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维普资讯
市场 经 济 纵 横
■ ■■ ■ ■■ ■■ ● ■ ■● ● ●■ ● ■■■ ■ ■ ■■ ■ ■■ ■■ 一 …
0 55 中 图分 类 号 P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蝙 号 : 1 0 6 0
对于如何深 化对 马克思的劳动和 论具有针对性 , 出重点、有效地深化 突 劳动价值论 的认识,可 以分三个方面 对劳动和劳动 价值 论的认识 、 并为政策 来讨论 : 一是深化认识 的前提条件; 二 提供一定的理 论依 据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从实际出
认识 。 论是为现实服务 些属于生产力领域, 中一些列为生产 理 其 的,也需 要在实 践 中发 劳动,一些列为非生产 劳动 , 而它们之
展: 我们要根据实践发展 闻并没有质 的区别 ,如何能够 解释得 的要求, 针对 马克思劳动 通?如何划出—道有理论依据的界限?
价值 论 中不适应 当前社
哥出发, 才能使我们的讨 生或形成, 逐个 行业 来扩 大生产劳动的
o2_轧 眦2 野 新
维普资讯
市场 经 济 纵 耩 范 围有很大的困难 咀至于会 出现半夜 突破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的理论是很 方经济学的有用成果 。这是有道理 的 多数人不同意从这方面去寻求 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在综台吸纳多方面成 里醒来叉发现某个行业的劳动也应该属 困难 的。 于生产劳动的情况。
的。
志认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劳动不能列人生
2 根 据 ;前 社会 主 产劳动的范围、 比如说公务 员的劳动就
叉市场经 济的现 实靠 生 不是生产劳动 可是同样是管理劳动、 产 力 发 展 的 需 要 去 翠 化 科技劳动和服务劳动, 有些属于上层建
对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筑领域 有些属于 经济基础领域 , 还有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的思考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的思考

产 力 ” 科 学 技 术 创 造 价 值 和 剩 余 价 。 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 减 少 必 要 劳 动 时
2 用 发 展 的 观 点 认 识 劳 动 价 值 过 是 生 产 条 件 本 身 分 配 的结 果 。 素 、 要
论 的 创 新 . 且 有 利 于 促 进 劳 动 保 障 制 度 的 。 深 化 对 劳 动 理 论 的 认 识 , 是 要 正 确 而 就
改革的深入 开展 。


认 识在 科学 技术 快 速发展 和社会 急剧 变
化 的历 史进程 中劳动 的内容 、 特点 、 形式 、
史范 畴 的劳 动其 内涵 随着 社会 历史 的发
的。
劳动, 复杂程 度极高 , “ 品” 其 产 是科 学技 术成 果 , 是技术创 新 的基 础 。科学 技术劳
I 辩 证唯物 史观认 识劳动理 论。 .用
先 劳 动 是社会 存 在 和发 展 的基础 ,它 动成果 通过 创新劳 动转化为技 术产 品、 进设备 等 “ 物化 劳动 ”形式 ,进入生 产过 是一个 历 史 的概念 。随着 技术 进比过 去 多 几 可
除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劳 动 、资 本 、土 价 值 创 造 发 生 在 生 产 过 程 , 说 明 产 它


十倍 几百倍 的产 品。 社会 生产力有 这 地三 要素之外 。 科学技 术 、 理 、 息 品是 如 何 创 造 出来 的 , 不 能 说 明 产 管 信 但
维普资讯
劳 动 保 障 论 坛
程 , 够 创 造 比直 接 生 产 劳 动 大 得 多 通 过 建 立 有 效 的 激 励 机 制 , 动 劳 动 论 。 能 调 的价值 。邓小平 同志早 在 17 9 8年 就 者 的 积 极 性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 劳 使 但是 , 值创 造和价值 分配是两 价 指 出 : 同样 数 量 的 劳 动 力 , 同样 的 动 者 发 挥 最 大 的 效 能 。 “ 在 个 不 同的问题 , 定机制 是不 同的。 决

对马克思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对马克思劳动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Re— e o n to o M a x La r a —r c g ii n n r bo nd b r Va u he y a L o l e t or
W ANG in h a Ja . u
( nJa tn ie i ,Xi l 7 0 4 Xia ioo g Unv r t s y l 1 0 9,C ia a hn )
s c a itp o u tv r e. o i s r d c ie f c l o Ke y wor s c mmo t lb ; v ue d o di y; a or a l
一 要 有 新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与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是 马 克 思 主 义政 治 经 济 学 的理 论 基 础 。马 克 思 运 用 科 学 的 劳动 和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揭 示 了剩 余 价 值 生 产 的秘 密 和 资 本 主义 积 累 的 历 史 趋 势 , 定 了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理 论 基 础 。 奠 在 邓 小 平 理 论 的指 导 下 , 国 已经 进 入 社 会 主 义 我 初 级 阶段 的 高速 发 展 时 期 , 了更 好 地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 为 借 助 资 本 主 义 的 一 切 文 明成 果 , 现 代 社 会 的环 境 下 , 在 在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环 境 下 , 何 进 一 步 认 识 马 克 如 思 的劳 动 与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具 和 现 实 意 义 。 江 泽 民 同 志 在 “ 一 ” 话 中指 出 : 现 七 讲 “ 在 , 们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 马 克思 主 义 创 始 人 我 与 当时 所 面 对 和 研 究 的情 况 有很 大 不 同 。我 们 应 该 结 合 新 的实 际 , 化 对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深 的研 究 和 认 识 。 当前 对 于 马 克 思 的劳 动 与 劳 动 价 值 论 ” 的再 认 识 , 系 到 我 们 党 在 新 时 期 的建 设 和 发 展 的 重 关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定; 在经济管 理上 , 强调 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海方面 的基础 性作 用 , 因此建 立和健全了包括资本 市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
动 和 劳 动 价值 论 的 认识
( ) 一 经济全球化 、 民经济信 息化 条件下 的 国 社会 经挤 特征 和我 国社 会主义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的杜会经济关系 1 经济全球化 、 . 国民经济信息化条件下的社 会经济特征。 第一 .半个世纪 以来 ,由于科 学技术 的迅速
体 制 ,到最后党的十 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 2 O多年来 , 我国经济体制 已从僵
第 四, 近三 年来 , 由于科 技的进步, 国际资
本市场 的发展 ,虚拟经济正以前 所未有 的速度在 飞速发展 。所谓虚拟经济就是股票 、 外汇 、 券、 债
期货 、基金和与此相关的衍生产品的买卖活动 以
及 由此 引发的 一切经 济活动 、经 济结果。据权威 机构估计 ,目前世界虚拟经济值 已超过 了实物经 济值 。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 , 动了国际经济的 推 发展 , 但也给各国的经济带来风险 . 与此 同时 , 也
维普资讯
江泽 民 同志在 七一 话 中指 出 : 讲 我们应 该结合新 的实际 , 深化 对社会 主义社会劳 动和劳 动价 值理论 的研 究和认 识” 劳 动价值 论是 马克 。 思经济 学说的基础 . 也是 科学社会 主义理 论的基 础, 结合新 的实 际 , 正确认识劳动 和劳动价值 论 , 对 当前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 的建立和 韧 级阶段的社会 主义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思。
总之 , 随着 经济全球化 、 国民经济的信息 化 . 社 会生 产越来 越先 进 .产业 结构越 来越趋 于高 级, 经济关系越来越 复杂。 2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的社 会经 济关 系 改革 开放 以来 ,找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 走 了一条 市场化 的道路 。从最初 的计 划经济 为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再论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所说的劳动价值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系统学说。

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代表人物——配第、斯密和李加图先后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成份的优秀成果。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体系。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一套相对明确和稳定的基本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原来建立在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面临着能否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问题,面临着对现实经济是否具有解释力和适应性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认识的挑战,也包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挑战。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和展开的。

(一)现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在马克思的时代,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在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并围绕着物质产品生产过程而展开的,与物质产品生产没有直接的服务业部门基本上被排除在价值创造的考察范围之外。

比如,将货运与客运区分开来,把前者列入价值创造的链条,而把后者列为不创造价值的部门,就是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典型例子。

但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相比,现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服务业的生产和就业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全世界的平均数超过了60%,一些高收入国家超过了70%;服务业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也大体上相当于这个水平。

相应地,工农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从全世界范围看已下降到较低水平。

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3、人工智能对劳动价值追求的 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追求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劳动 价值论中,人们主要追求的是物质财富,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的 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创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价值追求的方向,人工 智能技术带来的新需求和新市场,以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参考内容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次演示从理论、现实和实践三个维度,对背景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审视和思考。
一、理论维度:人工智能对马克 思劳动价值论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劳动的形式和组织方式。传统的物质生产劳动逐 渐被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所替代,机器和算法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可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改变了劳动的组织 方式,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现实维度:人工智能背景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但仍然需要人的参与和干预。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人进行研发、维护和升级等工作,这些 工作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现实情 况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人工智能对劳动价值论的影 响
1、人工智能改变劳动价值论的 内涵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从而改变 了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在传统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在 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和算法等因素也成为了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 需要在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重新审视价值创造 的内涵。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 劳动劳动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分配论文摘要: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因而也是合法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矛盾及其规律、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基本特点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要运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而且还要运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

江泽民指出: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根据当时的实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揭示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马克思本人对劳动价值论就有一个从创立到展开的过程;1883 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也曾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和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材料,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新的发展;21 世纪初,列宁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的新作用作了创新性的研究,拓展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视野。

浅论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浅论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2 按劳分配与按要 素分 配相结合 的分 配制度 , 由各种 生 是 产要素在财 富的创造过程 L所做出的贡献决定 的。威廉 ・ } 】 配第 曾 经 指 出 :劳动是财 富之母 , “ 土地 是财富之父 ”马 克思也 曾经 在 , 《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和《 等文献 中多次指 出劳 动并 非一切财 富的唯一源泉。现实 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 土 地 等 其 他 生 产 要 素 的参 与 , 不 可 能 创 造 价 值 和 财 富 的 , 生 是 在 产过程  ̄- 者缺 一不可 ( - 应该注意 这并 不意味着资 本 、 土地 也创 造价值 ) 。对此 马克 思曾经论 述到 :没 有 自然界 , “ 没有感性 的外 部世界 ,工人就什么也不 能创造 。它是工人用来 实现 自己的劳 动, 在其 中展开劳动 活动 , 由其 中生 产出和借 以生产出 自己产 品 的原材料 。” 此外 ,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知识 、 技术 、 信息和管理 才能 等过去不被重视的要素在现代 的生产和经营 中 占据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 , 他们也要 求参与分 配 。马克 思在《 哥达 纲领批 判》 中指 出, 由于“ 消费资料 的任何一种 分配 , 都不 过是生产 条件本 身分
动复杂程度 不断提 高的情况下 , 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产生 了怀疑 。在这种新 的时代背景下 , 我们该 如何看待 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 , 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 动指 的就是体力劳动 。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 , 商 品巾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 , 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论也不再适 用了 , 品价值应该从 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 商 “ 知识含量 ” 决定 、 由知识来计量 。事实上 , 马克思从 来就没有忽 略过脑 力劳动 。马克思在《 资本论 》 中清楚 地论述到 : 每当人生 “ 产某种使用 价值 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 的总和 ”也就是说 , , 无论是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慎言[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要素,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了的情况,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澄清了劳动非商品论的模糊认识,进而提出了新的生产要素价值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佣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占主体的劳动用工制度已经消失,劳动已经成为商品,资本不再是占有剩余价值的独立的一种社会力量,而是与劳动相对应的一种生产要素;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新增价值并不是活劳动独立创造的,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晶,资本应该与活劳动平等地参与新增价值的分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增殖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江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的理论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实践中急需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关系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范畴,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卖的商品究竟是劳动力或是劳动?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里并不是纯粹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41页)(一)正确认识劳动力的内涵和特性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应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理论前提 ,并深入发展和完善开来。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第三个 内容是 “ 品中包 商 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 商品的二 因素是 由劳动 。 的二重性决定 的,具体劳动生产商 品的使用价值 , 抽象劳动刨造商品的价值 。商 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 产社会特有 的社会关系,反映具体劳动向抽象劳动 的转化 ,反映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生产商 品的过 程具 有 劳动 过 程 和 价 值增 殖 过 程 的二 重性 ,
的讲话所指 出的:“ 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与马克思 主 义创始 人 当时所 面对 和研究 的情 况有 很 大不 同。我们 应该 结合 新 的实际 ,深化 对社
会 主义社 会 劳动 和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的 研 究 和 认 识 。 ” 江泽 民同志关 于社会 主 义社会 劳 动和劳 动价值 的理 论既 是 时代 的产物 ,又是 对 马克 思主 义劳动 价值 论 的发 展 和贡献 ,同时是我 们 研究 劳动 和劳 动价值 论 的依 据 。 劳 动价值 理论 的历 史 分析

方面是 批判 资本 主义 制度 的理 论 。马 克 思 的劳 动价 值论 揭 示 了 当 时资本 主 义 生产 方 式 的运 行
特点和基本矛盾。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与马克思所面对和研 究的情况有根 大不 同, 需要 结台
新 的实际 , 化 对社会 主义 社会 劳 动和 劳 动价值 理论 的研 究和认 识 。 深 关键词 : 克思 ; 马 江泽 民 ; 劳动和 劳动价 值理论 中图分类 号 :04 1 F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927 (020-030 10-2720 )1 1-7 0
作者简介 :刘帆 0 4一 ,女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 院教授 ,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9 5)

劳动理论期末总结

劳动理论期末总结

劳动理论期末总结在这学期的劳动理论课程学习中,我系统地了解了劳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深入思考了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课程学习,我对劳动的本质、劳动力市场、劳动分工、劳动报酬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对劳动的认识。

首先,我学习了劳动的本质和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劳动力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通过劳动理论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的价值形成机制。

劳动价值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基本标准,而劳动力是一种具有商品特征的劳动能力,其价值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在劳动力市场中,人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取报酬,个体和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价值的交换。

其次,我学习了劳动分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劳动分工,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劳动力的最佳配置。

而通过交换产品,人们可以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分工对于个体来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质量,使个体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另外,我学习了劳动报酬的形成机制和不平等现象。

劳动报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劳动而获得的实物或货币等物质报酬。

在劳动理论中,劳动报酬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和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在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劳动者由于技能、工作经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其劳动力的价值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劳动报酬的不平等现象。

一方面,高技能工作者和高社会地位者往往获得更高的报酬,而低技能工作者和低社会地位者则往往获得较低的报酬,这种现象被称为劳动市场的分化。

另一方面,劳动报酬的不平等还体现在性别、种族和地区等方面,形成了性别差距、种族差距和地区差距。

最后,我学习了劳动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劳动理论对于工资水平的分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研究、劳动合同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新认识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新认识

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新认识
郭向荣;廖茂贞;潘杰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7)004
【摘要】新的时代,世界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郭向荣;廖茂贞;潘杰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江西,新余,338031;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江西,新余,338031;新余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江西,新余,338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5.31
【相关文献】
1.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J], 梁淑英
2.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J], 杨宝三
3.新情况、新问题、新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 [J], 陈承红
4.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理论探索 [J], 和东红
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劳动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价值 [J], 许兴亚;王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03计本3班陈伟郴 2B032415114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一论述具有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工会干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因为工会是劳动者自愿结合的组织。

劳动者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对象。

必须看到,传统理论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当今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重日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劳动已被公认为是生产劳动,而且能够创造价值。

同时,由于生产中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非物质产品,其单位产品所含的活劳动已大大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手超常规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趋势将会强化。

既然如此,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当今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才能清楚工会组织的基本成员和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劳动政策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源头维护和具体维护的重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只有认识和研究劳动价值的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才能清楚工会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作用之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劳动者的积极性。

其二,因为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工会既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又是代表劳动者一方协调劳动关系的组织。

工会要更好地履行起自己的这一职责,就必须认识和研究这些与劳动关系有关的问题。

当工会在参与政府有关劳动立法或政策制订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性劳动或体力型劳动的使命感,而忽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这类劳动形态的重要作用,甚至对资本、技术等生产诸要素和所有者,仍存在传统的“劳动对资本”的异议。

对劳动价值论的几点再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几点再认识

争 论 的 焦 点 问题 之 一 。 一 部 分 学 者 依 据 传 具 深 入 剖 析 了资 本 主义 的生 产 方 式 ,揭示
统 的 马 克 思 主 义观 点 .严 格 坚 持 劳 动 价 值 了其 内在 深 刻 的不 平 等 马 克 思 劳动 价值
值创 造 的重 要源 泉
科 技 、信 息 这 两 种 新 的 生 产 要 素 在 现
劳动 是 三 个 具 有 代 表 性 的生 产要 素 。 献 。 些 新 的生 产 要 素 : 一 方 面 . 场 化 的 改革 土 地 、 另 市
取 向 本 身就 要 求 生 产 要 素 在 社 会 生 产 中 发 在 市 场 等 价 交 换 的 原 则 下 ,三 个 要 素 的所
今 天 .在 第 三 次科 技 革 命 与 社 会 主 义
值论 的 观点 .认 为 除 劳 动外 的各 生 产 要 素 价 值 . 是对 劳 动者 剩 余 价 值 的 无偿 占有 。 但 实 的 指 导 作 用 。 也 都 参 与 了价 值 的创 造 .试 图 解 答 前 者 无 这一 过 程 又 是 如 何 在 “ 平 ” 公 的交 换 过 程 中 法解答 的 现实 问题 . 实质 上又 难 以做 到 。 这

马 的理 论 概 括 并 用 以 指 导 社会 实践 。 方 面 , 便 是 由马 克 思 最终 确 立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马 平 等 在 进 一 步 论 证 过 程 中 , 克 思 指 出 , 一 劳 动 力成 为商 品是 由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条 件 所 随着 生 产 过 程 日益 复 杂 化 、技 术 化 、信 息 克 思 正 是 通 过 这 一 理 论 深 刻 地 分 析 了资 本
还 是 价值 创 造 的 唯一 源 泉 .现 阶 段 分 配 关 资本 、土 地 所 有 者 收 入 差 距 急 剧 扩 大 的原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论。
主 义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 些 问 题 都 需 要 对 劳 动 价 值 论 做 进 一 步 的 充 实 和 这
关键词 : 劳动 劳动价值论 按 生产要素分 配 中圈 分 类 号 :2 0 文 献 标 识 码 : F4 A 文章编号 :0 4—4 1 (0 2 1 10 9 4 2 0 )0—0 2 0 4 2 《 中共 中央关 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 社会发 展第 十个五年 计划 的建议 》 指出 :实行按 劳分 配为主体 、 “ 多种分 配方式 并存 的制度 , 把按 劳分 配与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鼓励资 本 、 技术 等生 产要素 参与 收益 分配 。 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 , 科学技术工作 和经营 管理作 为劳动 的重 要形式 , 在 社会生产中起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在新 的历 史条 件下 . 要深 化 对劳 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的认识 。这是对 社会 主义分配理 论 的重大 突破 和发 ” 展。长期 以来 , 对按生产要素分 配是 否合理 合法 , 营管 理者 和技术 人 经 员的收入应如何定 性等 同题 , 人们 仍 然存 在着 ・ 误解 。要对 这些 问 题有一个清楚 正确 的认识 , 们就 必须 从经 济学 说 史角度 深化 对 马克 我 思主义关于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的理 解和把 握 , 面 、 全 准确 地把 握其思 想 观点 ; 同时应结合 所面临的新 的历史 条件 , 化埘 劳动 和劳动 价值论 的 深
维普资讯
● 理 论 Biblioteka 讨 《 经济师)02 20 年第 l 期 0
深化对 劳动和劳动价值 论的认识
● 苗 慧凯
摘 要 : 化 对 劳 动 和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认 识 是 当前 经 济 学 界 正 在 进 深 行讨论的一 个热点理论 问题 。文章 从 两方面深化 对 劳动 和 劳动 价值论 的 认 识 , 是 从 经 济 学 说 史 角度 系统 、 入 地 认 识 了 劳 动 价 值 论 的 产 生 一 深 及 实质 ; 是 结 合 当前 所 面 临 的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 出科 技 工 作 和 经 营 管 二 指 理是 劳动的重妻形 式 , 生产要 素 分配 不违 背 马克 思主 义的 劳动 价值 按

对劳动价值论的几点理性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几点理性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几点理性认识一、劳动价值论是什么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物品的价格不同。

根据劳动价值论,人们给物品设定了一定的价格,这个价格代表了制作这个物品所需的劳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他最初将这一概念用于分析商品的价值。

他的第一本主要作品《资本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物品的价格。

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源于他的劳动价值理念,即价值由人类劳动创造。

换句话说,价值是制造物品所需劳动的结果,而不是物质本身。

为了跟踪劳动价值论,我们必须把劳动分成几个类别。

”生产劳动”,也称为制造劳动。

这是一种根据人们的指导创造物品的过程。

例如,一个木匠要建造一把椅子,需要先按照预定的设计流程加工木料,然后才能完成木椅生产。

三、劳动价值论上的实践劳动价值论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证明。

事实上,许多家庭的家庭服务类劳动,如刷碗、拖地板等,就是有价值的劳动。

在可支配收入中,家庭服务类劳动占半价以上,而家庭服务类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类型之一。

此外,劳动价值论还可以用来分析物品的价格,因为价格与劳动直接相关。

例如,一件服装的价格与那些被支配为它的劳动有关,而大众市场对那些随着劳动密集度而改变价格的物品也会有所反应。

此外,劳动价值论在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讨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劳动力资源分配、收入支付和产品定价等。

四、劳动价值论的几点理性认识1、劳动价值论指出,物品价格由衡量物品劳动量而定。

物品价格由制作这件物品花费的劳动所决定,而不是物品本身的实质,该价格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2、劳动价值论认为,人们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劳动形式和劳动技能。

一般来说,技能高的行业,用人单位需要付出更高的报酬,而技能低的行业相应的报酬较低。

3、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要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劳动既可以非生产性,也可以生产性,非生产劳动主要是家务劳动。

4、劳动价值论认为,物品价值表示物品所花劳动量的一种反应,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价格低于以往的水平,而技术水平的下降会使价格超过以往的水平。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马克思时代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然而,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应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本文将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研究和探讨。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从多个角度和全面的透视问题,以获取更准确的认识或解决方案。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剖析和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辩证思维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作用,并展望辩证思维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辩证思维与劳动价值论相结合的研究观点,并为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社会分配的合理性,为构建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有益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本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1.1 概述:首先对劳动价值论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指出它在社会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及劳动价值论与辩证思维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详细陈述文章的整体结构,说明每个部分和子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可以阐述辩证思维在扩展观点、解决矛盾、提出新观点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子部分,分别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和辩证思维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理解。

对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体会

对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 祝国华
作者机构: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理论建设
页码: 23-28页
主题词: 社会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物质资料 生产要素 分配原则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决不仅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

同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包括常规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两大类,创造性劳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发展的最积极的带头力量,对创造性劳动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从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理论概括即为创造性劳动价值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

同时,创造性劳动价值论决定了社会主义主义的分配原则必须是“按能分配和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慎言[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要素,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了的情况,对传统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澄清了劳动非商品论的模糊认识,进而提出了新的生产要素价值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佣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占主体的劳动用工制度已经消失,劳动已经成为商品,资本不再是占有剩余价值的独立的一种社会力量,而是与劳动相对应的一种生产要素;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新增价值并不是活劳动独立创造的,而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晶,资本应该与活劳动平等地参与新增价值的分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增殖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江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的理论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实践中急需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一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资本关系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范畴,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卖的商品究竟是劳动力或是劳动?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里并不是纯粹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41页)(一)正确认识劳动力的内涵和特性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应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190页)) 简单说,劳动力就是劳动者潜在的劳动能力。

这种潜在有劳动能力不仅天然属于劳动者所有,而且须臾不可离开活的人体出卖给他人。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劳动力是与工人本身长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46页)马克思也指出:“劳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活动,是工人本身的生命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54页)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只能不可分地属于其载体;这个载体不但必须是人,而且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本,实质上是由劳动者对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转化而来的经营才能和劳动能力。

劳动力的这一特性,集中表现在劳动者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依靠劳动者个人的自觉性,劳动者潜在的劳动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因此,从劳动力的特性看,它只能依附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存在,并由劳动者个人占有、支配和使用,不可能独立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出卖给他人。

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雇佣工人出卖的“劳动力”这一范畴的真正含义看,马克思并非单纯从劳动力的自然属性上来使用“劳动力”这一概念,而是从劳动力买卖双方的社会关系上来理解和使用“劳动力”这一范畴的。

在分析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的性质时,马克思对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的过程曾有这样的描述:“资本家例如支付劳动力一天的价值。

于是,在这一天内,劳动力就象出租一天的其他商品(例如一匹马)一样,归资本家使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10页)可见,马克思在使用“劳动力”这一范畴时,并非简单指劳动者把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作为独立的商品出卖给购买人去支配和使用,而是指劳动者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连同劳动者自己分阶段地出租给购买人去支配和使用。

事实上,在马克思对劳动力范畴的分析和论述中,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工人与雇佣奴隶的区别仅仅在于:“劳动力所有者就必须始终把劳动力只出卖一定时间,因为他要是把劳动力一下子卖光,他就出卖了自己,就从自由人变成奴隶,”(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190—191页)而“奴隶连同自己的劳动力一次而永远地卖给自己的主人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55页)如果说奴隶是一次性出卖了劳动力的工具,那么自由工人则是分期出卖劳动力的奴隶,它们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孪生兄弟。

正因为在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中,资本所有者购买自由工人的劳动力与奴隶主购买奴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才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大小和使用效果无关,而是与“维持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有关。

以上分析说明,劳动力除了与劳动者一起出卖以外不可能离开劳动者以独立的形式出售给他人去支配和使用。

既然劳动力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那么,劳动能不能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呢?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从古典经济学就开始争论的一个老话题。

(二)正确认识劳动的商品属性要正确认识劳动的商品属性,首先必须走出劳动非商品论的误区。

马克思为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时指出:“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587页)马克思认为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

恩格斯在1891年为马克思所著《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的再版所写的导言中,为了说明“在原稿上是,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在现在这一版上则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时提出:“假如劳动(为便于理解文字上完全相同,但内涵并不相同的两个劳动的概念,笔者将作为价值尺度的抽象劳动改为黑体,下同)是一切价值的尺度,那么,我们只能用劳动来表现‘劳动’的价值。

但是,假如我们只知道一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一小时劳动,那么我们就绝对不知道一小时劳动的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343页)恩格斯认为,一切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决定的。

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劳动的价值就无法确定。

那么,劳动究竟能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呢?被马克思批判地证明了的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告诉我们:“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60页)按照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来分析,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认为它本身没有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的“劳动”,实质上是指抽象劳动。

因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50页)只有形成交换价值的抽象劳动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才能作为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

如果我们对恩格斯论述劳动的价值无法确定的那段文字认真推敲,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被笔者加上黑体的“劳动”与没有加黑体的“劳动”虽然在文字上完全相同,但其内涵却并不相同。

被笔者加上黑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没有加黑体的“劳动”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

抽象劳动作为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当然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

但是,资本所有者需要购买和劳动者作为商品出卖的“劳动”,则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

这种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与其他劳动者不同质的劳动或劳动成果进行交换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力并不向来就是商品一样,劳动也并不向来就是商品。

劳动要成为商品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消除了阶级压迫制度,劳动者可以真正自由地、不附加任何条件地自己占有、支配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这是劳动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

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不被极少数人占有和垄断,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劳动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

三是劳动者的个别劳动不能直接成为社会劳动,劳动者之间不同质的劳动需要进行交换。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分析,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但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因而奴隶社会的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封建社会的劳动者虽然已从奴隶主那里解放出来,对自己的劳动力有了支配权,但居于主体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大多数劳动者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需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尤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占有和垄断,资本所有者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垄断地位在政治上压迫无产阶级,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被迫将自己连同自己的劳动力零碎地分期出租给资本所有者去支配和奴役。

在存在阶级压迫的社会制度下,无产者只能象出租其它商品一样将自己出租给资本所有者去支配和使用,他们的劳动不可能作为商品与资本所有者进行等价交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态是产品经济,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更不可能成为商品。

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才同时具备劳动成为商品的三个条件。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

劳动者随劳动过程不断出卖给购买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和支出,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交换的过程,就是劳动者作用于劳动资料,使劳动这一商品不断从人体中释放出来,并凝结在物的商品之中或为消费者提供效用而被劳动的购买人占有或受用的过程。

正如马克思撇开特定的社会形式对劳动过程进行考察后所作的描述那样:“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

过程消失在产品中。

……劳动物化了,而劳动对象被加工了。

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第205页)劳动这一特殊的商品,虽然不可能取得独立的存在形式,但是,它可以从人体中分离出来物化到新的使用价值中为购买人所占有或消费。

作为劳动的购买人,虽然在主观上他所需要的仅仅是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所耗费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但在客观上,劳动的过程,不仅是劳动者为劳动的购买人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耗费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