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配 第 ( 6 3-6 2 、亚 当 ・斯 密 ( 73 1 2- 18 ) - 12—
19) 70 、大 卫 ・ 嘉 图 (72 12 ) 和 马克 思 李 17- 8 3
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
(8 8 18 )是 四位杰 出的理论家 和思想家 , 11- 8 3 他们在不同时期为劳动价值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
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种种缺陷。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是 一个完 整 的理 论体 系 , 核心 内容包括 : 其 劳
动理论 、 品的二 重性与 劳动 的二重性 理论 、 值 商 价 决定理论 、 值和 价格关 系理论 、 价 平均 利润 和生产
价格理论等。它不仅彻底解决了什么劳动创造价
值 、 样创 造价值 、 值 量 如何 决定 、 么 是价值 怎 价 什 规 律等一 系列劳 动 价值 论发 展史上一 直 没有真正 解 决 的理论难 题 。实 践 也早 已证 明 , 马克 思 的 劳 动价值 论 由于 系统地 阐述 了劳动 和劳 动创 造价值 等一 系列重 要原 理 , 劳 动价 值 论 形成 了一 个完 使 整科 学 的理 论 , 深刻 地 揭露 了资 本 主义 社 会 的 它 剥削本质 , 激发 了广大 人 民 群众 推 翻 资本 主义统
3
维普资讯
了突 出贡 献 。 配第 早 在 l 纪 下 半 页 ,就 提 出 了用 劳 动 7世 衡 量 商 品价 值 的思 想 ,认 为 价 值 ( 他称 自然 价 格)是 由生产 商 品 时所 耗 费 的 劳动 时 间决定 的
价值 论 。虽 然 马克思在 创立科 学 的劳动价值 论过 程中, 也经 过 了从 否定 古典经 济学 的价 值 论 , 向 到 前推进这 个理 论 , 到 创立 科 学 的劳动 价 值论 的 再 曲折过 程 , 马 克思 的劳 动价 值 论完 全 克 服 了古 但
深化认识与扩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依据及意义
《 经济师}02 20 年第 5 期
● 理 论 探 讨
深化认识与扩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依据及意义
● 吕学 山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 新发展的 理论。在新的 历史 条件 下, 创造 商品价值 的生产 劳动的 范 围应 该扩 展 , 明确 地 应 将科技 劳动 、 知识 劳动 和管理 劳动纳 入生产 劳动 范 围的视 野. 将 第三产业( 必要 的“ 作 社鲁扣 除” 的 发展纳 入创造 商品价 值 ) 的 范畴 中来, 实现 马 克思 劳动 价值理 论的 与时俱 进 , 种认 识 这 的深化 具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 : 生产 劳动 科技 劳动 知识 劳动 管理 劳动 第 三产 业 扩 展
自由竞 争阶段至二战前 , K的贡献率大于 L 。 但是 , 战 后 , 二 在西 方资本 主 义 国家 发 生 了 电子计 算 机、 原子能 、 天技 术和 生物 工程 为代 表 的第 三次科 技 革命 。 航 这次科技革命是以新技术产业群的形式 出现的 , 几乎涉及 了所 有的科技领域 , 同时各种技术 、 各种产业问 的联 系密切 , 科学 技 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 技发 明到应用的 时间 科 大为缩短 到 目前 为止 , 次科技 革命 仍然 方兴 未艾 , 这 继续 在
劳动 的运行效率等 , 发生丁很 大的 变化 , 都 这使决 定商 品价 值 的劳动有 了新 的特点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 , 与马 克思 当年将 劳 动价值论作为探讨 剩余价 值学说 , 示剥削 的理论前 提 相 比, 揭 今天深化认 识面对 的是与 马克思所 构想 的资本 主义和 社会 主 义有着许多重大差别。从资本主义发展来看 , 资本 主义已经从 原始资本主义 、 自由资本主义 、 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 , 入到 当 垄 进 代资本主义阶段 , 如果再用 当年研究资本 主义的某些结 论来解 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那是行 不通 的。社会 主义生产关 系 也发生 了许多新变化 , 品、 商 资本 、 股份制 等范畴也被 引入到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 还提 出 了“ 把按 劳分配 与按生产 要素 分配 结合起来 “ 、鼓励资本 、 技术等生 产要 素参与收 益分配” 的分配 原则等 , 不能充分认识这些新变化 , 就不能理解 “ 深化认 识与扩 展” 的真谛 。 1生产 劳动的范围应该 扩展。在科技 、 知识 、 信息 、 管理发 挥着 日益重要作 用的今天 , 应明确地将科 技劳动 、 知识劳 动 、 管 理劳动纳 入创造 商品价值 的生产劳动范 围的视野。 ( ) 技劳动应 该纳入 其 中。从 产业 革命 到二战 前 , L科 由蒸 汽机(8世纪 ) 电力 的广 泛运 用( 9世纪 末 ) 1 和 1 为契机 , 引发 了 资本主义的两 次科 技革 命 , 般大 地 推动 了资本 主 义经 济 的增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价值论旨在解释商品价值的产生和决定,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从商品的性质出发,将商品定义为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构成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人们的有用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一种社会关系。
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马克思强调,社会必须通过劳动来生产和维持自身的生活,因此所有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而不同的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源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
马克思将这种劳动称为“抽象劳动”,并认为只有这种抽象劳动才能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
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劳动形式,而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才变得有意义和可比较的。
因此,劳动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交换中的一种规律性约束。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机制是“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超越自己价值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然而,工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所获得的工资。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过程,实施剥削,从工人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并引发了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剥削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以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基本对立关系。
劳动价值论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基础,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信心。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商品的价格波动和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并不仅限于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篇1: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论文时代的发展变化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发展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近几年,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深化认识劳动价值论的文章。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从价值源泉人手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提出了物化劳动(或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二是坚持价值源泉一元论,从扩大生产劳动内涵上拓宽劳动价值论的新境界。
我针对这两种观点谈谈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提出深化认识的思路。
一、对价值创造多元论的质疑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方面,学术界有学者提出物化劳动(或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甚至提出如果不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有碍人们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
这种观点认为:“物化劳动具体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建筑、原材料、零配件及燃动力和各种辅助材料。
”“如果物化劳动真的不创造价值,也就是先进的设备、材料和工艺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剩余产品、剩余价值,那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这个大命题就不能成立。
”我认为这种深化认识思路是值得商榷的。
这是因为这种深化认识的观点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这种观点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观点是一致的。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另一种比较晦涩的提法。
其意图是为了回避马克思已经批判了的“三位一体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观点在试图说明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时,还得借助物化劳动的载体—生产要素(机器等)来说明。
(二)此观点作为已破产的经济学观点从经济学说史上可以查证。
麦克库洛赫就是一个代表。
在面对理论和现实的差距时,李嘉图的追随者—麦克库洛赫一方面坚持劳动创造价值.但另一方面认为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积蓄的劳动即资本等生产要素。
这样,他表面上是维护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否定了李嘉图认为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这一科学的内核。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积蓄劳动创造价值”的翻版。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的是社会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唯一原因。
马克思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物质财富之所以存在,最终都归结为劳动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唯一基础,而劳动力则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指出劳动的基本特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劳动为基础的,而劳动力是社会资本的唯一来源。
同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以劳动作为基础,还依赖其他条件,例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新时代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首先要肯定和把握社会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实现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劳动、推动劳动创造价值。
其次,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依赖劳动,还需要其他条件,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最后,要加强劳动者的保护,坚持法治道路,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维护劳动者应有的劳动权利,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好的劳动价值观。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反思和分析劳动发展历史和社会物质财富形成的过程,指出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并提出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的重要观点。
新时代人们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平正义。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 劳动劳动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分配论文摘要: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因而也是合法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矛盾及其规律、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基本特点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要运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而且还要运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
江泽民指出: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根据当时的实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揭示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马克思本人对劳动价值论就有一个从创立到展开的过程;1883 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也曾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和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材料,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新的发展;21 世纪初,列宁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的新作用作了创新性的研究,拓展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视野。
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
按劳 分配 与按 生产 要素 分配 相结合 。 而 在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 这种 分 配 方 式 必然 要 通 过 市 场机 制 来 实现 。 因而 要 承 认 市 场 分 配 的 作 用 。 在 这种 新 的 经 济条 件 下 , 怎 样 认 识 和 把 握马 克思 主 义关 于 劳 动 和 劳动 价 值理论 , 出 现 了不 同的见 解 和 争 论。 有 的学 者 提 出 , 按 劳分 配是 以 马 克思 的劳动 价值 论为 理论基 础 的 。 现在 既 然 实行多 种 分配 方式并存的 制 度 , 鼓励 生 产要 素参 与 收 人 分配 , 这 就 表 明 , 认为 只 有 劳动 创 造 价值 的理 论 , 与现 实 不 相 符了。 它不能说明按生 产要素分配的根 据。 实行按 要 素分 配 , 就 得 承 认 各种 生 产 要 素都 参 与价值 的创造 。 有的学 者根 据劳 动概念 的 范 围 , 认 为物化 劳动 也创造 价值 , 或社 会劳 动 创造 价值 。 至 于非 物质 生产部 门如 服务行 业 的劳 动是 否创造 价值的讨论 , 已经 经 历 了很 长 时间 了。
( 责任 编 辑 : 夏 添 )
否 也创造 价值 在个人 收人 分配 中要不 要 向 有 较 大 贡 献 的科 技工 作 者 和 企业 经 营管 理 人 员 倾斜 事 实上 也 存 在 不 同 的看 法 。 “ 十五 ” 计划建 议 , 特别 以此 问题 为重点 , 从生 产 和 分 配 两个角 度提 出指导性 意见 : “ 随着 生产 力的 发 展 , 科 学技术 工 作 和 经 营管 理作为 劳 动 的 重要形式 , 在 社会 生 产 中起 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 作用 。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下 , 要 深化 对 劳 动和 劳动价值 理论 的认识 。 建 立健全 收人 分配 的 激励 机制 和 约束机制 。 对 企业领 导人 和 科技 骨 干实行年 薪制 和 股 权 、 期 权试 点 。 ” 这 个 问 题能 否在理 论 上 和实 践 中解 决 得 好 , 关 系 到 我 国能否用 好 人 才 、 留住 人 才 以及 我 国 的改 革 和发展 大业能 否顺 利和有效 推 进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它对于理解商品价值形成和资本主义剥削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1.1劳动价值论的定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
通过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劳动和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基础。
1.2商品和使用价值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具备两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能满足的人们的实际需求,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抽象劳动量。
第二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2.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力水平进行生产所需的时间。
只有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范围内创造的价值,才是被社会所认可的。
2.2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转化和剩余价值的概念。
价值转化是指劳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货币价值的过程,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获得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2.3劳动价值论与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将相对剩余价值作为商品生产中增加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手段。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而实现,进一步加剧了工人被剥削的程度。
第三部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3.1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思想工具。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剥削的本质,为我们理解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3.2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通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到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是如何影响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的。
3.3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提供了启示。
要尊重马克思的原创思想——谈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直接劳动 ;3 现代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 中产业结构 ()
的变化 , 已使 工农 业 等物 质 生产 部 门在 社 会 总 劳 动
中所 占的 比重 日趋 减少 , 而商业 、 融业 以及 各种 为 金 生产 服务 和为 生活服 务 的部 门即第 三 产业 所 占的 比
重则 日趋增 大 , 参照西 方 发达 国家 的情 况 , 第三 产业 的工 作 人 员 甚 至 可 占 到 总 劳 动 人 数 的 6 %一 0 7 % L 。而运 用 我 们 所 熟 知 的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学 0 2 J
8
对 于 学 者们 的这些 讨 论 , 者 主要 从这 个 角 度 笔 来观察 , : 即 深化 对 于 马 克思 劳 动价 值 论 认 识 , 否 是 是 以尊重 经 典 作 家 的 原 创 思 想 为 前 提 。 笔 者 注 意 到 , 现有 的讨论 中 , 实 出现 了有悖 于这 一 原则 的 在 确 问题 。 比如 , 的学 者 提 出 , 克思 的劳 动价 值论 已 有 马
不 能解 释今 天 出现 的新 情 况 了 , 要 用 新 的价 值 论 需
维普资讯
取而代 之 。而他 提 出 的理 由是 , 克 思 的 劳动 价 值 马
1 必 须首先 明确 原创 劳动 价值 论 的 思想 源流和 .
论是有适用条件 的, 币居间 , 更没有资本 的余地 ; 除劳动
、
深 化 对 劳 动 价值 论 的 认识 必 须 以 尊重 经 典
说的基本论断 , “ 品生产者在生产 过程 中所耗 如 商 费的活劳动, 是形 成商品价值 的唯一源 泉” “ , 只有
物 质生 产 部 门 的 劳 动 才 是 生 产 劳 动 , 创 造 价 值 ” 才 等 , 解 释这些 新情 况时 , 实会遇 到 不小 的困难 。 来 确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形成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劳动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三个概念。
首先,劳动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的量度。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劳动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即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例如,在一个社会中,生产商品A所需劳动时间为10小时,而生产商品B所需劳动时间为20小时,那么商品A的劳动价值就是商品B的一半。
其次,交换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实际交换的价值。
当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时,它们的交换价值是根据它们所蕴含的劳动价值比例决定的。
如果商品A的劳动价值为1小时,商品B的劳动价值为2小时,则商品A和B在交换过程中的比例为1:2。
交换价值在市场中通过商品的价格来体现,价格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价格不仅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劳动价值,还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
商品作为社会生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人们对商品使用功能的评价,取决于商品本身的特性和特定的社会需求。
例如,水对人们而言是必需品,它具有满足人们渴望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存在的前提,但不是决定商品交换的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解释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价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将一部分劳动价值转化为自己的利润。
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能够占有并支配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平等分配的根源。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价值形成的影响,如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等。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衡量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即所需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价值越低。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深刻而详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决定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者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它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不公平分配。
剥削阶级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剥削关系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
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不再被资本家所占有,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共享。
劳动价值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衡量和评估,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所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目标。
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用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㈠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有哪些认识?是马克思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与本质,因为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最根本依据。
P152~153生产领域非生产领域(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对劳动的含义有了拓展,绝大部分非生产领域也创造价值,比如说艺术领域{齐白石的画})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总结:劳动的内涵以及相应的分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拓展。
对社会主义的启示:需要我们进一步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视野。
1.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科学技术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也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作用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价值生产的劳动的社会性,证明了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2.科学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源泉中,现代科技劳动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3.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生产经营领域的管理劳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是生产劳动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源泉。
(通过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4.第三产业创造价值,是指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的服务,商业,金融,保险等流通方面的服务。
教育,新闻,广播,电视等信息方面的服务,还有专业性服务,行政管理和个人服务。
第三产业的劳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产品和服务,增加了社会财富而且增大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总量。
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利了第三产业发展。
㈡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的关系!1.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整体性观念、开放性观念。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pdf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理论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认识上的偏差。
对此本文不想一一加以评判,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对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甚至是模糊的认识进行一定意义的探讨,笔者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的。
故本文拟在若干问题上与同仁们共同商榷,以求澄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之内涵。
一、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问题 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价值,所以分析商品实质上就是分析价值。
无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还是发达商品经济社会,商品都是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经济现象,只有从此入手,才能了解价值的内涵,才能进而说明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比较复杂、比较具体的范畴。
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
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总和中的、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2-713页。
)“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22页。
)然而有的学者却以此为依据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原始的纯粹的实物交换,没有货币居间,更没有资本的余地,除劳动外的要素都是无偿的;劳动是简单劳动而不是复杂劳动。
在超越了这些条件后,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至少是值得怀疑的。
”显然他是把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所遵循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认定为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条件,从而混淆了价值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价值研究方法这样两个命题。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新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世界上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了新时代。
(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形态和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着重依靠现代劳动群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现代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
其中,科技不仅作用于生产,而且涌现出大量的高科技产业;管理不仅有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而且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业管理或中介组织管理;服务不仅有为生活提供的服务,而且越来越为生产提供服务。
劳动形态的变化导致财富的构成也发生重大转移:价值构成的主体已经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而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大批智能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管理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在价值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劳动不仅构成了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积聚了大量的劳动人口。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60%-70%,服务业的劳动人口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
劳动形态和财富构成的重大变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动的内涵是什么?活劳动作为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劳动的形态和财富的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一种劳动创造的价值最大?如何增加国家的财富?目前,中国财富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仍然积聚在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
深化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认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现代劳动群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必须深化认识马克思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理论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接投资的迅猛增加和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摘要: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和支柱,就是对价值形成过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受到质疑与挑战,按劳分配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按生产要素分配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挑战,也要积极看待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挑战;意义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及主要内容1.1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泉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他提了由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形成商品价值,但物化劳动只是转移自身价值并不创造价值的观点。
大卫・李嘉图比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更加坚定地坚持了劳动是“唯一原则”的观点。
他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观点,同时根据劳动价值论对斯密、萨伊等人关于非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
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进行的特定的生产活动,它体现了包含在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中原有价值向新商品中的转移,并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由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才解开了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彻底揭示出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阐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他提出,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二重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的范畴。
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价格除了受价值决定,还要受到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
用辩证思维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心得1.引言1.1 概述概述劳动价值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马克思时代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然而,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和应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本文将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研究和探讨。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从多个角度和全面的透视问题,以获取更准确的认识或解决方案。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剖析和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展开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辩证思维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作用,并展望辩证思维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辩证思维与劳动价值论相结合的研究观点,并为进一步思考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社会分配的合理性,为构建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有益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本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1.1 概述:首先对劳动价值论的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指出它在社会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提及劳动价值论与辩证思维之间的关联,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详细陈述文章的整体结构,说明每个部分和子部分的内容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框架。
1.3 目的:明确文章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可以阐述辩证思维在扩展观点、解决矛盾、提出新观点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2. 正文: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子部分,分别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认识和辩证思维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理解。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郭小鲁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创造,也不能解释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创造.为此,一些学者开始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名为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则歪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学界应从四方面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郭小鲁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经管系,湖北,武汉,430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2
【相关文献】
1.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概念上理解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J], 颜银根
2.以人为本:从主体向度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J], 王庆生
3.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创新理解 [J], 李炳豫
4.高考命题失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启示——基于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维度 [J], 孙恒振
5.“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笔谈——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要 [J], 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赖以揭示剩余价值来源、阐明剩余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深化认识
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实践过程中与新的国际环境中,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继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经济成份的调整与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与扩大,企业家阶层的产生和增加,生产要素的参与分配与智力劳动的收入增加,以及其他一些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100多年以前曾经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否还能解释或指导当今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
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任务。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必须要正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矛盾及其规律、理解资本
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基本特点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要运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而且还要运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当今时代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知识化,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就必定是发展和开放的理论。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在马克思的分析中,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分。
生产性劳动即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即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产性劳动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因此,马克思当时将服务行业的劳动列为非生产性劳动的属性,尽管马克思也认为其中的许多劳动是社会必需的。
高新技术本身有价值,而且可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但不创造价值。
如一项发明专利、一份研究报告、一个设计方案、一个电子软件等。
都是人类劳动(主要原因是脑力劳动)的产物,而且往往是复杂程度很高的活劳动的结晶,高新技术一旦在生产中运用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如生物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既能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又能够极大地提高产量。
但高新技术本身不会创造价值,价值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同样是生产劳动,同样要创造价值。
产品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精神产品是无形产品,随着社会进步,精神产品会越来越
多,精神产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劳动,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劳动,包括相当部分的第三产业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都要创造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的劳动(这里所说的生产,包括商品从首要商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一切行为),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
这意味着从事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只是直接的生产工人劳动,还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
这也就是说,管理者、工程师只要处于其特定的分工岗位上,仍然可以成为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的一员。
劳动价值论还指出,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以及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直接劳动者。
现在的绝大部分私营企业主也可能通过其管理劳动、技术开发劳动的投入以及市场的开拓劳动而参与价值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参与了价值创造。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其技术和管理的劳动是复杂劳动的话,其创造的价值倍加于直接劳动者的简单劳动。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马克思重视知识、重视科技。
他严格区分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和创造价值的因素,知识、科技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
因素,是影响和决定价值量的因素,但不是创造价值的因素。
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是多元的,而创造价值的因素是一元的,劳动生产力取决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一系列因素。
一方面,知识和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可使劳动资料中的动力系统、机具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等更为先进,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
另一方面,知识、科技会造就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就能形成新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不是知识、科技本身在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科技的劳动者的劳动在创造价值。
由此可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就必须要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做到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总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我
们认识当今社会生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指导。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理论研究的侧重,这一理论也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要接受新的检验,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时代对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继承者和捍卫者,但他们不迷信、不盲从,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毫无疑问,这必将开掘出理论研究的新内容、新领域,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