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区域性、综合性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1、区位概念

2、区位理论概念

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有两层基本含义:

–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及分类

4、劳动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内部规模经济(发生在单一企业)

(1)降低生产初始成本;

(2)提高劳动力经济

2. 外部规模经济(不同企业在特定区位集中)

(1)工业专门化经济(区位化经济)

(2)地方专门化经济(城市化经济)

6、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紫铜、通信系统等•产业集聚

–产业间紧密合作

–“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7、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交通网:由点与线组成(线的长与宽)

交通流:人和物的移动(流量、流向)

地域:区域有关交通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促进与制约交通发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

第三章

1、杜能古典农业区位理论

(一)背景及中心思想

1.背景及目的

➢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

➢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的低于配置原则

➢对泰尔()合理主义农业论的补充

2.中心思想:农作物的分布或布局是由距离市场远近决定的,由生产地到销售地(市场)所需运费决定的。

4.假设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运输费用同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一定比例,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5. 形成机制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6.结论:在孤立国内,农业生产布局围绕市场(城市)呈同心圈有规律的布局

自由农作区、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轮作区、三圃轮作区、畜牧业区;

7.评价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

•理论局限性:

•①由于杜能圈的理论假设是完全均质的条件,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②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的背景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③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改进,使得杜能圈仅考虑一种交通方式的假设变得不切实际

•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杜能区位论与现实的较大偏差的体现。

2、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背景

(二)基本论点

通过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三)理论内容

1. 假设条件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点的区域,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产地事先确定,生产条件不变;消费地为已知点,需求量不变;劳动力供给地为已知点,供给情况不变,工资固定;

(3)生产和交易均就同一品种进行讨论;

(4)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方式为火车;

------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

2. 寻求吨公里最低点——运费指向论

3. 劳动力因素引起区位图形第一次变形——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4. 集聚因素引起区位图形第二次变形——集聚

(四)评价

1. 应用研究

2. 理论意义

3. 理论与现实

(1)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其阶级局限性

➢排除不同社会制度对生产布局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用生产成本作为决定工业布局的因素是

片面的;

➢忽视垄断价格的作用;

(2)属于局部均衡的研究

(3)即使从个别生产单位的区位看,所考虑的因素过于简单;

➢一种工业布局之所以是消费区指向,除了因为原料系数小于

1外,还有其他原因;

➢一种工业布局之所以是原料地指向,除了因为原料系数大于

1外,还因为其他原因;

➢工业布局的指向性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化;

➢没有考虑消费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再以其关于运输成本和工资成本这两个因素的分析来看,也存在缺陷

原材料特性:

1.局部性原材料与遍地性原材料

2.失重原材料和纯重原材料

最小运费原理

•生产过程不可分割、仅有一个局地原料地和消费地:

–R>1(或区位重量>2)时,原料才定向,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R<1(或区位重量<2)时,消费地定向,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R=1(或区位重量= 2)时,原料、市场自由区位;工厂可布

局于原料或消费地。

第四章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

(一)背景与理论核心

(二)理论内容

1. 基本概念

中心地、中心货物与服务(中心地职能)、中心性或中心度、门坎及门坎人数

•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消费者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地点。不单是泛指一般城市,而是相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的中心点,或相对于散布在一个区域中的居民点而言的中心居民点;

•中心地的职能(中心货物与服务):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具有等级之分;

•中心性、中心度: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