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辩证思维是客观主义矛盾运动的反映,人不是简单的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通过时间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仍然富有生命力。在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认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论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思想武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反映论的观点,认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和源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是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它是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本质和作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特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他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之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虽然有朴素的结合,如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国的阴阳五行说等,但是,其哲学观点是直观加猜测的,缺乏严密是科学论证,有些观点其实是一些诗意的比喻,没有科学性。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哲学出现了一定的科学性,许多观点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科学证明,但是,近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是分离的,这就使近代哲学从整体性看是有局限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哲学贯彻到历史领域,实现了哲学在内容上的巨大变革。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思想——实践观
人类全部生活的历史就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历史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认识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各色理论又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论和唯心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水平上,而是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认识论并作为它的基础。马克思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指出;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是实践,认识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统一的真正基础是实践。
4.1对实践的认识
什么是实践?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因为没有生产实践,就没有人类,就
没有其它一切社会生活。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每一代人都把前一代人知识的终点作为自己知识的起点,然后把在实践中取得的新知识增添到人类知识宝库中去;社会实践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们的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
4.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不过,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新的知识。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重要的问题是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解释世界,而且在于运用这种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所以,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3 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认识就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