

三、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上,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治理机制,推动了法治建设和民主意识的提升。

2. 经济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经济腾飞。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文化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让中国文化焕发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又吸收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规模与速度:中国现代化进程庞大而复杂,需要解决亿万人口的问题,发展速度过快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
1)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2)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3)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思考题: 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 缺乏资金、 缺乏资金 人才、技术: 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 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的束缚 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 三座大山的压迫: 三座大山的压迫 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 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 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缺乏政治前提: 缺乏政治前提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 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 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试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试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 赵燕茹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24-26页
主题词: 中国;现代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中央领导集体
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选择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出了不懈探索,同时也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2.简述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分支。

3.简述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4.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5.简述从建国到1978年的30年间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展。

二、论述题
1.试述近现代中国在追求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启示。

2.试述康有为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3.试述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

4.试述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主要特色。

5.试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实现现代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