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第三节、认识的真理
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认识论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的本质对于认识的本质,主要有两种理论:主观认识论和客观认识论。
主观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在人的主体内部进行的,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认为认识是一种能动的心理过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意义重大。
客观认识论则认为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强调外部客观事实决定了认识的内容和形式。
二、认识的途径和方法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方法有感觉认识、思维认识和实践认识三种。
感觉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形成的直接感觉。
思维认识是通过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和组织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过程。
实践认识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客观世界。
三、真理问题真理是认识的目标和价值,是认识活动的根本原则。
哲学上关于真理的观点主要有四种:实证主义认为真理是符合经验事实和实践的;批判实证主义认为真理是对成功解释再生产的目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真理是精神世界的内在逻辑性意义的反映。
四、认识的规律和过程认识的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辩证法的基本三个方面:否定性、内部联系和发展性。
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觉和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反思、加工、提炼和组织形成相对独立的认识内容。
五、认识的局限性认识的局限性主要有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两种。
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感觉的主观性、理性的局限性和实践的条件限制。
客观认识的局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本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六、认识的方法和价值认识的方法主要有实证主义、唯理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主义等。
实证主义重视经验和实践,强调科学实验,主张以观察和实验为认识方法。
唯理主义主张理性和逻辑,重视推理和思辨,主张以逻辑和理性为认识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辩证思维和方法,重视综合和矛盾的处理,主张以辩证和综合为认识方法。
《哲学认识论》课件
认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决策制定
认识论帮助个人和组织在 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更 明智的决策。
信息获取与处理
认识论指导个人如何有效 选择提供哲学依据。
认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
认识论影响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确保教育目 标的实现。
教学方法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实践作为检验标准不是绝对的,因为实践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实践主 体的能力、实践环境的限制等。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而 言的,不同的观点和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没有一种 绝对的、普遍适用的真理。
绝对主义
绝对主义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普遍适用的真理,不受任何 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对主义强调真理的本质是永恒不 变的,与客观实际完全符合。
03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
实践与真理的统一
01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实践水平和条件而言的,随着实践的发展,真理也
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02
实践与真理的相互依存
实践需要真理的指导,而真理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修正。
03
实践与真理的统一是一个动态过程
实践与真理的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修正和
完善的动态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2 3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并引起实际变化 ,这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客观、公 正的检验,因为实践的结果是可以观察和量化的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 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达到目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度。 ——毛泽东
主体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
有伤风化! 一个残废!
真美!
认识的客体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人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也是认识 活动的客体。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 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 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 识的对象。 —— 马克思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 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 它是要受条件的制约的,关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离开具 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 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 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 因而判断失误。(4分) (2)所谓的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 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 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 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 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 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
高三政治第一轮第三讲《认识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认识形成的过程:(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提示】(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
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管世界)。
【提示】质上看,前四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后二者都是正确的认识。
(2)联系:①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
【例题解析】[例题1](2007年高考,广东政治,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B.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解析] 考查学生对实践和认识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认识论-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共28张PPT)
√
(2017·北京文综·T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
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
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原理:(1)区别: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联系 :①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 件,真理就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我国围绕开展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建设工作,将继续进行
一系列试验与技术验证。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D.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
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面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 另一方面,真 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时,原来属于真理性的认识有可能成 为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
(3)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①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表现在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认 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对 象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②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 本要求。
《认识论》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知识,即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作为认识结果的反映不同于认识对象本身,它们之间是主观与客观、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就是主观逼近客观的过程。
那么,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以及如何判断它们的符合呢?这就涉及到真理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真理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研究真理的内容、特点、发展过程、检验标准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等问题。
弄清这些问题,可以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减少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因此,在学习前面两节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
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要学习以下内容:▲一、真理的含义二、真理的特性三、真理的检验标准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个大问题。
▲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一个美好的、崇高的词语。
古往今来,真理扣动了无数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哲人、科学家及一切进步人士的心弦,并引起他们热情的讴歌,有些人为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比如,战国初期的商鞅,为变革几千年的奴隶制,进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变法,结果被复辟势力“五马分尸”;清朝末期的谭嗣同,为在中国搞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被反动势力砍头示众;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残遭反动军阀杀害;特别是革命烈士夏明翰,为追求真理,用自己的鲜血凝成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千古诗的格言。
真理为什么这样宝贵?就是因为它能够指明人们的前进方向,能够照亮人们的实践道路。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作为人的认识的一种结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它属于认识的范畴,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客观事物如长江、长城等,无所谓真理。
反映有正确的反映,也有不正确的反映,只有正确的反映即经过实践证明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真理的检验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5 真理的检验标准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这部分内容是真理问题中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历年真题回顾单项选择题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价值
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导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者叫能动的反映论,由于它是以科学的实践为特征的,所以,又可以叫做实践论。
从广义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可以叫做认识论如,我们前面所讲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且,也揭示了认识的规律,也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但是如果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它是揭示人类认识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发展的普遍规律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人类认识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答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本讲和下一讲的内容。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动反映。
深刻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各种哲学派别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前者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两种路线的根本分歧和对立就在于承认反映论,还是否认反映论。
1.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又分为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比如,古哲学家柏拉图,他就宣扬有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识就来源于理念”的认识和回忆。
他说,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在未进入人体投生之前,是暂时居住在理界之中的,是和许许多多理念在一起的。
认识论关于真理的原理
认识论关于真理的原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哲学、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可以通过客观实验和认知力量来被确定和理解。
首先,认识论认为,真理可以被以客观的方式确定和理解。
真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实验来证明。
它不受人们的主观意志或偏见的影响,而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
其次,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它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被确定和理解。
换句话说,某一个真理在一个文化中可以被认可,却在另一个文化中被否定。
第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由客观实验和认知力量来被确定和理解的。
实验和认知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理,从而使我们的认知更加精确和准确。
最后,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一种目标性的概念,即它是一种永恒的事实,是不变的。
它的真理性可以通过实验和认知力量来确定,并可以被人们接受和实践。
总之,认识论关于真理的原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哲学、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可以通过客观实验和认知力量来被确定和理解。
真理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且它是一种永恒的事实,是不变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2
三、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一)、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简答或论述或为什么说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1、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2、人的认识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主观意义:认识受到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所以一个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①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是曲折,发展,不断升化的过程;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对社建的认识并没有完结,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认识的无限发展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必然是无限发展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无至穷,是认识的总规律。
(三)、实践和认识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其具体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具体实践中相符合;2、其历史统一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全面发展,必须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3、认识和实践相脱离,认识超越或落后实践发展,必然导致“左”、“右”倾错误,“左”倾是主观超越客观,认识超越历史的发展阶段:“右”倾是主观落后客观,认识落后历史发展阶段。
四、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学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3、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三节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要坚持真理一元论,反正真理多元论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认识论
②它使认识带上了不同的特征。
③它使主体的认识能力受到生理的局限。 (仅从个体角度来说)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38
课程
2.认识受主体的精神状况制约: 主体的精神状况可分为两大部分: ①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
价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 们共同制约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 ②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三)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质和内容 (四)改造世界的双重任务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28
课程
第四章 认识论 (关键词:认识、实践、真理、规律)
“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 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 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 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 认识论
主讲人:黄孟洲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1
课程
认识和实践 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总规律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2
课程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 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实践及其形式和特点 四、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的飞跃的条件: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18
课程
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二)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的 内涵 (三)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意义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定,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弄清楚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真理的本质、客观性和价值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1、认识的本质和基础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学重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实事求是时间授课:6学时在前几章里,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本章我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本章共分四节即:认识的本质和基础、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基础本质说的是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探寻对象的本质,就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对象是什么,如世界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等等;规律说的是从动态角度去考察对象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必然联系。
研究任何一个对象,都得研究它的本质和规律,诸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
●认识的这三个要素与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里所学的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三讲 真理观和认识方法
第三讲真理观和认识方法人类为了做到有效地、现实地改造世界,就必须通过认识活动观念地把握世界。
因此,真理作为人们在观念上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就成为人们执着地追求的对象。
所谓真理观,就是关于什么是真理及其检验标准?什么是认识真理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等问题的学说。
真理观包括认识论、真理论等理论内容。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认识论就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学说,也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获得真理的学说。
真理观的核心内容就是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1、实践的客观尺度与真理·实践是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能动性。
·实践的本质特征是对象化。
人类为使外部生存环境更加适合自己生存的需要,人类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就要促使世界发生与人类的目的、要求、需要相一致的改变,这就是对象化。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的、基础的范畴。
因为: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不能理解自然和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不懂实践,就不懂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
不懂实践,就不懂认识是能动的、辨证的反映过程。
不懂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础,就不能形成以实践为起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就不能说明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的两个客观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人的实践同动物的活动的区别在于:动物仅仅是按照与肉体存在和需要直接联系着的本能的要求进行活动的,因而它本质上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自觉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是自觉的,其标志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受两种客观尺度,即是受两种客观规律性或必然性制约的:一是,受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即真理尺度制约。
二是,受人的内在要求和规定性,即价值尺度制约。
两种尺度在内容上都客观的,它们对于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 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部分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命题频率最高,知识点最为密集的部分。
九月份之前,同学们一定要摆脱强化思维,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立足教材,用好大纲要点,夯实基础,为后期强化做好准备。
具体的学习方法是:第一,弄清楚结构,找到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把握住要点,结合教材,以点带面,吃透概念,学会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学习大纲时,会产生很多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教材,或者请教教师,在巩固基础的过程中不能把问题隐藏起来。
一、认识论的基本结构:(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A 客观事物是否可知B 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联系C 客观事物是否是认识的对象D 社会实践是否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A 客观事物是否可知B 认识是否需要不断发展C 客观事物是否是认识的对象D 社会实践是否是认识的基础[2010年考题]有这样一张图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主义关系的核心B 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 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 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定要记住这两句话: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1、认识与实践:1)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历年无命题)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2)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3)价值关系:限定和超越(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已的能力和需要,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都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
认识论的知识点
认识论的知识点【篇一:认识论的知识点】1、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是标志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其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二、一对基本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决定认识。
要求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指导作用)。
真理性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推动作用。
要求要树立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头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概念的特性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要素是物质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特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
2、认识的特性:反复性(一个真理性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无限性(认识无止境)和上升性(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3、真理的特性: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条件性(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和具体性(特定的对象及其过程)。
真理的具体条件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在一定条件性相互转化。
在特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不可能也是谬误。
反之亦然。
四、准确理解的几个重要观点1、从实践特征看实践,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功能,唯一可以用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认识的目的与任务不同。
目的是指导实践;任务是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4、认识的来源和途径不同。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统一ppt课件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的统一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
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 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 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 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 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比第一 次能动飞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为什么要从认识上升到实践? 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 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 作用来. 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 介.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 和谬误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相一致,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再次,真理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理性认识的定义、形式及其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 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 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 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 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认识论》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知识,即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作为认识结果的反映不同于认识对象本身,它们之间是主观与客观、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就是主观逼近客观的过程。
那么,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以及如何判断它们的符合呢?这就涉及到真理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中,真理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研究真理的内容、特点、发展过程、检验标准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等问题。
弄清这些问题,可以使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减少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因此,在学习前面两节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
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要学习以下内容:▲一、真理的含义二、真理的特性三、真理的检验标准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个大问题。
▲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一个美好的、崇高的词语。
古往今来,真理扣动了无数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哲人、科学家及一切进步人士的心弦,并引起他们热情的讴歌,有些人为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比如,战国初期的商鞅,为变革几千年的奴隶制,进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变法,结果被复辟势力“五马分尸”;清朝末期的谭嗣同,为在中国搞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被反动势力砍头示众;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为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残遭反动军阀杀害;特别是革命烈士夏明翰,为追求真理,用自己的鲜血凝成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千古诗的格言。
真理为什么这样宝贵?就是因为它能够指明人们的前进方向,能够照亮人们的实践道路。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作为人的认识的一种结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它属于认识的范畴,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客观事物如长江、长城等,无所谓真理。
反映有正确的反映,也有不正确的反映,只有正确的反映即经过实践证明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 • 如徐霞客: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 终于写出<<徐霞客游记>> •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两者区别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表面的、外部的 低级阶段
内部的、本质的 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第二,感性材料是丰富全面的。
辩证关系(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 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 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任何实 践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践,一定具体条 件的制约,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者驳倒现 有的一切。其次,实践对真理检验具有反复性 。
茫茫宇宙
UFO
外星人
• 注意区别: • 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标准的相 对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一、真理及其属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
1.真理 是指只有既与事物的表面联系,事物的 现象又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的本质 相一致的认识。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像符合的认 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课堂讨论题:
原苏联、东欧是以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指导的,结果社会主义的实 践失败了,那么能否证明马克思主 义不是真理?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1、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1、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 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
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有 真理性,必须拿到实践面前、并通过实践的 检验,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 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 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
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 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
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 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c a
B
a
c
bA
C
bA
C
a2+b2=c2 a2+b2≠c2
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 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 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 从内容和认
从广度和
理 识能力上看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1、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权威标准
孔子
亚里斯多德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众人意见标准
1、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 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内容;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 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 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茫茫宇宙
UFO
外星人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史的、 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观条 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B
c
a
C
b
A
a2+b2=c2
毕达哥拉斯
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 识能力上看: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的;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 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 之物。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 有条件性。
趋向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一方面,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 性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价值性。
另一方面,真理的价值性又构成了真 理客观性的主体条件,对真理的客观性 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客 决定 价
观
值
性 制约 性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必须把人的全部 实践——作为真理的 标准,也作为事物同 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 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 ——包括到事物的完 整的“定义”中去。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 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其次,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
一是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 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
认识
真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二是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B
c a
B
B
a
c
Cb
A
a2+b2=c2 a
c
C
b
A
真理
Cb
A
a2+b2=c2 谬误
真理 a2+b2=c2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真理检验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福明谈真理标准问题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谓检验真理,或者叫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就是把人的主观认识与 客观实际相比较、相对照,看二 者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谬误的含义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3、坚持真理,排除谬误
坚持真理,排除谬误
坚持真理,排除谬误
马克思主 义在其生命的 途程中每走一 步都得经过战 斗。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实用标准
真理原来是 人造的,是为了人 造的,是人造出来 供人用的,是因为 它们大有用处,所 以才给它们以真理 的美名的。
胡适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 否具有客观的真 理性,这并不是 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是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 违背的认识。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含义 二、真理的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谬误的含义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客观性
实
践
证
明
:
哥
白
尼
的
日
心
地心说
说 是
真
理
日心说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 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这叫一元真理论。
真理的价值性
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它 揭示了客观性真理具有能满足 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
趋向
价值性
主体
客体
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